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专升本--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

时间:2024.4.20

实验1 生理学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9月12日1-3节

【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常用生理学实验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2、掌握PcLab-UE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生理信号的采集、记录与处理方法。

4、熟练掌握设置不同的刺激方法与参数的方法。

5、熟悉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实验原理】

了解常用生理学实验仪器的组成。

【实验器材】
 

PcLab-UE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刺激电极、引导电极、张力换能器、压力换能器、引导电极、膜片钳实验系统、Powerlab多道生理记录系统

【基本操作与步骤】

1、学习PcLab-UE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的使用说明,熟练掌握开机与关机、实验工作界面进入与退出的操作方法。

2、掌握仪器系统复位的方法。

3、掌握通道的选择输入方法与不同生理信号的输入方法。

4、掌握选择扫描速度的方法,并认清横坐标表示的时间信号。

5、掌握通道基线调零、上移、下移、显示与隐藏的方法。

6、掌握控制扫描开关(开、暂停与停止实验)的方法,并学会保存实验记录、反演记录及剪辑、复制实验结果的方法。

7、学习各种显示方式的选择方法。

8、学习刺激器参数设置中,各项刺激参数的调节方法与刺激标记的使用方法。

9、学习输入信号的增益调节法。

10、学习显示通道的背景色、格子色、格子种类与信号色的选择方法。

11、学习使用通用标记与时间标记的方法。

12、学习从实验设置中选择实验项目的方法。

13、学习编辑实验标记的方法。

14、学习生理信号的显示与记录方法。

15、学习扫描曲线的测量方法与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

16、学习剪辑、复制并打印选中的实验结果。

17、学习实验报告的书写方法。

【实验结果】

要求把四个通道的生理信号同时记录下来并打印出来贴在报告纸上。

【分析与讨论】

本次试验可空白。

【结论】

本次试验可空白。

实验2 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9月19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蛙类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规律与温血动物相似,而维持其离体组织正常活动所需的理化条件比较简单,易于建立和控制。因此,在实验中常用蟾蜍或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来观察兴奋与兴奋性、刺激与肌肉收缩等基本生命现象和过程。故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sciatic nerve-gastrocnemius muscle specimen)是机能学实验中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术。本实验要求掌握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技能,并获得兴奋性良好的标本。

实验材料】 

蟾蜍或蛙;蛙板、玻璃分针、普通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分针、蛙钉、瓷盘、滴管、培养皿、锌铜弓;任氏液(Ringer’s solution)。

实验步骤】  标本制作方法:

    1.破坏脑和脊髓   取蟾蜍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左手握住蟾蜍,用食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探针于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然后向前通过枕骨大孔刺入颅腔,左右搅动充分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抽回至进针处,再向后刺入脊椎管,反复提插捣毁脊髓。此时如蟾蜍四肢松软,呼吸消失,表明脑和脊髓已完全破坏,否则应按上法反复进行。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  在骶骼关节水平以上1~2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蟾蜍后肢,用拇指压住骶骨,使蟾蜍头与内脏自然下垂,右手持普通剪刀,沿脊柱两侧剪除一切内脏及头胸部,留下后肢、骶骨、脊柱以及紧贴于脊柱两侧的坐骨神经。剪除过程中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

3.剥皮  左手握紧脊柱断端(注意不要握住或压迫神经),右手握住其上的皮肤边缘,用力向下剥掉全部后肢的皮肤。把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将手及用过的剪刀、镊子等全部手术器械洗净,再进行下面步骤。

4.分离两腿   用镊子夹住脊柱将标本提起,背面朝上,剪去向上突起的尾骨(注意勿损伤坐骨神经)。然后沿正中线用剪刀将脊柱和耻骨联合中央劈开两侧大腿,并完全分离,注意保护脊柱两侧灰白色的神经。将两条腿浸入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

  5.制作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取一条腿放置于蛙板上或置于蛙板上的小块玻璃板上。

(1)游离坐骨神经  将腿标本腹面朝上放置(如图1)。用玻璃分针沿脊柱旁游离坐骨神经,并于近脊柱处穿线结扎神经。再将标本背面朝上放置,把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剪去。循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的裂缝处),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段。用玻璃分针仔细剥离,然后从脊柱根部将坐骨神经剪断,手执结扎神经的线将神经轻轻提起,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并将神经一直游离至腘窝。

(2)完成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将游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普通剪刀将股骨刮干净。然后从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保留的部分就是坐骨神经小腿标本。

  (3)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将上述坐骨神经小腿标本在跟腱处穿线结扎后,于结扎处远端剪断跟腱。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然后从膝关节处将小腿其余部分剪掉,这样就制得一个具有附着在股骨上的腓肠肌并带有支配腓肠肌的坐骨神经的标本。

6.检查标本兴奋性   用经任氏液湿润的锌铜弓轻轻接触一下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迅速而明显的收缩,则表明标本的兴奋性良好,即可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以备实验用。若无锌铜弓,亦可用中等强度单个电刺激测试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注意事项

    1.操作过程中,勿污染、压榨、损伤、过度牵拉神经和肌肉。

    2.经常给神经肌肉上滴加任氏液,防止表面干燥,以保持其正常兴奋性。

思考题

制备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兴奋性如何?有哪些操作体会?

                                   

实验3 骨骼肌的单收缩与收缩总和 9月26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一条坐骨神经干是由许多兴奋性不同的神经纤维所组成的。保持足够的刺激时间不变,刚好能引起其中兴奋性较高的神经纤维产生兴奋,表现为受这些神经纤维支配的肌纤维发生收缩,此时的刺激强度即为这些神经纤维的阈强度(threshold intensity),具有此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threshold stimulus)。随着刺激强度的不断增加,有较多的神经纤维兴奋,肌肉的收缩反应也相应逐步增大,强度超过阈值的刺激叫阈上刺激。当阈上刺激强度增大到某一值时,神经中所有纤维均产生兴奋,此时肌肉做最大的收缩。再继续增强刺激强度,肌肉收缩反应不再继续增大。这种能使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最适强度(optimal intensity)。具有最适强度的刺激称为最大刺激(maximal stimulus)。可见在一定范围内,骨骼肌收缩力的大小决定于刺激的强度。不同频率的电脉冲刺激神经时,肌肉会产生不同的收缩反应。若刺激频率较低,每次刺激的时间间隔超过肌肉单次收缩的持续时间,则肌肉的反应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twitch);若刺激频率逐渐增加,刺激间隔逐渐缩短,肌肉收缩的反应可以融合,开始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incomplete tetanus),以后成为完全强直收缩(complete tetanus)。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刺激强度和肌肉收缩力量及刺激频率和肌肉收缩形式之间的关系,从而认识机体在自然状态下骨骼肌的收缩形式及其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

