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江区投资环境分析

时间:2024.5.2

温江区投资环境分析(221)

1. 自然环境分析

温江区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属于成都市主城区。地跨东经103°41′~103°55′北纬30°36′~30°52′。东临成都市青羊区,南毗,西接市,北靠郫县、都江堰市。区府所在地-柳城街道人和路距成都市中心城区(二环路)15公里,距双流国际机场18公里。全区幅员面积277平方公里,辖6镇(同时挂街道办事处牌子)4街办,截止20xx年11月全区常住人口为457070人。

温江区属岷江冲积平原,无山无丘,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河流纵横,雨量充沛,物产丰富,地称天府,以“金温江”的美名享誉海内外。区内平均坡降3‰,最高海拔647.4米,最低海拔511.3米。平均气温15.9℃。平均降雨量972mm,平均日照时间1168小时。平均相对湿度84%。平均风速1.3米/秒。温江河流均属岷江水系。境内四条大河--金马河、杨柳河、江安河、清水河自西北向东南呈扇状分布,其走向与县境地势一致,由西北流向东南。 天府温江,人杰物华。李白、杜甫、陆游、朱熹等文人墨客曾竞相在此游历唱和,留下了“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等千古绝唱。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还留下了古鱼凫王墓遗址、文庙、陈家桅杆、大乘院等名胜古迹;流传着许许多多诸如柏灌王、鱼凫王墓、古城埂、金乌池等动听的历史掌柜、民间传说……

小结:温江自然环境优越,占据了作为生活居家之“天时”与“地利”。其清新的空气、优良的水质、浓郁的历史文化气息等是温江作为房地产开发地的一大优势。

2. 经济环境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温江社会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建设突飞猛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一个个丰硕成果。向世人展示“金温江”的风采:成都市第一个卫星城;四川省第一个小康县;西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成都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开发园区所在地;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跻身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区);20xx年4月撤县建区;20xx年9月成功举办全国第六届花卉博览会;20xx年11月26日,温江荣获第十一届全球“国际花园城市”荣誉称号;2008 荣膺迪拜最佳人居良好范例称号;2009 “影响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奖荣膺荣誉称号。

全区国民经济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20xx年继续被评为四川省“十强县”,主要从经济规模、发展水平、经济结构、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温江排名强势靠前,并一举成为全省最高的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区县,可分配收入达25021元(约3850美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4倍,本年温江区更以“兴三优二,一三互动”的经济发展战略思路,继续开拓,向现代化国际田园城市迈进范围,拉近距离,完美打造。

20xx年温江区经济延续较稳较快的增长态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214.35亿元,同比增长17.8%。

去年,温江区围绕建设现代田园城市和“两个率先”,坚持城乡统筹,以创新突破为取向,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深化功能片区建设,全速构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经济体系,取得经济平稳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日趋优化、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的良好成效。

一、国内生产总值。1-12月,全区实现生产总值214.35亿元,同比增长17.8%。其中,一产业13.50亿元,增长4.0%;二产业123.35亿元,增长23.3%;三产业77.50亿元,增长11.2%。三次产业的结构为

6.3:57.5:36.2。

二、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1-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02.34亿元,同比增长27.6%;实现总产值358.40亿元,同比增长35.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59亿元,同比增长8.7%。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234.40万平方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9.54亿元,同比增长18.4%。

三、财政、金融情况。1-12月,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55.60亿元, 同比增长31.8%。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26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地方税收完成14.71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2.66亿元,同比增长3.6%。

12月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55.92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44.26亿元,增长18.2%。各项贷款余额达165.21亿元,同比增长3.0%。

四、居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较上半年稳步提高。1-12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90元,增长12.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8元,增长16.1%。

20xx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84亿元,增长18%。

一、区内现代服务业取得新成效。实现服务业增加值41.31亿元,增长14.2%。传统商贸业日益壮大,“四个商圈”、“五条特色街”改造升级初显成效,新型校园经济圈渐具雏形。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游客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30.5%和67.6%。金融业持续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较年初分别增长23.6%和55%。医疗服务业较快发展,成都国际医学城建设有序推进。现代商务业加快发展,新城西商业中心、科技园中心商务区建设进展顺利。服务外包、文化创意、信息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也取得新进展。

二、新型工业实现新提升。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8.76亿元,增长29.7%。科技园基础承载能力、功能配套和综合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工业集群化、集约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新开工项目105个,建成项目102个,新增规模以上企业95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成功申报市级以上科技项目15项,实施各类科技项目53个,推动科技成果转化98项,专利申请

完成比例居全市第一;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市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3家。

三、都市农业取得新发展。实现农业增加值12.16亿元,增长5.3%。成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友庆花卉产业聚集区和寿安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进展顺利。农业产业化经营成效明显,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61家,各类专合组织达127个,产业化带动面达75%。现代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推进,被农业部确定为部级项目县,8个现代农业标准化基地项目全面启动,建成小麦、油菜等各类高产示范片2.2万亩。

