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0

农村税负与农民收入调查

专业:04级经济学基地班   姓名:邓    学号:20041030003

调查时间∶20##年7月23日——8月12日

调查地点∶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

调查对象∶柞水县九间房乡老庙七、八、九组,涉及农户共62户,农业人口230人

调查目的∶了解近年来农村税负与农民收入状况

关键词  ∶税费改革  农业税   收入效应  效用

一、        内容提要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都倍受经济学家们和历届政府的关注,而农民却在其中扮演着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为了稳定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近年来,中央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20##年实施的税费改革,20##年的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20##年农业税负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下调一个百分点,特别是今年免征农业税方案的落实。一项项政策的出台振奋人心,农民倍受鼓舞。基于此,笔者作了一个20##年至20##年农村税负与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项项减免农业税负,提高农民收入政策的落实,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简要的分析了原因并据此提出了几项不成熟的建议。

二、        具体实际反映

〈一〉   农民税负持续下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其他产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最直接的材料来源。因此,历届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三农”问题的出现,更是使得“支持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问题倍受注目。为了促使这一目标的实现,党中央和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自20##年开始的农业税负一再下调,农民负担得以逐步减轻。图一是20##年——20##年农村税负的基本状况:

  

注:此图中人均年收入仅指从大农业即农、林、牧、副、渔业中所取得的收入,而不含其它人为因素带来的额外收入。

据图一所示,2000—2005这六年期间,人均农业税负一直呈递减趋势,特别是20##—20##年,20##—20##年这两个阶段,农业税负的锐减更是达到了高峰。讲究农村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税费改革,从而杜绝了各种巧立名目,乱收各种杂税杂费现象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20##年与20##年相比较而言,人均税负减少额达31.32元。20##年更是免征农业税负政策的落实,彻底打破了两千多年来缴纳皇粮国税的历史,开创了农民身上零负担的先例,从而使一再下调的税负由20##年的人均税额16.31元最终以免征一切税负而告终。

〈二〉减免税负的收入效应

税负的减免有利于收入的提高

现假设平均每户农业人口仅从农业中所取得的年度总收入为,其平均农业净产值为,政府每年征收的人均农业税负总额C,则=-C+-。其中,表示由于人为因素如新开垦土地等带来的额外收入,表示在人为控制范围以外的因素如天灾等自然原因造成的损失。那么很显然,在保持农产品价格,农资,亩产量以及,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C的持续下降必然导致的持续上升,因此,如果仅考虑农村税负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显而易见,前者的下是后者上升的一个有利因素。如图二所示,20##—05年持续下调的农村赋税导致了这六年期间人均年收入总趋势的缓慢攀升。这足以说明,减免农业赋税对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功不可没的。

税负的减免提高了效用水平——收入效应

如图三所示:

            

假设农民将从农业中所得的收入全部用来购买X,Y两种商品,X,Y均为正常商品,并且其价格在2000~20##年期间均保持不变,那么根据图二中各年度人均收入水平,可得到六条平行的预算曲线

,同时可得到分别与之相切的六条无差异曲线,切点依次为。不难得出,农民只有在切点处才能使得收入既定时达到效用的最大化,所以这些切点也是不同收入水平下达到效用最大时的均衡点。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0##年的收入水平下,达到均衡时可购买单位的Y,效用曲线为,20##年收入水平下达到均衡时可购买单位的单位的Y,效用曲线为,依次类推,20##年收入水平下,可达到的最大效用水平为,此时可购买单位的X,单位的Y,因为,效用水平,所以人均收入增加导致了效用水平的逐渐提高。

有利于农民增收的其他因素

众所周知,税负的减免可谓是农民增收的头号功臣,然而,近几年以来,除税负因素以外,还有很多因素在为农民增收做着贡献,如科学种田,优良品种的选用等,在此仅讨论农资因素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如图四所示,

在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自发调节的共同作用下,近几年以来农资一再上升,如尿素由20##年的50元/袋上升到20##年的80元/袋,农资普遍上升直接提升了农业的生产成本,因此在市场需求不变的条件下,农民对农产品的供给水平在某种程度上处于下滑的状态,现假设需求曲线为d,农资上涨前农民对农产品的供给曲线为,上涨后供给曲线为,均衡点分别为,均衡价格由上涨前的上升到,均衡产量也由上涨前的降至,由于农产品的需求弹性一般比较小,所以其价格的大幅度上升只能引起均衡产量小幅的缩减,因此农资上涨前的收入=*必然小于上涨后的收入=*,所以农资的上涨也算是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分析原因

