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宝山瓦斯隧道勘察报告

时间:2024.4.5

目    录

1 地理位置及工程规模.... 1

2 工程地质条件.... 1

2.1 地形地貌... 1

2.2 地层岩性... 1

2.2.1 第四系全新统泥石流堆积层(Q4sef)... 1

2.2.2 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 dl)... 2

2.2.3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2

2.2.4 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 2

2.2.5 第三系~第四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Qx)... 2

2.2.6 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g)... 2

2.2.7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

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3

2.3.1 地质构造... 3

2.3.2 地震... 4

2.4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4

2.4.1 水文... 4

2.4.2 水文地质条件... 4

2.5 不良地质作用... 5

2.6 岩土体地球物理及动力学特征... 5

3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5

3.1 隧道的稳定性评价... 5

3.2 围岩分级及设计参数建议... 6

3.2.1 围岩分级... 6

3.2.2 与工程有关的各地层岩土体的设计参数建... 6

3.3 洞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7

3.3.1 进口... 7

3.3.2 出口... 8

3.4 洞身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8

3.5 对岩爆和围岩大变形评价... 8

3.6 瓦斯评价... 8

3.7 地下水水质、腐蚀性评价及隧道的涌水量预测... 9

3.7.1 地下水水质及腐蚀性评价... 9

3.7.2 隧道的涌水量预测... 9

3.8 建筑材料及施工用水... 10

3.8.1 建筑材料... 10

3.8.2 施工用水... 10

3.9 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10

4 结论及建议.... 10

5 报告所附图件.... 10

大宝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地理位置及工程规模

隧道位于石棉县永和乡狮子口~大堡桥村之间的大宝山,与国道108线隔河相望,有石棉~永和乡沥青公路通过,距石棉县城约6km,进口只有乡间公路通过狮子口,交通不方便。

隧道为分离式双线隧道,左线起止里程桩号为K108+290~K1110+320,全长2030m;右线起止里程桩号为YK108+295~YK110+310,全长2015m。单洞宽11m,洞高7.20m。进出口设计路面高程:左线为905.284~890.280m,最大埋深约440m;右线为905.414~890.051m,最大埋深约410m。

2 工程地质条件

2.1 地形地貌

隧道位于石棉县永和乡狮子口~大堡桥村之间的大宝山,大渡河右岸斜坡。隧道所处大宝山山体基岩多裸露,山脊呈近东西向展布,隧道从其中部穿过,大宝山山脊最高海拔近1450m,而两侧大渡河河面海拔仅800~820m,相对高差近600m,属中等切割的中~高山区地貌。

隧道进口端为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g)地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基岩裸露,地形坡度40~75°,下陡上缓,下段岩壁陡立,局部可达70~75°,坡面上植被较发育,以杂草为多,少量灌木。在洞口前约40m处有一条常年性流水沟,两岸多以块碎石土、基岩构成,植被较发育,沟岸坡角一般30~50°,局部陡立。

隧道洞身段为中~高山区地貌,山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地面标高800-1400m,地势陡峭,地形起伏变化较大,坡角为30~85°。在K108+300~K109+600段,地形坡度30-80°,基岩裸露,灌丛发育;在K109+600~K110+100段,地形坡度15~25°,为一构造剥蚀平台,地面标高1010~1040m,地势较缓,坡面广为耕作及民房,平台内侧为陡崖,倾角近90°。

隧道出口为冰水堆积斜坡地貌,地面标高为860~920m,地势较缓,坡角为25-35°,临河出口侧坡角局部近90°,高度10~60m。出口处为小河,河谷较宽阔,河道略有曲折,该段河谷宽约195~230m,沟床纵坡坡角约3°,纵坡降约55‰,河谷地面高程869~877m左右,主流靠右岸,河水由东南流向西北。

2.2 地层岩性

据工程地质调查及钻探揭露,隧址区出露的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泥石流堆积层(Q4sef)、崩坡积层(Q4c+dl)、残坡积层(Q4el+dl)及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及第三系~第四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Qx)和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g)。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

2.2.1 第四系全新统泥石流堆积层(Q4sef

漂石:灰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石质成份主要为花岗岩、流纹斑岩,次为砂岩,亚圆形~圆形,多呈弱风化,石质坚硬。一般粒组组成:>200mm约占76~80%,其中直径2~3m的漂石常见,最大漂石直径5.0m,200~60mm约10%,60~2mm约5%,余为砂及极少量粉粘粒。全层结构不均,局部夹薄层中砂、粗砂。分选性一般,透水性好,分布于小河泥石流沟中。

2.2.2 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 dl

块石夹土:灰黄色、浅灰色、黄褐色,石质成分以石英砂岩、细砂岩、粉砂岩为主,棱角~次棱角,多为弱风化,局部粉砂岩强风化,分选性差,大小混杂堆积,结构不均,局部块石、碎石相对集中;粒径组成:φ>200mm的约占45~55%,200~60mm约占20%,60~20mm约占15%,20~2mm约占5~8%,余为岩屑及砂土充填,稍湿,松散~中密,含水性一般,透水性较好。分布于隧道进口段、K109+600~K110+100段,厚度5~40m不等。

小块石夹土:灰色,稍湿,稍密~中密,透水性好,石质成分以细砂岩为主。粒径组成:>200mm约10%,100~40mm约60%,余为角砾及粉粘粒。揭露厚度11.90m,分布于隧道进口段、K109+600~K110+100段,厚度2~15m不等。

粉土质角砾:黄褐色,角砾成分以粉岩、细砂岩为主,次棱角~棱角形,多为弱风化,少量粉砂岩呈强风化,大小混杂,无分选,粒径组成:φ>60mm占10~15%,60~20mm的占50~65%,20~2mm的占5~10%,余为粉粘粒充填,稍湿,松散~稍密,透水性一般~较差。分布于斜坡表面,厚度1~5m不等。

2.2.3 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

含碎石粉土:灰黄色,稍湿,松散,含碎石约20%,石质成分为粉砂岩、细砂岩,粒径2~15cm不等。主要分布于隧道出口斜坡表面,厚度1~10m不等。

小块石夹土:灰色,稍湿,稍密~中密,透水性好,石质成分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粒径组成:>200mm约15%,100~20mm约70%,余为角砾及粉粘粒。分布于隧道出口段及山体斜坡表层,厚度1~10m不等。

2.2.4 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

漂石夹土:灰黄色、黄褐色,石质成分以花岗岩、石英砂岩为主,玄武岩、石英岩、辉绿岩次之,多呈弱风化,磨圆较好,多为次圆~圆形,分选性较好,透水性强,石质坚硬。粒径组成:φ>200mm占50~60%,200~60mm的占10~20%,60~20mm的占10~15%,余为少量砾石、中细砂及岩屑充填。结构不均,局部圆砾、中细砂相对富集,弱泥质胶结,稍湿~湿,密实。分布于出口斜坡段,层厚20~50m不等。