四、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新突破。制定出台了承接产业转移相关扶持政策,全年新引进项目295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2个;实际到位资金165.5亿元,增长30.3%;新引进5000万美元以上外资项目5个,实际利用外资1.13亿美元。成功举办第四届海博会。

五、区域整体功能进一步提升。旧城改造稳步实施,东关仓库等7个旧城改造项目全面启动。新城区建设加速推进,建成面积5.5平方公里,启动建设市场、学校等配套项目9个。交通体系日趋完善,建成府通路等道路43.7公里,金马河大桥及引道工程加紧推进,全区路网密度达283公里/百平方公里;新增公交、班车线路4条,与中心城市及周边地区通达能力较大提高。能源保障不断加强,110KV崇柳线等4个项目全面建成,燎原CNG加气站建成投运。

六、城乡综合管理进一步加强。数字城管建设积极推进,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遥感系统等技术建设基本完成,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基本完工。实施了城市网格化管理,细分城市管理单元,采取“点、线、面”结合的管理机制,基本实现无盲区城市管理。积极实施大城管模式,推进管理向镇(街)、村(社区)延伸,初步实现城乡立体管理。 小结:温江本身的经济实力为房地产创造了良好的本地消费客群,同时随着温江经济进一步融入大成都经济圈。

小结:温江经济发展迅速,对于投资者来说是一个好时机。

3.设施环境分析

1)基础设施环境

温江区日用电量最高为280万Kw.h,日最高负荷可达14.05万Kw;现有110Kv专用变电站三座,35Kv变电站三座,变电总量231MVA;采用35Kv和10Kv线路供电,配电线路在园区内采用地下电缆,电源稳定性100%。

现正在新建一座220Kv变电站(容量2x180MVA),规划在科技园西、南面各新建一座110Kv变电站(容量3x40MVA),建成后,温江区变电总量将提高到400MVA以上。

温江区有终期设计6.7万门的程控电话,能为用户提供各类电信业务;现有移动基站91个,五年内将达到120个,移动电话、数字宽带通达全世界。

区内水污分排的排水管网全面通达,污水管网服务面积达100%。雨水通过雨水管网直接排放,污水通过污水管网排往污水处理厂,经处理后排往下游河道。区内有日处理能力6万吨的污水处理厂1座,园区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污水处理厂也已建成。

交通方面区内 有成温邛高速、光华大道、芙蓉大道......四通八达,条条大路通温江,区域优势跃然凸显。且按成都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今年即将开建的地铁4号线规划西起温江,温江将驶入地铁时代。由此可见该区完善了城乡统筹的基础设施规划体系,加速构建了全域一体的现代交通体系,加快融入了10分钟都市经济圈。

小结:温江区基础设施完备。交通道路网络的逐步完善,将把区内区外更加紧密的联系起来,有利于加快温江区的经济建设,为房地产开发奠定基础。

2)教育环境

温江现有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有充分的人才资源优势,构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得天独厚的良好环境和有利条件。

4.规划环境分析

温江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到20xx年,温江GDP总量突破500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达到3:32:65。其中,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力争在全市实现占比10%,现代服务业增加值突破300亿元,比20xx年增长两倍。未来在温江光华大道三段将出现一个占地300亩的大型市政公园———光华公园,它结合了公园开敞空间和地下空间,地面上是生态文化公园,而通过地下廊道连通的则是总面积达数百万平方米的商业体系,将公园、商业、交通相互融合。

温江将抓好旗舰型高端商业密集区建设,发展高端商贸,加快新光三越、珠江新城等高端商业综合体建设,打造成都最时尚的购物天堂,尽快形成百亿级大商圈。

小结:温江未来经济将发展的更好,对于投资来说,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总结: 该区历史文化悠久,地理环境优越,交通便利。政府对经济扶持力度大,开发商在此投资将能获得理想收益。


第二篇:上海投资环境分析


上海吸引海内外投资者的优势可概括为以下六点:

1、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龙头,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分,雨量充沛。随着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在加快,增强了上海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2、优良便利的基础设施和环保的城市建设。上海港已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多个港口建立了航运和贸易联系。20xx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4.43亿吨,成为世界第一大货运港。20xx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达到5.6亿吨,增长4.5%,连续三年居全球首位。全年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615.2万国际标准箱,增长20.4%,跃居全球第二位。其中,洋山深水港区达到610.8万国际标准箱,水水中转比例超过35%。上海是中国唯一一座拥有两个国际机场的城市,20xx年上海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全年共起降航班44.08万架次,比上年增长7.6%;进出港旅客达到5156.64万人次,增长12.1%。其中,国内航线进出港旅客3370.13万人次,增长10.7%;国际及地区航线进出港旅客1786.51万人次,增长11.3%。上海还拥有中国第一条商业化磁悬浮列车交通线,城市水陆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城市基础设施

