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源派遣市场调研报告

时间:2024.5.9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报告简介

    人力资源派遣又称人才租赁,劳动合同法称劳务派遣(ServiceDispatching),是人力资源外包的一种,为当今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即企业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核心部分的工作全部或部分委托人才服务专业机构管(办)理,但托管人员仍隶属于委托企业。
       中国报告网发布的《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市场调研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共十章。首先介绍了人力资源派遣相关概述、中国人力资源派遣市场运行环境等,接着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源派遣市场发展的现状,然后介绍了中国人力资源派遣重点区域市场运行形势。随后,报告对中国人力资源派遣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预测。您若想对人力资源派遣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人力资源派遣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报告目录、图表部份

目录

第一章人力资源派遣基本概述
第一节 人力资源派遣概念
一、简介
二、起源
第二节 人力资源派遣的优势
一、对社会的优势
二、对用人单位的优势
第三节 人力资源派遣的内容

第二章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运行新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运行总况
一、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迅猛
二、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面临洗牌
三、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地域特色明显
四、人才猎头公司在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中的作用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分析
一、机构分类
二、机构规模
三、机构的地区分布
四、机构从业人
五、外资机构进入中国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分析
一、专业化的薄弱
二、人才国际化程度相对比较低
三、信息化的水平差距比较大
四、规范化程度不够高
五、观念陈旧
六、研发力量薄弱

第三章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第一节 国内人力资源派遣经济环境分析
一、GDP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二、固定资产投资历史变动轨迹分析
三、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经济发展预测分析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第四章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运行形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活动的特点
一、从服务行业角度来看
二、从人力资源派遣活动的角度来看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动态分析
一、人力资源派遣特别规定
二、会展经济催生短期人才租赁
三、人才租赁悄然步入职场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第五章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发展局势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走势分析
一、人力资源派遣迅速"蔓延"
二、人力资源派遣中的六大法律风险
三、人力资源派遣保障就业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深度分析
一、人力资源派遣利与弊
二、现代企业发展人力资源派遣业务势在必行
三、劳务派遣市场分析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需求特点分析

第六章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分析
第一节 就业
一、就业工作进展情况
1、超额完成全年就业目标任务
2、完善和落实就业扶持政策
3、解决重点群体就业问题
4、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建设
5、大力加强职业培训工作
二、20##年中国就业工作重点
1、做好各项就业政策的落实
2、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3、做好创业促就业工作
4、做好职业培训工作
5、做好就业服务工作
第二节 社会保障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1、《社会保险法》正式颁布
2、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支付工作
3、有序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
4、养老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
5、失业保险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6、加强医疗和生育保险工作
7、完善工伤保险制度
8、规范社会保险基金监管和经办服务
二、今年工作安排:
1、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加强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工作
3、提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水平
4、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监管
5、提高社保经办管理水平
第三节 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1、认真贯彻落实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3、进一步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4、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
二、今年工作安排:
1、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2、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3、促进人力资源交流与合作
第四节 人事制度改革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1、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2、加强军转安置工作
二、今年工作安排:
1、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
2、做好军转安置工作
第五节 农民工、劳动关系协调和权益保障工作
一、工作进展情况:
1、有效保障农民工权益  
2、加强企业工资分配工作
3、稳步推进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
4、推进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5、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
二、今年工作安排
1、加强农民工权益维护工作
2、完善企业工资分配和监管制度
3、加强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建设
4、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
5、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

第七章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概述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历程演进
一、人力资源外包的萌芽期
二、人力资源外包的起步期
三、人力资源外包的发展期
四、人力资源外包的规范期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业动态分析
一、内需市场规模巨大,仍居主导地位
二、离岸市场发展迅速,业务范围逐渐升级
三、新技术的应用推动服务外包模式不断创新
第三节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外包面临挑战
一、中国在全球服务外包业所占比例还较低
二、服务外包业发展存在诸多制约因素
三、服务外包业的发展对策

第八章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竞争现状分析
一、中国人力资源派遣品牌竞争分析
二、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三、我国人力资源派遣企业竞争策略分析
第二节 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三节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竞争趋势分析

