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参会报告

时间:2024.5.2

教育与全球文明对话会议参会报告

教育研究院2009级博士生

黄成亮(DG0906016)

20xx年5月6日,在多伦多大学安大略教育研究院召开了“教育与全球文明对话会议”,旨在表彰国际著名比较教育学家、汉学家和许美德(Ruth Hayhoe)教授四十年来为推动比较教育事业发展、促进中加文化交流和增进文明多样性所作的卓越贡献。

一、会议背景

加拿大学者Ruth Hayhoe(许美德)教授,通过三十余年深入持续的研究,把中国高等教育向世界推介,其成果具有鲜明的特色:背景知识来源于自学和生活体验;学术倾向主要是“解释”而不是“批判”; 更注重从“文化”的维度而不是“政治、经济”视角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问题。Ruth Hayhoe教授的专著和文章,成为西方学者获得了解和关注中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窗口和桥梁,Ruth Hayhoe本人的学术成就,业已获得中外学者的广泛赞誉。在追寻中国大学百余年来近代化轨迹的同时,Ruth Hayhoe教授探寻了中国大学在“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中逐步成长的路径,分析了当下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大学的思路、举措、成就和面临的挑战,探讨了可能存在的“中国大学模式”问题,期望中国大学在促进东西方文明对话进而推动人类文明的多样性、丰富性方面有更大的作为,更大的贡献。她的研究对于中国学者更加自觉和充满自信地借鉴国际高等教育经验同时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之道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

在新作《21世纪中国大学肖像》中,Ruth Hayhoe教授及其课题组成员以包括南京大学在内的中国12所案例大学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中国大学在招生数量的增长、不断变化的财务状况、课程方面的变化、愿景与使命、战略方向、教师及教学与科研问题、学生参与公民社会进程、关于扩招的体验、新校区建设问题、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入学机会均等方面的思路和举措,成就与挑战。

许美德教授与中国教育家群体有着广泛和深入的交往。一方面,她熟悉潘愗元、朱九思、刘佛年等老一辈教育家,另外一方面,许美德教授与龚放教授、吴康宁教授等颇具影响力的中青年学者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次会议的召开,为中外学者共同探讨中国大学发展的思路、举措与经验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和平台。

二、会议主题

本次会议重点关注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与会者就“中国大学的理念、模式和实践”、“许美德与中国教育研究”、“东西方教师教育”、“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与趋势”、“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教育”、“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比较教育的过去与未来”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一大批在比较教育领域和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的中外学者参加会议,并有部分学者作了大会发言。

从与会者提交论文和大会发言的情况来看,国际学术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关注日益深入和广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以许美德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国际知名学者,在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和教育家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不遗余力,这种努力为西方世界了解中国高等教育和教育家群体以及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和智慧提供了难得的桥梁和窗口。

三、参会所得

在导师龚放教授的鼓励和直接推动下,我们共同撰写了题为“许美德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特色、价值和启示”的会议论文。经过大会组委会的精心挑选和严格把关,我们的会议论文通过审查,并且受邀与会。总体而言,此次多伦多之行收获颇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为博士论文相关资料的收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笔者的博士论文题目初步定为《许美德高等教育思想研究》,希望通过研究许美德教授的高等教育思想,来折射中国高等教育近代化历史变迁的轨迹与过程,同时探讨可能存在的“中国大学模式”问题。此次多伦多会议,为我提供了收集论文相关资料的难得机会,通过与许美德教授本人以及大会组委会工作人员取得联系,已经获得了与博士论文选题相关的部分原始资料。

其次,访谈了包括许美德教授本人在内的几位国际知名学者。教育家思想研究属于教育叙事研究,其核心在于与被研究对象之间建立一种深入和充分的信任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深入的交谈。此次多伦多会议之行,我有幸到许美德教授府邸,对她进行了90分钟的深度访谈。一些论文中较难把握的问题和核心,得到了被研究者的确认和鼓励。

尤其难得的是,会议期间,我充分把握机会,对许美德教授的博士后导师,90岁高龄的塞斯莉教授进行了访谈,原本约定15分钟的访谈,竟然谈了一个多小时。而且,会议期间,在约克大学查强教授的引荐下,我还结识了教育叙事的开山鼻祖,多伦多大学的Connelly教授,在后续研究中,他将会给我很多颇具价值的帮助和指点。

