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层地震报告

时间:2024.4.5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浅层地震实习报告

前言               

在徐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卓越班进行了维持一天的实习,地点在工科楼B北面的一片空地上。主要实习浅层反射波,折射波,面波的应用。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短短的半天就完成了任务。

一.                     实习目的

1.      了解浅层地震仪的基本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2.      学会反射,折射和瑞利面波的资料处理的及一些简单解释。

3.      通过资料处理及解释得到的地下浅层的基本物理性质;速度和厚度,便于对学校的地层做初步了解认识。

二.                     实习任务

1.      三种方法都有一条剖面,共用同一条测线,根据学校的情况实习具体在布置测线。

2.      观测系统的设计(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处理及解释的问题)。

3.      根据的到的数据对资料进行处理和解释

根据校园工区内的具体情况,选择以下观测系统

 


       现通过反射波,折射波和面波对地下地质体进行解释

1.      反射法

(1)    原理

地震勘探的分辨率分为垂向分辨率和横向分辨率两种。垂向分辨率是指垂直方向所能区分的最薄地层的厚度;横向分辨率是指是指水平方向所能区分的最小地质体的尺寸。在浅层地震勘探中,所要解决的大多数问题是地层的划分,查明小断层等。在解决这些地质问题的过程中,地震记录的垂向分辨率显得尤为重要。其次要弄清子波分辨率与其频率成分的关系,分辨率与信噪比的关系,地震记录的有效频带,高保真去噪问题,大地滤波作用。

折射法

原理

射波法地震勘探利用人工激发的地震波在地下介质中传播。当穿过波速不同的介质的分界面时,波改变原来的传播方向而产生折射。当下层介质的波速大于其上层介质的波速时,在波的入射角等于临界角的情况下,折射波将会沿着分界面以下介质中的速度挂行。这种沿着界面传播的滑行波也将引起界面上层质点的振动,并以折射波的形式传至地面。通过地震仪测量折射波到达地面观测点的时间和震源距,就可以求出折射界面的埋藏深度。

折射波法是浅层地震勘探中一种重要的工程勘察方法,常用来探测覆盖层或低速层的厚度,基岩起伏,等水文工程地质问题。

若地下界面起伏或倾角较大,用单支时距曲线观测系统进行观测的误差会很大,此时必须采用相遇时距曲线观测系统,如图2.2

 

这种观测系统是在排列的两端激发,分别得到两支相对应的时距曲线,这两条时距曲线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地下同一段地质界面。它得到的信息更全面,精度更高,可靠性也更高。这种相遇时距曲线对地质条件较复杂的地段有较好的适应能力。 

(2)数据采集及质量分析

   数据采集如图2.3,图2.4所示

图2.3

图2.4

从图中可以看出,红色短杠标注的就是每道的初至时间。

作折射波相遇图:

                                    

图2.5

                                    图2.6

有些固定的道号(1、35、11、12、13、14、24、26、29、32、35)会接收到频率约为150Hz的干扰信号。对数据处理造成不便,导致误差增大。

(3)数据处理

折射波数据处理表

      

    

根据折射波的时距方程的截距公式:

 

                                                                                                                  

可得出震源点O1和O2处折射界面的法线深度h1和h2为:

 

得到25炮的自激自收的深度。

(4)地质解释

     经过数据处理之后,得到地下浅层的地质构造。如下图所示:

  

图2.7

   由图7可知,在14道和19道出现了比较大的数值,使得地形变化很大.经分析,可以知道,浅地表地层一般是比较平缓的.这往往是由于误差引起的,因此要将这两道进行校正.

   下图是校正后的地层图:

图2.8

可以明显的看出,校正后的地层更加平缓,更符合实际浅层的情况.

   从图8可以知道,浅层的厚度在2~5米之间,速度v1≈175m/s;而下一层的速度v2≈850m/s,是降速带。从整体趋势看,从西到东,地层有稍微的降低。

2.      面波法

(1)    原理

      弹性波在到达弹性或速度、密度不同的介质界面上时,会产生反射、折射现象,同时产生界面波。我们将沿自由表面传播的波称做面波。在面波中存在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波,一种是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垂直平面内振动,振动轨迹为逆进椭圆,且振幅随深度呈指数函数急剧衰减,传播速度略小于横波,称为瑞利面波。瑞利波沿地面表层传播,表层的厚度约为一个波长,因此,同一波长的瑞利波的传播特性反映地质条件在水平方向的变化情况,不同波长的瑞利波的传播特性反映不同的深度的地质情况。在地面上沿波的传播方向以一定的道间距设置N+1个检波器,就可以检测到瑞利波在长度范围内的传播过程。

