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习心得

时间:2024.4.20

与儿子谈心——说说学习那些事

从参加完家长会,我就有个想法,找个时间我俩坐下来好好聊聊,但一直到你开学也没能如愿。一方面是因为爸爸比较懒散,另一方面是爸爸见你课业负担重,不想占用你太多的时间。因此,做为补救,才想出用书信这种方式。你若想浏览一遍,可能只需要几十分钟;但我还是建议你看完后别着急扔掉,有时间细细揣摩一下,也许你会有意外的收获。

确实,看到你一学期来的进步,爸爸打心眼里高兴。但更让人欣慰的是,爸爸发现了你更大的潜力,你还有更大的上升空间!当然,继续努力是必需的;我认为掌握好的方法和技巧是最关键的,首先你不会觉得那么累,其次,你会在学习的“痛苦”中找到快乐。就学习而言,爸爸是过来人,几十年的积累,总有一些心得,现在写出来跟你交流一下。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在这里我不想谈什么人生、理想。年轻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当然好;没有或没想好也不要紧,要紧的是做好当前的事。学生时期就得好好学习,积累知识;基础打好了,将来无论做什么都会从容许多。我要说的就是要做个“有心人”,知识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留意、用心,就会很容易获得和掌握。比如我们看电视或报纸,主要目的是娱乐,但只要你留意,会发现很多知识;甚至玩纯电脑游戏,有时蹦出的英文菜单或选项,可能里面的单词你不 认识,但玩久了,你就应该猜出它的意思,无形中你就增加了英语词汇量。

记得以前看电视时,有个体育节目叫“篮球嘉年华”,对于“嘉年华”这个词,我开始的理解是,“嘉”有“好”的意思,也有“给予、奖励”的意思,“年华”就是“时光”了;所以连起来的理解就是电视台送给球迷一段美好的时光,也就是一档好的关于篮球的节目。但是我这样理解又没有十分的把握,于是我就到网上搜了一下,下面是网上的一些资料:

嘉年华(Carnival)早在欧洲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嘉年华的前身是欧美“狂欢节”的英文音译,相当于中国的“庙会”,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后来成为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多年以来,“嘉年华”逐渐从一个传统的节日,到今天成为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在内,辅以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形式的公众娱乐盛会。全世界各地有着花样繁多的嘉年华会,并成为很多城市的标志。

嘉年华源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有一个魔鬼把耶稣困在旷野里,40天没有给耶稣吃东西,耶稣虽然饥饿,却没有接受魔鬼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稣在这40天中的荒野禁食,信徒们就把每年复活节前的40天时间作为自己斋戒及忏悔的日子,这40天中,人们不能食肉,娱乐,生活肃穆沉闷,所以在斋期开始前的一周或半周内,人们会专门举行宴会、舞会、游行,纵情欢乐,而嘉年华最初的含义就是“告别肉食”。如今已没有多少人坚守大斋期之类的清规戒律,但传统的狂欢活动却保留了下来,成为人们一个重要节日。

嘉年华是香港人对狂欢节的音译,并且,在香港的文化中对狂欢节作了本地化,形成了“嘉年华”。

英语Carnival 的发音,很难恰如其分地用汉语表达,所以使用了“狂欢节”这个意译,比较直观好理解。后来狂欢节传到香港,香港人将它改译为“嘉年华”。这个译名,是懂外文又深谙中文的知识分子的杰作,有兼顾音和义的双关之妙,遗憾的是,它不能确切表达Carnival 的狂欢之义。“嘉年华”无论听起来或看起来都显得优雅文气,与Carnival 的热烈、狂放气氛不符。事实也如此,在香港长期举行下来的 Carnival ,业已变得比较文雅温和,与巴西式狂欢的Carnival 殊途异趣、大不相同了。

