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设置生物科学专业的论证报告(含附件20xx.06.08)

时间:2024.4.20

设置生物科学专业的论证报告

一、设置生物科学专业的必要性

(一)我国生物科学专业建设现状

20##年12月29日国务院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明确提出20##年生物产业将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该《规划》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提出20##-20##年,生物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至20##年,生物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比20##年翻一倍;我国生物产业将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作用显著增强,在全球产业竞争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规划》中的生物产业,涉及制药、医疗器械、农业、能源、信息、环保等多个产业。特别医药方面提出以“大力开展生物技术药物创制和产业化”、“推动化学药物品质全面提升”与“提高中药标准化发展水平”作为重点发展领域的主要任务,强调了其支撑体系建设与产业化示范及配套政策等相关工作,并提出20##-20##年生物制药产业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总体来看,《规划》着力在于引导医药行业加强创新、提高质量、提升规模,这也是未来一个阶段医药行业的核心发展思路。

  随着数理科学广泛深入地渗透到生物科学以及一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研究技术的问世,生物科学已经从静态的、以形态描述与分析为主的学科演化发展成动态的、以实验为基础的定量的学科。其特征是对分子、细胞、组织、器官及整体的全方位的综合研究。因此,21世纪生命科学将从分析走向综合,并将形成崭新的生命观。生命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将是在微观、宏观和应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目前生物科学专业作为理科生物类专业,在全国各大综合性院校都有开设,不同类型的学校根据自身的实力和特点,发展出不同的办学方向和科研方向。从分体现出不同层次高校生物科学专业的办学特色。

(二)我省生物科学专业建设发展现状

国务院于20##年12月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将“特色是生态,核心是发展,关键是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本质内涵;将“坚持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作为基本原则之一;将打造国际生态经济合作重要平台作为经济区建设的发展定位,将“生态经济旅游基地”列为经济区的重点建设项目。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过程当中,具有极大的需求。目前我省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诸多高校都开设有本专业,除了省内重点高校的办学注重基础生物学教学及科研的发展以外,各地方高校都结合地方特色,开办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方向。

景德镇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赣东北区域的中心城市,也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国家对景德镇的产业转型给予极大的关注。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景德镇正在大力发展高新生物科学技术在农业、制药、生态绿化等领域产业的应用。景德镇市地处赣东北地区,周边多山,生态环境优良,临近的鄱阳湖地区更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动植物资源丰富。这里具有悠久的茶叶种植历史,开发出了得雨活茶、浮瑶仙芝等著名茶叶品牌;这里具有储量较大的红豆杉资源,其紫杉醇具有有效抗癌能力;这里的生态园种植有大量的白花檵木,其含有的特殊类黄酮成分被认为具有抗心脑血管疾病等重要生物活性作用,该植物种质资源库的建立及其有效成分的开发利用,被列为景德镇市重点发展项目,获批为“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生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态环保、绿色崛起以及景德镇市的产业转型、科学发展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三)生物科学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预测

1、生物科学行业人才数量、结构现状及需求预测

围绕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景德镇市在生态保护、生物制药、农业对生物科学人才都有较大的需求,需要一大批较高专业素养的人才投入到这些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发展中来。生物课程属高考科目之一,中学必须开设。景德镇及周边地区各中学均需要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由于景德镇现有高校没有开设生物科学本科专业,而合格的中学教师学历又必须达到本科甚至本科以上,尽管我校是景德镇地区唯一具有师资培养培训资质的高校,但尚不具备本科生物教师的培养资质。景德镇靠近长三角地区,但经济欠发达,这里留住人才已不容易,而吸引人才也就更难,这对本地生物教育、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生物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都极其不利。生态农业的发展,绿色家园的建设离不开全民的参与,向人民群众宣传绿色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培养全民的科学发展意识,也都需要一大批具有生物科学专业知识的人才。因此,景德镇地区急需建设有生物科学本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为当地科教、农业、生态、制药等行业和产业的发展创新以及绿色家园的打造提供人才支持。

