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时间:2024.3.15

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报告 学 院专 业班 级

学 号

学生姓名

完成日期 1

实训项目1 气象色谱的使用操作

1.1 实验目的

1. 掌握气象色谱的使用方法

2. 了解气象色谱原理

1.2 实验原理

待测组分的气相混合物被载气携带流经色谱柱内的固定相时,其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随着载气的移动,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流出。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并按照组分流出色谱柱的先后顺序记录得到色谱流出曲线。

1.3 实验操作

1.3.1仪器

山东金普GC-2010气相色谱仪、填充住或毛细管柱,固定相(SE-30),氢火焰检测器,微量进样器。

气相色谱仪主要包括:载气系统(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进样系统(进样器、气化室)、色谱柱(填充柱或毛细管柱、柱箱)、检测器(可连接各种检测器,以热导检测器或氢火焰检测器最为常见)、记录系统(放大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仪)以及温度控制系统等。

1.3.2试剂

邻甲苯胺(AR),未知浓度的邻甲苯胺溶液。

1.3.3谱仪气路气密性检查

气密性检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若气路有漏,不仅直接导致仪器工作不稳定或灵敏度下降,而且还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故在操作使用前必须进行这项工作(气密检查一般是检查载气流路,氢气和空气流路若未拆动过,可不检查)。

方法是,打开色谱柱箱盖,把柱子从检测器上拆下,将柱口堵死,然后开启载气流路,调低压输出压力为0.35~0.6Mpa,打开主机面板上的载气旋钮,此时压力表应有指示。最后将载气旋钮关闭,半小时内其柱前压力指示值不应有下降,若有下降则有漏,应予排除。若是主机内气路有漏,则拆下主机有关侧板,用肥皂水(最好是十二烷基磺酸钠溶液)逐个刷在接头处检漏(氢,空气也可如此检漏),最后将肥皂水擦干。

2

1.3.4仪器的调试

仪器等按上述接好,色谱仪电路各部件检查仪器启动前应首先接通载气流路,调节气瓶上的减压阀旋钮(即:载气稳流阀),载气流量的设置视使用的色谱柱而定,一般,填充柱为20-30ml/min;毛细管柱的柱头压为0.6-0.8Mpa;氢气、空气全部处于关闭状态。

(1)启动主机,开启主机总电源开关,色谱柱箱内马达开始工作,并检查是否有异样声响,若有,立即切断电源,并进一步检查排除。有的色谱仪启动时自诊断,显示仪器运转情况:正常或不正常,不正常显示包括哪一部分有问题,接线错误等等。

(2)各路温控检查 按照说明书,逐个对柱温(包括程序升温),进样器温度,检测器温度进行恒温检查,是否能在高,中,低温度下保持恒定,特别是要求柱温温控精度达到0. 1度。

(3)样品测试 仪器稳定后,用微量进样器迅速注入适量的邻甲苯胺溶液。在记录仪上得到色谱峰。记录保留时间和峰宽。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用微量进样器迅速注入适量的标准溶液。记录峰面积和保留时间和峰宽。

1.4 结果数据处理

进样量:0.5uL

表一 邻甲苯胺标准液

水样

标样

未知水样 保留时间min 峰面积% 6.61820 10.74113

3

实训项目2 COD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2.1 实验目的

1.掌握COD快速测定仪的使用方法

2.掌握COD测定原理

2.2 实验原理

该法基于在重铬酸钾和复合催化剂的混合酸性溶液中,于165℃氧化消解试样15min,Cr6+被还原为Cr3+, 测定反应液的吸光度。在预先制作的工作曲线上测出Cr3+的含量,换算出水样相应的消耗氧的质量浓度。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浓度,从而得出相应COD值。

2.3 实验操作

2.3.1仪器:

1、5B-3(B)型多元COD快速测定仪

2、5B-3(B)专用恒温消解装置,交流220V,50Hz,控温165±2℃, 消解时间10分钟,一次可同时加热消解12个样品。

3、专用消解管,具塞磨口刻度试管,耐温250℃以上,容积不小于15mL,高度不低于16cm,12mL有刻度线。

2.3.2试剂:D试剂、E试剂

2.3.3实验步骤

1打开消解器开关,绿色屏幕显示165,红色屏幕的数字开始向上变化,表示开始升温当温度经过20-30分钟后,红色数字同样显示165.0时,消解器会发出蜂鸣声来提醒用户,温度已经准备好,可以使用,按[▲]键或[▼]键蜂鸣停止。