看完这些资料我才明白我的理解是有很大偏差的。但我也因此明白了嘉年华的本意;做为节目名称,既有狂欢的意思,又有“庙会”的意思,即是一档综合节目,可能有比赛集锦,有几佳球,有扣篮大赛,甚至有和球迷互动的花式篮球等。在这里我想表达的是,如果象蜻蜓点水、不求甚解,我们就可能只停留在模糊、不准确的认识上;但只要我们稍微用点心思,我们的认识水平就会上一个很大的台阶。比如对“嘉年华”的刨根问底,我们不仅了解了它的来源,我们还从它的音和义的双关之妙,知道了”狂欢节”的英语单词“carnival”,顺便学了英语,它的记忆和拼写也就变得非常简单了。所以用心一点,学习就会变得简单轻松而不是枯燥无味,而且总会有些意外的收获和惊喜。

还是说说电视的事。我们看过一个电视剧叫《人间正道是沧桑》,就名字而言,它与故事情节有什么联系呢?首先,我们知道“沧桑”就是沧海变桑田的意思,一是说它艰难,历经风雨;还有一层意思是发生了巨变,即根本性、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形容一个人历经苦难和风霜,说他“一张沧桑的脸”;而在这部电视剧里,主要是后一层意思,即要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改朝换代。如果我们再延伸一下,可以知道整句话的来历是毛泽东的诗词: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我们知道了“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意思和来历,发现这首诗本身就是写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党溃败的,与电视剧的故事背景有直接的联系,所以此剧叫这个名字就很好理解了。至此,我们完全可以打住,但是如果你留意,后四句诗是不是似曾相识?特别是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啥意思?它与下一句人间正道是沧桑有什么联系?请看下面: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上句借用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中诗句,原诗说的是汉武帝时制作的极贵重的宝物金铜仙人像,在三国时被魏明帝由长安迁往洛阳的传说。原句的意思是,对于这样的人间恨事,天若有情,也要因悲伤而衰老。这里是说,天若有情,见到国民党反动统治的黑暗残酷,也要因痛苦而变衰老;身受反动派压迫的人民,自然要彻底推翻反动统治,完成翻天覆地的革命事业。人间正道,社会发展的正常规律。沧桑,沧海(大海)变为桑田,这里比喻革命性的发展变化。古代神话:女仙麻姑对另一仙人王方平说,他们相见以来,东海已经三次变为桑田(见葛洪《神仙传》)。

看了这段介绍,通俗的理解就是,国民党的反动统治,都能把老天“气”死,所以,推翻它实在是天意和正义的事。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成语,地老天荒。天和地是没有感情的事物,不会老去和荒芜的,所以一般用来形容男女爱情的恒久,“地老天荒永不变”。

前面说的主要是语文的一些知识,而且主要是课外的一些东西;只是用它们说明一些道理,你大可不必纠结于此。毕竟语文学习现阶段以课本为主。下面就谈谈我的一些感想。

“不积硅步,无以致千里”与“事半功倍”

学语文的难点我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古文,二是阅读理解,三是作文。步子要一步一步走,学语文(包括英语)就是要靠积累;但也并非没有规律可循,让你到一个从没去过的地方你很可能走错路、走弯路,但如果你预先考察或咨询别人,就可能发现捷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说“积累很重要,技巧很有效”。

先说古文。首先声明,我们这里说的古文,是指古代的文言文;“古文”二字,在古代是一种文章体裁,相当于现在的“散文”(记得‘古文观止’吗?)。

在古文里面,除个别字词以外,多数字或词语都能在现代汉语或成语中找到他们的影子,意思基本相近,甚至完全相同。这就让我们可以“以今推古”来读懂古文。比如“是”这个字在现代汉语有“对,就这样”的意思,古文“是日”翻译过来就是“这一天”。现代汉语中“实事求是”的“是”本意也是这样,但我们要翻译成“怎样才是对的——引申成——真谛、真理、规律”更贴切一些;有词语“国事”和“国是”,他们的意义是有区别的,此处的“是”基本意思也是“怎样做才对、才好”,但因为是“国是”,那么就是“治国的方略”了。类似的字还有许多,像“然、于、以、之、者”等等。“然”即便现在也是“对、这样”的意思,如“不以为然、然后”;古文“肃然之”中“然”动词化了,“认为??对”的意思。

