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崆峒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时间:2024.4.13

平凉市崆峒区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期间民政事业发展回顾

20xx年以来,我区的民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积极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放在首位,在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城乡低保、救灾救济等项工作成效显著,优抚安置、民间组织、老龄等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殡葬改革、社区建设等项工作再上新台阶,城市民政工作、基层基础工作继续得到加强。现将“十一五”期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灾后重建,项目建设取得新进展

扎实做好地震灾后农村居民住房重建维修后续工作,逐户验收,挂牌标志,完成了灾后民房恢复重建任务,全区3248户重建户5166户维修户已全部入住新居。共为1292户1681名“三孤人员”和3848户15959名“三无人员”发放临时生活补助和后续生活补助2261.62万元。同时,全力做好民政项目建设,区中心敬老院已于20xx年7月底全部竣工,东川敬老院完成公寓楼改造、修建平房200平方米,白庙中心敬老院50间平房已建成主体,完成投资100万元。

二、建立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各项救助活动全面开展

(一)加大城市低保核查力度,努力实现动态管理。城市低保工作围绕实现动态管理下应保尽保的总体目标,以夯实工作基础入手,公开申报程序,建立监督机制,加大检查力度,积极筹措资金,落实低保标准,整体工作进展良好。一是严格规范管理,夯实工作基础。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城市低保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崆峒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低保工作制度》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理程序》等制度。区民政局指导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对低保档案实行了社区、街道办事处、民政局三级管理,做到了统一档案盒、统一档案袋、统一编码和代码、统一档案柜“四统一”,为低保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建立监督机制,打造阳光低保。区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和社区三级成立了低保对象申报审批工作民主评议领导小组,向群众公开了举报电话,设置公示栏153个、举报箱46个,聘任低保工作监督员102个,在低保对象审批过程中坚持公示制度,使低保工作全面接受社会监督,增强了低保透明度。三是加大检查力度,实行动态管理。坚持对低保对象进行定期核查,重点查看新批保障户是否已张榜公布、保障户领取的保障金和发放的金额是否一致、家庭经济收入是否属实等情况。通过行之有效的核查,准确掌握了各保障户家庭实际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了低保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确保了低保工作健康运行。四是积极筹措资金,确保按时发放。我区城镇人口多,下岗职工多,生活困难户更多,低保工作量大面广。区上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努力筹措低保配套资金,确保了低保资金按时发放。20xx年至今共发放城市低保金13323.15万元,年均保障城市困难群众10256户26877人(20xx年9998户26774人、20xx年9998户26774人、20xx年10103户26268人、20xx年10548户27182人、20xx年10634户27390人),妥善安排了城市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

(二)认真完善农村救助机制,切实做好农村低保和五保供养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健全规章制度。自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工作全面实施以来,我区结合实际,制定了《平凉市崆峒区农村五保供养暂行办法》和《平凉市崆峒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暂行办法》,为农村低保和五保工作全面开展提供了依据。二是认真调查摸底,严格审核程序。由区民政局牵头,乡镇全面参与,认真核清了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的人数和基本生活状况。在保障对象申报过程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五保和低保对象由村委会进行了公示,乡镇审核后上报区民政局批准并发放低保和五保供养证书,确保了五保和低保对象的界定工作公开、公正、公平进行。三是结合区情实际,合理确定标准。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省、市要求和全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水平合理确定了供养标准,做到了适度保障。经测算,我区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差55元(20xx年提高至65元,目前此项工作已接近尾声);农村集中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1940元,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每人每年1756元,供养标准和全区农村消费水平基本持平,

基本上能够保障五保老人的吃、住、穿、医等方面的支出。四是积极克服困难,落实配套资金。区委、区政府在区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落实配套资金,20xx年以来共发放农村低保金2931.51万元。五是加强敬老院建设,改善居住条件。全区现有敬老院15个,但大多数修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基础设施老化,已不能满足当前集中供养的需求。20xx年,区上制定了全区农村敬老院建设五年规划,准备逐年新建、扩建一批敬老院,以保证五保对象的正常生活。20xx年以来先后建成了崆峒区中心敬老院、东川敬老院、白庙敬老院、草峰敬老院和寨河敬老院,实现了民政基础设施项目数量、投资总量及民政专项资金总量的历史性跨越。

