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世界》读书报告

时间:2024.5.15

福兮祸所伏

——读林万亿《福利国家:历史比较的分析》有感

劳保三班 孔嘉欣 冯霭茵 张文凯 何韵斯 黎嘉玮 黄淑慧

摘要: 近日在老师的要求下我们阅读了台湾大学社会工作学者林万亿的《福利国家的兴起》——这部经典的著作,获益匪浅,它帮助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了福利国家的定义和历史渊源,以及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思考我国的福利情况,其中包括我们国家是不是福利国家和应不应该成为福利国家,并促使我们眼看我国当今福利模式和探索国家未来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福利国家 我国的福利情况 当今福利模式 未来发展之路

一 、什么是福利国家

在《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中对福利国家定义是,福利国家意指国家有责任保障其公民某些基本的福利水准。这样的定义回避了两个问题,社会政策是否是解放性的?它们究竟是有害于或者是有助于市场过程?

因此,我们应先回答了这两个问题,才能更好去了解:什么是福利国家?

首先,国家保障公民的社会政策是否是解放性的?

只有公民能享受到的、受到法律保护的政策,才具有解放性的政策。社会权是应该建立在公民的身份上的抑或是建立在贡献上的?但社会公民权利的概念也包含了社会阶层化:一个人的公民地位将会竞争、甚或取代其阶级地位。因而,每一个公民应该受到福利国家的保障的同等福利。Briggs认为:不管个人与家庭所拥有的工作与资产在市场的价值如何,其最低所得应予保护;籍着减少不安全的范围,以使个人与家庭有能力去面对因社会事故;确保所有国民不分地位与阶级,都能在某种被同意的社会保护范围内,得到最佳的水准。具备这种政策的解放性是成立福利国家的前提。

其次,它们究竟是有害于或者是有助于市场过程?

在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的期间,总社会支出呈现成长的趋势,但这几乎完全是失业率非常高所造成的结果,某些方案的支出不高或许更能表示福利国家对充分就业的重视。可是在奥地利却花费较高的支出在公务员的特别给付上。又如其他国家则给予私人的保险规划税

负优待等。Briggs认为,市场力量是福利国家必备的,福利国家其实是政治介入市场经济,以修正市场经济可能造成的弊端。其次,社会事故的概念深受工业化经验的影响。第三,以组织的力量来解决社会事故所导致的家庭与个人危机。第四,同意的服务范围也随着历史的演进而改变。第五,最低标准的需求也随着历史在改变。那么,根据Briggs的看法,我们可以知道,福利国家的出现是为了修正市场经济,是有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所以说,福利国家是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承担了福利责任,维护社会的安稳,最终是为了经济平稳发展。当然福利政策的设定要从不同的国情不同时期的情况出发,从执行的组织、执行范围、使用人群等标准出发。保障人的基本需求,促使更多人就业才能有助于市场过程。

所以,我们认为福利国家是指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为前提,主动承担保障其公民基本的福利水准的责任的国家。

二、我国是福利国家吗

根据《福利国家:历史比较分析》的福利国家主要的四个主要特质:国家或政府介入市场经济;保障每一国民最基本的需求满足;福利是一种国民的权利,亦即社会权,而非慈善;福利的提供是国家提供强制性、集体性与非差别性的直接满足人民需求为主的福利,我们认为我国不是福利国家。因为中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处于调整生产关系的改革时期,亦即正值原始资本积累时期,国民收入中无力支付国民更多的福利费用,如我国在社会保障及养老金方面遇到的收支不平衡的困难。再者,构建福利国家须国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国家经济要具备一定经济实力才能满足上文提到的“保障每一国民最基本的需求满足”,而我们国家还没有渡过“小康阶段”,所以,国民需要形成不了需求。最后,虽然中国的资源总量大,但资源(指物资资源)被众多的人口平均分摊而使资源的稀缺性更加加剧,所以国家目标首先应定在大多数国民的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上,而不是处在确定更高的福利目标的历史时期。我们只能说,目前中国经济与政策具有某些福利国家的性质,但远远未接触福利国家的本质。所以,中国还不是一个福利国家。