 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SMUP-PC生理信号处理系统、肌动器(肌槽)、张力换能器;任氏液。

实验步骤

    l.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任氏液中浸泡10~15分钟。

2.实验装置   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股骨固定于肌槽插孔中。坐骨神经放置在刺激电极上,将腓肠肌肌腱上的丝线系于张力换能器(全量程100克或50克)的着力点上,调节肌槽与换能器之间的位置和距离,使丝线垂直、松紧度合适,并令肌肉处于自然拉长的长度。

                图2-1 仪器连接示意图

按图2-1连接实验装置,打开微机、四路放大器的电源开关,指示灯亮,在菜单条目中选择“骨骼肌单收缩与复合收缩”程序,打开信号处理系统主界面,点击显示屏上快捷方式图标(也可运行中设置直接进行处理系统程序)。肌肉收缩信号由压力放大通道输入处理系统。四路放大器D/A-1或D/A-2输出接刺激电极,D/A-1或D/A-2的输出幅度,由电位器顺时针方向调节,强度在1~5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也可由主界面右侧灰色三角按钮调整各项参数,上下三角表示设置量的增大或减小,数值由三角旁的数值框显示。

结果整理及分析

程序参数设置如下:

扫描控制  触发扫描;扫描速度调节由“《”或“》”改变X轴的坐标时间。 一般 0.4s/Div~0.8s/Div。

刺激器控制   根据需要设置前延时,脉冲宽度为 0.1~0.3ms、调节脉冲强度、刺激时间。

1.不同刺激强度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按键盘空格键或单击“刺激”按钮,刺激脉冲输出,屏幕显示收缩曲线,改变脉冲强度,观察不同刺激强度对肌肉收缩力量之间的关系。

(1)确定本组所制备标本产生兴奋收缩所需阈强度,并辨认肌肉收缩的三个时期。肌肉兴奋的外在表现是收缩。肌肉收缩有两种形式,一种为等长收缩,另一种为等张收缩。给活着的肌肉一个短暂的有效刺激,肌肉将发生一次(等张或等长)收缩,此称为单收缩。单收缩的全过程以分为潜伏期、收缩期和舒张期。其具体时间和收缩幅度可因不同动物和不同肌肉及肌肉当时的机能状态的不同而各不相同。蟾蜍腓肠肌的单收缩共历时约0.12秒,其中潜伏期0.01秒,收缩期0.05,舒张期0.O6秒。

(2)逐渐增大脉冲强度,观察刺激强度与肌肉收缩力量之间的关系。找到最适强度和最大刺激。

2.不同刺激频率对腓肠肌收缩的影响

将刺激强度固定在最适强度,调整频率、刺激时间,给肌肉相继两个有效刺激,且使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小于该肌肉单收缩的总时程,则引起肌肉的收缩可以总和起来,出现一相继连续的两个收缩,称此为复合收缩。当给肌肉一连串有效刺激时,可因刺激频率不同,肌肉呈现不同的收缩形式。如果刺激频率很低,即相继两个刺激的间隔大于单收缩的总时程,肌肉出现一连串的在收缩波形上彼此分开的单收缩。若逐渐增大刺激频率,使相继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小于单收缩的总时程,而大于其收缩期,肌肉则呈现锯齿状收缩波形,此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再增大刺激频率,使相继两个刺激的间隔时间小于单收缩的收缩期,肌肉将处于完全的持续的收缩状态,看不出舒张期的痕迹,此称为完全强直收缩(如图2-2)。强直收缩的幅度大于单收缩的幅度,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当刺激强度和作用时间不变时,肌肉的收缩幅度随着刺激频率的增加而增高。在体骨骼肌的收缩都是强直收缩。

 

       图2-2 骨骼肌单收缩和复合收缩曲线

①单收缩;②不完全强直收缩;③完全强直收缩

注意事项

    1.每次刺激后不管肌肉有无收缩,只要有刺激,都需要记录。如有肌肉收缩,则待肌肉收缩完全恢复至基线后,再进行下一次刺激,使每次肌肉收缩的曲线起点均在同一水平上。

    2.每两次刺激之间要让标本休息半分钟,并用任氏液湿润标本,以保持良好兴奋性。

思考题

    1.骨骼肌的收缩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为什么在达到最大刺激之前,骨骼肌收缩会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幅度?

3.为什么刺激频率增加时,肌肉收缩幅度也增大?

4.如果刺激直接施加在肌肉上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实验4  反射弧的分析10月10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reflex)。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例如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而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spinal animal),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reflex arc),它一般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反射弧的任一部分受到破坏,均不能实现完整的反射活动。本实验的目的是用脊蛙分析反射弧的组成部分,并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材料】 

蟾蜍或蛙;蛙类手术器械一套,铁支架、铁夹、电刺激器、刺激电极、棉球、纱布、培养皿、烧杯;0.5%硫酸。

【实验步骤】 

取蟾蜍一只,用粗剪刀横向伸入口腔,从鼓后缘处剪去颅脑部,保留下颌部分。以棉球压迫创口止血,然后用铁夹夹住下颌,悬挂在铁支架上。此外,也可用探针由枕骨大孔刺入颅腔捣毁脑组织,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结果整理及分析】  

1.用培养皿盛0.5%硫酸溶液,将蟾蜍左侧后肢的脚趾尖浸于硫酸溶液中,观察屈腿反射有无发生。然后用烧杯盛自来水洗去皮肤上的硫酸溶液。

    2.绕左侧后肢在趾关节上方皮肤作一环状切口,将足部皮肤剥掉,重复步骤一,结果如何?

    3.按步骤一的方法以硫酸溶液刺激右侧脚趾尖,观察反射活动。

    4.在右侧大腿背侧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分离,找出坐骨神经,在神经上作两个结扎,在两结扎间剪断神经。重复步骤三。结果如何?

    5.以重复电刺激右侧坐骨神经中枢端,观察腿的反应。

    6.以探针捣毁蟾蜍之脊髓后重复步骤5。

    7.刺激坐骨神经外周端,观察同侧腿的反应。

    8.直接刺激右侧腓肠肌,其反应如何?

【注意事项】

1.剪颅脑部位应适当,太高则部分脑组织保留,可能会出现自主活动。太低则伤及上部脊髓,可能使上肢的反射消失。

2.浸入硫酸的部位应限于趾尖,勿浸入太多。

【思考题】

    1.在本实验中屈肌反射的反射弧包括那些具体组成部分?

2.如将硫酸刺激改为电刺激,实验效果如何?为什么?

