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时间:2024.5.13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李晓倩 财管1251 2220120928

《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分别从万历皇帝、张居正、申时行、海瑞、李贽和戚继光这几个人为出发点,对明朝万历年间的现状做了宏大的叙述,间带着点滴的小事展现了文官集团的内部冲突、皇帝与内阁的长年对峙、文官与武将的难以协调、信仰冲突等问题,王朝的没落由此可窥。

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最终却人亡政息;戚继光威名震寰宇,最后也逃不过“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的谶语;海瑞虽受百姓爱戴,但在官场上却几乎是“无与立谈”;李贽欲用思想使人进步,却被冠上了“敢倡乱道,惑世诬民”之罪。在这本书中,只有申时行一人“赢得生前身后名”。这就不能不使我对他格外关注,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才能在这彬彬济济的大明王朝中站立不倒。

申时行和古代大部分仕人一样,寒窗苦读,通过科举做官。只是他的算得上顺利,年少得志,以才华见幸于当时的首辅张居正,经历了翰林院学士到部院官员,最后入阁拜相。

书中详写了申时行和张居正这两位首辅,在我看来他们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为官之道。第一,万历初年,张居正位居内阁首辅,帝师的身份也让他取得小皇帝的信任,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改革,力度之大,触及了文官集团的整体利益,遭到强烈的抵制,然而,他却引用佛家用语“如入火聚,得清凉门”,可以看出他为了改革,虽然身在人间却已经把自己当成烈士看待了。而申时行却没有当烈士的决心,被视为张居正“私人”他在一片倒张声中上台,他看到了张居正的人亡政息,看到了万历帝在张居正事件后的疑忌,看到了文官内部矛盾使得政策窒碍难行,看到了王朝的风雨飘摇再经不起折腾,于是他花费了大量心力在协调文官内部的阴阳问题这一根本矛盾问题上。第二,二人都是帝师,可对待万历的态度也不尽相同。张居正亲自安排万历帝的一切教育内容,就算是功课完毕后仍然被嘱咐要复习功课、练习书法、默记经史,第二天如不能背书如银瓶泄水,张先生就会立即拿出严师的身份加以质问,使他无地自容。而申时行却懂得为臣之道,如果皇帝说他的问题在脚痒,首席大学士就一定要相信问题在于脚痒,还要欣慰皇帝陛下竟用了这么多语句细诉了他的困难。对于皇帝早起觉得困难,也给予把时间推迟之便。第三,而这对待文官的态度更是迥异。张居正把所有的文官摆在他个人的严格监视之下,并且凭个人的标准加以升迁或贬黜,严重地威胁了他们的安全感。这些官员之间又无一不有千丝万缕的家族与社会关系,因之得罪了一个人,就得罪了一批人;得罪了一批人也就得罪了全国。这正如王世贞所说,张居正一套偏激的方法是和全国的读书人作对。并且张居正还利用御史和给事中只检具对他不利的人,却不纠察他的行政,这种情况使他们与特务警察无异。而申时行却不同于他,为了表示胸襟开阔,申时行对弹劾过自己的官员概不追究,甚至给予晋级。在每六年举行一次的京官考核中,申时行也力主人事上的稳定,即使有个别降级或罢免也没有一个出于吏部、都察院和翰林院这些最富敏感的机关。这种恕道稳定了文官集团的情绪,也稳定了首辅自己的地位,他被众口交誉为老成持重,有古君子之风。

申时行与万历皇帝。幼时的万历帝可以说只需尊敬两个人 ,就是首辅张先生和大伴冯保。经过张居正一案后,皇帝震惊过后对群臣都带有疑忌,当然也包括申时行。当时进行大规模清算,只要与张居正有联系的官员都被大肆打压,而

那些曾被张贬黜的官员很多都被看做“道德楷模”被迎回。申时行想要洗刷“张居正私人”这一标签实属不易,更何况后来还取得皇帝的信任。被委任为册封正使之一,又被派为总览大峪山今上陵寝的建筑工程,并到施工之处巡视多次,他报告一切进展顺利,万历大喜之下还特赏首辅申先生,可以看出,他和万历之间的关系已由协调进而为亲密。申时行虽然审时度势,不会讪君卖直,却也不失臣子本分,不时会有进言,例如,不放弃经筵这一形式,来保护皇家的威严,只是在时间上稍作通融。又比如委婉地请求今上放弃他禁中内操。很多人都说申时行就是一个和事老,以为只顾目前适用,放弃原则,可是如果不是他采用恰当的方式调停,很可能造成皇帝与百官之间的冲突,而这之间的平衡点是很难把握的。而且明朝的官员为了名留青史都有一个喜欢以站在道德制高点的姿态在御前谏言,申阁老防患于未然,确已尽到了从中调剂的职责。如果没有申时行,或许万历与百官的对峙会提前很多。