2.2.5 第三系~第四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Qx)

泥岩:灰黄色与灰黑色相间,主要由粘土质矿物组成,泥质结构,薄层层状构造。具泥质胶结,半成岩,岩质软,手捏即碎或成粉末,具遇水软化,脱水风化开裂特征。岩层基本呈近水平产出。

粉砂岩:灰黄色,主要由长石、石英、岩屑等组成。细粒碎屑结构,厚层层状构造,具砂质胶结,半成岩,岩质软,手捏即散,脱水风化开裂特征。

2.2.6 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g)

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含炭粉砂质泥岩及薄层炭质页岩:深灰色、灰色、灰黑色,砂泥质、粒状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局部夹薄煤及煤线,底部含砾岩,与下伏震旦系下统开建桥、苏雄组(Zas-k)呈不整合接触,厚度>200m。根据大宝山岩性及含煤岩性段,该组划为三段,分段描述如下:

1)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三段(T3bg3

细砂岩: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强风化层,岩性较坚硬,风化强烈,水蚀现象重,岩石表面具褐色锈染,取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多为8~12cm。弱风化层,属硬质岩,致密坚硬,夹石英岩脉,节理较发育,节理面糙平不均,取芯多呈短柱状及块状,节长多为10~25cm。

粉砂岩:灰色、灰黑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构造,矿物成分以长石、粘土矿物为主。强风化层,岩性较软,风化强烈,具水蚀现象重,裂面褐、褐黄色锈染,取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多为8~15cm。弱风化层,属硬质岩~软质岩,夹石英岩脉,节理较发育,取芯多呈短柱状及块状,节长多为15~30cm。

2)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二段(T3bg2

为一段含煤地层,岩性为细砂岩、粉砂岩、含碳粉砂质泥岩、碳质页岩,局部夹薄煤或煤线。

细砂岩:灰色,细粒结构,中~厚层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强风化层,岩性较坚硬,风化强烈,岩石表面附褐色铁锰薄膜,取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多为5~15cm。弱风化层,属硬质岩,致密坚硬,夹石英岩脉,局部地段顺脉见煤点呈星散状分布,节理较发育,倾角5~10°、45°、70~80°三组,节理面糙平不均,取芯多呈短柱状及块状,节长多为10~25cm。

粉砂岩:灰黑色,粉砂质结构,中~厚层构造,矿物成分以长石、粘土矿物为主。强风化层,岩性较软,风化强烈,裂面褐、褐黄色铁锰薄膜锈染,取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多为8~15cm。弱风化层,属硬质岩~软质岩,夹石英岩脉,局部地段顺脉见煤点呈星散状分布,节理较发育,倾角5~10°、40~45°、70~90°三组,节理面糙平不均,取芯多呈短柱状及块状,节长多为15~30cm。

含炭粉砂质泥岩:灰色、灰黑色,砂泥质结构,中~厚层构造,矿物成分以长石、粘土矿物为主。岩性较软,风化强烈,取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多为5~15cm。弱风化层,岩芯较软,节理较发育,节理面糙平不均,取芯多呈短柱状及块状,节长多为10~25cm。

炭质页岩:灰黑色,泥质结构,薄层构造,矿物成分以粘土矿物为主。岩性较软,风化强烈,取芯多呈碎块状、短柱状,节长多为4~8cm。

3)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一段(T3bg1

砾岩:灰白色,隐晶斑质结构,块状构造,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弱风化层,属硬质岩,岩芯较硬,节理较发育,取芯多呈短柱状及块状,节长多为10~15cm。

各岩土体的分布特征及描述详见钻孔柱状图。

2.2.7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见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分析表表2-1:

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统计分析表                            表2-1

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2.3.1 地质构造

隧址区处于小相岭南北向构造带的北冀,榆林~磨西断裂的东侧约14km,该断裂倾向NNE,长度大于80km,倾角65~85°,局部直立或倾向西,断距1~2km。在隧址区南侧约12km处的石棉~马前门断裂,长度大于80km,倾向NNE,倾角大于70°,水平断距8km。受上述区域性断裂的影响,隧址区附近发育一系列近东西向的次级断裂,即石棉~迎政~大冲近东西向构造(走向北东80°左右),向南倾斜,致使该段大渡河流向与地质构造相一致,该东西向构造从隧址区大渡河对面经过。隧址区地质构造纲要图见图1:

隧道出口段的F1断层:为一推覆断层,在里程桩号K110+150附近与隧道呈约31°夹角斜穿而过,走向约140°,倾角22°,断层上盘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g)细砂岩,下盘为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T3bg)粉砂岩,破碎带宽度约20m,见灰黄色断层泥厚20cm。

    测区岩体结构较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多以高倾角的裂隙为主,10~38°∠80~86°、300~315°∠80~85°、140~145°∠85°、220~250°∠11°等四组,节理发育频率一般为2~3条/米,最多为4~6条/米,节理面平直~较平直,闭合~微张,延伸一般3~5m,最大延伸可达8~50m,节理面一般无充填,部分为石英脉及泥质充填。岩石在节理裂隙及层面的切割下多以大块(碎)状为主。

根据隧道沿线节理、裂隙统计结果,绘制的隧址节理走向玫瑰花图见图2。

从图2中可知:进口段岩体中节理发育的优势方向方向为N42°E、N330°W。

另外根据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四川境雅安至泸沽项(A1、A2、A5合同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及通川岩土公司的大宝山隧道和小河大桥物探资料和地表地质调查,隧址区未发现有其它断层通过。

2.3.2 地震

据区域地质资料,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有感地震不时发生,以测区西北方向的“康定、泸定为震中,地震强度6-7级,地震应力方向是自西北而东南”。所处区域构造部位,正是安顺场—石棉—海棠----马前门一线,相当于川滇西部南北向构造带北段向西北方向弯转的部位。

据临近工程勘察时收集的有关资料,有史记载以来,隧址区外围约300km范围内(即东经99°40′~106°00′与24°50′~32°40′之间),共发生7级地震以上强震16次,曾对隧址区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隧址区未来面临的地震危险性主要来自外围地震带发生强震时对它的影响,其中对场地影响最大的潜在强震震区是西北面炉霍—康定地震的康定、磨西间的汉源----昭觉断裂带地区,其潜在地震震级分别为M>7.25级和5.5-6级,对隧址区的影响烈度至少可达Ⅶ度。

根据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四川境雅安至泸沽项目(A1、A2、A5合同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隧址区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2.4 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2.4.1 水文