对比图一,图二,不难看出,近六年政府在农民税负问题上可谓花了不少心思,人均农业税共减免高达62.22元,然而仅此一项并没有使农民增收有很大起色。据调查,20##年人均收入为619.5元,20##年为629.7元,六年人均增收额仅为10.2元,这明显的对比到底是由什么导致的呢?为此,笔者根据农村调查实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干旱和水涝等自然灾害。例如20##年在认真贯彻落实农业特产税改征农业税负政策的情况下,使人均农业税负下调了4.4元,然而由于气候干旱原因导致当年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普遍减产,导致农民当年人均收入仅增长了1.1元。

2.农民思想普遍比较落后,拒绝接受先进的栽培和嫁接技术。因此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导致了农作物的减产,从而使农民蒙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3.地方政府决策的失误。如20##年地方政府在没有联系好市场的情况下,便盲目的强硬引导农民在土地上栽种药材,但当药材收获时却迟迟没有市场的接应,最后只有廉价的卖给黑市药贩或将其作为饲料来喂养牲畜。

4.没有充分利用荒山荒坡等自然资源。农村有大面积的荒山荒坡可以用来栽种药材,如五味子,二花等,也可以用作繁殖天麻、木耳、香菇的良好场地,然而现实却是大量的荒山荒坡闲置,无人利用。

四、        几点建议

    基于前面对农民减税不增收原因的剖析,我认为要彻底提高农民收入,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作文章:

1.继续宣扬中央“一号文件”的精神,加快农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步伐,初步建成一批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农业生产基地。

2.加大对农民进行免费的技术培训,广泛进行思想宣扬,提高农民对高科技的认知与接受能力。

3.稳抓粮食生产,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抓好一系列增产技术的推广工作,提高粮食的产量。

4.政府要加强执政能力。加大对农业实地调查,并及时的提供市场需求的信息,科学合理的引导农民进行生产。

5.将部分有利用价值的荒山荒坡充分利用起来。在不破坏林业资源的前提下,结合林业科学管理,进行天麻、木耳等经济作物的栽培。

6.政府适当加大对农民增收项目的财政和信贷资金扶持力度。如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予以支持,所需材料给予适当的补助等。



第二篇: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新农村建设中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起步之际,通过对**县农村实际情况的调研,我们认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所在,也是摆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20xx年我县农村人均年收入为3251元,虽然同比增长了7.8,但距全市平均水平和建设新农村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当前农村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收入是重中之重,当务之急。

一、当前影响农民收入增加的制约因素

1、农业产业结构有待调整。由于种植习惯和农民认识等原因,农业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大部分还停留在传统农业上,农产品与当前市场需要存在不适应现象,难以实现农业收入的较快提高。

2、农业投资能力有限。政府投入能力较低,村与乡集体普遍存在积累不足,农民小规模和分散式的经营方式,决定了农民投资十分有限,只能集中在短期投资上,主要是当年生产费用的支出,包括化肥、农药、种子、地膜等。近年来,由于农民收入增长速度相对较缓,农民的收入预期不高,用于扩大再生产的中长期投资更是少之又少,生产性投资下降,使农民收入增长遇到了很大的挑战。

3、农村市场发育程度较低。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县农村市场建设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现阶段的农村市场仍存在许多不足,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一是农产品流通渠道不畅,环节过多,造成流通成本升高,农民在经济生活中利益损失严重。二是市场流通交易不够规范。产、销没有形成规范统一的整体,相对比较混乱。三是市场机制运用的效果不理想。以市场调查和预测为指导的结构调整和农作物品种改良等进展都相对缓慢。对农资价格与质量的市场调控也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4、农产品科技含量低。一般农业科研都把重点放在提高农产品单产、增加农产品总量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多样化、优质化的需求。大多数科研集中在产中阶段,产前、产后科研力量薄弱,农产品加工、贮运等可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的科研成果不足。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慢,转化机制尚未真正形成。

5、农民组织化程度较低。农户的生产比较分散,真正代表农民利益的组织机构较少。虽然我县已经建立了三胜水稻合作社、养鸡协会等合作组织,但大部分农户还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6、农民素质相对较低。由于“一免两补”政策的执行,种地收入相对提高,导致一些农户让孩子上到初二左右就辍学回家务农,能上高中或职业高中的更是凤毛鳞角,加之原来农民的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大部分农村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差,增收渠道窄。尽管政府和学校做了多项努力,效果也不太明显。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对策

