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现状分析

时间:2024.5.2

关于“乡村旅游”建设与发展

摘要: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农村从过去单一的全民第一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甚至第三产业发展,其中观光农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旅游消费市场的需要而发展起来。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也是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目前为止在中国“乡村旅游”建设并不完善,许多单纯以农家乐形式出现的乡村旅游形式虽然获得了较大的收益,但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矛盾。

关键词:乡村旅游,城乡结合,消费方式,农村结构改变。

一、乡村旅游的含义

乡村旅游是到乡村去了解一些乡村民情、礼仪风俗等。也可以观赏当时种植的一些乡村土产(水稻、玉米、高粱、小麦等)、果树、小溪、小桥及了解它们故事。旅游者可在乡村(通常是偏远地区的传统乡村)及其附近逗留、学习、体验乡村生活模式的活动。该村庄也可以作为旅游者探索附近地区的基地。

现代乡村旅游是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在农村区域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迅速。现代乡村旅游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旅游的时间不仅仅局限于假期,旅游者充分利用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和建筑、文化等资源。需要说明的是,乡村旅游在许多发达国家发展比较广泛,形式也较为多样化,而在中国仍需进一步拓展市场。

二、我国乡村旅游现状

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的旅游业获得较快地发展,而且在重视城市旅游和风景区旅游的同时,积极推动乡村旅游和农业旅游的发展。19xx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提出“吃农家饭、住农家院、做农家活、看农家景、享农家乐”的口号,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19xx年,国家旅游局推出“生态旅游年”,全国各地抓住新机遇,充分利用和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开展乡村农业生态旅游,又进一步促进了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集中地区:目前这些乡村旅游点集中在较为发达的城市郊区,或者是名胜古迹的周边以

及特色村落寨子等,这体现了旅游产业靠近市场的特点。

乡村旅游产品经营类型:①农业观光游:参观果园、花园、茶园等;②休闲度假游:原生态公园、渔场垂钓园、养殖牧场和农家乐等,提供旅游者以进一步接触大自然的方式吸引游客;③民俗文化游:利用乡村特有的民俗风情或古迹、特殊的民族生活方式生产活动增加游客量等。

在笔者的家乡也有以上提及的两种形式的乡村旅游,分别是农家乐和果园参观。农家乐是以饮食为主,风景观光为辅的饮食经营形式,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可以说是一定形式上的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而果园参观与水果贩卖以及园林布置结合起来,以参观为主,售卖水果为辅,两者相互促进。

三、我国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乡村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乡村旅游层面理解不深,概念混乱

目前部分学者将乡村旅游等同于农业旅游,而忽略了其本身具有的文化价值。单从表面现象盲目地认为乡村旅游即参观农贸产品,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力度造成一定影响。

(2)各自为政

在乡村旅游开发和经营中普遍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资源与资金没有形成有效合力,乡村旅游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者品牌意识淡薄的现象。相同的产品集中化却各自经营,不仅增大了资源环境的压力,影响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高,也不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影响经济的稳定性。

(3)缺乏规划和策划

许多乡村旅游开发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只考虑当前,不顾长远,没有经过实地调查论证和策划,有的乡村旅游开发本身就是一种破坏。此外部分乡村在开发乡村旅游时,人工痕迹过于明显。

(4)开发产品特色少、雷同多

目前国内乡村旅游多集中开发休闲农业和观光农业等旅游产品,而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开发重视不够。乡村旅游的开发过分地依赖农业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此外,中国还存在乡村旅游产品雷同多,缺少特色产品,整体接待水平偏低,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象。

(5)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振兴农村经济的贡献有限 由于中国经济不发达,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原因,致使中国乡村旅游开发较为成功的区域多在近大、中城市的外围。近几年,我国资本形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消费率特别是居民消费率的贡献度不断降低。从消费领域自身来看,消费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主要是农民和城市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低、消费能力不强。这一问题,制约了经济健康发展。

此外目前中国的乡村旅游多以专项旅游产品出现,如观光果园、观光茶园、高科技农艺园、多功能花卉园、休闲渔场等,与其它景区和自然资源结合程度不够,旅游从业人员中农村人员偏少,旅游收益主体不以农民为主。而发达国家开发乡村旅游主要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民的收入,一般以小型开发为主,农户为参与主体,旅游收入只是对当地农民收入的一种补充,这与中国的乡村旅游有较大的区别。