隧址区冲沟较发育,地形破碎,隧道所穿越山梁为场地两侧冲沟、溪沟(小流域)的分水岭,在隧道进口处有一条冲沟,距进口前约40m,观察时测得流量为0.5m3/s,沟谷狭窄处呈“V”型,为常年性流水溪沟;出口为小河,小河为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发源于大珠山(海拔高程为3162.8m),在永河处注入大渡河,沟口海拔高程为826.8m,流域面积约60 km2,沟长13.6km,沟口多年平均流量5.0m3/s,近年来最大流量约210m3/s,最枯流量3.1m3/s。

大渡河为区内最大地表水系,同时也是各类地下水、地表水汇集、排泄通道,为区内最低侵蚀排泄基准面。大渡河平均流量为1230m3/s,最大流量5060 m3/s,最小流量321m3/s,水流较急,涨落迅速,水位变幅2~4m。

2.4.2 水文地质条件

据1:5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报告》(石棉、贡嘎幅)资料及本次工程地质调查资料,隧址区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堆积层上层滞水、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

(1)松散堆积层上层滞水

主要赋存于残坡积层(Q4el+dl)和崩坡积层(Q4c+dl)中,接受大气降水补给,顺地形向坡下溪沟和下卧岩层排泄,具含水层薄,分布不均,水量贫乏,透水性不均的特点。

(2)松散岩类孔隙潜水

主要赋存于冲洪积层(Q3al+pl)及泥石流堆积层(Q4sef)中,接受大气降水,农灌水及河水补给,具埋深浅,含水层厚,分布面较广,补给源近,透水性强的特点。在出口钻孔SZK9地下水埋深20m,标高878.52m,据区域地质调查资料,该层地下水的渗透系数K=20~30m/d。

(3)基岩裂隙水

隧址区的基岩裂隙水,地下水的储存空间主要为浅表层风化裂隙和下伏一定深度内的构造裂隙,沿斜坡近似连续的风化裂隙含水带。风化裂隙水含水层一般呈潜水,而构造裂隙水含水层均一性较差,呈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具弱承压性。故有上部潜水、下部潜水——承压水之分。隧址区出露地层为白果湾组(T3bg)的粉砂岩、细砂岩、砾岩及含碳粉砂质泥岩,夹碳质页岩,为近水平地层,岩层走向与大渡河近正交,因而不利于地下水的储存。但该地区所处斜坡分水岭高程约1400m,汇水面积不大,加之斜坡坡度大,本次野外调查在建环湖路及桑树林大桥堡滑坡体内均见地下水呈泉水出露,泉水流量0.05~0.35L/s,因此基岩裂隙水富水性一般。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和斜坡上部地下水的补给,因大渡河河切,斜坡坡度大,形成地下水迳流交替强烈,地下水接受补给后历经短距离迳流,即很快排泄,具山区地下水的普遍特征。洞身施工钻孔SZK3、SZK4、SZK5、SZK6地下水埋深76.80~159.00m,标高928.33~1008.26m。据钻孔SZK3、SZK4、SZK5、SZK6、SZK7压水试验成果,该区基岩T3bg渗透系数取2.356~4.430m/d。压水试验成果表见表2-1。

压水试验单位吸水量及渗透系数可由下列公式计算得:

                               k=0.527ωlg0.66L/r

ω—单位吸水量(L/minm2)            k—渗透系数(m/d)

Q—钻孔压水稳定流量(L/min)          L—试验段长度(m)

P—钻孔压水是所加的总压力(N/cm2)     r—钻孔半径(m) 

计算结果详见水文地质试验成果表2-2。

压水试验成果表                         表2-2

据水质测试成果,场区大渡河水为HCO3-(K+Na).Ca.Mg型、小河水为HCO3-(K+Na).Ca型、地下水为HCO3-Ca.(K+Na)型。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环境介质对混凝土腐蚀的评价标准,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场地地表水、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见表2-3、表2-4、表2-5。

水质分析评价表                         表2-3

                   地表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表               表2-4

地下水对混凝土腐蚀性评价表             表2-5

2.5 不良地质作用

隧址区出口段第四系上新统冰水堆积层较厚,物质组成以漂石夹土为主,弱泥质胶结,自然地形坡度25~35°,局部可达70~90°,未见有滑坡、大的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自然边坡稳定好,但出口处为小河泥石流沟,对隧道出口无影响;进口段基岩裸露,岩壁陡立,节理裂隙较发育,局部有零星崩塌或掉块现象,成洞条件相对较好;洞身段表层第四系松散残坡积层及崩坡积层覆盖较广泛,洞身围岩以硬质岩、较软岩为主,裂隙发育,在洞身YK109+400~YK110+000段上部表层在建环湖路的修建引起上部土体表层浅移变形,形成浅层滑坡,但对隧道洞身无影响。

(1)危岩

基岩岩质边坡,岩性为灰色细砂岩,坡度40º~75º,岩体风化剥蚀严重,破碎强烈,多数呈碎块状、块状。节理裂隙发育,主要发育有250°∠11°、305°∠82°、30~40°∠80~83°,多为张裂隙,间距离10cm~30cm。在坡高高10m~20m处发育一处危岩体,里程桩号YK109+312~YK109+317,宽约5m,长约80m,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该段易发生危岩崩塌现象,方量较少,一般为1m3~2m3,但对线路影响小。

(2)滑坡

变形体位于洞身里程桩号YK109+400~YK110+000段斜坡平台,坡度15~25°,地面标高1010~1050m,坡面广为耕作地及民房,平台内侧为陡崖,倾角近90°。平台横向长约400m,纵向宽约200~300m。据钻探揭露及地质调查,上部松散土体与下覆基岩间有一层灰白色可塑状粘土或黄褐色角砾土及碎石土,有挤压现象,埋深10~25m。在建环湖路的修建,诱发上部土体表层蠕动挤压变形,现平台上民房多数出现拉裂。

2.6 岩土体地球物理及动力学特征

据本次在SZK4、SZK5孔内综合测试、在SZK3、SZK6、SZK7孔内声波测试,见下表:       

SZK3、SZK4、SZK5声波测试成果表              表2-6

SZK6、SZK7声波测试成果表               表2-7

3 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3.1 隧道的稳定性评价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1:400万)和四川赛思特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北京至昆明高速公路四川境雅安至泸沽项目(A1、A2、A5合同段)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资料,隧址区(按50年超越概率10%分析)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区域性大断裂榆林~磨西断裂从西侧14km外通过,石棉~马前门断裂从南侧约12km处通过,小范围的东西向构造石棉~迎政~大冲构造带从隧址区对面(大渡河左岸)通过,故隧址属基本稳定地段。

