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4.20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一、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二、全等三角形

1.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两个三角形全等,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点,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

2.全等三角形的符号表示、读法 :△ABC与△A′B′C′全等记作△ABC≌△A′B′C′,“≌”读作“全等于”。

(两个三角形全等时,通常把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的位置上,这样对应的两个字母为端点的线段是对应边;对应的三个字母表示的角是对应角)。

3.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二、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1.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2.两边和他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

3.两角和他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边角”或“ASA”。

4.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角角边”或“AAS”。

5.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SSA、AAA不能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识别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如果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

三、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1.性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2.逆定理: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 (3.三角形的内心 :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可以导出: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角平分线交于一点,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第十二章 轴对称

一、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 :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3.轴对称的性质: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或者说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

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或者说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二、作轴对称图形

1.归纳1:由一个平面图形可以得到它关于一条直线L成对称轴的图形,这个图形与原图形的大小、形状,完全相同。新图形上的每一点,都是原图形上某一点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连接任意一对对应点的线段都被对称轴垂直平分。

2.归纳2:几何图形都可以看做由点组成,我们只要分别做出这些点关于对称轴的对应点,再连接这些对应点,就可以得以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对于一些由直线、线段或射线组成的图形,只要做出图形中的一些特殊点(如线段的端点)的对称点,连接这些对称点,就可以得到原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变换 :由一个平面图形得到它的轴对称图形叫做轴对称变换。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1)点P(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2)点P(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P″(-x,y)。

三、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条边叫做腰,另一条边叫做底边,两腰所夹的角叫做顶角,底边与腰的夹角叫做底角。)

2.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相互重合。

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

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

3.等边三角形 :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5.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第十三章 实数

一、算术平方根

1.算术平方根: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记作√a。0的算术平方根为0;

2.平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3.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互为逆运算)

4.平方根性质:正数有2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是互为相反数;负数没有平方根。

二、立方根

1.立方根: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立方根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

三、实数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π、√2、√3

2.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一、变量与函数

1.变量: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变化的量叫做变量。

2.常量:数值始终不变的量叫做 常量。

3.函数:一般的,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x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y是x的函数,x是自变量。Y的值叫函数值。

4.函数解析式:表示x与y的函数关系的式子,叫函数解析式。自变量的取值不能使函数解析式的分母为0。

5.函数的图像:一般的,对于一个函数,如果把自变量与函数的每对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纵坐标,那么在坐标平面内由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6.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步骤:①列表、②描点、③连线。

表示函数的方法:①列表法、②解析式法、③图像法。

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一般地,形如y=kx(k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正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

2.正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图象:正比例函数y= kx (k 是常数,k≠0)) 的图象是经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y= kx 。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经过第三,一象限,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经过二,四象限,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3.一次函数:一般地,形如y=kx+b(k,b为常数,且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当b =0 时,y=kx+b 即为 y=kx,所以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一次函数y=kx+b(k,b为常数,且k≠0)的图象是一条直线,我们称它为直线 y=kx+b。 相当于由直线y=kx平移|b|个单位长度而得。

(2)性质:当k>0时,直线y= kx+b从左向右上升,即随着x的增大y也增大;当k<0时,直线y= kx+b从左向右下降,即随着 x的增大y反而减小。

5.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待定系数法(先设出函数解析式,再根据条件确定解析式中未知的系数,从而具体写出这个式子的方法。)

三、用函数观点看方程(组)与不等式

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解一元一次方程就是求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时,自变量X的取值。相当于求直线与X轴的交点。

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每个二元一次方程都对应一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每个二元一次方程组都对应二个一次函数,于是也对应二条直线。解方程组相当于确定两条直线的坐标。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一、整式的乘法

1.同底数幂的乘法:am?an=am+n(m,n都是正整数)即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2.幂的乘方法则:(am)n=amn(m,n都是正整数)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3.积的乘方法则:(ab)n = an?bn(n为正整数) 积的乘方=乘方的积

4.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法则:(1)系数与系数相乘(2)同底数幂与同底数幂相乘(3)其余字母及其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5.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6.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二、乘法公式

1.平方差公式:(a+b)(a-b)=a2-b2。

2.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

口诀:前平方,后平方,积的两倍中间放,中间符号看情况。(这个情况就是前后两项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3.添括号: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面的各项都不变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面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三、整式的除法

1.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且m>n)即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2. a0=1(a≠0)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都等于1。

3.单项式除以单项式:(1)系数相除(2)同底数幂相除(3)只在被除式里的幂不变

4.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四、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公因式: 一个多项式中各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叫做这个多项式的公因式。

3.分解因式方法:

(1)提公因式法: ma+mb+mc =m(a+b+c)。

(2)运用公式法:把整式中的乘法公式反过来使用;

①平方差公式: a2-b2= (a+b)(a-b)

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 ;a2+b2=(a+b)2- 2ab

a2-2ab+b2=(a-b)2 ;a2+b2=(a-b)2 +2ab

③立方差公式: x3-y3=(x-y)(x2+xy+y2)

(3)①十字相乘法1(二次项系数是1): x2+(p+q)x+pq= (x+p)(x+q)。①二次项系数是1;②常数项是两个数之积;③一次项系数是常数项的两

个因数之和。

②十字相乘法2(二次三项式):

即将二次三项式ax2+bx+c的系数a分解成a1a2,常数项c分解成c1c2,并且把a1a2,c1c2排列如下:

a1 c1 X a2 c2

这里按斜线交叉相乘,再相加得到a1 c2+ a2 c1,如果它正好等于b ( a1 c2+ a2 c1=b),那么ax2+bx+c就可以分解成(a1x+ c1)( a2x+ c2)。

