经济学原理总结

时间:2024.4.27

经济学十大原理

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

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员。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为了得到这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的人。

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的微小增量调整。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利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诸如惩罚或奖励的预期。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使每个人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通过与他人交易,人们可以按较低的成本获得各种各样的物品和劳务。贸易使各国可以专门从事自己最擅长的活动,并享有种类更多的物品和劳务。(对贸易中受益少的人补贴)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亚当·斯密《国富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经济参与者受利己心所驱动,

而市场上这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这种利己心去促进总体的经济福利。

原理七: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1、

2、 政府实施规则并维持制度 促进效率或促进平等 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缺资源的能力

促进效率方面: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地配置资源的情况。原因: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市场势力:单个经济活动者(或一小群经济活动者)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促进公平方面:消除福利的巨大不对称。

原理八: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影响

生产率的因素(生产要素,以后章节有具体表述)

原理九: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原理十: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经济周期(波动):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无规律的、大部分无法预测的波动。

第1章 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

假设的作用:可以使复杂的世界简单化,而且使解释这个世界变得容易。

经济模型:由图形和方程式组成的模型。建立在一定的假设之上,都为加深我们对现实的理解而简化了现实。

例如:循环流量图: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家庭是买者,企业是卖者。在生产要素市场上,家庭是卖者,企业是买者。 生产可能性边界:是一个图形,表明在生产要素和生产技术既定时,一个经济所能生产的产品数量的各种组合图形。

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特定市场上相互交易。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

实证表述(分析):世界是什么样(描述性)。规范表述(分析):世界应该是什么样(规范性)。它们的关键区别是我们如何判断它们的正确性。我们可以通过检验证据而确认或否定实证表述。对规范表述的评价则涉及价值观和事实。

经济学家意见分歧的原因:1经济学家可能对世界如何运行的不同实证理论的正确性看法不一致。2经济学家可能有不同的价值观,因此对政策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有不同的规范观点。

第2章 相互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

绝对优势:用比另一个生产者更少的投入生产某种物品的能力。(亚当·斯密提出)

比较优势:一个生产者以低于另一个生产者的机会成本生产一种物品的行为。它是专业化的动力。(大卫·李嘉图提出) 一具有比较优势。因为一种物品的机会成本是另一种物品机会成本的倒数。

贸易的好处:使社会上的每个人都获益,因为它使人们可以专门从事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活动。(国家同理)

贸易的形成:对从贸易中获利的双方而言,它们进行贸易的价格在两种机会成本之间。 做题步骤:1根据表画生产可能性边界图2计算出生产每种物品的机会成本3贸易双方进行比较确定谁具有比较优势4确定各种物品的生产者和贸易价格

应用:1人与人之间2国与国之间(进个人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一个人不可能在两种物品的生产上都口品:在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出口品反之)

第3章 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

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产业:某类企业的集合。

竞争市场:有许多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个人对市场价格的影响都微乎其微的市场。特征:1可供销售的物品是完全相同的2买者和卖者人数众多,没有人可以影响市场价格。它们是价格接受者。

需求量:买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一种物品的数量。区别于需要(有意愿,但不一定能够买) 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的价格上升,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减少;一种物品的

价格下降,对该物品的需求量增加。

需求曲线:表示一种物品的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使需求曲线变动的因素(使每一种既定价格水平下的需求量变动,需求变动,会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价格的变动表现为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影响需求量,而不是需求曲线的移动)。 收入、相关物品的价格、嗜好、预期、买者的数量。 正常物品: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收入增加引起需求量增加的物品。

低档物品: 减少的物品。

替代品:一种物品价格上升引起另一种物品需求量增加的两种物品。

互补品: 减少的两种物品。

注:其他的相对物品 必需品与奢侈品(缺乏与富有需求弹性) 正常物品:需求收入弹性为正

低档物品: 负

供给量:卖者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一种物品的数量。

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物品价格上升,该物品供给量增加;一种物品价格下降,

该物品供给量减少。

供给曲线:一种物品的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图形,向右上方倾斜。

使供给曲线移动的因素:投入品的价格、技术、预期、卖者的数量。区别:价格影响供给量其沿着供给曲线变动。

均衡: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被称为市场的均衡。均衡价格(市场出清价格,均衡数量。过剩(超额供给):市场价格高于均衡价格导致的供给量大于需求量。短缺(超额需求):市场价格低于均衡价格导致的需求量大于供给量。供求定理:任何一种物品价格的调整都会使该物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

