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整理

时间:2024.5.2

第三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战国策》,《战国策》是一部重要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体裁是国别体,长于议论和叙事。

二、词语积累

1、语音 :昳(yì)丽 朝(zhāo)服衣冠(ɡuān) 窥(kuī)镜 期(jī)年 朝(cháo)于齐 间(jiàn)进

2、通假字 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3、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地点,处所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国君近旁的近臣 今义:方位词。

(3)明日,徐公来 古义:“旦日”的后一天。 今义:今天的下一天。

(4)能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别人的过错。 今义:诽谤。

(5)窥镜而自视 古义:照。 今义:偷偷地看。

(6)暮寝而思之 古义:躺着。 今义:睡觉地方。

4、词类活用

(1)邹忌修八尺有余: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 朝:在早晨 服:穿戴。

(3)私我也:偏爱 (4)王之蔽甚矣:受蒙蔽。

(5)闻寡人之耳者:使??听到。

(6)吾妻之美我者:以??为美,认为??美。

(7)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5、重点字词解释: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纳:接受。 形貌昳丽:光艳美丽。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用于比较。孰,谁,哪一个。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又一次。 皆以美于徐公:以为,认为。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过者:当面指责。 能谤讥于市朝:公众场合。

时时而间进:不时,有时候。//偶然进谏。间,间或、偶尔。 期年之后:满一年。

三、阅读探究

1、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

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2、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因为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

3、“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

体现了本文语言精练的特点。一个“善”字,既表达了齐王的赞同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他的矜持和尊贵。

1

4、揣摩“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活动,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人物的活动分为三个层次。邹忌对徐公“孰视之”,表明他的认真,也表明了徐公的美;“窥镜而自视”是为了作比较,显示出邹忌虽不自信但也不轻信;“暮寝而思之”则表明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5、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渐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纳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6、邹忌以什么事联想到国家政事的?

一件家庭小事,即: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自己与徐公谁美的问题。

7、邹忌是如何看待妻、妾、客对自己的评价?

他认为妻是“私我”、妾是“畏我”、客是“有求我”,故不可信。可见他有自知之明。

8、邹忌是如何“讽”齐王的?

邹忌在“讽”齐王时,很讲技巧,先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9、讽谏的结果如何?

齐王接受了谏言,并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纳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四、总结迁移

1、请就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或写法写一段评注性的文字。

【示例】内容方面:邹忌能以自身为例,由家事巧妙地联系到国事,讽劝齐王纳谏除蔽;写法方面:把家事和国事进行类比,推己及人,以此达到讽劝的目的。

2、威王一“善”,政局迥异,初时“门庭若市”,后来“无可进者”,请根据“无可进者”写出“门庭若市”的反义成语。“门庭若市”体现了威王的“广开言路”,在我们学过的古文中,还有哪一篇文章也提到了“广开言路”的问题?(2分)

“门可罗雀”或“门庭冷落” 《出师表》

3、俗话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从语言运用的角度,邹忌的进谏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忠言不一定逆耳。在与同学、父母、师长等的交往过程中,在向对方提出意见或建议时,如果能讲究说话方式,语言含蓄委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那么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从而使对方愉快接受。

4、对文中的邹忌和齐威王,你更欣赏谁?请简述理由。

示例1:喜欢邹忌——他有勇气,说话讲究技巧,有自知之明等。

示例2:喜欢齐威王——他胸怀宽广,虚心纳谏,有富国强兵的愿望等。

5、邹忌的谏言和诸葛亮《出师表》中的进言有相似之处, 邹忌的建议是什么?请用《出师表》中的四字词语来回答;邹忌进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建议:开张圣听(“咨诹善道”或“察纳雅言”)

2

启示:他的劝说方式,即委婉劝说,它的优点就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语言委婉含蓄,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让对方愉快地接受意见。今天的人际交往仍值得借鉴这种做法。 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或:我们在劝说他人时力求语言委婉,用语得体,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受得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6、从文中看,齐威王最终能使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启示?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7、历史上敢于直谏的贤臣和从谏如流的明君:魏征——唐太宗;曹刿——鲁庄公;