第三,大会发言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在历时15分钟的大会发言中,我们主要从许美德教授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特色、价值和启示等几个维度,对其研究的贡献作了简要的梳理和总结。会议发言引发了与会者关于许美德教授的突出贡献和卓越学术成就的广泛讨论。

第四,龚放教授的点评,进一步提升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关注和对许美德教授远见卓识的认可。龚放教授回忆了二十年前许美德教授向OECD(经济合作与开发组织国家)提出的问题:“是希望看到一个和当前的国际现状相吻合因此被促进这种吻合的教育价值和模式所渗透的中国?还是准备冒一下险,宁愿看到一个会给世界大家庭带来某种新鲜的独特的东西,在世界政治上起改造作用的中国?”,以此来表达对许美德教授的睿智和勇气的赞许。同时,龚放教授还对中国大学如何在促进文明多样性和推动全球文明对话方面的更大作为,作了深入的剖析和解读,得到了与会学者的热烈响应。

第五,与国际学术界建立了初步联系。多伦多会议期间,我通过之前的邮件联系,与多伦多大学负责国际事务的潘乃容博士、香港大学杨锐教授、马克·贝磊教授等知名学者约定,对他们进行了当面访谈。并且还结识了一位许美德教授第一批博士生,日本冲绳国际大学的Craig K. Jacobsen教授,我们约定在后续研究中就一些关键问题取得联系。约克大学查强教授,香港教育学院李军教授等知名学者也对导师龚放教授为我选定的论文主题表示认同、赞赏,并明确表示会给我任何需要的帮助和支持。

四、参会感悟

对我而言,能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近距离接触一大批对中国高等教育颇有研究和建树的西方学者,与他们面对面交流,机会十分难得。这得益于导师龚放教授的悉心指点和大力推荐,也得益于研究生院对博士生参加国际会议的大力支

持。对于博士生而言,能够有机会增进与国际学术界的联系,对于开阔学术眼界,拓宽研究的思路和视野十分重要。同时,我还注意到,国际学术界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关注,已经从蜻蜓点水的介绍,转向广泛深入的研究。

在全球化和文明对话的历史时空中,中国的大学和学者需要以开阔的心胸和眼界向西方学习,更需要自信和理性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保持自身文明的特色和文化的认同。而只有参与国际合作,亲历文明对话,才能够更大程度上减少误解和偏见,走出自卑和自负的两个极端,更加科学和合理地看待中国高等教育的财富和价值。


第二篇:参会随想


20xx年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参会感想

尊敬的领导您好:

金色的九月,是收获的季节,农人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尤其在秋雨的洗礼之

后,自然显得更加怡人。在这样的时刻,在导师和学校的殷切期许以及大力支持

下,自己和海波两人有幸踏上开封之旅,参加了本年度的全国植物生物学大会,

现将期间的经历与感想做一总结与汇报,以反省自我、帮助他人。作为国内植物

生物学领域水平高、规模大、影响深远的学术盛会,本次大会是由中国植物生理

与分子生物学会、中国植物学会、中国作物学会等单位主办,河南大学承办,以

及包括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在内的十余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而举行,旨在展现我国植物生物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促进科研人员、

