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基金会发展报告(20xx-20xx)》简介

时间:2024.5.13

《上海市基金会发展报告(2005-2012)》简介

“十一五”以来,上海市认真落实《基金会管理条例》,注重制度创新,注重政策扶持,注重监管引导,注重功能发挥,基金会总体呈现快速、稳健、规范发展态势。

本报告主要通过采集20xx年度等年检数据,着重分析了“十一五”以来上海市基金会的发展轨迹,概括了全市基金会的发展特点,总结了政府在培育监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剖析了基金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并提出了促进基金会发展的对策。

一、数量、结构与分布情况

(一)数量情况

截止20xx年底,全市登记成立的基金会共有140家,较“十一五”初59家,增加81家,年均增长率达到17%,是上海市三类社会组织中发展最快的。1 其中有128家基金会参加20xx年年检

(二)结构情况

1、按基金会性质分类:全市140家基金会中,公募基 1

金会49家,占比35%;非公募基金会91家,占比65%。公募基金会数量比较稳定,“十一五”仅增加了6家。非公募基金会增长快速,数量从16家发展到91家,增长了4.7倍,年平均增长率达58%。上海市从20xx年开始,非公募基金会数量上,超过了公募基金会。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特别是有些民营企业家,基于企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提高和慈善法人化,纷纷成立非公募基金会,从原来捐赠人角色转变为基金会法人。

2、按基金会功能分类:主要有募集型、运作型、募集运作综合型。已经出现以支持基金会能力建设的技术支持性基金会,以募集资金资助其他社会组织运作项目为宗旨的募集型基金会,以及以服务街道社区居民为宗旨的社区类公募基金会,已经初步形成较为完整的公益生态链。

(三)领域分布情况

上海市基金会以社会服务领域和教育领域为主,占据基金会总数的近七成。其中:社会服务类约占37%,教育类约占31%,其他依次是文体、卫生、科学研究、工商服务和生态研究,共约占社会组织总量的32%。呈现如下特点:

1、领域不断拓展。基金会领域已从传统的慈善领域逐 2

步拓展到科技、环保、城市遗产保护等公益领域,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

2、社会服务和教育领域发展较快。

3、经济类基金会初露头角。依拓上海四个中心建设战略,特别是“金融中心”的背景,经济领域的各种基金会独树一帜,逐渐发展起来。

二、财务资金情况

(一)原始基金情况

上海市基金会的注册原始基金共计21.72亿元亿元。原始基金在亿元以上的有5家,占基金会总数的3%;在1000万元以上的34家,占基金会总数的24.3%;平均每家原始基金为1400万元。

(二)总资产情况

基金会总资产102.48亿元,其中公募基金会总资产64.44亿元,非公募基金会总资产38.04亿元。有19家基金会的总资产超过亿元,占基金会总数的13%。平均总资产为8006元。总资产 “十一五”年均增长率28%。 3

(三)净资产情况

上海市基金会净资产93.59亿元,负债8.89亿元,净资产率在91%以上。总体看上海市基金会资产较好,具有变现能力强、债务风险小、资金安全性强、注重增值保值等特点。

(四)收入情况

20xx年度,上海市基金会年度总收入为26.05亿元,其中捐赠收入19.66亿元,占比75%;政府补助收入3.17亿元,占比12%;投资收入2.32亿元,占比9%;服务收入1517万元,占比1%。主要特点:

1、社会捐赠收入是基金会收入的主渠道。比重逐年稳步增长。

2、政府扶持力度较大。政府购买服务收入和补助收入呈现增长态势,20xx年政府补助收入占基金会总收入达到12%,比重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投资方式较为稳健。20xx年,上海市基金会的投资收益为2.32亿元,占基金会总收入的9%,约30%基金会开展了投资。

4

(五)支出情况

20xx年度,上海市基金会总支出16.58亿元,其中:公益事业支出15.71亿元,占比94.75%;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支出6439万元,占比3.88%。公益事业15.71亿元支出中,公募基金会支出11.03亿元,为上年度总收入的76.4%;非公募基金会支出4.68亿元,为上年度基金会余额的17.3%。主要特点:

1、公益成本效率高。以20xx年度为例,基金会公益支出与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比为25:1。

2、公益支出达标率呈上升趋势。上海基金会公益支出比例达标率已达到90%以上。

3、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控制较严。上海有80%左右基金会工资福利和办公经费支出率达标。

三、基金会公益功能发挥情况

上海基金会公益事业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其作为第三次社会分配的主力军,在回应社会需求,提供社会服务,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倡导正确价值观等方面作用显著,是政府很好的合作伙伴。仅以20xx年为例,上海市基金会公益事业支出受益人群达400余万人次,涉及公益项目3027 5

个。归纳讲三方面作用显著:一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好。二是社会管理中的承接作用大。三是社会事业发展中的助推作用强。

四、队伍建设情况

(一)从业人员队伍情况

截止20xx年底,上海市基金会共有从业人员1317人,其中:专职工作人员588人,占比45%;兼职工作人员729人,占比55%。兼职人员中,企事业单位最多,占到从业人员的32.7%左右,其次是离退休聘用人员,占从业人员总数的21.6%。每个基金会平均有从业人员9人,其中专职平均只有4个。

从业人员队伍主要特点:

1.基金会专职从业人员少。比例一直维持在40%左右。兼职人员呈增加趋势。

2.从业人员年龄结构有所优化。呈年轻化发展态势, 60岁及以上的人员比例维持在20%左右。

3.从业人员学历较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越来越高。本(专)科以上学历者占比94%,其中硕士占比21.2%,留学人员占比1.31%。远高于上海市在业人口中大专及以上文化 6

程度的比例。

(二)理事会、监事会队伍情况

上海市参加年检的128家基金会均按规定设立理事会、监事会,共召开理事会议260余次,共有理事1605人,平均每个13名;监事233人,平均每个2名。理事、监事队伍主要特点:

1.基金会理事兼职比例高,不领取报酬比例高。兼职比例达到95%以上,不领取报酬达到90%以上。

2.基金会理事监事都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三)党建队伍情况

上海比较重视基金会党建队伍建设,在128家基金会中,有110家基金会设有各种形式党建组织,占基金会总数的86.6%。党支部和党小组是最常见的组织形式。 在党组织隶属关系上,以挂靠业务主管单位党组织为主,占比40%;其次是挂靠在单位党组织,占比32.5%。

7

五、信息公开情况 上海重视基金会信息公开公开工作,信息公告率实现了100%。 一是公布内容较为全面。除了按照民政部要求公布年检信息摘要外,还要求在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官网上全文公布基金会年检报告书和审计报告,包括基金会人员的薪酬,项目运作情况等。二是部分基金会比较注重自律。有60%以上的基金会设立了自己的网站,自行披露了更详细的财务报表。比如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按照上市公司的要求对基金会年度报告书进行了“裸报”。20xx年和20xx年,该基金会连续两年被中国《福布斯》中文网评为中国最透明的基金会第一名。同时上榜的还有上海市安济医疗救助基金会和上海市慈善基金会。

六、上海市主要工作举措

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包括基金会在内的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工作,把社会组织发展与管理纳入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上海各级民政部门坚持民政为民,开拓创新,努力做到勤政、务实、清廉。主要工作举措有:

(一)制度创新

主要有:出台了《上海市募捐条例》地方性法规;出台 8

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社会组织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民生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印发了《关于在本市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中建立年金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关于在本市民间组织中实施的工资基金管理工作通知》,《上海市基金会信息公布实施办法》,《关于贯彻实施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管理办法>的通知》,《关于建立市级民间组织负责人谈话制度的通知》,《上海市基金会秘书长会议制度》等系列文件,为促进和规范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二)政策扶持

1、加大购买服务力度。购买服务的范围已经发展到市、区县和街镇三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各级政府社会组织业务主管部门或单位,每年都会拿出一定数量政府资金或财政经费用于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如市宣传文化系统每年约有1.5亿元政府资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繁荣社会文化服务;市经委系统每年约有1亿元政府资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为大学生创业服务;民政系统每年从福利彩票公益金中安排1至2亿元资金,用于购买社会组织为社区民生服务。