三、我国应不应该成为福利国家

国家福利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以及市场化的产物,是否形成福利国家,采取何种福利模式,则取决于各国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及其背后不同的政治理论和社会价值因素。在英国,向工业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动性大大提高,为了避免这些过剩和流动人口沦为乞丐,开始出现社会福利政策,英国福利模式也因此被称为补

救模式。而德国在工业化过程中,劳资矛盾十分尖锐,更多地要协调社会利益冲突,所以德国形成的是制度模式,将社会福利的支付制度化。

福利国家是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下,政府承担了福利责任,而民众享有权利。所以很容易理解政府为什么很难主动成立福利国家。可以说,是社会权利催生了现代福利国家。

从美、德、英、北欧诸国等国家来看,高税收高福利和低税收低福利都未尝不是一种合理的选择,很难说孰优孰劣,端赖谁更适合。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社会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之前的一系列社会动荡,已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为了迅速积累财富,中国更多的是通过政策激发人民活力。某种程度上,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实行的是高税收、低福利,或者说多元福利:少数人享有了高福利,而广大的工农等中下阶层则谈不上有什么高福利。例如十年之前公务员在就职期间可以享受公费医疗制度,大部分的费用由财政承担,自己承担一个很小的比例。这是公务员特有的福利,而其他的职工是不能享受公费医疗。而19xx年1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国发〔1998〕44号),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所有用人单位(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及其职工全部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务员的公费医疗制度被逐步取消,此后,全国大部分地区根据文件精神,陆续取消了公务员公费医疗,对在职和退休公务员(离休人员除外)实行医疗保险。山东、广东、江西、江苏、湖北等7地公务员尚未全部取消公费医疗。自20xx年1月1日起,北京市宣布市属公务员、事业单位等约22万人取消公费医疗,并入职工医保。

无论从福利内容的综合性和普遍性看,还是从福利结果指标看,我国社会福利离现代典型福利国家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而考虑到我国的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短时期内赶上这些差距的可能性不大。例如,我国福利制度仍存在碎片化、城乡分割以及覆盖率偏低的问题。而从社会投入占GDP的比重或HDI来看,尽管近几年政府投入增长较快,但总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明显距离,更不用说达到瑟博恩的“50%标准线”了。而从其他福利结果指标看,特别是从老百姓的主观满意度看,我国福利的总体水平仍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另外,到目前为止,现存的所有的福利国家都是以市场经济和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些福利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为了矫正自由市场经济的缺陷而存在。无论是英国的补救模式,还是德国的社会福利的支付制度化,这些福利模式都是为了维护资本主义的利益,所以这些福利模式并不适应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福利制度是以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为长远目标,建设中国福利社会不是把中国发展为西方式的福利国家。

总之,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这个实际国情不允许我国走上高支出型的福利国家之路。各级政府应理性地根据其财政能力状况循序渐进地推动社会福利的发展,而且常常会采用多元化的福利提供方式来满足市民的需求,但不走福利国家之路并不等于国家福利责任的弱化,这也不能成为国家减少社会投入的理由。相反,作为现代国家,政府在社会福利中的作用不可或缺,而且通常会有增无减。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思路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这种规律的响应。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社会福利将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不过,社会福利发展能否如我们所愿和谐社会目标能否达成,整个过程将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需要政府、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和研究。所以,短时间内我国不应该也不可能成为福利国家。

四、我国现在的福利模式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经历了由家庭保障的传统保障制度到计划经济时代的国家—单位统包的保障体制,后来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随之出现。在19xx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将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支柱之一。现阶段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社会互助等方面,形成了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是为维护处于特殊困难之中的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基本权利而设立的,主要包括孤残儿童事业、残疾人福利事业和老年人福利事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全国出现了多种多样的社会化发展社会福利服务的形式:一是福利事业单位的服务对象已普遍由传统的"三无"老人转到向全社会开放,目前国有福利事业单位自费收养人数已达到40%以上;二是一大批民办社会福利事业单位涌现出来;三是利用社区现有资源兴办福利事业,把闲置托儿所、幼儿园、企业等置换为养老、为老服务机构;四是兴办福利事业的资金单纯靠政府投入逐步向多元化发展,国家、集体、社团、外资、个人等一起出资,共同兴建。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国有企业及其职工的数量有了较大的减少,加之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福利事业逐步走向社会化,因而,单位和企业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的投入大大减少,负担大大减轻。与此同时,国家和社会举办的福利事业在迅速发展,不断满足不同社会成员对于福利项目的需求。我国社会福利事业的改革虽然没有社会保险改革进展快、步伐大,但是它正在缓慢地朝着社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五、我国未来的福利发展模式