刚才说的好像都是代词、连词、介词,下面举俩简单例子说说动词。“学不可以已”中“已”是“停止、罢了”的意思,现代汉语中“死而后已”中的“已”也是此意;“笔耕不辍”形容勤奋地写作,“辍”是“停歇”的意思,“辍学”中的“辍”也是此意。

学古文要“抠字眼”,但仅此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古人的语言习惯,即语法结构。如“一言以蔽之”按照现在的语言习惯应该是“以一言蔽之”,即“用一句话来概括它”,“一言以蔽之”直译就是“一句话 用来 概括 它”,意思也说得通。如“动之以情”,我们没必要说成“以情动之”,只不过是把状语(以情)放到谓语后面罢了。想想看,“以”的用法是不是很像英语里的by或with呢?它们就习惯放在动词后面。

还要注意古人写文章好省略介词。如“不可救药”应该是“不可救以药”,显然成语中省略了“以”;再看毛泽东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是什么意思?“钟山”是南京的一个地名,此处代指南京,“起苍黄”显然省略了一个字“于”,即起于苍黄,至于苍黄你可以理解成风雨时天空昏暗,黄土飞扬;也可以理解成大军南下秋风扫落叶的气势,当然不一定准确,但如果你知道此处省略了“于”,离准确答案就不远了。

古文就先说到这里。下面说说阅读理解。要阅读的对象无非是诗歌、散文、记叙文(包括小说)、议论文等,前两者主要是供人们欣赏,没多少好说的;主要说说后两者。

记叙文既然是说“事”的,肯定是要先了解故事的背景,然后才能准确理解它的主题思想;作者不会为了说事而无病呻吟,他(或她)肯定是为了表达一种思想或愿望,这就是主题思想。如关于鲁迅的《祝福》,我找了一些资料:

祝福,汉语词语,本意指祈神赐福,现泛指祝人顺遂幸福。

当时鲁迅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就失望了。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在《祝福》里,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的真实面貌。 (介绍了故事的背景)

这一时期的鲁迅基本上还是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还不可能用马克思主义来分析观察,有时就不免发生怀疑,感到失望。他把这一时期的小说集叫做《彷徨》,显然反映了其时自

己忧愤的心情。但鲁迅毕竟是一个“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决不会畏缩、退避,而是积极奋斗。 (作者的背景)

《祝福》这篇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主题思想)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舛,认识这个字吗?),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故事梗概)

此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通过描写祥林嫂悲剧的一生,表现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 所以我认为应该是对祥林嫂的祝福,对中国劳苦人民的祈福以及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期盼!(进一步解释了‘祝福’的深刻含义)

知道了这些内容我们在读《祝福》时就比较容易理解了。阅读要养成好的习惯,先浏览一遍,肯定有很多疑问;然后带着问题再细读一遍,把每个段落的意思搞懂,整篇文章就基本搞清楚了;然后再归纳总结它的中心思想即主题。比如上面这段文字资料,每段我都在后面括弧里加了注解;通过阅读,我还知道了《祝福》出自作品集《彷徨》,还发现了一个我不太熟悉的成语“命运多舛”,这些就是将来可能要考的知识点,学习的时候就要留意。

议论文的阅读理解和记叙文差不多,但它有自身的特点。这里有个技巧,作者的立场、观点往往隐藏在转折句的后半句。例如,“我们信仰马列主义,但更要坚持中国特色”,显然作者强调的是后者“中国特色”。作者可能举出很多论据,通过正反方面来论证,归根结底就是证明自己的观点。所以,抓住筋骨性的东西对文章的理解就不会失之偏颇。

顺便说一下课文的复习方法。初次学一篇课文时要“面面俱到”,复习时就没必要了。还以《祝福》为例,复习时你可以列一个提纲:

1、 作者:名字、笔名、成名作、代表作、作品集,古代作品还有作者的年代等。

2、 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成语、典故等,太生僻的字词可以不去理会。

3、 文章的中心思想。

4、 文章的体裁、风格、写作手法、线索等。

根据这个提纲你做个笔记,可能用不了上百字。做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温习、 记忆的过程,考试前你只要浏览一遍就可以了。

下面说说作文,就从你们这次期末考试的作文《爱是不能忘记的》说起。

说实话,乍一看这个题目,应该以抒发作者的情感为主,要写成散文;但试卷要求写记叙文,就只能按要求的体裁写了。作文题出的不好,咱姑且不论。

我看你写的是自己受伤后住院妈妈如何悉心照料,也就是说写的是母爱。母爱虽然平凡朴素但却很伟大。你的作文表达的意思是要记住母亲的爱,虽然没什么错,但总感觉平淡。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件容易的事,但只要勤学苦练,运用一些技巧,还是能写好的。比如还是这个题目,是的,母亲的爱应该记住,但你是否从母亲平凡而伟大的爱中领悟到,自己是否也应该时常怀揣一颗爱心?要爱亲人,爱老师,爱同学,爱祖国,爱人民。如果你在文章的结尾处提一下,文章的主题思想立刻得到升华。下面就说说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1、立意新颖准确,主题鲜明突出

这是最难的,却是最重要的。看到一个作文题目,首先要审题,目的就是要确定一个主题思想,确定写什么,表达什么思想和观点。如果跑题了,那将是致命的错误,因为无论你怎么写,都相当于答非所问了。

前几年有个高考作文叫《提篮春光看妈妈》,说实话我一看这个题目也有点懵。正解是,提篮,比喻劳作、忙忙碌碌;春光,就是美丽的风景;也就是辛勤劳作的妈妈是最美的!文章的主题应该赞美母亲、赞美劳动。很多同学看不懂题目的意思,有同学理解成“满面春光地去看望妈妈”,更有甚者,有解读成“提着篮子去看妈妈春光乍泄”,不但跑了题,还闹出了笑话。

还有一个作文题目叫《弯道超越》。题目本身应该是一个田径比赛术语,但是如果我们把弯道理解成困难、挫折,在困难、挫折面前是一蹶不振还是愈挫愈勇?无论事业,工作,学习,在困难来临时,既是挑战,也存在机遇,把握住机遇,就能完成超越;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这个题目你可以立意成“挑战与机遇并存”,或“在逆境中成长”,然后展开议论,应该会很贴题的。

我在上高中时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电影《垂帘听政、火烧圆明园》,然后要求写观后感。我写的是“对清政府腐败无能、卖国求荣的痛恨,对八国联军烧杀掠夺的痛恨;对主战派遭受排挤、打击的同情”,甚至认为“如果和洋人好好地干一仗,圆明园就不会遭受劫难”;但当老师念了一篇范文,其立意是“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给今天的我们的启示就是要“发奋努力,富民强国”,我立刻感到,人家的立意是多么地准确,主题是多么的鲜明!我的作文太相形见绌了。

立意太重要了!好的立意意味着作文基本成功了。作为练习,你可以找大量题目试着审题立意而不必真的去写作文,然后与同学交流,或请老师和家长评判,审题水平会有质的飞跃。

2、思路清晰,结构紧凑

立意完了就可以着手写作了。写作总要有个路线,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是采用顺叙还是倒叙结构;是开门见山提出论点然后层次论证,还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最后“点题”一锤定音?这些都需要预先设计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寥寥数语写个提纲,第一段写什么,

第二段写什么……

结构紧凑就是要求与主题无关的文字、段落不要有,不要重复叙述、论证。不要为了充数而使文章显得松散臃肿。

3、适当运用一些名言、警句、诗词、典故,会使文章增色不少

比如前面提到的《提篮春光看妈妈》、《爱是不能忘记的》,都可以在适当位置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简直就是点睛之笔!在《弯道超越》里,插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紧扣主题,恰如其分。