2、加大发展瓶颈突破。如:率先实施了工资基金管理 9

制度。率先建立起年金制度。缩小了社会组织与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保障差距,提高了社会组织就业吸引力和员工队伍稳定性。

3、加大财税政策扶持。

4、加大服务平台搭建。如:搭建跨界合作交流平台: “上海公益伙伴日”平台。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社区或市场间搭建起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桥梁,推动跨界合作。又如:搭建公益招投标和创投平台。每年安排近上亿福彩公益金,面向社会组织实施社区公益服务项目招投标和创投,并鼓励和特邀部分基金会作为资金和项目支持方参与其中。再如:搭建社会组织合作交流的平台。尝试搭建基金会出资,民非组织运作项目的合作平台,召开了基金会和民非之间的项目洽谈会,促成了多项合作项目。又再如:搭建基金会合作交流平台。建立了基金会秘书长联席会议制度和同领域基金会的交流平台。

5、加大各类服务培训。每年邀请相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基金会的秘书长和财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财务、税务、资金保值增值、项目运作以及政策宣讲等各方面知识。

10

(三)监管引导

1、加强信息化建设。以“全覆盖、全参与、全流程、全智能”为目标,全面推进社会组织电子政务平台建设:一是建立跨部门的网上协同办事平台。全市一万多家社会组织,包括140家基金会全部通过电子签章完成网上申报和并联审批,使所有登记、年检事项实现网上办理。二是做到信息及时反馈,充分便民利民。三是提供基金会法人信息公开查阅,实现信息公开透明。全市基金会的基本登记信息、历次行政许可、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诚信等级、年检报告和审计报告等信息全部在网上开放,方便公众查阅。

2、强化政府监督。一是政府审计。由市审计部门每3-5年分领域对全市基金会开展审计调查。二是专项审计。由登记管理机关委托部分信誉好、资质好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抽查一定数量的基金会进行2-3年的年度收支审计。三是行政专项检查。结合年检对基金会存在的各类问题下发《注意事项通知书》和《整改通知书》,并通过实地走访等形式对基金会进行政专项检查。

3、强化社会第三方评估工作。按照国家民管局评估标准,结合上海实际制定的公募和非公募基金会评估标准体系,积极开展基金会规范化建设评估。

11

4、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一是强制公开。要求基金会必须主动将将年度工作报告等信息在市级以上各大报刊杂志上披露和在上海市社团局网站公示。二是统一制定了审计报告格式。建立了上海市统一的募捐信息服务平台。

七、上海基金会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基金会数量还将保持较高增长态势。一些支持类、研究类、现代服务类基金会开始异军突起。

趋势二:捐赠收入在基金会收入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将越来越高。 趋势三:基金会的捐赠形式将更加多样化。陆续出现了股权捐赠、期权捐赠、产权捐赠、无形资产捐赠、志愿时间捐赠、广告时间捐赠、留本捐息等多种捐赠形式。 趋势四:基金会公信力和透明度有望提升。基金会享受优惠的税收政策,掌握社会公益资源,社会关注度越来越高。 趋势五:基金会开始朝专业化道路发展。基金会募款、管理、项目运作将越来越专业。那些拥有专业人才,勇于创新、注重规范、讲究公益诚信的基金会将成功转型,壮大做强;另一些固守旧体制、政社不分、不讲诚信的基金会,将遇到募款难、运作难、生存难困境,逐渐被边缘化。 12

趋势六:基金会的功能作用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单纯依靠政府力量,已不能解决众多复杂社会问题。而作为第三部门姿态出现的基金会组织,是第三次社会分配的主力军,其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倡导正确的价值观等方面将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是政府很好的合作伙伴。

八、上海基金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结构分布不均匀 上海基金会主要集中在慈善帮困、教育、文化领域,这三类基金会占总数的70%左右。助老类、科技类、研究类、支持类、现代服务类的基金会数量较少,社区类、医疗类和环保类的基金会比较缺乏,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等领域则为空白。

