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总结

时间:2024.4.27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总结

1、(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扩大再生产的实现形式问题)。

3、变质的商品没有没有价值?(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的承认)。

4、复杂劳动被当做简单劳动的倍加,是因为(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

5、市场固有的弱点和缺陷是(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6、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的枢纽是 (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理论。)

7、市场经济最本质和最基础的规律是( A.价值规律

8、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A.价格标准 )

9、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所包含的诸方面经济关系中,决定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的最基本的经济关系是生产资料的(归属关系 )。

10、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各种条件的总和,是( 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

11、马克思认为,“商品形式的奥秘不过在于: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由于这种转换,劳动产品成了商品,成了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或社会的物”。这表明( )。

A.商品本质上体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商品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了

C.商品的“天然的社会属性”就在于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

12、市场经济发挥作用的基本形式是(竞争)

13、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经济主体对自身利益的追求)

14、(经济生活国际化)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

15、供求机制的核心是(供求决定价格)

16、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一般形式)

17、实行按劳分配的根本条件是(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前提和基础是(公有制)。

18、工作日绝对延长生产出的剩余价值,是(绝对剩余价值)

19、(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价值同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低于社会必要劳动生产率。

19、个别资本家追逐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

20、(相对剩余价值)是超额剩余价值产生的结果。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21、当代危机中,生产过剩直接表现为(有效需求旺盛),有效需求过度则表现为(透支消费,寅吃卯粮)

22、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作用是通过(不同生产部门的商品生产者竞争实现)。

23、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23、垄断利润

1、垄断组织中的雇佣工人做创造的剩余价值

2、垄断组织的“局外企业”中的雇佣工人所创造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2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平均利润率)

2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4、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1、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状况对立统一关系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3、生产关系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24、生产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结构,包括

1、产品的分配形式以及由此直接决定的消费关系

2、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2、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2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共同起作用。

26、任何情况下,商品的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都是不同的,如果相同也是偶然。

27、分配客体是收入分配体系的核心,分配主体在分配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28、市场经济是相对于(自给经济和计划经济而言的),是资源配置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

29、现代企业制度(现代法人制度、现代组织制度、现代管理制度)

30、现代企业组织制度(企业管理形式、企业治理结构、企业产权制)

31、十四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历史性贡献是(突破了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质属性的观念;突破了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观念;提出了计划市场都是经济调节手段;提出了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方式不具有制度属性的论断)

32、马克思指出,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的追加资本,是资本化的剩余价值,它一开始就没有一个价值原子不是由别人的无偿劳动产生。这说明(剩余价值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33、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起不同的作用)

34、资本家竞相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35、一切商品对他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他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对立统一的)

36、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的关系

1、使用价值是物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2、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3、使用价值是具体劳动创造的,价值是抽象劳动创造的。

4、使用价值是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不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会随着商品经济的消亡而消亡。

5、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6、使用价值是不同质,价值是同质的

7、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和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37、恩格斯说“只有通过竞争的波动,从而通过商品价格的波动,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才能得到贯彻,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这一点菜能成为现实。”这就是说,(由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才能实现,商品材能实现等价交换,价值规律才能表现出来)

这道题主要说了价值规律的内容: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交换价值表现价值。

38、商品和产品的区别

1、体现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为价值,

物化在产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不形成价值。

2、商品不仅具有产品的自然属性,即使用价值,还具有产品不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属性,即价值。

3、产品存在一切社会的永恒范畴,而商品时一个历史范畴。

4、

39、商品流通公式与资本流通公式相比较,其区别有

1、买卖的顺序不同

2、流通的起点和作用不同

3、流通的媒介不同。

39、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软件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

40、社会运行的决定条件是(经济条件)

41、促进市场经济协调发展的的重要条件是(经济结构优化)

42、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资源与劳动的结合是通过(企业)实现的。

43、市场经济运行的动力是(企业对利润的追求)

44、经济政策运行和经济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宏观调控)

45、公民道德建设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46、每一种商品有不同的出口销售战略。(V)

47、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因为

1、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决定了一切社会关系的变化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并通过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3、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最终原因。

47、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X)

纠错:生产力包括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

48、非公有制经济对公有制经济起到补充作用(X)

49、生产力范畴反应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50、生产关系体现的生产过程中(人与人的经济关系)

51、衡量生产力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52、产业资本的三种形式

1、货币资本——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2、生产资本——生产剩余价值

3、商品资本——实现剩余价值

53、阶级

1、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

2、剩余产品的出现是阶级产生的物质前提

3、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确立是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

4、社会产品的极大丰富是阶级最终消灭的物质条件。

5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1、生产力总体水平落后

2、商品经济不发达

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完善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不健全、不成熟

49、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劳动工具的状况)

55、资本主义经济管理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都具有二重性(V)

56、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基本环节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57、个体经济本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因为(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58、企业家作为掌握“软技术的”综合型人才,日益成为经济竞争的核心(V)。

59、规范市场秩序所要建立健全的社会信用制度要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

60、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是打破原有的计划,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V)

61、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依次出现了私有制、阶级、国家。(X) 私有制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

62、我国要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包括(商品市场、金融市场、土地市场、劳动力市场)

63、十七大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所采取的具体形式)。

65、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66、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是(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发展市场经济的需要)

67、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调节的价格支配资源的配置和使用,而价格能否有效发挥作用,主要取决于(经济理论是否能对实践变化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客观分析)

68、一般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特征包括

1、独立的企业制度 2、有效的市场竞争

3、良好的社会信用 4、规范的政府职能

5、健全的法治基础

69、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无根本的区别,两者又很多的共性。(V)。

70、现阶段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国家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71、行政手段是一种对国民经济进行间接调控的手段(X) 纠错,行政手段直接作用于国民经济,属于直接调控。

72、行政手段

1

2、在国民经济出现混乱、面临困难的情况下,行政手段能现实它重要作用。

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不断完善,行政手段的运用范围逐步缩小。

64、计划手段

1、既是一种行政手段、又是一种经济手段,还是一种法律手段

2、要体现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具有客观性、战略性、政策性等特点

4、由国家权力机关批准通过,指令性计划具有约束力。

73、中美、中欧纺织品争端表明,美国和中国之间巨大的贸易逆差根源于(美国本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不力)。

74、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是市场活动自身的独立性。(V)

75、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原则是(有进有退,有所谓有所不为)

76、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优势,主要是通过(对经济发展的控制力和其市场竞争力体现出来)

77、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的要求,企业应拥有(法人财产权)

78、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涵是(产权清晰)

79、生产要素中的土地泛指土地上的一切社会资源。(V)

80、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81、在一个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中,社会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经济的自由、资源供应的充足、科技的不断进步)

82、东盟自由贸易区

1、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

2、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3、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中国和东盟10国共同组成

71、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X) 是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是必不可少的。

7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集体所有制、营经济都可以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错)

个体和私营经济属于私有制,不可能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73、不讲职业信誉,不仅失掉用户和利润,而且还从根本上违背了社会主义企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劳”是指

1、通过价值形式来实现的劳动

2、公有制企业的局部劳动

75、劳动力的技能与市场所需的劳动力技能不相适应所引起的失业被称作(结构性失业)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目 录

导 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面的括号内)

1、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的组成部分是( ) A 马克思主义哲学 B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 科学社会主义 D 辩证法和唯物史观

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 ( ) A 随着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

B 随着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

C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

D 随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

3、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 A 生产和交换 B 分配和交换

C 分配和消费 D 物质资料生产

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 (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 B 物质资料的交换

C 物质资料的分配 D 物质资料的消费

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 A 物质资料的生产

B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C 社会生产力 D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

6、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是 ( ) A 生产方式 B 生产资料 C 生产工具 D 生产关系

7、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 ( ) A 人的劳动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生产资料

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 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 B 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C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 D 社会生产方式

9、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 ( ) A 上层建筑 B 生产方式 C 经济基础 D 社会形态

10、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使生产关系 ( ) A 长期稳定,永远不变 B 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 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 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 ( )

A 劳动对象 B 生产工具 C 科学技术 D 劳动者的素质

1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 ( ) A 劳动生产率 B 科学与技术 C 劳动者 D 社会生产力

13、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 ( ) A 分配 B 生产 C 消费 D 交换

14、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 ) A 政治关系 B 宗教关系 C 家庭关系 D 生产关系

15、社会生产方式是 ( )

A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B 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统一 C 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16、构成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是 ( )

A 分配关系 B 交换关系的总和 C 消费关系 D 生产关系的总和

17、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 ( ) A 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 B 一定的社会形态

C 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 D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

18、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有,能够 ( )

A 创造经济规律 B 消灭经济规律 C 利用经济规律 D 改造经济规律

19、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 ( ) A 创造经济规律 B 消灭经济规律

C 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D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2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 ( ) A 阶级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B 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C 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 D 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 号码分

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1、政治经济学是 ( )

A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B 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C 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 D 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科学 E 为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 ) A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B 法国重商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法国重农主义 E 现代西方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 ( ) A 科学性 B 阶级性 C 实践性 D 发展性 E 开放性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A 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 B 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

C 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

D 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E 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

5、人们从事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 )

A 人的劳动 B 劳动对象 C 劳动资料 D 生产力 E 生产关系

6、生产工具 ( ) A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 B 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 C 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

D 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 E 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7、生产关系包括 ( ) A 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 B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C 分配关系 D 交换关系 E 消费关系

8、生产力 ( ) A 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 B 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

C 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D 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 E 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9、生产资料所有制是 ( ) A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 B 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 C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 D 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E 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

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 A 是互为前提和相互决定的 B 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C 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D 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 E 是社会形态的两个方面

1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 ( ) A 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B 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 C 必须联系经济基础来研究生产关系 D 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

E 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

12、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 ( )

A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B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 C 节约劳动时间规律 D 价值规律 E 按劳分配规律

13、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环节有 ( ) A 生产 B 生活 C 分配 D 交换 E 消费

1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 ( ) A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 B 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C 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

D 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 E 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15、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 ) A 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 能够认识经济规律 C 能够改造经济规律 D 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E 能够消灭经济规律

16、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 ( )

A 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B 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 C 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

D 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

E 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

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包括 ( )

A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B 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C 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 D 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 E 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某些方法

18、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在于 ( )

A 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

B 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

C 它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 D 掌握解决各种现实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 E 加强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及其代表人物

2、 怎样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

3、 简述经济规律区别于自然规律的特点。

4、 如何理解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

5、 社会生产力是如何构成的?

6、 经济规律的类型有哪些?试举例说明.

四、论述题: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D 4、A 5、B 6、B 7、D 8、B 9、C 10、C

11、B 12、D 13、B 14、D 15、D 16、D 17、A 18、C 19、C 20、B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C 3、ABCDE 4、ABCDE 5、ABC

6、BCD 7、ACDE 8、ABCDE 9、BCDE 10、BCD

11、ABDE 12、AC 13、ACDE 14、ABCD 15、BD

16、ACD 17、ABCDE 18、ABC

三、简答题:

1、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有:

① 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是其直接理论来源,代表人物主要有:威廉··配第、亚

当·斯密、大卫·李嘉图;

②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是其重要的理论来源,代表人物有:圣西门、傅立叶、欧文。

2、答:经济规律就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必然性,表现在:

① 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下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并随着客观经

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经济规律是不可创造、不可更改、不可消灭的;

③ 经济规律是不可违背的,人们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④人在经济规律面前也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3、答: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体现经济现象和经济运动过程发展的必然趋势。相对于自然规律,经济规律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经济规律总是与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

(2)、绝大多数经济规律只在一定的社会历史阶段存在并发生作用,具有历史短暂性。

(3)、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都有阶级背景。

4、答:(1)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三个简单要素:一是人的劳

动;二是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三是劳动资料,即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和影响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2)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的最抽象、最一般、最基本的,从而是最普遍的要素,任何劳动产品都是这三个要素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的结果。

(3)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劳动过程简单要素的基础上,逐步加入一些新的要素,如科学技术、经营管理、信息等,它们已成为现代化大生产劳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5、答:社会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的要素和物的要素。

(1)、人的要素是指具有一定生产技能和经验并实现着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它在生产中起最根本的作用。

(2)、物的要素是指生产资料,即生产构成中所使用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总和。劳动资料中生产工具起着最重要的作用,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生产力性质的最主要的标志,也是划分经济发展时代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的数量和质量是决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

(3)、在现代社会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合中,科学技术、管理和信息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6、答:经济规律有三种类型:

一是一切社会形态共有的经济规律,如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和状况的规律、时间节约规律和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规律等;

二是几个社会形态共有的规律,如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

三是某一社会形态特有的经济规律,如剩余价值规律的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按劳分配规律是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

四、论述题

答: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 产 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作马克思主义理论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内容的政治经济学无疑也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本质属性。这是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必定而且能够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内在科学精神,也是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态度。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在根本上是由它内在的本质属性决定的,其内在的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原理是从经济关系发展变化的社会实践中产生并在这一实践中得到检验的,是随着时代和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性的根本所在。

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具有开放性。它不是自我封闭的理论体系,而是时刻关注着社会经济关系发展的每一重大变化,积极吸收和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而不断进行理论创新。