应用这些东西要注意,一定不要牵强附会,否则就会弄巧成拙;意思拿不准的,宁愿不用。但作者、出处拿不准的,可以巧用。例如,要写一篇《学无止境》的议论文,可以引用“杜甫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是如果不知道是杜甫说的,你完全可以“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记得八十年代读过一本小说《高山下的花环》(后来拍成了电影和电视),是写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开篇第一句话就是“不知哪朝哪代哪位诗人说过,‘位卑未敢忘忧国’”。作者不会不知道,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表达对战士的崇敬之情。很多战士来自农村,文化水平不高,但当国家需要时,毅然决然奔赴战场。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可能真的不知道什么诗人说过的什么话,但他们朴素的爱国之情更值得颂扬。

再说说考试中作文的一些技巧: 1、 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 发下试卷后先看一眼作文题,在答其它题的过程中很可能“灵光一现”。 3、 写个提纲,把想到的名言警句也写上。 4、 不要打草稿,要打腹稿。

5、 合理分配时间,免得因时间紧迫而草草收尾。

最后说说诗词阅读与鉴赏

学好诗词不仅能增长知识,而且还能陶冶情操,提高文学素养。诗词一般都经作者字斟句酌、千锤百炼而成,字字珠玑,寓意深刻,需用心体会,不可浅尝辄止。例如《明月几时有》有一句“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不好理解,但读了下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就大概明白了,悲欢离合,阴晴圆缺,自古以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所以我们“不应该抱怨,为什么月圆的时候,我们却分别了?”最后引出千古绝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意思是,虽然我们天各一方,但我们可以举杯望月,共同祝愿,遥寄相思。相思之情本来是伤感的,但作者借助这种意境描写,给人以美的享受。

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多,想必有些烦了吧?下面说说其它课程,不必马上看,什么时候有时间、有精力再看不迟。

“数学推理,无所不能”

数学中的公式、定理都是从最基本的定义出发,一步一步推理出来的;只要掌握了它的逻辑,即使忘记了公式,想用时也能推导出来;而且,每推导一次,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应用更熟练。

比如,sin30°=1/2,cos30°=? 如果忘了,只要你知道公式(sinA)2 +(cosA)2 =1,你立刻可以推算出。那么(sinA)2 +(cosA)2 =1又是怎么来的?因为sinA=y/r,cosA=x/r,还是从最基本定义来的。

下面我给出一个你可能还没学过的定理——余弦定理:a,b,c是三角形三条边,对应的角分别是A,B,C,那么有c2 =a2 +b2 -2abCosC;如果你某个计算题要用到此公式,但你又记不清2ab前是+还是-,找个特例验证一下,如等边三角形,a=b=c,cosC=1/2,那么2ab前只能是负号。余弦定理针对任何形状的三角形,例如C=90°,cosC=0,c2 =a2 +b2 ,所以直角三角形也是一个特例。至于余弦定理怎样推导来的,你学到后就知道了。

数学上的一些东西一定要知道来龙去脉,并且要学会融会贯通。不知学过对数函数没有,知道换底公式吗?比如,㏒5100=(㏒10100)/ ㏒105,底数由5变成了10,当然可以变成任何值,这里变成10是看中了(㏒10100)=2容易计算。要证明换底公式就用到三个公式: ㏒(AB)=㏒A+㏒B,㏒(A/B)= ㏒A-㏒B,㏒An =n ㏒A,再往前追溯,这三个公式也可以分别被证明,感兴趣就试一下吧。

数学先到这儿,因为数学符号电脑上不好打。下面说说政治,主要说辨证唯物论。

“以不变应万变”

这门课包含的基本概念、理论并不多,无非是“世界观∥方法论”,“唯物论←→唯心论、辩证法←→形而上学”,“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掌握这些概念并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就能灵活应用,以不变应万变。

