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理工14年期末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总结

时间:2024.4.20

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网络概论

1,历史与概念:ARPANET、三网融合(电信通信网、计算机网络与电视通信网)

2,分类:按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个域网PAN、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

3,组成:从逻辑功能上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个部分

4,拓扑结构:星状、环状、总线型、树状、网状

5,数据交换(重点):

 

线路交换(Circuit Switching)

也称为电路交换,对需要进行通信的节点之间提供一条临时的专用通道,整个通信过程通道被独占。

线路交换通信三过程:线路建立阶段、数据传输阶段、电路拆除阶段。

线路交换的优点:

(1)当线路连接过程完成后,在两台主机之间建立的物理线路连接为此次通信专用,通信实时性强。

(2)适用于交互式会话类通信。

线路交换的缺点:

(1)不适用于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突发性通信。

(2)不具备数据存储能力,不能平滑通信量。

(3)不具备查错控制能力,无法发现与纠正传输差错。

存储转发交换:中间节点进行存储再转发

特点:

1)        发送的数据与目的地址,源地址,控制信息按照一定格式组成一个数据单元(报文或报文分组)进入通信子网。

2)        通信子网的节点是通信控制处理机,它负责完成数据的接收,差错检验,储存,路由选择和转发功能。

存储转发交换方式分为:报文(message)交换和报文分组(packet)交换。

分组交换分为数据报(Data Gram)交换和虚电路(Virtual Circuit)交换。

数据报特点:

1)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可以经过不同的传输路径通过通信子网。

2)        同一报文的不同分组到达目的主机时可能出现乱序、重复与丢失现象、。

3)        每一个分组在传输过程中都必须带有目的地址和源地址

4)        数据报方式的传输延迟较大,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用于长报文、回话式通信。

虚电路特点:

1)        在每次分组传输之前,需要在源主机与目的主机之间建立一条虚电路。

2)        所有分组都通过虚电路顺序传输,分组不必携带目的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分组到达主机时不会出现丢失、重复与乱序的现象。

3)        分组通过虚电路上的每一个路由器时,路由器只需进行差错检测,而不进行路由选择。

4)        路由器可以与多个主机之间的通信建立多条虚电路。

6,网络延时

  网络延时(delay)包括发送延时、传播延时、排队延时与处理延时

7,面向连接服务与无连接服务

  面向连接服务---电路交换

  无连接服务—分组交换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

1,OSI的7层从上到下分别是 7 应用层 6 表示层 5 会话层 4 传输层 3 网络层 2 数据链路层 1 物理层

2,OSI七层模型各层的功能。
第七层:应用层 数据 用户接口,提供用户程序“接口”。
第六层:表示层 数据 数据的表现形式,特定功能的实现,如数据加密。
第五层:会话层 数据 允许不同机器上的用户之间建立会话关系,如WINDOWS
第四层:传输层 段 实现网络不同主机上用户进程之间的数据通信,可靠与不可靠的传输,传输层的错误检测,流量控制等。
第三层:网络层 包 提供逻辑地址(IP)、选路,数据从源端到目的端的传输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 帧 将上层数据封装成帧,用MAC地址访问媒介,错误检测与修正。
第一层:物理层 比特流 设备之间比特流的传输,物理接口,电气特性等。

3,TCP/IP参考模型:网络访问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际互连层(网络层)、传输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应用、表示、会话层)。

第三章:物理层

1,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电信号的表示形式。

数据在信道中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送的,电信号分为

模拟信号、数字信号

2,调制与解调

将数字信号变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调制,反之称为解调

3,数据的传输方式:串行传输、并行传输、单工、半双工、全双工。同步与异步的概念

4,传输介质:双绞线(STP与UTP,RJ45)、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无线与卫星通信信道

5,数据编码:

 

6,频带传输:振幅键控ASK,移频键控FSK,移相键控PSK;

7,波特率与比特率

波特率:调制解调器输出的调制信号每秒钟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数值

比特率:每秒传输的构成代码的二进制比特数,单位是bps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数据传输速率单位有Kbps,Mbps,Gbps,Tbps