2量取2.5ml的蒸馏水放入0号反应管,再量取2.5ml待测水样放入1号反应管中,分别向两只反应管中同时加入0.7ml的D试剂,再分别向两个管中加入4.8ml的E试剂,匀摇匀后放入消解器中,按10分键;(管中液体一定要均匀,否则会造成喷溅)

3打开COD测定仪主机开关(注意打开开关时,仪器上方盖必须为闭合状态)预热5秒后自动进入测量状态。

4当10分钟到,消解器发出蜂鸣声表示消解完毕,取出反应管放入随机的冷却架中,按

[2分]键,当2分钟到蜂鸣器响

5向两支反应管中分别加入2.5ml蒸馏水混匀(一定要摇匀)后,放入水冷槽中冷却2分钟,

4

6擦干反应管的表面,将比色皿标记为0、1号,将反应管中的液体分别对应全部倒入0和1号比色池中

7将2只比色皿依次放入比色槽中,将0号比色皿对准光路,闭合上盖,屏幕显示: T小于100.0,A小于1.000,Kn=3 Kv跟Kn有关

8按[空白]键,当屏幕最终显示:C=0.000mg/L

9打开上盖,屏幕显示:C=****mg/L

10按[置零]键,屏幕显示:C=9999mg/L

11闭合上盖,拉动拉杆,将1号比色皿对准光路,此时屏幕中“C=”后显示的数据即为测定数值。

2.4 结果数据处理

待测水样COD值为983.7mg/L

5

实训项目3 溶解氧快速测定仪的使用

3.1 实验目的

1.了解YSI550A型溶氧仪的原理。

2.掌握溶氧仪的操作。

3.2 实验原理

氧电极以铂金(Pt)作阴极,Ag/AgCl作阳极,电解液为0.1M氯化钾 (KCl),用硅橡胶渗透膜作透气膜。测量时,在阳极和阴极间加上0.68V 的极化电压,氧通过渗透膜在阴极消耗,透过膜的氧量与水中溶解氧浓度 成正比,因而电极间的极限扩散电流与水中溶解氧浓度

3.3 实验操作

一、标定:

1、确定标定室海绵湿润,将探头插入标定室

2、打开仪器,预热15~20分钟

3、同时按上和下两键,进入CAL(标定)菜单

4、按“Mode”键至"%"显示在屏幕右侧,然后按确认键

5、输入海拔高度(可用默认值0),按确认键

6、主屏幕读数稳定后,再按确认键

7、输入盐度(0~70ppt,淡水为0),先按确认键,再按“Mode”键至mg/l显示在屏幕右侧,完成标定。

二、测量:

1、开启磁力搅拌器,液体流速约16cm/s

2、将探头插入待测液中,液面超过不锈钢段5mm

3、读数稳定后,记录氧浓度和水温度

3.4 结果数据处理

表二 水中溶解氧值

温度(℃)

溶解氧(mg/L)

12.8 11.64 12.8 11.58 12.8 11.53

6

实训项目4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DO)

4.1 实验目的

1熟悉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

2 掌握碘量法滴定的基本操作和规程。

4.2 实验原理

碘量法测定水中溶解氧是基于溶解氧的氧化性能。当水样中加入MnSO4和碱性KI溶液时,立即生成Mn(OH)2沉淀。Mn(OH)2极不稳定,迅速与水中溶解氧化合生成锰酸锰。在加入硫酸酸化后,已知化合的溶解氧将KI氧化并释放出与溶解氧量相当的游离碘。然后用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滴定,换算出溶解氧的含量。

此法适用于含少量还原性物质及硝酸氨<0.1mg/L、铁≤1mg/L,较为清洁的水样。

4.3 实验操作

4.3.1仪器

250mL溶解氧瓶,25mL酸式滴定管,250mL锥形瓶。

4.3.2试剂

1.MnSO4溶液

2.碱性KI溶液、

3.浓硫酸

4. 1%淀粉溶液

5. 0.02500mol/L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

4.3.3实验步骤:

1取自来水样:收集水样,直至水样从瓶口溢流。取样时应注意水的流速不应过大,严禁气泡产生。

2将移液管插入液面下,依次加入1mL硫酸锰溶液及2mL的碱性碘化钾溶液,盖好瓶塞,勿使瓶内有气泡,颠倒混合15次,静止。待棕色絮状沉淀降到一半时,再颠倒几次。 3分析时轻轻打开瓶盖,立即将移液管插入液面下,加入2.0mL浓硫酸,小心盖好瓶盖,颠倒混合摇匀至沉淀物全部溶解为止。放置暗处静止5min。

4用移液管吸取100mL上述溶液,注入250ml锥形瓶中,用0.025mol/L硫代硫酸钠标液滴定到溶液呈淡黄色,加入1mL淀粉溶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恰好褪去为止,记录用量。 7

4.4 结果数据处理

溶解氧(mg/L)

C?V?8?1000

100

0.025?4.5?8?1000 ?100

?9?

8

实训项目5 大气中SO2含量的测定

5.1 实验目的

1. 掌握大气采样仪的使用方法

2. 了解填料塔吸收净化有害气体装置概况

3. 掌握空气中SO2浓度测定方法

5.2 实验原理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溶于水,产生亚硫酸根离子,亚硫酸根离子再与甲醛溶液反应,生成稳定的羧甲基磺酸加成化合物,加氨基碳酸铵使加成化合物分解,释放出二氧化硫,然后二氧化硫与盐酸副玫瑰苯胺作用,生成紫红色络合物,于波长577nm处测定吸光度。

5.3 实验操作

5.3.1仪器:

1、QC—2B型空气采样器:流量范围0.1~1L/min,连续可调。采样器应定期在采样前进行气密性检查和流量校准。

2、722型可见光分光光度计:波长范围380~780nm。

3、多孔玻璃吸收管、容量瓶、移液管。

4、具塞比色管:10ml

5.3.2试剂:

1、对品红贮备液(2g/L):取0.20g对品红溶解于100mL浓度为10mol/L的盐酸溶液中。

2、对品红使用液(0.05%):取2g/L对品红贮备液62.5mL于250mL容量瓶中。加3mol/L磷酸溶液75mL用水稀释至标线,至少放置24h方可使用,存于暗处可稳定9个月。

3、甲醛吸收液2g/L

4、氨基碳酸铵溶液6g/L

5.3.3实验步骤

1将25ml甲醛吸收液注入吸收瓶中。

2用橡胶管把吸收瓶与采样器连接

3打开采样器,设置采样体积20L及时间20min。

4开始采样,记录采样数据。

5采样结束后,取样显色,比色测定:

①取10mL样品放入比色管中,加0.5mL氨基碳酸铵,再加1mL0.05%对品红,混匀, 9

显色20min。

②比色时按波长调至577A,将待测样品倒入1cm比色皿中,同时用蒸馏水作参比。5.4 结果数据处理

表三 测定水样吸光度

AK

A0 1 0.201 0.018 2 0.200 0.018 平均 0.200 0.018 SO2浓度(ug/m3)?

?20?AK?A0??BSV1?VSV210?0.200?0.018??0.044?25

?10.01?10?4

10

实训项目6 TOC测定仪的使用

6.1 实验目的

1.了解TOC测定仪的工作原理

2.掌握TOC测定仪的操作方法。

6.2 实验原理

将一定量的水样注入,首先加入盐酸,将TIC转化为CO2。接着,将水样注入到高温炉内石英管中加热到900°C 将NPOC转变成气相并二次氧化成CO2。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测定CO2含量,从而确定水样中碳含量。