分析均衡变动的三个步骤:1确定该事件是使供给曲线移动还是需求曲线移动(还是两者都移动)2确定曲线移动方向3用供求关系图说明这种移动如何改变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注:供给、需求同时变动时,看二者方向是否一致;幅度决定增减。例如:供给增加,需求

减少,问价格和数量的变化。当供给增加,需求不变时,价格下降,数量增多;当需求减少,供给不变时,价格下降,数量下降。所以当二者都发生变化时,价格下降,数量不能确定(要看幅度)价格是看不见的手,来配置资源。

第5章 弹性及其应用

弹性:衡量需求量或供给量对其某种决定因素的反应程度的指标。

需求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百分比来计算。如果对变动的反应很大,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如果对变动的反应小,就说这种物品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

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般规律:相近替代品的可获得性(可获得则弹性大);必需品(缺乏)与奢侈品(具有)、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需求弹性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时间框架(在长期内富有弹性)

中点法计算:需求价格弹性=(Q1—Q2)/[(Q1+Q2)/2] ÷(P1—P2)/[(P1+P2)/2]

当弹性大于1时,需求是富有弹性的;小于1时,缺乏弹性;等于1时,需求具有单位弹性。 曲线垂直时,需求完全无弹性;曲线水平时,需求完全有具有弹性(纵轴价格,横轴数量) 总收益与需求价格弹性:总收益=P*Q 当需求曲线富有弹性时,价格上升会导致总收益减少;当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时,价格上升会导致总收益增加。

沿着一条线性需求曲线的弹性,上部弹性大,下部弹性小。虽然线的斜率不变。 判断弹性大小,通过做切线。弹性大意味着需求量对价格变化反应大,更敏感。 其他需求弹性:

1需求收入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指标,用需求量变动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百分比。正常物品与低档物品(收入弹性为正与负)

2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衡量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两个是替代品时交叉价格弹性为正,互补品交叉价格为负。

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供给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影响因素:买者调整生产能力的灵活度;时间维度(越大越有弹性)

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对农民有利的不一定对整个社会也有利。

做题步骤:1根据三步骤判断现在的均衡(技术进步导致供给增加,价格下降,数量上升) 2判断总收益的变化:总收益变化取.决于需求价格弹性

3判断谁获利(农民受损,则社会获利;反之亦然)

在石油方面,短期中供给和需求都缺乏弹性,opec联合提高价格会有利;在长期中供给和需求都较富有弹性;提高价格没有利。

第6章 供给、需求与政府政策

价格控制对富有弹性的供给(需求)影响大。限制性价格控制在长期中影响比短期大。 价格上限:出售一种物品的法定最高价格。

对市场的影响:情况一:价格上限高于均衡价格,它是非限制性的,对市场没有影响。情况二:价格上限低于均衡价格,它是限制性的,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上限。结论:施行限制性价格上限时,就产生了物品的短缺,而且,卖者必须在大量潜在买者中配置稀缺物品。它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买者,但不是所有的买者都可能从这政策中获益。

应用:石油的价格上限。现在物价上涨,控制价格的政策。

价格下限:…… 最低价格。

对市场的影响:情况一:均衡价格高于价格下限,价格下限没有限制作用。情况二:均衡价格低于价格下限,市场价格等于价格下限,限制性价格引起过剩。

应用:最低工资(会画图分析),最低工资产生劳动过剩,出现失业。最低工资增加了有工作工人的收入,减少了那些找不到工作人的收入。最低工资的影响取决于工人的技能与经验。技能高的人不受影响,因为他们的均衡工资高于最低工资,对他们来说,最低工资是非限制性的。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劳动市场的影响最大。因为青少年属于技能最低而且经验最少的劳动力成员。它影响劳动力需求和供给。最低工资的支持者认为他是增加贫困工人收入的一种方法。反对者认为,较高的最低工资引起了失业,鼓励了青少年退学,并使一些不熟练工人无法得到他们所需要的在职培训。而且,并不是所有领取最低工资的人都是竭力帮助自己家庭脱离贫困。