(三)严格审核程序,积极开展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工作

制定下发了《平凉市崆峒区城市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和《平凉市崆峒区农村大病医疗救助实施办法》,根据《办法》要求,由区民政局牵头,各乡镇和街道办事处配合,先后三次对城乡困难群众中患大病者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在审批过程中,由社区(村委会)调查核实、街道办事处(乡镇)复查、区卫生局核查后由民政局审批并进行公示后方可认定。20xx年以来,共救助城乡大病患者2654人,共发放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金878.6万元。

三、加强农村救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生活

一是建立救灾资金专户。积极推行救灾救济工作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和“四联单”发放核销等制度,确保了救灾救济工作的健康有序运行。二是制定农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及时制定出台了《崆峒区农村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反应机构及职责、救灾资金和物资储备、灾情的划分、预案的启动,为灾害预防打下了基础。三是及时发放救灾款。20xx年以来,共发放救灾资金934.5万元,救济灾民和困难群众25941户105807人,较好地解决了困难群众和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四是广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五年来,共组织全区社会各界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捐献活动8次,共捐献救助资金840万元,捐献物资3160多件,为全区特困群众献出了一份爱心,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五是深入开展节庆日慰问活动。在重大节庆日期间,由区上四大班子领导带队,对全区特困群众进行了慰问。20xx年以来,共发放慰问金160万元,发放衣物1万多件,慰问困难群众5640户22800人(次)。

四、认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

(一)认真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在制度建设方面,坚持和完善党委议军会、领导小组会、军地联席会等项制度,制定工作计划,周密安排部署重要活动,积极协调解决双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困难,使我区双拥工作走上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在政策宣传方面,采取四种有效形式(新闻媒体宣传、工艺广告宣传、文艺载体宣传、国防教育阵地宣传),突出四项宣传重点(宣传双拥工作重大意义、宣传双拥工作中心任务、宣传双拥工作典型事迹、宣传我区双拥光荣传统),加大了对双拥工作的宣传力度;在军地联谊方面,共组织地方为部队进行文艺慰问演出12次,部队为地方进行文艺慰问演出8次;在军民共建方面,军地双方互办实事350多件,建成军民共建点42个,支持武警8670部队顺利完成了“金盾—04”和“励剑昆仑”两次远程机动实兵演习,深入开展了争创“双四好”和双拥模范城(县)活动,先后慰问部队16次,为部队送去慰问品价值62万元。巩固和密切了军政军民关系,全区上下掀起了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新高潮。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以支援部队建设,提高部队战斗力为目标,积极支持驻地部队建设,建立了(以清真北大寺为代表)民族拥军、(以公交公司为代表)交通拥军、(以宝塔社区为代表)社区拥军、(以进军营培训为主)科技拥军、(以新世纪商厦为代表)就业拥军、(以中山街双拥宣传一条街为代表)宣传拥军等六个拥军典型;另一方面,驻地部队以建设第二故乡为己任,积极支援驻地经济建设,建成了(以吴岳村为代表)生态工程、(以特教学校为代表)爱心工程、(以黄家园小学为代表)希望工程、(以抢险救灾为主)平安工程、(以街道清淤为主)美化亮化工程、(以平凉二中为主)国防教育工程等六个爱民工程。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全区双拥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为全区经济社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和部队现代化

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全面落实优抚政策。认真落实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把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纳入了区财政预算,优待金、抚恤金每年按标准及时发放到户。20xx年以来,共发放在乡老复员军人定补和义务兵家属优待金1520万元、“三属对象”抚恤金192万元、伤残军人补助金550万元。同时,认真落实退伍军人安置政策,积极探索各种有效的安置方式,20xx年年来共安置退伍士兵325人,城镇退役士兵安置率、上岗率达到了100%。

