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

时间:2024.5.2

初二物理上教科版知识点归纳

1.认识些测量仪器

a长度测量:刻度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b质量测量:托盘天平和砝码、杆秤、电子秤

c时间测量:秒表     d温度测量: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e体积测量:量筒、量杯

2.实验探究过程:(以折纸飞机为例)

a提出问题(纸飞机在空中的飞行时间和距离都一样吗) b猜想与假设(不一样)

c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用纸折成不同的纸飞机)

d进行实验、收集数据(试飞,然后测出距离和时间)

e分析论证(自己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

f评估(再次回想实验过程中有哪些存在的问题可导致实验结果出现错误)

g交流合作(和同学直接进行交流,得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3.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m)

103       10         10        10          103            103

换算单位:千米(km)→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µm) →纳米(nm)

换算方法:数字照写下来(包括幂指数),再乘以倍数关系(从大到小是正指数,从小到大是负指数)

例:6x104m=6X104x106µm=6x1010µm          3.5x105nm=3.5x105x10-9m=3.5x10-4m

光年是最大的长度单位,1光年=9.4608X1015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一选、二放、三读、四记。

A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量程和分度值适合的刻度尺。(量程:测量范围,最好写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这种范围量;分度值:刻度尺上的最小刻度值,最小分度值的说法是错误的;物体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分度值决定的,分度值越小月精确)

b放: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方正(平行与被测物体的意思),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紧贴

c读: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记:准确值+估读值+单位(只有数字没有单位是没有任何物理意义的)

例16.24dm,其中16.2dm是准确值,0.04dm是估读值,是以dm为单位的。

倒数第一位是估读值,倒数第二位是分度值的那位,故,分度值是0.1dm,即1cm

5.错误与误差的区别:错误是由于疏忽或者未正确操作所引起的,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不同的人测量方法或使用的工具不同或估读值不同所引起的,既然是估读值,那么多少都不准确,所以误差是不能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1次测量求平均值可减小误差;2使用更精密的仪器;3改进测量方法

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a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先测出100纸的厚度,再除以50就是一张纸的厚度了

b化曲为直:用无弹性的棉线与地图上的铁路线重合,再拉直,就能测量两地的距离了

c平移法:三角板和直尺等可以测量圆的直径

d:滚轮法:先测出一个圆的周长,再乘以转过的圈数,就能得到这段长度的大小。

6.当一个问题受到多个因素(变量)影响时,为探究一个因素(变量)对某个问题的影响,通常保持其他因素(变量)不变,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这里的“变量”指的是影响问题的因素。例A、B、C都影响D,我们研究B对D的影响,就保持A和C不变。

7.运动的分为宏观物体运动和微观世界运动。

a宏观:就是机械运动,指的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b微观:1分子热运动:(先看课本认识下物体微观结构,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现象,不能有外力作用,例:花的香味,炒菜会变咸;2原子运动:例:原子弹和氢弹爆炸,核电站以及核武器的使用;3电磁运动:就指电磁波,例:宽带上网,光纤,使用手机,红外遥控,无线电通信等等。

8.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参照物:被选作标准并假定不动的物体。

注意:1一旦选定后就假定其静止不动;2有任意性,但不能选呗研究的物体为参照物;

3参照物选择不同则研究结果可能不同;一般选自己、地面或者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9.宇宙中任何物体都是运动的,故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1相对静止的条件:两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

2相对静止的应用:同步卫星、空中加油机、太空维修等

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就是相对运动,如没有位置变化,就是相对静止

10.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公式表示为:速度=路程/时间 (比值定义法) 如用表示速度,用S表示路程,用t表示时间,则又有=S/t(比值定义法) ,变形为S=t    t=S/

其中s→m    t→s   →m/s   (国际单位)
s→k    mt→h  →km/h   (换算单位) 

1 m/s =3.6 km/h  即1 m/s >1km/h

综上: 由s和t两个因素决定,如:观众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路程比较运动员快慢的;裁判是通过相同路程比时间比较运动员快慢的;路程和时间都不同就用比值直接比较。

