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金山镇地区地质图

时间:2024.5.8

第一章 前言

根据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该报告主要对金山镇地区的分层分析。地层接触关系以及在地层发育的褶皱、断层、岩体和岩浆活动。为了表现各种构造,在分析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了金山镇构造纲要图以及金山镇综合剖面图。金山镇地区的地势呈西高东低走势,在西部有奇峰和雨峰海拔分别为1500米和1600米。中部还有一座海拔为1250米的山峰,名为孤峰。东北部有陵庄和一个桑园沿东北至西南方向的一个断层分布。在东南方向有一“几”字型河流,交通便利,水系较发达,经济条件应当不错。

第二章 地层及构造

构造层:是指一定构造单元内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一套地层组合及组成的构造,其中包括一定的岩浆构造。构造层角度不整合限定。

第一节:晚古生代及中三叠世构造层

1)地层

该地区地层分布由最老地层到最新地层为:

中泥盆统(D2),上泥盆统(D3),下石炭统(C1),上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上二叠统(P3),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中白垩统(K2),古近系(E)。

1、泥盆统(D)

分布于该地区的东南角,范围较小。

中泥盆统(D2)

分布以砂岩和砾岩为主,与上覆地层D3整合接触,未见底;

上泥盆统(D3)

分布以页岩和泥岩为主,与上覆地层C1和下伏地层D2整合接触。

2、石炭系(C)

分布范围很广,除了该地区的东北角及西北角以外,均有分布。

下石炭统(C1)

主要分布在渚岭、奇峰和雨峰一带,在五里河附近以及东南角与泥盆系接触的地方也有分布。岩性以砂岩和砾岩为主,沉积环境又发生了变化。其中,与上覆地层C2和下伏地层D3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K1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上石炭统(C2)

分布范围很广,除了该地区的东北角及西北角外,均有分布。

岩性以粉砂岩和页岩为主,沉积环境再一次发生变化。与上覆地层C3和下伏地层C1整合接触。

3、二叠系(P)

除该地区的西北角没有分布以外,其他地区均有广泛分布。

(1)下二叠统(P1)

主要分布于中北部,在东南角也有少量分布。岩性以灰岩和泥岩为主,沉积环境再次发生变化。在北部和中部,与上覆地层P2和下伏地层C2整合接触: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上覆地层K1、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中二叠统(P2)

主要分布于安村、王家庄和孤峰一带以及西南角、北部,分布范围较广。岩性以砂岩为主,沉积环境继续变化。与上覆地层P3和下伏地层P1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K1、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3)上二叠统

主要分布在孤峰、东北角和偏西南角。岩性以灰岩和页岩为主,沉积环境继续变换。与

上覆地层T2和下伏地层P2整合接触。

4、三叠系(T)

由于在上二叠向三叠的发育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平行不整合,反应了地层的一次抬升现象,使得下三叠统T1被抬升至沉积基准面以上而被剥蚀。而在中三叠统向白垩系发育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角度不整合,反映了一次造山运动,使得上三叠统和整套侏罗纪地层被剥蚀。故三叠系T中只包含中三叠统T2。分布范围较小,紧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北角。岩性以泥灰岩和灰岩为主。与上覆地层K2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3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2)褶皱

褶皱是指任何具有面状构造的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所形成的构造,面状构造岩石受力发生弯曲变形额过程称为褶皱作用。

f1 王庄背斜,位于该地区的西北角,大致平行于奇峰与雨峰的连线。两翼长度不等,为一对不对称褶皱。该褶皱产状不一,走向大致为北---西走向,但一翼倾向为西北方向,倾角在45度至50度之间;一翼倾向为东南方向,倾角在70度左右,褶皱核部为下石炭统C1砂岩或砂砾岩;两翼依次为上石炭统C2砂岩或页岩、下二叠统P1灰烟或泥岩和中石炭统P2砂岩。核部被斑岩所切割,且该褶皱与上覆地层K1、K2呈角度不整合。

f2 奇峰—雨峰背斜。位于该区中部偏西,在奇峰与雨峰连线上,与f1大致平行,在该区延伸范围较远。褶皱核部在奇峰、雨峰一带出露下石炭统C1砂岩、砂砾岩,两翼依次出露上石炭统C2粉砂岩、页岩,下二叠统P1灰岩、泥炭和中二叠统砂岩。故判断为背斜。两翼产状不一,走向大致一致为北---西走向,一翼向西北方向,倾角为50度,一翼倾向东南,倾角约为70度。由于后期断层运动,该褶皱核部被断层错开,形成有明显位移的三段,故其形成时期要早于该断层。