(2)    数据采集及质量分析

(3)     

      

(1)    数据处理

   

其中D表示地层厚度  ,Vs表示对应各层速度

由于能量随着地层的深度的加深而减弱,导致第四层的记录信息不太完整。

由以上数据得到以下地层结构图

(2)       地质解释

总结

通过对这次的实习,我收获甚多,首先我对课本知识有了更清楚的理解。在实习中加深了反射波折射波和面波的基本性质。课本上只是学到了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收获了实践本领,动手能力、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对这种软件也有所认识和应用。解释中,我清楚的了解学校的基本地质结构,并且对数据的解释过程认识的相当明白。

   当然这次付出也不少,虽然实习过程仅有短短的半天,貌似很简单,但是数据处理比太容易,由于对软件刚开始不太了解,一切都在摸索中前进,但经过和同学们的讨论,最终还是将数据处理完毕。得到了所要的解释结果。

  虽然操作过程中,反射波法,折射波法,面波法不太一样,数据处理构成也不尽相同,最终都得到比较一致的解释结果;第一层是明显的低速带主要是砂岩,而第二层是降速带。由于地震资料的原因,只得出地下一个地层的信息。

   这次实习,在老师的指教下,我们顺利的完成野外的数据处理,在同学们的帮助下又最终完成了数据处理及解释,得到了地质解释,最终此次实习圆满结束。谢谢老师的知导,谢谢同学们的帮助,同时也特欣慰自己的努力。

实习结束!


第二篇: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20xx年12月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第43卷?第6期?

?采集技术?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吕公河*?邸志欣?朱伟强?胡来东?安?锋

(胜利油田物探公司,山东东营257100)

吕公河,邸志欣,朱伟强,胡来东,安锋.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8,43(6):613~622摘要?在滩海过渡区域的浅层勘探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并取得以下认识: 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包括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气泡效应压制技术、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等内容。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观测系统应具有小面元、小炮检距、小炮点密度的特点。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要求在水深小于2m的过渡带宜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并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方式,遵循!枪数少、近组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海域选取不同的气枪阵列组合,以较好地压制气泡效应,提高资料信噪比。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可准确地确定检波器的实际位置,是保证资料采集精度的重要环节。#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包括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校正、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子波匹配技术、海底鸣震压制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内容。针对水中检波器漂移问题,利用声纳定位结果以及初至二次定位结果进行检波器位置校正,确定了检波器的真实位置,提高了资料处理精度。采用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提高了浅层资料信噪比。子波匹配技术要求在CDP道集叠加前进行子波匹配滤波,以消除由于海、陆采集方法不同造成的地震子波差异,从而得到较好的叠加效果。采用两步法预测反褶积压制海底鸣震,使海底鸣震得到较好的衰减,剖面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提高了复杂构造及5m断距的小断层的偏移成像精度。

关键词?滩海过渡区?浅层地震?气枪震源?二次定位?子波匹配?叠前时间偏移

施工方法不能较好地适应海陆过渡区域,陆上的装

1?引言

地震勘探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油气和其他多种矿藏的勘探,根据勘探目标的埋藏深度可分为浅层地震勘探和深层地震勘探。浅层地震勘探多用于金属矿藏、煤田及工程勘探等方面。由于受到表层条件的影响,不同领域的浅层地震勘探的发展存在差异。在陆地上,由于表层条件相对稳定,浅层地震勘探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方法[1],尤其在金属矿藏和煤田地质勘探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海上水域相对较深的区域,表层介质是相对单一的海水,采用拖缆或海底电缆的观测方式,可对海底或海底近表层的浅层得到较好的反射波成像。在海陆过渡区域,由于表层介质是变化的(如涨潮时表层介质是海水,落潮时表层介质是稀泥),给地震勘探的激发和接收带来了困难[2]。由于受表层条件的限制,海上的装备和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物探公司,2571004备和施工方法也难以适应这类区域,在工程和技术上均存在一定问题。因此长期以来对海陆过渡区域的地震勘探方法研究较少,导致海陆过渡地区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水平较低。近年来,为配合海煤陆采,笔者所属公司在技术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在M海陆过渡区域完成了3个煤田的三维地震勘探项目,形成了一套针对海陆过渡区域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2?M海陆过渡区域浅层地震勘探的

难点

2.1?地震地质条件差

(1)表层地震地质条件变化?海陆过渡区一般由陆地、海滩和水域三种不同地表条件组成,过渡带水深变化视潮差而定,研究区内水深为0~8m。由于表层条件受潮汐的影响而改变,因此不同时间表

?614?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xx年?