隧道出口段的F1断层在里程桩号K110+150附近与隧道呈约31°夹角斜穿而过,根据钻孔SZK7揭露,影响深度为44.5m,故该断裂对路线影响较小。场地内松散层主要由含角砾土、碎(块)石夹土和漂石土构成,地基为中硬场地土,属Ⅱ类场地,无由液化引起的失稳、失效的可能。滑坡体位于洞身里程桩号YK109+400~YK110+000段斜坡平台上部表层土体,在建环湖路的修建,诱发上部土体表层蠕动挤压变形,现平台上民房多数出现拉裂,但对洞身无影响。

3.2 围岩分级及设计参数建议

3.2.1 围岩分级

1)岩体结构面特征及岩体体积节理数

隧址区结构面主要为基岩构造裂隙、风化裂隙及层面裂隙。通过本次地质调查,隧道进口主要发育10~38°∠80~86°、300~315°∠80~85°、106°∠85°、250°∠11°等4组裂隙,其间距0.2~0.5,属裂隙发育~较发育;隧道洞身主要发育有140~145°∠6~12°、310~315°∠75~85°、220°∠90°等3组裂隙,其间距0.4~2,属裂隙较发育~不发育。隧道出口段岩体体积节理数JV=15条/m3,洞身段岩体体积节理数JV=8条/m3,根据《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D70-2004)岩体完整程度定量指标的确定,JV=10-20条/m3,对照KV=0.55-0.35,属岩体较破碎,JV=8条/m3,对照KV=0.75-0.55,属岩体较完整。粉砂岩、细砂岩中层~厚层状,裂隙较为发育,取芯多沿层面、裂隙面裂开,基岩的层间结合差。

2)岩石坚硬程度

根据隧道洞身段钻孔取样实验分析成果,按《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JD70-2004)的相关规定作相应划分。根据岩石的饱和抗压强度将岩石划分的硬质岩、软质岩二类。粉砂岩为软质岩,细砂岩为硬质岩。隧址区围岩为硬、软岩互层。

3)岩体完整性程度及基本质量指标

隧道进口段为碎(块)石夹土、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二段(T3bg2)细砂岩、粉砂岩强、弱风化带岩体构成;洞身段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二段(T3bg2)细砂岩、粉砂岩强、弱风化带岩体构成,出口段由冰水堆积层(Q3fgl)漂石夹土构成。洞身在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二段(T3bg2)细砂岩、粉砂岩穿过。弱风化细砂岩、粉砂岩基本质量指标BQ值如下表:

                       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值计算表         表3-1

4)隧道围岩分级

隧道围岩分级见表3-2:

                                       围岩分级表                          表3-2

3.2.2 与工程有关的各地层岩土体的设计参数建

     与工程有关的各地层岩土体的设计参数建议值表见下表:

与工程有关的各地层岩土体的设计参数建议值表                表3-3

3.3 洞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3.3.1 进口

3.3.1.1 斜坡的稳定性评价

隧道进口段基岩裸露,岩壁陡立,坡角在40~75°之间,高约80~100m,下陡上缓,覆盖少量薄层残积土,厚度0.2~1.0m不等,植被一般,坡面有落石、坍塌现象象。

经本次野外调查、隧址区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二段(T3bg2)粉砂岩、细砂岩,局部夹煤线,左进口岩层产状311°∠25°,右进口岩层产状215°∠5~10°。在地质构造及重力作用下,岩体表部强卸荷带发育,易产生较大规模的崩塌和掉块破坏。在进口段岩体测得主要节理(裂隙)产状有:10~38°∠80~86°、300~315°∠80~85°、106°∠85°、250°∠11°等四组,节理发育频率一般为2~3条/米,最多为4~5条/米,节理面平直~较平直,闭合~微张,延伸一般3~5m,最大延伸可达8~10m,节理面一般无充填。

根据进口段岩体节理(裂隙)统计结果,绘制的节理走向玫瑰图见图3:

  

  从图3中可知:进口段岩体中节理发育的优势方向方向为N42°E、N330°W。

根据进口段的主要节理和边坡产状,绘制赤平投影图,了解他们之间的空间几何关系,分析洞口边坡的稳定性。见图4:

由图2赤平投影图可知:J1、J2、J3均与边坡倾向呈大角度相交,且倾角大于边坡坡角,对边破稳定性基本无影响;J4与边坡倾向呈小角度相交,属不稳定外倾结构面,但裂隙延伸相对较小,并非完全贯通,不存在大型滑塌的可能,但有掉块或小型溜滑的可能。

组合交钱J1-J2、J2-J3倾向与边坡倾向呈钝角相交,岩体结构面稳定,对边坡稳定性影响不大;J1-J3、J1-J4、J2-J4、J3-J4倾向与边坡倾向呈小角度相交,并且多顺坡向,倾角均小于坡角,对边坡稳定性有较大影响。

综上所述,边坡岩体节理裂隙产状及组合交线产状对边坡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该段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多为内倾结构面,部分节理的组合交线为外倾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不利,因此隧道进口段斜坡稳定性一般,存在小型滑塌的可能。

另外,对隧道进口基岩岩质边坡,在坡高高10m~20m处发育一处危岩体,里程桩号YK109+312~YK109+317,宽约5m,长约80m,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岩体破碎,该段易发生危岩崩塌现象,方量较少,一般为1m3~2m3,但对隧道进口有一定影响,为此应采取适宜的支护措施。

3.3.1.2 围岩的稳定性评价

隧道于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二段(T3bg2)粉砂岩、细砂岩,局部夹煤线进洞,洞顶围岩由强~弱风化带粉砂岩、细砂岩构成,岩体以碎石状镶嵌结构和巨块(碎)石状镶嵌结构为主。侧壁围岩由强~弱风化带粉砂岩、细砂岩岩体构成,呈巨块(碎)石状镶嵌结构。

含少量基岩裂隙水,呈滴水状或细股状渗出,地下水较贫乏。

岩石呈块(石)碎(石)状镶嵌结构,岩体破碎-较破碎,围岩稳定性较差,开挖时顶部易顺层塌落,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坍塌,侧壁经常小坍塌,需对拱部及侧壁加强支护,同时应对坡面危岩体进行注浆锚杆加固。

3.3.1.3 堑坡与仰坡的稳定性评价

进口段基岩裸露,岩壁近陡立,仰坡基本稳定,但必须注意上部岩体强卸荷带及危岩体产生较大规模的崩塌和掉块破坏;堑坡坡体由小块石夹土、粉砂岩、细砂岩强~弱风化带构成,节理裂隙较发育,延展性较好。仰坡岩体按1:0.75坡比放坡,堑坡岩土体按1:1坡比放坡,并浆砌石护坡。