11.匀速直线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的直线运动。如:自动扶梯、火车等

=S/t应注意:

1三个物理量必须对应同一物体 2运算中单位要统一,且单位必须参与计算过程

3在匀速直线运动中,任何时刻的速度都是一定的,不能认为速度和路程成正比,和时间成反比。

12.变速直线运动: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的直线运动。如:百米赛跑,上坡

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通过某段路程的平均快慢程度

*=S/t应注意:

知道了*,就大体知道了它运动的快慢,但不能精确的知道它的运动情况,即不能知道它在每时每刻的速度大小情况;2必须指明在某段时间或某段路程上的*,否则*的含义就不确切了3*不是算术的平均数,全程的*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

13.一些图像判断※※※

14.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由于物质具有多种运动形式,能量也具有相应的多种形式:如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高处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正在发光的物体具有光能,电具有电能,能够燃烧的物体具有化学能,温度高的物体具有内能,原子内部具有核能。常见的能量有六种:机械能(动能和重力势能)、电能、光能(太阳能)内能、化学能、核能等,其中地球上的一切能量都来自于太阳能。

15.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能量只会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也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16.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可以继续向外传播,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声效果和速度都不相同。

传声效果:固>液>气   速度:*固>液>气  

空气  =340m/s (15℃)一般讲,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17.声波图像分析:

18.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    

1小于20Hz的叫次声波,如地震、海啸、台风、大象、水母。

特点:在传播过程中能量衰减很小,因此a能传播很远距离;b穿透能力极强,破坏力极大

2高于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海豚、蝙蝠。

特点:有良好的定向传播性,如声呐测距离;有较强的能量,如医学碎结石;有较强的穿透力

19.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只乐音的高低(粗细);是由频率f(振动的快慢)决定的,物体振动的越快,f越高,音调越高。例:女生一般比男生音调高,小孩比大人音调高。

2响度(又叫音量)指声音的大小(强弱);是由振幅的大小和距离声源的远近决定的。振幅越小,距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例:轻轻敲鼓和用力敲鼓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3音色(又叫音品)反映了每个物体发出声音特有的品质,取决于发声体本身,是由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决定的,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例:我们能区别出张三、李四或者各种乐器的声音,都是靠音色实现的

20.一些声现象:1回声:声音遇到高大障碍物反射回来形成的现象叫回声。

a听出原声和回声的条件:t≦0.1s或者离反射物的距离S≧17m,否则使原声加强。

b回声重要应用:测距离:S=1/2 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间隔,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这个公式只能用在静止声源上

2共鸣:指的是频率相同的物体间发生的一种“击此应彼”的现象。

产生的条件是一物体已振动,另一物体与振动物体的频率相同切距离较近。

21.噪声分为2类:

1物理学角度: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如:刮玻璃、电锯锯钢铁等。

2环保角度:一切干扰人们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减弱噪声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2.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天然光源:太阳、发光的萤火虫、发光的水母等

人造光源:点燃的火把、使用中的电灯、使用的手电筒等。

23.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两种介质的交接面,发声反射和折射

光线:为了形象的描述光所引用的假想的带有箭头的直线;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理想模型法)

24.光沿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1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和物体形状相同的实像像的大小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

2影子的形成   3三点一线   4激光准直   5日月食。

25.光可以传递信息(如验钞机、路口的红绿灯、光纤)和能量(如太阳灶)

26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3x108m/s或者3x105km/s

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和真空中的类似,在水中的为真空的3/4,在玻璃中的为2/3

27.光的反射定律:认清一点二角三线

1平面同(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居两侧(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角定等(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反过来说)

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分界面的垂线,就是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28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分为球面镜反射和平面镜反射

a球面镜有凹面镜和凸面镜:凹面镜能使光线会聚,如太阳灶;凸面镜能使光线发散、扩大视野,如汽车观后镜。

b平面镜反射:平行的入射光射到光滑镜面上,反射光仍然是平行光

2漫反射:平行的入射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可射向各个不同方向

不论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学科网(www.zxxk.com)--国内最大的教育资源门户,提供试卷、教案、课件、论文、素材及各类教学资源下载,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