第九章 20##-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业前景展望与趋势预测
第一节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业前景预测
一、人力资源派遣前景诱人
二、人力资源派遣服务机构前景透析
三、新业态人才服务发展前景预测分析
四、人力资源派遣市场潜力巨大
五、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策略分析
第二节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发展趋势
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二、综合实力的竞争日趋凸显
三、服务呈现整合趋势
四、大型项目的派遣需求不断加
五、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趋势
第三节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经营状况预测
一、市场供需状况预测
二、市场运营状况预测
三、盈利预测分析

第十章 20##-2015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战略策略分析
第一节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面临新挑战
一、全球化竞争的挑战
二、政策环境日益完善
三、客户需求不断提高
四、市场竞争主体多元化
第二节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发展的新机遇
一、全球化的新机遇
二、国家鼓励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历史机遇
第三节 20##-20##年中国人力资源派遣行业发展策略及建议
一、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和综合环境
二、不断探索扩大利用外资的新思路、新方式和新体制
三、推进市场主体突破,大力推进区域互补
四、加快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技术的引进、开发及创新
五、加大资本投入和品牌培育投入

图表目录(部分):
图表: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
图表:20##-20##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
图表:20##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
图表:20##-20##年国家外汇储备
图表:20##-20##年财政收入
图表:20##-20##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图表:20##年分行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增长速度(亿元)
图表:20##年固定资产投资新增主要生产能力
图表:……
更多图表详见正文……

【出品单位】 中国报告网


第二篇:中国人力资源


战略 HRM:关于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对策研究来源:考试大 2007/3/30 【考试大:中国教育考试第一门户】 模拟考场 视频课程 字号:T T内容摘要: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成就卓著,举世公认。 内容摘要 现在正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而在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发奋努力。 中国 13 亿人 口 9 亿农民的基本国情告诉我们, 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在于农村的现代化。 没有广大农村 的现代化, 中国的现代化就将是一句空话。 而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中国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必 由之路, 只有实行有效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和对策, 才能将庞大的农村人力资源数量转变为 人力资源质量优势, 从而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实现现代化。 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对 策包括:解放思想,加大农村改革开放的力度;科学规划,有序高效地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 发;加大投入,实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强制性普及农村九年制义务教育,全 面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培养农村适用人才;注重人力资 源的系统开发,整体提升农民素质和能力;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 的保障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内引外联、 产学携手共同开发,积极为国内外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力;大力发展小城镇,有效促进农村人 力资源开发、转移的良性循环。经过开发后的 13 亿人力资源所产生的力量和价值,将会真 正震撼整个世界。21 世纪人类已跨入知识经济时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各国都在抓紧这一历史性机 遇,采取有效对策加速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跟上世界现代化的步伐。中国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根据中国实际采取了一整套重大的改革开放举措,并科学地 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在短短的 20 多年时间里,使人均国内生产总 值由 1978 年的 222.3 美元,提高到 2002 年的 963.9 美元;经济以平均每年 8%以上的速度, 持续快速增长;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78 年的 201.2 美元, 提高到 2002 年的 931.4 美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也由 1978 年的 78.6 美元, 提高到 2002 年的 299.4 美元。 使中国由一个贫穷 落后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新兴国家。 这些成就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和 高度赞誉。中国政府及全国各族人民从改革开放中尝到了甜头,提高了信心,继续在现代化 的大道上奔跑。 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我们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 实现现代化的 道路还很长,尤其是中国广大农村还很落后,目前尚有 2000 多万人口处于贫困状态。所有 这些国情,要求我们必须满怀希望和决心,为中国早日实现现代化,尤其是农村早日实现现 代化,而继续进行艰苦地探索和实践,以寻求科学有效的对策。 一、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农村的现代化 根据中国发展的中长期规划,现阶段我们正处在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正如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 产 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所阐

明的:“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1] 这是一个宏伟的战略部署,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斗号角,它要求所有的炎黄子孙都要尽己所能,为之出力献策、奋斗不止。

根据世界银行所确定的现代化标准,我国目前还相差很远,更别说广大农村的发展现状,如(表一)所示。

19xx年中国发展状况与世界银行现代化标准对照表 (表一)