3.3.2 出口

3.3.2.1 斜坡的稳定性评价

隧道出口处于第四系上新统冰水堆积斜坡上,斜坡自然坡脚25~35°,局部达80~90°,,物质组成以漂石夹土为主,局部圆砾、中细砂相对富集,弱泥质胶结,稍湿~湿,密实,厚度20~50m不等,未见拉裂,变形和滑塌等现象,斜坡在自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较高。

3.3.2.2 围岩的稳定性评价

隧道于第四系上更新统冰水堆积层(Q3fgl)漂石夹土出洞,洞顶、侧壁围岩均由漂石夹土构成,土体稳定性相对较好,为Ⅴ类围岩。漂石夹土层下卧层为第三系~第四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Qx)泥岩、粉砂岩,泥岩、粉砂岩为半成岩,岩质软,遇水软化,具脱水风化开裂特征,加上漂石夹土层透水性强,在施工过程中若大量水下渗,使下卧层半成岩泥岩、粉砂岩软化,形成软弱面,可能诱发上部漂石夹土层沿软弱面滑动或地面沉降,因此,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大量水下渗,并做好防渗及排水工作。

含少量上层滞水,呈滴水或小股状渗出。

隧道开挖时拱部易出现小坍塌,侧壁易失稳。

3.3.2.3 堑坡与仰坡的稳定性评价

隧道出口段斜坡在自然状态下整体稳定性较高。洞口外仰坡高度约35~40m,仰坡稳定性好,建议仰坡按1:1.0的坡比逐级放坡,并做好护坡措施。堑坡最大挖深约20~30m,稳定性好,建议仰坡按1:1.0的坡比逐级放坡。

3.4 洞身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特征

洞身最大埋深约440.0m,由弱风化粉砂岩和细砂岩,局部夹煤线构成,属硬、软质岩互层,呈巨块(碎)石状镶嵌结构,节理发育,岩体较破碎~较完整,为Ⅳ类围岩。节理主要发育有140~145°∠6~12°、310~315°∠75~85°、220°∠90°等三组,节理发育频率一般为0.5~2条/米,最多为3~5条/米,节理面平直~较平直,闭合~微张,延伸一般3~5m,最大延伸可达30m以上,节理面一般无充填,局部有泥质及石英充填。

在洞身对裂隙调查,220°∠90一组裂隙延伸相对较大,贯通性好,存在大型滑塌的可能,且走向与隧道轴线夹角<30°,当该组裂隙与岩层层面组合,将含有不稳定的块体存在。

洞身地层为粉砂岩、细砂岩,岩层产状140~150°∠5~10°,中~厚层状,为近水平地层,由于节理发育,层间结合差,洞顶易坍塌,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坍塌。

根据洞身段岩体节理(裂隙)统计结果,绘制的节理走向玫瑰图见图5:

从图5中可知:洞身段岩体中节理发育的优势方向方向为N45°E、N310°W。

 含少量裂隙水,呈滴水或细股状渗出,地下水较贫乏。

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小坍塌,侧壁基本稳定,但震动过大易坍塌。

3.5 对岩爆和围岩大变形评价

场地位于山体边缘河谷地段,为地应力释放区,地应力不高。隧道最大埋深约440m,岩石由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和细砂岩构成,自重应力约11.1MPa,饱和抗压强度与最大地应力之比(Rc/Ómax)为2.4~5.7,平均为4.0,且隧道区本次没有进行地应力测试,但从隧道埋深来看,埋深不很大,钻孔中未见饼化岩芯等动力现象,估计隧道不处于应力集中地带。故隧道开挖无发生较大岩爆和大变形之虑。

施工期的局部失稳现象(如掉块、崩塌)可能比较突出,为此应采取适宜的支护措施,并做好围岩坍塌、崩塌破坏监测工作。

3.6 瓦斯评价

1、煤系地层

    隧道区所处三叠系白果湾组含煤地层,为北西向美罗断裂和近东西向永和断裂所夹持的山间断陷盆地形成的一套含煤地层,分布于石棉美罗、宰羊、永和等地,面积约15平方公里(见挿图:区域地质图)。白果湾组根据含煤性划分为两段,上段为不含煤段,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夹泥岩组成,厚度大于300m。下段为含煤段,底部为一层底砾岩,不整合于震旦系地层之上,其上为一套深灰色粉砂岩夹细砂岩、泥岩及少量薄煤及炭质泥岩地层组成,厚240~310m。隧道区位于下段地层。

 区 域 地 质 图

 

2、煤层、煤质

    根据测区外围煤矿资料(大渡河北岸宰羊伍家沟煤矿、天元煤矿)及钻孔揭露,煤层主要位于白果湾组下段中部和下部,含薄煤4~5层,伍家沟煤矿开采的煤K1,位于下段下部,厚0.78~0.84m,为中~低灰、特低硫烟煤。隧道区出口左侧300沟边曾有小窑开采过此煤,访问煤厚0.3~0.40m,开采范围不大,未到隧道位置,因此隧道不会穿越到采空区。天元煤矿开采K3煤层,位于白果湾组下段中部,煤厚0.30~0.48m,为中~中高灰、特低硫烟煤。

    从隧道区钻孔揭露情况来看,含煤情况比煤矿区差,未揭露到厚度>0.40m以上的煤层,徐店子隧道SZK2号孔在129m、157m、171m、191m、210m、222m、269m、278m等井深段揭露到煤线及薄煤,厚度仅数厘米至20cm,SZK3号孔在82m、103m、116m、117m、159m等井段揭露到有煤线。大宝山隧道SZK3号孔在孔深74m、93m井段,SZK4号孔172m、209m井深段,SZK5号孔40m井深段揭露到煤线及薄煤。

    3、隧道瓦斯地质评价

    (1)煤层瓦斯生、储盖基本特征

    区内含煤地层属区域性含煤较差的地区,含煤层数少,厚度小,厚度变化大,属不稳定煤层,煤变质阶段属烟煤阶段,煤系中还夹一些炭质泥岩,因此煤层及煤系地层有一定的生烃能力,但煤层薄,层数少瓦斯生成总量有限。瓦斯气体以吸附状态和游离状态赋存于煤层、炭质泥岩和围岩裂、孔隙中。区内地层平缓没有厚度较大的泥质岩封闭盖层,和隆起构造圈闭,隧道埋深不大,不利于瓦斯的富集储藏。但局部构造挤压破碎带,次级小背斜顶部有局部瓦斯聚集的条件。