实验5-1  视敏度测定10月17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能看清楚文字或图形所需要的最小视角(visual angle)是确定人的视敏度(visual acuity)(视力)(visus)的依据。临床上常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来检查视力。视力表有12行从大到小的图形。当受试者站在5 m远的距离注视第十行图形时,图形缺口两缘在眼前所成视角为1分(图26)。视力表规定能看清此行图形的视力为1.0,作为正常视力的标准。视力是根据下述关系定的。

 

    图26 视力表原理

    比如,一位视力为1.0者,可于 5 m远看清第10行图形,可是某人需在2.5远处方能看清,则其视力为2.5/5即0.5。同样一位视力为1.0者可于10m远看清第5行图形,可是某人需在5 m远处方能看清,则其视力也为5/10即0.5。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视力的测定方法并了解测定原理。

【实验材料】人;国际标准视力表、指示棍、遮眼板、米尺、凸透镜。

【实验步骤】

    1.将视力表挂在光线均匀、充足的场所。视力表的高低适当。受试者站立或坐在距表5m远的地方。

    2.令受试者自己用遮眼板遮住一眼,用另一眼看视力表。按实验者的指点说出表上图形缺口的方向。由表上端的大图形开始向下测试,直至测试到受试者能辨认清楚的最小的图形为止。表旁所注数字即为受试者的视力。若受试者对最上一行图形不能辨认清楚,则须令受试者向前移动,直至能辨最上一行图形为止。测量受试者与视力表的距离,再按上述公式计算出视力。

3.用同样的方法检查另一眼的视力。

4.给受试者一眼戴上一个凸透镜。再用同样的方法检查此眼的视力,观察其视力是否较戴镜前“差”了。令受试者向前走,观察走到何处才能看清戴镜前所能看清的最小的图形。

【注意事项】

1.测定视力应注意环境光线强弱。

2.受试者与视力表的距离应准确。

【思考题】

1.当你找到一张只剩下标定视力为0.1的图形时,能否进行视力检查?

2.影响人的视力的因素有哪些?

  

实验5-2   视野测定

【目的和原理】   

视野(visual field)是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测定视野有助于了解视网膜(retina)、视觉传导道(visual pathway) 和视觉中枢(visus center)的机能。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视野的测定方法,测定正常人白、红、黄或蓝、绿各色视野。

【实验材料】

人;视野计、各色(白、红、黄或蓝、绿)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实验步骤】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图27)和熟悉它的使用方法。

       图27 视野计的构造

    2.将视野计对着充足的光线放好(对于某些具有光源视标的视野计,则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将视野计安放在暗室内)。令受试者把下颌放在托颌架上,使其受试眼眼眶下缘靠在眼眶托上。调整托颌架的高度,使眼恰与弧架的中心点位于同一水平面上。先将弧架摆在水平位置。遮住另一眼,令受试眼注视弧架的中心点。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慢慢移动弧架上插有白色纸片的视标架,随时询问受试者是否看到视标,当受试者回答看到时,就将视标移回一些,然后再向前移,重复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结果后,就将受试者刚能看到视标时视标所在的点划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用同样的方法测出弧架对侧刚能看见视标之点,划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

    如果视野计的后方附有随着视标移动针尖,针尖能准确地指着安放在它对面的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则在每找到一个刚能看见视标之点时,只要将放视野图纸的盘向前一推,就能在视野图纸的相应经纬度上扎出一个记号。

3.将弧架转动450角,重复上述操作步骤。如此继续,八个方向,在视野图纸上得出八个点。将此八个点依次连接起来,就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

    4.按照相同的操作方法,测定红、黄或蓝、绿每各色视觉的视野。对于用具有光源视标在暗室测视野者,当用有色光标时,需注意亮光视野(此时尚不能认清颜色)和色觉视野是否一致。

5.依同样的方法,测定另一眼的视野。

【注意事项】

1. 受试者单眼固定注视视野计中心的白点,测试该眼视野。

2. 色标的颜色应标准纯正。

【思考题】

1.如何解释各色视野和光亮视野的不同?

2.分析视网膜、视觉传导路和视觉中枢机能发生障碍时对视野的影响。

实验5-3  盲点测试

目的和原理  

视神经自视网膜穿出的部位形成视乳头,该处没有感光细胞(photosensory cell)。外来光投射于此处不能引起视觉,因此将此处称为盲点(blind spot)。我们可以根据无光感现象,找出盲点所在位置和范围。

【实验器材】人;白纸、铅笔、黑头白杆火柴、尺、遮眼板。

【实验步骤】

1.取白纸一张贴在墙上,其中心与眼同一水平处划一“+”记号,使角膜表面与+号的距离为50cm。请受试者目不转睛地注视+号。实验者手持火柴端由+号开始慢慢向外侧(颞侧)移动,到受试者刚一看不见火柴黑头时,就把火柴头所在位置用铅笔标在白纸上。接着,再将火柴慢慢向外移,到它刚又被看见时,再标下它的位置。在两个标点间连一直线,自其中点起,沿各个方向移动火柴,找出并标出火柴头能被看见的交界点。将所标各点依次连接,可以形成一个大致呈圆的圈。此圈所包括的区域即为盲点的投射区域。

1.  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比例的定理,即可算出视网膜上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和盲点的直径。参看图28及下列公式:

       

图28计算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和盲点的直径

  (1)由于:     所以,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mm)=盲点投射区域与+号的距离×(15÷500)。

(2)由于: 

所以,盲点的直径(mm)=盲点投射区域的直径 x( 15÷500)。

【注意事项】

1.眼睛与白纸处“+”记号距离必须为50cm。

      2.受试者应单眼注视‘+’号不动。

【思考题】

为什么我们平时并不感觉到盲点的存在?

                          

                                 

实验5-4  声音的传导途径

目的和原理

比较声音的空气传导(air conduction)和骨传导(osseous conduction)两种途径的特征。是临床上常用来鉴别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的一种方法。正常人内耳接受的声波刺激主要经由外耳道、鼓膜和听小骨链传入,此即气传导途径。声音亦可由颅骨、耳蜗骨壁传入内耳,是为骨传导。气传导的功效远远大于骨传导。

实验器材】人;音叉(频率为256Hz或512 Hz)、棉球。

实验步骤】

    1.比较同侧耳的气传导和骨传导(任内氏试验)。

   (1)室内保持安静,检查者敲响音叉后,立即将音叉柄置于受试者一侧颞骨乳突部,此时受试者可以听到音叉震动的嗡嗡声,且音响随着时间的延续而逐渐减弱,最后听不到。一旦听不到声音,检查者立即将音叉移至受试者外耳道口处,此时受试者又可重新听到声音。相反,如将震动的音叉先置于外耳道口处,待听不到声音后,再将音叉柄置于颞骨乳突部,受试者仍听不到声音。这说明正常人气传导时间比骨传导时间长,临床上称为任内氏试验阳性。

    (2)用棉球塞住同侧外耳道(相当于空气传导途径障碍),重复上述试验,会出现空气传导时间等于或小于骨传导时间,此即称为任内氏试验阴性。

    2.比较两耳的骨传导(魏伯氏试验)

    (1)将敲响的音叉柄置于受试者前额正中发际处,比较两耳感受到的声音响度。正常人两耳感受到的声音响度应是相等的。

    (2)用棉球塞住一侧外耳道,重复上述试验,两耳感受到的声音响度有何变化?