四、应当如何正确看待乡村旅游

文化内涵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通过系统规划,有机整合乡村旅游资源,认真科学地策划好旅游开发项目。同时还要加强文化内涵建设,以乡土文化为核心,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档次。

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深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在抓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文化的观念、内容、和形式,坚持一切来源于群众而又服务于群众。要在乡村民俗、民族风情和乡土文化上做好文章,使乡村旅游产品具有较高的文化品味和较高的艺术格调。

联合经营

乡村旅游要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创立品牌,增加市场竞争力,走规模化和产业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其它旅游开发相结合。乡村旅游不能理解为是一种纯粹的农业资源开发,而要与区域内其它旅游资源和旅游景点的开发结合起来,借助已有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争取客源,以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格局。

乡村旅游开发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20xx年中国的小城镇已突破2万个,城镇化率达37.66%,最近10年期间,中国平均每

年新增小城镇约800个,10年中有1亿农村人口落户小城镇。乡村旅游开发可能牵涉到移民问题,小城镇是比较理想的接纳场所。乡村旅游开发要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小城镇的建设要按旅游城镇的风貌进行控制,使小城镇本身就成为旅游吸引物之一,也可以依托小城镇发展乡镇企业、旅游商业,如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旅游纪念品的生产等。将小城镇与乡村统筹规划,应当看做是一个整体,在整体内部处理好小城镇与乡村的关系,缩小两者之间的发展差距,注重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基本目标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途径。

与资源保护和打造生态个性相结合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要注意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的问题,防止旅游开发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加强与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经济和技术支持

国家要对乡村旅游业长期的政策、经济和技术支持是非常必要的。许多研究表明一般乡村旅游很难带来高收益,因此国家除给乡村旅游开发长期的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外,还要制定对乡村旅游开发倾向性的政策,并将乡村旅游的开发纳入到各级旅游总体开发规划中。 培训引导

乡村旅游开发要将农业、农民和乡村发展高度结合起来,使旅游业成为乡村社区重要的产业。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把乡村旅游做活、做大、做好,就得加大社区参与力度,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引导工作,激发农民办旅游的积极性和提高农民办旅游的能力,努力开拓乡村旅游的本土特色,增加旅游收益,使广大农民真正受益。

总之发展乡村旅游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环境为重点,维护乡村性和地方特色,走特色化、规范化、规模化和品牌化一体化的道路,实现乡村旅游产业化的基本目标,最终实现乡村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xx年修订版/本书编写组.-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7

[2] 郭焕成;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问题与途径(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006.8

[3]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经济地理第25卷第3期;2005.5


第二篇:云南乡村旅游现状分析与总结


(1)乡村旅游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乡村旅游需求的日益升温,云南省乡村旅游迅速发展起来,全省已有昆明、楚雄、红河、临沧、大理、丽江、迪庆等l6州市1万多家农户开展了“农家乐”,绝大部分农户年收入超过万元,部分农户高达5至10万元。农家乐已成为云南新兴的旅游产品,得到了国内外游客特别是省内城市居民的喜爱,乡村旅游已成为全省的旅游热点。

(2)乡村旅游产品特色鲜明。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分析,全省形成五种典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一是田野生态景观乡村,如罗平油菜花、元阳哈尼梯田、东川红土地、思茅茶山茶园等;二是人类学民族村寨,如泸枯湖摩梭人落水村、翁丁佤族原始村落、罗古箐普米大寨、基诺族山寨、千年白族诺邓村等;三是城郊休闲乡村,如官渡区福保文化村、西山区团结乡、红塔区大营街等;四是特色工艺乡村,如鹤庆新华银器村、孟定芒团造纸村等;五是历史文化名村,如

(3)乡村旅游发展形成多种模式。从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全省已形成四种较为典型的发展模式:一是资源导向型发展模式,如景区周边的石林五棵树彝族村、丽江纳西族黄山乡等;二是区位驱动型发展模式,如城市周边村庄、交通沿线村寨、口岸附近村寨等;三是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如银器加工新华村、传统造纸芒团村等;四是企业再造型发展模式,如腾冲和顺乡、丽江束河镇、版纳橄榄坝等。

(4)乡村旅游兼融多种市场需求。云南省乡村旅游的最大特色就在于适合多种市场的需求,既有满足于当地城市居民休闲的城郊农家乐式乡村旅游,又有满足于省外游客的田野生态景观乡村旅游,还有满足海外游客的人类学民族村寨,以及满足特殊兴趣爱好的特色工艺乡村旅游。这是六月乡村旅游区别国内其他省市(区)的一大亮点。