申时行与文官集团。起初,申时行应该是个尴尬的存在,皇在上皇帝对他既信且疑,在下,他虽是文官首领却被视为“张居正私人”,可以说两面不讨好。在后世多数批评者的眼中,申时行是一个“首鼠两端”“八面玲珑”“左右逢源”既无主见,也无能力,更无作为的人,特别是申时行入主文渊阁的这九年时间里的作为,和张居正大刀阔斧的改革相比,实在是过于平静,以至于有点波澜不惊。但是正是有这样的一种类似润滑剂作用的人物的出现,才使大明帝国的经济和民生得以短暂的休养,才能期待以后的发展。他才是真正深谙儒家中庸之道的人,与其说他圆滑倒不如说这是一种变通。其实,在申时行的心中也有一个“万历之治”的灿烂理想,但是他有张居正的前车之鉴:像张居正此等“没有独裁的地位,却有独裁的地位”的人物尚且无法改变这个帝国的弊端,他这样一个既无“背景”又无“身家”的人何以能做到呢?况且在他看来,此时的大明帝国真正的问题在于文官内部矛盾。他是一个现实的人,他知道与其暴露个人的阴,毋宁提倡它们的阳。

申时行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万历十二年及时将帝国从关于张居正的一切争论中拉了出来,避免更多的人事动荡。但最终王朝中兴还是没能成功,虽然申时行也不断后悔未能让皇帝成为一个有为的君主,但这是皇帝本身的问题,还有体制的问题,岂是申时行所能掌握。


第二篇:万历十五年 附录一


  附录一  (万历皇帝于1590年8月25日与申时行等召对纪录。全文照《神宗实录》卷225排印。)  是日,上御门毕,召辅臣时行等见于皇极门暖阁。上出陕西巡抚赵可怀奏报虏情本手授时行曰:“朕近览陕西总督抚梅友松等所奏。说虏王引兵过河,侵犯内地,这事情如何?”时行等对:“近日洮州失事,杀将损军,臣等正切忧虑,伏蒙圣问,臣等敢以略节具陈:洮河边外,都是番族。番族有两样。中茶纳马的是熟番,其余的是生番。先年虏骑不到,只是防备番贼,所以武备单虚,仓猝不能堵遏。如今虏王过河,是被火落赤勾引,多为抢番,又恐中国救护,故声言内犯。然虏情狡诈,不可不防。”上曰:“番人也是朕之赤子。番人地方都是祖宗开拓的封疆。督抚官奉有敕书,受朝廷委托,平日所干何事?既不能预先防范,到虏酋过河,才来奏报。可见边备废弛。皇祖时各边失事,督抚官都拿来重处。朝廷自有法度。”时行等对:“皇上责备督抚不能修举边务,仰见圣明英断,边臣亦当心服。如今正要责成他选将练兵,及时整理。”上曰:“近时督抚等官平日把将官凌虐牵制,不得展布,有事却才用他。且如各边,但有功劳,督抚有升有赏,认做己功。及失事便推与将官,虚文搪塞。”时行等对:“各边文武将吏,各有职掌,如总督巡抚,只是督率调度。若临战阵定用武官,自总兵以下,有副总兵、有参将、游击、守备各分信地,如有失事,自当论罪。”上曰:“古文臣如杜预,身不跨鞍,射不穿札。诸葛亮纶巾羽扇,都能将兵立功,何必定是武臣?”时行等对:“此两名臣古来绝少,人才难得。臣等即当传与兵部,转谕督抚诸臣,尽心经理,以纾皇上宵旰之忧。”上曰:“将官必要谋勇兼全,曾经战阵方好。”时行等对:“将材难得。自款贡以来,边将经战者亦少。”上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是不善用之,虽有关张之勇,亦不济事。”时行等对:“近日科道建言,要推举将材,臣等曾语兵部,及早题复。今九卿科道会同推举。”上曰:“前日有御史荐两将官。”时行等对:“所荐将官一是王化熙,曾提督巡捕,臣等亲见,亦是中才,只宜腹里总兵。一是尹秉衡,曾称良将,今老矣。”上曰:“不论年老。赵充国岂非老将?只要有谋。”时行等对:“将在谋不在勇。圣见高明,非臣等所及。”上又曰:“朕在九重之内,边事不能悉知。卿等为朕股肱,宜用心分理。如今边备废弛,不止陕西。或差有风力的科道或九卿大臣前去。如军伍有该补足,钱粮有该设处着一一整顿。书云:事事有备无患。须趁如今收舍,往后大