建设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取得重大进展。全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66.3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32.9%。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信投资942.03亿元,市政建设投资300.1亿元,公用事业投资60.9亿元。年内“三线两段”轨道交通项目、罗泾港区二期、浦东机场扩建等重大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或基本建成。一批世博会场馆及配套设施项目、越江工程等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年内莘奉金、沪青平高速公路出省段全部完成,全市高速公路网通车里程达到634.62公里。

公用事业服务能力提升。全市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到1080万立方米。全年全市用电量1072.38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3%。至年末,全市家庭人工煤气用户213.4万户;家庭液化气用户277.3万户;家庭天然气用户达到257.9万户。

上海积极推动环保建设,以落实污染减排为核心,着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全年用于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366.12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5%。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全市河道水质总体有所改善,黄浦江、苏州河水质保持稳定。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9.9%。全年建成389平方公里扬尘污染控制区,全市区域月降尘平均值为8吨/平方公里,与上年持平。主要污染物减排取得成效。污水处理能力达到558.05万吨/日,比上年增加70.18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73%。年内建成上海石化、申能星火、吴泾第二电厂等102.4万千瓦机组脱硫工程。中心城区污水治理三期基本完成,竹园第二污水处理厂等10座污水处理厂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行。

城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全年新增绿地1186公顷。其中,公共绿地592公顷。至年末,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7.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年内相继建成广中绿地、中兴路绿地等绿地,完成10座老公园改造。林业建设稳步推进,全年造林1355公顷。其中,防护林85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1.6%。

3、综合配套的产业体系。上海拥有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制造业、精品钢材制造业、成套设备制造业、生物医药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并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现代物流等新兴产业。20xx年六个重点发展工业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437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5.5%。高技术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06.63亿元,比上年增长26.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5.6%。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9%。

上海目前的产业发展重点是: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以信息化为基础,以金融业、现代物流业为重点,以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大产业、大项目、大基地建设,尽快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发展“总部经济”。随着世博会筹办工作的加快,上海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备、投资机会更多。

20xx年上海的信息产业继续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实现信息产业增加值165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6.7%(见图9)。其中,信息产品制造业增加值1038亿元,增长16.1%;信息产品销售业增加值29.39亿元,增长15%;信息服务业增加值583.95亿元,增长17.9%。全市用于信息化建设的固定资产投资299.2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为6.7%。

4、丰富的人力资源和科研投入。至20xx年末,全市共有53家机构培养研究生,全年研究生教育共招生3.06万人,在学研究生9.18万人,毕业生2.39万人。至20xx年末,全市共有普通高等学校60所;独立学院5所;普通中等学校924所;普通小学615所;特殊教育学校28所。

20xx年上海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311亿元,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2.6%。全年共取得得科技成果2396项。其中,属于国际领先的有180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有761项。全年受理专利申请量4.72万件,比上年增长31%。全年专利授权量2.45万件,比上年增长47.5%。54个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专利申请1084件。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加快。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703项。其中,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重点领域的项目占77.5%;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占99.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占86.2%。至年末,全市共认定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5030项。其中,80%的项目已实现产业化,累计新增产值3857亿元。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至年末,全市共有32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210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5、良好可靠的服务环境。随着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外商在上海可以得到各类商务便利,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成立,各大投资性公司、基金公司、外资银行纷纷入驻上海,为投资者提供了良好的融资便利。上海还吸引了马士基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一个现代化的区域物流集散基地正在形成。

近年来,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深入推进。20xx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1195.7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 金融机构加快集聚。20xx年新增各类金融机构100家。其中,银行业机构27家,保险业机构39家,证券业机构4家。至年末,全市有各类金融机构604家。其中,银行业机构109家,保险业机构261家,证券业机构94家。至年末,在沪经营性外资金融机构达到131家。其中,年内新增25家。在沪经营的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84家。其中,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的45家。外资银行及财务公司资产总计7567.11亿元。其中,人民币资产总计3884.61亿元。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至20xx年末,全市中外资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0315.53亿元,贷款余额21709.95亿元。

金融市场功能不断增强。至20xx年末,证券市场上市证券数1125只。其中,股票904只,比上年增加18只。全年通过资本市场筹资666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8倍。

保险业平稳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82.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

20xx年上海实现旅游产业增加值858.09亿元,比上年增长22.1%。

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至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646所,卫生技术人员12.24万人。

上海还拥有一个高效务实的政府,全力以赴转变职能、提高效率。

20xx年“中国上海”门户网站主页访问量达1800万人次,实现网上办事和服务1644项。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5.11万条,依申请公开信息目录1.17万条,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6313件,同意公开和部分公开率达到80%。