f3 渚岭—五里河背斜,贯穿该区中部。与f1、f2平行,为北东—南西走向,延伸范围很广。该褶皱核部在渚岭和五里河附近出露下石炭统C1砂岩或砂砾岩,两翼依次出露上石炭统C2粉砂岩或页岩,下二叠统P1灰岩或泥岩。故判断为背斜。两翼产状不一,西北翼倾向为西北方向,倾角40度至50度,东南翼倾向西北方向,倾角为45度至70度。轴面倾斜弯曲,两翼向同一方向倾斜,东南翼地层发生倒转,可判断为倒转褶皱。与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形成时期在T2---K1。

f4 河北村背斜,位于该区东南方向,在河北村附近。为北东—南西走向。核部为中泥盆统D2砂岩或砾岩,两翼依次为上泥盆统D3页岩或泥岩。下泥盆统C1,上石炭统C2粉砂岩或页岩和下二叠统P1页岩或泥岩,故判断为背斜。两翼产状不一,西北翼倾向为西北方向,倾角为40度至45度。轴面直立,两翼长度和厚度基本相等,故为一对称褶皱。后期为一系列正断层所错断,故其形成时期要早于这一些列正断层。

3)岩浆岩

岩性:主要有斑岩、花岗岩。

a) 花岗岩,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北角,规模较小。其侵入到中三叠统(T2)地层中,后期又被斑岩切割,所以其形成在中三叠统(T2)之后斑岩之前。

b) 斑岩,在东北角有少量分布。其侵入的地层有中白垩统(K2),下白垩统(K1),中三叠统(P3),中二叠统(P2),上石炭统(C2),下石炭统(C1),还有花岗岩,故斑岩形成在中白垩统(K2)和花岗岩之后。

4)断层

断层是岩层或岩体顺破裂面发生明显位移的构造。

F1、

奇峰—雨峰逆断层。位于奇峰和雨峰之东侧附近山脊处,断层走向为北东—南西,南西端伸出图处,图内全长约18km。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为20度至30度。上盘为组成

奇峰和雨峰背斜的石炭系各统地层;下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构成不完整向斜上升盘的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合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断距约800m。断层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期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期为中三叠世(T2)之后,早白垩世(K1)之前。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F2、

桑园—五里河逆断层。位于该区中部。断层走向为北东—西南,两端伸出图外。断层面倾向北西,倾角为20度至22度。上盘为下二叠统和中二叠统地层;下盘为中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中三叠统地层。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断层。为被后期构造改造。断层形成时期与方向、同性质的奇峰—雨峰逆断层相同即T2—K1。

F3、

河北村正断层系。位于河北村附近。为一系列正断层,总体分布方向为北东—南西。其切断河北村背斜,形成地嵌和地垒。断层形成时期在河北村背斜之后。

F4、

走滑断层系

第二节 早白垩世至古近纪构造层

一、地层

1、白垩系(K)

(1)下白垩系(K1)

仅在该区西北角有分布且分布范围很窄。主要以砂岩和砾岩为主。与上覆地层上白垩统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上白垩统(K2)

分布于该区的西北角和偏东北角。以粉砂岩和页岩为主。与与上覆地层和下伏地层均呈整合接触。

2、古近系(E)

仅在该区最西部有分布,分布范围也较窄。主要以砾岩和砂岩为主。未见顶,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

二、岩浆岩

仅在西部有斑岩侵入,规模较小,斑岩侵入到白垩系各层,形成时期在白垩统K2以后。

第三节 地质发展简史

该地区从泥盆系至古近系,地层发生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变化,导致该地区的地层构造复杂现象比较明显。

D2—P2

从中泥盆统到上二叠统的岩性变化来看,总体为海相沉积,且海平面总体处于上升阶段。沉积环境较为稳定。从相邻两地层之间的岩性变化又可以分为三个小旋回:中泥盆统的砂岩和砾岩变为上泥盆统的页岩和泥岩说明期间为沉积、水深由浅变深;下石炭统的砂岩和砾岩变为上石炭统的粉砂岩和页岩说明期间为由浅变深。