20xx年,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中国特色的“社会建设理论”之后,学术界在探索中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的长远目标的过程中,逐步提炼和形成了“中国福利社会”概念。而我们认为福利多元化仍将继续成为我国政府发展福利的策略。这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首先,发展中的人口大国这个实际国情不允许我国走上福利国家之路。人口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表明,我国社会福利需求将进一步提高,单靠国家福利可能独木难支。其次,缓解公共服务的供求矛盾需要民间组织的参与。从国际经验看,公民社会比较成熟的国家,其民间组织更多地在教育、公共医疗、慈善、扶贫和环保等领域发挥独特作用。在我国,民间组织同样大有潜力可挖。关键是要在制度和法律上明确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时要把政社分开作为政府转型的一项重要任务,尽快把某些公益性、服务性、社会性的公共服务职能转给具备条件的民间组织。再次,作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家庭和邻里互助仍将为市民提供大部分福利,尽管这可能越来越受到人口和社会变迁因素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国更可能走上一种福利责任多元化分担的“福利社会”。

参考文献:

[1] 林万亿.福利國家: 歷史比較的分析[M].台湾:巨流圖書公司,1994,459.

[2] 朱荣科. 中国成为福利国家的可能性分析[J]. 求是学刊, 1997(6).

[3] 毕天云. 试论中国福利社会与西方福利国家的区别[J].《学习与实践》,2010(9).

[4] 彭华民,黄叶青.福利多元主义:福利提供从国家到多元部门的转型[N].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6).


第二篇:《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的读书报告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读书报告

《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一书是丹麦籍作家埃斯平·安德森所著,被称为是一部“开创性的著作”,并且被视为福利国家研究领域的经典必读之作。正是因为这本书好评如潮,我才买了它。作者在哥本哈根大学获得了哲学和科学两个硕士学位,后赴美攻读博士学位,在哈佛大学担任过社会学系助理教授。他在社会政策和福利国家制度领域有着很深的研究。他有许多这方面的著作,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和《转型中的福利国家》。这两本书我都买的,不过暂时先看了前者。大概因为我的知识实在太浅薄,以及知识渊博的学者写的书太高深,我真的看的不怎么懂,当然不能排除我是个看书没有长性的人的因素。我素来不喜欢看文学名著,这次硬着头皮看了个大概。

这本书把福利国家视为构建不同战后资本主义模式的主要机制,因而命名为《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看到“福利国家”、“福利体制”、“福利世界”等词,但是我在书中并没有看到作者给出的很准确、精确的定义(应该不是我看的太粗略以至漏看),所以我只能结合我们的教材《社会保障概论》以及其他资料去了解了。

我知道,几十年以来,福利国家一直是深受各类学者专家研究探索的话题。而“福利国家”一词是出自英国著名经济学家贝弗里奇在19xx年完成的一份社会保障研究报告《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它在社会保障领域是全民福利的象征,它在教科书中的定义是国家对于公民的一些基本的、最低限度的福利负有保障责任,同时,福利国家又是一种社会分层体系。“福利国家制度”正是《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这本书的核心概念,而该书的第一章介绍的就是福利国家的三种政治经济学理论。看这本书的前面几页我就觉得里面的语言非常的学术化,可想而知整本书对于我而言是有多难理解了。可是没办法,我只能一点点读下去,遇到实在看不懂又没兴趣看的地方我就略过了,所以这注定我只能写出一篇浅显粗略的报告了。我了解到作者用商品化这个工具来解释福利国家的产生,并且他要求考虑到“国家活动如何与市场和家庭在社会提供中的角色相结合“。他将福利国家分为三个世界即三种模式是基于他的观点——社会权利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社会权利的扩展程度越宽,非商品化的程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低。这三种模式分别是盎格鲁——撒克逊国家的自由主义模式、欧洲大陆的社会合作——保守主义模式和斯堪的纳维亚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