2、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岗位需求现状和预测

本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主要来源于科研机构的科学研究岗位,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的教学、科研岗位及生物科学技术及工程相关企业单位从事研发、管理、技术等相关岗位。同时为有志于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继续学习深造的学子奠定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从行业的发展情况来看,根据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趋势,生物技术领域作为产业附加值较高的高新技术行业,必然得到不断的推广和发展,从长远来看,人才需求十分旺盛,从目前发展现状而言,各种大中小型、从事生物技术上中下游相关产品生产的企业也正在不断增加,因此,目前本行业人才需求,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了,但是长远而言,前景十分广阔。

3、生物科学专业区域人才岗位需求现状和预测

(1)现代生物制药产业迫切需要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根据景德镇市十二五规划,将加快发展生物和新医药产业。景德镇正以立信药业的爱迪纳菲、东风药业的可利霉素等国家一类新药项目为龙头,大力引入纳米生物制药等前沿科技,发展新医药产业;以江西德宇集团将主导、实施生物酶解法提取紫杉醇产业化项目以及白花檵木黄酮关键技术研究与技术开发,共同打造年产值数十亿的大型生物制药产业,使之成为景德镇市又一战略性支柱产业。目前,立信药业、富祥药业、东风药业等六家大型制药企业已入驻景德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仅这些企业未来五年需要的专业技术人员就已超过600人。据预测,景德镇市生物制药产业未来10年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需求总量将超过1200人。

(2)现代食品加工业迫切需要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根据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和江西省对城市转型的要求,景德镇将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与有机食品产业。景德镇地区的乐平蔬菜、浮梁茶叶产业及其深加工发展十分迅速。20##年,茶叶总产量就达4300吨,总产值超过4亿元,蔬菜产量达80万吨,产值近12亿元;德宇集团的得雨活茶成为人民大会堂特供茶,其景德板鸡系列产品早已享誉省内外;以江西食品公司为龙头的果蔬糕点以及浮梁的浮瑶仙芝等正在成为新的名牌。据预测,未来10年仅景德镇有机食品产业的生物科学专业人才需求也将超过400人。

(3)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迫切需要生物科学专业人才

环境生物科学技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无污染、可持续的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的发展,符合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宗旨,也是景德镇市经济转型的重要发展方向,这些产业需要具有环境生物科学专业背景的人才为其提供专业服务。截止20##年底,景德镇地区初具规模的休闲旅游农庄和生态养殖基地有30余个,此类生态项目还将持续发展壮大,以每个农庄平均每2年补充1名专业技术人员计,未来10年需要生物科学专业人才200人左右。景德镇及周边地区有百余家化工、制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生产企业,这些企业的三废排放,废物处理、环保监控等也都需要环境生物科学背景的人才为其提供专业服务,以每家企业平均配备二名生态监测、环境保护专业人员计,就需要环境生物科学专业人员200人以上。因此,未来10年景德镇地区生态环保领域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需求总量可达400人以上。

(4)区域内中学生物教育迫切需要生物科学教育方向专业人才

生物课程属高考科目之一,中学必须开设。景德镇及周边地区各中学均需要从事生物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由于景德镇现有高校没有开设生物科学本科专业,而合格的中学教师学历又必须达到本科甚至本科以上,因此我校作为景德镇地区唯一具有生物科学专业方向师资培养培训资质的高校,应该负担起本地生物科学专业方向教师培养的重任。从目前情况来看,本事及周边的中学较多,多生物教师的需求,保守估计,今后五年约可达100人左右。

在景德镇地区仅我校开设有生物类专业。景德镇地区经济欠发达,这里留住人才不易,引进人才更难,因此,我校设置生物科学专业,为地方培养“留得住、下得去、用得上”的人才,以缓解对生物科学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非常必要。

二、设置生物科学专业的可行性

(一)具有较良好的生物科学专业办学经验和成果

我校生物教育专科专业自1985年开办,已培养毕业生1000余名。毕业生们遍布景德镇市城乡,工作在新农村建设第一线,景德镇各级农业科技部门的业务骨干大多是我校的毕业生。有的毕业生工作在教育一线,已成为各级各类学校的骨干教师。生物及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0%左右,毕业生在工作岗位上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十年,我校与江西师范大学联办生物科学本科专业,已招生三届,其中二届已经毕业。20##届生物科学本科班毕业当年13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12人被录取。20##届生物科学本科班35位学生,毕业当年32人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28人上线并全被录取,其中985工程高校录取4人,211工程高校录取15人。