中国人力资源

★:非世界银行现代化指标,系作者所列;●根据19xx年学龄儿童数和19xx年的大学招生数推算。

从(表一)中的数据来看,10项现代化标准中有6项尚未达到,尤其在高等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最大,仅达现代化标准的10.7%和26.3%,也突出反映了人力资源开发程度与经济发展的高度相关性;其次在“非农就业人口比重”和“城市化水平”两项标准上,也只达60%左右。而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更大,尤其在经济发展水平、高等教育发展、城市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更为悬殊。造成这种差距的因素很多,但关键的因素在于中国广大农村发展缓慢、大部分地区依然十分落后。突出的“三农” 问题也是中央政府和世人历来所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52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就业出路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9亿农民的发展中国家,耕地面积仅为19亿亩,平均每人1.48亩左右,使得大约1.52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无事可做而闲置。渴望奔小康的广大农民,迫

切需要寻找新的工作。他们每年正月“初五”一过,就背起铺盖涌向沿海大城市寻找工作,形成年复一年的“民工潮” 。幸运的人能找到一份城里人不愿做的苦、脏、累、险的活儿,大部分人则是工作无着,在花完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盘缠后不得不打道回乡,也有少部分人因生活无着而铤而走险,走上犯罪的道路。

2、文化素质低,致富能力差

19xx年中国人口中尚有12.4%的文盲半文盲,而这些文盲半文盲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即使识字,文化程度也不高,大部分是小学或初中程度。外出打工也只能干一些力气活,几乎没有能力开拓致富门路。而这样的文化素质也是导致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根本原因。

3、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使劳动生产率难以提高

中国广大农村目前主要还是采用小农生产方式,凭着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使用“1007” 工具,即用一根扁担、两只粪桶、一把锄头从事农业生产,其劳动生产率可想而知。19xx年中国每个农业劳动力生产的谷物为1377公斤,而美国19xx年每个劳动力生产的谷物就已达93901公斤,是我们的68.2倍。

4、长期实行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农村缺少必要的发展资金

中国长期实行城乡二元结构,以牺牲农村和农民为代价发展工业,致使中国农村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投入,农业技术落后、生产方式落后、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农民靠有限的土地维持基本生存和延续后代。农民本身生活清贫,更谈不上对农业的投入。

中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基本实现现代化,“三农” 的现状必然形成严重的制约和瓶颈。因此,加强对“三农”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根据中国实际走农村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就成为全国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当务之急。

二、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中国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作为知识和创造能力的载体,日益受到世界各国及一切有识之士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是任何国家和组织谋求发展的第一战略” 的理念,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广泛认同和接受。事实上在世界银行所确立的现代化的十项标准中,就有八项涉及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可见其重要的程度。中国有近13亿人口,其中9亿是农民。对于中国来讲最大的劣势在人力资源,最大的优势也在人力资源。劣势在于人力资源的数量过大,质量过低;但是只要对这庞大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提高其整体素质和能力,就能将这种劣势转化为优势,一种真正令世界震撼的力量和价值。

自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 舒尔茨发表著名的《人力资本投资》演讲以来,从经济学角度研究和发展人力资本理论的工作,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并进一步推动了从管理学角度对人力资源理论的研究和拓展。19xx年英国的哈叱森在《作为国民财富的人力资源》

一书中这样写道:“人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资本和自然资源是被动的生产要素,人是积累资本,开发自然资源,建立社会、经济和政治并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显而易见,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发展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就不能发展任何新的东西。” 著名的管理学家彼得. 德鲁克也指出:企业或事业唯一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开发人力资源以做好工作。这些研究和论断标志着现代管理思想的重大转变,也是对中国传统的“人本” 思想的认同的实践。中国古代先哲孔子历来强调:为政在人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 ;明政无大小,以得人为本。中国古代管理学家管仲更是明确指出:“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一树一获者,谷也;一树十获者,木也;一树百获者,人也。”[2] 强调育人是最重要的投资,是终身大计。这是我国古代朴素的“人力资本” 思想的重要体现。 随着知识经济的蓬勃发展,作为知识载体的“人才” 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已成为各国谋求发展的基本国策。无疑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其无比强大的经济实力(9.11事件后经济增长开始放缓),凭的就是高科技。而高科技的源泉又是来自高素质的人才,人才则是来自发达的国民教育和移民政策。在克林顿政府时的《国民教育纲领》中就要求,美国18岁的青年都要接受“大学教育”, 成年人接受终身教育,以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表二)所列美国数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关于美国的移民政策是令世界各国所瞩目的传统战略。战后美国曾一度吸收了包括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核物理学家氢弹之父费米、电技术奠基人诺伊曼、航天工业家冯.卡门等2000多名著名科学家。在美国50%以上的高科技公司中,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公司科技人员的90%。在加州硅谷工作的科技人员中33%以上是外国人,从事高级研究的工程学博士后研究生中有66%是外国人。美国从1949~19xx年从发展中国家中共挖走14.3万高级人才,这些人才在20年里曾为美国创造了630亿美元的财富。