层的介质条件不一样,如涨潮时水深可达到2m,落潮时表层为泥滩。

(2)地下地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区内的构造特征表现为断层多、褶皱少,且褶皱均系断层的伴生构造,构造规模小,大多数断层的断距都较小。地层埋深小(最浅目的层为第四系底界面T0,在研究区西部埋深约为50m,在东部为112m;最深目的层最大埋深为450m),主要目的层埋深为50~340m,地震记录上的最大双程反射时间为500ms。

2.2?勘探精度要求高

海陆过渡区浅层地震勘探要求通过勘探能获得连续的第四系底界面T0和主要煤层的反射资料,落实煤层中落差约5m的断层,并解释出断点,平面位置误差控制在?15m以内,深度误差小于4m。2.3?海陆过渡区浅层地震勘探的技术难题

(1)地震勘探激发、接收困难?受表层条件的影响,海陆过渡带地震勘探的激发需要采用气枪震源和炸药震源两种,接收则需要水中压电检波器和滩涂动圈式检波器。由于地震勘探的激发、接收方法随潮汐和水深的变化而不同,造成地震子波存在较大差异,给地震采集、叠加处理均造成了困难。

(2)难以获得较高品质的浅层地震资料?由于最浅目的层反射界面(第四系底界面T0)埋深只有50m,反射信息易受初至波的干扰,在数据处理时很容易被切除掉,从而造成浅层地震成像不连续。要使T0具有较好的地震成像,就要求有一定的有效覆盖次数。由于水中检波器的摆放是在船的运动中完成的,道距太小又无法实施,因此提高浅层覆盖次数是有困难的。

(3)难以兼顾深、浅目的层获得较高品质的地震资料?由于目的层埋深为50~450m,这就要求无论在哪个深度上都要有一定的覆盖次数,采用单一的观测方式难以保证各目的层都有较好的地震成像。

(4)勘探目标成像难度大?由于研究区内的小构造、小断层是煤田开采所关心的,若漏掉一些小断层,会对开采造成不利。因此地震资料需要有较高的分辨率,并对煤层的深度、空间分布、断层的断距、断层位置都要有较精确的描述,这是地震资料采集和处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难题。

(5)噪声强,信噪比低?由于海陆过渡区域具有特殊的表层结构,造成一系列的干扰,其中有海底鸣,此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是采集、处理必须面对的难题。

3?M海陆过渡区域浅层三维地震勘

探采集技术

??针对过渡带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和技术要求,采用的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应包括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气泡效应压制技术、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等内容。3.1?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

根据地震地质条件,并充分考虑滩海地区施工条件与方法,以地质模型为核心进行浅层采集参数和观测系统优化设计。设计遵循两个原则:首先,以较小的CDP采集网格增加空间采样密度,这有利于获取更多的地下地质信息和提高分辨率;其次,针对不同区域目的层的埋深设计不同的炮点密度,使浅、中、深目的层(尤其是最浅层)均具有相对较高的有效覆盖次数,以保证有较好的地震成像效果。通过参数论证和观测系统属性分析,确定了施工观测系统形式及主要参数。根据勘探目标区地下目的层埋深的变化,为保证最浅层具有一定的覆盖次数,采取炮点加密的方法(一般在目的层较浅的区域均采用20m炮点距和炮排距)提高浅层的有效覆盖次数(图1)。通过分析研究区覆盖次数的分布情况(图2)可知:西部区域最浅层(埋深为50m的第四系底界面T0)的覆盖次数能够达到6~7次,能够保证最浅层的成像(图2a);全区的满覆盖次数分布情况表明,周边较浅目的层的覆盖次数也得到了相应提高,从而保证了浅层的有效覆盖次数(图2b)。3.2?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3.2.1?浅井小药量激发技术