(二)具有较好的生物科学专业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

我校生物类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7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4人,副高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59.39%;有博士2人,硕士16人,研究生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专任教师中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人选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省级骨干教师5人.《普通生物学》教学团队已建设为省级教学团队。

(三)具有一定规模的生物科学专业实习、实训基地

学校建设有完备的实验室及实践教学基地。校内实验室主要有:普通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发酵工程实验室、生物分离工程实验室、生物工程制图实验室、化工原理实验室、标本室、基础化学实验室等。有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30余个。

(四)具有一定数量的生物科学专业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

学校图书馆藏书92万余册,其中该专业类及相关专业图书10万余册,有期刊数据库二个,相关专业期刊数十种,图书资料齐全。,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80万元。

(五)具有丰富的生物科学专业科研与教学成果

近年来专任教师立项国家课题2项,省级科技项目10项,省级教改课题立项12项,市厅级项目合计3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8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半数为核心刊物发表,SCI、EI收录10篇;有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教师们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产业经济进行区划编制。本系教师的“液态食用菌培育技术”属国内首创。

三、今后生物科学专业办学思路

(一)做好生物科学专业定位,努力实现办学目标

1.总体定位及建设目标

生物科学本科专业的定位是立足景德镇当地,努力培养生物科学产、学、研、教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景德镇当地的生物科学相关的制药、食品、环保、教育等领域输送合格人才。

五年之内,大力健全专业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提升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及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把该专业建设成办学条件优质、教学质量高,有利于生物科学相关领域人才输送,对区域经济和社会良性发展等具有较大辐射作用的本科重点专业。

2.具体建设目标

(1)构建与生物科学领域发展及企业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产学研紧密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2)新建具有专业特色实训室组成校内外实训基地,满足生物科学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要求;建立包括教育、医药、食品、环保等多行业的校外实习基地。

(3)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及配套课程资源。力争1-2门申报本科层次省级以上精品课程,2-3门申报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编写相关专业教材或教学参考书。

(4)培养和引进1-2名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3-5名专业骨干教师,聘请多兼职教授,建成一支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努力打造新的省级乃至省级以上的教学团队。

(5)坚持产学研结合,在sci及核心刊物上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

(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奠定专业建设人才基础

1.建设目标

培养一支爱岗敬业、教研能力优秀的专业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专业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在本学科领域具有较大影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促进校企融合,进一步改善双师结构。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生物科学专业教学团队。

2.建设内容和具体措施

(1) 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

深入开展专业带头人培养和引进工程,加大培养资金投入,建立教师专业水平提升的鼓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学位深造。完善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管理办法,依托专业建设平台,以项目为纽带,实施重点培养、梯度发展、动态管理的培养工程,提高专业带头人专业技术能力、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及科研能力。根据我系师资状况,本专业将从现有专业教师中挑选优秀教师作为专业带头人进行培养。结合本专业师资情况,选拔具有良好基础的骨干教师进行重点培养。

 (3)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

加大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通过一系列科学合理的培养方案来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安排青年教师参加各种专业相关培训,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种教研会议,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为每一位青年教师配一名思想作风好、专业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任指导教师;组织公开课教学、示范课教学、组织青年教师集体备课、参加教学研讨等活动,鼓励青年教师进行学位深造和课程(特别是实践课程)培训。

 (4)加强教学团队的建设

建立一个学历高、职称高的“双高”学科带头人领衔,中青年骨干教师为支柱,老中青结合,高中初职称分布合理,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科学专业优秀教研团队。力争该团队逐步建设升格,努力提高,达到省级本科教学团队乃至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水平。

此外本专业将从企业一线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专家和工程师为兼职教师,提高教学实力,实施企业特聘制度,不断改善和优化专任教师队伍的结构。

(三)加强课程与教材建设,构建专业建设科学体系

1.建设目标

今后五年中,将建立完善的生物科学课程体系,建设1-2门本专业的省、院级以上精品课程,编写一本以上教材;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和空间,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探索适用于本专业“导师制”培养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行为导向式教学方法。