最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还具有发展性。该理论体系的开放性,决定了它能够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而其发展性也就内在地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要求我们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它。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又要坚持与时俱进,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勇于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新的探索,总结新经验,提出新理论,不断丰富、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 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符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商品与一般劳动产品相比较,它的主要特点是 ( ) A 商品是非劳动产品 B 商品是用来满足自己需要的劳动产品 C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D 商品是用来馈赠的劳动产品

2、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 ( ) A 它是商品生产者所要获得的东西 B 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 它是商品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D 它能满足商品生产者的消费需要

3、商品价值的实体是 ( ) A 必要劳动 B 剩余劳动 C 具体劳动 D 抽象劳动

4、通常所说的“物以稀为贵”应该理解为 ( ) A 商品稀少价值就大 B 使用价值决定价值

C 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D 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5、在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中 ( ) A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 使用价值的大小决定价值的大小 C 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D 价值的大小决定使用价值的大小

6、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7、不同的具体劳动创造出不同的 ( ) A 商品的使用价值 B 商品的价值

C 商品的交换价值 D 商品的价格

8、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的凝结形成 ( ) A 商品的使用价值 B 商品的交换价值

C 商品的价值 D 商品的价格

9、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时间是 ( ) A 个别劳动时间 B 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必要劳动时间 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D 雇佣工人所花费的剩余劳动时间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以( )为尺度的 ( ) A 具体劳动 B 抽象劳动 C 简单劳动 D 复杂劳动

11、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由 ( ) A 商品数量的大小决定的 B 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

C 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实际决定的

D 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决定的

12、商品生产者要获取较多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

时间 ( ) A 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超过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 围绕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上下波动 D 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13、相等重量的黄金和生铁,黄金的价值大于生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 ) A 黄金的使用价值比生铁的使用价值大

B 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比生产生铁的劳动耗费大

C 黄金的体积小于生铁 D 黄金可以充当货币,而生铁则不能

14、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 ( )

A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B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方向变化 C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 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5、简单商品经济产生的条件是 ( ) A 社会分工和个体私有制 B 社会分工和封建私有制

C 社会分工和奴隶主私有制 D 社会分工和资本家私有制

16、商品生产者实现私人劳动转化为社会劳动必须通过 ( ) A 商品购买 B 商品生产 C 商品销售 D 商品分配

17、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根本条件是 ( )

A 社会分工 B 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 生产资料和社会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D 货币的出现

18、马克思对商品价值理论的分析,告诉我们 ( ) A 商品价值是人类社会一开始就有的

B 商品价值是自然赋于的属性

C 商品价值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关系

D 商品价值与生产关系无关

19、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 ) A 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B 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C 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 D 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20、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所以商品的 ( ) A 价格和价值始终一致 B 价格和价值完全不一致

C 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有关 D 价格和货币的价值无关

21、商品价格的变化同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化是 ( )

A 成正比例的 B 成反比例的 C 在方向上是一致的 D 无关的

22、商品价格是 ( )

A 价值的基础 B 价值的货币表现 C 价值的实体 D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3、纸币代替金属货币进行流通是基于货币 ( ) A 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可以是想象的货币

B 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是在瞬间充当买卖媒介

C 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可以暂时不用现金购买

D 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时,可以随时退出流通

24、用来偿还债务的货币,执行的是 ( )

A 流通手段的职能 B 贮藏手段的职能

C 支付手段的职能 D 购买手段的职能

25、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 )

A 观念上的货币 B 金银货币 C 现实的货币 D 足值的货币

26、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

A 供求规律 B 竞争规律 C 货币流通量规律 D 价值规律

27、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是 ( ) A 商品价格经常高于价值 B 商品价格经常低于价值

C 商品价格经常与价值相一致 D 商品价格经常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8、市场竞争产生的经济条件是 ( ) A 自然经济 B 计划经济 C 商品经济 D 工业经济

29、市场机制的核心机制是 ( ) A 价格机制 B 竞争机制 C 供求机制 D 利率机制

30、 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 )

A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B 具体流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 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31、人类社会形态是 ( )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B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体

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D 政治与经济的统一体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符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

1、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因为 ( ) A 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普遍的形式 B 商品是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

C 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胚芽

D 简单商品经济中包含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E 简单商品经济的商品价值中包含了剩余价值

2、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条件有 ( )

A 私有制的出现 B 社会分工

C 劳动生产率提高到剩余产品的出现 D 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

E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3、商品是 ( ) A 为满足生产者自己需要而生产的产品 B 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D 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E 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物

4、商品和劳动产品的相互联系是 ( )

A 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价值属性 B 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 C 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 D 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

E 商品和劳动产品都是用于交换的物品

5、商品的使用价值是 ( ) A 商品的有用性 B 商品的自然属性 C 商品的社会属性

D 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E 满足社会需要的

6、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是 ( ) A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属性 B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C 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价值 D 有价值的物品一定有使用价值 E 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7、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 ) A 私人劳动 B 简单劳动 C 具体劳动 D 社会劳动 E 抽象劳动

8、具体劳动是 ( ) A 生产一定使用价值的劳动 B 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C 人类社会维持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D 人们社会生产关系的反映 E 人与自然之间关系反映

9、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是 ( ) A 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 具有特定性质、目的和形式的劳动

C 形成商品使用价值的劳动 D 形成商品价值的劳动

E 生产商品劳动的社会属性

10、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 ) A 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 B 是各自独立的两次劳动

C 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是相统一的 D 是矛盾统一的关系

E 是商品生产者的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1、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有 ( )

A 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 B 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 C 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 D 生产资料的利用规模和效能 E 自然条件

12、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 ) A 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B 复杂劳动只有还原为加倍的简单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C 简单劳动只有换算成各种复杂劳动,才能进行价值量的比较

D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E 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13、下列货币的职能中,基本的职能是 ( )

A 价值尺度 B 流通手段 C 支付手段 D 贮藏手段 E 世界货币

14、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是 ( ) A 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 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C 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继续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D 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E 商品和货币都同时投入和退出流通

15、商品价值与商品价格的相互关系是 ( )

A 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的 B 价值是以价格为基础的 C 价格由价值所决定 D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E 价值是商品价格的货币表现

16、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货币作为贮藏手段 ( )

A 是把货币作为财富代表,退出流通进行贮藏 B 只能是具有价值的金银商品 C 可以是纸币或观念上的货币 D 会使流通中的货币减少,使商品销售困难 E 会自发地调节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起蓄水池的作用

17、下列属于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货币是 ( ) A 用来延期支付赊购商品的货币 B 用来支付捐税的货币

C 用来支付房租的货币 D 用来支付地租的货币 E 用来购买商品的货币

18、流通中客观所需要的货币量 ( ) A 与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数量成正比 B 与投入流通的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 C 与投入流通的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D 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正比 E 与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成反比

19、影响商品价格变动的因素有 ( )

A 商品价值的变化 B 货币价值的变化 C 纸币发行量多少的变化 D 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 E 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

20、商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它的变动 ( ) A 与商品本身的价值成正比例变化 B 以使用价值为基础变化

C 与货币价值成反比例变化 D 以商品的价值为基础变化

E 受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

21、纸币发行量如果超过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就会发生

( )

A 物价上涨 B 货币贬值 C 通货膨胀 D 经济危机 E 生产下降

22、在简单商品经济中存在以下矛盾 ( ) A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B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E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23、等价交换原则是 ( ) A 自然经济通行的原则 B 简单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C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D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通行的原则 E 一切社会经济通行的原则

24、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 ( )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商品必须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交换

D 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经常不一致 E 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变化

25、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是 ( ) A 自觉地调节商品的供求关系

B 自发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

C 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 择优汰劣

E 促进商品生产者的分化

26、市场经济是 ( ) A 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方式 B 生产者之间劳动交换的一种形式 C 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

D 从微观方面优化资源配置 E 在商品经济发展到普遍化阶段出现的

27、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 ) A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B 商品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C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的经济体制

D 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E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28、市场机制主要包括 ( )

A 价格机制 B 供求机制 C 竞争机制 D 保障机制 E 就业机制

29、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关系是 ( ) A 经济体制是一定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

B 经济制度决定经济体制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

C 经济体制会影响经济制度的巩固、发展和完善

D 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实际上是相同的经济概念

E 一定的经济制度可以采取多样的经济体制

三、简答题

1、简述商品使用价值、价值、交换价值三者的关系。

2、简述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与商品二因素的关系。

3、简述货币流通量规律。

4、价值规律为什么会起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

5、简述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的主要区别。

6、简述货币的本质和职能。

四、论述题

1、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2、试述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及其变动规律。

3、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基本要求)、作用及其作用形式。

4、如何认识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该怎样科学地对待它?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D 4、D 5、A 6、C 7、A 8、C 9、C

10、C 11、D 12、D 13、B 14、D 15、A 16、C 17、C 18、C

19、B 20、C 21、B 22、B 23、B 24、C 25、A 26、D 27、D

28、C 29、A 30、D 31、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BE 3、BCE 4、BD 5、ABDE

6、ABDE 7、CE 8、ABCE 9、ADE 10、CDE

11、ABCDE 12、ABE 13、AB 14、BC 15、ACD

16、ABE 17、ABCD 18、CE 19、ABCD 20、ACDE

21、ABC 22、BCDE 23、BCD 24、AC 25、ABCDE

26、ACDE 27、ACE 28、ABC 29、ABCE

三、简答题

1、答:商品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用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的交换价值是指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

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答:商品的二因素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劳动二重性决定商品的二重性,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3、。答:货币流通量规律是指流通中客观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规律。

流通中客观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数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水平/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

4、答: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价值规律会起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是因为: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2)、价值规律迫使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取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价值规律引起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动力。

5、答:两者的主要区别有:

(1) 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其生产的目的是满足本经济单位或生产者个人

的需要,不是为了交换.商品经济实质上是交换经济,其生产目的是为了交

换,客观上是为了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2)自然经济与分工不发达的较

落后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而商品经济是以社会分工为前提,以社会化

生产为物资基础,与较高的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3)自然经济以简

单再生产为特征,商品经济不仅有简单再生产,更主要的是扩大再生产.

6、答:货币的本质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货币的职能有: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贮藏手段 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

四、论述题

1、答:(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它们不是两次劳动,也不是两种劳动,而是生产商品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具体劳动生产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这是因为:

①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

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理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

础上。

②劳动二重性理论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③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重要理论提高了科学依据。

2、 答:(1)、商品的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劳动量。

(2)、商品价值量的决定:

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

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强度下生产某种商

品的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②商品价值量的决定与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有关。决定商品价值量的社会必要

劳动时间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多倍的简单劳动。

(3)、商品价值量的变动:

①商品价值量与生产商品的劳动量成正比。

②商品价值总量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③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答:(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

①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②价值规律迫使商品生产者为了降低其生产商品的个别价值,以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在竞争中取胜,便力求采取先进技术,改进生产方法,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价值规律引起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促进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3)、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是市场价格以价值为中心,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并趋于一致.

4、答:(1)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基石,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首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经济运行的分析是以剩余价值理论为基础的,而剩余价值理论又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劳动价值论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劳动价值论的这种基础地位,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马克思主义这种经济学理论体系及其内在逻辑决定的.(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不断发展的理论,也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不仅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要不断吸收其它各种理论流派的合理成分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优秀成果。时代在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也必须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样,才能使这一科学力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结合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丰富和发展劳动价值论,使这一理论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我们今天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的出发点发生了变化,主要是为了更科学地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各种经济关系,为制定各项改革政策提供理论依据,并更好地处理各种经济问题.②我们今天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所处的经济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今天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劳动价值论的,人与人之间不再是对立的经济关系,对价值问题的研究是为了使我们的改革和各项措施更好地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③我们今天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所具有的生产力基础发生了变化。今天我们应该立足于生产高度社会化,劳动分工有了深刻变化的新的生产力状况,以更开阔的视野来研究和认识劳动价值论。(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重点是要深化创造价值的劳动的研究和认识,主要有:一是要拓展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种类的认识。随着生产社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生产过程中价值的创造也突破了单个劳动者的局限,由"总体工人"共同创造价值,非直接生产劳动特别是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必须得到重视和承认。二是要拓展创造价值的领域。在今天,不能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领域,必须把非物质生产领域中创造精神财富的劳动也视为创造价值的劳动,即把创造价值的劳动从物质生产领域向非物质生产领域拓展。

总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要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不断地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以发展了的理论为指导,从而准确地把握和处理好社会主义仅仅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关系.