注意事项

    1.敲响音叉,不要用力过猛,可在手掌或大腿上敲击,切忌在坚硬物体上敲击。

    2.在操作过程中,只能用手指持住音叉柄,避免叉支与皮肤、毛发或任何物体接触。

    3.音叉放在外耳道口时,应使叉支的振动方向对准外耳道口,并与之相距1~2cm。

思考题

    如何通过任内氏试验和魏伯氏试验鉴别传导性耳聋和神经性耳聋?

实验6-1  ABO血型鉴定10月24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血型(blood group)就是红细胞上特异抗原的类型。在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含有A、B抗原而分为A、B、AB、O型。血型鉴定是将受试者的红细胞加入标准A型血清(standard serum A)(含足量的抗B抗体)与标准B型血清(standard serum B)(含足量的抗A抗体)中,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从而测知受试者红细胞上有无A或/和 B抗原。

    交叉配血(cross-match test)是将受血者的红细胞与血清分别同供血者的血清与红细胞混合,观察有无凝集现象。为确保输血的安全,在血型鉴定后必须再进行交叉配血,如无凝集现象,方可进行输血。若稍有差错,就会影响受血者的生命安全,千万不可粗心大意。

实验材料】 

人;显微镜、离心机、采血针、玻片、滴管、1ml吸管、小试管、试管架、牙签、消毒注射器及针头、碘酒、棉球、消毒棉签;标准A、B型血清、生理盐水、75%酒精。

实验步骤

    1.玻片法

    (1)将标准A型与B型血清各一滴,滴在玻片的两侧,分别标明A与B。

    (2)用75%酒精棉球消毒左手无名指端,用消毒采血针刺破皮肤。滴1滴血于盛有 lml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混均制成红细胞悬液(浓度约5%)。

    (3)用滴管吸取红细胞悬液,分别滴一滴于玻片两侧的血清上,用两支牙签分别混匀(注意严防两种血清接触)。

(4)15分钟后用肉眼观察有无凝集现象。根据图40判定血型。

          

图6 ABO血型检查结果判断

2.试管法

取小试管 2支,分别标明 A、B字样。分别加入A、B型标准血清与受试者的红细胞悬液各1滴,混匀后离心1分钟(100转/min)。取出试管后用手指轻弹试管底,使沉淀物被弹起,在良好的光源下观察结果。轻弹管底时,若沉淀物成团漂起,表示发生凝集现象,若沉淀物边缘呈烟雾状逐渐上升,最后使试管内液恢复红细胞悬液状态,表示无凝集现象。

注意事项

    1.试管法较玻片法结果准确。

    2.吸A型、B型标准血清及红细胞悬液时,应使用不同的滴管。

    3.肉眼看不清凝集现象时,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

    4.红细胞悬液及标准血清须新鲜,因污染后产生假凝集。

5.红细胞悬液不能太浓或太淡,否则可出现假阴性反应。

【思考题】  汇总本班同学ABO血型的分布情况,此结果有否统计学意义?

实验6-2 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掌握用直接测定法和比色法测定动物的血红蛋白的含量。
[实验原理] 
  血红蛋白的颜色常与氧的结合量多少有关。但当用一定的氧化剂将其氧化时,可使其转变为稳定、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而且颜色与血红蛋白(或高铁血红蛋白)的浓度成正比。可与标准色进行对比,求出血红蛋白的浓度,即每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后者再与氰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emoglobin cyanide,HiCN)。HiCN在波长540 nm和液层厚度1cm的条件下具有一定毫摩尔消光系数。可用HiCN标准液进行比色法测定,根据标本的吸光度即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
[实验对象] 
  动物种类不限。
[实验药品]
   HiCN转化液(Van Kampen-Zijlstra液,文齐氏液※,标准商品)或1%HCl、HiCN标准液(200 g·L-1,标准商品)、蒸镏水、95%酒精、乙醚、75%酒精.
[仪器与器械]  
 沙里氏血红蛋白计、小试管、刺血针或注射器,微量采血管,干棉球。
[实验方法与步骤]
  使用沙里氏血红蛋白计测定
沙里氏比色法是用HCl使血红蛋白酸化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然后和标准比色板进行比色。
  (1)沙里血红蛋白计  主要具有标准褐色玻璃比色箱和1只方形刻度测定管组成。比色管两侧通常有两行刻度;一侧为血红蛋白量的绝对值,以g·dl-1(每100 ml血液中所含血红蛋白的克数)表示,从2~22 g;另一侧为血红蛋白相对值,以%(即相当于正常平均值的百分数)来表示,从10%~160%。为避免所使用的平均值不一致,因此一般采用绝对值来表示。
  (2)具体测定方法如下:
  ①用滴管加5~6滴,0.1mol·L-1 HCl到刻度管内,(约加到管下方刻度”2”或多或10%处)。
  ②用微量采血管吸血至20 μl(方法同上述),仔细揩去吸管外的血液。
  ③将吸血管中的血液轻轻吹到比色管的底部,再吸上清液洗吸管3次。操作时勿产生气泡,以免影响比色。用细玻棒轻轻搅动,使血液与盐酸充分混合,静置10 min,使管内的盐酸和血红蛋白完全作用,形成棕色的高铁血红蛋白。
  ④把比色管插入标准比色箱两色柱中央的空格中。
  ⑤使无刻度的两面位于空格的前后方向,便于透光和比色。用滴管向比色管内逐滴加入蒸馏水,并不断搅匀,边滴,边观察、边对着自然光进行比色,直到溶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板的颜色一致为止。
  ⑥读出管内液体面所在的克数,即是每100 ml血中所含的血红蛋白的克数。比色前,应将玻棒抽出来,其上面的液体应沥干净,读数应以溶液凹面最低处相一致的刻度为准。换算成每升血液中含血红蛋白克数(g·L-1)。
[注意事项
  1.取血前要做好充分的消毒。
  2.血液要准确吸取20 μl,若有气泡或血液被吸入采血管的乳胶头中都应将吸管洗涤干净,重新吸血。洗涤方法是:先用清水将血迹洗去,然后再依次吸取蒸馏水、95%酒精、乙醚洗涤采血管1~2次,使采血管内干净、干燥。作为学生练习,微量采血管可反复使用。
  3.使用血红蛋白仪测定时,吸样管应插入试管底部,避免吸入气泡,否则会影响测试结果。仪器连续使用时,每隔4小时要观察一次零点,即吸入文齐试剂,用“调零旋钮”使仪器恢复到零点。仪器用完后,关机前要用清洗液清洗。否则会影响零点的调整。
[实验结果]
  报告该实验动物的血红蛋白浓度。并将全班的结果加以统计,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
[思考题]
  血红蛋白的含量与年龄的关系?
  影响血红蛋白含量的主要因素?