2.建设内容改革

(1)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围绕生物科学的基础知识和核心课程,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涵盖生物科学核心知识内容,同时突出地方特色,与学校建设“教学型、应用性”地方本科高校的方针接轨。建立必修课和选修课配置合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适当的专业课程体系。

(2)建设精品课程及数字化教学资源

加强专业精品核心课程的建设,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和空间,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其他专业课程的改革建设,推动和保证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成立课程教学团队,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参与课程建设,制定实施方案。编写与课程相配备的教材,开发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的教案、教学(影像)资料库等,以保证精品课程的建设。

(3)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革教学方法手段

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提高实验实训课程的比例,促进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的比例。努力增加实训基地,扩大校企合作范围,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开展深度合作。建立一套符合适应社会需要、依托企业参与的教学模式。

(四)加强科研实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

努力调整学科专业建设模式,鼓励教师开展教研、科研活动,鼓励教师申报课题、撰写论文,特别是高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立项和研究的开展以及sci等层次高水平论文的撰写。努力提升科研平台的层次,建设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为推动本地服务“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五)提升实践教学品质,建立科学实践教学模式。

目前本专业建设有相关的“生物工程及技术实验实训中心”。该实验实训中心中包含的生物科学基础实验室已经较为完备,能够满足生物科学专业实验实训内容的开展。目前在实验室建设的重点在于,对贵重消耗性药品的投入应得到有效保障。结合生物类制剂易变性,易失活的特征,建立符合专业实践课程发展的药品购买渠道和模式。根据专业实践课程的特点,调整实践教学模式,打破理论教学课时分布模式,促进集中学时展开实践教学的新模式。

(六)严格教学管理,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严格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加强常规教学检查,由系主任和分管教学的副主任牵头,办公室主任和教学秘书参与,对教师的上课进行严格管控,不定期的抽查,加强教学监督单位的随堂听课。教学秘书每天开展常规教学检查,对教师上课必备的材料,学生的到课情况进行监督和管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自律性和学生上课的自觉性。普遍提升教学水平,大大降低学生缺勤率。认真进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教学大纲的整理和教案的更新。

(七)合理规划生物科学专业发展,适度扩大办学规模

本专业作为我系重点专业,将进行合理的规划。该专业的建设,是在我系原有的生物教育、生物科学联办本科专业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具有一定的办学历史,也符合国家政策关于生物科学领域发展的导向,符合市场人才需求的状况。因此,该专业作为我系第二批升本专业进行重点建设。本专业将根据开办的实际情况,逐步发展转型,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水平和层级。力求本专业每年招生40-50人,自招生年份(预计为20##年)起,五年内学生数达到甚至超过200人。努力提升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争取早日获得研究生培养资格。

附:

1、普通高等学校增设(本、专科)专业申请表

2、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生物科学专业师资队伍情况

4、生物科学专业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情况

5、生物科学专业带头人情况

6、生物科学专业建设规划

1.高等学校增设专业申请表

注:专业代码按教育部公布的填写,新的目录外专业请填写建议代

2景德镇学院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掌握较扎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和较系统的生物科学基本知识与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从事科学研究,在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的生物科学专门人才。同时为有志于在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继续学习深造的学子奠定较为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

二、基本要求

按照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物科学相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与实践创新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生物科学研究方法与操作技术,具备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教学过程中分析和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能力,同时根据生物科学基础研究、生物技术应用、生物教育等专业方向,确立人才培养特色。

(一)素质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素养,诚实肯干、严谨细致;

2、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严谨的作风、良好的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3、具有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强健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

4、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能力要求

1、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2、具有实验设计能力和意识,具有归纳整理和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适应基础教育教学及教育科研的能力;

 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与外语应用能力。

(三)知识结构要求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掌握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生态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3、了解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4、跟踪生物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科学产业发展状况。

三、培养措施

(一)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包括公共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和公共选修课以及实践环节等,总学时3452节。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适应”的培养原则和“平台+模块”的培养方式,将该专业分为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和教师教育三个培养方向,夯实基础,强化专业,注重技能。采用学分制进行教学管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即可毕业。本专业毕业学分为180学分。

