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时间:2024.4.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各单元的教学内容

一、生活中的数学
(二)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           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知识点:
    1、会读写减法算式,能说出减号的意义,理解减法的计算方法。2、能正确理解图意,并根据图意写出减法算式,从而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感悟从一个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小猫吃鱼(得数是0的减法)
   知识点:
1、进一步体会减法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意义。
2、提高5以内数减法的计算能力。
3、会把加法算式转化减法算式。
   猜数游戏(6,7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学会“6”和“7”的加减法,感知并了解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
2、根据图意能列出“一加一减”两道算式。
3、正确口算“6”和“7”的加减法,并能表达算式的含义。
   跳绳(8,9的加减法)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有序地写出8、9的不同的加减法算式。体会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2、正确口算“8”和“9”的加减法。
   可爱的企鹅(8,9加减法的综合练习)
   知识点:
1、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并提出数学问题,正确选择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2、认识“大括号”,理解图中“大括号”和“问号”表示的含义。
3、根据图中数量关系,联系加减法含义,能正确列式,学会“求整体”时用加法解决,“求部分”时用减法解决。
   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知识点:

1、从实际问题抽象并整理出10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2、正确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
3、本课教学10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作为10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地口算10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
   操场上(解决减法问题)
   知识点:
1、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减法算式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2、用自己的语言完整的表达两者之间多几、少几的关系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体验谁比谁少,谁比谁多的相对性,意思是一样的,可以用同一道算式来解决。
 乘车(连加、连减与加减混合运算)
   知识点:
1、知道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算式的含义和“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式题运算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大家来锻炼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1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区别,能给事物正确排序。
3、正确理解图意,能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相应的方法解决问题。
4、根据情境提供的数学信息,学生可以正确比较“多、少”“高、矮”,体会比较的相对性。

四、分类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整理房间(分类的含义和方法)
  知识点:
1、使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2、让学生懂得把物体按一定的标准放在一起就叫分类。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在分类的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判断力,动手操作能力。
   整理书包(用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点:
1、让学生经历整理分类的过程,体验整理分类的必要性 。
2、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分类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让学生懂得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结果。

五  位置与顺序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六、认识物体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各课知识点:
   物体分类(立体图形的认识)
   知识点:
1、对几何体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直观辨别物体的四种形状及其名称。
2、能对简单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在具体的分类活动中,知道可以选择很多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教材只呈现按大小和形状的标准分,是因为它们都是几何研究的对象。
    你说我摆(几何体认识的练习)
    知识点:
   
这个数学活动,对“说”的和“摆”的都有一定要求:说的一方要清晰、有条理地描述眼前几何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摆的一方则要根据听到的信息,一边在头脑中建构空间图形的表象,一边用相应几何体模型把它摆出来。双方还要就摆的与说的是否一致进行确定。

七  加减法(二)
(一)本单位知识网络:
(一) 各课知识点:
   捆小棒(11~20各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计数器表示数的方法是摆小棒表示数的方法的简化和抽象:
计数器上的数的“十位”与“捆”对应,“个位”与“根”对应。这次抽象形成了极为重要的位值概念。
2、认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十”,知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3、在摆一摆、数一数、捆一捆活动中,认学生认、读、写11~20各 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以及数的组合。
   搭积木(十几加(减)几的加减法)
   知识点:

1、用形象的积木,帮助学生认识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为加法,减少为减法。)
2、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都是先在个位上加或减,然后再与十位上相加或相减。
3、在计算中找规律,理解加法中加号两边的数交换位置,相加结果不变。减法中,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所得的差越小。
   有几瓶牛奶(9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9+?”的进位加法。
2、理解凑十法的简便性。(把与9相加的另一加数分解成1和几,使9和1凑成10,再用10加上剩余的数,就是“9+?”的凑十法。
3、直接对进位加法的算式进行计算,以作为巩固练习。
   有几棵树(8加几的进位加法)
   知识点:

1、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9+?”的经验探索“8+?”的计算方法。
第一种方法:把 8凑10,分解另一个加数。
第二种方法:把8分解,将另一个加数凑成10。
2、进一步理解“凑十法”。
3、正确熟练地口算8加几。
   买铅笔(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一))
   知识点:

1、学会“十几减九”的退位减法。
2、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八”的退位减法及相关数学问题。
3、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第一种方法:个位上的数不够减9或8,从十位退一在个位加十再减。
第二种方法:将十几分解10和几,用10减9或8,再用结果加上分得的另一个数。
第三种方法:逆向思维,做减法想加法, 9(8)加几等于十几,十几减9(8)就等于几。
第四种方法:十几减9可以想成用个位数加1。(十几减9就用几加1)
以上几种方法不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全部掌握,但是要求学生明确退位减法的算理。
    跳伞表演(十几减内的退位减法(二))
    知识点:
1、正确计算十几减7、减6等数的减法。(减5、4、3、2等数的减法在教学实际情况中进行穿插安排。)
2、进一步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美丽的田园(解决问题)
知识点:
1、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3、使学生能根据一个加法算式写出两道减法算式。
4、多角度的认识一个数,建立数感。