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更好地繁荣与促进植物科学的可持续发展,为植物

科研成果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搭建桥梁 。

凡事预则立,为了筹办好此次大会,组委会于今年x月x日即开始派发邀

请函,导师在收到之后,就告知我们,着手准备,包括注册、缴费、预定车票及

酒店等。考虑到自己到那时候,实验任务正进入关键期,加上前期投入不够,结

果不太理想等,想把此次机会留给别人,导师得知后,还是坚定地对自己说,不

用管别的,最重要的是去开阔眼界,看看传说中的牛人做了啥、要做啥,学会借

鉴别人的思路与方法对提高工作质量会很有帮助??后来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个

道理,于是就丢掉包袱,着手准备??为此,假期的那段时间,也学会静下心来

做实验,还记得当时是八月初,辽甜1号的生长正处于拔节期,此阶段需要测定

其光合日变化和光响应曲线,于是从上午八点多开始,打开光合测定仪预热,八

点半即开始测定,看着随着光强从四五百升至一两千,植株的光合也从十以内升

至五十左右,不由感叹自然造化之奇特,尤其是到了正午,烈日当头,在这样的

光强下,自己已经口干舌燥,但看到光合仪上显示的读数时,不觉为之一振,光

合强度并未有显著减弱,反而还在增强,它们在强光下,并未退缩,而是愈战愈

勇,尽力利用强烈的阳光,捕获更多二氧化碳,以制造出更多有机物,少量供给

自身,大量留给人们,但自己深知,此刻所感受到的阵阵清凉,是靠它不畏大地

的坚实、将根往深处扎、拼命吸水等而换来的??此情此景,很难不为所动,热

一点,也要和它一起坚持,以记录下它的艰辛与厚重,且尽力读懂生的信念??

此外,这也是自己的准备过程,只是换一种方式罢了,为了在那时能尽力融入其

中,去学习与感悟。

时间飞逝,转眼就到了九月上旬,该启程了,之前去见了导师,老师没有提

别的要求,只是强调注意安全,现在再想想,安全是最重要的,不提要求,我们

才能放轻松,才能真正有收获,才有可能不虚此行。之后便坐上火车,倒了一次

车后到了古城开封,火车到站后,便遇到了麻烦,之前已查好的公交等了好久也

不见踪影,此时天上还飘着雨,初来乍到的两人,在夹着雨的风中禁不住瑟瑟发

抖,好在之前手机上下载的河南地图派上用场,确定目前所处位置,锁定目的地,

进行线路规划,问题也就解决了,心中暗想,遇到问题还是要学会摸索,尤其是

利用好手中的工具,才能应变自如。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便到了之前预定的酒

店,办理入住、简单收拾之后,便到了午饭时间,于是就在入住的酒店,简单吃

了一点,尽管只是三样小菜,感觉还是比较满意,厨师还是蛮有手艺,火候掌握

的比较独到。中午午休了一会儿,解了解火车上的困乏,下午就按照会议安排去

中州国际酒店大厅报道,当时人比较多,参会的主要是来自中科院、中国农大、

华东师大等知名科研院所以及高校的研究生、博士生,好在学校名称首字母排位

靠前,自然也容易找,负责会务服务的主要是河南大学的本科生,估计是大二的

较多,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他们会有更多的锻炼机会。

报道之后,就坐车到河南大学看了看,说来好笑,主要是去买洗衣液,之前

以为附近有,但旅社附近的几家超市都没有,索性就坐车去河南大学看看,顺便

买一袋洗衣液。开封作为一座古城,自然是在旧与新之间徘徊,不过在自己眼中,

她的古朴与厚重的味道要多几分,街道不宽、遗址存留,再听听车上报的站名:

大梁路、曹门大街、包公祠、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园??约摸一小时后,便到了

河大,门后的校训:“明德,新民,止于至善”不时引起人们的注意,其取自大

学开篇,大学之道,弃恶尽善。其本是清代贡院,后成为当地的留学欧美预备学

校,战乱年代,几经易名,改革开放,终得其名。校园清幽,贡院格局依旧,只

是变成了各式研究机构,夜幕下,楼道中的灯光显得有些暗,但使得幽静格外多

了几分,估计一些老教授,正沉浸其中,醉心学术,此时陪伴他们的还有那墙壁

上的爬山虎和屋外的几棵绿竹。墙的那一边,是身着迷彩服的新生,正在细雨中

踢正步,满是青春的气息,墙的这一头,还有几位老教师打着太极,有一位体育

系的在做狮子吼??离开之前,在刻着河大校歌的石头前,停留了一阵儿,感受

着它因经历战火而迸发出的力量;在飘雨的亭子里坐了坐,体味着其中的静??