五、深入开展社区建设和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一)社区建设。一是社区工作基础巩固发展。为了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民政局配合,组织3个办事处党工委书记和12个社区支部书记赴兰州城关区学习了社区建设先进经验。针对社区条件差的现状,投资350万元(争取国家投资220万元),改扩建了崆峒区社区服务中心和二天门、宝塔、新民路三个社区服务站,南河道社区服务站正在建设。投资30万元,建成了西门口、万安门和兴合庄三个市级示范社区,三个办事处先后筹集100多万元,建成了6个标准化社区,并为社区配备了微机,使社区管理向信息化方向迈进。宝塔社区、东大街社区在全市率先建成服务大厅,减化了办事程序,极大方便了群众。二是社区服务领域不断拓展延伸。社区服务坚持面向社会、面向群众、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的工作方针,广泛开展了卫生、文化、科技进社区活动,截止目前,已建立服务网点166个,从业人员846人,其中下岗职工占52%。三是社区综治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社区都成立了社区综合治理办公室,住宅小区普遍成立了警务室,和社区一同实施联防、联建、联管。五年来,共成立社区治安室和调解小组28个,警务室12 个。四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和文化建设稳步发展。完成投资357.3万元,建成3个服务中心和3个服务站,专业技术人员达到77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六位一体”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二)村民自治健康发展。一是抓换届选举,夯实村民自治工作基础。在第五次换届选举工作中,严格按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充分发扬民主,严格选举程序,努力做到了“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措施、人员力量、执法保障”五到位,确保了全区换届选举工作的顺利举行。换届后,全区村干部中高中(中专)以上学历的570人,占村干部1366人的42%,平均年龄38岁,比第四届下降2.2岁。二是抓制度建设,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各村委会健全了民调、治保、计生等组织,建立了以“三会一组”(即:村两委会,村民代表民主议事会、村民大会和民主理财组)为核心的民主自治组织,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村民议事规则》、《村务公开制度》、《村社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工作制度,有效地克服了村务管理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三是抓培训教育,强化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积极引导乡、村干部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狠抓乡、村两级干部的培训教育,使乡、村干部的依法自治观念有了较大提高,进一步提高了村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水平。五年来,共举办乡、村干部培训班27期,培训干部3263人(次),组织村干部外出学习考察8次。

六、认真落实老年人优待政策,解决老年人的实际困难

(一)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基层老龄组织健全了《基层老年协会章程》和“一表”、“一书”、“五册”,即《老龄工作基本情况统计表》、《赡养老年人协议书》、《60岁以上老年人花名册》、《80岁以上高龄老人花名册》、《特困老人花名册》、《老年协会会员花名册》。

(二)全面落实优待政策。20xx年以来共为1665名老人办理了老年优待证,慰问了950位高龄困难老人,发放生活优待金34万元,对患病生活困难的52位老人进行了随时走访慰问,并帮助他们解决了生活中存在的实际困难。

(三)努力加强硬件建设。投资60万元,在民政局办公楼上办起了老年文化娱乐室、图书阅览室、医疗保健室、日间照料室和老年大学,并积极支持、引导老年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化娱乐和健身活动,丰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七、依法规范社会事务管理,逐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在殡葬管理方面,不断加大殡葬执法力度,20xx年以来共进公墓安葬4200具,火化尸体1100具;在婚姻登记工作上,积极宣传贯彻落实《婚姻登记条例》,与区计生局建立了信息共享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婚姻登记行为。20xx年以来,全区共办理结婚登记11260对,离婚1850对,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了100%;积极实施“明天计划”,20xx年以来共为86 个孤残儿进行了免费手术,为他们报销手术费用110万元。

“十二五”时期民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民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切实履行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的基本职责,着眼于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着眼于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着眼于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设施,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奋斗目标是:完成“十二五”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赋予民政工作的任务,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民政事业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着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灾害应急救援体系、社会组织和社会管理体系、拥军优抚安置体系、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体系、专项社会事务服务体系建设,使法律法规更加健全、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财力保障更加有力、基础设施更加完备、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民政事业发展新格局。

主要任务是:

(一)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提高自然灾害救助应急能力和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能力