税收归宿:税收负担在市场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的方式。税收负担更多地落在缺乏弹性的市场一方身上。税收的结果:抑制市场活动、买者与卖者分摊税收负担。

要求:会画图分析。

第7章 消费者、生产者与市场效率

要求:认识图分析

福利经济学:研究资源配置如何影响经济福利的学问。

市场上的供求均衡可以使买者和卖者得到的总利益最大化。

支付意愿:一个买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

消费者剩余:买者愿意为一种物品支付的量减去其为此实际支付的量。买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它衡量了买者从一种物品中得到的自己感觉到的利益,反映了经济福利。如果决策者想尊重买者的偏好,消费者剩余不失为经济福利的好的衡量标准。用需求曲线衡量 需求曲线以下和价格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剩余。

生产者剩余:卖者得到的量减去其生产成本。卖者从参与市场中得到的利益。用供给曲线衡量。价格之下和供给曲线以上的面积衡量一个市场上的生产者剩余。

社会经济福利的衡量指标是总剩余=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买者的评价—卖者的成本 注:对垄断市场也适用,指示市场效益(效率)不是最高而已。

效率:资源配置使社会所有成员得到的总剩余最大化的性质。

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到均衡点之间的总面积代表该市场的总剩余。

市场结果的观点:

自由市场把物品的供给分配给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买者,这种评价用买者的支付意愿来衡量;自由市场将物品的需求分配给能够以最低成本生产这些物品的卖者。在生产量与销售量达到市场均衡时,社会计划者不能通过改善买者之间的消费配置或卖者之间的生产配置来增加社会福利。自由市场生产出使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总和最大化的物品量。在没有到达均衡时,增加产量和消费量会增加总剩余。

应用:倒卖门票(自由市场的力量)证明了自由市场的观点。为了有效配置资源,一个经济必须把物品给予那些对这些物品评价最高的消费者,增进市场福利。

第8章 赋税的代价

税收收入=税收规模*销售量 用它来衡量从税收中得到的公共利益

要求填表、识别图p170

有税收时的变化:生产者剩余部分变为卖者得到的价格与供给曲线之间的部分;消费者剩余部分变为需求曲线与买者支付的价格之间的部分;税收收入增加了矩形部分;产生无谓损失。福利发生变化: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状况变坏了,而政府的状况变好了。(总剩余)总福利的变动包括消费者、生产者和政府收入。买者和卖者因税收遭受的损失大于政府筹集到的收入。

无谓损失:市场扭曲(例如税收)引起的总剩余减少。产生的原因:买者评价与卖者成本之间的差额(贸易的好处)小于税收时,一旦征税,这些贸易就无法进行。阻止了互利贸易。 供给和需求的弹性越大,税收的无谓损失就越大。

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无谓损失逐渐扩大,并且它的增加要快于税收规模的扩大。

随着税收规模的扩大,税收收入先是增加,但随着税收规模越来越大,市场收缩的非常大,以至于税收收入开始减少。P176

第9章 应用:国际贸易

世界价格:一种物品在世界市场上所通行的价格

存在比较优势。贸易前,一种物品国内价格高于世界价格,则该国是进口国;反之是出口国。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好。它使得国家可以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以低价进行交易,增加总剩余。

出口国的得失p187 允许贸易后,价格上升为世界价格,国内供给量增加=国内需求+国外需

求,生产者剩余增加,状况变好;国内需求量减少,消费者剩余减少,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进口国的得失p189 允许贸易后,价格下降为世界价格,国内需求量增加=国内供给+国外供给,消费者剩余增加,状况变好;国内供给量下降,生产者剩余减少,状况变坏。从赢家收益超过了输家损失的的意义上说,贸易使一国的经济福利增加了。