第二章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

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从对G-W-G`的分析上,可以看出价值的增殖只能发生在( ) A G-W阶段的货币上 B 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 C 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价值上 D W-G`阶段的商品出卖上

2、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生产资料成为商品

C 消费资料成为商品 D 全部物质资料成为商品

3、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 ( )

A 劳动力成为商品 B 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

C 劳动产品成为商品 D 货币实现了价值增殖

4、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它在使用过程中 ( )

A 能转移自身的价值 B 随着使用价值的消失,价值也消失

C 能转移和保持自身的价值 D 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5、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 ) A 由它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 B 直接由生产它的劳动时间决定的 C 由资本家支付给工人工资的多少决定的

D 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6、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是 ( ) A 工人劳动自由,劳动成果和资本家共同占有

B 工人和资本家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

C 工人的劳动属于自己,劳动成果属于资本家

D 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劳动属于资本家,劳动产品归资本家占有

7、商品生产过程是 ( )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8、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

A 劳动过程与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 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C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D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与超额剩余价值生产的统一

9、通过对价值增殖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到雇佣工人的劳动时间 ( ) A 一部分是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一部分是生产价值的时间

B 一部分是转移旧价值的时间,一部分是创造新价值的时间

C 一部分是再生产劳动力价值的时间,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D 一部分是生产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一部分是生产剩余价值的时间

10、资本主义商品价值中的c是 ( ) A 工人具体劳动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 B 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C 工人劳动新创造的价值 D 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11、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中, ( )

A C+V+M都是在这次生产过程中新创造的价值

B C+V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C C是由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

D C是不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V是可变资本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

12、剩余价值是 ( )

A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与流通领域完全无关

B 在生产领域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C 在流通领域中产生的,与生产领域无关

D 在流通领域在产生的,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13、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指标是 ( ) A 利润率 B 利息率 C 剩余价值率 D 平均利润率

14、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 ( )

A 不变资本的比率 B 可变资本的比率

C 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D 所费资本的比率

15、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资本的不同部分 ( )

A 价值周转方式不同 B 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不同

C 价值转移方式不同 D 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

16、相对剩余价值是 ( )

A 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 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 延长工作日,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D 工作日不变,增加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

17、促使资本家竞相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因是 ( ) A 降低劳动力的价值 B 追逐超额剩余价值

C 获取绝对剩余价值 D 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18、假定工人劳动力日价值为6元,每小时劳动创造价值为1元,工作日为12小时,当劳动

力日价值下降为3元时,剩余价值率的变化是 ( ) A 从100%下降至50% B 从100%上升至200%

C 从100%上升至300% D 从100%上升至400%

19、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 ) A 工人的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人剩余劳动的报酬

C 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D 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20、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所以具有隐藏性,是因为 ( )

A 劳动者的劳动全部表现为无酬劳动 B 劳动者的劳动全部表现为有酬劳动 C 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在空间上是分开的

D 无酬劳动和有酬劳动在时间上是分开的

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实际工资曾有所增长,这表明( ) A 资本主义剥削程度在减轻 B 资本家获得利润的绝对量在减少

C 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已不存在贫困现象

D 相对剩余价值的剥削在加强,工人生活的改善和剥削程度的提高并存

22、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指 ( ) A 竞争和生产无政府状态的规律 B 价值规律

C 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D 剩余价值规律

23、剩余价值规律是 ( )

A 商品经济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B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C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D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经济规律

24、既占有剩余价值又生产剩余价值的资本是 ( ) A 产业资本 B 商业资本 C 借贷资本 D 银行资本

25、从资本主义简单再生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归根到底是由( ) A 资本家的祖先积累起来的 B 资本家本人节欲积累起来的

C 剥削的剩余价值转化来的 D 资本家辛勤劳动得来的

26、资本积累是指 ( )

A 个别资本通过吞并其他资本而增大资本额 B 几个资本通过联合增大资本额 C 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的资本化而扩大资本规模

D 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而扩大资本规模

27、资本积累是 ( )

A 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而实现的积累 B 由于资本家节欲而实现的积累 C 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D 社会财富在所有人手中的积累

28、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靠 ( ) A 减少自身消费来扩大生产规模 B 自己垫支的资本来增加剩余价值 C 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资本,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D 借入的资本来扩大生产,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29、资本积聚是指通过 ( )

A 吞并其他资本来增大个别资本 B 联合分散的资本来增大个别资本 C 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个别资本 D 剥夺小生产者来增大个别资本

30、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 )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

C 购买原材料的价值和购买劳动力的价值的比例

D 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的比例

31、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客观上要求 ( ) A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B 劳动者生存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C 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D 劳动者发展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32、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指 ( ) A 人口增长快于生产增长造成的过剩人口

B 失业工人与就业工人相比过多的人口

C 人口增长快于社会总资本增长造成的过剩人口

D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对劳动力需求相对减少而出现的过剩人口

3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 ( )

A 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所有制的矛盾 C 需求不足和生产过剩的矛盾 D 过剩和生产不足的矛盾

34、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是 ( )

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5、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中最重要的是 ( )

A 对外贸易占突出地位 B 资本输出占突出地位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占领殖民地

36、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 )

A 商品输出 B 占有殖民地

C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 垄断

37、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

A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B 生产集中断绝自由竞争

C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D 自由竞争否定生产集中

38、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 )

A 它是普通信贷的中介人 B 它是万能垄断者

C 它是国家收支的代理人 D 它靠发放短期贷款支持工业资本

39、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种垄断组织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样,归根结底都

是为了 ( ) A 垄断资本的共同发展 B 垄断商品生产和销售

C 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D 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40、垄断利润的水平 ( )

A 相当于平均利润 B 一般低于平均利润

C 有时高于有时低于平均利润 D 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41、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 )

A 完全排除了生产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B 使生产技术发展既有停滞的趋势,也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C 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地发展 D 使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完全消失

4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 )

A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B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C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43、垄断价格的形成意味着 ( )

A 价格可以完全背离价值

B 生产价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起作用

C 价值规律已不再起作用 D 价值规律仍起作用,垄断价格仍要受价值的约束

44、垄断价格的出现 ( )

A 违背了价值规律 B 否定了价值规律

C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D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45、垄断价格是 ( )

A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B 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C 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 D 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6、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

A 工业资本 B 农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金融资本

47、金融资本是 ( )

A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构成的资本形式

B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C 货币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D 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溶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48、垄断资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统治的目的是 ( )

A 为了获取平均利润 B 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 D 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49、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 ( )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

D 设立“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50、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 )

A 卡特尔 B 康采恩 C 托拉斯 D 混合联合公司

5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型国际垄断组织是 ( )

A 国际卡特尔 B 国际辛迪加 C 国际托拉斯 D 跨国公司

52、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 ( )

A 因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 因市场价格波动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C 靠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D 靠改善经营管理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53、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重要凭借 ( ) A 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 垄断地位获得的

C 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 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54、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 ( )

A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B 垄断的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发达的资本主义

55、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 )

A 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 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D 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5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

A 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 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否定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5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 ) A 资本主义制度已起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不再存在 D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不再产生

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 ( )

A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增强

B 由于私人垄断资本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

C 起因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D 由于资产阶级自觉进行的变革

5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 )

A 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 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 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D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60、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

A 计划手段和法律手段 B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D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6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计划管理的作用是 ( )

A 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 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6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 )

A 通过国家调节经济,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 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

C 通过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协调稳定发展

D 通过国家财政和信贷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1、资本总公式代表的是 ( )

A 产业资本的运动 B 生息资本的运动

C 商业资本的运动 D 简单商品流通形式 E 资本主义商品流通形式

2、从分析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中可以看出 ( )

A 作为资本的货币与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作用是不同的

B 资本流通和商品流通的目的是相同的 C 资本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 资本带来剩余价值同价值规律的要求在形式上是矛盾的

E 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但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3、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 ( )

A 生产出使用价值 B 生产出生产资料的价值

C 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D 生产出剩余价值 E 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

4、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 ( )

A 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 维持劳动者本身再生产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 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 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价值 E 劳动者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5、下列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

A 转化为劳动力的资本 B 转化为材料的资本

C 转化为厂房的资本 D 转化为机器设备的资本

E 转化为运输工具的资本

6、在资本主义生产商品价值(C+V+M)中 ( )

A C是转移的不变资本价值 B V是转移的可变资本价值

C C是新创造的价值 D V是新创造的价值 E M是新创造的价值

7、剩余价值率可以用下列的比率来表示 ( )

A 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 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 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 剩余价值与人武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E 剩余价值与商品价值的比率

8、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 )

A 商品价值下降 B 劳动力价值上升

C 劳动力价值下降 D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E 相对剩余价值增加

9、资本主义个别企业的超额剩余价值,通常是 ( )

A 暂时的 B 长期的 C 首先采取新技术得到的

D 新技术普遍采用后形成的 E 在新技术普遍采用后,会消失的

10、与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有关的因素有 ( )

A 资本家为追求超额剩余价值而展开的竞争

B 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 C 劳动力价值的下降

D 工人工作日的绝对延长 E 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11、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通过 ( )

A 缩短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 B 降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实现的

C 降低生活资料的价值实现的 D 提高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E 延长工作日实现的

12、资本家要获得超额利润必须 ( )

A 改进生产技术 B 改进经营管理

C 提高劳动生产率 D 提高商品的个别价值 E 降低商品的社会价值

13、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所以产生相对剩余价值是因为( )

A 商品价值提高了 B 商品价值降低了

C 劳动力价值提高了 D 劳动力价值降低 E 劳动力价值不变

14、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方法有 ( )

A 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B 压低工人的工资

C 延长工作日 D 提高劳动生产率 E 加强劳动强度

15、资本主义工资所以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

A 工资被看着是全部劳动的报酬 B 工资依劳动熟练程度大小而不同

C 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 D 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E 工人只有在劳动了以后,资本家才支付给工资

16、二次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 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减弱 B 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 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 工人的名义工资大幅度下降

E 榨取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方式

17、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 )

A 可变资本是由工人再生产的 B 不变资本不是由工人再生产的

C 全部资本都是剩余价值转化的

D 工人的消费也是从属于资产阶级对劳动力的需要的

E 资本主义再生产不仅是物质的资料的再生产,而且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18、个别资本增大的途径是 ( )

A 资本的扩散 B 资本的垄断 C 资本的积聚

D 资本的节约 E 资本的集中

19、促使资本集中的最强有力的杠杆是 ( )

A 资本积累 B 资本积聚 C 资本主义竞争 D 资本主义垄断 E 资本主义信用

20、资本集中和资本积聚的区别是 ( )

A 积聚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集中是分散资本的合并

B 集中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积聚是分散资本的合并

C 积聚会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集中不会增加社会资本的总量

D 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

E 集中会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积聚则要慢得多

21、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的内容包括 ( )

A 随着资本积累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B 社会财富急剧地增加

C 财富的增加使劳动者消灭了相对贫困

D 大量财富日益集中在少数亿万富翁手中

E 广大劳动者处于相对或绝对贫困之中

22、相对人口过剩 ( )

A 产生的原因是人口增长超过社会生产的增长

B 产生的原因是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C 是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

D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E 是相对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而出现的过剩

23、相对人口过剩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因为 ( )

A 有利于加速资本周转 B 可以增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 可以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

D 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在业工人的统治、管理和剥削

E 能够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24、资本主义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在客观上必然要求 ( )

A 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社会共同占有 B 加强和发展资本主义所有制 C 对社会生产实行统一的计划管理 D 对劳动产品实行统一分配 E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

25、资本积累的动因是 ( )

A 资本家的节欲 B 对剩余价值的追求 C 满足社会的需要 D 社会市场竞争的压力 E 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6、相对人口过剩存在的形式主要有 ( )

A 长期的过剩人口 B 临时的过剩人口 C 流动的过剩人口 D 潜在的过剩人口 E 停滞的过剩人口

27、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 (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 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 D 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 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28、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中所存在的竞争形式有 ( )

A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 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 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E 非垄断企业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9、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 竞争的手段不同 B 竞争的目的不同

C 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 D 竞争的范围不同 E 竞争的后果不同

30、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是 ( )

A 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 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C 竞争更加激烈、持久 D 竞争范围更加广泛 E 竞争更具破坏性

31、金融资本 ( )

A 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B 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

C 是在垄断基础上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 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

E 是只控制金融业务而与工业生产无关的资本

32、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在于 ( ) A 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需要找出路 B 为了占领更多的国外市场 C 为了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材料 D 为了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劳动力

E 为了帮助落后国家振兴经济

33、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目的在于 ( ) A 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需要找出路 B 占领更多的国外市场

C 垄断重要的原材料来源 D 占领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E 为了帮助落后国家振兴经济

34、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价值 B 垄断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垄断价格是在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 D 垄断不能增加商品价值

E 全部商品价格总和仍等于价值总和

35、垄断价格是 ( ) A 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B 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大大低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C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D 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 E 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36、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产生的新的矛盾有 (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垄断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的矛盾D 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E 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矛盾

3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

A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B 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 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 D 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E 为社会主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 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形式上的结合

E 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9、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

A 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

B 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 国家通过参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控股

D 国家与社会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 国家与私人资本相互合作

40、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形式有( )

A 通过国有化方式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B 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C 国家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资本家

D 国家收购私人企业的一部分股份 E 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资本

41、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目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

D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E 能够使所有企业都成为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

42、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包括 ( )

A 对社会个人收入的调节 B 对社会利息率的调节

C 对市场的调节 D 对社会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E 对社会投资方向的调节

43、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运用的主要手段有 ( )

A 由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由财政部门调整税种和税率

C 由国家调整对外投资银行的汇率 D 由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 E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44、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 ( )

A 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 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趋同的现象之一 C 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D 彻底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E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4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

A 它并未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B 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 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E 资产阶级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4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

A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阻碍作用 C 可以缓解经济危机的爆发 D 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失业问题 E 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7、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是 ( )