(二)基金会公信力面临严峻挑战 一是法人治理缺乏独立性。二是基金会人才匮乏。三是信息公开和公益性挑战。

13

(三)税收政策制约

一是鼓励基金会保值增值税收政策缺位。目前的税制是依行为课税,而不是依主体课税,基金会的生产经营所得、房屋出租及增值所得和购买股票、债券(国库券除外)等有价证券所取得的收入和其他收入,也要同企业一样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无任何优惠。二是现行政策规定的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和取得非营利组织免税资格的申请条件、提供材料和审核手续过于严格。

(四)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后面临的监管难度加大

一是登记管理机关监管力量不足。二是行业主管部门监督指导职责可能缺位。三是监管指导手段不多。目前对基金会一般采取年检、日常检查、规范化评估等常规手段。对诸如内部治理、股权捐赠、投资损溢、反洗钱、涉外等系列新问题提出了新挑战。

九、上海基金会发展建设思路

(一)明确基金会定位和重点培育发展领域

围绕服务上海“四个中心”和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全局,以把上海基金会建设成为最具公信力和透明度的示范者、发 14

展上海现代公益事业的引领者为目标,坚持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相适应和培育监管并举的原则,重点培育发展城乡社区助老、文化等服务类、公益慈善类、科技类、社会组织支持类、金融现代服务类基金会,鼓励发展医疗、环保类基金会,优先培育非公募基金会,适度合理控制公募基金会,努力做到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范运作和科学发展。

(二)加强基金会公信力建设 从强化诚信意识、运作公开透明、打造诚信品牌入手,逐步形成基金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诚信建设体系。一是推进政社分开。二是加强信息公开。着重建立“三大机制”,即信息共享和动态披露机制、问责机制、投诉举报受理机制。鼓励有条件的基金会建立网站、网页或出版刊物。三是优化治理结构。加强理事会、监事会建设,完善“决策、监督、执行”内部制约机制。

(三)健全监管工作机制

1、构建综合监管体系。建立登记机关、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协调配合的综合管理服务体系。.

2、充实区县登记管理机关力量,加强管理。

15

3、探索行业监管。发挥联合会的公益行业代言人、公益事业的助推者、公益秩序的守望者作用,以促进慈善公益事业发展。

(四)积极向国家争取税收优惠政策 一是要确保现有税收优惠政策的落实。要加大宣传力度,要简化税收抵扣手续,要适当提高捐赠税收抵扣比例。二是建议开展捐赠税收递延抵扣政策探索。允许纳税人超过当年税前扣除比例的部分捐款,可以递延至下一年度进行抵扣,以鼓励捐赠者的积极性。三是建议合理减免基金会增值收益税赋。对于基金会通过合法手段运作所获得的增值收益,应适当减免增值收益税赋。四是增加捐赠税收优惠可扣除形式。将某些特定的捐赠纳入到税收优惠的范围,如企业未上市的股票、不动产、艺术作品等。

16


第二篇: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十八” 大提出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产业, 是经济发展极具潜力的增长点。我国政府明确到20xx年文化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即文化产业的增速要达到GDP的5%~6%。一方面,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力鼓励,另一方面文化产业特有的轻资产、 高风险的特点,使传统融资模式如银行贷款得产生诸多不适, 此时注重成长性、 偏好风险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就成为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必要支持及关键力量。 广义上“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涵盖所有投向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基金,其中包括综合股权投资基金,也包括影视基金、艺术品投资基金、动漫投资基金等各类专项投资基金,这些专项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式既有股权投资也有项目投资或实物投资。

本文使用的是狭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概念,即投向文化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本质上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种。在我国产业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比较,具有很强的政府干预色彩。我国的产业投资基金具有较强的政府主导性,向特定机构投资者以私募方式筹集资金,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集合投资方式。特定机构投资者包括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要资金来源的企事业单位,国家控股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以及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等。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则是指投向文化产业领域的产业投资基金。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参与,对产业或者区域有扶持效应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采用市场化、专业化运作方式,能更好地适应文化产业投资特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资本市场上的重要融资工具,从企业初创期到成长期、扩张期、成熟期,可由天使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等予以支持。