中美两国人力资源开发情况对比表 (表二)

中国人力资源

美国的移民政策使得世界各地的人才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包括二战后的德国人才、冷战结束后的苏联人才、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俄罗斯在90年代每年有2000多名科学家流入西方,主要是流入美国,年损失30亿美元。1969~19xx年流入美国的50万名人才中有37.5万来自发展中国家。美国目前科技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为8.5‰,仅次于以色列11.5‰(以色列得益于世界犹太移民,尤其是苏联犹太移民),而发展中国家仅为0.2‰。美国康奈尔大学化学教授罗阿尔德. 曼霍夫在科学杂志上写道:“我们必须限制技术人员移民到美国,以便让尽可多的国家有更好的发展科学的机会” 。因为这些人才的大部分教育费用都是这些流出国支出的。这些流出国主要是中国、印度和俄罗斯。

新加坡作为一个新兴的发达国家,虽然只有300万人口,但其人口的素质却是世界上最好的,因此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一直是数一数二的。根据设在洛桑的国际管理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新加坡在若干年来的国际竞争力排名中,一直居于第二位,而美国则稳居第一位。中国刚由20xx年的第33位上升为20xx年的第31位,提前了两位。[3]

因此,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已成为第一资源,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也就成为一个国家和组织谋求发展的第一战略,它将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根据古今中外理论家的研究结论以及当今世界各国的实践,尤其是发达国家发展的经验。中国必须抓住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这个“牛鼻子” ,尤其是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这个关键,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加速现代化的进程。

中国农村9亿农民,而全国12.4%的文盲率主要集中在农村,尤其是西部农村。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尚有372个县没有普及9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致使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比较低,缺乏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发展理念,无法有效地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自身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就十分困难。一般只能依靠青壮年的自然体力去干一些城里人不愿做的苦、脏、累、险的工作,创造的价值仅能维持自身的生存而已。

因此,人力资源开发是实现中国农村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可喜的是国务院已于20xx年9月颁布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4],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举措,相信在这一《决定》的有力推动下,必将加速中国农村人力源开发的进程。

三、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

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农村实际,拟提出如下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对策:

1、解放思想,加大农村改革开放的力度

纵观中国改革的每一个重大战略部署的出台,都是以解放思想作为其先导的。涉及9亿农民切身利益的农村重大改革,理所当然也必须以“解放思想”开路,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推进农村改革。农村要实行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有超常规的战略和思路,必须与时俱进、突破各种条条框框,必须充分调动全国人民尤其是9亿农民的积极性。否则,跨越式发展将难以实现。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上层建筑又对经济基础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在改革初期我们适时地变革了阻碍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实行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村的生产力得到极大的发展,让广大农民从改革开放中尝到了甜头,并为整个中国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这种变革经过20多年后,又出现了新的不适应,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已经充分得到调动,而有限的耕地容纳不了9亿农民,有限的收入无法满足广大农民致富的渴望,1.52亿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寻找出路。农村小块分散的承包土地、落后的耕作方式,已经开始制约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一些发达地区甚至出现抛荒现象,因为种地已经无法赢利。根据有关资料计算,农民辛辛苦苦忙了6个月,最后一亩水稻平均只能获得50~90元的利润。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甚至呈逐年下降趋