实验7  红细胞脆性的测定10月31日1-3节

实验目的]  
  学习测定红细胞渗透脆性的方法,理解细胞外液渗透张力对维持细胞正常形态与功能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正常红细悬浮于等渗的血浆中,若置于高渗溶液内,则红细胞会因失水而皱缩;反之,置于低渗溶液内,则水进入红细胞,使红细胞膨胀。如环境渗透压继续下降,红细胞会因继续膨胀而破裂,释放血红蛋白,称之为溶血。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具有一定的抵抗力,这一特征称为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红细胞膜对低渗溶液的抵抗力越大,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越不容易发生溶血,即红细胞渗透脆性越小。将血液滴入不同的低渗溶液中,可检查红细胞膜对于低渗溶液抵抗力的大小。开始出现溶血现象的低渗溶液浓度,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小抵抗力;出现完全溶血时的低渗溶液浓度,则为该血液红细胞的最大抵抗力。
  生理学上将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而将能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悬浮于其中的溶液称为等张溶液。等渗溶液不一定是等张溶液(如1.99%的尿素溶液),但等张溶液一定是等渗溶液。
[实验对象] 
  动物种类不限。
[实验药品]  
  1%肝素,1%氯化钠溶液,蒸馏水。
[仪器与器材]  
  10 ml小试管,试管架,滴管,1 ml移液管。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溶液配制:取10个小试管,配制出10种不同浓度的氯化钠低渗溶液(0.25%,0.3%,0.35%,0.4%,0.45%,0.5%,0.55%,0.6%,0.65%,0.9%)。
  2.制备抗凝血  不同动物采血方法各有所异(参考3.6),但多采用末梢血.将血滴在有1%肝素的表面皿上,混匀(1%肝素0.1 ml可抗10 ml血)。
  3.加抗凝血:用滴管吸取抗凝血,在各试管中各加一滴,轻轻摇匀,静置1~2 h。
  4.观察结果:根据各管中液体颜色和浑浊度的不同,判断红细胞脆性。
  ①未发生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大量红细胞沉淀,上层为无色透明,表明无红细胞破裂。
  ②部分红细胞溶血的试管:液体下层为红细胞沉淀,上层出现透明淡红(淡红棕)色,表明部分红细胞已经破裂,称为不完全溶血。
  ③红细胞全部溶血的试管:液体完全变成透明红色,管底无红细胞沉淀,表明红细胞完全破裂,称为完全溶血。
[实验结果]
  报告该实验动物红细胞的最小渗透抵抗力和最大渗透抵抗力。将全班的结果加以统计,并用平均值±标准差表示。讨论如何通过渗透脆性特征判断机体的健康状况。
[注意事项]
  小试管要干燥,加抗凝血的量要一致,只加一滴。
  混匀时,轻轻倾倒1~2次,减少机械震动,避免人为溶血。
  抗凝剂最好为肝素,其他抗凝剂可改变溶液的渗透性。
  配制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时应力求准确、无误。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可根据动物的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
[思考题]
  1.红细胞的形态与生理特征有何关系?
  2.根据结果分析血浆晶体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的生理学意义。
  3.输液时应注意的事项。

实验8-9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与心搏曲线的描记11月7日1-3节+11月14日1-3节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心脏的结构;

 2、观察心脏各部位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

 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记录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心脏为两心房、一心室,心脏的起搏点是静脉窦。静脉窦的节律最高,心房次之,心室最低。正常情况下,心脏的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的节律,其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这种有节律的活动可以通过张力传感器在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中记录下来,称为心搏曲线。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牛蛙

 2、实验器材:蛙心夹,常用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支架,双凹夹,培养皿,滴管,任氏液,秒表,棉线。

四、实验流程

实验动物双毁髓      暴露动物心脏         记录心搏曲线     观察心搏曲线

斯氏第一结扎    斯氏第二结扎     

五、试验方法和步骤

 1、暴露动物心脏

    取牛蛙一只,用刺蛙针通过枕骨大孔损毁脑和脊髓后,背位固定于蛙板上。左手持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皮肤,用手术剪剪开一个小口,然后将剪刀由切口处伸入皮下,沿左、右两侧锁骨方向剪开皮肤。将皮肤掀向头端,再用有齿镊提起胸骨剑突下端的腹肌,在腹肌上剪一口,将剪刀伸入胸腔(勿伤及心脏和血管),沿皮肤切口方向剪开胸壁,剪断左右乌喙骨和锁骨,使创口呈一倒三角形。用眼科镊提起心包膜,用眼科剪刀小心地剪开心包膜,暴露心脏。

 2、观察心脏的外部结构

    从心脏的腹面可看到心房、心室及房室沟。心室右上方动脉根部有一膨大,称动脉圆锥。动脉干由此发出,向上分成左右两支。用玻璃分针将心脏翻向头侧,可见心房下端有节律搏动的静脉窦。在心房与静脉窦之间有一条白色半月形界线,称为窦房沟。

 3、观察心搏过程

    仔细观察和记录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频率、顺序和相互关系。

 4、仪器的准备

      打开计算机采集系统,接通张力传感器输入通道。

 5、心搏曲线记录

    用系线的蛙心夹夹住少许心尖部肌肉。蛙心夹的系线与张力传感器的应变梁孔连接,调节系线的拉力,使心脏的收缩活动在显示屏上出现。调整扫描速度,使心搏曲线的幅度与宽度适中。记录心搏曲线。仔细观察曲线各波与心脏各部位活动的关系。

 6、蛙心起搏点观察

    在主动脉干下方穿一条线,将心脏翻向头端,沿窦房沟作一结扎,称为斯氏第一结扎。观察心肌各部分搏动节律的变化,用秒表计数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待心房和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其搏动频率。然后在房室交界处穿线,准确地结扎房室沟,此称为斯氏第二结扎。待心室恢复搏动后,计数每分钟心脏各部分搏动次数。将记录结果填入下表。

    

表1 斯氏结扎记录表

六、实验注意事项

 1、创口不要太大,避免损伤血管。剪开心包膜时要细 心,避免损伤心脏。

 2、结扎部位要准确,不可扎住静脉窦。

 3、实验中注意滴加任氏液保持暴露的组织湿润。

 4、每项实验应在上一次实验后,心脏活动恢复稳定后进行。

七、实验思考题

 1、斯氏第一结扎和第二结扎后,房室搏动频率各有何不同?实验结果表明了什么?