20xx年我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并具备了一定的规模,政府、传媒集团、券商、金融机构、专业的创投团队等陆续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利用各自的优势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并且相互合作,资源优势共享,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相继成为文化产业发展必不可少 的一股推动力。 但总体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一、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2007-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提速发展,成为投资界和文化产业界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成为文化产业股权投资一个主要力量。7年时间,多达93只文化产业综合股权投资基金发起设立,仅20xx年一年新增加51支文化产业投资基金。

20xx年40支披露募资总金额,总募资金额高达1196.85亿元,平均单支基金的总募集金额达到29.92亿元。其中首期募集金额共达到140.75亿元,平均单支基金的首期募集金额达到10.05亿元。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时间分布:

20xx年上半年文化产业基金成立数量不断上升,7月达到全年最高水平,新增文化产业基金达9支。随后又有所减少,8至11月各月保持在5家上下,而12月仅有2支文化产业

基金成立募资。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地区分布:

20xx年51支文化产业基金中有33支分布北京、上海、广东等一线城市,占总基金数的64%,募集基金总金额达到了339.05亿元,占总金额的28.32%。由此可见,一线城市为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地区。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行业分布:

20xx年文化产业基金主要投资领域集中在移动互联网,共计11起,占总数的23%,其次为旅游演艺行业8起,占约17%。影视娱乐的规模占已披露募资规模的37%,旅游占披露募资规模的32%,可见,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入推进,以互联网新媒体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快速崛起的大势,基金也聚焦于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文化行业,其投资热情远高于传统文化行业。占比情况如下: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20xx年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报告

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现状分析

1、并购基金助推文化产业并购热潮

随着文化产业掀起并购的浪潮,文化产业并购基金的设立也逐步增多。掌趣科技拟1亿元投资华泰瑞联并购基金;华泰证券旗下的华泰瑞联并购基金首期募集规模10亿元;乐视网与乐视控股共同发起设立领势投并基金,总规模预计5-10亿元人民币;互动娱乐与复星瑞哲合作拟共同发起设立两个投资平台,并购、投资符合公司发展战略需要的企业以及上

下游企业;海通证券旗下全资子公司海通开元投资有限公司发起设立的上海并购基金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计划募资总规模为100亿元;另外,楚天高速全资子公司与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共同发起产业并购基金等。在这些文化产业并购力量的作用下,文化产业并购的序幕才刚刚拉开。

2、实际投资远远小于融资规模

与如此规模巨大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起盛况相对应的是, 这些基金的实际投资后劲明显不足, 很多文化产业基金面临着有钱投不出的困惑。

产生这个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从产业本身角度来讲, 国内文化产业企业整体不成熟, 具备投资潜力的企业数量有限, 企业文化创意不足、 产品生命力较短, 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 也使得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与可投项目之间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 从投资基金角度讲, 基金的市场运作的逐利性, 大多数偏好投资未来两三年能上市的成熟企业, 而文化产业市场化进程相对较晚,规模化和商业模式成熟的企业不多, 与此同时成长性也都普遍较弱, 大多数企业很难短期内爆发性增长, 因此对资金真正有需求的很多中小创业企业仍然很难筹集到资金; 另外,广电传媒等文化产业的细分领域受政策和行政体制的影响比较大, 与此相关的文化产业虽然创新热情较高,但考虑到政策风险,使许多投资基金也保持观望态度。

3、部分领域投资过热

有关数据表明, 从20xx年起至今,文化产业基金的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影视产业,游戏和娱乐来, 产业基金同质化问题严重。 这种现象会造成两点问题: 一是加剧了上一节所提到的问题, 资金无法达到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 二是具有公益性质的文化产业很难得到有效和长期的资金支持。 文化产业基金过热的集中在某几个细分领域, 不利于整体产业健康和快速发展。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上述产业符合投资基金 “短、 平、 快” 的要求, 二是其他细分产业能够达到投资基金进入要求的企业较少。

4、文化产业投资环境不够完善

一是当前文化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完成,不少优质文化资源仍未能进入市场,产业投资基金投资对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二是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扶持,而目前我国还缺乏完备的相关政策;三是退出机制尚不完善。产业基金的健康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退出机制,否则投资者无法获取高增长阶段的高利润,将会影响到基金规模的扩大。虽然 20xx年以来 IPO重启,但排队上市企业较多,企业上市进程缓慢,此外产权交易市场也不成熟,基金推出渠道不够通畅。