29.平面镜成像实验:     ※※※

选材:两个大小相同的蜡烛(点燃的蜡烛A=未点燃的蜡烛B=A的蜡烛的像,等效替代法)

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更方便的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

用较薄的玻璃板            玻璃板越厚光线偏折较大,误差较大

操作:在黑暗的条件下进行        外界光线越充足,平面镜成的像越不清晰,对实验有影响

平面镜要垂直于白纸        镜面不垂直,不容易找到重合的像

成的像是虚像              在光屏上显示不出来

结论:1大小相等:像和物体的大小是相等的2左右相反:像和物的左右是相反的

3线面垂直:物体和像的连线和平面镜垂直    ※※※

4距离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5像为虚像: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     

30.实像和虚像的区别:1作图法:实际光线相交得到的像为实像;虚线相交得到的像为虚像。

2实验法: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的像为实像;不能用光屏接收得到的像为虚像。

31.光的折射规律:一点二角三线

1平面同(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2居两侧(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3角不等(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当入射光线垂直入射时,传播方向不变

注意:1不论是光的反射还是光的折射,光路都是可逆的,这是光的可逆性

      2不论光是从空气射入水还是玻璃,还是反过来入射,都是空气中的角度大于其他介质的※※※3不论光是从空气射入水中还是从水中射入空气中,像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要高一点

例:河水看上去更浅;海市蜃楼;水中倒影比景物本身暗一点;水中的物体“分32.

33.三条特殊光线:

34.凸透镜成像规律:

透镜规律简记 1物近像远像变大(实像成立),二倍焦距见大小,一倍焦距见虚实

             2实像总是倒立的,虚像总是正立的

     ※※※  3物理距焦点越近像越大(虚、实像都成立),且物体和像的移动方向相同

4物体不论距凹透镜多远,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35.眼睛: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还有睫状肌

36.望远镜和显微镜都由目镜和物镜组成,靠近眼睛一端的叫目镜,靠近物体一端的叫物镜

1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照相机,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相对于物体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缩小的虚像(左右也相反)。由于视角变大了,我们感觉像变大了。

2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一个投影仪,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因此,相对于物体而言,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左右也相反)。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倍数和目镜倍数的乘积。

3物体两端向眼的光心O所引的两条直线的夹角叫视角

物体的清晰程度和视角有关,视角越大,物体越清晰,视角的大小于物体本身大小和物到眼睛的距离有关,物体自身越大,离人眼睛越近,人观察该物体的视角也就越大,看到的物体就越清楚

37.1白光(太阳光)被分解成多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只由一种色光组成的光叫单色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颜色的单色光组成的光叫复色光

3光的色散现象表明:第一,白光是复色光;第二,不同的色光其折射能力不同,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弱,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强;第三,光谱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38.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在一起变成白色。不同比例可混合成各种色彩;

   颜色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在一起变成黑色,不同比例可混合成各种颜色。

39.物体的颜色: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或透过的色光决定的;物体吸收和它本身颜色不相同的色光,反射或透过相同的色光;无色透过所有色光,白色反射所有色光,黑色吸收所有色光。

40.从物质的宏观特征来识别物体处于什么状态:

1固态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又不易发生形变

2液态具有一定的体积,但形状随容器而变,且易流动3气态没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41.地球上的水循环:

(汽化)变成水蒸气,水蒸气上升遇冷放热(液化)变成小水滴或(凝华)变成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就成了云,当云到达一定程度,承受不了它们的重量,就下落,小冰晶直接下落就是冰雹和雪,如果下落时遇到暖空气流吸热(熔化)就变成了雨;同样,小水滴直接下落也就成了雨。

42.晶体熔化过程的规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晶体熔化过程的条件:到达熔点,不断吸热。 