注意,1Kbps=1000bps而不是1024bps

8,基带传输:直接传输数字信号,编码方式主要有:非归零码,曼彻斯特编码(重点),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规则: 每比特的周期T分为前T/2与后T/2两部分; 前T/2传送该比特的反码,通过后T/2传送该比特的原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又称做“自含钟编码”信号,发送曼彻斯特编码信号时无需另发同步信号。

9,脉冲编码调制(PCM)方法:包括采样量化编码三步

10,多路复用技术:在一个物理信道上开辟出多个逻辑信道的技术,包括:时分多路复用TDM、频分多路复用FDM、波分多路复用WDM、码分多路复用CDMA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

11,CDMA的基本工作原理:

给用户分配一个m比特的码片序列。发送1时就发送码片原码,发送0时就发送码片的反码。每个用户分配的码片序列要各不相同。

为说明码片序列的性质,用+1表示1,用-1表示0

(1)两个不同站的码片序列(包括反码)互相正交,即规格化内积为0。

(2)任何一个码片向量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3)任何一个码片向量与之反码的规格化内积都是-1

例如,两个站的码片序列分别为
(1)S=(+1+1-1-1+1+1+1-1),T=(+1+1+1+1-1+1+1+1)

则S·T=0

(2)S=00011011,T=00101110,

则S*T=+1+1-1+1-1+1-1=0

第四章:数据链路层

1,误码率:二进制码元在数据传输系统中被传错的概率

2,检错码与纠错码的概念

检错码就是通过一定的编码和解码,能够在接收解码时检查出传输的错误,但不能纠正错误。
    纠错码就是在接收时不但能检查错误,而且能纠正错误。

3,循环冗余校验码CRC(重点)

循环冗余码举例

设生成多项式为g(x)=x^4+x^3+1,即生成码为11001,这暗示检验字段为4位,即R=4。

要发送的二进制编码为1011001,则xRf(x)=10110010000,采用模2除法(减法不借位,加法不进位,异或操作),xRf(x)/g(x)余数为1010,此为校验字段(如何计算?)

发送方发送:10110011010

接收方利用整个接收字段除以生成码11001,余数为0则正确,否则错误

4,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帧的透明传输,寻址。

5,数据链路层协议分为:面向字符型(如BSC)和面向比特型(HDLC和PPP)

6,数据链路的配置:平衡与非平衡配置

7,HDLC协议:标志字段 F (Flag) :为 6 个连续 1 加上两边各一个 0 共 8 bit。零比特填充法实现透明传输:有 5 个连续 1 时,就立即填入一个 0。

8,单帧停止等待ARQ协议(重点):超时计时器、重传、ack确认

9,连续 ARQ(只按序接收) 和选择重传 ARQ(重点)。

10,滑动窗口机制(重点)

滑动窗口控制协议分为:单帧停止等待协议、多帧连续发送协议

多帧连续发送协议又可以分为后退N帧协议与选择重传协议

11,PPP:用户使用拨号电话线接入因特网时,一般都是使用 PPP 协议,路由器与路由器之间的连接也使用PPP。

第5章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1,常用介质访问控制方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令牌总线,令牌环(Token Ring);

CSMA/CD与Token Bus,Token Ring的比较

CSMA/CD的特点:

简单;随机访问控制,实时性得不到保证,适合办公环境;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性能下降明显。

Token Bus,Token Ring的特点

复杂;发送数据的时间间隔是确定的,实时性有保证,是确定型的访问控制方法,适合工业环境;网络通信负荷增大时,性能不下降。

2,CSMA/CD协议的工作(即以太网发送数据)过程(重点):

先听后发、边听边发、冲突停止、延迟重发。

3,冲突窗口与最短有效帧长(重点):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2 τ称为冲突窗口,其中τ =D/V,D为总线传输介质的最大长度,V为传播速度。

以太网规定了总线最大长度,因此可确定冲突窗口大小。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最长1518字节。