八、认识钟表
(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二) 各课知识点:
   小明的一天(认识整时和半时)
   知识点:

1、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的数字以及长短针的作用,知道指针转动的方向。
2、正确认读整时、半点。并说出时针和分针在整时和半点的指向特点。
   小芳的上午(估计接近整时的时间)
   知识点:
1、进一步巩固认读整时、半时。
2、估计整时应先看时针所指的位置,再看分针是否在数字12的左右。


第二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详细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位置

1.1 上下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1.2 前后

1、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或游戏情境中,体验前与后的位置与顺序。

2、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3、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4、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1.3 左右

1、在生活中看关于“左右”的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初步运用“左右”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体会其相对性。

1.4 位置

1、能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2、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的思维能力。

3、培养团结、合作、互助的精神。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1 十几减9

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2.2十几减几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2.3 练习课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用数学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5 整理复习

1、通过对20以内退位减法进行整理,找出规律,进一步巩固此类减法。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运算。

2、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

3.1平面图形的拼组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3.2 立体图形的拼组

1、通过拼摆,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善于与人合作,从多角度去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3.3 练习课

1、使学生通过直观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图形。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4.1 数数、数的组成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能够熟练地一个一个地或一十一十地数出数量在100以内的物体个数。

2、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以及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2 读数、写数

1、让学生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2、能正确地读、写出100以内的各数。

4.3 数的顺序、比较数的大小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4.4 比多少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初步学习对数量的估计,逐步建立数感,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相对性,并能够用准确地语言进行表述。

2、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意识与能力。

4.5 整十数加一位数、相应的减法

1、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3、感受生活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6 摆一摆 想一想

1、通过动手摆小圆片,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观察、猜想等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3、培养学生间合作能力、探究精神。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5.1 认识人民币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知道元、角、分之间的十进制关系,懂得1元=10角、1 角=10分,学会兑换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功用。

3、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4、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5.2 简单的计算

1、初步学会人民币单位间的换算和简单的加法计算。

2、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5.3 练习课

1、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人民币的方法及一步加、减应用,并巩固已学过的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2、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6.1 整十数加和减整十数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2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6.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2、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及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6.4 一位数加整十数(进位)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探索未知领域知识的兴趣。

6.5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

1、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

2、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6.6比多少的应用题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应用题。

2、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及初步分析和推理能力。

3、通过生活情境的模拟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7 整理和复习

1、通过对全单元所学知识进行回忆整理,使学生体验分类总结,归纳整理的方法。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十与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加深学生对其计算方法的理解。

6.8 小小商店

1、通过“角色扮演”这一生动有趣的活动形式,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进一步掌握人民币的换算及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同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4、通过本活动让学生切身体会人民币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

第七单元认识时间

7.1 认识时间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4、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第八单元找规律

8.1 找规律(图形)

1、通过物品的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

2、通过涂色、摆学具、布置教室的活动,教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8.2 找规律(数)

1、使学生通过观察、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和数字的变化规律。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第九单元 统计

9.1统计

1、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借助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4、培养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

第十单元总复习

10.1 总复习(1)

1、复习100以内数的顺序、数位表、数的组成和数的大小。

2、100以内加减法的口算,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10.2 总复习(2)

1、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以及人民币的应用,使学生对元、角、分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2、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10.3 总复习(3)

1、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

2、使学生知道1时=60分。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10.4 总复习(4)

1、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4、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10.5 总复习(5)

1、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

20xx年成都市二仙桥学校一年级数学组北师版一年级教材分析第一项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领域结构图可爱的校园数数由第一单元前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二单元比较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位置与顺序认...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

小学数学一年级知识点归纳各单元的教学内容一生活中的数一本单元知识网络二各课知识点可爱的校园数数知识点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1...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一数一数1数一数连一连2数一数二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比高矮三1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10的组成2第几和几的认识1第几的认识从左数从右数2数序45693110的加减法1加减法计算64523...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内容附图。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编者按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涉及到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时间找规律等共8节的知识点这些内容是小学数学的入门级的...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内容附图。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加与减知识点一十几减9876等的减法1一个一个地减这个方法一般借助图形减一个划一个2破十法把十几分成十和几先算10减去减数结果再加上另一个数例如159把15分成10和9先用1091再用1...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1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单数13579双数2468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版一年级教材分析以下为大家呈现的是北师版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第一项一年级上册教材知识领域结构图可爱的校园数数由第一单元前移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第二单元比较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第八单元认识钟表认识物...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新北师大版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加数加数和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被减数减数差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归纳以下为本册要求掌握的知识点一读数写数1读20以内的数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单数13579双数...

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上册数学复习提纲一数一数1数一数连一连2数一数二比一比1比多少2比长短比高矮三1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10的组成2第几和几的认识1第几的认识从左数从右数2数序45693110的加减法1加减法计算64523...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