A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B 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C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D 实现社会居民的充分就业

E 保持国内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三、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2、简述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3、简述马克思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

4、简述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资本主义工资为什么表面上会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5、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6、简述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区别。

7、简述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8、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10、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主要内容。

四、论述题:

1、试述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2、试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试述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4、试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5、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作用及其本质。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B 2、A 3、A 4、D 5、D 6、D 7、B 8、B 9、C 10、A

11、C 12、B 13、C 14、B 15、D 16、B 17、B 18、C 19、D 20、B

21、D 22、D 23、D 24、A 25、C 26、C 27、C 28、C 29、C 30、A

31、A 32、D 33、B 34、C 35、C 36、D 37、C 38、B 39、C 40、D

41、B 42、C 43、D 44、D 45、D 46、D 47、D 48、B 49、B 50、D

51、D 52、C 53、B 54、B 55、C 56、D 57、B 58、C 59、D 60、D

61、B 62、A

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E 3、ACDE 4、BCD 5、BCDE

6、ADE 7、ABC 8、ACDE 9、ACE 10、ABCE

11、ABCD 12、ABC 13、BD 14、ABCDE 15、ABCDE

16、BCE 17、ACDE 18、CE 19、CE 20、ACDE

21、ADE 22、BCDE 23、BCDE 24、ACDE 25、BD

26、CDE 27、BCE 28、ABCDE 29、ABCDE 30、ABCDE

31、ACD 32、ABDE 33、ABCD 34、ADE 35、ABC

36、BCDE 37、ABE 38、ACE 39、AB 40、BCD

41、ABD 42、ABCD 43、ACDE 44、ACE 45、ABCD

46、ABCE 47、ABDE

简答题

1、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答: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是劳动,劳动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可以换算为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包括:

(1)、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2)、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3)、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2、简述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答: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借助一定的劳动资料,作用于一定的劳动对象的有目的的活动。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有:

(1)、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

(2)、劳动的成果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3、简述马克思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

答:马克思按照生产资本的各个不同组成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的作用不同,把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投放在购买生产资料上的资本,其价值量在生产过程前后不会发生变化,是生产剩余价值必不可少物质条件。

可变资本是指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它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马克思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1)、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在于可变资本。

(2)、为考察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提供了科学依据。

(3)、为马克思主义其他经济理论奠定了基础。

4、简述工资是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

工资为什么表面上会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答:工资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或是劳动力的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这是因为:

(1)、任何商品在出卖多有其独立的形态,而劳动只有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被交换后,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才能实现。

(2)、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如果劳动是商品,其价值应由劳动决定,这就出现了同义反复。

(3)、如果说劳动是商品,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会导致否定价值规律或否定剩余价值规律的结果。

5、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

答: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是剩余价值资本化。

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增加资本量,购买更多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扩大生产规模,以占有更多别人的劳动,剥削更多的剩余价值。

6、简述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区别。

答:资本技术构成是指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的比例。它由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决定。 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比例。

资本有机构成是指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资本技术构成的资本价值构成。

资本技术构成是资本有机构成的基础,资本价值构成是资本有机构成的表现形式。

7、简述影响资本积累规模的因素。

答: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资本化。

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和进程的因素有:

(1)、一切能够决定剩余价值的因素,都影响资本积累规模和进程。

(2)、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3)、社会劳动生产率水平。

(4)、所用资本与所费资本的差额。 (5)、预付资本量的大小。

(6)、资本积累率的高低。

8、简述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答:垄断是指当少数大企业或大企业集团在社会的一个或几个部门(行业),对其生产、资本和市场形成独占或联合控制的一种现象。

自由竞争必然生产、资本和市场的集中,而生产、资本和市场的集中到一定程度又必然导致垄断的形成。

垄断并未消除竞争,反而使竞争更加激烈、更加残酷、更加复杂、更具破坏性。

9、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和局限性。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的实现。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在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为了垄断资本的利益

服务的,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因而也就不可避免地同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全社会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发生矛盾和对立。同时,又造成社会生产的停滞趋势。

10、简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经济管理和调节的主要内容(任务和目标)。

答: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总任务是促进市场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包括:保持经济的稳定和增长,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实现充分就业,保持国际国内收支的大体平衡。

论述题

1、试述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中产生,又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

答:(1)、剩余价值是指由雇佣工人生产的、被资本家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的价值,它直接体现了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

(2)、剩余价值不在流通中产生。在流通中无论是等价交换还是不等价交换,都不会产生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不能离开流通而产生。离开流通,商品生产者之间没有接触,只与自己的商品发生关系,不会发生价值增殖。

(4)、价值增殖、剩余价值的产生只能发生在G-W阶段所购买的商品的使用价值上,要求这一商品能够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力,而且能够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这种特殊的商品就是劳动力。

(5)、在劳动力成为商品后的生产过程中,通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相结合,消费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或消费就是劳动,劳动力商品的特殊使用价值-劳动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大于自身价值的价值源泉。

2、试述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答:(1)、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即雇佣劳动者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有目的的活动。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一、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二、劳动成果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是价值形成过程。

生产商品的过程作为具体劳动过程,一方面是消费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使

用价值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生产资料的旧价值转移的过程。

生产商品的过程作为抽象劳动过程,随着劳动力的消费,是新价值的创造过程。 因此,经过价值形成过程,新商品的价值W=C+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3)、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是价值增殖过程。如果新商品的价值正好等于资本家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资本数量,这种过程不会发生价值增殖,对资本家是毫无意义的。因此资本家必须使价值形成过程变成价值增殖过程。

(4)、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综上所述,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资本主义的生产商品的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3、试述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产生的。

答:(1)、所谓相对剩余价值,是在工人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提高劳动生产力,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从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2)、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要求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要求劳动

力价值下降,劳动力价值下降又需要生活资料价值降低,生活资料价值降低必须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生活资料的劳动生产率必须依靠提高生产生产资料的劳动生产率。总之,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3)、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是在个别企业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过程中实现的,超额剩余价值是指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仍按社会价值出售所得到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4、试述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答:资本积累是指剩余价值资本化或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资本积累是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因和社会竞争的外在压力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资本积累的出现,必然引起:

(1)、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的社会趋势。

(2)、社会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3)、社会相对人口过剩现象的出现。

(4)、社会资产日益集中于资本家和无产阶级贫困化。

(5)、为经济危机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5、试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作用及其本质。

答:(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力量与私人垄断资本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式有:

一、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也就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国有企业。

二、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三、国有资本和私人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在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经济和社会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加速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化的实现。

(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为了维护垄断统治和获取高额垄断利润而和国家相结合的一种垄断资本主义形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性质的条件下,对生产关系作出了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某些调整。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

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在资本运动中不仅能占有剩余价值而且能够创造剩余价值的资本是 ( ) A 产业资本 B 货币资本

C 生产资本 D 流动资本

2、货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 ) A G-W...P...W`-G` B W-G-W`

C G-W-G D G-W...P...W`

3、商品资本循环的公式是 ( ) A G-W...P...W`-G` B W-G-W`

C G-W-G D G-W...P...W`

4、产业资本循环顺次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是 ( )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 B 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

C 生产资本,货币资本,商品资本 D 商品资本,生产资本,货币资本

5、产业资本的循环是 ( ) A 只包括流通阶段而不包括生产阶段 B 只包括生产阶段而不包括流通阶段 C 是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的统一 D 是购买商品和销售商品两个阶段的统一

6、在资本循环第一个阶段G-W(PmA 中,货币之所以成为资本关键在于 ( ) A 货币购买了劳动力 B 货币购买了生产资料

C 货币充当了流通手段 D 货币购买了一般商品

7、产业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是 ( ) A 购买阶段 B 生产阶段 C 销售阶段 D 消费阶段

8、资本周转时间是 ( ) A 生产资料储备时间;劳动时间;停工时间的总和

B 采购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C 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的总和

D 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9、资本周转速度与单位时间的周转次数 ( ) A 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B 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C 成反比,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D 成正比,与周转时间成正比

10、同时属于不变资本和固定资本的生产资料是 ( )

A 设备 B 原料 C 燃料 D 辅助材料

11、按照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生产资本划分为 ( )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生产资本和流通资本

C 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 D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12、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 ( ) A 货币资本的构成部分 B 生产资本的构成部分

C 商品资本的构成部分 D 借贷资本的构成部分

13、可变资本和流动资本在内容上的区别是 ( ) A 可变资本只包括工资,不包括原材料 B 流动资本只包括工资,不包括原材料 C 可变资本既包括工资,也包括原材料 D 流动资本只包括原材料,不包括工资

1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是按 ( ) A 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区分的 B 资本价值周转的方式不同区分的 C 资本循环过程中的职能不同区分的 D 资本的实物形式能否移动区分的

15、资本家购买劳动力的资本所以是流动资本是因为 ( ) A 它与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价值周转方式相同 B 这部分资本能带来剩余价值 C 这部分资本是由工人劳动再生产出来的

D 这部分资本的价值不断由工人的劳动转移到产品中去

16、资本家垫支在机器设备上的资本所以是固定资本,是因为这部分资本的( ) A 物质形态是始终不变的 B 价值是固定不变的

C 物质形态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D 价值是逐渐转移的

17、马克思研究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和流通运用的是 ( ) A 资本总公式 B 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

C 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D 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

18、考察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是 ( )

A 社会净产值 B 社会总产品

C 社会全部生产资料 D 社会全部消费资料

1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 ( ) A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的问题 B 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C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D 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分为C+V+M三个部分的问题

20、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说明 ( ) A 剩余价值的来源 B 剩余价值率怎样才能提高

C 个别资本所必需的内部条件

D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21、进行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是 ( ) A I(V+M)<IIC B I(V+M)=IIC

C I(C+V+M)>(IC+IIC) D I(C+V+M)=(IC+IIC)

22、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图式I 4000C+1000V+1000M=6000中,属于在两大部

II2000C+500V +500M =3000类之间相互交换的是

( ) A I4000C与II2000C B I(1000V+1000M)与II2000C

C I4000C与II(500V+500M) D I(1000V+1000M)与II(500V+500M)

2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的基本条件是 ( ) A I(V+M)>IIC B I(V+M)=IIC

C I(V+M)<IIC D I(V+M)=IC+IIC

24、在社会资本再生产中,I(V+M)=IIC的公式是 ( )

A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B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 C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实现条件

D 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而不是实现条件

25、在技术进步的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必然 ( ) A 平稳发展 B 优先增长 C 逐步递减 D 缓慢波动

26、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客观上要求 ( ) A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B 消费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C 劳动者生存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D 劳动者发展资料生产优先增长

2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 ( ) A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B 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 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28、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决定性阶段是 ( ) A 危机阶段 B 萧条阶段 C 复苏阶段 D 高涨阶段

29、固定资本更新是经济危机周期性的 ( ) A 决定要素 B 起点 C 物质基础 D 原因

30、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这是 ( )

A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资本积累阶段

B 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和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C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D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31、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特征中最重要的是 ( )

A 对外贸易占突出地位 B 资本输出占突出地位

C 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 D 占领殖民地

32、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是 ( )

A 商品输出 B 占有殖民地

C 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D 垄断

33、自由竞争与生产集中的相互关系是 ( )

A 生产集中引起自由竞争 B 生产集中断绝自由竞争

C 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 D 自由竞争否定生产集中

34、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的新作用集中表现在 ( ) A 它是普通信贷的中介人 B 它是万能垄断者

C 它是国家收支的代理人 D 它靠发放短期贷款支持工业资本

35、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各种垄断组织形式虽然不同,但本质上都是一样,归根结底都是

为了 ( ) A 垄断资本的共同发展 B 垄断商品生产和销售

C 获取高额的垄断利润 D 垄断资本之间的竞争

36、垄断利润的水平 ( )

A 相当于平均利润 B 一般低于平均利润

C 有时高于有时低于平均利润 D 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37、垄断取代自由竞争 ( ) A 完全排除了生产技术发展的可能性

B 使生产技术发展既有停滞的趋势,也有迅速发展的趋势

C 使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地发展 D 使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竞争完全消失

3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 ( ) A 生产高度社会化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化的结果

B 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全部国有化的结果

C 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D 商品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39、垄断价格的形成意味着 ( ) A 价格可以完全背离价值

B 生产价格规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不起作用

C 价值规律已不再起作用 D 价值规律仍起作用,垄断价格仍要受价值的约束

40、垄断价格的出现 ( )

A 违背了价值规律 B 否定了价值规律

C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严重限制 D 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

41、垄断价格是 ( ) A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B 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C 生产价格加平均利润 D 成本价格加平均利润

42、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

A 工业资本 B 农业资本 C 银行资本 D 金融资本

43、金融资本是 ( )

A 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溶合构成的资本形式

B 商业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C 货币资本和工业资本溶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D 垄断工业资本和垄断银行资本溶合形成的资本形式

44、垄断资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统治的目的是 ( )

A 为了获取平均利润 B 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C 为了解决资本主义的矛盾 D 为了缓和资本主义的矛盾

45、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统治的实现手段主要是 ( )

A 个人联合 B 参与制 C 控制新闻出版等宣传工具

D 设立“民间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46、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 ) A 卡特尔 B 康采恩 C 托拉斯 D 混合联合公司