4,网卡与硬件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48

5,交换式局域网:端口-MAC地址,转发方式分为三类 :直接交换、改进直接交换与存储转发交换

6,虚拟局域网VLAN:划分方法:基于交换机端口,基于MAC地址,基于网络层地址

7,快速以太网:从10Mbps?100Mbps

8,组网设备:中继器和集线器(在物理层)、网桥和交换机(数据链路层)各自的特点

主要功能:

一、中继器:链接以太网线缆,增加总线长度,增加接入的节点数量。

二、集线器:接入多台计算机,形成星状结构的以太网。节点仍然处于同一个冲突域

三、交换机:连接多台计算机,实现快速帧转换。

四、网桥:互联多个同构或异构的局域网。

10,无线局域网

从所用基础设施区分:

有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无固定基础设施的无线局域网

自组织网络(ad hoc network)

第六章:网络层

1,IP协议(IPv4):主要特点:无连接不可靠

2,IPv4 分组格式及各部分作用(重点):

3,IP分组的分片与重组:最大传输单元(MTU),以太网:MTU=1500字节,IP分组最大长度65535字节。要掌握分片与重组的过程。

4,IP地址(重点):标准分类方法,网络号与主机号,分A、B、C、D、E五大类,熟悉每一类的取值范围

5,特殊IP地址:主机全1的直接广播地址,网络号与主机号全1的受限广播地址,主机全0的本网地址,网络号全0指明主机号的本网特定主机地址,127开头的回送地址,私有地址与网络地址转换NAT

6,子网与子网掩码(重点):192.168.1.72 255.255.255.224

7,无分类编址CIDR(路由聚合或超网):192.168.1.72/27

作业讲解

某宿舍楼共6层,约180台计算机,共用一个大的网络,使用C类地址192.168.1.x,为方便管理,需对此网络进行子网划分,要求每个楼层一个子网,请给出该网络的设计方案,写出每个楼层计算机可使用的IP地址范围及子网掩码。

(不使用全0和全1的子网),

掩码: 255.255.255.224

000

001:192.168.1.33—192.168.1.62

010:192.168.1.65—192.168.1.94

011 :192.168.1.97—192.168.1.126

100 :192.168.1.129—192.168.1.158

101 :192.168.1.161—192.168.1.190

110 :192.168.1.193—192.168.1.222

111 :

8,分组交付分为:直接交付与间接交付

9,路由选择算法分为:静态路由选择算法与动态路由选择算法。

10,转发过程:改变mac地址,不改变ip地址

11,路由选择算法与协议

路由选择算法是生成路由表,找出适当的下一跳路由器。

路由选择协议是实现路由表中路由信息的动态更新

12,路由信息协议RIP(重点)

  更新路由表的过程,好消息传播得快,而坏消息传播得慢的特点,环路的补救措施:定义最大值,水平分割,在得知目的网络不可达之后的60秒,不接受关于目的网络可达的信息,毒性逆转

13,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基于链路状态,需知道全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信息,将一个自治系统再划分为若干个更小的区域,一个区域内的路由器数不超过200个:主干路由器、区域边界路由器、自治系统边界路由器。

14,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ICMP是网络层协议,但它要使用网络层的IP协议,要先封装成IP数据报。包括差错报告报文和查询报文。两个应用:ping和 traceroute

15,ARP与RARP:地址解析协议与逆地址解析协议,ARP的工作过程(重点)

第7章 传输层

1,传输层的基本功能:实现分布式进程通信

2, 三种端口:熟知端口号、注册端口号、临时端口号。

常见协议的端口:DNS 53,DHCP67/68,FTP 21,SMTP 25,HTTP 80,TELNET 23

3,五元组:协议  本地地址  本地端口号  远地地址  远地端口号

例:TCP,202.1.2.5:30022,121.5.21.2:80

4,UDP(重点):无连接的、不可靠的数据传送方式,是一种尽力而为的数据交付服务。UDP的适用环境:UDP适用于一次只传送少量数据、对可靠性要求不高的应用环境

UDP协议有如下的特点:

① UDP传送数据前并不与对方建立连接,即UDP是无连接的,在传输数据前,发送方和接收方相互交换信息使双方同步。

② UDP不对收到的数据进行排序,在UDP报文的首部中并没有关于数据顺序的信息(如TCP所采用的序号),而且报文不一定按顺序到达的,所以接收端无从排起。

③ UDP对接收到的数据报不发送确认信号,发送端不知道数据是否被正确接收,也不会重发数据。

④ UDP传送数据较TCP快速,系统开销也少。

5,TCP的特点(重点):面向连接的、面向字节流、支持全双工、支持并发连接、提供确认/重传与拥塞控制的可靠的传输层协议;

6,TCP建立连接使用三次握手,释放则使用四次握手

7,滑动窗口、重传与确认,RTT的概念

8,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的区别,拥塞控制的机制

第8章 应用层

1,CS模式与P2P模式的区别

2,应用层协议的分类:基础设施类、网络应用类、网络管理类

3,域名系统DNS,分级的域名空间

4,Telnet协议23、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25、邮件读取协议POP3和IMAP

5,Web的基本概念: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 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超链接;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6,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和FTP协议

第9章 网络安全

1,网络安全服务功能:可用性、机密性、完整性、不可否认性、可控性

2,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存储安全与传输安全 (四种攻击类型)

3,网络攻击的分类:主动攻击与被动攻击、服务攻击与非服务攻击

4,对称与非对称密码体制(掌握基本思想)

5,防火墙的概念与目的,防火墙系统的两个基本部件:包过滤路由器,应用级网关

6,恶意代码与病毒


第二篇:计算机网络期末复习各章节总结


第一章 概述

1. “三网”指的是:电信网络、广播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

2.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有两个:连通性、共享性。

3. 网络是由若干结点和连接这些结点的链路组成。

4. 网络中的结点可以是计算机、集线器、交换机或路由器等。

5. 网络和网络还可以通过路由器互连起来,这样就构成了一个覆盖范围更大的网络,即互联网(或互连网),因此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

6. 网络把许多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而因特网则把许多网络连接在一起。

7. 因特网发展的三个阶段:从单个网络ARPANET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建成三级结构的因特网、逐步形成了多层次ISP结构的因特网。

8. 因特网拓扑结构从其工作方式上看可以划分为两大块:边缘部分、核心部分。

9. 网络边缘的端系统中运行的程序之间的通信方式可划分为两类:客户服务器方式(C/S方式)、对等方式(P2P方式)。

10. 路由器是实现分组交换的关键构件,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这是网络核心部分最重要的功能。

11. 电路交换:“建立连接——通话——释放连接”

12. 电路交换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通话的全部时间内,通话的两个用户始终占用端到端的通信资源。(面向连接的)

13.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其主要特点是面向无连接。

14. 主机是为用户进行信息处理的,并且可以和其他主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

15. 路由器则是用来转发分组的,即进行分组交换的。

16. 分组交换的优点有:高效、灵活、迅速、可靠。

17. 数据传送阶段的主要特点:电路交换——整个报文的比特流连续地从原点到达终点,好像在一个管道中传送;报文交换——整个报文先传送到相邻结点,全部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结点;分组交换——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结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

18. 计算机网络的最简单的定义是:一些相互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19. 不同作用范围的网络有:广域网WAN、城域网MAN、局域网LAN、个人区域网PAN。

20. 中央处理机之间的距离非常近,则一般就称之为多处理机系统而不称它为计算机网络。

21.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有: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22. 时延包括: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23.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简称协议,其三个要素是:语法、语义,同步。

24. 协议通常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使用便于人来阅读和理解的文字的描述,另一种是使用让计算机能够理解的程序代码。

25. 分层带来的好处:各层之间是独立的、灵活性好、结构上可分割开、易于实现和维护、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26.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

27.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应用层。

28.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面向无连接的,数据传输的单位是用户数据报,不保

证提供可靠交付,但尽最大努力交付;传输控制协议TCP,面向连接的,数据传

输的单位是报文段,能够提供可靠交付。

29.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或多个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30. OSI把层与层之间的交换的数据的单位称为服务数据单元(SDU)。