为了消除初至波和表层干扰对浅层有效反射信号的影响,从提高浅层勘探分辨率的角度出发,在水深小于2m的过渡带宜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应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方式[4],并选取3,4,5m三种井深和0.5,1,1.5,2kg四种药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还与0.5kg药量的聚能弹进行了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 浅井激发的单炮记录视频率比深井高,浅井反射资料品质好于深井,4m井深试验记录获得的主要目的层(250ms附近)反射同相轴的连续性和,

[3]

?第43卷?第6期吕公河等: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615?初至干扰增强,0.5kg药量激发的有效波信噪比较

高,浅层反射资料品质相对较好。因此在研究区选

取4m井深、0.5kg药量的激发因素(图4)。

3.2.2?水中气枪震源激发技术

在水深大于2m的海域采用气枪作为激发震

源。由于常规气枪震源采用28枪双阵列组合激发方式,组合面积为12.6m%21.76m,对于深层地震勘探而言,只要激发能量足够,对分辨率的影响可以接受;对于浅层地震勘探而言,上述组合激发方式是不合适的,也不需要如此大的激发能量,因此需要对气枪的组合方式、激发能量以及气泡效应进行试验。在分析不同气枪阵列激发子波特性和激发能量特点

?616?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xx年?的基础上,遵循!枪数少、近组合?的原则,对8种

气枪子阵列进行了试验。图5为气枪阵列组合试验

记录。通过对记录进行对比、分析,最终选取?100

+?70+?40+?20气枪阵列(图5c)。从图6的对

比试验资料也可看出,图5c的阵列组合基距小(4m),,,[5]也较好,是近于!点震源?的激发方式。考虑到激发信号的频率,选择气枪沉放深度为2m(特殊部位沉放深度为1?5m)。3.3?气泡效应压制技术气枪在水中激发时,由于激发气泡的收缩、扩张

?第43卷?第6期吕公河等: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617?

图6?不同气枪阵列组合试验20~150Hz带通滤波单炮记录

(a)?100%3;(b)?100+?70+?40+?20;(c)?100+?70+?40+?20%2

多次初至干扰现象,这就是气泡效应。在浅海海域气枪的激发容易产生这种干扰,尤其在阵列组合面积相对较小的时候,在地震记录上更容易产生较强的气泡效应。压制气泡效应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调整气枪沉放深度;二是采用气枪阵列组合[7]。由于是浅层勘探,气枪沉放深度较小(一般小于2m),从能量和气枪操作规程的角度来看,已无法调整气枪沉放深度,因此只有采用气枪阵列组合的方法来压制气泡效应。为了压制气泡效应,对气枪阵列组合进行了试验。所有的组合方式都必须遵循!气泡相切原则?,即气枪在水中激发形成的第一个气泡要两两相切,因为此时气枪阵列组合产生的能量最强,也能够最大程度地抵消气泡效应。根据理论分析,设计了多种气枪阵列组合进行了试验,图7为不同气枪阵列组合试验记录,图8为不同气枪阵列组合试验50~150Hz

[6]

带通滤波单炮记录。由图7可以看出,图7a~图7c都存在较强的气泡效应,图7d为相干调谐混合气枪阵列组合试验记录,不存在明显的气泡效应;由图8也可以看出,相干调谐混合气枪阵列组合方式的带通滤波单炮记录(50~150Hz)也不存气泡效应,且记录的信噪比最高(图8d)。3.4?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

水中检波器是在实时定位的情况下放置的,在放置过程中和放置后会受到风浪、潮汐、海流的影响而发生漂移,与放置时实时定位的位置存在一定的差异,如果不消除这种差异,将会影响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准确地确定检波器的实际位置是保证勘探精度的重要环节,因此对水下检波器要进行二次定位。二次定位技术采用声纳定位法,利用圆圆交会原理

[8]

,在每个检波器上绑定一个应答器(传感棒)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

图7?不同气枪阵列组合试验记录(气枪沉枪深度为2m)

(a)半正列?750;(b)?100%3+?70%3+?40+?20;(c)?100+?70+?40+?20;)

?618?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xx年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

图8?不同气枪阵列组合试验50~150Hz带通滤波单炮记录(气枪沉枪深度为2m)

(a)半正列?750;(b)?100%3+?70%3+?40+?20;(c)?100+?70+?40+?20;(d)?70%3+?20%4(相干调谐混合气枪阵列组合)并由声纳器发射声波信号,应答器接收并返回相应