8、历史上进谏难,纳谏尤难的反面事例:商朝的大臣比干,他力谏商纣王不要虐待人民,被纣王剖心而死;春秋时吴国的大臣伍子胥,他劝吴王夫差杀死越王勾践,以免后患,吴王不听,他坚决同吴王争论,最后被迫自杀;战国时楚国的屈原——楚怀王;西周召公—厉王。

五、中考真题

1、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 )(1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皆以/美于徐公

C.今齐/地方千里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2、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但劝说方式各不相同,邹忌采用了委婉劝说的方式,诸葛亮采用了直接劝说的方式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所指代的内容。(2分)

①与坐谈,问之客曰 自己与徐公哪个更美的问题;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徐公

4、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3分)

答:因为:其一,齐国是一个大国,齐王位高权重;其二,齐王身边的人偏爱或者害怕齐王;其三,举国上下的人都对齐王有所求。

5、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分)

答: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

6、本文选自《 战国策》,文章题目中“讽”意思是 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7、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3分)

答: 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8、用“|”将文章第二段分为两层。(2分)

①②/③④⑤

9、从选文中看,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有哪些?请你从中概括出一条对我们的学习有指导意义的建议。(3分)

答:第一问:一是有邹忌这样的敢于直诔且善于劝谏的忠臣,二是齐威王善于采纳

第二问:答案示例:(1〉要虚心地向师长、同学征求学习方面的意见。(2〉要虚长、同学提 3

出的学习方面的批评和建议。(3〉在学习过程中要敢于挑战权威,大胆质疑。(4)要敢于、

指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10、邹忌善于进谏,齐王虚心纳谏。请借用《出师表》中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齐王的行为。

察纳雅言(开张圣听 咨诹善道)

11、邹忌劝谏齐王的策略,高明在哪里?(2分)

高明在用暗示、比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使他乐于接受(或高明在现身说法,使齐王容

易接受)。

12、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 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13、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14、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

敢于说真话,这样才能实现大治。(3分)

15、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使用排比句,营造了一种步步逼近的语势,一环扣

一环,给人以无可辩驳的感觉,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16、下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宫妇左右无不私王

孰视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17、本文是臣民劝说君主纳谏成功的故事,它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兼听则明,偏信则

暗”。联系《出师表》一文,诸葛亮向君主刘禅提出了 广开言路(开张圣听)、赏罚分明(严

明赏罚)、亲贤远佞(亲贤臣,远小人)条建议,表明了自己对先帝的感恩之情和兴复汉室 的

决心。(2分)

18、根据选段内容完成下联。(3分)

上联:邹忌现身说法巧进谏

下联: 如:齐王开张圣听振国威

19、下列对相关课文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B)(2分)

A.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喻治国安邦之道,对齐王纳谏,终使齐国大治。

B.曹刿劝谏鲁庄公“取信于民”,终使弱小的鲁国战胜强大的齐国。

C.墨子巧言善辩,成功地劝阻楚王放弃攻打宋国的打算。

D.诸葛亮直言进谏,劝勉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

20、你从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至少写出两条)(2分)

答: ①做人要真诚,要敢于说真话,并要讲究方法。②做人要注重实际,有自知之明,不

能爱慕虚荣。③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听取别人的意见。 4

21、请仿照示例,补充一则与“纳言”相关的事例。

示例:唐太宗善纳魏征良言,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1鲁庄公采纳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2)楚王听取墨子的谏言,停止攻打宋国。

(2)文章写齐威王下令后有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4分)

答:经历了由开始“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的变化过程。启示:

22、朗读下列句子,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3分)

A.邹忌/修八尺/有余 B.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C.王之蔽/甚矣!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3、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B ) (3分)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B.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C.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D.闻寡人之耳者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4、根据文章内容按要求填空。(4分)

文章标题中的“讽”,是讽喻的意思,特指 下对上用委婉曲折的言词进行规劝;邹忌以 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事(或“与徐公比美这件生活中的事”) 设喻,讽谏齐王除蔽纳谏;齐王接受劝谏采纳群言,修明政治,获得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的巨大成效。