31. OSI把对等层次之间传送的数据的单位称为该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第二章 物理层

1.物理层的主要任务主要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性:机械特

性、电气特性、功能特性、过程特性。

2.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源系统、传输系统、目的系统。源系统

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源点和发送器;目的系统一般也包括两个部分:接收器

和终点。

3.通信的目的是传送消息;数据是运送消息的实体;信号则是数据的电气或电磁

的表现。

4.根据信号中代表的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方式不同,信号可以分为两大类:模拟信

号(连续信号)、数字信号(离散信号)。

5.从通信的双方信息交互的方式来看可以有以下几种基本方式:单向通信(单工

通信)、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双向同时通信(全双工通信)。

6.来自信源的信号通常称为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的信号称

为带通信号。

7.调制可分为两大类:基带调制(波形变化-基带信号)、带通调制(载波-带通信

号)。最基本的带通调制方法有:调幅AM、调频FM、调相PM。

8.限制码元在信道上的传输速率的因素有两个:信道能够通过的频率范围、信噪

比。

9.在任何信道中,码元传输的速率是有上限的,传输速率超过此上限,就会出现

严重的码间串扰的问题,使接收端对码元的判决(即识别)成为不可能。

10.导向传输媒体: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缆。

11.传统的微波通信主要有两种方式:即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和卫星通信。

12.信道复用技术:频分复用、时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波分复用、码分复用。

13.数字传输系统:脉码调制PCM、同步光纤网SONET和同步数字系列SDH.

14.SONET的层次自下而上为:光子层、段层、线路层、路径层。

15.宽带接入技术:XDSL技术、光纤同轴混合网(HFC网)、FTTX技术。

16.DMT(离散多音调)调节技术采用频分复用的方法,把40kHz以上一直到

1.1MHz的高端频谱划分为许多的子信道。

17.HFC网主要特点有:其主干线采用光纤、采用结点体系结构 (提高网络的

可靠性)、具有比CATV更宽的频谱,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每个家庭要安装一

个用户接口盒UIB。

18.HFC网的最大优点是它具有很宽的频带,并且能够利用已经有相当大的覆盖面的有线电视网。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

1.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广播信道。

2.链路是从一个结点到相邻结点的一段物理线路,而中间没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3.数据链路除了必须要有一条物理线路以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

4.在因特网中,网络层协议数据单元就是IP数据报(或简称数据报,分组或包)。

5.数据链路层协议有许多种,但有三个基本问题则是共同的,这三个基本问题是:封装成帧、透明传输和差错检测。

6.封装成帧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部和尾部,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帧。

7.所有在因特网上传送的数据都是以分组(即IP数据报)为传送单位的。

8.为了解决透明传输问题,就必须设法使数据中可能出现的控制字符“SHO”“EOT”在接收端不被解释为控制字符,在其前插入一个转义字符“ESC”,这种方法叫做字节填充或字符填充。

9.传输错误的比特率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特率称为误码率BER。目前在数据链路层广泛使用了循环冗余检测CRC的检错技术。

10.为了进行检测而添加的冗余码常称为帧检验序列FCS。

11.OSI的观点是必须把数据链路层做成是可靠传输,因此在CRC基础上,增加了帧编号、确认和重传机制。

12.PPP协议就是用户计算机和ISP进行通信时所使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13.PPP协议应满足的要求:简单、封装成帧、透明性、多种网络层协议、多种类型电路、差错检测、检测连接状态、最大传送单元、网络层地址协商、数据压缩协商。

14.RFC明确了PPP协议不需要的功能:纠错、流量控制、多点线路、半双工或单工链路。

15.局域网最主要的特点是:网络为一个单位所拥有,且地理范围和站点数目均有限。

16.局域网的优点有:1.具有广播功能,从一个站点可很方便地访问全网。2.便于系统的扩展和逐渐地演变,各设备的位置可灵活调整和改变。3.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生存性。