的信息,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可计算声纳器至应答

器之间的距离。利用多个不同位置的声纳器、应答

器发射、接收的信息,可确定应答器的准确坐标位

置。图9为C探区第20束线的检波器二次定位位

置图,由图中可见,检波器的位置变化较大,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个别点的漂移距离超过15m,这对浅层高分辨率勘探的精度影响较大,因此必须确定检波点的真实位置,以保证地震勘探资料的精度。4?M海陆过渡区浅层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针对过渡带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和技术要求,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包括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校正、

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子波匹配技术、海底鸣震压制

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内容,下面分别讨论。

4.1?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校正

针对水中检波器漂移问题,利用声纳定位结

果以及初至二次定位结果进行检波器位置校正,确

图9?C区块第20束线二次定位后检波点位置图

黑点为检波点,白点为激发点定了检波器的真实位置,从而提高了资料精度[9]。图10为研究区A测线二次定位前、后剖面对比,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图10?A测线二次定位前(a)、后(b)剖面

?第43卷?第6期吕公河等: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619?图中可见,二次定位后剖面的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

性明显变好。

4.2?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

为保护最浅层的反射信息,采用手工切除动校

正拉伸,以保证浅层覆盖次数,提高浅层资料信噪

比。图11为研究区动校正拉伸切除前、后记录对

比,由图中可以看出,手工切除较好地保留了浅层的

反射信息,有利于最浅层成像。

4.3?子波匹配技术

由于海陆过渡带地表条件十分复杂,在陆滩采

用炸药震源激发、速度检波器接收,在海上采用气枪震源激发、压电检波器接收。由于海、陆采集方法不同,造成地震子波存在较大差异,给地震采集、叠加处理均造成困难,具体表现在: 速度检波器与压电检波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因此由两种检波器得到的资料存在频率、相位、振幅等方面的差异;#炸药震源和气枪震源的激发原理、方式、环境等都不相同,产生的地震子波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CDP道集叠加前需要进行子波匹配滤波[10],才能得到较好的叠加效果。图12为研究区子波匹配记录对比,由图中可见:两种检波器匹配得到的资料(图12b)品质要明显好于匹配前(图12a);四种子波匹配(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包括

?620?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xx年?

两种震源、两种检波器)得到的资料(图12c)的同相轴连续性和子波的一致性得到明显改善,且资料品质又好于两种检波器匹配(图12b)。4.4?海底鸣震压制处理

由于研究区内海底鸣震干扰非常严重,故采用两步法预测反褶积压制海底鸣震。图13为研究区B测线海底鸣震压制前、后的剖面对比,由图中可见,经两步法预测反褶积压制海底鸣震后,干扰得到较好的衰减,剖面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

[10]

(图13b)。

4.5?叠前时间偏移处理

根据过渡带浅层勘探的精度要求,准确分辨5m断距的小断层对于煤层开采时的安全性非常重要。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提高了复杂构造及小断层的偏移成像精度。图14为研究区C测线叠后时间偏移与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对比,由图中可见,叠前时间偏移剖面的断点更加清晰,信噪比较高,成像精度更高(图14b)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11]

5?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效果

通过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采集、处理技术攻

关,在滩海过渡区域得到了较高品质的浅层地震资

料。图15为研究区内不同位置采集的原始单炮记录,由图中可见,单炮记录激发能量强、主要目的层反射波组信噪比高、反射波同相轴连续性好,尤其是

?第43卷?第6期吕公河等: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621?能够较好地获得50ms附近的T0(第四系底)反射。

由地震叠后偏移剖面(图16)上可见: T0反射同

相轴清楚,能够较好地反映第四系底(黄线)的构造

情况,与下伏地层的不整合接触关系也比较清楚;#主力煤层的反射同相轴(蓝线)连续性好,波组特征明显,信噪比和分辨率均较高,其他目的层的同相轴(红线和紫线)连续性较好,信噪比也较高;&存在三条断层。图17为M探区E测线叠前时间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偏移

?622?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xx年?