(二)教学形式 

专业课(含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是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形式。课堂教学充分注意“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相长”的原则,注重启发式教学;实践教学充分注意“教师指导、学生操作、问题主线”的原则,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创造条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探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实行课程目标控制。选修课是专业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两大类。公共选修课主要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专业选修课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方向选择研修。专业实(见)习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可自行联系单位或由学校集中组织,这类实习实行“双导师”制。毕业设计(论文)是实践教学的重要内容,实行导师制。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八学期,可与实习就业同步进行。

(三)课外科技和创新活动 

课外科技和创新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和创新能力。学校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课题研究,向学生开放专业实验室,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竞赛,参加校内外教学实训(包括实验教学和技能实训、野外教学实训、企业参观和顶岗实习等),帮助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寻找研究课题、解决实际问题,检验学习效果,巩固专业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自立自强意识和竞争意识。

(四)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学校动员和组织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走访学校、企业、社区,家教辅导、勤工俭学等,帮助学生了解社会、关注民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社会、报效祖国的意识。

四、主干学科

理学、生物科学类

五、主要课程

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微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动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实验、植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实验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育实习、毕业生产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社会实践等。详见附表一、附表二。

七、教学计划

1.   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见附表一)

2.   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见附表二)

3.   教学时间分配表(见附表三)

八、毕业学分要求(见附表四)

毕业最低学分为 180学分

九、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4年

十、授予学位

修满规定的学分,符合《景德镇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规定的毕业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附表一

生物科学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计划表

说明: 1、专业选修课分为3个模块,每个模块学分数和课时数都相同,学生可根据自己设计的专业方向任选一个模块。

2、公共选修课由学校根据情况于每学期末公布下一学期的开设科目,从第三个学期开始,每位学生每学期可任选二门(2学分/门),总共须选满6门课程12个学分,所有选修课均应跨专业选择。

3、 计算总学分/总学时/周学时,专业选修课只统计一个模块。

4、计算总学分/总学时/周学时,其中总周学时为能够确定的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课时总和,公共选修课和素质拓展课程根据每学期课时数随机安排。带下划线的学时为考试科目学时。

附表二:

生物科学专业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

附表三:

生物科学专业教学时间分配表

说明: 1.()内数字表示非集中进行的周数或假期中进行的周数

2.专业实训周数可以根据各专业特点微调,一般理工类总周数在10周左右,文科类总周数在8周左右

附表四:

生物科学专业毕业学分及课程学分学时构成

备注:

1、专业教育总学时(学分)主要计入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以及集中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专业实训环节的10个学分。

2、公选课无法确定学生选修的课程为理论课或实践课,因此未予以区分。

3 生物科学专业教师队伍情况表

4 实验、实训、实习基地情况简介

本专业现有的实训基础设施包括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训基地两部分,校内实训中心主要包括省财政厅、教育厅资助建设的“生物工程及技术实验实训中心”。校外实训基地主要包括分散设在各类企业、事业的合作单位。合计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30余个。

1.校内实训中心

生物工程及技术实验实训中心:本专业设有生物相关的专门实验室。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设备资产近700万元,主要有普通生物学实验室、微生物学实验室、生物化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工程实验室及配套普通化学实训室、仪器分析室、标本室、生态学实验室等基础实验室。

2.校外实训基地

本专业将不断拓展实训条件,与江西德宇集团、江西彩云食品公司、立信药业、富祥药业等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关系,成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开展企业参观、实习实训创造有利条件。与单位签署协议建立专业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为本专业实施新型培养模式以及就业等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目前建设的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主要包括有:

主要校内实验实训条件情况表

5.1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5. 2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5.3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5.4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5.5生物科学专业主要带头人简介

生物科学专业建设规划

我系将紧密围绕学校建设“办学有特色,区域有地位,本省有影响”多科性教学型普通本科院校的目标,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为导向,确定本专业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定位和发展目标。