4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型国际垄断组织是 ( ) A 国际卡特尔 B 国际辛迪加 C 国际托拉斯 D 跨国公司

48、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 ( ) A 因采用新技术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B 因市场价格波动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C 靠垄断地位而获得的大大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D 靠改善经营管理而获得的超额利润

49、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重要凭借 ( ) A 改进生产技术获得的 B 垄断地位获得的

C 扩大企业规模获得的 D 增加产品数量获得的

50、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 ( ) A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 B 垄断的资本主义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D 发达的资本主义

51、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并占统治地位是 ( )

A 资本原始积累的结果 B 争夺短缺资源的产物

C 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D 资本主义国际竞争的结果

5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

A 资产阶级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B 资本主义国家力量逐渐增强的表现 C 对资本主义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否定 D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加剧的必然结果

5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意味着 ( ) A 资本主义制度已起了根本性质的变化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内部有了局部的调整和变革

C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已不再存在 D 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将不再产生

5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归根到底是 ( )

A 由于资本主义国家实力的增强

B 由于私人垄断资本要依靠国家政权的力量

C 起因于生产力的发展,特别是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

D 由于资产阶级自觉进行的变革

5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代表着 ( )

A 极少数金融寡头的经济利益 B 中小资本家的经济利益

C 国有企业的经济利益 D 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56、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

A 计划手段和法律手段 B 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

C 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D 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

57、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计划管理的作用是 ( )

A 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

C 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 D 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5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 ( )

A 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B 通过国家调节经济生活,创办国有企业,向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过渡

C 通过国家实行经济计划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协调稳定发展

D 通过国家财政和信贷政策,进行有利于整个社会和全体劳动者的国民收入再分配

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

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1、产业资本本身连续不断的循环,包括 ( )

A 货币资本循环 B 生产资本循环 C 借贷资本循环

D 商业资本循环 E 商品资本循环

2、产业资本循环必须经历的阶段是 ( )

A 积累阶段 B 购买阶段 C 生产阶段 D 运输阶段 E 销售阶段

3、产业资本循环中采取的几种职能形式是 ( )

A 货币资本 B 生产资本 C 商业资本 D 借贷资本 E 商品资本

4、产业资本循环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是 ( )

A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连续性 B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并存性

C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稳定性 D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协调性

E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继起性

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 )

A 劳动时间 B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

C 商品的购买时间 D 商品的销售时间

E 劳动过程中断,自然力作用于劳动对象的时间

6、资本的周转速度与 ( )

A 资本的周转时间成正比 B 资本的周转时间成反比

C 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 D 资本的周转次数成正比

E 资本的周转时间无关,只与周转次数有关

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 )

A 资本周转时间 B 资本周转次数 C 生产资本的构成

D 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比例 E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

8、加速资本周转速度,可以 ( ) A 节省流动资本 B 节省预付的可变资本

C 增加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 D 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E 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9、生产资本从不同角度可分为 ( ) A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B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C 流动资本和流通资本 D 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 E 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

10、以厂房、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属于 ( )

A 流动资本 B 固定资本 C 不变资本 D 可变资本 E 生产资本

11、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划分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在于

( )

A 划分的目的不同 B 划分的依据不同 C 划分的阶段不同

D 划分的时间不同 E 划分的内容不同

12、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包括 ( ) A 生产消费 B 个人消费 C 资本流通

D 一般商品流通 E 剩余价值流通

13、社会资本运动与单个资本运动的区别在于社会资本运动 ( )

A 规模和数量大于单个资本运动 B 包括生产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资本流通 C 不包括生产消费和由此引起的资本流通

D 包括个人消费以及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E 不包括个人消费和由此引起的一般商品流通

14、马克思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时,曾提出的假设条件有 ( )

A 社会总产品都是资本主义产品 B 社会总产品价值是由C+V+M三部分构成的 C 社会总产品的生产分为两大部类

D 全部不变资本价值在一年中都转移到社会总产品中去

E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只有价值补偿没有实物补偿

15、资本主义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指 ( )

A 社会总产品中所包含的剩余价值的全部实现

B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价值上得到补偿

C 社会总产品的各个部分在物质上得到替换

D 两大部类追加生产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E 两大部类追加生活资料的需要都得到满足

16、下列属于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基本原理的是 ( ) A 社会生产分为两大部类、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三部分的原理

B 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原理

C 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必须按一定比例发展的原理

D 关于剩余产品是积累的源泉、积累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的原理

E 在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扩大再生产中,生产资料优先增长的原理

17、整个社会生产分为两在部类,下列哪些部门属于第1部类 ( )

A 采矿部门 B 机器制造部门 C 服装部门

D 食品部门 E 日用工业品部门

18、在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中 ( )

A IC是通过第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 II(V+M)是通过II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 I(V+M)是通过和II(V+M)交换实现的 D I(V+M)是通过和IIC交换实现的 E IC是通过和II(V+M)交换实现的

1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有 ( )

A Ⅰ(V+△V+M/X)=Ⅱ(C+△C) B Ⅰ(C+V+M)=ⅠC+ⅡC

C Ⅱ(C+V+M)=Ⅰ(V+M)+Ⅱ(V+M) D Ⅰ(C+V+M)=Ⅰ(C+△C)+Ⅱ(C+△C)

E Ⅱ(C+V+M)=Ⅰ(V+△V+M/X)+Ⅱ(V+△V+M/X)

20、生产资料优先增长并不意味着 ( )

A 第一部类生产增长时刻快于第二部类生产增长

B 工业比农业要优先增长 C 生产资料生产可以脱离消费资料生产

D 生产资料生产增长越快越好

E 生产资料生产增长最终依赖于消费资料生产的增长

21、在资本主义以前不会产生生产过剩的危机,是因为 ( )

A 简单商品经济不存在矛盾 B 商品经济没占统治地位

C 没有商品卖不出去的现象

D 不存在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E 市场狭小,局部销售困难,不会导致全面社会生产过剩的危机

22、资本主义生产周期所经历的阶段一般是 ( )

A 危机阶段 B 滞胀阶段 C 萧条阶段 D 复苏阶段 E 高涨阶段

23、经济危机会加深 ( )

A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 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矛盾

C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D 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

E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24、从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是 ( )

A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部分质变 C 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和结果 D 不涉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种变化 E 从个体资本占统治地位发展到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

25、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社会经济中所存在的竞争形式有 ( )

A 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B 垄断组织内部的竞争

C 垄断企业与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D 非垄断企业之间的竞争

E 非垄断企业与垄断组织之间的竞争

26、垄断阶段的竞争与自由竞争阶段的竞争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 竞争的手段不同 B 竞争的目的不同

C 竞争的激烈程度不同 D 竞争的范围不同 E 竞争的后果不同

27、垄断时期竞争的特点是 ( )

A 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B 竞争的手段更加多样化

C 竞争更加激烈、持久 D 竞争范围更加广泛 E 竞争更具破坏性

28、金融资本 ( )

A 是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居统治地位的资本

B 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所产生的资本

C 是在垄断基础上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融合生长的资本

D 主要是通过“参与制”在经济领域里进行统治的资本

E 是只控制金融业务而与工业生产无关的资本

2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必要性在于 ( ) A 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需要找出路 B 为了占领更多的国外市场

C 为了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原材料 D 为了从国外获得廉价的劳动力 E 为了帮助落后国家振兴经济

30、垄断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目的在于 ( ) A 出现了大量过剩资本需要找出路 B 占领更多的国外市场

C 垄断重要的原材料来源 D 占领可靠的商品销售市场

E 为了帮助落后国家振兴经济

31、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价格的出现并未否定价值规律,因为( ) A 垄断价格不能完全脱离商品价值 B 垄断价格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C 垄断价格是在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的 D 垄断不能增加商品价值

E 全部商品价格总和仍等于价值总和

32、垄断价格是 ( ) A 垄断组织销售商品时规定的大大超过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B 垄断组织购买原材料时规定的大大低于商品价值和生产价格的价格

C 成本价格加垄断利润 D 生产费用加平均利润 E 成本价格加超额利润

33、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产生的新的矛盾有 ( ) A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B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C 垄断资产阶级和中小资产阶级的矛盾D 垄断组织之间的矛盾

E 帝国主义国家和殖民地、附属国、经济落后国家与地区的矛盾

3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

A 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

B 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主义相结合的资本主义

C 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的矛盾 D 能够消除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

E 为社会主义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3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 ( )

A 国家直接掌握的垄断资本 B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上的结合 C 国有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的结合

D 资产阶级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形式上的结合

E 国家垄断资本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的结合

36、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国有经济的主要途径有 ( )

A 国家利用财政收入投资建立新企业

B 通过国有化的方式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C 国家通过参股的方式对企业进行控股

D 国家与社会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E 国家与私人资本相互合作

37、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资本与私人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的形式有( )

A 通过国有化方式将私人企业变成国有企业

B 国家和私人资本共同投资建立新企业

C 国家将国有企业的一部分股份出售给私人资本家

D 国家收购私人企业的一部分股份 E 将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资本

38、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 )

A 是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 B 是资本主义基本目的发展的必然结果 C 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的标志

D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

E 能够使所有企业都成为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

39、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包括 ( )

A 对社会个人收入的调节 B 对社会利息率的调节

C 对市场的调节 D 对社会货币流通量的调节 E 对社会投资方向的调节

40、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调控货币量方面运用的主要手段有 ( )

A 由中央银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B 由财政部门调整税种和税率

C 由国家调整对外投资银行的汇率 D 由中央银行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 E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

4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计划管理 ( )

A 是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 B 是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趋同的现象之一 C 对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D 彻底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各种矛盾 E 使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缓解

4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

A 它并未改变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 B 资产阶级国家是资产阶级的统治工具 C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代表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D 不能根本解决资本主义各种矛盾 E 资产阶级国家调节社会经济生活

4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作用是 ( )

A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 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某种阻碍作用 C 免除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D 从根本上解决了社会失业问题 E 消除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44、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的主要目标是 ( )

A 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B 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 C 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 D 实现社会居民的充分就业 E 保持国内和国际收支的平衡

三、简答题

1、简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

2、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3、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

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5、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

6、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四、论述题

1、考察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任务有什么不同?

2、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A 2、A 3、B 4、A 5、D 6、A 7、B 8、D 9、B 10、A

11、D 12、B 13、A 14、B 15、A 16、D 17、D 18、B 19、C 20、D

21、C 22、B 23、B 24、A 25、B 26、A 27、B 28、A 29、C 30、C

31、C 32、D 33、C 34、B 35、C 36、D 37、B 38、C 39、D 40、D

41、A 42、D 43、A 44、B 45、B 46、D 47、D 48、C 49、B 50、B

51、C 52、A 53、B 54、C 55、D 56、D 57、B 58、A

多项选择题

1、ABE 2、BCE 3、ABE 4、ABE 5、ABCDE

6、BCD 7、ABCDE 8、ABCDE 9、AB 10、BCE

11、ABE 12、ABCD 13、AD 14、ABCD 15、BC

16、ABCE 17、AB 18、BDE 19、ABCDE 20、ABCD

21、BDE 22、ACDE 23、ABCE 24、BCE 25、ABCDE

26、ABCDE 27、ABCDE 28、ACD 29、ABCD 30、ABCD

31、ADE 32、ABC 33、BCDE 34、ABE 35、ACE

36、AB 37、BCD 38、ABD 39、BD 40、ACDE

41、ACE 42、ABCD 43、AB 44、ABDE

简答题

1、简述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

答:(1)、产业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自己原来出发点的资本运动。

(2)、产业资本循环连续性的条件是:

一、产业资本必须保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上的并存性。

二、产业资本必须保持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以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保持继起性。

2、简述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即资本运动的快慢,是指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在于:

(1)、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2)、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尤其是流动资本和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量。

(4)、可以降低资本运动的未来风险。

3、如何正确理解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

答: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是指: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的根本原因在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

4、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答:(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3)、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是因为这一矛盾有两个表现:

一、表现为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

二、表现为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

(4)、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5、简述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主要因素。

答:资本周转速度即资本运动的快慢,是指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1)、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2)、资本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有关。

6、试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答: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这是因为: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意味着实物让渡和价值实现,而实物让渡和价值实现可以完成实物更替和价值补偿,实物更替和价值补偿的顺利进行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论述题

1、考察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的任务有什么不同?