唯物论是与唯心论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者对立的根源在于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凡主张物质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的观点都是唯物论的观点;反之,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世界上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意识第一性的观点则属于唯心论。

辩证法是与形而上学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对“世界究竟处于怎样一种状态”所做出的不同回答。其中,承认矛盾,坚持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属于辩证法;否认矛盾的存在,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回答则属于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论是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学说、关于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学说,它采用辩证法的观点研究世界的本质,所要说明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

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人类思维领域发展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在坚持唯物论观点的基础上,研究世界的运行状况、形态和发展规律,进一步回答客观世界究竟“怎么样”的问题。

这些概念太抽象了,但只要我们理顺一下,就不难掌握。

哲学研究世界观和方法论,世界观是“看法”,方法论是“办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唯物论和辩证法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的是研究(回答)的问题不同,前者回答世界“是什么”,后者回答世界“怎么样”。

那么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论有什么关系和区别呢?辩证唯物论是唯物论的一种,只不过加了个定语,(辩证的)唯物论。辩证唯物论的基本观点是: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同时,意识对物质有能动的反作用。承认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从这里我们看出,辩证唯物论与一般唯物论的区别是,辩证唯物论还强调了意识的反作用;只强调物质决定意识,虽然也“唯物”,但如果否认意识能动的反作用,就不是辩证唯物主义;那是什么呢?是宿命论(好像也叫机械唯物主义),即意识只能受物质摆布,人只能听天由命。而唯心论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意识决定物质,随心所欲,“人定胜天”。只有辩证唯物主义是最科学、正确的;所以要“防左反右”,既不能“唯心”(激进、左倾),也不能太“唯物”(保守、右倾)。

那么唯物辩证法和辩证法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同样,唯物辩证法是辩证法的一种,是马克思批评地继承(看吧,本身就包含辩证法的思想,不能全盘否定,也不能全盘吸收)了前人的辩证法发展而来的,有唯物辩证法,就有唯心辩证法(如黑格尔的),还有古代朴素辩证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如好和坏,静止和发展,内因和外因,所谓的矛盾论;两面都承认就是辩证法,只承认一面就是形而上学。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又是变化发展的,联系和发展是辩证法的总特征。而承认矛盾、运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并由此揭示了万事万物发展所包含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分别对应发展的动力、形态、过程。

这些基本概念、理论一定要清晰,不要成为一锅粥。为了便于你理解记忆,补充下面一些资料:

dialectics 辩证法源出希腊语“dialego”,意为谈话、论战的技艺,指一种逻辑论证的形式。

世界上有两种世界观,一种是辩证法,一种是形而上学,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从根本上对立的两种世界观。辩证法的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联结。这个思想也是辩证法作为方法论的基本思想.形而上学基本特点是认为:斗争与联合相脱离。它或者只见斗争,不见联合,或者只见联合,不见斗争。

这里所讲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都是形式上的概括,而非内容上的概括。

不同时期的哲学家对辩证法有不同的认识,古希腊哲学认为它是论证和分析命题中的矛盾、揭露谈话的矛盾及克服矛盾的方法。德国哲学家G.黑格尔认为,辩证法研究对象本质的自身矛盾,不仅是一种思维方法,而且是一种宇宙观。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的思想,认为辩证法是客观世界本身固有的规律,思维中的辩证法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反映,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说。

辩证法有三种基本的历史形式:古代朴素的辩证法,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辩证法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这个三辩证法规律在哲学上普遍性达到极限程度。这是黑格尔在《逻辑学》中首先阐述出来的,恩格斯则将它从《逻辑学》中总结和提炼出来,从而使辩证法的规律变得更加清晰了。

形而上出自《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形而上的抽象,形而下的具体。

人的认识和认识的积累与提萃,有形而上与形而下之分。形而上是对具体的客体的抽象和超越,也可以叫哲学;形而下是以具体的客体为基础的研究,也可以叫科学。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

回到我们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下面我们就一个论述题为例,如何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