    (2)煤层瓦斯压力

    徐店子隧道和大宝山隧道瓦斯压力测试由四川省煤田地质工程勘察设计研究院完成(详见隧道报告附件:煤层瓦斯压力测试报告),采用国产KZWY91-1000型勘探钻孔煤层瓦斯压力测定仪,对徐店子隧道SZK2号孔作过五个层位的煤层瓦斯压力测试,其测试压力值偏大,瓦斯压力达0.68~1.32MPa。究其原因,经查测试过程及方法存在一定问题,由于配合上的原因,钻孔揭穿煤到测试时已过了数天至拾余天了,间隔时间太长,瓦斯已逸出散失了相当部分,不可能有髙压力,加之测的时候封隔段太长,有的达30~40多m,包含了几层很薄的煤线,所测的1.32MPa不可能是煤层瓦斯压力,加之测区含煤性很差,只含少量的薄煤(<0.50m)和煤线,瓦斯含量有限,因此经综合分析认为该孔测瓦斯过程和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所测压力代表性不强,可信度不髙,不宜作为评价隧道瓦斯等级的直接依据。但大宝山隧道测得瓦斯压力0.35MPa,基本可信,说明测区煤层瓦斯还是具备一定的压力。设计和施工还是应引起注意。

   (3)隧道瓦斯含量预测

隧道勘察阶段瓦斯含量预测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种是在钻孔中采取煤层样品进行煤层瓦斯解吸试验《煤层气测定方法(解吸法)煤炭行业标准MT/T77-94》;另一种瓦斯含量计算方法是以实测煤层瓦斯压力、吸附常数、煤质指标的间接计算方法;第三种方法是类比法,以测区及外围同一含煤地层的矿井瓦斯含量实测或鉴定的矿井吨煤瓦斯含量或相对涌出量类比测区隧道。本区由于煤质样品中混入较多煤层顶底板,所测煤质指标灰分过高,不具代表性,测的瓦斯压力异常,可信度低,因此不具备瓦斯间接计算的参数,故不采用此法计算。

①  煤层瓦斯解吸试验

     由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捡验站对徐店子隧道SZK2号钻孔所揭露的四个煤层进行了煤层瓦斯解吸试验,经作现场瓦斯解吸测定、室内常温脱气、加热脱气、破碎脱气,并作了气体损失量计算,得出了各煤层瓦斯含量。见瓦斯含量计算表。

徐店子隧道瓦斯含量计算表

从上表各煤层瓦斯含量看,含量较低,均属低瓦斯煤层。

大宝山隧道虽然在SZK4号孔作过两层煤样的室内脱气测试,但没有作现场解吸测试,因此缺气体解吸量和气体损失量,所以无法计算吨煤瓦斯含量。大宝山隧道瓦斯含量可参照徐店子隧道。

②邻近矿井瓦斯含量

    与本隧道处于同一煤系地层地质背景条件相近的煤矿,有石棉县宰羊煤业公司伍家沟煤矿和石棉县天元煤矿。伍家沟煤矿开采煤系底部K1煤层,瓦斯含量3.0~4.9m3/t.d,属低瓦斯煤层。天元煤矿开采煤系中部的K3煤层,瓦斯含量4.1~7.6m3/t.d,属低瓦斯煤层。两矿井均属低瓦斯矿。据石棉县安监局介绍及调查访问,美罗、宰羊、永和等地的煤矿和小窑从未发生过瓦斯燃烧和瓦斯爆炸事故。

   (4)瓦斯气体成份分析

    由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捡验站对徐店子隧道SZK2号钻孔所揭露的四个煤层进行了煤层瓦斯气体分析,见下表。从表中可看出气体成份中主要还是甲烷CH4,占25.52~79.14%,其次氮气N2及CO2等。

徐店子隧道气体成份分析汇总表

大宝山隧气体成份分析汇总表

   4、隧道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1)影响煤与瓦斯突出的地质因素

    地应力:隧道区本次没有进行地应力测试,但从隧道埋深来看,埋深不很大,钻孔中未见饼化岩芯等动力现象,估计隧道不处于应力集中地带。

    瓦斯压力:采用相邻的大宝山隧道钻孔瓦斯压力测试值0.35MPa。

    煤层厚度:测区钻孔揭露了数层多为厚度小于0.50m的薄煤及煤线,属含煤性差的地区。

    煤层结构类型:据钻孔揭露煤及邻近矿井所产煤层煤岩类型以亮煤、半暗煤为主,性硬脆,结构致密,以块状为主,部分具鳞片状及粉状构造,参差状断口,内生裂隙发育。隧道区煤层多数属原生结构煤(Ⅰ类煤)。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地层产状平缓,褶曲不发育,有少量次级断层,地质构造简单~中等。   

煤层瓦斯放散初速度:经四川省煤炭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对大宝山隧道钻孔煤样瓦斯放散初速度△P测定:SZK5-C19煤△P=9.216,SZK3-3煤△P=0.922。

煤层坚固性系数本次没有实测值。

(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评价

评价隧道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按原煤炭工业部《防治煤与瓦斯突出细则》,将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分为三类 ,即严重突出、一般突出和无突出危险。应用地质指标分析法,针对影响突出的主控因素,选取煤层厚度、煤体结构、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煤层坚固性系数、放散初速度、埋深、地质构造等地质指标,对隧道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程度进行评价。地质指标判别见表:

煤层瓦斯突出危险程度地质指标判别表         

    对照上表各主要评判指标,综合判定本隧道无煤与瓦斯突出煤层,本隧道无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5、隧道瓦斯等级确定

    瓦斯隧道分为低瓦斯隧道、髙瓦斯隧道、瓦斯突出隧道三种,关于隧道瓦斯等级确定标准,由于《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划分标准存在一定错误或矛盾与煤矿行业矿井瓦斯等级划分标准存在很大差异,我认为公路隧道瓦斯等级确定依据应参照国安局、煤安局20##年发布修订后的《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执行,低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小于或等于40m3/min,高瓦斯矿井:矿井相对瓦斯涌出量大于10m3/t且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大于40m3/min。

    根据前述评价的本区隧道煤层层数少、厚度小,徐店子钻孔中揭露的4层煤,经瓦斯含量测定,吨煤瓦斯含量为2.20~3.10m3/t(注:吨煤瓦斯含量与吨煤瓦斯涌出量大致相当),应属低瓦斯含量。类比测区外围宰羊伍家沟煤矿K1煤层瓦斯含量为3.0~4.9m3/t,天元煤矿K3煤层瓦斯含量为4.1~7.6m3/t,两矿井均为低瓦斯煤层,均确定为低瓦斯矿井。因此综合评价徐店子隧道、大宝山隧道为低瓦斯隧道。

    6、煤层自燃与煤层爆炸性

    隧道煤层未作煤层自燃与煤层爆炸性测试鉴定,据外围煤矿资料:天元煤矿K3煤层经测试,其氧化样与还原样温差>40°C,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伍家沟煤矿K1煤层,经测试,其氧化样与还原样温差>40°C,煤层有自燃发火倾向。矿区K1、K3煤层粉煤比例占70~75%,粉尘较重,天元煤矿及伍家沟煤矿均没有鉴定资料明确是否具煤尘爆炸性,但均提出了采掘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和配备防尘设施,减轻煤尘对人体的影响,同时防止煤尘爆炸。