(一)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牢固确立学科建设在本系发展中的龙头地位,统筹专业发展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统筹教学、科研与人才的关系,统筹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的关系。建立起符合学科专业发展规律、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建立起能够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专业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本专业建设整体水平。

(二)专业定位

我系根据学校学科专业布局的要求,认真梳理整合专业群,确定本专业的定位。该专业是基于我系重点建设的生物学科专业群众的重要理科专业。结合国家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政策及我系师资、办学经验、办学条件等具体情况,打造建设的重点专业。该专业是除生物工程工科专业之外的理科专业,完善了生物学科专业群的学科分布。同时,该专业也为中学生物教师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三)专业建设的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两年之内争取申报该专业为新增本科专业。在课程体系建设、师资力量培养、实践实训条件等全方位建立起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同时体现地方特色的专业体系。

2、具体目标

(1) 办学规模

20##年申报新增本科专业,并开始招生,争取招生五年内,本科生达到200人。

(2)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

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是学科专业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保障。未来5年,争取各种资助项目,进一步加强现有“生物工程及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建设,围绕生物学科专业群,完善实验室,建成校级重点实验室,并争取进一步打造成省级乃至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建一批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符合生物科学专业实践课程要求的试剂药品采购方式和课程安排模式,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4)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进一步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改革,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不断探索人才培养的新途径,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力争新建省、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加强课程建设,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争取建设校级精品课程1-2门,编写1-2本能反映我系学术水平、具有鲜明特色的精品教材,以适应不同专业方向人才培养的要求;改革教学方法,注重实际教学效果,注重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结合自身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大力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践科研活动。

(5) 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学历职称高,教学效果好,科研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师资队伍。按照“敬业爱生、理论扎实、技能精湛、改革创新”的要求,培养一支爱岗敬业、高技能的专业教师队伍,充分发挥他们在学校专业建设中的骨干带头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引进和培养在本专业领域具有较大影响高层次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努力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融合,聘请兼职教授。打造一支在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省、校级乃至更高级别的教学、科研团队队伍

(6)促进科研工作

未来5年,争取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50 篇,其中国内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不少于15篇,争取出版专著、教材等各类书籍,获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和横向课题不少于8项;争取校外各类科研总经费不少于10万元,获得各类省部级奖不少于2项。

四、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调查研究,优化专业,突出重点,强化特色

坚持对社会人才供求情况进行调研,掌握当前或今后一段时间内各行业、岗位群的人才需求情况,紧盯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学科专业的社会适应性和产业关联性,及时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突出重点加强特色建设,打造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格局,提高服务地方水平。

加强与景德镇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相关企业的合作,与江西德宇集团、江西富祥药业有限公司、江西立信药业有限公司(国内大型从事医药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等企事业大内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充分利用景德镇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点建设城市、江西省首批生态园林城市的优势,建设以医药、食品、农业、环保产业及教育事业相关的生物学科专业群。

(二)配合学校“二大建设”,提升学科专业水平

我系将积极配合学校将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建设、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这“二大建设”,进一步加大内涵和外延建设力度,整体提升学校学科专业水平。根据自身学科专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生物工程专业实验室,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三)以模块化课程建设为推手,深入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今后五年中,将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建设模块化专业选修课程,认真编写符合专业发展需求和地方特色的教材讲义;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推动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教育的深度融合,大力开发数字化专业教学资源,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管理平台和空间,促进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努力开展“导师制”等教学模式的探索,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力争早日实现硕士学位点的申报。

(四)坚持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它不仅是理论教学的延续,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要整合单一性实验教学内容,探索开设综合性、应用性和设计性实验的方式方法,积极将工程性、研究性和个性化实验同实际教学结合起来。目前我系生物科学专业实验实训室基本完备,主要是针对其中可能有所欠缺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和补遗补漏。如遗传学相关实验室,可以结合普通生物学实验室、温室大棚和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来开展相关实验。此外,力求保障实验实训课程经费,针对生物科学试剂药品昂贵且容易变性失活的特点,转换药品试剂采购模式,结合生物学课程特点,改革课程课时安排。