答:(1)、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并相应转换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价值增殖,最后又回到自己原来出发点的资本运动。

(2)、资本周转是指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

(3)、资本循环的研究任务是揭示资本运动正常顺利进行所需的基本条件:

一、产业资本必须保持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上的并存性。

二、产业资本必须保持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以及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依次转化,在时间上保持继起性。

(4)、资本周转研究的任务是考察运动的速度、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和加速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资本周转速度即资本运动的快慢,是指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转。 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

A、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周转时间成反比,与资本周转次数成正比。

B、资本周转速度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以及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有关。

资本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在于:

(1)、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2)、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3)、可以节省预付资本量,尤其是流动资本和流动资本中的可变资本量。

(4)、可以降低资本运动的未来风险。

2、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原理。

答:(1)、社会总产品是研究社会资本运动的出发点。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2)、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意味着实物让渡和价值实现,而实物让渡和价值实现可以完成实物更替和价值补偿,实物更替和价值补偿的顺利进行为社会资本再生产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3)、社会总产品的构成。

一、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不同可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与此相对应,社会生产部门可以分为生产生产资料的第一部类和生产生活资料的第二部类。

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由C、V、M三部分构成。

(4)、社会资本再生产各部门必须保持平衡的比例关系。

(5)、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的生产。

第四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 本制度,它是由 ( ) A 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性质决定的 B 所有制结构和分配结构决定的 C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决定的

D 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国情决定的

2、在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中处于主体地位的是 ( ) A 公有制经济 B 私有制经济

C 非公有制经济 D “三资”企业经济

3、在我国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 集体经济 B 国有经济 C 私营经济 D “三资”经济

4、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是 ( ) A 国家所有制 B 股份制 C 股份合作制 D 承包经营制

5、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 用主要体现在 ( ) A 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 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 对非公有制经济的领导上

6、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采取股份公司形式,是因为股份公司 ( ) A 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 体现了公有制的特性

C 是适合社会化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 是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7、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一项基本政策, 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发展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 ) A 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B 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 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取向 D 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8、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 ) A 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形式 B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D 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9、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合理,主要是看 ( ) A 是否符合不断提高公有化程度的要求B 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 是否符合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要求 D 是否符合不断扩大公有制范围的要求

10、当前我国农村的主要所有制形式为 ( )

A 家庭联产承包制 B 股份合作制

C 集体经济 D 私营经济

11、在社会主义阶段要建立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必须坚持 ( ) A 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 B 以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为主体 C 以个体经济为主体 D 以私营经济为主体

12、经济发展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 ) A 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B 生产力发展的状况决定的

C 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 D 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状况决定的

13、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 ( ) A 全民所有制经济 B 集体所有制经济 C 个体经济 D 私营经济

14、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 ( ) A 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所得 B 外资企业职工中的工资收入 C 股份制企业职工按股分红收入 D 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

15、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 A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实行公司制

C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 实行股份制

16、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 ( ) A 所在社会的性质 B 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 股东的成分 D 管理者的身份

17、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人类历史上分配制度的深刻革命,因为它 ( ) A 承认了社会成员之间有富裕程度的差别 B 是对一切剥削制度的否定 C 贯彻了商品交换中通行的等价交换原则 D 肯定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18、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 这是因为 ( ) A 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B 按劳分配和按资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C 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D 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的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9、党的十五大报告第一次正式肯定了 ( ) A 按劳分配 B 按生产要素分配 C 按风险分配 D 按经营分配

20、某人到一集体企业担任厂长,按合同规定,除工资以外,他每年还可以从企业利润 中提取5%的报酬,今年他得到了3万元提成,这3万元属于 ( ) A 联产计酬收入 B 资金分红收入 C 经营风险收入 D 按劳分配收入

21、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 ( ) A 治贫的权宜之计 B 必然造成两极分化

C 违背了社会主义原则 D 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22、为了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双重目标,我们在实现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时,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 ( ) A 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 调节分配收入,防止两极分化 C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 加强调控,稳定社会

23、社会主义的目标和根本原则,是实现 ( ) A 共同富裕 B 按劳分配 C 按需分配 D 社会公平

24、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 ( ) A 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 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 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 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25、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 ( )

A 资本的占有形式 B 资本的运行方式

C 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 资本的生产方式

2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的分配应该是 ( ) A 把按劳分配作为唯一的分配原则

B 贯彻以按劳分配方式为主体,其它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原则

C 贯彻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

D 把按资分配作为主要的分配方式

27、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 ( ) A 发展社会生产力 B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实现共同富裕 D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2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的主体是 ( ) A 社会主义社会 B 社会主义国家

C 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政府 D 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

29、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社会分工依然存在,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30、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社会分工依然存在,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31、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是 (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 社会分工依然存在,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3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 ) A 社会主义公有制 B 混合所有制

C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D 多种所有制

33、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的 ( ) A 社会总产品分配原则 B 国民收入分配原则

C 生产资料分配原则 D 个人消费品分配原则

34、我国现阶段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所有制形式是 ( )

A 国有经济 B 集体经济

C 私营经济 D 个体经济

35、在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企业里,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是 ( )

A 货币工资 B 实物

C 利息收入 D 股息收入

36、股份制是 ( )

A 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 B 社会主义经济

C 资本主义经济 D 公有制经济

3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 ( )

A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补充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具有公有性质的经济 D 逐步向公有制过渡的经济

38、党的十大指出要把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统一于 ( )

A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B 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中 C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壮大中 D 两者发展中

39、社会主义消费品分配主要体现 ( )

A 国家的利益 B 人民的利益

C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 公有制的实现程度

40、个体经济在性质上不同于私营经济是因为 ( )

A 投资规模小 B 经营方式单一

C 主要依靠自己劳动和经营 D 不是法人企业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的内容主要包括 ( ) A 一个社会中存在哪些所有制经济 B 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C 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比重 D 各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变化趋势 E 是否存在公有制经济

2、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因为它是 ( ) A 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B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C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 D 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E 人民主人翁地位和共同富裕的保证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 ( ) A 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 B 公有资产在全国所有产业都占优势 C 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D 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E 公有经济在全国所有地方都占优势

4、属于公有制经济的,有 ( ) A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 B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C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D 存在于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所有经济 E 国家和集体参股的股份公司

5、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 A 产权清晰 B 责权明确 C 股份公司 D 政企分开 E 管理科学

6、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 ) A 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实行联合和兼并

B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C 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部都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D 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E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7、近年来城乡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它的特征主要有

( ) A 是一种新型的股份制企业承包 B 是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C 是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形式 D 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 E 共同分配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8、邓小平指出,从长远来看,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要实现的飞跃是 ( ) A 废除农业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市场调节

B 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经营为主的责任制

C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加强农业生产

D 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 E 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农村工业和第三产业

9、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的标准应当是 ( ) A 其公有化的程度 B 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C 它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它对生产力促进的程度

E 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

10、我国目前混合所有制经济主要有 ( )

A 股份制企业 B 承包制企业

C 跨所有制组成的企业和企业集团 D 股份合作制企业

E 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企业

11、我国出现的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主要有 ( ) A 承包制 B 租赁制 C 合作制 D 股份制 E 股份合作制

12、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 ( ) A 所有制的性质 B 所有制的法律归属

C 所有制之间的相互关系 D 资本的组织形式 E 资本的经营方式

13、股份合作制 ( ) A 是一种新型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 B 具有股份制的特点

C 具有合作制的特点 D 是一种劳动联合性质 E 实现了资本的联合

14、保持非公有制的健康发展,必须 ( ) A 贯彻实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

B 逐步战略性地将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C 继续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鼓励和引导

D 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监督管理 E 加强和完善对非公有制的服务

15、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这是 ( )

A 由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B 有利于缓解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各种矛盾的需要

C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需要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E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16、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必然性是 ( ) A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B 社会主义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C 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同时劳动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 原因

D 多种所有制经济存在是根本原因 E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直接原因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有 ( ) A 按劳分配是分配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

B 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消费品的原则,还不能在全社会的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现 C 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尺度

D 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关系来实现

E 分配主体是国家,按劳动贡献大小进行分配

1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多种分配方式的原因有 ( ) A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B 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 C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存在着富裕程度的差别 E 实行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

19、个体经营者的收入,按其性质来说是 ( )

A 按劳分配收入 B 劳动所得 C 包含有一定的资产收益 D 包含有一定的经营收入 E 个体私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

20、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的措施主要有 ( ) A 保护合法收入 B 取缔非法收入 C 整顿不合理收入 D 调节过高收入 E 保证低收入者的最低生活需要

2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政策有 ( ) A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 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 C 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D 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E 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22、生产资料所有制,从广义理解,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 ( )

A 所有权 B 占有权 C 支配权 D 使用权 E 垄断权

23、产权包括 ( ) A 所有权 B 经营权 C 使用权

D 收益权 E 处置权

2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主要有 ( )

A 按劳分配 B 按资分配 C 按经营风险分配

D 按生产要素分配 E 按劳分配外的劳动收入

25、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的基本途径 ( ) A 没收官僚资本 B 改造民族资本 C 改造个体私有制经济

D 对民族采取和平赎买 E 无偿没收民族资本

26、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 ( ) A 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B 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和扩大社会保障对象

C 加强社会保障立法 D 实行社会化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

E 建立多层次保障制度

2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按劳分配受到下列哪些因素的制约 ( )

A 个别劳动必须转化为社会劳动 B 市场机制 C 商品供求关系

D 价格的变动 E 企业的经济效益

28、个人收入的非按劳分配方式包括 ( ) A 个体劳动收入 B 资金分配收入 C 资本分配收入和劳动力价值收入

D 风险收入和机会收入 E 技术、信息、房地产收入

29、社会主义本质是 ( ) A 解放生产力 B 发展生产力 C 消灭剥削

D 消除两极分化 E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0、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非公有制 ( )

A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B 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C 与公有制经济可以并存 D 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E 是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31、我国现阶段存在按劳分配、经营收入、资产收益等各种分配方式,其经济意义是 ( )

A 存在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 存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

C 公有制内部实行多种经营方式 D 土地,资产是创造国民收入的要素

E 现阶段生产力的状况及发展要求

32、党的十大指出要确立按生产要素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主要的生产要素有 ( ) A 劳动 B 资本 C 技术 D 管理 E 社会保障

3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 ) A 要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实行联合和兼并

B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 在各自的范围和领域内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 是相互对立的经济 E 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不同

34、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的共同点是 ( ) A 都是以私有制为基础 B 都是依靠雇工经营 C 都存在一定的自发性

D 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部分 E 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5 实现共同富裕是( )

A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C 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D 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E 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

2、简述国民经济发展中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必然性。

3、简述股份制经济的性质以及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意义。

4、简述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的特点。

6、简述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坚持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2、试述如何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3、试述实行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必然性和作用以及 “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4、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B 4、A 5、C 6、C 7、D 8、C 9、B 10、C

11、A 12、B 13、B 14、D 15、C 16、B 17、B 18、D 19、B 20、C

21、D 22、C 23、A 24、A 25、C 26、C 27、C 28、D 29、A 30、D

31、B 32、A 33、D 34、C 35、A 36、A 37、B 38、A 39、C 4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E 3、CD 4、ABC 5、ABDE

6、ABCE 7、BCDE 8、BD 9、BCDE 10、ACDE

11、ABCDE 12、DE 13、ABCDE 14、ACDE 15、ABDE

16、ABC 17、1ABCD 18、ABCE 19、BCD 20、ABCED

21、ABCDE 22、ABCD 23、ABCDE 24、ABCDE 25、ABCD

26、ABCDE 27、ABCDE 28、ABCDE 29、ABCDE 30、CDE

31、ABCE 32、ABCD 33、ABCE 34、ACE 35、ABDE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及其必然性。

答:(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

项基本经济制度。

(二)、这一基本制度的确立是由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第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

经济。

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简述国民经济发展中坚持以国有经济为主导的必然性。

答:(一)、国有经济,即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劳动者共同占

有的公有制形式。

(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上。

(三)、坚持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是因为:

(1)、它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

(2)、它掌握着社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化大生产,代表着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趋势和方向,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

(3)、它是国家引导其他所有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物质条件。

3、简述股份制经济的性质以及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的意义。

答:(一)、股份制经济是一种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其性质关键看控股权掌

握在谁手里。由国家和集体控股,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

(二)、发展这种所有制经济:有利于扩大公有制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有利于解决企业发展资本不足的问题。有利于建立各种类型的大企业集团。

4、简述社会主义实行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

答:(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

(二)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三)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手段,是实行按劳

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5、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实现的特点。

答:(一)按劳分配的主体是企业、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不能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实现,只能在企业范围内实现。

(二)按劳分配只能以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劳动量为尺度。

(三)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关系来实现,商品价格变动不可避免影响到劳

动者的实际收入水平,从而影响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

6、我国调节收入差距的基本方针是:国家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最低收入。

首先,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建立法人对个人收入的申报,个人收入申报制和储

蓄存款实名制,推进个人收入的公开化、货币化和规范化。

其次,取缔非法收入。

第三,整顿不合理收入,对凭借行业垄断和某些特殊条件获得个人额外收入的必须纠正。

第四,运用税收手段调节过高收入。

第五,实行最低收入保障。

总之,通过对个人收入的规范和调节,使收入差距趋向合理。

四、论述题

1、试述我国坚持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的必然性。

答:(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包括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和集体的成份。

(二)、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

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代表着经济发展的方向。

(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1)、社会主义公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方向一致。

(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3)、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是国家进行建设的支柱,是国家财政

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4)、公有制经济占主体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切实保证。

(5)、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物质文化需要的条件。

总之,坚持公有制是一条马克思主义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试述如何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作用。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多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上有重要作用。第三,保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不能把两者对立起来。

3、试述实行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政策的必然性和作用以及“先富”和“共富”的关系。