     7、隧道瓦斯分段预测

    根据隧道左、右线纵断面图,结合围岩级别划分段落,将隧道含瓦斯段预测如下表:

大宝山隧道瓦斯分段预测表

    8、隧道瓦斯防护措施建议

   大宝山隧道虽然为低瓦斯隧道,但隧道穿越含瓦斯的含煤地层产状平缓,穿越长度长,施工时应按《煤矿安全规程》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重点是防止瓦斯聚集而引起的燃烧、爆炸。主要措施是加强通风,加强瓦斯检测、监测与防火工作。

(1)关于防爆设备问题,虽然《铁路瓦斯隧道技术规范》中低瓦斯隧道可以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实际上只要是瓦斯隧道,就有可能存在瓦斯局部涌出和集聚问题,也常因非防爆设备而引起燃烧、爆炸。按《煤矿安全规程》第444条选用的井下电气设备,必须符合下表的要求:

井下电气设备选用规定

    参照隧道条件对照上表,低瓦斯隧道主要进风巷(相当于己衬砌隧道段)电气设备可选用矿用一般型,隧道掘进工作面应选用矿用防爆型电气设备。

(2)加强通风

为保证施工安全,应选择合理的通风方式,建立可靠的通风系统,提供足够的风量将瓦斯稀释至安全浓度范围内,並做到无通风死角。对坍塌的空腔应防止瓦斯聚集,设置专用风筒将瓦斯稀释,並尽快填堵,不得在其下方进行带电作业。在含瓦斯工区段施工时,应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通风扇应安装三专(专用变压器、专用开关、专用线路)两闭锁(风电、瓦斯闭锁)设施。局扇风机和隧道、导坑工作面中的电气设备实现风、瓦斯与电闭锁,当局扇停止运转或掘进隧道内瓦斯浓度超限时,能立即自动切断局扇供电系统的电源。

(3)加强瓦斯检测与防火工作

在隧道掘进时,应配备专职瓦斯检测人员和瓦斯检测仪器,可使用便携式瓦斯报警仪及微型瓦斯检测报警仪,随时检测隧道中风流瓦斯浓度,当瓦斯浓度超过1%时,必须立即停止工作,待查明原因、采取措施、降低瓦斯浓度后才能恢复施工。隧道所有作业人员严禁吸烟,禁止一切明火及火花,爆破器材必须采用安全炸药与电雷管,若用毫秒雷管时总延时不得超过130ms,且不准跳段使用。     

(4)防止煤尘爆炸及煤层自燃

为防止煤尘爆炸,在隧道穿越煤层地段,应注意调节风速、防止煤尘飞扬,施工中应采用湿式钻眼、刷洗巷壁、喷雾洒水等防尘措施。为预防煤层自然发火,在隧道穿过煤层后,对煤层开挖处必须灌浆、锚喷,处理后的空隙和冒落处,必须用不燃性材料充填密实,不得漏风。

3.7 地下水水质、腐蚀性评价及隧道的涌水量预测

3.7.1 地下水水质及腐蚀性评价

隧址区位于岩浆岩及沉积岩区,场地内溪沟较发育,地形较完整,地下水循环交替强烈。据在采取地表水样、地下水分析资料,场地内地表水水质为HCO3-Ca.Mg型,地下水水质为HCO3-Ca.(K+Na)型,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隧道穿越段为含煤地层,地下水含硫化物物质,因此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洞内水质腐蚀性检测。

3.7.2 隧道的涌水量预测

测区附近洞底以上无大型水体,于隧道底以下,右外侧约500~300m(出口段、进口段)处有大渡河、小河流过,由于隧道区地形坡度较大,降水能迅速地向坡下排泄,入渗量小。场地山梁两侧的溪沟流域面积小,受降雨量大小控制,具晴消雨涨的特征。

隧道穿越之透水层主要为弱风化粉砂岩、细砂岩,地下水主要受地貌形态、岩性及节理裂隙发育程度控制,各含水介质近似地视为均质各向同性。为使预测的涌水量有可比性,本报告选用地下径流模数法、降水入渗法、按水均衡法进行计算。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手册资料,测区地下水迳流模数为:6.0~10.0L/s.km2,结合场地溪沟水流量及地下水径流模数,取Mj=691.2m3/d.km2;降水的渗入系数:取λ=0.2。

3.7.2.1 地下径流模数法

Q=Mj×Fi=691.2×2.0=1382.4(m3/d)

式中:Q:隧道地下水补给量;

Mj:地下水迳流模数;

Fi:隧道汇水面积(取2.0km2

3.7.2.2降水入渗法

Q=2.74λWA=2.74×0.2×800×2=878.8(m3/d)

式中:λ:渗入系数;

W:多年平均降雨量(800.0mm)

A:隧道汇水面积(取2.0km2

3.7.2.3 按水均衡法

根据水均衡法来计算隧道涌水量,其水均衡法计算公式为:

Q=(1000F1λX1)/365

式中:Q:预测涌水量(m3/d)

  F1隧道汇水面积(取1.5km2

X1:多年平均降雨量(800.0mm)

λ:降雨入渗系数(0.2)

则隧道平均涌水量为Q=986.3(m3/d)

3.7.2.4 对该段隧道的涌水量预测

隧址区斜坡陡峻,坡面冲沟发育,降水能迅速的汇集于冲沟后向下游排泄,入渗量少,但由于隧道局部岩体裂隙较为发育,贯通性好,储水量增加,有涌水的可能。建议该段隧道的一般涌水量按879m3/d,最大涌水量按2000m3/d考虑。

3.8 建筑材料及施工用水

3.8.1 建筑材料

3.8.1.1 石料

隧址区岩体较破碎、风化带厚度不大,可满足隧道进出口段所需之石料。

3.8.1.2 混凝土骨料

隧道建筑所需砂、砾石料可到隧道附近的大渡河边开采,距离约800~2000m,修筑简易公路即可。

3.8.2 施工用水

隧道进口段虽有常年性流水溪沟,但流量偏小,无法满足施工用水的需求。隧道出口有小,且附近有大渡河流过,水质较好,对混凝土无腐蚀性,距离约50~1000m。

3.9 隧道施工对环境的影响

场地位于石棉县永和乡大堡村~狮子口,进出口段一定范围内和洞身段顶部均有居民生活、生产场所,建议施工中加强对山林植被的保护,避免乱砍乱伐,尽量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隧道施工中必将会对公路通车安全造成一定影响,建议施工中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尽量不要阻断交通。