(5)乡村旅游形式不断丰富。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云南省已经形成多种形式的乡村旅游,以近郊农家乐、农业生态园、乡村度假村、特色工艺村、人类学民族村、田野生态景观乡村点为代表,全省主要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已基本形成了食、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产业综合发展体系,从过去单一的观光游览和餐饮娱乐产品形式,向融观光度假、民俗文化、购物娱乐、绿色生态、文化科教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产品格局发展。

(6)政府引导和社会参与结合。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政府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支持乡村旅游发展,通过乡村旅游规划、投入资金建设、改善公共基础设施、开发核心景区景点、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等,引导乡镇居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促进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西山区团结乡、玉龙县黄山乡、瑞丽市大等喊村、官渡区福保文化村等乡村旅游典型。

(7)形成社区参与利益共享机制。云南乡村旅游的开发、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已经建立起政府、企业、村组和个人共同参与的规章制度和利益分配机制,本地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接待和服务,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多方参与开发和利益共享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二)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潜力

1、乡村旅游发展存在问题

(1)乡村旅游产品还处在初级水平。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产品开发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市场变

化的需求,以生态农业观光园、采摘果园、民族风情表演等为主导的产品,仅局限于观光层次,而结合当地特色资源提供能满足游客观光、购物、猎奇、尝鲜、休闲、度假、参与等多种旅游需求的旅游产品的发展尚不成熟。同时,部分乡村旅游经营较为粗放、景点规模小,难以形成规模经济的发展格局。

(2)乡村旅游品牌意识尚未确立。早期云南乡村旅游被认为是低端产品,主要依赖省内游客的自给自足,省外客源较少。以致目前云南乡村旅游尚未形成自身的品牌效应,乡村旅游形象较为模糊,没有形成对中、远程旅游者的吸引力。因而云南乡村旅游需要根据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乡村旅游形象建设,塑造云南乡村旅游品牌。 (3)乡村旅游建设投资乏力。乡村旅游开发一直以来被人们看成是一项低投入的开发项目,因而云南各地区的乡村旅游项目投资规模都不大,投资渠道不畅,投资方式单一,投资比重偏小,甚至没有任何投资。根据调查统计,各地区对乡村旅游的宣传、促销投入少,乡村旅游大多是经朋友、回头客或口碑传播。因此,全省乡村旅游投资资金不足,项目执行力度不够,制约了云南乡村旅游资源向资本的转换。(4)乡村旅游未形成产品体系。云南省的乡村旅游没有形成由低至高各个层次有机衔接的旅游产品体系,还处在分散经营、自发发展、单打独斗的状态,因而旅游产品形象不鲜明,市场营销售零散,产品信息还难准确及时地传递到旅游消费者。

2、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分析

(1)优势(Strengths)

① 高品位和高丰度的乡村旅游资源。云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多为原生态和原真性的资源,不仅资源赋存量大,品位高,而且资源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首先,乡村生产几乎涵盖了全国农业生产各种气候条件和各种农事活动;其次,拥有各种少数民族的特色建筑和生活习俗;第三,第四,分布有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农耕生产形态和社会生活方式,等等。这些都为开展特色乡村旅游提供的坚实的资源基础,

② 拥有国内国外两个客源市场。云南地处面向东南亚、南亚通道的重要通道“连接点”上,我国连接东南亚、南亚主要门户。云南的乡村旅游既面临省内和国内庞大的客源市场,同时也面临海外和国外极具潜力的客源市场。云南乡村旅游在吸引省内客源市场方面已有一定基础,但在挖潜省外和海外客源市场方面仍然拥有巨大的空间和潜力,尤其是以云南省原生态的乡村环境和本土文化吸引省外和海外游客方面尚未完全发挥应有的潜力。

③ 拥有较高的旅游产业势能。云南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基本形成、产业地位逐渐凸现,已经成为益鸟省重要的支柱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仅在云南省仅次于烟草产业。同时,多年来积累下来的开发旅游产品、拓展旅游市场、举办节庆活动、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培养旅游人才、实施依法治旅等发展旅游的丰富经验,不仅为乡村旅游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旅游氛围,还为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劣势(Weakness)