    答:第一次结扎后,静脉窦与心脏之间的通路被截断,此时异位起搏点为房室交界处,此处与静脉窦频率差距小,心跳较正常慢,心室搏动频率减慢;

        第二次结扎是阻断房室交界处,此时则有浦肯野纤维作为异位起搏点,其频率比房室界慢,所以心跳更慢,心室频率更慢。第一结扎后,心房和心室的搏动频率相同,与结扎前相比明显变慢,而静脉窦的搏动频率基本不变。斯氏第二结扎后,静脉窦的搏动频率最快,心房次之,而心室最慢。

 2、观察并分析心搏曲线各波形成的原因。

         该波形为正常的心搏曲线,高而宽的波为心室波,矮而小的波为心房波。

  (1)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即心动周期。在本实验中,通过蛙心夹夹住蛙心尖来将蛙心与传感器连接起来进行在体实验,记录到的正常心搏曲线通常是心室波,可能也会记录得到心房波,一般记录不到静脉窦的搏动曲线。如上图所示,较大而高的峰为心室波,较小而矮的峰为心房波。

  (2)心室收缩,心室内压迅速上升,当超过心房内压时,推动房室瓣关闭,但因低于主动脉压,主动脉瓣尚未推开,心室仍处于密闭状态,同时心室肌继续进行强有力的收缩,发生等容收缩,使压力迅速上升,(即心室波的上升支的前段),当心室内压大于主动脉压时,心室内血液快速、大量射入主动脉,此时心室波的上升支达到顶点,即心室肌收缩强度应达到最大。在快速射血后,心室内血液减少,心室肌收缩强度减弱,射血缓慢,心室内压减少至低于主动脉压。这段时期对应心室波下支的初始阶段。随后,心室开始舒张,心室内压急速下降,当室内压进一步低于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关闭,心室呈密闭状态(因此时的心室压仍大于心房压),发生等容舒张(此期为心室波下降支的后一部分),直至心室内压低于心房内压时房室瓣打开。此时心房、心室同处于舒张状态,室内压接近于0,静脉压高于房室压,使血液顺房室压力梯度由静脉流经心房进入心室,再加上心室舒张产生的抽吸作用使室内压很快降低,血液可快速充盈心脏。随后房室压力梯度减少,充盈速度渐慢。

  (3) 在心室舒张的末期,心房收缩,将心房内的血液挤入尚处于舒张状态的心室,使心室更加充盈。由上图可知,心房收缩时间短、强度小,因此,充盈主要在房室间压力差较大的共同舒张阶段完成,心房收缩对充盈起的是辅助作用。

试验相关数据:

(1)未进行斯氏结扎前:心脏搏动47次/min;

(2)斯氏第一结扎后:静脉窦搏动43次/min;

     在第一次结扎之后,心房与心室都停止搏动,只有静脉窦在搏动。所所以没有进行第二次结扎。

 实验总结:由于缺乏经验,将蛙心长时间的悬吊,使得血液外流,心脏到实验后期已经不在跳动。在进行在连接传感器时候,用太大力拉扯心脏。

 改进措施:在悬吊一段时间之后,应将心脏放平使其得到适宜的休息及回血,在进行下一步的实验操作。在连线时要多人合作,进行以免拉伤心肌。

  通过本次实验,重新对心脏起搏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复习,以及对传感器使用的一个 熟练。

                                 

实验10-1  人体心音听诊11月21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学习心音听诊方法,了解正常心音特点及其产生原理,为临床听诊心音奠定基础。心音(cardiac sound)是瓣膜关闭及心肌收缩引起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将听诊器置于受试者心前区的胸壁上,直接听取心音。在每一个心动周期中一般都可听到两个心音,即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  

实验材料】人;听诊器(stethoscope)

实验步骤

1.确定听诊部位。 

(1)受试者解开上衣,面向亮处静坐。检查者坐在对面。

(2)参照图12确定心前区心音听诊区各个部位。

             图12 心音听诊部位示意图

    二尖瓣听诊区: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稍内侧(心尖部)。

    肺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二助间。

    主动脉瓣听诊区:胸骨右缘第二肋间。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为主动脉瓣第二听诊区(又称第五点),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此处可听到杂音。

    三尖瓣听诊区:胸骨左缘第四肋间或剑突下。

    2.听心音

    (1)检查者戴好听诊器,以右手的拇指、食指和中指轻持听诊器胸器,置于受试者胸壁上(不要过紧或过松)。按二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及三尖瓣听诊区顺次进行听诊。在胸壁任何部位均可听到两个心音。

    (2)区分两个心音   听取心音同时,可用手触诊心尖搏动或颈动脉搏动,与此搏动同时出现的心音即为第一心音。此外,再根据心音性质(音调高低、持续时间、间隔时间),仔细区分第一心音与第二心音,才能确定出收缩期和舒张期。

    (3)比较不同部位上两心音的声音强弱。

【注意事项

    1.室内必须保持安静。如果呼吸音影响听诊时,可嘱受诊者暂停呼吸。

    2.听诊器的耳器方向应与外耳道一致(向前)。胶管勿与他物磨擦,以免发生杂音,影响听诊。

思考题

    1.描述所听到的心音及不同听诊区两心音有何不同。

2.根据听取心音的特点,说明两心音分别标志心脏活动的哪个时期。

                                    

                  

实验10-2   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

目的和原理】 

学习间接测定人体动脉血压的原理与方法。并测定人体肱动脉的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和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的正常值。

    人体血压测量为间接测定法,其原理是使用血压计的袖带在动脉外施加压力,根据血管音的变化来测量血压,这种方法是俄国学者KOPOTKOB首创,故称Korotkoff听诊法。通常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没有声音,如果血流经过狭窄处形成涡流,则发出声音。当缠于上臂的袖带内的压力超过收缩压时,完全阻断了肱动脉内的血流,此时听不到声音也触不到肱动脉脉搏。当袖带内压力比肱动脉的收缩压稍低的瞬间,血液只能在收缩压时,才能通过被压而变窄的肱动脉,形成涡流撞击血管壁,发出声音,可在肱动脉远端听到声音,也可触到桡动脉脉搏,此时袖带内的压力在血压表上的读数即为收缩压。当袖带内压力愈接近舒张压时,通过的血量愈多,并且血流持续时间愈长,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强而清晰。当袖带内压力降至等于或稍低于舒张压瞬间,血管内血流便由断续变为连续,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消失,脉搏随之恢复正常,此时袖带内压力在血压表水银柱高度所对应的数值即为舒张压。

实验材料】人;血压计(hemodynamometer)、听诊器。

实验步骤

    1.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血压计有汞柱式血压计、弹簧表式血压计和电子式血压计(也包括指端、腕部电子血压计),各有优缺点。汞柱式血压计是评价血压的标准工具,也是最早用于临床的血压测量工具,该类血压计由检压计、袖带和气球三部分组成。汞柱式血压计的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300mmHg( 0~40KPa)刻度的玻璃管,上端通大气,下端与水银贮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贮槽及橡皮球相通,此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或放气之用,常规血压表及测压方法如图13所示。