T1—T2

从上二叠统到中三叠统发育期间,缺失了下三叠统的地层,由图课判断两者之间呈平行不整合接触,说明在此之间由于地壳的垂向运动,使地层被抬升至沉积基准面之上,使得下三叠统的地层被全部风化剥蚀而全部缺失。从而也说明沉积环境由海相沉积变为陆相沉积又变为海相沉积。

T3—J

从中三叠统向白垩系发育的过程中,缺失了上三叠统和整套侏罗系,由图课判断两者之间呈角度不整合接触,说明在此之间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挤压地层,使得上三叠统和整套

侏罗系的地层出露至沉积基准面之上而被风化剥蚀而缺失。同时由于此次地壳的运动,导致地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金山镇联合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有些地层发生了倒转,有些地层出现了褶皱,有些地层出现了断层。同时还伴随有火山活动,有些地层被岩浆切割或填充。所以此次地壳的运动会造成金山镇的地层构造复杂性的根本原因。

K1—E

从下白垩统向古近系发育的过程中,地层发育完整,但从图上可以看出,下白垩统地层发生了尖灭。上白垩统的地层超覆于下白垩统地层之上,形成了超覆现象,说明在此期间,海平面上升,但从古近系岩性变化上看,可以发现此期间海平面又下降过一次,沉积环境又发生了变化。

第四章 结束语

通过本次作业,我学到很多,课上老师讲的那些理论知识比较枯燥、抽象,我往往是上课时候听明白了,下课就忘了,也不会刻意去记他们,而这次综合作业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以及应用,而且培养了学生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应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有些理论知识不是光明白就够了的,还要会用。这次作业我就遇到了很多难题,读图的时候就有很多不明白的,最后经过看书问同学才明白,平时不会注意这些,总感觉学好了,其实不然,会使用知识才是真正学会了知识。通过这次编写读书报告,不仅让我们全面的复习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提高了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总之,我们获益良多,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

参考文献

《综合地质学》 地质出版社 王根厚、王训练、余心起(编)

《综合地质学实习讲义》 地质出版社 王根厚、王训练(编)

附图(1、2)


第二篇: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前言

本次金山镇地质剖面图和纲要图的绘制,是在第一次水平岩层、第二次倾斜岩层、第三次极射赤平投影、第四次褶皱和第五次断层实习的基础上的综合实习,它要求我们比较全面地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实习。综合作业是使学生比较全面的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教学环节。综合性作业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一种方式是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这种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读图、作图以及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都具有较好的效果。本次读图作业采用的就是这种方法,即综合分析一幅内容广泛的地质图,——金山镇地区地质图。要求在选定的图幅内进行全面的分析之后,编出一幅构造纲要图,一幅地质剖面图以及说明地质构造和构造发展史的文字概述。

由于金山镇地质图的比例尺是1:100000,而且没有等高线,这就加大了此次综合作业的难度,我们只能先找出河流和峡谷,对照各个标高点高度,粗略地确定剖面图对应的高度,因而此剖面图要求我们从海平面以下1000米开始,这样才能使剖面图更完整些。从地质图的图例上我们可以了解图区初露的地层的时代、层序和接触关系,然后浏览一下地质图,概略地认识图区新老地层的分布和延展情况,了解其地貌特征,并结合比例尺分析地形对地层露头分布形态和出露宽度的影响。结合地层新老关系和地层产状,分辨不背斜和向斜、断层,进而分析其特征。

按要求应该绘制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河北村正断层系剖面图和陵庄岩体剖面图,可由于时间有限我只绘制了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为了配合剖面图,我们编制了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对图进行了用符号标志,把其构造层也进行了标注,不整合,岩体及岩脉明显标出。图区有3条较大的逆断层4条平滑断层4条正断层及7个向斜背斜,并且有一个明显的角度不整合,有一小块花岗岩和斑岩。在图的东南方向有条较大的河。

第一章 地层

由图例可以知道,该地区由早到晚依次沉积了D2、D3、C1、C2、P1、P2、P3、T2、K1、K2共十个时代的地层,他们分别为:

D2: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为河流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D3: 上泥盆统页岩、泥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东南角的河北村背斜的翼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