(五)实施“人才强校计划”,提高学科专业队伍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采取培养、引进、外聘、与企业“互派”(教师进企业,企业进学校)等措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与本专业相适应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进一步改善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选聘学科专业责任教授、学术带头人和优秀教师。通过开展“以老带新”、“示范教学”和“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等活动,在教师中营造比学赶超的学习工作氛围,以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青年教师健康快速成长。通过和企业合作,聘请企业具有高职称和较高熟练技术能力的专家能手,作为兼职教师,知道学生的实践技能。

(六)加强学科专业梯队和学术团队建设

建立由学科专业责任教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等组成的学科梯队和学术团队。以科研项目和课题研究促进学术团队的形成,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切实发挥科研在学科专业建设中的作用。鼓励教师重视科研工作,提高科研能力,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积极营造与学科建设相适应的科研氛围。

五、学科专业建设的保障

(一)组织保障

本系将成立以系主任为专业带头人的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充裕的师资力量,分工协作,开展本专业的建设。系主要行政班子成员和主要学术带头人将对专业的建设进行指导和提出意见、建议。制定和实施我系的专业建设规划,协调学科建设资源,组织规划引导科研项目申报,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的指导学科建设及科研工作的开展。推荐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等。

(二)制度保障

在学校相关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建立独立运行的专业建设管理机制,对专业要确立重点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做好专业建设的规划和论证工作,提出立项建设方案。实行专业建设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专业建设和科研成果奖励制度。设立系级教学及科研成果奖励基金,对学科专业建设成效突出的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对贡献突出的学科带头人进行奖励,鼓励教师和科研开发人员在学科专业建设、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服务等方面勇于探索,敢为人先。

(三)经费保障

寻求更加广泛的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的资助渠道,加大学科专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力度。在专业与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硕士学位点培育、实验室建设、学术科研活动开展等方面,确保学科专业建设所需经费能够充足到位。建立成本分担的学科专业建设机制,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吸纳社会资金和项目资金共同投入学科专业建设。进一步优化学科资源配置,做好学科发展计划。充分发挥现有设施与设备的使用效率,帮助学校减轻学科专业建设的经费压力。

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2013.05

更多相关推荐:
会计专业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会计电算化专业设置论证报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进一步规范社会对会计人员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的会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外语水平必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际交流合作能力等因此培养和造就大...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行业与劳动力市场需求随着科技的发展伴随工业自动化的提高机电产品技术日新月异加之机电产品的普及和科技含量的提高机电技术应用行业从业人员势必从数量上有很大的增长和素质上有更高的要求当然...

机电一体化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设置的依据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需求是由社会发展大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和全球化发展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人才有极大需求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种将...

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

XX市职业教育中心专业设置调研论证报告从大的方向来讲,专业设置调研旨在反映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结构及其发展趋势和变化的情况,建立起我市各职业学校专业整体调整的平台,为优化课程设置,优化人力资源,统一协调各校…

商务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英语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对外商务活动频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英语作为最重要的语言交流工具,在对外贸易和商务活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经贸英语人才的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对外经贸的充分开展…

数控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数控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一设置的依据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五年一贯制山东水利职业学院二一二年九月关于设置五年一贯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论证报告一开办五年一贯制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的必要性一社会和行业背景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

关于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论证报告一我校增设物流管理专业的必要性与意义物流管理是集现代信息网络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商品再加工分装配送等内容于一体的多科性多领域的管理学科物流是一个新兴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大批管...

旅游英语专业论证报告

旅游英语专业可行性论证依据省教育厅20xx年16号文件重视人文社会学科专业的建设和发展积极开办应用文科专业的指示精神同时结合我院专业设置和发展在外语系现有师资和教学条件基础上计划20xx年开设旅游英语专业该专业...

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的论证报告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设置的论证报告一专业设置的必要性一国内物流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分析当前整个市场的物流热表明物流业将成为二十一世纪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

拟增设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论证报告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拟增设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可行性论证报告专业名称家具设计与制造高职高专新增目录外专业代码580117一拟增设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修改)

旅游管理专业设置论证报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大力发展工商业而现代化的旅游管理是工商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旅游管理业务的发展方兴未艾该行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随着加入WTO中国经济将更加入国际市场体系这必将为我国...

专业设置论证报告(4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