            

图13人体动脉血压测定

    2.测量动脉血压的方法

    (1)让受试者脱去一臂衣袖(常取右上臂。右上臂的动脉血压常较左上臂的高出5~10mmHg),测量血压前,静坐桌旁5分钟以上。

    (2)打开血压表的水银槽开关(对电子血压计则应打开电源开关,然后按启动按钮),松开血压计的橡皮球螺丝帽,驱出袖带内的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让受试者前臂平放于桌上,手掌向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坐位时平第四肋间),将袖带缠在该上臂,袖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袖带松紧适宜,开启水银槽开关。

(4)将听诊器两耳器塞入外耳道,使耳器的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在肘窝内侧先用手触及肱动脉脉搏所在部位,将听诊器放置其上。

结果整理及分析

    1.测量收缩压  挤压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血压表上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肱动脉搏动声为止,一般打气至180mmHg左右。随即松开气球螺丝帽,缓缓放气。其速度以每秒下降2~5mmHg为宜。在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在一开始听到“崩崩”样的第一声动脉搏动声时,此时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的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2.测量舒张压  使袖带继续缓缓放气,这时声音有一系列的变化,先由低而高,而后由高突然变低,最后则完全消失。在声音由强突然变弱这一瞬间,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的高度即代表舒张压;也可以声音突然消失时血压计所示水银柱的高度代表之。如以后者为舒张压值时,需另加5mmHg为妥。

    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mmHg表示,例如收缩压为110mmHg,舒张压为70mmHg时,记为110/70mmHg,如果用Kpa表示,其换算关系为:100mmHg=13.33Kpa。

    列表记录你组男女同学测得的血压值。

注意事项

    1.室内必须保持安静,以利听诊。

    2.测量血压时,无论采取坐、卧体位,上臂位置必须与心脏同一水平,且上臂不能被衣袖所压迫。

    3.听诊器胸器放在肱动脉搏动位置上面时不能压得太重,更不能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量,还必须注意听诊器不能接触过松而听不到声音。

    4.动脉血压通常连测2~3次,取其最低值。重复测定时,袖带内的压力必须降至0后再打气。

    5.发现血压超出正常范围时,应让受试者休息10分钟后复测。在受试者休息期间,可将袖带解下。

    6.血压计用毕,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卷好、放置盒内,以防玻璃管折断。

思考题

1.正常男、女成人的血压值是多少?同一受试者左右臂血压有无差别?数值是多少?

2.根据你的操作,你认为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压的测定?

3.请你思考用触诊桡动脉脉搏测定血压时,如何确定收缩压值?

实验11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11月28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当心肌经历一次兴奋收缩后,其兴奋性将会出现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的变化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甚至可延续到舒张早期。在此期中,任何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并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收缩。随后为相对不应期,在此期给予心肌以强刺激可使其产生动作电位,最后为超常期,后两期均发生在舒张期内。因此,如果在心室肌舒张期内,给予心室肌一次适当的阈上刺激,便可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兴奋和收缩,这次提前发生的兴奋收缩,称为期前收缩(premature systole)或过早搏动。而随后到达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正好落在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能引发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原来的正常节律性收缩,这个在期前收缩后出现的持续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compensatory pause)。在显示器上可观察到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本次实验的目的是学习在体蟾蜍(或蛙)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并通过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察,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特点。

实验材料

蟾蜍;SMUP-PC生理信号处理系统、张力换能器、铁支架、双凹活动夹、蛙板、蛙类手术器械、蛙心夹、玻璃小烧瓶或培养皿、吸滴管;任氏液、胶泥。

实验步骤

1.用探针损毁蟾蜍的脑、脊髓,暴露心脏。在心舒期用蛙心夹夹住心尖,将系于蛙心夹的线与张力换能器连接,调节张力换能器高度,使连线保持垂直,松紧适当。按图10-1连接线路。张力换能器接SMUP放大器压力通道。调节压力放大器的位移和增益。将刺激电极固定,刺激电极与心室接触良好,连接SMUP放大器D/A-1或D/A-2的输出,幅度调到最大(5V)。

 

                      图10-1    仪器连接示意图

    2.打开计算机,启动SMUP-PC生理信号处理系统。进入“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程序。调节参数。扫描速度2s/div~5s/div,刺激波宽0.2ms,刺激强度3~5v,频率1Hz/s。

    3.实验观察

    (1)记录正常的心跳曲线。观察辨认心房波和心室波,确定曲线哪一部分代表心室收缩,哪一部分代表心室舒张?

    (2)先描记几个正常心跳曲线作为对照,然后选择适当强度的阈上刺激,用同等强度单个电刺激分别在心室舒张的早、中、晚期刺激心室(注意每刺激一次后,要待心室恢复正常几个心搏后再行第二次刺激),观察心跳曲线有何变化?

(3)以同等刺激强度,在心缩期给予心室一次刺激,观察心跳曲线是否发生变化。如图10-2增加刺激强度,在心缩期再给予一次刺激会有什么结果?为什么?

      

                        图10-2   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注:箭头表示给予刺激

    (4)在完成上述实验项目之后,如有可能,分别在期前收缩的收缩期和舒张期给予一次同等强度的电刺激,观察心跳曲线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对记录曲线加以注释说明。对比心室收缩期与舒张期的兴奋性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过程中,应经常用任氏液湿润心脏。

    2.安放在心室上的刺激电极应避免短路。

    3.心跳曲线的上升支应代表心室收缩,下降支代表心室舒张。如相反则应将换能器倒向。

4.选择适当刺激强度时,可先用刺激电极刺激蟾蜍腹壁肌肉,以检查强度是否有效。

思考题

    1.讨论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产生的原因。

    2.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有何生理意义?

3.当心率过速或过缓时,期前收缩后是否会出现代偿间歇?为什么?

4.存在不应期的实验依据是什么?