C1: 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为滨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方向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C2: 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呈北东—南西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东南部、中部和西北部,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1: 下二叠统灰岩、泥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状广泛分布于图区范围内,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2: 中二叠统砂岩,为滨—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的中部,

与上覆岩层为整合接触。

P3: 上二叠统灰岩、页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T2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T2: 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沿桑园—三岔河断裂呈长条状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底层T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1: 下白垩统砂岩、砾岩,为滨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条带状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与上覆岩层K2为整合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P3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K2: 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为滨—浅海或者湖相沉积,该时代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角和北部,该时期的沉积范围增大,导致与下伏岩层存在超覆现象,

由于该区内存在K1—T2角度不整合,所以该地区地层可以划分为两个构造层:D2—T2构造层和K1—K2构造层构造层

D2—T2构造层:

这套地层遍布图区,其为遭受断层和褶皱改造地区,总体走向为北东—南西向,在北西—南东方向上成条带状分布,对称式或者不对称式重复出现,地层走向大多为北东—南西向,倾向北西或南东,倾角<50度,西部岩层倾角较小,南部岩层产状较陡,倾角达到了70度。该构造层内存在一个缺失面—T1时代的地层,即T2与P3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面。故又可以把这个构造层分为两个亚构造层:D2—P3亚构造层和P3亚构造层。

K1—K2构造层:

这套地层分布于图区的西北部和北部,产状近水平,且地层产状变化较小,在这套地层中发育有①花岗斑岩脉的侵入②超覆现象两种构造地质现象,超覆现象说明该地区在K时代曾发生大规模的海进运动,导致新形成的大规模岩层覆盖在了先形成的较老地层之上。

第二章 岩浆岩

该地区发育有两种岩浆岩,位于陵庄周围的花岗岩和位于李家西侧以及陵庄东侧的斑岩脉。 花岗岩:

分布于图区的东北角,在陵庄周围大面积分布, 面积约为4.6k㎡,规模属于岩株,与围岩为角度不整合接触关系。该花岗岩体侵入P3—T2地层及其所形成的褶皱构造,又由于它被陵庄—三岔河逆掩断层所切穿,所以它的形成时期晚于褶皱形成时期而早于逆掩断层的形成时期。

斑岩脉:

二者均呈长条状分别分布于图区的西侧和东北角,分别位于李家西侧和陵庄东侧。前者走向为北东—南西向,面积约为1.8 k㎡,与威严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形成时期晚于E;后者走向为南北走向,面积约为2.0 k㎡,与围岩的接触关系为角度不整合。根据它与围岩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其亦形成于E之后。故二者为同期形成。

第三章 构造

这个地区的构造类型以褶皱和断层为主,二者均在图区内广泛分布,其次还分布有不整合接触。

图区内褶皱构造主要由1.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皱;2.五里河— 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3.奇峰—雨峰短轴背斜残破褶皱;4.李家短轴背斜斜歪褶皱;5.三岔河向斜褶皱五个组成,它们的褶皱枢纽倾伏向基本均为北东—南西向,褶皱形态为北西—南东向的压缩和北东—南西向的伸长。

图区内断层构造主要由1. 河北村正断层系;2. 奇峰—雨峰逆冲断层;3. 陵庄—五里河逆

冲断层;4. 五里河构造窗,孤峰、安村飞来峰;5. 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等五个断层构造组成。其中正断层系位于图区东南角,是由一系列北西—南东向的正断层组成,断层面倾向较陡,倾角较大,达到了85度,近乎直立,断层系的五条正断层组成了“两垒一堑”的构造形式;两条逆冲断层的走向均为北东—南西向,且沿走向断层横贯图区,倾向均为北西,且倾角相近,约为20度左右;构造窗及飞来峰均位于图区中部;两条大的走滑断层分布于奇峰雨峰附近,走向为北西—南东向。

1.褶皱构造(沿东南—西北的方向进行分析)

⑴河北村—金山镇线性背斜褶

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东侧,西起王各庄南部,东至金山镇东部,区内延伸约

6.5Km;背斜走向北东—南西,东北部的枢纽向南西方向倾伏,西南部的枢纽向北东方向倾伏,核部为中泥盆统砂岩、砾岩,两翼为D3—C1—C2—P1—P2时代的地层,两翼地层倾角约35度~50度,为开阔褶皱,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近于直立,为短轴褶皱。 ⑵五里河—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