注:在这两种情况下,赢家的收益大于输家的损失,因此,赢家可以对输家进行补偿,补偿之后赢家的状况仍然是比以前更好。

关税:对进口物品征收的税

关税的影响:p191关税后,国内价格提高,国内需求减少,消费者剩余减少,状况变坏;国内供给增多,生产者状况变好;进口量变少;产生政府税收收入(关税*进口量);总剩余减少,产生无谓损失。

进口配额:另一种限制贸易的方法。共同点:它减少了进口品的数量,提高了该物品的国内价格,减少了国内消费者的福利,引起无谓损失。它与税收的唯一差别:关税增加了政府的收入,而进口配额为那些得到许可证的人创造了剩余。进口许可证持有者的利润是国内价格和世界价格的差额。如果政府对进口许可证收费,关税和进口配额就更相似了。家丁政府确定的许可证费等于国内价格与世界价格之间的差额,那二者就一样了。它容易产生腐败。 贸易的其他好处:增加了物品的多样性;通过规模经济降低了成本;增加了竞争;加强了思想交流。

限制贸易的观点:工作岗位论、国家安全论、幼稚产业论、不公平竞争论、作为讨价还价筹码的保护论。

第10章 外部性

要求:会分析图,会论述

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对这种影响既不付报酬又得不到报酬的影响)。如果对旁观者的影响是有利的,就称为正外部性;不利的就称为负外部性。 解决方法: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

负外部性: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 市场均衡数量仅仅反应了私人成本,所以均衡数量大于社会的最适量。可以通过例如,征税(庇古税)来解决。使供给曲线向上移动税收规模(外部成本)大小,与原来的需求曲线相交,产生新的均衡。 正外部性:社会价值=私人价值(需求)+外部利益 与上面情况相反,使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通过对正外部性进行补贴:对公立学校和政府助学金补贴教育,专利的保护等。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

1用道德规范和约束来解决(乱扔垃圾)

2慈善行为(校友对学校的捐赠)

3靠有关各方的利己来解决(把不同类型的经营整合在一起,苹果园主人和养蜂人) 4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科斯定理:如果私人各方可以无成本地就资源配置进行协商,那么,私人市场就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并有效地配置资源。说明:有关各方可以达成一种协议,在这种协议中,每个人的状况都可以变好,而且,结果是有效率的。

私人有时不能解决的原因

1交易成本:各方在达成协议及遵守协议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

2谈判容易破裂:各方都竭力要达成对自己更好的交易。

3当利益各方人数众多时,达成由效率的协议困难,因为协调每个人的代价过于高昂。 当私人协商无效时,政府有时可以发挥作用。

政府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1命令与控制政策:管制(政府可以通过规定或禁止某些行为来解决外部性)

2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

a矫正性税收与补贴

矫正税(庇古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在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

矫正税应该等于有负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成本。矫正补贴应该等于有正外部性的活动引起的外部利益。

在减少污染方面,政府偏爱税收,因为它花费较低的社会成本来减少污染,并且对环境更有利。矫正税规定了污染权的价格。矫正税与其他税不同,它改变了激励,使其考虑到外部性的存在,从而使资源配置向社会最适水平移动。它既增加了政府的收入,又提高了经济效率。

B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从经济效率的观点来看,这一交易使两个工厂状况都变好,因为他们是自愿达成交易的,而且这种交易没有任何外部影响,因为污染总量仍然是相同的。并且,污染许可证在企业之间的初始配置使无关紧要的。

它与税收的共同点:企业都要为污染付费,通过使企业产生排污成本而把污染的外部性内在化。不同的:因为污染的需求曲线不能确定,因此就不能确定征收多少税才能达到控制污染的某个目标。但是交易许可证可以直接控制最多的污染量,更容易确定。

第11章 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要求:p233图

私人物品:在消费中有排他性,有竞争性。

自然垄断: 没有竞争性。(有线电视,不拥挤的收费道路) 公共资源: 没有排他性 有竞争性。(环境、资源、拥挤的不收费的道路) 公共物品: 没有竞争性。(国防、不拥挤的不收费道路)