势。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步拉大,由80年代的平均2.1倍,扩大到90年代的平均2.6倍,有的年份则高达2.9倍。根据浴盆曲线理论,说明原有的政策已经开始进入耗损失效时期,必须对原有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中国人民代表大会于2002.8.29.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并于2003.3.1. 正式施行,该法为农村生产关系的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提供了法律依据。在该法第五节中专门规定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 ,第三十二条具体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其他方式流转”[5] 。只有依法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才能形成农村土地的规模经营,才能实现农业的产业化、机械化和现代化,才能大幅度地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并实现跨越式发展。发达国家农业的高生产率,首先就在于农业的规模经营。因此,在依法实行土地流转的过程中,使土地相对集中,通过市场运作建立现代农业生产经营公司、现代农场等进行规模经营,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要根据实践,适时修改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使政策和法律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

当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后,要全方位地加大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全面提高人力资源素质,使其向第二、第三产业有序转移,向城镇和国际劳动力市场有序转移,并形成良性循环,以实现跨越式发展。

2、科学规划,有序高效地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要根据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并结合农村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人力资源开发规划。《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应该成为制定该项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有序高效地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切忌浮躁作风,大哄大嗡闹腾一阵子后无声无息、不了了之;也要切忌操之过急、病急乱投医,脱离实际、混乱无序,导致开发的实际效果很差。要科学地制定好“规划”,为此必须认真调查研究、充分发扬民主,做到集思广益。“规划”制定后要形成法律、法规,将实施“规划”的过程转变为行政执法的过程,使一届又一届的领导人不遗余力地为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而奋斗。

3、加大投入,实行人力资源开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关键是经费,国家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但仅仅依靠国家又不行,而必须广开渠道,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最重要的就是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化运作来筹集资金,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

首先是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中央和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中要逐步提高对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比重,并将其作为开发资金来源的主渠道。长期以来,中国财政在教育上的投入一直徘徊不前,通常只占GDP的2.5%左右,甚至更低,而联合国有关机构的推荐投入水平应为6%,显然两者差距很大。因此,各级政府必须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并下决心加大投入。

其次是国内、国外并重,吸引各方投入。国内要鼓励城市支持农村,东部支援西部,鼓励企业、投资者到农村和西部投资办教育、搞科研,鼓励民间以各种方式和途径到西部捐资兴教、投资办学。国外则要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外国政府、国际组织、企业家、华人华侨来农村开

发人力资源,同时积极争取无偿援助、捐赠、低息贷款等支援形式。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以筹集较充裕的资金全面启动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工程。

4、强制性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首要任务是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消灭青壮年文盲。国家把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作为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战略任务来抓,农村要将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作为当前人力资源开发的重点。《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对“普九”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力争用五年时间完成西部地区的该两项“攻坚任务”。 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对于公民来讲,既是一种权利,更是一种义务。首先各级政府必须保证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有享受九年制教育的权利,并从经费和条件上予以充分保证,使他们不会因为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同时对于那些因种种原因拒不履行受教育义务的儿童、青少年的父母及法定监护人,必须采取相应的强制措施,迫使他们履行相关的义务,因为这涉及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惟有如此,才能使每一个儿童和青少年都能接受基础教育,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农民尤其是西部各族劳动者的文化素质,为人力资源的深度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5、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加速培养农村适用人才

根据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目前的人力资开发中要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低成本、高效率地培养农村跨越式发展急需的适用人才。这也应该成为中央和地方政府重点支持的教育发展项目,同时鼓励各方投资者,在人力资源开发整体规划的指导下,积极投资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最适合中国农村实际,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和支持。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学校布局、专业设置、师资培训,必须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国内国际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农民就业意愿等因素加以综合权衡。使培养出来职业技术人才,能留得住、用得着,就个人而言也是投入低、收益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转移农村劳动力,并为发展高效农业输送适用人才,切实推动农村实行跨越式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相结合,与劳动就业,劳动力价格相衔接,以调动农村青年学习职业技术的积极性。

同时职业技术学校还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和条件,积极开展成人教育,为普通农民开展职业技术培训。使农民能根据自己生产和就业的实际需要,选择自己想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培养。他们或者为提高相关理论水平,或者为学习或提高某种劳动技能。只要培训合格并达到相应的职业资格条件,就应发给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凭资格证书或培训证明,进入全国乃至国际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