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西侧,南起五里河,北至渚岭,区内延伸约16Km;背斜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P2时代的地层,且两翼的倾向相同,均倾向北西,倾角不等,西侧翼倾角约40度,东侧翼倾角约70度,翼间角约30~40度,,为中常褶皱,东侧翼地层发生倒转,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斜歪,倾向南西,倾角约45度,为短轴褶皱。

⑶奇峰—雨峰短轴残破背斜褶皱

位于奇峰—雨峰逆冲断层西侧,区内延伸约13Km,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时代的地层,且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导致该背斜缺少东部翼,只有西侧翼,故为残破褶皱,西北侧翼岩层倾向北西,倾角约50度,东侧翼的岩层产状不明,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近于直立,为短轴褶皱。 ⑷李家短轴背斜斜歪褶皱

位于奇峰—雨峰西侧,区内延伸约10Km,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北东—南西,核部为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翼部为C2—P1—P2时代的地层,由于存在后期的超覆作用,所以将西侧翼部分覆盖住,西侧翼倾向北西,倾角约45度,东侧翼倾向南动,倾角约70度,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发生斜歪,倾角约60度,为短轴褶皱。

⑸三岔河向斜褶皱

位于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东南侧,由于逆冲推覆作用,导致该向斜在区内延伸仅为

2.5Km左右,向斜走向为北东—南西,枢纽倾伏向为南西,核部为T2—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翼部为P2—P3时代地层,西侧翼倾向西,倾角约85度,东侧翼倾向北西,倾角约45度,为中常褶皱,转折端呈圆弧状,轴面斜歪,为短轴褶皱。

全区褶皱总体构造型式为侏罗山式褶皱。

2.断层构造(沿东南—西北的方向进行分析)

⑴河北村正断层系

发育于河北村背斜褶皱的核部与转折端,由一系列—5条走向北西—南西向的正断层组成,沿北东—南西向延伸,延伸长度较短,约为1.5Km左右,由西南到东北依次为:断层1、断层2、断层3、断层4、断层5,其中断层1和断层4倾向南西,倾角为80度和85度;断层2、3、5倾向北东,倾角为85度左右,断层1和2、4和5形成地垒,断层3和4形成地堑,所以该套正断层系形成了“两垒一堑”的正断层组合。正断层组合将河北村背斜所截切,故其形成晚于或和褶皱同期形成,它是受到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和北东—南西方向的拉伸应力场条件下形成的。

⑵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

位于五里河—桑园一带,沿北东—南西方向延伸并且贯穿图区,延伸长度约为20Km,断层面走向大致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约20度,断层的上盘为五里河—渚岭背斜构造,下盘为桑园—三岔河向斜构造,由于推覆作用,下盘局部缺失了T2和P3时代的地层,该断层的存在导致了岩层界限的不连续,发生了错位,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南东方向移动,由断层上盘的五里河构造窗和下盘的孤峰飞来峰可以确定该断层的断距约为2.5Km,由断层与岩层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该断层形成于T2之后,是受到北西—南东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以及其造成的北东—南西向的拉伸应力下形成的。

⑶奇峰—雨峰逆冲断层

位于奇峰—雨峰东侧,沿南西—北东方向从图区西南角延伸到图区北部的K2时代地层,延伸长度约为17Km,断层面走向为北东—南西,倾向北西,倾角20度~30度,断层上盘为奇峰—雨峰短轴残破背斜褶皱构造,下盘为五里河—渚岭短轴背斜倒转褶皱构造,下盘缺失了P3和T2时代的地层,该断层是岩层界线发生了错动,断层上盘相对下盘向南动方向运动,断距和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断距接近,为2.5Km左右,由断层与岩层的截切关系可以判断该断层形成于T2之后,是受到北西—南东东方向的挤压应力以及其造成的北东—南西向的拉伸应力下形成的。

⑷雨峰—奇峰走滑断层系

分布于奇峰—雨峰逆冲断层上和金山镇—河北村背斜翼部,前者将奇峰—雨峰逆冲断层所截断,相对在上的是右行走滑断层,相对在下的是左行走滑断层,断层走向为北西—南东,断层面直立,区内沿走向延伸长度不一,为0.6Km~2.0Km,它的存在并没有造成地层的重复或者缺失,只是切断了地层界线和逆冲断层线,并造成了一定的错动,根据截切关系可以判断该走滑断层形成于逆冲断层之后,是受到北西—南东方向挤压应力场下形成的。 ⑸五里河构造窗,孤峰、安村飞来峰