评注:利用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关键是把二次三项式中二次项系数和常数项分解因式,使得它们按斜线交叉相乘之积的和刚好等于原二次三项式中一次项的系数。

④十字相乘法3(二次六项式):又叫双十字相乘法。对于某些二次六项式ax2+bxy+cy2+dx+ey+f。可以看做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ax2+ (by+ d) x + (cy2+ey+f) 。先用十字相乘法将常数项(cy2+ey+f)分解,再利用十字相乘法将关于x的二次三项式分解。

(4)分组分解法:(1)定义:分组分解法,适用于四项以上的多项式,例如a2?b2+a?b,既没有公因式,又不能直接利用公式法分解,但是如果将前两项和后两项分别结合,把原多项式分成两组。再提公因式,即可达到分解因式的目的。例如:

a2?b2+a?b=( a2?b2) +( a?b) =( a?b) ( a+b) +( a?b) =( a?b) ( a+b+1), 这种利用分组来分解因式的方法叫分组分解法。

(5) 待定系数法 :即先假定一个含有待定系数的恒等式,然后根据各

项恒等的性质,列出几个含有待确定系数的方程组,解之求得待定系数的值;或者从方程组中消去这些待定系数,求出原来那些已知系数间所存在的关系,从而解决问题。

整体换元法;巧选主元法;活用配方法;求根公式法。


第二篇:八年级数学上11-13章知识点归纳②


文本框: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密…………………封…………………装…………………订…………………线…………
许昌县实验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组

第十二章  轴对称知识要点归纳

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

注意:关于哪个轴对称,哪个坐标就不变,另一个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x, 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x, 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点(x, y)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为(-x, -y).

四、等腰三角形:

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符号语言:∵AB=AC

             ∴∠B=∠C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互相重合。简记为:三线合一.

符号语言:

∵AB=AC,∠BAD=∠CAD   或∵AB=AC, BD=CD         或 ∵AB=AC, AD⊥BC

∴BD=CD,AD⊥BC          ∴,AD⊥BC,∠BAD=∠CAD    ∴BD=CD, ∠BAD=∠CAD

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符号语言:∵∠B=∠C

∴AB=AC

即△ABC是等腰三角形

五、等边三角形:

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①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符号语言:∵△ABC是等边三角形

∴∠A=∠B=∠C=60°

②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都相等。

符号语言:∵△ABC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

  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A=∠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②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A=∠B,∠A=60°

∴△ABC是等边三角形

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符号语言:∵AB=AC=BC

∴△ABC是等边三角形

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

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符号语言: ∵∠C=90°,∠B=30°

∴AC= AB 或者AB=2AC

第十三章   实数知识要点归纳

一、实数:

1、 无理数:

①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和开方开不尽的数. 如圆周率、(根号2)等。

无理数,即非有理数的实数,不能写作两整数之比。若将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之后的数字有无限多个,并且不会循环。 常见的无理数有大部分的平方根和π等。

②有理数是所有的分数,整数,它们都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如22/7等。

  实数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有理数可分为整数和分数。也可分为正有理数,0,负有理数。

除了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外的数统称有理数。

二、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

1、有理数---能写成两整数之比(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

比如0.8=; 0.33333……=能写成分数的形式,整数、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都是有理数。

2、无理数---不能写成两整数之比(不能写成分数形式的数)。

无理数只能写成无限不循环小数比如=1.414213562…根据这一点,人们把无理数定义为无限不循环小数。

另外:,因为本身就不是整数,所以也不是有理数。

3、在数从有理数扩充到实数后,实数与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4、实数的分类

5、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

两个正实数,绝对值较大的值也较大;两个负实数,绝对值大的值反而小;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6、六种运算及运算结果

注意:除法运算中除数不为0,而且只有正数及0可以进行开平方运算,

任何一个实数都可以进行开立方运算.

三、记忆口诀:

≈1.41421:意思意思而已

  ≈1.7320:一起生鹅蛋

  ≈2.2360679:两鹅生六蛋(送)六妻舅

  ≈2.6457513:二妞是我,气我一生

  e≈2.718:粮店吃一把

π≈3.14159,62535,897,932,384,626:

山巅一寺一壶酒,乐尔苦杀吾,把酒吃,酒杀尔,杀不死,乐尔乐

四、常用的被开方数:

10=100      11=121      12=144      13=169      14=196

    15=225      16=256      17=289      18=324      19=361

1=1          2=8         3=27         4=64        5=125

 6=216        7=343       8=512        9=729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2负数小于0的数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有理数知识点总结第二章、整式的加减一、代数式与有理式1、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2、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3、…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负数小于0的数2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3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4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5自然数0和正...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知识点总结及对应章节经典练习

蔡氏辅导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七年级上册各章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与负数1正数与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问收入10元与支出10元意义相反吗2有理数的概念与分类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数就是有理数判断...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正数和负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框架总结

第一章:有理数知识框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基本概念:1.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2.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3.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4.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5…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1-3章考点及例题总结

13章考点及例题总结第一章有理数1正负数表示实际意义1如果前进200米记做200米那么180米表示则后退10米表示2有理数非负数等1非负整数又叫3数轴1数轴上到表示数2的点距离为3的点表示的数是2数轴上到原点的...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

一有理数知识网络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概念定义1234567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rationalnum...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数学七年级上知识清单第一章有理数一正数和负数正数和负数的概念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注意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

20xx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带答案)

20xx新浙教版七上数学知识点第一章有理数1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整数包含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包含正分数负整数正整数和正分数通称为正有理数负整数和负分数通称为负有理数234正数都比0大负数都比0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精华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有理数四有理数的加减法1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2加法运算法则同号相加到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