6、注重人力资源系统开发,整体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

人力资源开发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必须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整体上把握人力资源素质和能力的构成及其形成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开发出符合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才兼备、身心健康、能文能武的合格人才。

系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就是要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和能力,它包括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心理开发、伦理开发、智力开发和技能开发等方面。人力资源的生理开发,包括从农村优生优育、营养平衡、地方病防治、卫生保健,到农村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生理素质,这本身就是一篇大文章;人力资源的心理开发,包括从农民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状态的自我调控、人际关系的调适,到心理疾病防治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心理素质;人力资源的伦理开发包括,从农民的道德知识普及、道德榜样的宣传、个人道德修养、乡规民约的制定,到社会道德的评价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道德素质;人力资源的智力开发包括,包括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科学知识普及、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农村小发明,到农民知识交流和创新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智力素质;人力资源的技能开发包括,从技能训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技能竞赛,到职业资格认证和就业准入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技能素质等[6]。只有系统开发农村人力资源,才能使9亿农民迸发出巨大的人力资源潜能,从而为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7、加速农村社保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保障水平

中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广大农民尚无法获得与城里人一样的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延伸到农村,覆盖广大农民。农民仍然是依赖于土地保障和传统的子女养老,这对于农村实现跨越式发展是一种巨大的障碍。 国家必须加强规划,在收入再分配方面向农村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倾斜,花更多的钱帮助农村将社会保险制度建立起来。当前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是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大社会保险制度。我们可以根据我国国情和农村的实际加强规划,分步实施,并使其逐步纳入国家社保体系,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社会保障水平切实得到有效提高。

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先实现较低水平的保障,争取用15-20年时间分阶段纳入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在医疗保险方面,目前首先解决大病医疗保险,然后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再实行普通医疗保险,也争取用15-20年的时间,分阶段纳入全国社会保障体系。在条件许可的时候,再逐步建立其他社会保险制度,如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随着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最终使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国所有的人口。

8、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

中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尚未建立,这仍是一种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障碍,劳动力市场只有城镇居民才能准入,使得农村1.52亿的剩余劳动力无法进行有序转移。年复一年的民工潮,使农民盲目涌入沿海城市,并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包括交通、治安、就业等方面的问题。

因此建立全国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大市场,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劳动力市场的健康运行,特别要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准入、权利保障和有序转移等方面制定法律规范。其好处是:首先可以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其次对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素质和技能将起重要的激励作用;再次可以弱化农民对土地的依赖,加速农村土地的流转,实现农村的跨越式发展。

9、内引外联、产学联手共同开发,积极为国内外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力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要拓宽思路、广开渠道,可以内引高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企业工程师、科技人员共同参与办学和培训,亦可以知识入股分红,以充分调动各方人才参与开发的积极性;外联国外大学、培训机构、联合国下属组织以及国际志愿者等参与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通过政策支持和市场化运作,少花钱或不花钱,来推进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 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还必须产学联手共同开发,一方面城市企业可以采取委托培养工人的办法,按企业的规格和要求,进行定向开发;另一方面一些龙头企业在农村投资发展产业,就地开发转移农村人力资源,使之成为自己的新员工。总之,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对于非定向开发的人力资源,在获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后可以进入劳动力市场,寻找就业机会,同时也可以有组织地向国内、外相关组织输送高质量的劳动力。特别要利用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国际劳务输出,这也应成为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条重要途径。

10、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转移的良性循环

20xx年中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仅为39.1%,世界平均水平为47%,中国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发达国家已达到80%以上, 而现代化的标准则要求达到50%以上。我国农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是必由之路。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就是要根据中国国情,适度发展大中城市,重点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中国农村9亿多农民的大转移必须考虑其成本,因此通过大力发展小城镇来加速我国城市化进程比较切实可行。通过推进农村城镇化,可以直接吸纳大批农村人口,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充分发挥城镇对农村幅射和带动效应,加速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可以有效发挥城镇的聚集效应,发展服务业,全面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可以提高生育的机会成本,从而有效控制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提高生育质量;可以大大提高人力资源的开发水平,并使农村人力资源的系统开发与有序转移形成良性循环。