五里河构造窗分布于五里河周围,其中有三条河流流过,位于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西侧,由P3和T2两个时代的地层组成,面积约1 k㎡,其周围地层为P1、P2、C1、C2时代的地层,是奇峰—雨峰逆冲断层的推覆作用将断层西侧岩层推过来后经风化剥蚀所致,故其形成时代是T2之后,并且是奇峰—雨峰逆冲断层形成之后,是间接受到北西—南东方向挤压应力场下形成的间接产物。

孤峰飞来峰和安村飞来峰均位于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东侧,均由P3和T2两个时代的地层组成,面积分别约1.5 k㎡和0.5 k㎡.孤峰飞来峰其中存在孤峰,海拔1250m,该飞来峰下伏地层为P2、P3、T2三个时代的地层,安村飞来峰的下伏地层为P2时代地层,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的推覆作用所致,原推覆体后期经强烈的风化剥蚀,外来岩块被大片剥蚀,只留下这两个飞来峰,其形成时代是T2之后,并且是陵庄—五里河逆冲断层形成之后,是间接受到北西—南东方向挤压应力场下形成的间接产物。

3.不整合接触

图区内主要存在一个角度不整合接触和一个平行不整合接触。K1—T2角度不整合:分布于图区的北部和西北部,为K时代的地层与先形成的之间的角度不整合。T2—P3平行不整合:沿五里河—渚岭逆冲断层分布于图区的中部,T2和P3之间存在一个缺失面—T1时代的地层,且两个时代的地层产状相同,所以T2—P3之间存在一个平行不整合面,二者为平行不整合接触。

第四章 地质构造演化史

该地区从中泥盆纪开始,经受了多期构造地质作用,地壳发生了多次抬升与沉降,并且遭受了水平挤压应力场的作用,最终造成了今天的地形地貌。

D—泥盆纪:中泥盆世时期该地区位于海平面之上,为河流相沉积,沉积了砂岩、

砾岩;之后地壳下降,地面下降到了海平面以下,并且于晚泥盆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沉积了页岩、泥岩。

C—石炭纪:晚泥盆世晚期地壳开始抬升,到早石炭世时,该地区已经抬升到地表,并且开始接受河流沉积,先沉积了下石炭统砂岩、砂砾岩;早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并且接受滨—浅海沉积,于晚石炭世时期沉积了上石炭统粉砂岩、页岩。

P—白垩纪:晚石炭世晚期,该地区地壳继续下降,并且开始接受浅海沉积,于早二叠世沉积形成了下二叠统灰岩、泥岩;早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抬升,但并未完全抬升出地表,在中二叠世开始接受滨—浅海沉积,并且沉积了一套中二叠统砂岩;中二叠世晚期,该地区地壳又下降,下降到海平面以下,于晚二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形成了上二叠统灰岩、页岩。

T—三叠纪:早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出地表,接受风化剥蚀,因此缺失了早三叠世T1的地层;早三叠世晚期,地壳重新下降到海平面以下,于中三叠世开始接受浅海沉积,并且形成了中三叠统泥灰岩、灰岩。

T3—J3:晚三叠世时期,该地区地壳抬升到地表,经受风化剥蚀,并且于晚三叠世到晚侏罗世时期,该地区经受了巨大的构造运动,整个地区受到了北西—南东方向的挤压应力,形成了该地区一系列的断层和褶皱构造,同时在该时期,在该地区的西部和东北部发生了岩浆岩体的侵入,形成了花岗岩和斑岩。

K—白垩纪:在经历了大的地区构造运动之后,于早白垩世早期,该地区地壳下降,图区内的西北角和北部开始接受湖相沉积,形成了下白垩统砂岩、砾岩;晚白垩世早期,该地区地壳下降,湖相沉积的面积迅速增大,于晚白垩世沉积形成了大面积的上白垩统粉砂岩、页岩,并且超覆于早形成的地层之上。