① 可进入性和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云南省主要以山地地貌为主,虽然外部交通通过航空建设,其可达性和舒适性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甚至在全国还形成了比较优势和竞争力。但是,乡村旅游景区(点)的可进入性、其基础设施条件和卫生条件已经成为制约云南乡村旅游产业链延伸的瓶颈。结合

云南省的新农村建设以及乡村“三通”工程的契机,改善云南乡村旅游可进入性和基础设施条件是重要方向。

② 旅游项目投资过度依赖外来资金。乡村旅游发展的载体是农村和城市郊区,这些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由此决定了乡村旅游目的地自身资金天生短缺。然而乡村旅游的开发是一个“综合性”的开发,它涉及产品开发、村容整治、基础设施、宣传促销等方方面面,需要资金的大量投入。由于自身就属欠发达地区,也非外资非常关注的地区,未来云南乡村旅游开发对外来资金的依赖程度仍然较高。

③ 云南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尚未树立。云南旅游整体品牌形象“七彩云南、旅游天堂”已经树立,但云南乡村旅游形象并没有确立,乡村旅游在云南省旅游业中所占地位和应该形成的产品形象都还模糊不清。因此,云南乡村旅游品牌形象基本缺失,品牌意识淡薄,品牌建设缺乏规划和投入,以致目前主要依赖省内游客的自给自足,省外客源较少。

④ 乡村旅游管理和保护能力欠缺。目前,云南省乡村旅游还处于大力发展阶段,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是规划、投资、开发和建设,而对科学、经营、营销和保护等能力的建设还相对滞后。目前一些地区偏重于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而忽视资源环境的保护和文化遗产的管理,加之人才的缺乏和,乡村旅游管理和乡村文化遗产保护处于水平低,这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挑战。

(3)机遇(Opportunities)

① 新农村建设带来的机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云南乡村旅游发展可抓住国家政策扶持和优惠的机遇,借助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盘活乡村资源存量,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更好地展示新农村、推动新旅游。

② 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带来的机遇。云南省自20xx年启动旅游业“二次创业”以来,已确立了“富民为先”的发展战略,作为云南省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乡村旅游拥有“富民”的特殊意义和实践“富民”的重要价值,乡村旅游是云南省旅游业深化发展的必然,也是云南旅游“二次创业”的重大突破口,乡村旅游将云南旅游“二次创业”获得空前发展的机遇。

③ 假日经济常态化带来的机遇。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观念改变,特别是假日经济的推动,我国国内旅游增长迅速,并呈现出国内旅游成为消费热点、经济发达地区旅游需求强劲、假日经济常态化发展三大趋势。在此背景下,云南乡村旅游以承载城镇消费者的期望,而面临巨大的市场诉求和空前的市场机遇。

④ 云南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机遇。城镇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城镇化能够为乡村旅游储备更多的客源,提高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改善乡村旅游的基础设施,甚至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极点”。目前云南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云南城镇化进程将会给乡村旅游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使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不断扩大,使舒适恬静的田园生活更加让人的向往,也使乡村旅游的资源变得更加宝贵。

(4)威胁(Threat)

① 乡村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面临遭受破坏的威胁。乡村旅游所依托的当地自然环境、农业资源和民族文化,在旅游者大量来到地必定会给旅游地的环境、文化、生活、生产等带来一系列影响。随着乡村旅游的高速发展,大量游客将涌入乡村旅游地,各种生产生活污水、垃圾将成倍增加,农业生产将受到影响,民族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这些都会给乡村旅游的健康成长带来了挑战。

② 乡村旅游产品趋同和经营方式同质化的威胁。随着各地的积极探索,乡村旅游遍布云南省大大小小的县域及乡镇,各地依据自身资源特色和不同文化开发乡村旅游。但是也全省乡村旅游存在着

形式趋同和产品同质,差异胸和特色性不足的弊端,没有完全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白花齐放的格局。因此云南乡村旅游就需要考虑开发的针对性,尽量使各地乡村旅游形成自己特色和品牌。

③ 乡村旅游对传统农业经济的替代威胁。传统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基础产业部门,与乡村旅游业相比较具有显著的弱质性,这表现在自然风险大、市场风险高、比较利益低下。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效益与旅游发展效益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决定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有可能替代传统农业生产,进而造成农民“弃农从旅”,以及以土地为主的农业资源的荒废,影响旅游目的地的粮食安全。