剖面,由图中可见,T0反射(黄虚线)清晰,波组特征明显,在主要目的层上存在不同规模的12条断层,为煤层的开采提供了可信的资料,并在煤田的开采过程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图18为M探区三维地震F水平切片(200ms),该切片展示了M探区在平面上受到近南北向挤压、右旋走滑的作用,整个盆地呈被断层肢解、破碎的构造特征,该切片还清晰地反映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了地层接触关系以及断层的平面分布情况。

同的气枪阵列组合,以较好地压制气泡效应,提高资料信噪比。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可准确地确定

检波器的实际位置,是保证资料采集精度的重要环节。

??(2)针对过渡带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地震资料处理技术包括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校正、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子波匹配技术、海底鸣震压制处理、叠前时间偏移处理等内容。针对水中检波器漂移问题,利用声纳定位结果以及初至二次定位结果进行检波器位置校正,确定了检波器的真实的位置,提高了资料处理精度。采用手工切除动校正拉伸,提高了浅层资料信噪比。子波匹配技术要求在CDP道集叠加前进行子波匹配滤波,以消除由于海、陆采集方法不同造成的地震子波差异,从而得到较好的叠加效果。采用两步法预测反褶积压制海底鸣震,使海底鸣震得到较好的衰减,剖面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通过叠前时间偏移成像处理,提高了复杂构造及5m断距的小断层的偏移成像精度。

参考文献

图18?M探区三维地震F水平切片(200ms)

6?结束语

在滩海过渡区域的浅层勘探中,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技术,得到了满意的地震资料,为近海煤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并取得以下认识:

(1)针对过渡带浅层地震勘探的特点和技术要求,地震资料采集技术包括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气泡效应压制技术、水中检波器二次定位技术等内容。提高浅层覆盖次数的观测系统设计技术要求观测系统应具有小面元、小炮检距、小炮点密度的特点。提高分辨率的激发技术要求在水深小于2m的过渡带宜采用炸药震源激发,并采用浅井、小药量激发方式,遵循!枪数少、近组合?的原则针对不同的海域选取不

[1]?王振东.浅层地震勘探应用技术.北京:地质出版社,

1998

[2]?余志和等.滩海地区采集方法研究.石油地球物理勘

探,2001,36(4):471~478

[3]?俞寿朋.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1993

[4]?李庆忠.走向精确勘探的道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

社,1993

[5]?陈浩林等.气枪阵列子波数值模拟.石油地球物理勘

探,2003,38(4):363~368

[6]?ZiolkowskiA.Measurementofair?gunbubbleoscilla?

tions.Geophysics,1998,63(6):2009~2024

[7]?於国平.海洋地震空气枪系统子波测试标准及方法.

物探装备,2001,11(1):21~26

[8]?冯凯等.二次定位技术的应用.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006,41(3):346~349

[9]?杨惊涛等.海上二次定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石油物

探,2002,41(增刊):67~69

[10]?李丕龙等.滩浅海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技术.北京:石

油工业出版社,2006

[11]?曹孟起等.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及应用.石油地球

物理勘探,2006,41(3):286~289

(本文编辑:刘勇)

?Dec.2008OilGeophysicalProspectingVol.43?No.6?

ABSTRACTS

3?Dshallowseismicexplorationtechniqueinbeacharea.L?Gong?he1,DiZhi?xin1,ZhuWei?qiang1,HuLai?dong1andAnFeng1.OGP,2008,43(6):613~622

Duringshallowexplorationintransitionalareaofbeach,asetofeffectiveseismicdataacquisitionandprocessingmethodhasbeenformed,acquiringfollowingknowledge: #Theseismicdataacqui?sitiontechnologyincludesfollowingcontents:ge?ometrydesigntechniqueimprovingshallowfolds,shootingtechniqueimprovingresolution,bubbleeffect?suppressedtechniqueandsecondarypositio?ningtechniqueofhydrophone.Thegeometryde?signtechniqueimprovingshallowfoldsdemandsthegeometrytobecharacterizedbysmallbin?size,shortoffset,sparsedensityofshootingpoints;shootingtechniqueimprovingresolutiondemandsthatusingdynamitesourceforshootingisconven?ientintransitionalbeltwherethewaterdepthislessthan2m,andusingtheshootingmodeofshal?lowwellandsmallchargesizeandfollowingtheprinciple!lessairgunnumberandshortarrayin?terval!toselectdifferentairgunarrayaccordingtodifferentseaareas,theaimofwhichistobettersuppressbubbleeffectandimprovedataS/Nratio.Thesecondarypositioningtechniqueofhydrophonecanaccuratelydeterminethepracticalpositionofgeophoneandisimportantlinkensuringdataac?quiredprecision.Theseismicdataprocessingtech?niqueincludesfollowingcontents:secondaryposi?tioningcorrectionofhydrophone,handymutingNMOstretch,waveletmatchtechnique,sea?bot?tomsingingsuppressedprocessingandprestacktimemigrationprocessing.Infacetothedriftissueofhydrophone,usingsonarpositioningresultsandsecondarypositioningresultsoffirstbreakstocar?ryoutcorrectionofgeophoneposition,determi?ningtruepositionofgeophoneandimprovingthedataprocessedprecision;handymutingNMOstretchisusedtoimprovetheS/Nratioofshallowdata;waveletmatchtechniquerequiresthatthewmgatherstackinordertoeliminatethedifferenceofseismicwaveletresultedfromdifferentlandandmarineacquisitionmethods,gettinggoodstackre?sults;usingtwo?steppredictivedeconvolutiontosuppresssea?bottomsingingcanmakethesea?bot?tomsingingbebetterattenuatedandgreatlyim?provetheS/Nratioofsection;themigratedima?gingprecisionofcomplexstructureandminorfaultwith5mseparationcanbeimprovedbyprestacktimemigrationimagingprocessing.