答: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但是共同富裕不等于也不能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会使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①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必然结果。实行按劳分配,使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与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挂钩,必然导致劳动者所分配的消费品不同,导致生活富裕程度差别。②其次,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形式的结果,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使拥有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得到更多的收入,便会导致人们富裕程度的更大差别。③富裕程度差别也是实行市场经济的结果,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导致优胜劣汰,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效益好,劳动者所得也多;而另外一些企业因经营不善,企业效益低下,也会影响所在企业职工收入。因此,在现阶段不可能是同步富裕,而是有先有后,共同富裕和先富起来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分裂开来。一方面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导致共同贫穷,另一方面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会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允许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也是促进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富裕过程中,发挥很多积极作用,一是示范作用,二是帮助作用,三是带动作用。

4、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然性。

答: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有其客观必然性。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发展存在多种经营方式,要求与之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第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 ) A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 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经济范畴 D 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

2、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 A 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体制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D 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

3、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是要使市场 ( ) A 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

B 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 D 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

4、计划和市场 ( ) A 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 B 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

C 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D 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 ( ) A 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 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C 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D 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6、市场机制中的核心机制是 ( ) A 供求机制 B 激励机制 C 价格机制 D 竞争机制

7、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 ) A 计划价格和市场价格相结合的价格形成机制

B 固定价格、浮动价格、自由价格相结合的价格体系

C 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 D 国家定价为主体的价格制度

8、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 ) A 计划和市场分开 B 国家和企业分开

C 中央和地方分开 D 政企职责分开

9、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使 ( ) A 国家成为市场的主体 B 地方成为市场的主体

C 部门成为市场的主体 D 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

10、正确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 ( ) A 只要计划,不要市场 B 只要市场,不要计划

C 以计划为主,市场为辅 D 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优势互补

11、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 ( )

A 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B 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C 统一完备的市场体系 D 计划与市场相结合

12、我国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 ( ) A 放任自流的市场经济 B 初级的市场经济

C 计划为主市场为辅的市场经济 D 国家宏观调控下的现代市场经济

13、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 ) A 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 “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 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4、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规范的公司治理机构 ( ) A 由公司总经理和工会组成 B 由地方行政长官组成

C 由部门、行业企业三方组成

D 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等机构组成

1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重大区别在于它能 ( ) A 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B 完全消灭价值规律和市场自发的调节作用

C 加强国家对企业经营活动的直接干预 D 完全取消国家对经济运行的计划调节

16、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相互关系是 ( ) A 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没有联系 B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前提和基础 C 凡是商品经济都有市场,都是市场经济

D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

17、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的价格体制必须建立 ( ) A 以指令性价格为主的价格体制 B 全国集中统一的价格体制

C 在宏观调控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体制 D 不受约束的自由价格体制

18、在市场机制中,基本机制是 ( ) A 竞争机制 B 供求机制 C 价格机制 D 利息机制

19、就计划和市场两种调节手段来说 ( ) A 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调节 B 资本主义只能实行市场调节

C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者都能实行 D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者都不能实行

20、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 ( ) A 要发挥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B 要排斥国家计划对经济的任何调节作用

C 要建立以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运行机制

D 让所有商品生产和经营者不受任何约束地在市场上活动

21、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调节手段,是 ( ) A 一切社会经济运行所必需的

B 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发达商品经济运行所必需的

C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所必需的 D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运行所必需的

22、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 ( ) A 单一的商品市场 B 垄断的、分割的市场

C 封闭的、半垄断的市场 D 完备的、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市场

23、社会主义劳动力市场,属于 ( ) A 生产要素市场 B 生产资料市场 C 资本市场 D 服务市场

24、我国社会主义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是 ( ) A 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B 以直接管理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C 以控制总供给为主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D 以生产要素直接调拨为主要内容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25、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对公司负有限责任是指 ( ) A 股东以购买的股票为限制 B 股东以其财产额为限

C 股东以出资额的收益为限 D 股东以出额为限

26、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 A 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 B 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 C 提高经济效益 D 使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持续增长

27、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是 ( ) A 行政手段 B 计划手段 C 经济手段 D 法律手段

2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最重要的市场活动的主体是 ( ) A 政府 B 企业 C 居民 D 机构

29、货币政策的总目标是 ( ) A 保持币值的稳定 B 促进经济的发展

C 扩大社会总需求 D 保持物价稳定

3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其职能是 ( ) A 建立和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B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殖

C 调节经济总量平衡 D 使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1、社会保障的根本目标是 ( ) A 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B 满足人们的小康生活需要

C 满足人们富裕生活需要 D 保证实现共同富裕

3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 ( ) A 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 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 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 不同的生产关系范畴

33、比价体系和差价体系共同构成 ( ) A 价值体系 B 价格体系

C 市场体系 D 流通体系

34、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由国家对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A 市场发展不完善 B 政企不分

C 市场机制自身有局限 D 我国处于过渡时期

35、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取公司制,是因为公司制 ( )

A.适应各种生产关系的要求 B 具有较强的透明度

C 比较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D 是一种最具有经济效益的企业形式

36. 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 )

A.按劳分配制度 B。按需分配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平均分配制度

37. 我国宏观经济调控是以( )

A.直接调控为主 B。间接调控为主

C.计划调控为主 D。地区调控为主

38.企业制度中的基础和核心是( )

A.产权制度 B.管理制度 C。分配制度 D。人事制度

39.加强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必须( )

A.加强计划管理 B。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C。转变政府职能 D。给企业自主权

40.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基础是( )

A.商品市场 B。金融市场 C。劳动力市场 D。房地产市场

二、多项选择题

1、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是 ( ) A 计划是社会主义的特有的属性 B 市场高度发达是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 C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D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E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A 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 是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 是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D 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E 是使市场对社会经济起完全的调节作用

3、历史上出现过的三种主要的企业制度是 ( ) A 个人业主制企业 B 合伙制企业

C 合作制企业 D 公司制企业 E 行会制企业

4、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包括 ( ) A 消费资料和生产资料市场 B 资本市场

C 劳动力市场 D 技术信息市场 E 房地产市场

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 ( ) A 统一的市场 B 开放的市场

C 竞争的市场 D 有序的市场 E 垄断的市场

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是通过各种经济政策来 实施的,经济政策主要有 ( )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收入政策 D 产业政策 E 投资政策

7、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手段有 ( ) A 经济计划 B 经济手段

C 法律手段 D 必要的行政手段 E 市场调节手段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 ) A 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 B 直接管理企业的职能

C 项目审批、分钱分物的职能 D 资金借贷中介的职能

E 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

9、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在于 ( ) A 它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 B 国家可以全面实行指令性计划 C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E 社会主义国家有效地实行宏观调控,使市场经济健康运行

10、市场机制包括 ( ) A 市场供求机制 B 市场价格机制

C 市场竞争机制 D 价值机制 E 市场汇率机制

11、完善市场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它 ( ) A 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客观要求 B 是实现市场机制功能的前提 C 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D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条件

E 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

12、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必须 ( ) A 培育市场主体 B 培育要素市场

C 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D 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E 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

13、股份有限公司的基本特征是 ( ) A 公司股东的身份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B 股份有限公司的总资本由若干均等的股份组成

C 股份有限公司必须向公众公开披露财务状况

D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不论大小,只以其认购的股份对公司承担责任

E 利润独享

1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运用的经济杠杆主要有( ) A 税率 B 信贷 C 政策 D 汇率 E 价格

1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所运用的经济政策主要有

( ) A 财政政策 B 货币政策

C 产业政策 D 价格政策 E 收入分配政策

16、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有 ( ) A 社会稳定的功能 B 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

C 劳动力再生产功能 D 经济调节功能 E 共同富裕功能

17、我国社会保障改革的目标是建立起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它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相结 合的体系构成 ( ) A 社会保险 B 社会救济 C 社会福利

D 社会优抚 E 社会互助、社区服务和个人储蓄

18、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要内容是 ( ) A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 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C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D 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 E 加强计划管理

19、市场机制的长处是 ( ) A 能把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中 B 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C 体现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D 实行优胜劣汰,促进技术进步

E 对经济信号反映灵敏、实现供需之间协调

20、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有 ( ) A 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 B 社会行政管理者职能

C 调整不同阶级关系 D 维护社会秩序

E 宏观调控者的职能

2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 ) A 促进经济增长 B 增加就业

C 稳定物价 D 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E 公正的收入分配

2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对经济实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在于 ( ) A 这是一切社会主义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 B这是任何形式生产的客观要求

C 它是弥补市场调节缺陷的需要 D 它是国家经济职能的具体实现

E 这是国家对所有企业统负盈亏的要求

23、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抓好几个相互联系的重要环节( )

A 积极推进企业改革,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

B 加快市场体系的培育

C 深化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D 加快政府职能的转变

E 使现有市场逐步成为商品竞争的市场

24.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完善政府的职能有 ( )

A 经济调节 B 市场监管 C 社会管理 D 公共服务 E 经济管理 25 当前调整经济结构的内容包括( )

A 加强农业基础

B 优化工业内部结构

C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E 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发展

26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 的基础,因为( )

A 农业向社会提供粮食等基本生活资料

B 农业为工业提供原料和市场

C 农业为国家提供积累,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劳动力

D 农业的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改善和社会的稳定

E 农业的发展最终决定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27 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 )

A 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B 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

C 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

D 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关系

E 基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系

28 计划与市场( )

A 都是经济手段

B 前者是资源配置方式,后者是经济手段

C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能利用

D 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

E 任何社会都能利用

29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的所有者权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

面( )

A 资产受益的权利 B 企业的民事权利 C 参与重大决策的权利

D 选择管理者与经营者的权利 E 市场主体的权利

30 我国目前产业结构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

A 农业基础薄弱 B 工业素质不高,内部生产发展不协调

C 第三产业发展严重滞后 D 基础工业与加工工业比例失衡

E 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大大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

31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包括( )

A 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

B 市场经济不具有社会制度的属性

C 市场调节可以与计划调节相结合

D 市场经济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E 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

32、以下各部门,属于第三产业的有 ( )

A 农业 B 矿业 C 制造业 D 商业 E 金融保险业

33、在公司制企业制度中,公司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 )

A 有限责任公司 B 无限责任公司 C 股份有限公司

D 股份无限公司 E 合伙人企业

34、影响和决定生产力布局的主要因素有 ( )

A 自然因素 B 社会政治因素 C 技术因素 D 人口因素 E 经济因素

35、个人企业制的优点是 ( )

A 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 B 经营灵活,决策效率高

C 产权能够比较自由转让 D 企业的设立、关闭手续简单

E 利润独享

36、市场经济中存在着“市场失灵”问题主要表现是 ( )

A 市场功能的缺陷 B 市场竞争机制的缺陷

C 市场在公正收入分配方面的缺陷 D 市场调节的缺陷

E 市场在资源配置时不如计划调节

三、简答题

1、简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2、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属性。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4、简述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

5、简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6、简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7、简述社会保障的内容和功能。

8、简述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目标。

四论述题

1、试述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主要环节。

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把计划和市场结合起来。

3、试述现代企业制度及其特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B 4、C 5、C 6、C 7、C 8、D 9、D 10、D

11、C 12、D 13、B 14、D 15、A 16、D 17、C 18、C 19、C 20、A

21、B 22、D 23、A 24、A 25、D 26、A 27、C 28、B 29、A 30、B

31、A 32、B 33、B 34、C 35、C 36、C 37、B 38、A 39、C 40、A

二、多项选择题

1、CDE 2、ABD 3、ABD 4、ABCDE 5、ABCD

6、ABCDE 7、ABC 8、AE 9、ACDE 10、ABC

11、BDE 12、ABCDE 13、AB C D 14、ABDE 15、ABCDE

16、ABCDE 17、ABCDE 18、ABCD 19、ADE 20、ABE

21、ABCDE 22、ACD 23、ABCD 24.ABCD 25.ABCDE

26、ABCDE 27、ABC 28、AC 29、ACD 30、ABCDE

31、ABCDE 32、DE 33、AC 34、ABCDE 35、ABCDE

36、ABCD

三、简答题

1、简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性。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 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体制。

(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适应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2)、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3)、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客观需要。

(4)、市场经济是被发达国家证明了的、发展现代经济的最有效的体制。

2、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属性。

答:(一)、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调节资源配置方式的经济组织形式。

(二)、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有:

(1)、经济关系市场化。 (2)、企业行为自主化。

(3)、宏观调控间接化。 (4)、经营管理法制化。

(5)、保障制度社会化。

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 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体制。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其主要特 征有: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在宏观调控上,对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比资本主义国家强得多,能够把 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 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把市场调节同宏观调控结合起来。

4、简述培育和完善我国的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

答:(一)、市场体系是指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二)、社会主义的市场体系应是:完备的、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 市场体系。

(三)、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主要措施有:

(1)、培育市场主体。

(2)、培育要素市场。

(3)、健全市场机制,建立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

(4)、发展市场中介机构。

(5)、建立市场秩序规则,加强市场管理。

5、简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答:(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 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和控 制的活动。

(二)、宏观调控的必然性在于:

(1)、是社会化生产的客观要求。

(2)、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客观要求。

(3)、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

6、简述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

答:(一)、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通过各种宏观经 济政策、经济法规等对市场经济的运行从总量上和结构上进行调节和控 制的活动。