6.3 实验操作

开机顺序:1.打开计算机。

2.打开仪器主机电源。等待仪器中的注射器自动移动到指定位置。如果有需要开启自动进样器。

3.打开载气减压阀。二级压力表显示为1.0到1.2bar(0.1Mpa)。

4.打开操作软件。

5.模式选择TIC/NPOC。

做样顺序:1.System/Feeding,选择自动进样器的重复进样次数。

2.Text-View/Name,双击Name下的一栏,输入“样品名称”。

3. Conc.range,双击conc.range下的一栏,选择并输入指定浓度。

4.样品测定:做两个run in(20+20ppm TIC /TOC),再做两个blank,然后进标样,

检查测定结果的稳定性。

5.做完样品后,用去离子水清洗管路。

关机顺序:1.让仪器睡眠,带燃烧炉温度降至低于100°。

2.保存数据,关闭软件。

3.关闭仪器电源。

4.关闭载气。

6.4 结果数据处理

表四 TOC测定各值

mg/L

TIC 20.51 11 NPOC 20.26 TC 40.76

实训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技能培训,使我们在前置学科基础实验及专业课实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本专业污染防治技术中一些必备的仪器设备的使用及操作能力,强化了我们的动手能力,为后续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实验中,我了解了气相色谱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气相色谱的操作流程;熟悉了氧化还原滴定的基本原理,掌握了碘量法滴定的基本操作和规程;了解了COD快速测定仪的使用原理,掌握了COD快速测定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了YSI550A型溶氧仪的原理,掌握了溶氧仪的操作;了解了TOC测定仪的工作原理,掌握了TOC测定仪的操作方法;掌握了大气采样仪的使用方法,了解了填料塔吸收净化有害气体装置概况,掌握了空气中SO2浓度测定方法。对各仪器和实验方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提升了操作能力,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各个实验的注意事项,操作应注意安全,实验时应仔细认真。 12


第二篇:环境工程实验报告


           

         水污染控制工程试验报告

             名: 

             级: 10环境工程        

             号:        

         任课教师: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环境工程教研室制


实验一  自由沉淀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沉淀过程,加深对自由沉淀特点、基本概念及沉淀规律的理解;

2.掌握颗粒自由沉淀实验的方法,求出沉速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浓度较稀的、粒状颗粒的沉淀属于自由沉淀,其特点是静沉过程中颗粒互不干扰、等速下沉,其沉速在层流区符合Stokes公式。

由于水中颗粒的复杂性,颗粒粒径、颗粒比重很难或无法准确地测定,因而沉淀效果、特性无法通过公式求得,而是要通过静沉实验确定。

由于自由沉淀时颗粒是等速下沉,下沉速度与沉淀高度无关,因而自由沉淀可在一般沉淀柱内进行,但其直径应足够大,一般应使D≥100mm以免颗粒沉淀受柱壁干扰。

图1       自由沉淀实验装置图

1、沉淀柱   2、水泵   3、水箱   4、支架

5、气体流量计   6、气体入口   7、排水口   8、取样口

三、步骤及记录

(1)将定量滤纸编号后放入称量瓶中(滤纸粗燥面朝外),编号、烘干(100~105℃,烘2~3小时)至恒重,置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量滤纸加称量瓶重,并记录数据。

(2)将滤纸放入漏斗中,用蒸馏水润湿,待用。

(3)准备实验用水(原水SS为 50毫克每升左右)。先将一定量的高岭土和自来水投入到配水箱中,启动搅拌装置使其分散均匀。水样也可采用洗涤污水、轧钢废水、天然河水等。

(4)配水箱中水质均匀后,启动水泵,同时打开进水管及沉淀柱底部的放空阀门,适当冲洗管路中的沉淀物。稍后,关闭放空阀门,进水至160cm刻度线处,关闭所有阀门,同时启动秒表记录时间,沉淀时间开始。并取样测定原水悬浮物浓度。

(5)隔5min、10min、15min、20min、30min、40min、60min、120min时,用量筒在其中一个固定的取样口取样100ml(注意:取水样时,需先放掉一些水,以便冲洗取样口处的沉淀物),并在每次取样前记录沉淀柱内液面高度H。

(6)用定量滤纸分别过滤9个水样(把量筒里的水倒入小烧杯中,再把小烧杯里面的水缓缓倒入垫有滤纸的漏斗中)。待定量滤纸内没有明显的水滴后将定量滤纸折叠并放入称量瓶中。

(7)将称量瓶放入烘箱中,调节温度至100~105℃,干燥2~3小时

(8)取出定量滤纸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恒重。称量滤纸加称量瓶加悬浮物固体重,并记录数据。