第二天一早在旅社用过早餐之后,就前往中州国际饭店五楼主会场,当天上

午是开幕式以及特邀报告,河大校长娄源功教授等作了开幕致辞,当娄教授提到

自己作为校长,最大的责任是募集资金,而学校各个学院的老师则是用好资金、

做出成果时,赢来满堂喝彩。大学绩效评估已然流行,资金与专研密不可分,有

了各尽其责,才能各得其所,有所建树。北大生命科学院瞿礼佳教授,担任开幕

式主持,其风格诙谐幽默,获得好评,其就国外生命科学名著《Biochemistry &

Molecular Biology of Plants》的译著《植物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于20xx

年x月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至今仍能从中受益。开幕式于九点结束,紧接着的是

五场大会特邀报告,邀者有的来自北大,有的来自中科院,还有来自复旦大学,

报告内容主要涉及逆境应答机制、进化中的分子机理、根系生长的调控机制,有

的还以水稻作为研究材料,探讨其杂种劣势及其遗传上的生殖隔离机理,在教材

中曾见的拟南芥,在这儿是通用的研究材料。当然由于自身水平有限,且报告内

容大多是优秀团队通过较长时间的协助而得到,听不太懂也就自然而然,但还是

能从中受益,教授们大都惜时如金,不管做得有多麽好,超过20分钟就自动暂

停,不再接着讲。尽管其研究内容比较晦涩,报告内容却很简练,而且从背景到

方法再到结果与结论,层次明了;涉及数据,大多以统计表格式呈现,涉及机理,

多用动画形式展现,容易把握。期间中国科院院士武维华教授曾主持了开头的两

场,朱玉贤院士为特邀报告开了一个好头??

