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探析》

时间:2024.4.20

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探析

——读《孟子译注》有感

摘 要:孟子作为我国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建立了一套以性善论为基础、以“内求外修”为特征的道德修养理论体系。在我国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下,诠释孟子道德修养理论的主要内容,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现代创新提供更多的思想源泉与精神动力,对提高个人道德修养和规范社会道德秩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性善 养气 道德修养

在孟子生活的时代,百家争鸣。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被尊奉为仅次于孔子的“亚圣”。

孟子的思想非常丰富,孟子主张施行仁政,以民为本,“民事不可缓也”;孟子提出性善论,人皆有“恻隐之心”。同时,孟子言“吾善养浩然之气”,提出了很多道德修养理论。他提倡做人应该舍生取义,重气节,人要有信念,有理想,而且要坚定,为人不能贪财好色,迷恋享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反对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他自己一生也在身体力行自己的主张。如果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君王的认可,即使自己被授予高官,他也绝不为厚禄所动,宁愿辞官回家,过着布衣素食的简朴生活。孟子讲究气节,重义轻财,看重精神层面上的愉悦,不过度追求物质享乐,宁愿简衣陋室,悠然过活,也不肥马轻裘,奴颜婢膝。这也是孟子寿高达84岁的原因之一。

《孟子》一书为儒家的重要著作,共计14章,1对后世在思想上、文学上均有重大影响。此外,书中还蕴藏着不少养生思想和道德修养理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善论 1 本文主要参考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xx年版。

在中国道德教育史上,孟子是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思想家。孟子将孔子“性相近”的观点进一步发展为“性善论”,成为其道德教育思想的理论前提。孟子认为,“人之初,本性善”,也就是说,人生而具有潜在的“善”的本性。《孟子·告子章句上》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认为,正是这四心,形成人们的“仁义礼智”四德的发端,“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第200页)“仁义礼智”即“四端”是人性善的集中体现。同时,孟子又认为,人的道德根源于人性,表现为人的善行,但人与生俱来的善端,能否保持善的本性,在后天的实践中加以自觉的培育修养,使其得到充分的扩展,从而才能真正体验人性之魅力,成就“大丈夫”式理想人格,达到至善境界。故而,“人皆可以为尧舜。”

同时,孟子常在书中提到“恒产”与“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13页)可谓,衣食足,知荣辱。如果让民众食不果腹,那道德文明建设从何谈起。所以,孟子主张君主应施仁政,不与民争利,使民以道,以仁治天下。

诚然,孟子的以“性本善”为基础的道德本原说,虽然在理论上陷入了唯心主义的先验论,但开创了比较完善的性善论理论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基本精神,我们要批判地继承孟子思想的精华。

二、养心性,重理义,存心寡欲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夭寿不贰,何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233页)孟子认为保持人的本心,培养人的本性,这种安身立命的方法,可使人颐养天年。存心养性之要在于通于理义,故在《孟子·告子章句上》中曰:“心之所同然者何也?谓理也,义也。圣人先得我心之所然耳,故理义之悦我心,犹当豢之悦我口。”(第202页)心之相同之处是什么呢?是理,是义也。所以理义使我高兴,如同牛羊猪肉合乎我的口味一样。在养心性方面,孟子很看重孝,一再以舜为例,推崇孝道。“大孝终身慕父母”。孝乃首善。

明人心通理义,就能不被物欲所蔽,孟子曰:“欲贵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人之所贵者,非良贵也。赵孟能所贵,赵孟能贱之。诗云:既醉以酒,饱以德。言饱乎仁义也,所以不顾人之文绣也。”(《孟子·告子

章句上》)(第210页)意思是说:希望尊贵,这是人们的共同心理。但每人自己都有可尊贵的东西,只是不去想它罢了。别人所给与的尊贵,不是真正值得尊贵的。赵孟所给与的尊贵,赵孟同样可以使它下贱。《诗经》说:“酒已经醉也,德已经饱了。”这是人的仁义之德很富足,也就不羡慕别人的肥肉细米了;到处皆知的好名声在我身上,也就不羡慕别人的绣花衣裳了。应该说,孟子这种存心养性,重理义而养神志,与人的健康长寿有利。

三、养浩然之气

孟子关于“善养浩然之气”的论述见于《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46页)。孟子在齐为卿相,高足公孙丑问他是否因此而动心,孟子答道:“我四十不动心。”接着,师生二人逐个评论北宫黝、孟施舍、曾子和告子之勇及其不动心之道。谈到自己之所长,孟子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公孙丑又问“敢问何谓浩然之气?”孟子答道:“难言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孟子所说的气,是指表现于实际行动中的精神力量。孟子强调这种精神力量的获得,一方面是靠理性认识掌握了道与义形成的;另一方面,还要靠持久不懈的修养和锻炼,即所谓“以直养而无害”,持续地以直道、正义来培养。同时,孟子也认为,养气以达到不动心,是一个长期、艰苦的道德践履过程。人们以仁义道德为指导,积极地、循序渐进地、顺其自然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进行道德的践履,久而久之,当人们自反其身感觉到“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时,内心之中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一种理直气壮的正义感,从而表现出无所畏惧,一往无前的大无畏气概。