(9)六根沉淀柱可进行平行对比实验,步骤如上所述。

(10)实验记录用表,如表1-1所示。

四、   实验基本参数整理

1、实验日期:2012.10.13           水样性质及来源:实验室制备

   沉淀柱直径(m):0.4m           柱高(m):1.7m

   水温(℃ ) : 12 ℃             原水悬浮物浓度C0(mg/L)

2、实验数据整理

表1-2实验原始数据整理表

表中不同沉淀时间ti时,沉淀管内未被去除的悬浮物的百分比及颗粒沉速分别按下式计算

未被去除悬浮物的百分比

式中   C0——原水中SS浓度值(mg/L)

       Ci——某沉淀时间后,水样中SS浓度值(mg/L)

2.根据上述计算结果,以pi为纵坐标,以u为横坐标,绘制沉速分布曲线。(可用计算机软件,亦可用坐标纸)

3. 实验总结(实验中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实验中我们首先认识到任何事实都是有实验得来的,而实验的严谨,步骤和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照实验步骤执行,然后才能得到用于实际当中,为我们在实际中实行相应的方法提供科学的依据。

在此次实验中我们了解到了实验的重要性,不仅需要消耗的大量的时间用来进行实验研究,而且还需要得到较为精准的数据为我们服务,在此次实验中虽然我们看到了实验过程,学习到了实验方法和内容,但是我们自己对实验的要求显然较低。对实验数据的精准较为不在乎,也许是实验室的局限性,实验人数众多,实验效果较差。实验过程中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对于实验的前期准备过程,大部分的学生无法参与,导致比较多的重要的实验内容我们并没有掌握的比较好,对于实验过程,老师要求较为简单,应严格要求实验内容,虽然不能做到什么精确,但是严格要求可以比较好的锻炼学生的认真、认识和实验能力,也加强对实验的理解能力。

  

实验二  混凝、气浮实验

一、实验目的

(一)混凝实验目的:

初步了解混凝基本原理, 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方法.

(二)气浮实验目的:

(1)进一步理解气浮净水的原理;

(2)了解和掌握气浮净水方法的工艺流程;

(4)了解加压溶气系统和设备各部分的组成、运行过程、操作和控制要点、溶气水释放的表现特征以及浮渣的形成。

二、实验原理

(1)混凝(絮凝):通过投加聚丙烯酰胺等助凝剂,产生吸附架桥作用,增加絮体尺寸,改善沉淀效果。

(2)气浮:使空气以微小气泡的形式出现于水中,并自下而上慢慢地上浮,在上浮过程中,使气泡与水中污染物质充分接触,污染物质与气泡相互黏附,形成相对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浮升到水面,使污染物质以浮渣的形式从水中分离去除。

空气压缩机将空气打入溶气罐,维持一定的压力,泵将清水打入溶气罐,在高压下空气溶解在水中进入气浮池,与来自原水箱配制好的污水发生气浮作用,残渣污物排入下水道,溢流的清水回到清水箱。

要产生相对密度小于水的气、水结合物,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 污染物质具有足够的憎水性;

② 污染物质相对密度应小于或接近于1;

③ 水中的空气所形成气泡的平均直径应为50~100μm;

④ 与水中污染物质的接触时间足够长。

三、实验准备

(1)THENQF-1型气浮实验装置一台,如下图所示:

(2)空压机一台;

 (3)100ml烧杯6-7个;

 (4)50ml或100ml蒸发皿(干燥)12-15个

 (5)6孔水浴锅2台

(6)浊度仪1-3台

(7)COD 快速测定仪

(8)1000mL量桶5个

  (9)5mL移液管3支,10mL移液管2支

  (11) 1%的硫酸铝溶液2000mL

  (12) 非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AM)。

四、实验设计

(一) 混凝 (混凝剂选用PAM,聚丙烯酰胺)

1.实验原水:制浆造纸黑液酸析-铁碳微电解出水

 2.实验方案

                                表1 实验方案

3.实验步骤

(1)取微电解反应器出水约500mL,至于量筒或烧杯内

 (2) 加碱液(酸液)调节pH值至目标值;