1、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强化基层保障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到十二五末,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

2、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十二五”期间,农村“五保”在做到应保尽保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集中供养能力。在现有敬老院的基础上,并有重点地对现有乡镇敬老院进行维修和改造,使全区的敬老院建设能够适应现行五保供养的需求,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按月足额发放五保供养金。

3、完善各项专门救助制度。以建立完善制度、理顺有关部门关系为重点,总结积累经验,初步建立多层次、广覆盖、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末,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城乡居民临时救助、助学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有效解决特困群众因病返贫及看病难、上学难、生活难等难题,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生活、学习等权利。在“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加大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力度,坚持依法救助,确保受助人员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水平。

4、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救灾应急体系建设,争取纳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用5年时间,健全政府主导,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救灾应急管理体制;构建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应急综合协调机制;完善覆盖区、乡、村的救灾应急预案,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预案体系,建成区、乡(镇)、村三级防灾信息网,不断提高协同应对灾害的能力。进一步落实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加强区级配套救灾资金自然增长长效保障机制,提高救灾补助标准,完善救灾补助项目。建立和完善救灾资金管理和使用监督制度。建立推广避难场所。大力开展减灾救灾宣传活动,增强民众防灾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加强灾情统计管理制度建设,规范灾情报告时间、内容、形式,建立灾情会商和评估制度,切实做好实时灾情评估、过程灾情评估、年度灾情估计工作。

完善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建成布局合理,品种齐备、数量充足,管理规范的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加强救灾工作队伍建设和灾害信息员培训管理,培育发展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建立部门协调、军地结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救灾应急工作格局,全面提高救灾工作的整体水平。

(二)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稳步推进双拥工作。以双拥创建为龙头,巩固现有双拥创建成果,广泛开展深入持久、形式多样的双拥共建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全区各级各界干部群众的国防、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组织和协调好部队参与和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各项活动,不断提高双拥工作整体水平。

2、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建立健全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全面解决重点优抚对象“三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纳入区财政全额预算管理,按标准发放各类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金和农村义务兵家属优待金。全面推行自谋职业经济补偿安置办法,积极为退役士兵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方面的服务,帮助他们实现就业。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教育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三)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镇

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区、乡(镇)、社区管理关系,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社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工作人员和服务特长的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得到普遍加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500平方米以上。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崆峒打下良好基层和谐基础。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认真完成第七次、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来五年,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区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达到乡镇总数的80%以上,村民自治模范村达到总数的80%。

(四)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积极发展老龄事业

建立和完善老年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探索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居家养老和集中养老服务。建立健全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医疗救助步伐,有效缓解农村老年人“医疗难”问题。着力改善老年人住房和生活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办好老年教育,大力开展“老龄工作先进区”、“敬老模范乡、村(社区)”创建活动和敬老好儿女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全社会尊老、爱老、助老良好风尚的形成。

(五)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1、加快培育发展民间组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民间组织。在农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发挥突出、对当地经济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城市,重点扶持、发展公益类、慈善类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积极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建立完善社会组织绩效评估体系,提高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建立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打击非法、违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民间组织数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

2、稳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和地名管理工作,不断完善地名数

据库建设,审核、承办区辖区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设置,协调、指导、制定、落实乡镇地名工作规划。

3、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改革,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婚姻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婚姻登记率达到95%以上,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推行惠民殡葬改革,从重点救助对象,逐步扩展到辖区所有居民提供免费基本殡葬服务,实行政府埋单。对节地葬法或不保留骨灰的以及土葬改革区自愿火化的,实行政府奖励补贴,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殡葬救助保障体系。

(六)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提高民政工作为民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加快民政信息化建设进程,力争最大限度地实现民政业务数据共享。在建立最低生活保障信息系统的同时,民政局局域网要与低保信息系统紧密结合,实现上同省市、下与各乡镇、街道办事处联网,注重做好网站技术升级和功能扩展工作,办好民政网站。做好民政公用政务平台的推广应用工作,加快城市低保、救灾减灾、优抚安置、婚姻登记管理、民间组织管理、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行政区域界线管理、地名数据库、统计台账等信息系统建设。充实和加强信息化工作力量,加大信息化技能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民政系统干部应用现代化手段的意识和能力。通过民政信息化建设,加快工作职能转变,提升行政效能,提高民政部门为民服务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将民政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将各项民政事业费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稳定的民政事业资金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政事业,开展慈善捐助活动,以改革民政行政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