排他性:一种物品具有的可以阻止一个人适用该物品的特质。

消费中的竞争性:一个人使用一种物品将减少其他人对该物品的使用的特质。

公地悲剧:当一个人使用公共资源时,他就减少了其他人对这种资源的享用。由于这种负外部性,公共资源往往会被过度使用。

应该把产权界定清楚

第13章 生产成本

总收益:企业出售其产品所得到的货币量。总成本: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显性成本: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隐性成本: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经济学家提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成本时,包括企业生产其物品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这里的机会成本是显性加隐性,与之前的机会成本不一样)。 会计利润:总收益减总显性成本。经济利润:总收益减总成本,包括显性和隐性。 生产函数: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边际产量递减:一种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增加而减少的特征。总成本曲线:横轴表示产量,纵轴表示总成本。

固定成本:一些成本不随着产量的变动而变动。可变成本: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平均总成本(ATC):总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固定成本(AFC):固定成本除以产量。平均可变成本(AVC)。边际成本(MC):额外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为什么边际产量递减?=为什么边际成本递增?二者相互反映。

当产量少,工人少时,容易把许多闲置的资源投入使用,额外增加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很大,同样,额外多生产所需要的边际成本很小。当产量多,工人多,生产空间拥挤,设备都充分利用,甚至等待使用设备,产生协调问题,额外增加一个工人的边际产量很小,同样,额外生产所需要的边际成本很大。

各种成本曲线图形p285

平均总成本:“U”形,平均总成本是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平均固定成本总是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下降,因为固定成本被分摊到更多单位的产品上。由于边际产量递减,平均可变成本一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在产量水平极低时,平均总成本很高,尽管平均可变成本低,但由于固定成本只分摊在少数几个单位产品上,所以平均固定成本高。随着产量的增加,固定成本分摊在越来越多的产品上,平均固定成本下降,开始下降地很快,

后来越来越慢。结果,平均总成本也在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边际成本递增,平均可变成本的增加开始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平均总成本开始上升。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间的拉锯战使平均总成本曲线呈U形。(固定成本、可变成本与规模经济联系) 三个重要特征:随着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平均总成本呈U形。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总成本曲线在平均总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即有效规模点

U形曲线的底端对应着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这种产量被称为有效规模。

只要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下降;只要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总成本,平均总成本就上升。

规模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规模不经济:长期平均总成本随着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规模收益不变:----------而保持不变的特性。

规模经济的产生是因为较高的产量水品允许在工人中实现专业化。规模不经济是因为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长期平均总成本呈U形的原因:生产水平低时,企业从扩大规模,实现专业化而获利。同时,协调问题不严重。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协调问题变得严重。

第14章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竞争市场(完全竞争市场):有许多交易相同产品的买者与卖者,以至于每一个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接受者。特征:1市场上有许多买者和卖者2各个卖者提供的物品大体上是相同的3企业可以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平均收益:总收益除以产量。对所有企业而言,平均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边际收益:增加一单位销售量引起的总收益变动。对竞争企业而言,边际收益等于物品的价格。

利润存在的条件: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如果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企业应该增加其产量。如果边际成本大于边际收益,企业应该减少其产量。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水平时,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相等。

由于企业的边际成本曲线决定了企业在任何一种价格时愿意供给的物品数量,因此,边际成本曲线也是竞争企业的供给曲线。P=MC

停止营业是指由于当前的市场条件而在某个特定时期不生产任何东西的短期决策。退出是指离开市场的长期决策。

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决策:

生产能得到的收益小于可变成本TR<VC 即P<AVC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生产的平均可变成本,企业选择停止营业。

竞争企业的短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曲线在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以上的那一部分。

沉没成本: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收回的成本。在短期中固定成本是沉没成本,企业在决定生产多少时不予考虑。固定成本的大小对供给决策无关紧要。