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必须根据我国实际充分发挥政策杠杆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首先制定新的户籍政策,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以解除农民进城的体制性限制;第二制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界积极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和工商企业的开发建设;第三对城镇建设规划用地实行竞价拍卖,以筹集资金;第四对城镇建设工程实行招、投标等,以保证城镇开发建设的低成本和高质量。

加强小城镇建设是一项百年大计,必须纳入法制轨道,加强科学规划,以降低开发成本,提高建设质量和水平。整体规划一定要请专家调查、设计和论证,并要向全体居民公示,广泛征求他们对规划的意见。地方政府要在小城镇建设中加强宏观指导,并加强对主要交通干道、主要通讯干线、主要电力网线、主要自来水管线的投资和接入,以提高投资效益和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支持力度。

综上所述,中国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中国广大农村的现代化,而落后的中国农村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又在于农村的人力资源开发。只要解放思想、敢于开拓,按照上述的基本对策行事,我们就有理由相信:实现中国农村的跨越式发将会变为现实,从而大大加快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愿所有的炎黄子孙竭诚努力,共同为祖国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

目标而奋斗!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定会在本世纪实现!

主要参考文献

[1] 江泽民,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11-19.

[2] 管仲,管子. 权修第三[M]. 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10-35.

[3]全球竞争力最新排名[N]. 参考消息,2001-04-27(4).

中国竞争力排名升至第31位[N]. 扬子晚报,2002-05-24(A8).

[4]/20030922/3091463.shtml.

[5]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Z]. 人民日报,2002-8-30(7).

[6]刘进才.市民素质与人力资源开发[J].城市问题,1999, (2):1-3.

更多相关推荐: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报告

人力资源管理分析报告员工流动分析指标如下:1:员工流失率(以年或季为单位)2:员工入职率(指员工经过培训后正式被单位录用及公司总拟录用数)3:员工满意度指标(影响员工的稳定性)4:员工梯队建设比例(指不同年龄、…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

关于恒祥物业公司人力资源调研报告一调研对象舞钢市恒祥物业公司二调研方式问卷式资料法三调研时间20xx年11月四调研目的对该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和该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调查了解该公司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并提出相应的...

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状况的调查报告目录一、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概况.........1二、重庆莱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现状..............21.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构成..…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最全模板

人力资源分析报告说明本模板罗列了大致分析方向第二部分所提供的表格仅供作图时参考具体表现形式不局限可采用多种图表格式进行全文请用15倍行距编辑分析报告完成后请将红色及蓝色字体部分删除一公司组织结构图描述公司现有的...

某公司人力资源分析报告

XX人力资源分析报告前言1第一部分人力资源状况综述11公司背景12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121管理人员122技术人员123市场人员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现状诊断21概述22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221公司领导...

人力资源管理_调研报告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豌角码头课程名称中小企业资源管理组号第1小组组长辛双琪12251078孙晓东12241040叶宇杰12241327组员陈琼楼12241053王俊禄12241320陆正江12225045任课教师刘...

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

南京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实践报告题目: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20##年9月31日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社会实践情况表对xx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调查报告当今社会,人力资源在企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不仅要…

车间人力资源管理调研报告

运用车间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一车间人才人力队伍基本情况车间现有干部职工368人管理人员17人干部10人列检人员人工班长30人5T操作人员17人红外线HMIS锅炉工压风司机17人日勤45人停薪留职息工17人二...

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

中烟摩迪江门纸业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过程众所周知企业能不能走的远和企业文化息息相关而人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所以恰当的用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尤其重要这就突出了人力资源管...

20xx年快速消费品及公关行业人力资源报告

作者肖萧20xx年是快速消费品行业平稳发展的一年在这种平稳的态势之下Minihunter猎头公司从招聘的角度出发对北京多家快速消费品公司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虽然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招聘状况与目前总的招聘现象大致趋...

人力资源行业调研报告1

人力资源管理行业调研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摘要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绩效管理从字典上查得所谓绩效管理是指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共同参与的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绩效结果应用绩效目标...

某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研分析报告

住二公司人力资源状况调研分析报告(初稿)人力资源是企业核心能力的根本源泉,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住二公司目前人力资源出现严重短缺,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产生了较大影响。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通过对住二公司人力资…

人力资源调研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