表5-1 云南乡村旅游SWOT分析及策略

总体来说,云南省乡村旅游的优势、劣势和机遇、威胁共同决定了它的发展机会。根据SWOT分析结果,虽然云南省在乡村旅游方面存在诸多劣势和不足,但云南省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发达的旅游业,将使云南省乡村旅游面临空前的发展机遇和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

(三)乡村旅游发展作用与效益

1、效益分析依据与假设

由于乡村旅游与整个旅游业相互交融,很难从旅游业中把乡村旅游剥离出来。但是为充分研究乡村旅游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与价值,本规划本着科学、稳妥、谨慎的原则,尝试将乡村旅游从整个旅游业中剥离出来,并对其进行三大效益的分析,力争较为客观地体现乡村旅游对云南旅游业的贡献。对乡村旅游剥离并进行效益分析的依据与假设如下:

一是参照《云南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世界旅游组织、云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旅游发展“十一五”规划》(云南省旅游局)的相关数据,借鉴和参考类似省份等旅游规划中涉及的相关关键指标;

二是在市场分析和预测中把游客按地缘结构分成云南省内的、省外国内的、国际市场的三部分; 三是结合规划编制中进行的抽样调查得出的统计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根据抽样调查,在云南旅游的游客参与乡村旅游活动所产生的消费量(相当于地方旅游收入)占调查总人次所有旅游活动消费量的23.35%,将该数据作为剥离的参照系数之一;

四是假设城镇旅游者也划归乡村旅游者范畴。

2、经济效益分析

(1)乡村旅游收入来源与结构。乡村旅游收入是以乡村作为旅游接待地所获得的旅游者在乡村消费支出的总和,包括旅游者离开居住地往返目的地的消费支出,在乡村所展开的食、住、行、游、购、娱等各个领域的消费支出出。具体可以将乡村旅游收入分为带动收入和直接收入,带动收入主要包括外部交通支出、电信支出等,直接收入主要包括门票、游赏交通、特色餐饮、娱乐消费、家庭住宿、购物消费等支出。(见表5-2)

表5-2 乡村旅游综合收入来源表

(2)乡村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从2010-20xx年,通过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乡村旅游发

展战略的实施,游客逗留时间将延长,消费支出将增加,乡村旅游经济效益将大幅攀升。根据市场预测可以获得云南乡村旅游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情况。预计到20xx年乡村旅游上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值为18.7%,20xx年达到35.19%,达到西方乡村旅游发达国家的结构比例。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系数由0.44增长到0.60,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在旅游业中的地位明显增提高。

表5-3 2010-20xx年、20xx年云南乡村旅游对云南省旅游业的贡献

除经济效益之外,乡村旅游对旅游业的贡献还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减轻旅游热点的环境压力。广大乡村地区,旅游活动空间大,若能鼓励条件成熟的乡村地区开发乡村旅游,引导游客到乡村旅游,可以分流旅游者,减轻旅游热

点的环境压力。另一方面丰富了旅游产品的类型。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为充分挖掘和利用省内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提供了可能,也为游客出行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3)乡村旅游的溢出效益。通过乡村旅游的国际和国内经济效益的经验常数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其贡献进行分析。

① 对GDP的贡献。根据云南省《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相关预测资料中的有关数据,预测到20xx年云南省生产总值(GDP)将达到5800亿元,20xx年为8000亿元。以此计算,20xx年云南省乡村旅游收入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比重将达到3.6%左右,20xx年将达到5.8%,将为巩固云南省旅游业支柱产业地位及建设旅游强省作出重要贡献。

② 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由于各地区及其产业发展的差异,旅游业及其相关行业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水平有较大区别。一般情况下,旅游直接总收入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水平在5%~10%。根据云南省旅游发展的阶段和总体水平,乡村旅游对云南地方财政收入的平均贡献率定为8.5%左右,预计20xx年云南省旅游对地方财政收入的贡献将达到18.1亿元,到20xx年达到47.86亿元。

③ 经济乘数效应。根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直接总收入1万元,将带动相关产业创造4.3万元的增值效益。根据云南省乡村旅游经济效益系数,20xx年乡村旅游直接收入与间接收入可以确定为1:1.935的比例进行预测,20xx年该比例为1:2.58。以此计算,预计到20xx年我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生的相关产业带动收益将超过412亿亿元,20xx年将达到1452亿元。

3、社会效益分析

(1)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以其参与形式的多样性、参与主体的广泛性、旅游

效益的综合性,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农村经济转型等作用,而成为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新引擎,统筹城乡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手段。