企业退出或进入一个市场的长期决策

如果从生产中得到的收益小于它的总成本,企业就退出市场 TR<TC 即P<ATC 如果物品的价格低于平均总成本,企业就选择退出。相反,如果大于就进入。

竞争企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边际成本位于平均总成本之上的部分。

竞争企业图形衡量利润:TR—TC (P—ATC)*Q

短期市场供给:各个企业供给量之和。

长期市场供给:有进入与退出的市场供给。

企业会对激励产生反应。当有利润时,新企业进入;反之,离开。这中进入和退出过程结束时,仍然留在市场中的企业的经济利润必定为零。只有当价格与平均总成本被推向相等时,进入与退出过程才能结束。

竞争企业通过选择使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来使利润最大化。

因此,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总成本等于价格,即平均总成本最低点,有效规模点。即在可以自由进入与退出的竞争市场的长期均衡中,企业一定是在其有效规模上运行。

只有一种价格与零利润一致,那就是等于最低平均总成本的价格,因此,长期市场供给曲线必然是这种价格的水平线。是一条完全富有弹性的供给曲线。有足够的企业可以满足所有需求。

如果竞争企业利润为零,为什么它们要留在市场上?

利润等于总收益减总成本,而总成本包括企业的所有机会成本。具体而言,总成本包括企业所有者经营的时间和金钱的成本。在零利润均衡时,企业的收益必须能补偿所有者的上述机会成本。会计利润是包括显性成本,不关注隐性成本。它们衡量使货币流出企业的成本,但他们不涉及货币流出的机会成本。因此,在零利润均衡时,经济利润是零,但会计利润是正的。

短期与长期的需求移动p308

为什么长期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第15章 垄断

如果一个企业是其产品的唯一的卖者,而且其产品并没有相近的替代品,那么这个企业就是垄断企业。垄断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进入壁垒。

主要形成原因:

垄断资源:生产所需要的关键资源由单个企业所拥有

政府管制:政府给予单个企业排他性地生产某种物品或劳务的权利。如:专业法、版权法

生产流程:某个企业能以低于大量生产者的成本生产产品

自然垄断:当一个企业能以低于两个或更多企业的成本为整个市场供给一种物品或劳务时,这个行业是自然垄断。当相关产量存在规模经济时,自然垄断就产生了。例如:供水。 竞争企业和垄断企业之间的关键差别在于垄断企业影响其产品价格的能力。每一个竞争企业所面临的需求曲线都是完全富有弹性的。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是市场需求曲线。市场需求曲线限制了垄断者由其市场势力获得利润的能力。

垄断者如何做生产与定价的决策P322图

垄断者的边际收益总是小于其物品的价格。当垄断者增加它的销售数量时,总收益有两种效应:1产量效应2价格效应

利润最大化的产量: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与竞争企业相似)

区别:竞争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价格;垄断企业的边际收益小于价格

P=MR=MC P>MR=MC

利润最大化的价格:需求曲线把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和销售量联系起来了,因此,在垄断企业选择了使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之后,就可以用需求曲线找出它能收取的最高价格并销售该产量。

在竞争市场上,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垄断市场上,价格大于边际成本。

垄断者的利润:(P—ATC)*Q 与竞争企业一样

垄断的福利代价:无谓损失

1垄断者销售边际收益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社会计划者选择需求曲线与边际成本曲线相交的产量。垄断者生产的产量小于社会有效率的产量。

2市场需求曲线描述了价格和物品之间的负相关关系,所以无效率的低产量相当于无效率的高价格。当垄断者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时,一些潜在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高于其边际成本而低于垄断价格,他们不会购买物品。因为这些消费者对物品的评价大于其成本,交易量变小,所以这个结果是无效率的。

垄断利润是一种社会代价么?

1垄断不会影响总剩余。从消费者向垄断者转移

2垄断市场上问题的产生是由于企业生产和销售的产量低于使总剩余最大化的水平。无谓损失衡量经济蛋糕变小了多少。这种无效率与高价格相关。

3例外,如果企业维持垄断要增加成本必然游说政府。则社会损失既包括这些成本,也包括由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引起的无谓损失。

对垄断的公共政策:使垄断行业更有竞争性;管制垄断者的行为;把一些私人垄断企业变为公共企业;不作为。 用反托拉斯法增强竞争(出发点)但协同效益:合并利于降低成本

第16章 垄断竞争

垄断竞争:一个有许多出售相似但不相同产品的企业的市场结构。特点:1许多卖者2产品差别3自由进入和退出

垄断竞争与垄断比较:

短期中的垄断竞争企业:因为产品有差别,所以面临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企业遵循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规律:选择生产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产量,然后用其需求曲线找出它可以出售的价格。短期中与垄断企业相似。

长期均衡:1正如在垄断市场上一样,价格大于边际成本。P>MR ,MC=MR 相同点

2正如在竞争市场上一样,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自由进入和退出经济利润零 第二个特征表明垄断竞争如何不同于垄断。由于垄断者是没有相近替代产品的唯一卖者,因此即使在长期中,它也有经济利润。于此相反,由于空段竞争市场可以自由进入,因此,这种类型市场上的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与完全竞争的共同点)

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比较:差别

1生产能力过剩:在长期中,完全竞争企业在有效规模上生产(边际成本交于平均总成本最低点),此点的产量大于垄断竞争企业的生产量(需求曲线与平均总成本的切点)。即在垄断竞争之下有过剩生产能力。

2 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对于竞争企业来说,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对于垄断竞争企业来说,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为企业总有某种市场势力。

零利润职能保证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并不能保证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企业在其平均总成本曲线向下的部分运行,因此,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总成本(数量少)。这样,在价格等于平均总成本时,价格必然高于边际成本。

广告的争论:批评者:a企业做广告是为了操纵人们的偏好。许多广告是心理性的,而不是信息性的。b广告抑制了竞争。广告向消费者夸大各产品之间的差别。在需求曲线缺乏弹性时,每个企业都要收取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加成。辩护者:A企业用广告向顾客提供信息:提供物品的价格、新产品的存在和零售店的位置等信息。这种信息可以使顾客更好地选择想购买的物品,从而提高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B广告促进了竞争:广告使顾客能充分地了解市场上的所有企业,这样顾客可以更好地利用价格差。每个企业的市场势力变小了。此外,广告使新企业更容易进入,它赋予进入者从现有企业中吸引顾客的手段。

作为质量信号的广告:信息不在于广告的内容中,而在广告的存在与其价格昂贵中。价格昂贵还做广告说明产品质量高。

第17章 寡头

寡头:只有少数几个卖者提供相似或相同产品的市场结构。本质是只有少数几个卖者。市场上任何一个卖者的行为对其他所有企业的利润都可能有极大的影响。以一种竞争企业没

有的方式相互依存。

博弈论:研究在策略状况下人们如何行为。勾结:一个市场上的企业之间就产量或收取的价格达成的协议。卡特尔:联合起来行事的企业集团。

纳什均衡: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在假定所有其他主体所选策略为既定的情况下,选择自己的最优策略的状态。

结果:当寡头企业单独地选择利润最大化的产量时,他们生产的产量大于垄断但小于竞争的产量水平。寡头价格低于垄断价格,但高于竞争价格。

寡头数量如何影响市场结果:寡头数量上升引起两种效应:1产量效应2价格效应

随着寡头市场上卖者数量增加,寡头市场就越来越像竞争市场。其价格接近于边际成本,生产量接近于社会有效率的水平。

囚徒困境:两个被捕的囚徒之间的一种特殊“博弈”,说明为什么甚至在合作对对方都有利时,保持合作也是困难的。它适用于任何一个力图维持其成员间合作的集团。

占优策略:无论其他参与者选择什么策略,对一个参与者都为最优的策略。

人们有时能够合作的原因:参与者可以解决囚徒困境时因为他们的博弈不是一次性的,而是多次的。达成协议并提出违约的惩罚.