凝固点和熔点类似,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43.汽化分为2种类型:蒸发和沸腾

1蒸发:只能发生在液体表面的缓慢汽化现象。每时每刻都在发生。没有任何条件限制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a液体的温度b液体的表面积c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

液体蒸发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

2沸腾:可发生在液体表面和内部的激烈的汽化现象。

条件:达到沸点,不断吸热.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停止加热,沸腾即停止

 现象: 液体沸腾时不断从外界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气压减小,沸点降低,气压增大,沸点升高

44.使气体液化的2种方法:1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液化的几种表现形式:1“白气”、2雾、3露水、4“冒汗”、“出汗”、“冒气”

不论是哪种表现形式,都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霜是高温的水蒸气遇冷放热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45.温度(t)表示液体的冷热程度。温度高低不能依靠感觉,必须用温度计测量猜准确。

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  分为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和寒暑表三种。

1实验室温度计内径是个直管,因此使用时不能脱离液体读数。且测量时玻璃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视线要与刻度线垂直。

2体温计内径有个细而弯的“缩口”,所以可以脱离人体读数。且体温计在使用时水银柱只能上升,不能下降,所以使用前必须要甩一甩。要在玻璃凸面的那侧读数,那面相当于放大镜,使示数更清晰。

46.质量:表示物体里含有物质的多少。表示符号为:m    国际单位:千克(kg)

换算单位:吨    千克    克     毫克       我国常用的       1 公斤=2斤=1000g

1t  = 103kg = 103g = 103mg       单位换算         即1斤=500g

47.质量的测量:托盘天平,正确使用如下:

1放:把天平放在谁水平台上。2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

3调:若天平没平衡,则向指针偏向的反方向调平衡螺母,直到指针在分度盘的中线处为止。(若不小心移动了位置,则需要重新调节平衡,所以当天平调平后就不允许移动了)

4测:先估测物体质量,然后用镊子按照左物右码、先大后小的原则依次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知道天平平衡。5读:m物体=m砝码+m游码若天平放置成了左码右物,则m物体=m砝码-m游码

6收:完毕后,先拿物体,再用镊子取砝码,并把游码拨回“0”刻度线处。

注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入天平托盘中(可用容器和很薄的纸张)

48:两个易误:1测量前平衡(第一次调平)是通过调节平衡螺母实现的;2测量时平衡(第二次调平)是通过加减砝码和移动游码实现的,切记测量时不能再调节平衡螺母

49.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点、温度无关。

50.密度:某种物质单位体积所含有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ρ=m/V(比值定义法)变形为m=ρV和V=m/ρ

V的单位:1m3=103dm3=106cm3   1L=103mL  1mL=1cm3   即1L=1dm3  也就是1m3=103L

密度的国际单位:kg/m3       换算单位:1g/cm3=103kg/m3※※※   即1g/cm3>1kg/m3

51.物质的特性就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区别于其他物质的性质。密度就是物质的一个特性,它只与种类、状态、温度和压强有关它有三层含义:

1每个物质都有它确切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是不同的,(根据这个特点可用来鉴别物质)一般来讲,固体的密度比较大,气体的密度比较小;2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时密度不同,如ρ冰;3由ρ=m/V不能推出ρ与m成正比,与V成反比,ρ与m和V无关,ρ=m/V只是密度的计算式,而非决定式。   |||||||  平时习惯说的水比油重,铁比木头重指的就是前者的密度比后者的大。

52.密度可用来鉴别物质和辨别物体是不是空心的,还有求质量和体积。

更多相关推荐: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总结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

初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1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

初二物理知识点大总结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物体的运动一、参照物(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许菲1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其中被研究的对象都是受力物体2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

初二物理下知识点大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物理第七章力一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说明...

新版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dmcmmmm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1dm01m10...

人教版初二物理所有概念及知识点总结 免费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课本P13图1.1-1的现象说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练习:①人说话,唱歌靠声…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声、光、透镜、物态变化、测量和物体的运动、质量和密度)第一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非常详细具体)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总结一力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2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3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二弹力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