古时候在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大腿。人们都前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根据此故事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分析之: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处在不断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而这些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所以要用联系的、变化的眼光看事物。(理论)

福和祸是矛盾的双方,它们不是一成不变的,福随着发展可能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就像塞翁失马一样。(联系)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他告诉我们对于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在我们成长的路上,我们不可能事事一帆风顺,遭受挫折在所难免,这时我们就要看到好的一面。而同样我们在春风得意只时,要时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居安思危。(启示或结论)

这就是回答政治论述题的“三段论”:理论→联系→结论,我们展开来看:

1、看看问题适用什么理论(这很重要),然后阐述理论。一般的形式是:辩证唯物主义(或其它)认为,??

2、把问题与理论联系起来,对号入座。

3、得出启示或结论,是唯物主义一般要反左防右;是辩证法就反对形而上学。

无论遇到什么论述题,都可以用这种形式和方法解答。以不变应万变,事情就这么简单。

今天就先说这些,以后再讨论英语、物理、化学。

顺便说一下,爸爸很愿与你交流。在学习上,你什么时候能把爸爸问住了,难倒了,是爸爸最高兴的事,就跟下象棋一样。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学习心得体会

蛟河实验中学伊梦涵高三这一年是痛苦与喜悦交织的,忙碌而又充实的一年。每当我们走过高三这一艰险的“独木桥”后,回首忘去有人是遗憾的,而有人确实欣慰而怀念的,因为那里充满了我们辛勤的汗水。因此如何好好把握高三这段重…

关于高中学习的一点点心得

首先要明确的是人和人的学习方法不一样,只要你想学习好,就一定要不断的尝试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能够掌握的知识永远是有限和不规律的,但学习方法对每个人而言是规律的,做好总结,具体的总结方法慢慢尝试。高三开始的…

高中学习心得总结

前言:高中三年,是我人生中真正意义上开始拼搏奋斗的三年。在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有一些经验来分享,归结如下。在此之前,我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实际情况,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最好…

高中学习心得

学习心得我并不是一个非常顶尖的学生在我之上一直存在不少的我难以超越的牛人们我能分享的只是这三年学习中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与从老师那里汲取的经验对学弟学妹们有所启发说实话高考的知识点并不是非常多但是学生之间解题的差...

高中学习方法总结

1、课前预习,找出问题,听课时才能有重点的听。2、认真听讲:将老师将的精华抓住。课上一分钟,课下半天功。3、记笔记:基本概念不用记,而老师对概念的解释特别要记。老师讲例题时,将题抄好之后,就听老师分析、解题,最…

高中学习心得

无谓艰辛求学路一念执着志者心泗阳中学20xx届高三毕业生吴琪瑶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回望来路我并没有多少独到高端的学习方法只想和大家谈谈这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心得和感悟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概括高中的学...

高中学习心得

无谓艰辛求学路一念执着志者心泗阳中学20xx届高三毕业生吴琪瑶现就读于北京大学回望来路我并没有多少独到高端的学习方法只想和大家谈谈这一路走来点点滴滴的心得和感悟希望能帮助大家少走弯路如果让我用两个字概括高中的学...

高中学习心得

高中学习心得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动手做实验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方案

高中物理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设计教师物理一组王玉珍一课题名称生活中的电磁辐射现象二课题背景说明近年来电磁辐射成为了人们经常关注的物理现象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身边出现了更多电磁辐射电磁辐射分为天...

达州市一中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心得体会学生表七--王何飞

学生表七达州市第一中学高中研究性学习专用表格达州市一中研究小组成员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达州市第一中学研究性学习评审领导小组制1学生表七达州市第一中学高中研究性学习专用表格填表说明1填表所用字体为楷书GB2312小...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1]145

研究性学习心得体会K11沈志勤学校开了每周两节的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使我们在学习课堂的知识外还有更多的机会将课堂的知识加以运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我参加的是数学的研究性学习研究的内容是近视与课桌椅高度的关系问题在...

怎样学好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

怎样学好高一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模板

高中学习心得(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