全书我最感兴趣的就是第四章讲了养老金体制形成中的国家与市场,因为养老金是与我们直接相关的每个人都注重的。“任何对公私混合的研究都会遇到可怕的障碍”。作者在此强调了区分的重要性。区分体系的第一原则必须和法律的存在有关,所以“我们必须把所有的养老金都纳入‘公共’名下”。因此,芬兰、英国和荷兰的二级行业养老金都视为公共养老金,而缺少明确政府指令的瑞士(直至19xx年)。第二个必须区分出来的类别是政府公务员养老金。我觉得这是相当具有启发性的一点,因为公务员的特殊养老金制度问题正是当下我国进行养老保险双轨制改革中尚需攻克的一个难关。。提高企业养老金,下降公务员、事业单位养老金也不是长久之计。把公务员纳入全国统一的社保体系才是最公平的做法。解决这个问题将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读完这本书我只能再次感叹社会保障是一门非常综合的学科,涵盖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所以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这本书,但我们不可忽略社会保障自身的发展规律。正如本书作者所说“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非商品化‘过程的产物“。最后我不得不承认只读一遍此书只能了解个框架和大概内容,常常看完一章后脑子里完全没有概念,所以要想有深层的认知和启发我就必须找时间再读。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报告-09-10 - -悲惨世界

深圳大学读书报告专用纸即使是在现在经济发达的21世纪的世界里也许多流浪街头的人他们无家可归饥寒交迫既没有东西吃又没有温暖也就是因为这样让多的人被迫走上盗窃犯罪之路我在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的悲惨世界中也看到过这...

《悲惨世界》读书报告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的代表作之一它是一部文明于世界的名著它描述了法国大革命前夕社会各阶层人民的不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重重矛盾歌颂了人性的善良与纯真鞭挞了统治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相互...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苦难的救赎——《悲惨世界》读后感世间一切不幸,雨果统称为苦难。人类漫长的苦难历程中,无数灵魂堕落了,丢失在无边的黑暗海洋中,而最为悲惨的是那里没有援救。我一直相信,“人之初,性本善”,人性本无善恶之分,生命原本…

悲惨世界读书心得

悲惨世界解读人性悲惨世界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第一次读这本书的时候自己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只是为文章中惨淡荒芜世界那逐渐剥离人性的种种改变而感叹不已人性的微妙在这个黑暗不公颠倒黑白的世界...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读悲惨世界在悲惨世界描述的这个世界里从头到尾停留在我们视线里的正是冉阿让一个曾因为一块面包遭受了年刑罚的罪人但是整本书对我触动最大的也正是他他的背景他的转变他的所作所为他的结局比起美丽的珂赛特比起慈悲的米里哀主...

《悲惨世界》读书报告

悲惨世界读书报告冉阿让走了一位悲惨了一生的老人带着对这悲惨世界的悲惨瞬间悲惨地去了也许他去了地狱也许他去了悲惨的天堂但这悲惨的世界终究不会为他而踟蹰它会继续寻找下一个悲惨的人重新诠释他悲惨的一生岁月就这样轮回悲...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当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时心中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过程然而这部闻名世界的名着...

《傅雷家书》《基督山伯爵》《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童年》读书笔记

爱子之情本是人之常情而傅雷对傅聪的爱却没有沦为那种庸俗的温情脉脉而是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位把舐犊之情放在第二位正如他对傅聪童年严格的管教虽然不为常人所认同但确乎出自他对儿子更为深沉的爱可以说傅雷夫妇作为中国...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当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时心中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过程然而这部闻名世界的名着...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读完悲惨世界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主人公冉阿让而是那个苦苦追逐冉阿让的警官沙威感觉沙威是个纯粹理性的人严格按照教条办事近乎冷血的无情警官他可以几十年如一日的追捕罪犯冉阿让他坚信在法律面前没有人能够例...

《悲惨世界-冉阿让》读书笔记-改进版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读完冉阿让后整个人陷入了一阵难以言明的感动我被主人公冉阿让的伟大精神所深深折服他的一生可谓波折重重从以前的囚下之徒转变成一名热衷于公益善事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路程然而这部闻名遐迩的世界名著它...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

悲惨世界读书笔记当合上悲惨世界这本书时心中一种难以言明的感动油然而生我感觉我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这本书让我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冉阿让从一个阶下囚变成一个善良受人爱戴的市长这是一段多么辛酸的过程然而这部闻名世界的名着...

悲惨世界读书报告(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