三、文化产业基金未来投资发展建议及预测

我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运作与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现在一方面国有文化传媒集团、投资机构或金融机构、文化企业集团都积极组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但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强在政策环境营造和产业基金投资导向上的作用。

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产业链的中间一环,其功能在于通过挖掘有潜质的文化企业,使它们占有更多的资源,推动其发展壮大。而不是在其上市之前突击进入,仅为在资本盛宴中分一杯羹。同时,产业投资基金应参与企业管理,为企业发展提供各种战略资源和后续增值服务。从这个角度讲,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不仅是一个资本运作平台,还应是一个资源整合平台,汇集各类文化企业资源并进行有效整合,从而促进文化企业持久发展。

为进一步加快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发展,应该改善其运作的配套体制和机制的建设。 第一,完善退出机制。加快完善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以及股权交易中心、产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畅通文化产业基金退出路径。

第二、完善财税制度,对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投资新兴文化业态、文化小微企业等予以支

持。

第三,推动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与银行、担保、保险等机构合作,建立适合文化企业生命周期发展的融资体系务。

第四,建立文化产业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和文化企业信用评级体系,从而为文化企业知识产权资产化、证券化、文化企业的融资信用等级提升等提供专业中介服务。

综上:20xx年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大规模设立的势头已经有一定幅度的下滑,随着文化产业存量的优质项目大多数被抢投一空后,文化产业股权投资基金将进一步调整,预计20xx年之后每年的募集数量和募资金额将会保持平稳增长。

更多相关推荐:
上海会展业调研报告

上海会展业调研报告会展业品牌化趋势初窥小组成员刘芳薄瑶林月华俞文佳20xx年4月21日第十一届上海国际汽车业展览会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本调研小组于24日对其进行了实地调研本文就将基于上海现有的会展业发展...

20xx年中国会展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

20xx年中国会展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亚太会展研究院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为我国会展业的兴起和健康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会展业已从规模化发展逐步转向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会展业以其强大的关联效应和经济带动作用已逐渐...

上海会展业

上海会展业发展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前言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掀起的新经济和一体化浪潮使我国会展经济搭上了顺风车为它的迅速发展带来机遇同时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中国加速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中参与更广泛的国际竞争...

会展业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一、会展业市场概述自展览会与博览会问世以来,国际展览业有了极大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定期举行的大型展览会与博览会达4000多个。这些展览会、博览会涉及社会各个领域,与经济生活息息相关,为促进世…

20xx年中国会展业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会展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报告目录会展...

20xx年中国会展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会展市场深度调查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中国产业信息网什么是行业研究报告行业研究是通过深入研究某一行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自身发展或行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

会展调研报告

公共经济学社会调研报告题目宁波市会展业市场调研报告组长姓名组员姓名专业班级金融102班分院经济与贸易分院完成日期20XX年1月23日目录摘要I1.引言12.宁波市会展业发展状况22.1.宁波市会展业发展历程22…

上海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

上海会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分析1科学规划形成上海会展业的合理布局近期上海会展旅游十一五行动计划规划上海的会展空间布局将走出主城区向周边的度假旅游地延伸将注重会展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配套重点打造淀山湖佘山崇明岛...

20xx年上海旅游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xx20xx年中国上海旅游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61AA12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20xx20xx年中国上海旅游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

关于上海世博会对会展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

关于上海世博会对会展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摘要世界博览会享有经济科技文化领域内奥林匹克盛会的美誉对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乘数效应上海获得20xx年世博会的举办权必将对中国的各个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尤其是会展经济成为直推...

上海会展旅游发展优势

会展旅游或节事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会展业的主要领域之一作为一种综合性旅游服务形式会展旅游包括举办各类会议博览交易活动文化体育赛事科技交流奖励旅游等因其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国际上素有旅游皇冠上的宝石0之美称受到各...

20xx-20xx年中国会展行业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会展行业调研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订购电话40070...

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