6、海纳百川的海派文化。上海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开放性大都市,各种文化在这里汇聚交融,创新发展。 20xx年上海文化、新闻、出版和广播电影电视事业日益繁荣。年内成功地举办了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20xx年上海国际服装文化节等一系列国内外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全国和国际性重要文艺评奖中,上海共获奖210项。其中,“五个一工程”奖项获奖数居全国前列,《时空之旅》和歌

剧《雷雨》入选2006~2007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至年末,全市有市、区(县)级文化馆、群众艺术馆31个,艺术表演团体103个,市、区(县)级公共图书馆30个,档案馆44个,博物馆106个。全年共摄制电影故事片9部。广播电视节目日益丰富。全市共有公共广播节目21套,公共电视节目25套。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均达到100%。新闻出版事业不断发展。全年共出版报纸17.04亿份,各类期刊1.83亿册,图书2.4亿册。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年内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和各级各类群众性业余团队活动40余万场次,3000余万人次参加。年内新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20家。

竞技体育取得新成绩。年内成功地举办第十二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女足世界杯、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世界桥牌锦标赛、ATP网球大师杯赛,F1世界一级方程式上海站锦标赛等21项43次国际体育重大赛事和29项55次国内重要体育赛事。在国内外比赛中,上海运动员共有5人夺得7项奥运项目世界年度最高级别比赛世界冠军;在全国最高级比赛中,上海运动员共获得38枚金牌,位列全国第三。

上海的开发区和浦东开发开放

至20xx年底,上海通过国家核准划定范围的开发区共有41个,38个以工业为主的开发区。其中国家级开发区15个(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4个,出口加工区6个,保税区1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金融贸易区1个,旅游度假区1个,保税物流园区1个),市级开发区26个。

更多相关推荐:
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一江西省投资环境分析一经济环境1经济增长水平江西省经济较发达经济连续多年高速发展20xx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35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05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

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框架结构

投资环境分析报告框架结构报告经济指标以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为标准通过宏观经济指标与产业指标对比分析对我市产业经济做综合数据评价并结合资料与社会人文环境就该地区投资价值作综合评价一地区概况二资源与自然条件分析1矿产...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课程投资经济学班级09投资1班报告人詹翔刘云鹏吴学东胡仁林檀静陈继文杨之欣徐广现杨齐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首先谢谢各位在接下来这段时间里听我们小组做报告我们这份海南岛投资环境分析报告由小组...

广西桂林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

广西桂林市投资环境调查报告摘要桂林市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经济科技基础和明显的区位优势文章就桂林目前的自然经济科技环境进行调查浅析了目前桂林投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及对桂林投资的几点建议关键字桂林投资调查...

有关投资环境的报告

关于投资环境的报告人类的发展离不开对环境的认识和适应环就是四周环境就是周围的情况在现在的国际商务活动中投资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决定一项投资能否成功的关键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不能闭门造车不能...

云南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云南省投资环境分析报告一面积人口云南省地势北高南低海拔相差大南面海拔一般在15002200米北面在30004000米之间全省最高点梅里雪山的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东部为云贵高原地形渐趋平缓一般海拔764米自然资...

文山投资环境分析报告20xx0428

文山投资环境分析报告第一部分宏观环境分析一房地产市场宏观分析1新国五条出台影响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导致需求量下降销售开发规模缩减利润水平下降竞争愈发激烈中小房企发展艰难2房地产行业未来展望1房地产业仍有发展空间但...

20xx-20xx年南非投资环境分析及风险评估调查报告

20xx20xx年南非投资环境分析及风险评估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调查报告1概述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部北邻纳米比亚博茨瓦纳津巴布韦莫桑比克和斯威士兰东南西三面为印度洋和大西洋所环抱地处两大洋间的航运...

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旅游项目的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固阳县旅游项目的投资环境分析报告一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固阳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包头市区北50公里属包头市辖县全县总土面积5025平方公里辖六个镇总人口213万人固阳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经济社会发...

20xx-20xx年“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热点研究与高速雕铣机行业投资潜力分析报告

中国行业研究报告咨询系列基本信息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20xx20xx年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热点研究与高速雕铣机行业投资潜力分析报告是...

阿尔及利亚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海外投资环境阿尔及利亚篇战略运营部战略投资张海平阿尔及利亚投资环境分析报告目录阿尔及利亚投资主要风险概述1阿尔及利亚外商投资环境概述1阿尔及利亚20xx年宏观经济2阿尔及利亚20xx20xx年3700亿美元投资...

20xx年中国焦炭产业投资环境分析报告

智研咨询专业市场调研报告网站20xx20xx年中国焦炭产业调研及投资环境分析报告客服QQ992930161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子版7200元纸介电子7500元文章来源报告目录2...

投资环境分析报告(2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