(二)、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任务:保持经济总量的平衡;抑制通货膨胀; 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7、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和功能

答: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

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的基本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的内容包括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个人

储蓄积累等方面组成。

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有:

(一) 社会稳定的功能

(二) 市场运行的保障功能

(三) 劳动力再生产功能

(四) 经济调节功能

(五) 共同富裕功能

8.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目标

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人的基本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必然性:

(一) 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需要

(二) 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

(三)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四) 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

(五) 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目标:建立适应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样化,管理体制法制化,社会化和规范化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制。

四、论述题

1、试述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主要环节。

答:(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 起基础性调节作用的经济体制。

(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主要环节是: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 营机制,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 度。

(2)、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3)、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

(4)、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起来,

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5)、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2、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什么要把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

答:①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计划调节和市场调节两种,它们具有

各自的长处和发挥作用的优势领域,也有各自的局限和不足。

②计划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反映了人们在对客观事物准确的认识的基础上主观能动性的

发挥,是对经济活动做出的自觉的安排。它具有事前性、自觉性、宏观性等特点。它的长处能够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控制,以保证经济的协调运行。能够从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对国民经济和生产力布局进行调整,能够合理调节社会收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保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计划的不足主要于: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容易产生供给与需求之间的脱节;难以协调微观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和缺乏活力现象。

③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反映了客观经济规律对经济活动的自发作用,是经济活动内

在机制的作用过程。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灵活性、事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它的长处是:能够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把资源配置到效率较高的环节或领域中去;能够给微观经济主要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能够使经济活动对各种经济信号作出灵敏反映,实现供给与需要之间协调。市场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难以实现宏观经济结构的调整,难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难以实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

它把计划和市场的优势和长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两者的长处,真正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以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如何建立完善法人治理机构。

答: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微观基础,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包括(一) 产权清晰(二)权责明确(三)政企分开(四)管理科学特征。

产权清晰就是要明晰产权,我国的《公司法》规定: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式的全部法人财产权,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权责明确就是解决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经营权的关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即资产受益权、重大决策权和选择管理者的权利。企业破产时,出资者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权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照章纳税。

对出资者的资产承担保值增值的责任。

政个人分开是要理顺作为行政管理者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的职能是从事社会行政管理和对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按市场规律运行,不盲从于政府,也不依赖于政府。

此外,还必须在企业内部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建立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和领导体制。

(二) 在组织制度方面,企业必须按照科学、高效、精简的原则,建立高效率的运行机制,

改革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财务制度。

(三) 建立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

第六章 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

1、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经济联系的主要方式是( ) A 资本输出 B 劳务输出 C 商品输出 D 货币输出

2、垄断资本国际化的实质是 ( ) A 实现全球的经济一体化 B 控制和剥削发展中国家

C 谋求垄断资本或国家垄断资本的共同利益 D 利用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

3、经济全球化在制度上和组织形式上的体现是 ( )

A 建立跨国公司 B 发展国际贸易 C 经济一体化 D 资本国际化

4、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 ( )

A 市场交换的国际化 B 资源配置的国际化

C 生产经营的国际化 D 科技发展的国际化

5、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是 ( )

A 借贷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

B 商业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

C 产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商业资本国际化

D 商业资本国际化—借贷资本国际化—产业资本国际化

6、战后生产和资本进一步国际化的突出特点是 ( )

A 借贷资本国际化 B 商业资本国际化

C 产业资本国际化 D 货币资本国际化

7、跨国公司是由 ( )

A 联合国有关机构出资建立起来的 B 原料出口国共同投资建立起来的

C 一国的或以一国的垄断组织为主建立起来的

D 多个国家的垄断组织共同建立起来的

8、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 ( )

A 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C 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 D 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9、世界银行是 ( )

A 各国民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B 政府间的国际金融组织

C 欧洲的国际资本市场 D 联合国的专门机构之一

10、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都在于 ( )

A 帝国主义对落后国家的侵略 B 落后国家之间的矛盾和斗争

C 局部地区矛盾发展为世界性矛盾

D 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

11、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各国垄断组织在经济上瓜分世界是以 ( )

A 政治力量为后盾和基础 B 帮助落后国家为目标

C 人道主义救援为原则 D 经济实力为后盾和基础

12、新殖民主义的主要特征是 ( )

A 对发展中国家实行军事占领 B 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瓜分世界领土

C 打着援助旗号对发展中国家进行剥削和控制

D 使发展中国家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附属国

13、国际经济关系中的“南北关系”问题是指 ( )

A 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 B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 C 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

D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关系问题

1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是 ( )

A 有共同利益,有联合 B 有利益一致之处,又有矛盾和争夺

C 有共同利益,没有矛盾和争夺 D 有时利益一致,有时矛盾和争夺

1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关系的实质是 ( )

A 控制与反控制,剥削与反剥削 B 制裁与反制裁,控制与反控制

C 剥削与反剥削,制裁与反制裁 D 掠夺与反掠夺,剥削与反剥削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

题干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全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

1、从资本形态来划分,资本输出的形式有 ( )

A 私人资本输出 B 国家资本输出 C 借贷资本输出

D 生产资本输出 E 商品资本输出

2、资本输出的形式 ( )

A 从资本输出形态看有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

B 从资本输出形态看有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C 从资本输出主体看有借贷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D 从资本输出主体看有私人资本输出和国家资本输出

E 从资本输出方式看有直接资本输出和间接资本输出

3、资本输出的实质是 ( )

A 金融资本掠夺和剥削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

B 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

C 国际垄断的基础 D 帮助其他国家和人民发展经济E 促使国际经济的均衡发展

4、战后资本输出的重要特点是 ( )

A 私人资本输出比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B 在输出流向上发展为多方向输出

C 资本输出的附加条件比战前进一步减少D 国家资本输出增长更快,地位日益提高 E 多采取“援助”的方式输出资本

5、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是 ( )

A 国际卡特尔 B 混合联合公司 C 经济共同体

D 跨国公司 E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垄断同盟

6、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

A 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B 国内生产已经充分满足需要,无需继续投资

C 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

D 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 E 借助资本输出可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7、资本输出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积极作用是 ( )

A 为过剩资本寻找出路 B 资本输出国控制资本输入国的手段

C 使金融资本的银行网遍布世界 D 促进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瓦解

E 资本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8、跨国公司 ( )

A 是对外直接投资。在国外建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大型垄断企业

B 从事生产、销售和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 C 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

D 是战后国际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 E 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9、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内容大体可以包括 ( )

A 生产的全球化 B 贸易的全球化 C 销售的全球化

D 宣传的全球化 E 资本的全球化

10、20世纪80年代以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原因是 ( )

A 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B 新殖民主义的发展

C 国际贸易自由程度提高 D 垄断利润的增长 E 国际流动资本的大幅增加

11、各个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建立国际垄断同盟的目的是 ( )

A 协调各国垄断组织的关系 B 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垄断

C 促进世界经济协调发展 D 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E 建立有序竞争的世界市场

12、经济一体化的具体组织形式包括 ( )

A 各种国际经济组织 B 各种国际经济协议

C 地区性的经济组织和集团 D 各国的对外经济机构 E 各种双边的经贸协定

13、地区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调节的方式有 ( )

A 自由贸易区 B 关税同盟 C 经济联盟

D 经济合作 E 经济政治联合体

14、地区经济集团 ( )

A 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

B 是当代世界市场激烈竞争的产物

C 是地域邻近的一些国家所组成的经济或贸易集团

D 其目的是为集团成员国谋取经济利益

E 其宗旨是增强和扩大集团的实力和竞争力

15、二次大战后对世界经济和国际经济秩序有较大影响的国际经济组织主要有 ( )

A 欧洲联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 世界银行 E 世界贸易组织

16、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方面的矛盾主要体现在 ( ) A 投资 B 贸易 C 生产 D 金融 E 销售

17、发展中国家的特征有 ( )

A 生产力水平低,科技教育落后 B 经济结构的二元性

C 经济成分比较复杂 D 经济发展有依附性 E 极力争夺世界市场

18、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殖民地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所起的作用是( )

A 重要的原料供应地 B 可靠的销售市场 C 有利的投资场所

D 维持霸权地位和建立军事基地的重要条件 E 维持和加强国内统治的重要条件 19、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格局的变化是 ( )

A 美苏争霸的格局已不存在 B 世界向多极化发展

C 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不复存在 D 经济一体化和地区集团化加快发展

E 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三、简答题

1、 简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具体表现。

2、 简述资本输出的必然性。

3、简述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

四、论述题

1、试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实质和后果。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 2、D 3、A 4、B 5、D 6、C 7、C 8、B 9、D 10、D

11、D 12、C 13、B 14、B 15、A

多项选择题

1、CD 2、AD 3、ABC 4、BCDE 5、DE

6、ACDE 7、ABCE 8、ABCDE 9、ABE 10、ACE

11、ABD 12、ABC 13、ABCE 14、ABCDE 15、CDE

16、ABD 17、ABCD 18、ABCDE 19、ABCDE

简答题

1、试述经济全球化趋势产生的必然性及其具体表现。

答:经济全球化是指国际经济发展中,在生产不断发展,科技加速进步,社会分工和国际分工不断深化,生产的社会化、国际化程度不断提高下,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发展趋势。

必然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和流通过程日益社会化、国际化,国际分工和生产国际化是资本主义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这种趋势发展是国际经济关系逐步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导致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资源配置的国际化,其主要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2、简述资本输出的必然性。

答:资本输出的必要性:

(1)、垄断形成后,出现了大量相对于垄断资本追求高额垄断利润的需求而言的过剩资本。(2)、过剩资本的最佳投资场所是输出到国外,特别是经济落后的国家。

资本输出的可能性:经济落后国家的发展对资本的需求以及这些国家经济条件和现代化的初步建立为资本输出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使资本输出成为可能。

3、简述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

答:对当今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有较大影响的因素有:

(1)、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老殖民主义制度的瓦解。

(2)、发展中国家的兴起。

(3)、美国由霸主变盟主。

(4)、新工业和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5)、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

(6)、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四、论述题

1、试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输出的实质和后果。

答: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掠夺、剥削和奴役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确立和巩固金融资本对世界统治的重要工具,是国际垄断的基础。

一、资本输出的作用是:

(一)、对资本输出国而言。

(1)、为过剩资本找到了出路,并由此获得大量来自海外的高额利息。

(2)、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控制输入国的重要手段。

(3)、资本输出是输出国扩大商品出口的重要手段。

(4)、强化了金融资本在世界经济政治舞台上的统治地位。

(二)、对经济落后的资本输入国来说。

(1)、促进了国家自然经济的瓦解,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

(2)、带来了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在经济技术上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依赖,最终将成为输出国的附庸。

二、资本输出对输出国的后果是:

(一)、资本输出带来的巨额海外收入,使输出国成为食利国。

(二)、资本输出引起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缓慢。

(三)、资本输出造成资本主义国家间激烈地争夺有利的海外投资场所的斗争,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更多相关推荐:
政治经济学学习体会

政治经济学学习体会这学期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让我有机会第一次真正地有机会接触了经济学原理和知识经济学是当今非常热的学科领域我一直对经济学非常感兴趣但始终没有能够很好地了解它更别说是掌握和运用了幸运的是...

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

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学习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我们认识客观世界和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也是我们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理论武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剥削与...

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

政治经济学学习心得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社会经济发展与运行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它是认识社会经济运动规律的指南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和经济问题的基础学习政治经济学能提高人们的...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

政治经济学读后感我就我们这本书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我们这本书是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为模板是引领我们进入经济学的学习的启蒙课本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

《政治经济学》教学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学校的工作计划,以崭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学改革,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关心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努力提高…

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

导论政治经济学重点总结1研究对象生产关系是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2成理论体系的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是又威廉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的3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四个环节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学习心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我们大学生一门重要的政治经济学必修课同时也是一门非常有用的课程虽然对于我来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很多概念都很难理解造成了在学习的过程中多了不少枯...

我眼中的政治经济学

我眼中的政治经济学教师蒋南平班级金融三班学生张杰学号41104123我眼中的政治经济学作者张杰摘要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而为了让自己的阐述显得不那么绪乱我决定用...

武大经济学考研历年跨专业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武大经济学考研历年跨专业总结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凯程武大经济学老师给大家详细讲解特别申明以下信息绝对准确凯程就是王牌的经济学考研机构一武大经济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人考...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考研分数线总结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考研分数线总结凯程教育集训营汇集了全国考研各个领域的名教授与一线名师授课确保授课质量已经来凯程教授过课程的名家有李海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进行政治授课徐之明中国人...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体会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书心得1859年当东方古老中国的清朝政府在签订天津条约后忙着开口通商筹措赔款讨好西方列强的时候万里之谣的欧洲大陆年过不惑的马克思正在为他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写序言正如神曲所说在摒弃了一切犹豫和怯...

北师大经济学考研分数线总结整理这里看

凯程考研集训营为学生引路为学员服务北师大经济学考研分数线总结整理这里看凯程教育成立于20xx年4月是我国最早从事高端全科保过辅导的正规培训机构由英语名师索玉柱教授政治李海洋教授为代表的教研组组成被学员一致公认业...

政治经济学学习总结(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