17.共享通信媒体资源在技术上的两种方法:静态划分信道、动态媒体接入控制(又称多点接入,包括随机接入和受控接入)。

18.计算机与外界局域网的连接是通过通信适配器。

19.适配器的重要功能:1.进行数据串行传输和并行传输的转换2.对数据进行缓存

3.设备驱动程序安装在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中。

20.为了通信的简便,以太网采用了两种措施:第一,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第二,以太网发送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编码的信号。

21.以太网采用的协调方法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协议载波监听多点接入/碰撞检测(CSMA/CD)。

22.在使用CSMA/CD协议时,一个站不可能同时进行发送和接收,因此使用CSMA/CD协议的以太网不可能进行全双工通信而只能进行双向交替通信(半双工通信)。

23.以太网使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来解决碰撞问题。

24.以太网把争用期定位51.2us,帧间最小间隔为9.6us。凡长度小于64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

25. 10BASE-T以太网的出现,是局域网发展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碑。

26.“发往本站的帧”包括以下三种:单播帧、广播帧、多播帧。

27.数据链路层使用以太网要使用网桥,其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它根据MAC帧的目的地址对收到的帧进行转发和过滤。

28.网桥可以带来一下好处:1.过滤通信量,增大吞吐量。2.扩大了物理范围。3.提高了可靠性。4.可互连不同物理层、不同MAC子层和不同速率的以太网。

29.网桥的缺点有:1.对接收的帧要先存储和查找转发表,然后才转发,而转发之前,还必须执行CSMA/CD算法,增加了时延。2.MAC子层没有流量控制功能。

3.网桥只适用于用户不太多和通信量不太大的以太网,否则还可能会由于传播过多的广播而产生网络拥塞,即广播风暴。

第四章 网络层

1.网络层向上只提供简单灵活的、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交付的数据报服务。

2.与IP协议配套使用的还有四个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逆地址解析协议(RARP)、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

3.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的一些中间设备:转发器(物理层)、网桥/桥接器(数据链路层)、路由器(网络层)、网关(网络层以上)。

4.IP地址的编址方法共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1.分类的IP地址(最基本的编址方法)2.子网的划分(最基本的编址方法的改进)3.构成超网(无分类编址CIDR方法)。

5.IP地址分类: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D类(用于多播)。

6.每一个IP地址都是由网络号和主机号两部分组成。

7.TTL的意义是指明数据报在因特网中至多可经过多少个路由器。

8.使用子网划分后,路由表必须包含以下三项内容:目的网络地址、子网掩码、下一跳地址。

9.CIDR最主要的两个特点:1.CIDR消除了传统的A类、B类、C类地址以及划分子网的概念。2.CIDR把网络前缀都相同的连续的IP地址组成一个“CIDR地址块”。

10.网际控制报文协议ICMP差错报告报文共有五种:终点不可达、源点抑制、时间超过、参数问题、改变路由(重定向)。

11.ICMP的两个重要应用:分组网间探测PING,用来测试两个主机之间的连通性;用来跟踪一个分组从源点到终点的路径(TRACEROUTE)。

12.从路由算法能否随网络的通信量或拓扑自适应地进行调整变化来划分,则只有两大类,即静态路由选择策略与动态路由选择策略。

13.因特网把路由选择协议划分为两大类:内部网关协议IGP(具体的协议多种如

RIP、OSPF)、外部网关协议EGP(目前使用的协议就是边界网关协议BGP)。

14.RIP协议是一种分布式的基于距离向量的路由选择协议,和OSPF(分布式基于链路状态协议)共同特点就是每一个路由器都要不断地和其他一些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RIP协议的最大优点是实现简单,开销较小。OSPF的更新过程收敛的快是其重要的优点。OSPF不用UDP,而直接用IP数据报传送。