Keywords:transitionalbeltofbeach,shallowseis?micexploration,airgunsource,secondarypositio?ning,waveletmatch,prestacktimemigration

1.GeophysicalProspectingCompany,ShengliOil?field,DongyingCity,ShandongProvince,257100,China

Simulationandapplicationoffar?fieldwaveletfor

11

airgunarray.ChenHao?lin,NiCheng?zhou,XingXiao?jun1,LiXiao?dong1,LiXi?bo1,WeiXiu?bo1,LiuYuan?ying1andYuanXue?dong1.OGP,2008,43(6):623~625

Itshoulddemandacquiringreal?timefar?fieldwaveletofarigunarraywhenconsideringstabilityofairgunarrayandcarryingoutdeterministicwaveletdeconvolutioninfieldacquisition.Cur?rently,theairgunarrayusedinoffshoreseismicexplorationiscomposedfromsinglegunandcoher?entgun.Itshouldfirstrecordnear?fieldwaveletofarrayunit(allsinglegunandcoherentgun)andthenusesoftwaretosimulateandcomputefar?fieldwaveletaccordingtosyntheticprincipleoffar?fieldwaveletincoherentsituation.Thestabilityofar?rayisevaluatedbyautocorrelationandcross?corre?lationprocessingoffar?fieldwaveletofairgunar?rayineachshooting;inseismicdataprocessing,themoreaccurateinversewaveletoperatoriscom?putedbyusingfar?fieldwaveletandthenthedeter?ministicdeconvolutionprocessingisimplemented.Thepaperusedpracticalcasestointroducehowtousefar?fieldwaveletacquiredtocarryouttheeval?uationofairgunstabilityandeffectofseismicdata

?20xx年12月

滩海浅层三维地震勘探技术

第43卷?第6期?

作者介绍

吕公河?教授级高工,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长春地质

学院物探专业,19xx年获得青岛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硕士学位,20xx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胜利油田地球物理勘探高级专家,长期从事滩海以及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技术研究工作。

陈浩林?高级工程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中国地质

大学(武汉)地球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xx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获工程硕士学位;20xx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地球物理专业,获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地震资料采集、处理方法及理论研究。

王振华?硕士,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勘探

地球物理专业,19xx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现在北京华阳捷泰技术有限公司工作。单联瑜?高级工程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华东石油

学院地球物理勘探专业,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探方法研究和地震资料处理。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在读博士。

王玉贵?高级工程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石油大学

(华东)勘查地球物理专业,20xx年获中国石油大学应用地球物理专业硕士学位,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与信息技术学院在读博士。一直从事VSP资料处理、解释及方法研究工作。裴正林?博士,副研究员,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西安地

质学院物探专业,20xx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获博士学位,2000~20xx年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地震波传播理论及数值模拟,井间地震层析成像,小波域地震属性提取和油气识别,以及小波理论应用研究。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合著1部,发表论文50余篇。

段云卿?副教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物

探专业,现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从事教学和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研究。已发表论文多篇。

何兵寿?副教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徐州)物探专业,20xx年获石油大学(北京)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博士学位,现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从事多波多分量地震技术、纵波高分辨率处理技术研究和相关教学工作。

樊德华?高级工程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成都地质学

院,现在中石化胜利油田从事石油勘探工作。

刘振武?教授,英国Heriot?Watt大学石油工程专业博士,

19xx年生;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工程师,享受

国务院政府专家特殊津贴。编著有?二十一世纪初中国

油气关键技术(、?油气应用基础研究展望(和?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中国石油!十五?科技进展丛书(等著作。陈?林?博士研究生,19xx年生;20xx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