(3)迅速取50mL混合液用于测定SS及浊度

 (4) 向4个量筒或烧杯分别投加0.5mg/L、1.0mg/L、1.5 mg/L、2 mg/L聚丙烯酰胺,先快搅2min,慢搅10min,静沉1h。

(5)通过虹吸法取一定体积上清液,用以测定COD、色度、UV254、SS、浊度

                         虹吸取样方法示意图

(二)气浮操作实验

1.检查气浮设备中溶气罐、释放器、安全阀是否有堵塞、渗漏现象,检查水泵和空压机是否损坏;

2、将适量澄清水或处理后废水加入加压容器内,水位约在容器的2/3处;

3、开启空压机,将压缩机压入加压容器中,使溶气罐内的压力达到表压4Kg/cm2,保持数分。

 6.开启释放器使经过溶气的水进入气浮池,同原水混合;

7.开启水力清查系统,了解水力清渣原理。

五、   实验纪录、计算及结论

1.实验记录

表2 实验原水水质

表3 处理效果分析 各组实验数据

 

2.结论与评价

(1)指出本组实验中的最优混凝剂投加量,并做简要分析。

    答:由上表可得出最优的投加量为2ug/l,最适PH=8.5。在各组的实验数据中,有俩组数据出现较大偏差,为上表中的黑体数据处,故舍去。而其他数据表明在随着投加量的增加,其三种测量指标都在降低,可得出在投加量为2ug/l,混凝处理效果最佳。并比较各状态下PH为8.5时,各项指标相对于其他组的数据处理效果最好,可得出最适ph为8.5.

(2) 阐述气浮的主要原理,指出实验室气浮实验装置设计存在问题,应怎样改进(图示说明)

答:气浮法也称浮选法,其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在气浮过程中尊在着气、水、颗粒三项介质,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悬浮颗粒上后,形成“颗粒-气泡”复合体,简称带气絮体。因带气絮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通过分离使水中悬浮颗粒得以去除。

实验室中的气浮实验装置设计存在较多的问题,其中最严重问题的为溶气罐,实验室中的溶气罐采用在溶气罐的上面进水、上面通气进行溶气,里面结构较为简单,最终使气体集聚在溶气罐的上方,以至于无法达到形成溶气水并达到实验的目的,而且溶气灌需关闭上面的阀门才能进行,效果很低,而且无法进行自动连续的效果。溶气罐应使水与空气相互对流进行加压使其充分接触,促进空气的溶解,形成溶气水,并要形成连续出水,使实验能连续进行。其中还有流量计设于溶气灌的进水管处毫无意义,应设于出水处,可以控制其流量。

实验三  活性污泥性质的测定实验

1. 实验目的

(1) 加深对活性污泥性能,特别是活性污泥活性的理解。

(2)掌握几项污泥性质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受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污水中有机物质(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他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3.实验仪器与材料

(1)烘箱一台

(2)马弗炉一台

(3)普通电炉5只

(4)坩埚数个

(5)定量滤纸数张

(6)100mL量筒 6 支

(7)500mL 烧杯5个

(8) 玻璃棒5根

(9)新鲜活性污泥10L

4. 实验步骤

(1)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测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污泥浓度测定:

采用滤纸称重法,具体实验步骤同实验一

(3)    污泥容积指数 计算

 SVI值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以下为宜。

(4)污泥灰分和挥发性污泥浓度MLVSS 挥发性污泥即挥发性悬浮固体,包括微生物和有机物,干污泥经灼烧后(600摄氏度)剩下的灰分称为污泥灰分。

 测定方法

① 先将已知恒重的磁坩埚称量并记录(W3),再将测定过污泥干重的滤纸和干污泥一并放入磁坩埚中,先在普通电炉上加热碳化,然后放入马弗炉内(600摄氏度)烧40min,取出放入干燥器内冷却,称量(W4);

② 计算

W1——滤纸的净重,mg;

W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W3——坩埚质量,mg;

W4——坩埚与无机物总质量,mg;

灰分=MLSS-MLVSS

5. 实验结果整理

活性污泥性能测定表 V=1000mL

6. 注意事项

(1) 测定坩埚质量时,应将坩埚放在马弗炉中灼烧至恒重为止;