从当天下午开始,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大会分三个分会场安排了植物发育

生物学、非生物逆境适应机理、光合作用与光信号等九个专题的分会报告,由于

有三个专题报告同时举行,我们也就选择与所学相关以及感兴趣的内容来学习。

植物发育生物学于当天下午在第一分会场举行,估计是最近该领域属于热点,感

兴趣的学者比较多,会场显得小了一些,有位置的地方已经坐满,后面的过道上

后来也摆了一排凳子,后来去的人,索性站着听着报告。开始看见里面人多,就

去了第二分会场,听关于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讲座,来自中国农大的傅缨教授

首先开讲,内容主要关于依赖微管骨架的胞内囊泡运输机理,凭借染色与定位技

术,教材中的植物细胞骨架已变得显而易见,其对于植物胞内囊泡运输的辅助作

用也逐渐明了。该专题还邀请了来自中科院、香港中文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研

究机构的青年学者,报告内容也主要围绕细胞微丝、微管骨架、网格蛋白、膜蛋

白等介导的胞内运输、细胞及胚的伸长、亚细胞靶向等细胞水平活动上的调控过

程。时间来到下午三点十分,有十分钟茶歇时间,想着有人会离开第一分会场,

可能会有空位,就过去了。到门口才发现,人还是很多,而且中国农大的倪中福

教授正在很投入地讲着关于玉米杂种优势的研究,突然就来了兴趣,既然大家都

那么忘我,站站又何妨。后来的几位报告者都有些来头,有的来自北大的、台湾

大学,有的来自中科院,还有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的谭院长,不仅如此,其中有

的还在国外知名研究机构待了足够长的时间,属于学成归来,有的专注于一种材

料,比如玉米种子,持续奋战。台下不时响起热烈的掌声,不仅是出于对他们的

热烈欢迎,也有源自心底的敬意。

周六上午安排在第三分会场听植物非生物胁迫及其适应专题报告,报告者大

多来自华中农大、中国农大以及中科院,本专题主要涉及干旱、盐碱等逆境条件

下植物基于蛋白磷酸化、活性氧代谢、脱落酸等激素介导的信号转导等适应策略

研究。具体而言,离子通道及激素介导信号转导成为了研究热点,干旱条件下的

适应策略研究得要多一些,与此相关的激素为脱落酸,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李霞

教授指出一种属于拟南芥家族的β型内转运蛋白参与着干旱条件下的脱落酸信

号转导,来自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的王永飞讲到在拟南芥叶肉保卫细

胞中由脱落酸与钙离子等互作而成的质膜离子通道有助于诱导气孔开闭,继而在

气孔运动、花粉管方向控制及离子吸收平衡等调控中起作用。来自中国农大的巩

志忠教授研究了脱落酸与根系生长的关系,指出其对根的抑制作用与乙烯信号相

关。华中农业大学代明球教授分析了蛋白质磷酸化酶与逆境相应中植物激素信号

释放间的关系,胡红红教授讲解了目前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植物气孔开闭的

影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苏钊教授研究了干旱对拟南芥花发育的影响及其

繁殖策略。中国农大蒋才富研究员探讨了活性氧代谢与植物盐分耐受提高之间的

关系,其可能通过与乙烯、脱落酸交互作用而增强其效果,中科院遗传与发育所

张劲松研究员则进一步分析了在植物胁迫应答中乙烯所起的信号转导作用,指出

了乙烯与耐盐性相关。

周六下午的光合作用与光信号专题起初安排在了第三分会场,后来因组委会

考虑到植物发育生物学专题听众较多,就将两个专题互换会场,也就回到了周五

下午待过的地方,本专题主讲光合作用,不涉基础的生理水平,主要探讨其在细

胞器及蛋白水品上的调控机理。如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黄继荣研究员

主要阐述了叶绿体rRNA的受严整有序调控而成熟的过程,厦门大学黄烯副教授

探究了植物基于紫外诱导的光形态建成,UVR8信号转导网络在其中起作用。中

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彭连伟研究员阐述了叶绿体中三磷酸腺苷合成酶分子水平

上的成熟过程,从光保护机制及电化学势梯度等角度作了阐述,山东农业大学李

刚教授重点关注了部分光周期调控蛋白在程序性细胞死亡中的调控作用,河南大

学张骁教授阐述了 拟南芥在蓝光下依赖蓝光受体产生向光性的分子特征??周

天上午还剩五场特邀报告,因为中午要去乘火车的缘故,听了三场半,比较有意

思的是,第二场中国农科院万建明教授的演讲,万教授在会上指出xx年我国水

稻种植面积约4.56亿亩,籼稻种植面积3.22亿亩,受南方谷雨期间遭遇持续强

降雨天气以及夏季旱情等的影响,籼稻亩产约420公斤,鉴于此水稻研究意义明

显,几句话就引发了我们的兴趣。之后谈到水稻产量的几次飞跃,大多与育种科

学进步密切相关,如上世纪xx年代主要取决于矮秆基因的发现,xx年代则与杂

种优势的充分利用有关,那么伴随国内粮食需求增加,到20xx年水稻需求翻倍

的出路在哪里?万教授指出还是杂种优势的充分利用,比如之前想法选出了不育系,下一步需要从分子水平入手,找到广亲和基因以及雄蕊不育位点,进行进一

步的杂种优势研究。基于此,万教授等于20xx年培育出籼稻品种“协优107”,

并在云南省永胜县试种,亩产达1287公斤,创造了新高产纪录。接着万教授还

提到影响水稻产量的另一因素病虫害,如褐飞虱、条纹枯叶病,病症的解决也离

不开杂种优势的利用,少打农药、少用化肥,能找到一种更生态、更经济的方法

来防治岂不更好,可以把节奏放缓,把机理研究清楚,产量自然也会上去??听

的最后一场是中国农业大学郭岩教授的报告,主要内容为与盐分耐受相关的钠离

子平衡调控机制,首先指出植物胞内钙离子及PH平衡调节的作用,以此作为铺

垫,谈到了盐环境下SOS2激酶比较活跃,相应的SOS2表达上调,此时郭老师即

围绕非胁迫条件下其表达被抑制而胁迫下其含量增加的特点,进行了拟南芥突变

体信号转导途径研究,继而指出SOS2激酶是SOS调控途径中一重要的调控原件,

与钙离子、氢质子以及相关蛋白互作,来降低胞内钠离子数量,维持盐胁迫下的

离子平衡??听着听着,时间也到了,只好走出会场,回到旅社,简单收拾,乘

车返校。一路上,还下着雨,仿佛和来的时候一样,但三天的时间已然过去,这

也是入学以来参加过得规格最高的会议。估计此时会场内中国科学院的张老师正

在讲叶绿体反向信号转导与植株发育间的关系,下面还有很多学者在用心听,会

场一样安静,是啊,他们为此辛苦了许久,也该好好讲一讲,之后再歇一歇,然

后再启程,祝福他们??