第一,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挥资源优势,在增强市场竞争力上增加农民收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同时,着力优化种养业结构,加快“主辅换位”进程,引导特色经济向多元化、规模化发展。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让农业生产在最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使农业资源得到合理利用。不断拓宽产业化经营领域,针对现有资源和和市场需求,重点培植一些加工型龙头企业,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为农民增收打好基础。

第二,加大农业投入力度,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在创设优良环境上增加农民收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引导农民提高生产性投资的比例。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医疗卫生和文化教育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改善农民增收的基本条件。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严防农民负担反弹。继续认真落实和强化中央、省、市扶持农业发展的各项惠农政策。同时,要积极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强化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责任、改革县乡财政管理体制、逐步化解乡村债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能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良好环境。

第三,大力培育农村市场体系,畅通流通渠道,从规范产销运作上增加农民收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市场关系到农产品和农村生活用品的流通,这在农民收入的实现与使用方面起到直接作用。要进一步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切实保障农民利益不受损害。努力发展“订单农业”,把产、销有机结合,为确保农民收入提供保证。强化市场机制的运用效果,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对市场和农业结构的调节作用。 第四,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在拓展增收渠道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人均很少的耕地面积,只要少数人种植就可以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走出家门,寻求新的增收渠道。要加快剩余劳动力流动和转移,减少农村人口,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并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继续发展其它劳动密集型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要不断加大技能培训

力度,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县委)

力度,强化建设计算机、电子、焊接等技能培训基地,加强职业高中和中专建设,增设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积极与用人单位和部门联系,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签订用工合同,为转移劳动力提供必要保证。

第五,加强农业科研及其推广,优化农产品品种与品质,从提高科技含量上增加农民收入。随着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形势的根本性变化,农业竞争优势的发挥程度越来越取决于农产品

的多样化、优质化程度,取决于农产品的加工增值程度。因此,必须下大力气从体制与机制上切实解决科教兴农、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产业化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大农业科研投入,建立农业科研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农”战略,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第六,发展农村合作组织,改善经营模式,从发挥规模优势入手提高农民收入。在现有农业合作社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合作规模,拓宽合作领域,探索新的合作模式。进一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使之真正代表农民利益,提高农民对外的社会地位。变分散生产经营为集约生产经营,形成规模优势,切实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县委)

1、阻碍农民增收的因素

(1)农业生产成本高,收益少

农产品市场的长期供大于求必然导致价格下跌。由于信息不畅通,分散经营的小农户很难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理性地调整自己的生产,这使得供大于求的局面短时难以改变。而同时随着农产品市场供大于求局面的出现,城镇居民的消费习惯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剧了价格的下跌趋势。这是导致农业生产收益少的直接原因。虽然政府也曾为改变这种局面而提高农产品价格保护农民利益,但是同时也对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产生刺激,造成农资价格也随之上升,结果依然是增收空间十分有限。另外,农民人均占有资源太少,也是造成农业生产成本高的重要原因。农业是耕地密集型和水资源密集型产业,但农民人均耕地严重不足,使得农户经营规模小,生产成本明显偏高。

农产品价格下降,或者虽然农产品价格上升但是农资投入成本价格过高,这两种因素直接导致了农民增收的困境。

(2)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资金积累不多,影响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市场不发达,小的集贸市场多、上规模的市场少,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全、流通不畅。由于农民积累的资金不多,没有能力进行农产品深加工或投资其他生产领域,这使农民通过市场增加收入的可能受到阻碍。

(3)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和观念因素的限制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低,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这些限制因素既影响了在农村科学种田,也难以找到其他就业机会实现劳动力的转移,这是来自于农民自身的阻碍农民增收的原因。

(4)农民负担过重

农民负担过重是造成农民增收困难的主要政策性原因。要真正把增加农民收入落到实处就必须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令人欣喜的是近年来政府的很多改革措施让减轻农民负担开始见到实效。