(2)由于实验项目多,实验前准备工作要充分,不要弄乱;

(3)仪器设备应按说明调整好,使误差减少

7.思考题

(1)阐述SVI的意义,根据SVI测定结果,对实验污泥的沉降性能进行评述

 答:SVI值是判断污泥沉降浓缩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SVI值过低,污泥絮体细小紧密,含无机物较多,污泥活性差。SVI过高的污泥,,说明可能发生污泥膨胀,可通过停止曝气,让污泥沉降缺氧厌氧硝化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3)分析 MLVSS/MLSS比值意义,根据所测结果对污泥活性做初步评价

    答: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本项指标所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污泥中有机性固体物质部分的浓度。MLSS是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的简写,它又称为混合液污泥浓度,它表示的是在曝气池单位容积混合液内所含有的活性污泥固体物的总重量(mg/L),也称之为污泥浓度。 MLVSS/MLSS的比值较为稳定,所以一般用此来代表活性污泥中有机物的比例 ,可以作为污泥活性指标的参考。

实验四  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观测和运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运行,加深对其运行特点规律的认识。

(2)通过对模型实验系统的调试和控制,初步培养进行小型模拟实验的基本技能。

(3)熟悉和了解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控制方法。

二、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法是当前活水生物处理技术领域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它的主要意图就是采取适当的人工措施,创造适宜的条件,向反应器——曝气池中提供足够的溶解氧,满足活性污泥微生物生化作用的需要,并使得有机物、微生物、溶解氧三相充分混合,从而强化活性污泥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加速它对有机物的降解,以达到净化水体目的。

1. 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 

在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有机污染物被活性污泥微生物摄取、代谢、利用的过程,即经过了“活性污泥反应”该过程由两个阶段组成。

(1)初期吸附作用:这是由于活性污泥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在物理吸附和生物吸附的共同作用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凝聚和吸附而得到去除。

(2)微生物代谢作用:在这一阶段中吸附在活性污泥中的有机物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微生物摄取,一方面有机物得到降解去除,另一方面,微生物自身得到繁殖增长。

2. 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运行方式

在该处理系统中,可以认为污水或回流的污泥进入曝气池后,立即与池内已经处理而未被泥水分离的处理水充分混合。这种运行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1)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于处理浓度较高的工业废水。

(2)污水在曝气池内均匀分布,各部位水质相同,污泥负荷(F / M)值相等,微生物群体的组成和数量几进一致。

(3)相对于推流式活性污泥处理方式,污泥负荷率较高。

(4)相对于推流式活性污泥处理方式,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度均衡,动力消耗较低。

3. 运行参数的控制

(1)污泥负荷(COD) 污泥负荷是活性污泥生物处理系统在设计和运行上的一项重要参数,它表示曝气池内单位质量(kg)的活性污泥,在单位时间(d)内能够接受,并将其降解到预定程度的有机污染物量(COD),它是决定有机污染物降解速度,活性污泥增长速度,以及溶解氧被利用的最重要的因素。计算公式为

F / M = NS = QSa/ XV

式中  NS——污泥负荷;

          F——有机物量;

          M——微生物量;

          Q——污水流量(m3/d);

          Sa——原污水中有机污染物(COD)的浓度(mg/l);

          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

          V——曝气池有效容积;

(2)污泥龄  污泥龄指的是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它表示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可由下式计算:

QC = VX /[QW Xr+(Q–QW)Xe]

    式中  QC——污泥龄(d);

          V——曝气池有效容积;

          X——曝气池内污泥浓度;

          QW——作为剩余污泥排放的污泥量;

          Xr——剩余污泥浓度;

          Q——污水流量;

          Xe——排放处理水中的悬浮固体浓度。

(3)溶解氧浓度  氧是以好氧为主的活性污泥微生物种群维持生命的必须物质。在活性污泥净化反应过程中,必须提供足够的溶解氧,否则,微生物生理活动和处理进程都要受到影响,溶解氧浓度不宜低于2mg/L。

三、实验设备和仪器

(1)完全混合实验装置

 

  1-1 THENHW-1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实验装置示意图

(2) COD快速测定仪

(3)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

 (4) pH计

(5) 温度计

(6)小型空气泵(2~3)台,或空压机一台。

四、实验试剂

(1)葡萄糖100g

(2) 氯化铵 (>50g)