不知不觉,写了一些,也快接近尾声,本来再没什么好交代了,但就这样,

总觉得还少了点什么。作为一个平时用心不够,甚至安于现状的学生,这次的会

议给了自己蛮大的触动,甚至有一些深深的自卑,但老师还是对的,只有走出去,

才能看得更远。总待在一个环境里,看是繁忙,实则碌碌,在原地踏步,甚至退

步。在返校的车上,自己有幸碰到一个大伯,六十开外的年纪,有着丰富的阅历,

当时已经安顿好了,路还长,自己就拿出一本书来看着,不一会儿大伯上车了,

等他收拾好了之后,就在自己旁边坐下了,当大伯看见自己在看书,就找了话题

和自己聊上了,大伯比较随和,且经历较为丰富,自己作为一个后生,就很恭敬

地听大伯说着,期间就谈到选择的问题,大伯举了一个较浅显的例子,假若让一

个小孩子去买一袋盐,如果那小孩把方向弄反了,结果估计适得其反,跑得越快,

却越走越远??此时不得不以此反思自己的行为,自己能坚持到现在,大方向应

该没太大问题,出错的可能还在于细节,但点滴细节的累积,也会让前行的舵逐

渐偏离应有航向。还记得三年前的这个时候,同学们听到自己的选择都感到吃惊,

表示不理解,现在看来,不仅他们错了,自己估计也错了。但要问自己是否后悔,

我还是会坚定地摇头,有时没做太好,往往不是环境的问题,而是自己的缘故。

影响最终结果的,除了选择,还有坚持,除了要咬紧牙关,还要心无旁骛。现在

自己已渐渐领悟,但愿还不算晚??

刚才谈的是自己,再谈谈实验室的事,恍惚间,自己已经在这里待了两年多

了,从开始的什么都不会,到现在也变得不再那么陌生,甚至有些熟悉,看来凡

是有一个过程就行,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别的相比,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差距在