从养生上说,有了“养浩然之气”,人就有了凛然正气,就立得正、站得直,铮铮铁骨,活得潇洒洒脱,自然会长寿。与此相适应,孟子在伦理养生又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有舍才有得,这种超脱,相反会成为人抵抗厄运、抵抗戕害、保证生命质量的精神动力。他提出重气节的主张,使人成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再以“心志统气”,控制自己的情感,便能成德。

从境界上说,有了这种“浩然之气”,人就达到了“至诚”的境界。“至诚”是“天道”与“人道”的合一,而这是“明善”“诚身”的结果,“诚身有道,不明乎善,不诚其身矣。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离

娄章句上》)所谓“明善”“诚身”的过程也就是“养浩然之气”或曰“思诚”的过程。通过“诚身”,人把抽象的道义、潜在的善性转变为个体身上的真实的存在。诚者,真实无妄之谓也。但“至诚”是后天艰苦修养的结果,而不是先天的本原状态。

四、大丈夫的人格

孟子很喜欢讲“大丈夫”,这里所说的大丈夫,不同于阶层的“士大夫”,它是指很有作为,且具有高尚人格的人。孟子将“大丈夫”与几种人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105页)真正的大丈夫,孟子认为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这“广居”即是“仁”,这“正位”即是“礼”,这“大道”即是“义”,“仁”、“礼”、“义”是大丈夫立身行事的基本原则。这就与朝秦暮楚、巧舌如簧、玩弄权术、唯利是图、没有操守的人从根本上区别开来了。

二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这是说大丈夫在得志时,偕同人民循着大道前进;不得志,也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向权势妥协,亦就是说“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三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说大丈夫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保持自己的高尚人格。诚然,大丈夫是孟子心目中的理想人格。

结 语

孟子是儒学的重要代表,他既是贵民轻君的思想家、气骨铮铮的大丈夫,又是鹤发童颜的长寿老人。孟子的节情欲,养心性,乐观豁达和善养浩然之气等养生思想,对于当今充满金钱至上思想,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和身心感到俱疲的现代人而言,将会起到有益的启发和帮助。

更多相关推荐: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首先...

《孟子》读书笔记 5000字

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孟子...

孟子-读书笔记

孟轲的文字已经是论点论据俱全长于说理不若论语般读整书方知逻辑也不若道德经玄妙牵强读起来萌化感比较强孟子最吸引我的地方就是先从一般事物说起再慢慢引出道理让别人不知不觉间承认自己的错误孟子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的...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公孙丑上读书笔记政治与行政学院1204博雅班王新1230020xx7关于仁政王道和霸道的思考孟子公孙丑上主要涉及仁政人格修养以及人性等问题这几个话题还是继续孟子梁惠王篇的问题简言之即何为好的政治何为好的人格...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宿城区罗圩中学罗又鸣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

《孟子》读书笔记_5000字

孟子读书笔记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我辈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但孟子本人的思想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我即使局限于视野和眼识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孟子...

孟子读书笔记字数5000+

读孟子有感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提起儒家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我们马上会想到孔孟之道但是一直以来我们都没有一个简单的渠道去真正了解孟子的历史清晰地学习孟子的理论我一直都有一个疑问他是简单的把孔子的理论整理并系统化了还是他有超越孔子的理论...

《孟子》读书笔记

孟子读书笔记孟子这本书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我们寻常所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各个方面我认为即使中华名族经历过近现代史上各种西方文化的充斥和本民族文化的怀疑中国人民的内心深处还保留着对中国传统礼法秩序的深厚感情我们可以...

《孟子的智慧》读书笔记

孟子的智慧读书笔记1道既通2韩非子批评孔子的学生贱儒3藏诸名山传之其人4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5孔子圣人孟子亚圣6孟母三迁环境教育7子不学断机杼机会教育8买杀猪吃身教和言教要结合起来9孟母明礼10守礼行义11战国...

读书笔记孟子

学习孟子荀子教育思想的心得今天我听了孟子和荀子教育思想的讲座很有感触下面我就谈一谈学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的感想孟子名苛他很好的继承了孔子的教育思想认为教育可以让人明理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孟子的教学思想有五点一深造自...

读书笔记之《孟子译注》

读书笔记孟子译注感书名孟子译注简体字本译注者杨伯峻责任编辑聂丽娟出版发行中华书局出版时间版次20xx年12月北京第一版初识孟子是在中学的课本中知道孟子是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各代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背五...

孟子读书报告(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