25、“门庭若市”的字面意思是 门口和庭院里像市场一样(热闹)

现在用来形容 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

28、邹忌向齐威王进谏的方式与《出师表》中诸葛亮向刘禅进谏的方式有什么不同?(3分) 答: 邹忌用自身小事和切身感受对齐威王委婉讽劝;诸葛亮则用奏表向刘禅直接进言劝谏

26、阅读本文后,你对“忠言逆耳”这个成语又有了怎样的理解?(3分)

答: 忠言未必逆耳,诚恳劝告别人的话如果让人听起来很舒服,劝说效果会更好。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的品质。在当今社会,学习这一品质尤其重要。

2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C )

A、今齐地方千里 B、先帝不以臣卑鄙

C、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8、妻、客都认为邹忌“美于徐公”,而说话的语气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妻子的回答用的的反问的句式,语气非常肯定,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赞美;客人用的是一种陈述的语气,语气平淡,是一种礼节性的应对。

29、从邹忌进谏、齐威王纳谏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就一个方面谈谈。(3分)

答:邹忌善于进谏,给我的启示是:在生活中,在与人的交往中,在提意见时,我们要讲究说话的技巧,要看对象,注意场合,要得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对方心悦诚服。(还可从勇气和自知之明等方面谈)(2)威王纳谏给我的启示: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胸怀宽广;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有利于自己的成长。(可从个人、治国或工作、学习等方面)

30、下面对选文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齐王纳谏后朝政弊端越来越少,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5

A.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C.闻寡人之耳者 闻:使??听到 D.时时而间进 间:间接

31、下面句子中的“于”字解释为“在”的一项是( C )

A. 皆以美于徐公 B.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C. 能谤讥于市朝 D. 皆朝于齐

32、下面这个句子朗读时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B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C.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D.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3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第一节文字写邹忌以切身经历设喻,讽谏齐王除弊纳谏。

B.第二节文字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和措施,以及纳谏后取得的巨大成效。

C.“王之蔽甚矣”中的“蔽”指齐王接受“私王”“畏王”“有求于王”者的蒙蔽。

D.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

34、齐王虚心纳谏表现在哪些方面?收到了什么效果?请用自己的话表述出来。(4分) 答:① 齐王称赞邹忌的建议很好。并立刻下令:臣民们凡能指出君王错误的,都能得到奖赏,并根据提意见的方式设立奖赏等级。②群臣纷纷进谏。一年后,人们都找不到意见可提。燕赵韩魏都纷纷来齐国朝见。

35、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答: 面对不切实际的赞美,我们要冷静思考,实事求是。

36、对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C )

A.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C.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弊端)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偶尔)

3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B )

A.徐公来,孰视之 B.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38、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D )

A.本文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第三、四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的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39、《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邹忌的讽谏艺术有什么特点?(2分)

答:从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1分),寓治国安邦之道于形象的比喻之中(1分)

40、文段写齐威王的态度只用一个“善”字,而写发布命令的内容、群臣进谏的情况、修明政治的结果却较详细。这样写有何好处?(3分)

答: 因为写了后者,齐威王的一个“善”字就抵得了一大段描写。这一略一详,略得余味 6

无穷,详得具体生动

41、下列朗读停顿标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42、选文首先叙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况,然后写邹忌由己及君,说明“ 王之蔽甚矣”

的事实(用原文回答);接着叙写齐王纳谏的态度、决心和措施;最后写 邹忌讽齐王纳谏后

取得的巨大成效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43、邹忌讽谏齐威王与扁鹊规劝蔡桓公,劝谏结果有何不同?试从邹忌和扁鹊的角度简要分

析其原因。(3分)

答: 邹忌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式,使人易于接受,而扁鹊规劝时没有考虑到对方的身份,

直言不讳,让其难以接受。

44、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哪一项相同?( D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

B.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C.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5、(2分)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 )

A.虽欲言,无可进者(虽:虽然) B.皆以美于徐公(于:比)

C.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之:的)D.乃下令。(乃:于是,就)

46、选出对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 B )