农民负担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19xx年分税制改革是其分界线。政府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控制并减少农民税赋、确定农民应承担的劳务、精简机构和人员、财政转移支付和限制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成本。从政策实施过程来看,农民负担的增减交替进行、农民负担增也政府减亦政府、农民负担项目日益合法化、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制订多落实少;从政府措施上看,减轻农民负担为改革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措施“单兵突进”、农业税等据实征收不可操作、只给政策基层无法持久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公共政策再决策应该做到:构建城乡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构建财权与事权统一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构建乡村良性发展的制度变迁机制。

2、提高农民收入的出路

(1)发展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更多致富门路

虽然乡镇企业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已经大不如前,但是科学发展乡镇企业,使之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吸附器依然有着重要意义。在总结乡镇企业发展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推进企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技术含量,完善管理制度,引导乡镇企业布局适当集中,走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道路;理顺产权关系,转换经营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乡镇企业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建立乡镇企业持续发展的机制;调整乡镇企业产业结构,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和进一步发展的重点来抓,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加工、保鲜、储运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和开发,加速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这样有利于帮助农民在农业生产活动之余有更多的致富门路可以选择。

(2)减轻农民负担

农民负担是指农民向国家、集体和社会无偿支付和承担的一切费用、实物、劳务和压力的总和。农民负担问题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农民负担减轻后,使其更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生产活动,进一步增加收入,因此,减轻农民负担实际上就是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入。

(3)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加快城镇化进程

解决农民收入问题需要城乡统筹发展,根本的出路还是要走城市化道路。为了实现城市化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进一步改革城乡二元结构的户籍制度,消除农村地区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障碍,为农民工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改革公共财政和社会保障制度,充分体现“城乡公平”;改革农村市场制度,打破农业生产资料和主要农产品购、销双重垄断的市场结构,同时,将政府补贴直接与农户棉粮产品挂钩;改革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加快农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流转。

提高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于逐步改变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二元户籍制度及粘附其上的二元社会福利制度的存在,在城乡之间筑起了一道壁垒,限制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的正常流动,剥夺了农民分享现代工业、城市文明和社会福利待遇的权利,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造成了城乡发展的两极分化。因此,应当尽快废除二元户籍制度,实行城乡一体化的户口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证制度,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这是加快中国城市化进程,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关键一环。也是提高中国的消费率,加速第三产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的基础。

(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科教兴农,知识富农

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促使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落实科教兴农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村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

针对长期存在于我国的城乡教育不均衡问题,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道路上,必须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逐步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的同时,不断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提高其教育质量。加大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把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构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的新机制。

更多相关推荐:
农民工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工收入调查报告导言农民工人他们是农业户口但从事着非农业的工作他们是生活工作在城市为城市的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一类特殊的群体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我国大约有两亿的农民工农民工群体在社会生产上所占的比例是巨...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和林地区农民收入情况的调查报告前言农民增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也是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最重要的任务近年来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难点和热点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现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不仅是当前农村...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及负担调查报告我来自农村农民的收入影响着我的学费和生活费用他就是我的费用的全部来源同时也是一个家系的全部的经济来源农民是我国一个大的集体占有我国人口的60以上也是我国政府备受关注的一个集体在近几所来国家...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是花牛镇花牛村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目的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虽然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农民收入有了些许提高但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事关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发...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情况调查报告本次调查我以访谈法为主观察法为辅走访了我所在村镇的部分农户做了一份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通过调查我了解到近年来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生活水平也有所上升但在某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一调查情况130...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调查人员陈伟强郭记夏继龙装控11411142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仅没...

关于农民收入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寒假实践关于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加收入来源也越来越广泛随之农民的收入也越来越受关注原来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前社会的发展现状寻求一条适合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的道路是当...

关于XX村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宁津镇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报告为了找到导致农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同时在实践中检验和巩固所学农业经济管理知识我于20xx年9月5日至20xx年9月26日到宁津县进行实地考察着重对该县农民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基于江西省分宜县农民收入问题的调查报告张玉成宋小静梁永红卢海浩南昌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xx级软件技术班摘要本文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江西省分宜县的农民收入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了制约...

农村收入与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提升农民消费水平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是扩大内需的重要一环据相关统计测算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每增加1元将给国民经济带来两元的消费需求农村人口对任何家电的普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增加238万台件的消费需...

社会实践报告之农民收入

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农民收入的新情况和新出路调查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党在农村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全镇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依然...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报告班级国贸0803班姓名江珊珊黄雅虹高定慰彭苗顺摘要中国农村问题的研究目前似乎都集中在提高农民收入上面但是在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上各社会层次上的人士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经济学家看到了中国农村...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