15.边界网关协议BGP只能是力求寻找一条能够到达目的网络且比较好的路由(不能兜圈子),而并非要寻找一条最佳路由。BGP采用了路径向量路由选择协议。

16.路由器是一种具有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其任务是转发分组。

17.转发分组由三个部分组成:交换结构(根据转发表对分组进行处理)、一组输入端口和一组输出端口(这里的端口就是硬件接口)。

18.IP多播需要两种协议:网际组管理协议IGMP和多播路由选择协议。

19.在因特网中的所有路由器,对目的地址是专用地址的数据报一律不进行转发。

20.利用公共的因特网作为本机构各专用网之间通信的载体,这样的专用网又称为虚拟专用网VPN。

21.网络地址转换NAT需要在专用网连接到因特网的路由器上安装NAT软件。装有NAT软件的路由器叫做NAT路由器,它至少有一个有效的的外部全球IP地址。

第五章 运输层

1.从通信和信息处理角度来看,运输层向它上面的应用层提供通信服务,它属于面向通信部分的最高层,同时也是用户功能中的最低层。

2.两个主机进行通信就是两个主机中的应用进程相互通信。也就是说,端到端的通信是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3.运输层有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复用(不同应用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运输层协议传送数据)和分用。

4.运输层还要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在网络层,IP数据报首部中的检验和字段,只检验首部是否出现差错而不检查数据部分。

5.运输层需要有两种不同的运输协议,即面向连接的TCP(传输控制协议)和无连接的UDP(用户数据报协议)。

6.在协议栈层间的抽象的协议端口是软件端口,软件端口是应用层的各种协议进程与运输实体进行层间交互的一种地址。

7.两个计算机中的进程要实现相互通信,不仅必须知道对方的IP地址,而且要知道对方的端口号。

8.运输层的端口号分为以下两类:服务器端使用的端口号(熟知端口号、系统端口号)、登记端口号/短暂端口号。

9.UDP的主要特点:1.无连接的;2.尽最大努力交付;3.面向报文的;4.没有拥塞控制;5.支持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交互通信;6.首部开销小。

10.IP数据报的检验和只检验IP数据报的首部,但UDP的检验和是把首部和数据部分一起都检验。

11.TCP的主要特点:1.面向连接的运输层协议2.每一条TCP连接只能有两个端点(点对点,一对一)3.提供可靠交付服务4.面向字节流。

12.TCP连接的端点叫做套接字/插口。端口号拼接到IP地址即构成了套接字。(套接字SOCKET=(IP地址:端口号))。每一条TCP连接唯一地被通信的两端的两个端点所确定。

13.理想的传输条件有以下两个特点:1.传输信道不产生差错2.不管发送方以多快的速度发送数据,接收方总是来得及处理收到的数据。

14.使用确认和重传机制,我们就可以在不可靠的传输网络上实现可靠的通信。像这种可靠传输协议常称为自动重传请求ARQ。

15.TCP利用滑动窗口实现流量控制,所谓流量控制就是让发送方的发送速率不要太快,要让接收方来得及接收。

16.几种拥塞控制方法: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17.拥塞避免算法的思路是让拥塞窗口CWAND缓慢地增大,即每经历一个往返时间RTT就把发送方的拥塞窗口CWND加1。

18.运输连接三个阶段:连接建立、数据传送、连接释放。

第六章 应用层

1.应用层许多协议都是基于客户服务器方式,即使是对等通信方式,实质上也是一种特殊的客户服务器方式。

2.域名系统DNS是因特网使用的命名系统,用来把便于人们使用的机器名字转换为IP地址。

3.DNS规定,域名中的标号都由英文字母和数字组成,每一个标号不超过63个字符。由多个标号组成的完整的域名总共不超过255个。

4.顶级域名分为三大类:1.国家顶级域名2.通用顶级域名3.基础结构域名(反向域名)。我国把二级域名划分为类别域名和行政区域名两大类。

5.一个服务器所负责的管辖的(或有权限的)范围叫做“区”,区可能等于或小于域,但一定不可能大于域。

6.域名服务器分为四种类型: 1.根域名服务器2.顶级域名服务器3.权限域名服务器4.本地域名服务器(默认域名服务器)。

7.域名解析过程需注意的两点:1.本机向本地域名服务器的查询一般都是采用 递归查询2.本地域名服务器向根域名服务器的查询通常采用迭代查询。

8.文件传送协议FTP是因特网上使用得最广泛的文件传送协议。

9.网络文件系统NFS允许应用进程打开一个远地文件,并能在该文件的某一个特定的位置上开始读写数据。

10.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主要有两个优点:1.TFTP可用于UDP环境2.TFTP代码所占的内存较小。