(二)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城乡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衔接和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并落实优抚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其他民政地方性法规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大力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进程。坚持以国家财政为主,社会力量为辅,多渠道、多形式增加对民政事业的投入,根据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需要,建立经费的自然增长机制,将民政事业设施纳入各级规划之中,将城乡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等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加强社会捐赠、慈善工作,倡导社会互助,支持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鼓励国有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乡集体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人以资金、房产、设备、技术、信息、劳务等形式参与民政事业发展,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

(四)建立一体化强势民政队伍和民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机构建设,协调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在各乡(镇)加强民政办公室工作,配齐、配强乡镇、社区基层民政部门工作力量,落实好基层民政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为内容,不断强化对各级党委各类民政工作人员及社区、村委会干部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民政工作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乡(镇)民政办为基础的区乡(镇)一体化强势民政管理机制,推动和保障全区民政事业稳步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绩暨“十三五”工作规划

巴州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绩暨十三五工作规划一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的问题一主要成绩1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暨学校内函发展的督导评估20xx年至20xx年对22所完全小学14所中学含...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谋划

十二五工作总结和十三五工作计划过去的五年里我公司认真贯彻落实市委政府和集团关于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进一步理清思路抓改革转型升级拓发展实现了企业良好的结构性调整使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十二五期间实现商品销售总额...

十二五规划小结

五河镇十三五规划目录第一章十三五是五河脱贫奔小康的关键时期一十二五回顾一十二五期间的主要成绩二十二五末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二十三五的发展机遇第二章以生态优先加快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建设全局一十三五规划的指导思想二十...

公路建设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一坚持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五年中根据我市公路建设发展规划按照发展唐韵绒都枣乡特色县域经济实现我市工业化城市化农业产业化建设进程的需要在市委政府的领导和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的大力支持下我局抢抓机遇抓住交通...

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思路

高崖水库库区十二五工作总结十二五时期是高崖水库库区在十一五快速发展基础上抓住新机遇取得新突破实现新跨越的五年街道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

20xx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

工作总结及工作计划蚌埠市交通投资集团出租汽车有限公司二零一五年十二月20xx年及十二五工作总结和20xx年及十三五工作计划蚌埠市交通投资集团出租汽车有限公司20xx年12月10日十二五阶段既是全国发展的重要阶段...

综合调研—十二五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人事处研讨的主要问题整理1技能鉴定与工资挂钩的问题员工参加技能鉴定积极性不高工资体系体现不出来需要做工作才肯参加技能提高对生产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如何破解需要高层的设计2技能人才走向管理岗位的屏障问题以顾占闯为例对...

“十三五”规划初稿

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安全工作十三五规划编制学院校园安全工作十三五建设规划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客观要求是关系我院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处根据国家中...

关于编制“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和“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的通知

关于编制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和十三五实验室建设规划的通知各学院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校十三五规划谋篇布局的关键一年专业建设和实验室建设是高等学校的教学基本建设项目对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起...

十二五现状、十三五规划(地测防治水部分)

十二五现状一专业技术工作矿业公司所属矿山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煤质低劣资源枯竭现有矿井地质条件分类多在复杂以上水文地质条件分类都在中等以上受大环境的影响地测防治水专业人员流失严重专业技术力量严重不足技术装备...

丹东市十二五经验总结及十三五规划

丹东市十二五经验总结及十三五规划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运行稳中趋缓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20xx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73亿元比上年增长93十二五前三年年均增长11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6206元三次产业比重为1...

某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总结和十三五规划

县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为促进县教育事业科学均衡协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省纲要的战略部署努力打造教育强县特制订本规划...

十二五规划总结和十三五规划(2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