(2)拓宽农村扶贫解困新形式。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居民直接利益紧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采取政府引导、部门联动、企业配合、群众参与的多层面旅游扶贫模式,可以扩大扶贫的内涵,就地消化劳动力,加快贫困地区群众脱贫奔康的步伐。 (3)提高地区整体经济水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发展产业,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蔬菜、家禽、水果、奶蛋等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将农副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可以带动一产业、二产业、三产业为的发展,从而加速地区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4)对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综合贡献。一是有利于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带动农村商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加工业等相应产业的发展;二是有利于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通过旅游活动中的食、住、行、游、娱、购等的消费,就地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三是有利于促进地方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提高农村老百姓对地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四是有利于促进观念转变,提高当地居民的文明意识,促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

4、生态环境效益分析

(1)对乡村环境保护意识的启迪。农村的自然特色和淳朴民风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开展乡村旅游有利于唤醒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

(2)对乡村自然环境的科技提升。开展乡村旅游需要多方面引进现代科技手段,以改善农村的自然环境、接待设施和基础条件,从而从生产、生活、接待和服务等方面大量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3)对乡村本土文化的传承保护。乡村的本土文化是其重要的旅游吸引物,乡村旅游有利于农村广大群众自觉保持文化传统,展示和弘扬自己的传统文化,从而树立自信心和自豪感。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都市旅游与乡村旅游规划范本

20xx年都市旅游与乡村旅游规划范本第一节都市旅游规划城市是人类社会构成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规模大小不一的大中小城市一些城市还成为不同层次与级别的行政中心城市古称都城现称都市都市是城市类型中的一...

乡村旅游发展规划

新水新水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划足县季家镇新水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二一一年三月二十八日1大新水新水村乡村旅游扶贫示范项目规划文本目录一规划总则3二发展目标及发展战略5三空间总体布局6四新水村旅游点概念性规划6五...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远景建筑园林设计研究院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

乡村旅游区规划

乡村旅游区规划B区乡村旅游规划唐模乡村旅馆的建设既是充分利用唐模当地风貌开展多样化旅游经营模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完善唐模乃至整个徽州区旅游体系的重要举措通过风格独特的乡村旅馆和古风古韵的唐模村在旅游功能上的联动...

远景浅谈乡村旅游规划

远景浅谈乡村旅游规划引言乡村旅游的兴起和发展对我国改变农村结构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各地政府从中尝到甜头争先恐后发展起乡村旅游但全国许多地方在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时缺乏创新照搬其他地区旅游项目发展思...

“十三五”规划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

十三五规划重点乡村旅游项目建议书立项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0定义及作用定义项目建议书又称立项报告是由项目投资方向其主管部门上报的文件从宏观上论述项目设立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建议书内容包括项目的战略市...

乡村旅游规划

1项目背景分析本项目位于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腹地境内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丰富气候温暖湿润物产丰富紧邻全国12个红色旅游区之一的湘赣闽旅游区上杭古田及才溪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岭...

乡村旅游规划中的用地布局问题解析

乡村旅游规划中的用地布局问题解析北京山合水易规划设计院是国内唯一一家定位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规划设计的专业机构有超过10年的规划设计经验山合水易对城乡统筹模式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新农村建设古村古镇开发民俗旅游设计乡...

乡村旅游规划方案 ,乡村旅游政策,乡村旅游定义, 乡村旅游报告,乡村旅游前景

御鑫造园基于体验价值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深入挖掘乡村旅游项目的内涵如何把客人留住从表面上看是特色问题本质上却是文化问题乡村旅游者追求的品味是民俗文化通俗地说就是农家情趣所以要充分做好乡村旅游文化文章以乡土文化为核...

旅游规划演讲稿

1会展经济是指以现代化的会展场馆为基础以完善的城市设施和健全的服务体系为支撑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活动吸引大批与会参展人员及一般观众前来进行经贸洽谈文化交流或参观展览在获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城市相关产...

旅游规划 商务标模板

目录第一部分商务部分3一投标函3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5三法定代表人授权委托书6四投标保证金6五报价一览表7六商务文件偏离表8第二部分技术部分10一规划服务计划书10一各规划阶段的实施方案10二主要管理人员专业技...

旅游规划合同模板(设计类)

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专项规划项目合同甲方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甲乙双方经友好协商按照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达成以下合同条款以资信守1项目名称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旅游专项规划2工作范围总用地面积约为0...

乡村旅游规划范本(2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