11.万维网是一个分布式的超媒体系统,它是超文本系统的扩充。

12.万维网使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RL来标志万维网上的各种文档。

13.超文本传送协议HTTP是一个应用层协议它使用TCP连接进行可靠的传送。

14.HTTP/1.0协议的持续连接工作有两种工作方式:非流水线方式、流水线方式。

15.代理服务器是一种网络实体,它又称为万维网高速缓存。

16.HTTP两类报文:请求报文、响应报文。其都是由三部分组成:开始行、首部行、实体主体。

17.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是一种制作万维网页面的标准语言,它消除了不同计

算机之间信息交流的障碍。

18.用户代理至少应当具有以下四个功能:撰写、显示、处理、通信。

更多相关推荐:
期末总结(计算机)

计算机工作总结不知不觉中一个学期就要结束了,回顾这个学期的工作,基本上是比较顺利的。我所享有的收获,我会用于下个学期的工作中,我所碰到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想办法解决。在这个学期中,本人能在保持原有良好工作态度的…

大学生计算机基础学期总结

学期总结眨眼一个学期过了,在这一学期中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和《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上机的实际操作,我学到了很多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及应用,收获颇丰,虽然之前自以为对计算机的都有了解,但通…

计算机操作系统期末简答题总结

1、什么是进程?什么是线程?进程与线程有何区别?答:(1)进程是具有独立功能程序在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执行过程。(2分)(2)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执行实体或执行单元。(2分)(3)进程和线程的区别:(a)不同进程…

大学计算机基础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第1章计算机与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计算机的发展阶段计算机的发展方向A巨型化B微型化C网络化D智能化计算机的分类A根据用途及其使用范围分为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B从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性能等指标来看可分为高性能计算机微型...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结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覆盖范围局域网LAN10m1km城域网MAN10km广域网WAN100km1000km按拓扑结构总线结构星状结构环状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按数据传输技术广播网络存在3种传输方式单播组播广播点对点...

计算机网络期末学习总结

计算机网络期末学习总结春去秋来又到了学期末充实而又忙碌的学习生活又告一段落关于计算机网络这门课程有一些感悟想要说一下首先要感谢老师的辛苦付出让我更加清楚地意识到学习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而了解互联网的第一步就是弄清...

计算机网络期末总结

计算机网络1计算机网络向用户提供的最重要的功能连通性共享数据软件硬件2Internet以大写字母开头的Internet因特网则是一个专有名词它指当前全球最大的开放的由众多网络相互连接而成的特定计算机网络它采用T...

计算机网络试期末总结

13年试题简答1TCP保证数据的可靠性1顺序2发送端将数据保留在缓存区确认计时重发机制握手断开确认3首部校验和4流量控制机制只发接收端缓存区能接受的数据2TCP中确认包丢失也可能不造成数据包重传累积确认有时会出...

计算机网络期末考试总结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所谓计算机网络即指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如网络通信协议信息交换方式以及网络操作系统等来实现网络中的信息传递和资源共享的系统这里所...

计算机网络_期末_知识点_总结

目录第一章2计算机网络的常用数据交换技术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2计算机网络的主要性能指标3协议的基本概念及组成要素3协议与服务的关系4OSI七层模型和TCPIP4第二章4物理层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特性...

计算机网络安全期末总结

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机器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破坏更改泄漏系统连续可靠正常的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网络安全的基本特征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靠性不可抵赖性影响网络安全的因素1技术因素...

计算机组成原理期末复习+内容总结

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论1基本概念硬件是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设备部件实体一般讲硬件还应包括将各种硬件设备有机组织起来的体系结构软件程序代码数据文档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使计算机硬件能完成运算和控制功能的有关计算机指令...

计算机期末总结(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