经过一系列的沉积作用与构造运动,最终形成了该地区现如今复杂的地形地貌。

第五章 结语

我们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在大三上学期开设这门课程,也就是在周口店实习之后。对于大部分地学专业都是在周口店实习之前开设的,但我认为我们在实习之后开设也是有好的一面的。虽然在周口店时对于老师所讲的很多专业术语都不太理解,但在实地看到许多现在书中所讲的构造现象之后,对于现在课本中的概念、现象和结论自然多一份体会。

通过本次综合地质作业,使我充分地认识到了地质学的美,领略了构造地质学的魅力,而且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也在这次作业中得到加强和巩固,也提高我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按自己的个人体会,我觉得要学好地质学,首先应该端正态度。由于没有认清其重要性,结果降低了学习效率,直到期末时为了应付考试,死背一通,可结果什么也没学到。其次,课上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必须花时间巩固所学的知识。因为每节课的内容量很大,就必须认真听讲,而且课上得效率是自己看书的好多倍,我们还必须把课本上没有的知识记下来。

通过本次构造综合作业,为了能够独立完成联合剖面图和构造纲要图,把涉及到的相关知识都复习了一遍,包括课本、课件和上课时记录的一些笔记。马上要期末了,这次实习报告的编写算是一次大概的复习,还有一周时间,希望通过一些细节的记忆和理解能在考试中收货满意的的结果。

最后诚挚感谢本学期为我们辛勤教学的张宏远和温长顺两位老师,老师辛苦了!

构造地质学金山镇实习作业及纲要图

参考文献:

曾佐勋等.2008.构造地质学.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曾佐勋等.2008.构造地质学实习讲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王根厚,张长厚,曹秀华.2010.构造地质学实习讲义.地质出版社 张宏远,温长顺. 2010.构造地质学课件及授课讲义

更多相关推荐:
金山镇地质报告完整版

目录前言………………………………………………………...2第一章地层……………………………………………….3第二章构造分析………………………………………….3第三章岩浆岩…………………………………………….4第…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

目录第一章引言2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附图I附图II地层3岩浆岩及变质岩5地质构造6地质发展史10结束语11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第一章引言图区位于伏牛山东南麓金山镇地区图区面积约...

金山镇地质报告——综合地质学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班级:XX姓名:XX学号:XX指导老师:XX目录第一章引言2第二章地层22.1上古生界22.2中生界3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3第四章地质构造44.1构造层划分44.2褶皱44.3断层54.4断…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1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学号姓名指导教师日期目录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附图一附图二附图三引言地层构造分析岩浆岩地质构造演化史结语金山镇地质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金山镇地区AB剖面图23458910第...

金山镇地质报告20xx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班级日期20xx6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温长顺魏玉帅开课时间20xx年春目录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1第一章引言3第二章地层421上古生界422中生界423新生界5第三章岩浆岩...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构造地质学)

综合地质报告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第三章构造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五章结束语附图金山镇地区构造纲要图附图联合剖面图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第一章引言本次实习...

金山镇综合地质报告

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地壳或杨师圈的地质构造主要从组成地壳的岩石岩层和岩体在内外动力的作用下变形形成的各种现象构造研究这些构造的几何形态组合型式形成机制和演化进程探讨产生这些构造的作用力的...

对金山镇地质图的构造发展史

对金山镇地质图的构造发展史对地质图的构造发展史分析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根据角度不整合划分构造层然后对不同的构造层分别论述其构造特点从褶皱断层的产状形成时代和配套关系等方面分析构造特点分析构造活动的期次把岩浆活...

金山镇构造地质学

金山镇地区综合地质报告班级姓名指导老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xx年1月2日目录第一章引言2第二章地层3第三章岩浆岩及变质岩4第四章地质构造4第五章地质发展史7第六章结束语8参考文献8附图I金山镇地区联合地质剖面图...

金山镇地质纲要图

金山镇地质纲要图,内容附图。

金山镇地质构造概述

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陈雨林第一章引言通过对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的综合读图分析可以基本了解金山镇地区的地质概况包括地貌起伏构造类型构造地层形成时期等在这些方面的分析过程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明确地质图的概念了解地质图的图...

金山镇实习报告 免费

第一章引言金山镇地区地质构造概述综合读图是使我们能比较全面掌握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从而提高我们分析和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的一次训练因此这种类型作业是重要的对培养我们读图作图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

金山镇地质报告(3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