4 结论及建议

(1)隧址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Ⅷ度。区域性断裂榆林~磨西断裂从隧址区西侧约14Km处通过,石棉~马前门断裂从隧址区南侧约12km处通过,场地内除出口有F1小断列外,未见有其它断裂构造。隧道出口段及洞身段地表多为松散层覆盖,未见有地裂和塌陷等迹象。由细砂岩、粉砂岩、含炭粉砂质泥岩和漂石夹土构成的地基为坚硬场地土,属较稳定场地,可修筑隧道。

(2)隧道所处场地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隧道围岩分级为Ⅴ~Ⅳ级。隧道进口岩体节理发育,易产生崩塌;出口段为第四系冰水堆积层覆盖较厚,斜坡整体稳定性好;洞身在里程桩号YK109+400~YK110+000段上部土体为崩坡积块(碎)石夹土,由于在建环湖路的修建诱发上部表层土体蠕动变形形成浅层土体滑坡,但对洞身无影响。

(3)隧道进口段位于小块石夹土、细砂岩、粉砂岩强~弱风化带中,洞顶围岩由细砂岩、粉砂岩强~弱风化带岩体构成,岩体以块(碎)石状镶嵌结构和巨块(碎)石状镶嵌结构为主,隧道开挖时拱顶围岩易产生小坍塌和掉块,侧壁围岩易产生局部掉块。

(4)隧道出口段位于冰水堆积漂石夹土土体中,洞顶及侧壁围岩漂石夹土构成,呈松散结构,隧道开挖时拱部易出现小坍塌,侧壁易失稳。漂石夹土层下卧层为第三系~第四系上新统昔格达组(NQx)泥岩、粉砂岩,在水的作用下易形成软弱结构面,可能诱发上部土体沿软弱面滑动或地面沉降,建议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将大量水下渗,并做好防渗及排水工作。

(5)洞身段围岩由弱风化粉砂岩、细砂岩构成,岩石属硬质岩、软质岩,岩体以巨块(碎)石状镶嵌结构为主,为近水平地层,由于裂隙发育,层间结合差,洞顶易坍塌,拱部无支护时易产生坍塌。其中在出洞口向山体内的过渡带段,拱顶围岩无支护时可产生较大坍塌。

(6)隧道局部岩体裂隙较为发育,贯通性好,有涌水的可能,最大涌水量按2000m3/d ,一般涌水量按879m3/d考虑。多以滴水状渗出,局部可能有小股状流出。隧址区地表、地下水均对混凝土无腐蚀性,但隧道穿越段为含煤地层,地下水含硫化物物质,因此应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加强洞内水质腐蚀性检测

(7)隧道围岩分级及围岩设计参数见表3-2、表3-3。

(8)隧道进口段上方斜坡岩壁陡立,节理裂隙较发育,易产生较大规模崩塌或掉块,对进口的安全及稳定性影响很大,建议对该段陡壁上的松散岩体进行清除或锚杆加固。

(9)隧道穿越的三叠系上统白果湾组第二段(T3bg2),含薄煤点或煤线,构造简单,岩层产状近水平,无小煤矿规模开采,为低瓦斯隧道。隧道施工中应加强监测和通风,在监测中应防止遗漏洞顶上部跨塌的遗漏死角。

(10)隧道建筑对环境的影响,一方面隧道排渣和公路接线而占用土地,对植被不加保护和恢复,可造成局部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另一方面大量排渣如不合理堆积,将引起原始稳定边坡的滑动,还会产生泥石流。

(11)由于隧址区工程地质较复杂,建议施工中采用超前钻孔、地质观测、地质雷达等方法超前地质预报。

5 报告所附图件

更多相关推荐:
威远隧道勘察报告

长期一般东莞市虎门镇威远隧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深圳市长勘勘察设计有限公司二一年七月长期一般东莞市虎门镇威远隧道工程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工程地质初步勘察报告项目负责孔令新野外编录余洋报告编写陈必...

狮子山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一前言1工程概况该工程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眉山市川主乡的川主河峨眉河交汇处的东南处该隧道北坡AK1040进洞南坡AK10190出洞隧道全长150m该隧道为单线隧道2实习工作概况本次勘察为定测阶段由于该隧道工程地质...

XXX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目录一工程概况1二勘察概况及工作方法1三完成的勘探工作量1四自然地理概况1一地理位置1二地形地貌2三气象特征2四土壤最大冻结深度2五地震动参数2五工程地质特征2一地层岩性2二地质构造4三水文地质特征4六不良地质...

[甘肃]铁路隧道地质勘察报告

新建铁路兰渝线兰州至广元段初步设计纸坊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2年05月西安新建铁路兰渝线兰州至广元段初步设计纸坊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写者复核者审核者审定者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

某隧道勘察报告

结论与建议1结论1拟建场地属于沟谷斜坡地形地貌单一无不良地质作用稳定性较好宜于建筑2场地围岩主要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辉长岩3拟建场地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10g设计特征周期040s拟建场地...

3-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界垭隧道工程地质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报告界垭隧道工程地质初步设计阶段勘察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拟建的界垭隧道位于秭归县周坪界垭村为秭归县周坪乡至聚集坊公路改建工程中路线穿越东西向山岭地带而建设隧道轴线呈直线型展布隧...

金州隧道勘察报告

金州隧道勘察报告沈大高速金州隧道内信号弱覆盖95dB左右今日到现场勘察发现覆盖隧道的直放站位置在距隧道北出口500米左右的高速路旁该直放站只有一个天线在天线下看隧道角度如下图上面两张照片中为高速南向隧道口北向隧...

东马各隧道勘察报告

张涿高速公路保定段东马各庄隧道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总说明1前言11工程概况张涿高速公路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北京市西部局部地段位于两行政区的接合部位该高速公路的建设将直接沟通河北北部与中部的交通往来缓解北京市的...

中国隧道建设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隧道建设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趋势预测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部分产业环境透视第一章中国隧道建设行业的发展综述第一节隧道建设行业相关概述一隧道的定义二隧道的分...

20xx-20xx年中国隧道建设行业深度调研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隧道建设行业深度调研与行业运营态势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订购电话4...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

隧道的勘察及位置的选择Tunnelandlocationchoicesurvey摘要我国公路隧道随着交通建设的高速发展而不断增加目前国家将建设重点向我国西部地区转移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必须面临大量的隧道工程隧道勘测...

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编写大纲20xx

XXXX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说明一概况1地理位置说明工点的行政划分与附近村镇位置关系等2工程规模规模坐落位置进出口桩号长度纵坡等3勘察工作概况说明进出场时间工作量布置及完成情况利用以前资料情况应有勘察工作布设及完成...

隧道勘察报告(2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