于团队建设以及自身能动性。有时总觉得自己不行,还不敢动手,其实早该动手,

在动手之时,先熟悉操作,再小心翼翼就没太大问题。此外我们的想法也比较关

键,想法怎么解决,没有别的办法,啃大部头巨著,打好基础,尤其是图书馆里

与专业相关的藏书,里面有外文原版和中文译本, 应该多去读一读。本科生在

大二、大三阶段应该试着接触这些内容,阅读时可以先看中译本、学有余力再看

原版;研究生则相反,先看原版,再读中译本,这样能细化知识,理解得更深刻。

书比较多,不可能都读,本科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读,拓宽知识面,让学科知识

形成体系,研究生则先选择与专业最相关的一本或两本来阅读,两本则进行比较

阅读,再利用空闲时间多多接触。阅读既可以字斟句酌,还可以浏览,依需求而

定,主要梳理清楚学科发展脉络,接着逐个理解知识要点,依技术与方法构建知

识网,继而想想它与现实的关系,接下来还能怎样研究或者可以怎样用。以此能

打好基础,也能构思出一个好一点的想法,下一步则是想办法解决困惑。这需要

两步走,首先需要解决技术路线的问题,确定怎么走,不盲目的走弯路,较好的

捷径自然是文献整理与阅读。这一步需要下工夫,如同大浪淘沙,广撒网、留真

金,一般最初的文章应该尽力找到,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中间的可以浏览一下,

而最新且权威的文章应该被保留。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词、引用频次、文章来源

等需要重点关注,文章除了直接下载,还能通过文献传递等方式获得。中文文献

整理好之后,需要再看看国外的做得怎样,因此还得找几篇外文文献,找到一个

合适的数据库搜索就行。数据库及检索方法,可以关注信息检索等方面的内容,

做研究确实需要掌握大量知识与技能,尤其是要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通过文献

整理与阅读,技术路线逐渐清晰与可行,此时应该考虑更多一些,比如实验周期、

成本、主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要完成实验,还有第二步要走,掌握仪器操作,

学习新知识,不能一开始给自己提过高的要求,会用就行,用的时候牢记注意事

项,这样学习仪器花的时间会短一些,也容易上手。等逐渐熟悉了,再去理解其

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其维护措施,这一步需要花的时间就多了,可能没有现

成的老师,只能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来学习。因此第二步上手不难,但要想测得

理想的数据,也不是那么容易。走到这儿,就可以预定药品,着手实验,但预备

工作一定要做充分,很多事不能着急,尤其是实验,实验的关键环节,往往在前

期,比如实验设计以及样品预处理,后期的数据测定,只要能保证减小人为误差,

让仪器正常工作就行,至于接下来的数据处理,好比依葫芦画瓢,在做中学就成

了。实验往往不太如意,需要重复,此时需要得更多的是细心和耐心。手熟时,

功自成。以上主要是个人素养修炼设想,更多的一是没太成熟的想法,二是时间

宝贵、也不能再想太多,仅尽自己所能,希望有更多人接触到好的资源,让更多

人早些受触动,做好计划、把握好时间、利用好资源,莫待来时惋惜。最后,再

次向给自己机会的导师以及于百忙中抽空阅读冗长一文的您说一声感谢,愿给自

己帮助的老师工作顺心、阖家幸福,也祝福曾容留自己的学院与母校再展宏图、

桃李芬芳??

此致

敬礼!

参会人:周维松(20xx7095)

20xx年x月x日

更多相关推荐:
参会报告(完整版)

参会报告1

外出考察(参会)总结报告(样稿)

湖北宜化集团科技服务部转变责任激情服务外出考察(参会)总结报告(样稿)XX公司:XXX一、外出考察(参会)情况简述正文包括:考察(会议)时间、地点、考察过程(会议议程)、考察对象的情况简述、考察的主要内容(会议…

会议总结报告怎么写

会议总结报告怎么写一会议报告的性质一会议报告的概念会议报告是在重要会议和群众集会上主要领导人或相关代表人物发表的指导性讲话它是一种书面文字材料又是会议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贯彻会议精神的依据还是供查阅的历史资料它...

ICTC参会报告规定格式

姓名参会时间完稿时间中广班ICTC参会报告戴红叶学号09070620620xx10281031班级09中广20xx115成绩目录一参会概况11ICTC会议简介22今年ICTC报告会的主要议题摘要33会议日程与主...

参会汇报材料

参会汇报材料3月10日河北省节能减排工作座谈会暨项目申报培训会在石家庄中山宾馆举行会议由省工信厅处长胡克主持主要内容是省工信厅节能处处长郝立顺讲解20xx年中央财政清洁生产生产项目申报具体要求20xx年财政资金...

会议报告的格式

会议报告(一)会议报告标题。会议报告的标题有几种写法。综合性会议报告的标题一般采用“会议报告单位+会议报告时限+文种”,如《××大学一九九八年度工作会议报告》。专题性会议报告的标题则较为灵活,它可以是观点的揭示…

学术会议参会总结报告(柯)

20xx绿色制药国际峰会会议总结报告会议包含了一个前期的大会报告和四个分会场我参加了大会报告分会场一分会场二的不同时段的报告涉及到的内容包括机械化学在传统制药中的应用表观基因组学疾病诊断和药物目标识别药物传输中...

关于北京参会的报告2

关于太阳城商业总公司外出参会商洽的工作汇报公司领导按照公司安排经杨总批示同意太阳城商业总公司一行四人自7月18日至7月27日外出参会和商务洽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任务和目的1参加第三届全国农业产业化招商引资洽...

天津电大参会报告表

天津电大参会报告表1234

第15届民参会工作报告

商洛学院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委员会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报告人胡小刚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日1商洛学院学生民主参与管理委员会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工作总结总结人胡小刚在本学期民参会工作即将结束之际回...

20xx世界煤制油大会参会报告

20xx世界煤制油大会参会报告4月13日15日20xx年第三届世界煤制油大会在北京举行世界煤制油大会是关于煤转化油品合成天然气和化学品的国际性盛会本届大会的主题为煤炭的清洁转化与利用煤制油化工公司作为此次大会的...

20xx年华为开发者大会IOT生态圈参会报告

20xx年华为开发者大会IOT生态圈参会报告1IOT生态圈介绍11总体随着全联接时代的到来物联网已经广泛应用在各行各业在交通方面车联网技术让无人驾驶不再是梦想在制造业助力生产系统和信息网络的结合完成智能化生产物...

参会报告(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