实验12  人体心电图的描记和分析12月5日1-3节

目的和原理

关于心电的产生、怎样传到体表和体表电位大小的确定等,已如前述。体表电位怎样导入心电图机描记和心电图的分析,现已有统一的规定和方法。正常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因测量电极位置和导联方式不同,波形有所不同,但一般包括P、QRS和T三个波形和两个间期。P波反映心房去极化过程,QRS波群反映心室去极化过程;T波反映心室复极化过程;P-R(或PQ)间期为心房开始兴奋至心室开始兴奋的传导时间;S-T段为心室去极完毕到心室复极开始的时间,Q-T间期为心室兴奋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到静息状态的时间。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人体心电图的描记方法和心电图波形的测量方法;了解人体正常心电图各波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实验材料】 

人;心电图机(electrocardiograph)(信号处理系统或二道生理记录仪)、检查床、导电膏、分规、放大镜、75%酒精棉球。

实验步骤

    1.准备

   (1)让受试者安静、舒适平卧在检查床上,肌肉放松。

   (2)将心电图机接好地线,导联线及电源线;接通电源,预热约5分钟。

   (3)在前臂屈侧腕关节上方及内踝上方安放肢体导联电极;在图15-1所示部位安放胸导联电极(一般先选用V1、V3、V5)。准备安放电极的局部皮肤应先用酒精清洁,减少皮肤电阻,然后涂上导电膏(或垫一小块浸润生理盐水的纱布棉花),再将电极与皮肤固定,保证导电良好,以防干扰和基线漂移。

          

图15-1 心前导联的电极安置部位

   (4)按规定的导联接好导线(有一定的颜色标志):红色一右手,黄色一左手,绿色一左足,黑色一右足,白色一胸导联。

    2.描记心电图

  (1)校正输入信号电压放大倍数  掀动校正键,lmv标准电压应使描笔振幅恰好为10mm(记录纸上纵坐标10小格)。

  (2)描记导联心电图  用导联选择开关分别选择标准肢体导联Ⅰ、Ⅱ、Ⅲ,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胸导联V1、V3、V5等九个导联进行描记。走纸速度25 mm/s。

  (3)在记录纸上注明各导联代号,被试者姓名、年龄、性别及记录日期。

   【结果整理及分析

1.取下心电图记录纸,辨认P波、QRS波群、T波,P-R间期、S-T段以及Q-T间期。如图15-2所示。

            

                  图15-2 心电图各波测量   

    2.测量波幅及时间  纵坐标表示电压,每小格代表0.lmv,横坐标表示时间,每小格代表0.04s(每小格实为lmm)。用分规测量。测量波幅值时,凡向上的波均应测量从基线上缘至波峰顶点的距离,凡向下的波,均应测量下缘至波谷底点的距离。以标准导联Ⅱ的结果为例,参照图49,测量各波电压幅值、P-R间期及Q-R间期;观察S-T段有无移位。

    3.心率的测定   测量相邻两个心动周期的R-R间期(或P-P间期),代入下式即可。如心律不齐,应测量5个R-R间期,求其均值,再代入公式计算出心率:心率=60/ R—R间期 (次/分)。如心律不齐,应测量5个R-R间期,求其均值。                     

    4.心律的分析   包括主导心律的判定;心律是否规则;有无期前收缩或异位节律。分析时,首先要认出P波、QRS波群、T波,根据P波决定基本心律。窦性心律心电图表现为: P波在Ⅱ导联中直立,aVR导联中倒置; P-R间期正常范围(0.12s~0.20s)。成年人正常窦性心律的心率为60~100次/分。

    必要时,可适当减少记录的导联和分析的项目,以基本上仍满足本实验目的和要求为度。

注意事项

    1.受试者宜静卧至少数分钟,肌肉尽量放松,避免大呼吸动作;防止寒冷引起肌紧张,甚至寒战,影响记录。

    2.记录心电图时,先将基线调到中央,使图形能在纸中央描出。防止造成基线不稳和干扰的因素。基线不稳或有干扰时,应排除后再进行描记。

    3.记录完毕后,将电极等擦净,心电图各控制旋钮转回关的位置,最后切断电源。

【思考题

    1.正常人体心电图可分哪几个波?各代表什么生理意义?

2.为什么不同导联引导记录出来的正常心电图波形有很大区别?为什么各波形和间期总是规律地出现?

                              

更多相关推荐: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动物小鼠二操作流程抓取固定编号给药取血麻醉绝育解剖三具体操作1抓取抓取小鼠时右手抓住小鼠尾巴不要过于用力以免惊吓小鼠左手从小鼠身体后部向前抓以免小鼠向后缩咬伤自己抓住小鼠颈部固定住小鼠后...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大小鼠的基本实验操作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大小鼠的一般操作方法包括大小鼠的抓取和固定性别鉴定给药采血二实验动物昆明小鼠4只2雌2雄大鼠4只2雌2雄灌胃器2个注射器4个酒精棉球生理盐水小鼠固定器1个大鼠...

实验动物学报告1

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一)实验名称:小鼠的一般操作实验日期:姓名:学号:专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小鼠实验的一般操作:动物的抓取和保定,性别鉴定,编号,给药,麻醉,采血,处死,解剖等。二、实验准备1、动物:…

动物学实验报告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20102011学年第1学期课号147L01D03课程名称医学动物实验学改卷教师李萍学号096080002姓名李琦得分家兔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家兔豚鼠的抓取固定性别辨认灌胃注射采血麻醉安乐死动物...

实验动物学报告2

医学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二实验名称大鼠的一般操作实验日期姓名学号专业一实验目的和要求掌握大鼠的一般操作方法抓取和保定性别鉴别给药采血处死解剖等二实验准备1动物SD大鼠雌雄各一只2器械毛笔解剖剪解剖镊眼科剪眼科镊解...

实验动物学总结

绪论及基本概念实验动物的定义实验用动物包括实验动物用于实验研究的动物家畜禽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活需要生产的动物野生动物直接从野外捕获的动物实验动物laboratoryanimal以实验研究为目的在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

实验动物学总结

进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AEIR动物设备信息试剂1在相应的环境设施内饲养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1实验动物是遗传限定的动物2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寄生虫实行人工控制3实验动物的目的用于科学研究4实...

动物学实验报告--肖敬旺

广州大学实习报告项目名称动物学实习学院生命科学学院专业年级学号姓名肖敬旺指导老师实习单位广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习时间13生物技术1314300053舒琥易祖盛吴毅李海燕胡俊杰侯丽萍余文华20xx52620xx5...

综合型动物学实验报告

综合型实验系统动物学实验报告班级生科0902班姓名郭慧萍学号20xx24140223分数生科0902班姓名袁希希学号20xx24140210实验课题第一部分蝗虫形态与分类实验一蝗虫形态观察与总科鉴定实验目的与要...

动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北京林业大学动物学实验报告注使用学校的报告纸姓名班次日期实验一题目一实验目的123二实验内容123三实验材料与用品四实验操作及观察结果1实验内容2实验内容3五实验总结回答实验指导的思考题自己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动物学习题总结

i第一章绪论1实验动物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指的是人工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2实验动物有那三大特点1人为遗传限定人工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来源清楚...

动物学实验报告模板2

琼州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预习报告及记录没有预习者不能参加实验实验记录未经指导老师签名无效记录需附在实验报告上才有效姓名班级学号科目实验名称日期教师签名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内容简述三实验中应注意事项四实验现象现...

实验动物学实验报告(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