院,获学士学位;现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地球物理和盆地模拟等方面的研究。

赵丽平?工程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胜利油田职工大

学石油地质专业,20xx年毕业于石油大学资源勘察专业,长期从事地震资料综合研究。

蔡涵鹏?1983生;现为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

究生,就读专业为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研究方向为地震资料处理与解释。

彭文绪?高级地质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

院,获学士学位。19xx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获硕士学位。现在中海石油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从事油气勘探研究。

孙喜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石油

大学(华东)勘查地球物理专业,获学士学位,20xx年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所获构造地质博士学位。现在主要从事油气勘探综合研究工作。

张海燕?副教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

仪器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xx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物理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20xx年1月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现在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从事AVO叠前反演、计算智能研究。已经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有多篇被EI收录。

李振春?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地球物理系主任。主要从事地震波传播与正演模拟、地震成像与偏移速度分析、多尺度地震资料联合反演与CFP?AVP分析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张建磊?硕士,19xx年生;20xx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华东)地

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院,20xx年获得石油大学(华东)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硕士学位,现在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物探技术研究中心从事地震正演和偏移方法研究。刘?炯?19xx年生,清华大学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复杂介质

中地震波传播机理的研究。

张丽华?工程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

现为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专业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石油地球物理测井数据处理与解释研究。柳永坡?博士生,副教授,19xx年生;19xx年毕业于大庆石

油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软件工程、测试技术、性能故障分析。

王?月?19xx年生;现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硕士学

位,主要从事石油物探市场分析及国际石油经济等方面

的研究,已发表论文4篇。

更多相关推荐:
地震报告

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建筑工程分析汶川大地震震害特点与建筑工程分析摘要20xx年5月12日汶川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从土木专业工程抗震角度分析了震区房屋倒塌的原因指出地震时房屋倒塌与否与诸多因素有关在...

关于6.12地震受灾情况的报告

盐津县人民政府关于612地震受灾情况的报告昭通市人民政府20xx年6月12日21时40分39秒盐津县发生ML42级地震微观震中位于北纬2808东经10417牛寨乡敦厚村该次地震属于浅表地震全县震感非常强烈彝良大...

地震灾害报告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关于8月3日地震灾害情况紧急报告宜宾市卫生局20xx年8月3日下午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宜宾市有较强震感震后市传染病医院我院临港院区住院部一楼墙面和地面有多处裂缝瓷砖脱落...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告

关于地震的调研报告摘要近几年地震频发关于地震的研究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也应该对地震有一个清晰而正确的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地震的危害有那些当我们遭遇地震是应该怎么更好的保护自己关键词灾害地震逃生汶川...

地震资料解释大作业报告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三维区地震解释报告姓名班级学号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三维区地震解释报告第一章概述一研究区概况本作业研究区主要研究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夏子街地区属于克乌逆掩断裂带构造运动复杂强烈研究的主要目...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

汶川地震调查报告,内容附图。

地震资料解释报告

地震勘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地震资料综合解释专业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西南石油大学报告内容提纲前言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二地震资料情况的说明三地层结构的说明四我们解释的三个层位的波组形特征五成果图的地质分析六总结七本次...

地震读书报告

关于地震的读书报告化工与材料工程学院材化1101班杨兵11150125大三关于地震灾害的读书报告1地震现象的简单介绍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

中国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地震专用仪器制造及地震服务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投资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1章中国地震带分布及大型地震灾害分析1211全球地震带分布分析12111环太平洋地震...

地震生产实习报告

生地震生产实习总结报告实习总结报告实习类型地震生产实习实习单位大庆物探公司实习起止时间指导教师所在院系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年月目录日前言1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3二实习基本要求4三实习内容4一实习前的动员大会4二野外实...

地震报告

地震实习报告学院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班级620xx5学号620xx506姓名马士军时间20xx年10月29日目录前言第一章地震勘探方法技术及质量评价第一节地震数据采集系统的组成部分第二节地震数据记录的信号流程...

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思想汇报

关于512汶川大地震的思想汇报敬爱的党组织512汶川大地震让整个中华民族都震了一震到现在已有将近7万多人丧生5万多人致残将近2万多人失踪还有千千万万个孤儿渴望着家庭的温暖我们哭了温总理哭了祖国哭了在519521...

地震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