坏愈难。”时行等对:“当初许虏款贡,原为内修守备,外示羁縻。只为人情偷安,日渐废弛。所以三年阅视,或差科臣,或差彼处巡按御史。”上曰:“三年阅视是常差。如今要特差。”时行等对:“臣等在阁中商议,要推大臣一员前去经略,且重其事权,使各边声势联络,庶便行事。容臣等撰拟传帖恭请圣裁。”上曰:“还拟两人来行。”已复言款贡事。上称:“皇考圣断者再。”时行等言:“自俺答献逆求封,赖皇考神谟独断,许通款贡,已二十年,各边保全生灵何止百万。”上曰:“款贡亦不可久恃。宋事可鉴。”时行等对:“我朝与宋事不同。宋时中国弱,夷狄强,原是敌国。今北虏称臣纳款,中国之体自尊,但不可因而忘备耳。”上日:“虽是不同,然亦不可媚虏。虏心骄意大,岂有厌足?须自家修整武备,保守封疆。”时行等对:“今日边事既未可轻于决战,又不可专于主抚。只是保守封疆、据险守隘、坚壁清野、使虏不得肆掠,乃是万全之策。皇上庙谟弘远,边臣庶有所持循。至于失事有大小,情事有轻重。若失事本小而论罪过罪,则边臣观望退缩。虏酋反得挟以为重。又非所以激励人心。自今尤望皇上宽文法核功罪。”上曰:“如今失事却也不轻。”时行等对:‘坚恩从宽处分,容臣传示边臣,便感恩图报。”上复问次辅病安否何如。时行等对:“臣锡爵实病,屡疏求去,情非得已。”上曰:“如今有事时正宜竭忠赞襄,如何要去?”时行等对:“皇上注念锡爵是优厚辅臣至意,臣等亦知感激。但锡爵病势果系缠绵。臣等亲至其卧内,见其形体赢瘦,神思愁苦,亦不能强留。”上曰:“着从容调理,痊可即出。”时行等唯唯。因叩头奏:“臣等半月不睹天颜,今日视朝,仰知圣体万安,不胜忻慰。”上曰:“朕尚头眩臂痛,步履不便。今日特为边事,出与卿等商议。”时行等叩头奏:“伏望皇上万分宝重。”上又曰:“闻山西五台一路多有矿贼,啸聚劫掠,地方官如何隐匿不报?”时行等奏:“近闻河南嵩县等处,聚有矿贼,巡抚官发兵驱逐,业已解散。”上曰:“是山西地方五台,因释氏故知之。”上恐时行等误以为失事也。复曰:“释氏是佛家,曾遣人进香耳。”时行等对:“地方既有盗贼啸聚,地方官隐匿不报,其罪不止疏玩而已。”

更多相关推荐: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万历十五年的英文名直译过来就是1587无关紧要的一年这正是这本书的独到所在之所以用1587万历十五年为标题是因为正是这一年所发生的表面上看似末端小事情却是引发种种问题的机缘是加速王朝破灭的导火线...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我是个喜欢历史的人但是万历十五年这本书一直没有去看过以为它写的是万历年间十五个年头的事看过书后才知道只是写万历十五年那一年即1587年我不得不对黄仁宇先生感到由衷的敬佩能将一年中发生的小事与大明...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读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这本书的评价很高作者是黄仁宇本书的英文名字叫做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万历十五年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原创高分

一部历史失败的总记录万历十五年读书报告一作者简介黄仁宇英文名RayHuang19xx年20xx年1月8日历史学家生于湖南长沙19xx年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时仅就读大学一年级的他决定辍学先在长沙...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万历十五年这是一个极其平常的一年在史书上几乎无事可记一本以一个极其平常的年份作为书名的书想来也不会有太大的波澜但是这本书我却读得惊心动魄它引发了我对中国当下整体命运的思考就个人而言读此书确实启...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读万历十五年万历十五年19xx年由美国耶鲁大学出版作者是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RayHuang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其在大陆发行后引起强烈反响曾有看过此书的人感叹道历史竟然可以这么写以下是本书...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1587AYearofNoSignificance1587年可能是会被众多历史学家所忽视的一年但黄仁宇先生却以其学贯中西的博识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一个别样的年代可以说这是个毫无意义的年代也可以说是一个极富深意的时...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第一章万历皇帝读完第一章万历皇帝章首从万历皇帝只是个八岁孩童就登上皇帝宝位到章末的万历皇帝成长到了中年期纵览中国历史皇位的世袭就是中国历代发展局限和灭亡的根源八岁就能能为国家君主他根本还弄不清...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1600字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1600字记得上大学时国学兴盛有一次在图书馆无意中翻到万历十五年时就被它深深吸引作者借万历十五年这发生的看似琐碎的事情作为线索展开叙述全面展示了明代万历年间从皇帝到官员国家暗藏的症结显示了在落...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

万历十五年读书笔记明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是一个平年农历丁亥年这是重要的一年作者黄仁宇称之为明朝的转折点在这一年我国朝廷上发生了若干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面看来虽似末端小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生大事...

万历十五年 读书笔记

读万历十五年有感历史沧桑到头来什么也剩不下永生的愿望随同历史的波涛一起消逝在我们目光尽头最近我终于拿起了备受推崇的万历十五年翻开读到孤单的将军戚继光读到首辅张居正读到万历皇帝曾有人感叹道历史竟然可以这么写是的在...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

万历十五年读后感寒假的闲暇之时看完了这本书而后有些思索写下来以成此文明帝国自他的第五任皇帝朱瞻基之后就再没出现一个能担当肯用事的领导者皇室的权威在皇帝好玩与怠政的流氓习性中耗尽高级官僚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这也是晚明...

万历十五年读书心得(4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