A.吾妻之美我者(美:美丽) B.时时而间进(间:偶然)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讽刺) D.闻寡人之耳者(闻:听到)

47、(2分)文章第一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 直言不易的道理。第二段写邹忌以 切身经历巧妙运用设喻说理(类比说理)的方法,讽谏

齐王除蔽纳谏。第三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48、本文用“门庭若市”一词既描写了进谏人多的场面,又说明齐国确实有许多积弊。

49、邹忌是怎样启发诱导齐威王纳谏的?(3分)

答:邹忌以事设喻(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由浅入深、推己及人等)委婉规劝。他由“妻

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推及到“宫妇左

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从而使齐王猛醒、纳谏。

50、请分别写出文中表现齐威王纳谏后在国内和国外产生巨大成效的句子。(2分)

答: 国内: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国外: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5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内容。(2分)

答:写邹忌入朝讽谏和齐王纳谏后的效果。

52、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中的“之”意思和用法

相同的一项( B )。(2分)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B.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7

C.吾妻之美我者 D.暮寝而思之

53、齐威王善于纳谏的做法,对于今天的人们又什么借鉴意义?请结合你身边的实例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答:课文通过邹忌借用自己家庭亲友间的事情和切身感受,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这个故事明确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举身边实例)应该说明的是,这篇课文所记述的,未必全是事实,很可能是战国时期流传的名人逸事。所谓纳谏能导致“战胜于朝廷”的结果,在诸侯割据称雄、以攻伐为贤的战国时代,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幻想。但作者善于观察日常生活,从中提炼出有意义的主题,而且通俗生动,说服力强,文笔流畅而富有变化,充满情趣等,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

54、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3分) A.①邹忌修八尺有余 ②乃重修岳阳楼 B.①时时而间进 ②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C.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D.①王之蔽甚矣 ②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5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朝服衣冠,窥镜 服:穿戴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私:偏爱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刺:指责

D、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 谤讥:诽谤讥讽

5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C)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

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齐威王广开言路的“三赏”中看出来。

C、邹忌与徐公比美,虽然其妻、妾、客都赞美他比徐公美,但邹忌还是从三人的不同语气中明白了他们没说真话,进而悟出了一个道理:兼听也不一定能够明白事情的真相。

D、本文写法上设喻说理,以邹忌与徐公比美这种生活小事来喻治国大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8

更多相关推荐: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古文学习向来是令学生厌烦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面对佶屈聱牙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学生既没兴趣又没耐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师一个人独角戏难唱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文化的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为此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我注重学生学法和能力的培养圈点勾画的方法借助工具书...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教学反思

清晰的结构三叠排比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浚县实验中学孙雪鹤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一篇以对话为主既具故事性又具论辩性的文言文本文文字并不深奥学生可以借助课文注释和已学的文言文知识自行翻译本文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邹忌...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十四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材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长期以来古文教学常侧重于字词的理解以至于忽略了对文章思路内涵及语言的品味因而古文教学很容易被异化为古汉语知识教学事实上记忆中的中学古文就是老师讲学生记这么简单在上课时我先让学生读然后逐句翻...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反思山阳县城区三中邓英平古文学习向来是令学生厌烦老师头疼的一个问题面对生涩难懂的文言文学生既没兴趣又没耐心课堂气氛死气沉沉令人昏昏欲睡老师一个人独角戏难唱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但是中国上下五千年...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易懂语句流畅人物生动故事性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便于课堂上反复诵读宜于在为人处事交际修养等方面启迪学生心智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学回想本节课的课堂...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一说教材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八年级下册语文)

基于交互式电子白板的课堂教学设计23456

邹忌讽齐王纳谏老师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2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3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重难点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2类比手法的运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吕新花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本单元编写了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孟子二章出师表愚公移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古典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一有一天爷爷给了我一本故事书名字叫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很喜欢看它这个故事主要讲了古时候有个人叫邹忌他的妻子小妾客人分别都说他比城北边的美男子徐公还漂亮邹忌并没有感觉到自己特漂亮晚上他想了想原来妻...

邹忌讽齐王纳谏反思(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