第18章 生产要素小市场

生产要素: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投入。劳动、土地和资本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

资本:用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设备和建筑物。经济中的资本代表正用于生产新物品和劳务的过去生产的物品的积累。区别于金钱。

第19章 收入与歧视

决定均衡工资的若干因素:

补偿性工资差别: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特性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人力资本:对人的投资的积累,如教育和在职培训。

能力、努力和机遇

教育的另一种观点:信号。(广告的信号理论)教育的信号理论:正规学校教育并没有使生产率实际提高,但工人通过在学校花费数年的意愿向雇主发出其与生俱来的生产率的信号。与广告一样,在这两种情况下,所采取的行动并不是为了其内在的利益,而是由于采取那种行为的意愿向关注这种行为的某人传递了私人信息。

教育的两种观点:教育的人力资本理论:教育使工人生产率提高;根据信号观点,教育与天赋是相关的。这两种观点都可以解释为什么受教育多的人往往比受教育少的人赚得多。但这两种观点对旨在提高教育水平的政策的效果有完全不同的预期。人力资本观点,提高工人的教育水平会提高所有工人的生产率,从而应该提高工人工资。根据信号理论:教育

并没有提高生产率,因此。提高所有工人的教育水平并不影响工资。

超级明星:产生在两个特点的市场上:1市场上每位顾客都想享受最优生产者提供的物品2使最优生产者以低成本向每位顾客提供物品成为可能的是生产这种物品所用的技术。(与一个电影演员不同,一个木匠只能为有限的顾客提供他的劳务)

高于均衡的工资:最低工资法、工会和效率工资。

工会:与雇主谈判工资和工作条件的工人协会。罢工:工会有组织地从企业撤出劳动。 效率工资:企业为了提高工人的生产率而支付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工资。

更多相关推荐:
经济学原理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第一章1稀缺性社会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生产人们希望用油的所有物品与劳务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4平等讲这些资源的成果平均地分配给社会成...

经济学原理(总结提要)

第一章经济学面临的挑战总结提要P15每个国家都面临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经济问题由于生产能力有限我们必须选择某一个产出方案生产什么当我们的需求超出了资源的允许范围就产生了稀缺生产可能性曲线描述了当...

经济学原理总结

经济学基础总结by张炳盛Ps暂时只到第七章经过简单排版和删减仅供参考一经济学的十大原理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社会面临一种重要的权衡取舍效率vs平等效率社...

20xx级《经济学原理》总结

经济学原理课程复习概念与原理经济学基本概念部分1绝对优势Absoluteadvantage如果一个国家用一单位资源生产的某种产品比另一个国家多这个国家在这种产品的生产上与另一国相比就具有绝对优势2非对称的信息A...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一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5机会成本为了得...

经济学原理考试总结

经济学原理考试总结微观经济学第1章经济学十大原理在以后各章有具体讲述和应用稀缺性社会资源的的有限性不能生产人们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

经济学原理期中总结

经济学原理期中总结20xx1115第一章经济学核心问题1经济学经济学研究人们如何使用稀缺资源2生产要素定义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资源四种基本生产要素土地包括所有自然资源劳动不简单的指多少人也指生产产品和劳务的技能...

经济学原理复习资料(精简总结)--考试必备版

经济学原理复习整理第一章经济学导论1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社会如何利用稀缺的资源以生产有价值的物品和劳务并将他们在不同的人中间进行分配2机会成本因选择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所造成的代价3经济学解决的问题资源配置的问题生产...

经济学原理总结第二章 文档

二市场需求与供给1市场Market2需求Demand3供给Supply4市场均衡MarketEquilibrium5弹性Elasticity及其应用6市场与福利Welfare1市场市场指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一群买者...

最新经济学原理总结

单项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是假设A经济人B社会人C自我实现人D复杂人2人们权衡所面对的各种可能性的利弊所基于的假设是A机会成本B稀缺性C生产可能性D理性选择3报酬递减规律指以下哪一种现象A资源是稀缺的...

硕士生管理经济学作业

硕士生管理经济学作业1试述微观经济学的逻辑结构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选择的理论即研究某个特定消费单位或某个生产单位所做出的决策的问题其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价格问题研究商品和劳务以及生产要素的相对价格可以影响个体经济单...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经济学专业参考资料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经济学考研专业课资料考试科目管理经济学适用专业企业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技术经济与管理资料清单编者课件聂明管理经济学张克中管理经济学买忆媛管理经济学庄佳强华科老师主讲第二本参考书即哈伯德微观经济学何...

经济学原理总结(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