( 3) 磷酸二氢钾(>20g)

(4) COD 快速测定仪专用氧化剂

(5)活性污泥;

五、实验操作步骤

(1)将待处理的污水注入水箱,将活性污泥装入曝气池中,调节好污泥回流缝及挡板高度。

(2)调节进水流量,使流量界于0.5~0.7ml/s之间( 或按序批方式运行,即一次向反应器注入污水)

(3)认真观察曝气池中的气水混合,污泥在二沉池中沉淀过程,以及污泥从二沉池向曝气池回流的情况。若池中混合不好,可以稍微加大些曝气量,若沉淀池中污泥沉淀不理想应稍微减小污泥的回流量,若回流污泥不畅,应适当加大回流缝高度。

(4)测定曝气池内水温、pH值及溶解氧浓度。记录于表1-1中。

(5)测定进出水COD值。记录于表1-1中。

六、根据测定的进出水COD浓度计算在给定条件下的有机物除解率

η= (Sa – Se) / Sa × 100%

    式中     Sa——进水COD质量浓度(mg/l);

             Se——出水COD质量浓度(mg/l)。

七、实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表1-1 实验记录

                                                    实际曝气量___________

八、思考题

(1)简述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的优缺点。

答:污水已进入反应池,在曝气搅拌的作用下立即和全池混合,曝气池内各点的底物浓度、微生物浓度、需氧速率完全一样,不像推流式的前后段有明显的区别,当入流出现冲击负荷时,因为瞬时完全混合,曝气池混合液的组成变化较小,故完全混合法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大。曝气池内混合液的需氧速率均衡,但是以为其法的有机负荷较低,微生物生长通常位于生长曲线的静止期或衰老期,活性污泥易于产生污泥膨胀。

(2)影响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的因素有哪些?

答:1..水力负荷;2.有机负荷;3.微生物浓度;4.曝气时间;5.污泥泥龄;6.氧传递速率;7.回流污泥浓度;8.污泥回流比;9.曝气池的构造;10.PH和碱度;11.溶解氧浓度;12.污泥膨胀及其控制。

(3)本实验装置与传统的活性污泥系统实验装置有何不同?

    答:此装置将曝气池与二沉池用一道闸门隔开,打开闸门将来个池子连到一起,与普通的活性污泥法将曝气池与二沉池分割有所不同。此装置的出水槽高于曝气池的水面,导致无法达到实验目的,是装置的一大漏洞。

实验五  清水曝气充氧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充氧过程氧的总传递系数和充氧能力的测定方法

(2)加深对曝气充氧机理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实验原理

氧的传递基本方程:          (1)

将 (1)积分得: (2)

  —— 试验条件下水中饱和溶解氧浓度

  —— 总传质系数,min-1

  Ct——t时刻对应的溶解氧浓度

方法1. 为纵坐标,以时t为横坐标做直线,直线的斜率即为总传质系数。

验证方法:当t=0, ,则

方法2.

  在两个不同时刻t0,t1测定水中溶解氧的浓度 C1,C2,则有:

 (3)

 (4)

由(4),(3)得:   (5)

  t 、t0—曝气时间,min;

 C0 —曝气开始时池内溶解氧浓

( t0=0时,C0=0mg/L),mg/L;

Cs —曝气内溶液饱和溶解氧值,mg/L;

  Ct —曝气某时刻 t 时,池内溶液溶解氧浓度,mg/L

在测得,后由(5)可求得

三、实验步骤

1.测定实验温度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取清水曝气,每隔10min测定水中溶解氧浓度,直至不再增加,记录溶解浓度值。

2.用1000mL量筒向烧杯内加入清水,测定水中溶解氧值,计算池内溶解氧含量G=DO·V。

3.计算投药量:

1)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用量:

     g=(1.1~1.5)×8·G

2)催化剂(氯化钴)用量:投加浓度为0.5mg/L

4. 在药剂投入充满清水的烧杯内,至池内溶解氧值为0后(轻轻搅拌30min),启动曝气装置,向池内曝气,同时开始计时。

5. 开始曝气,在曝气5min ,10min, 15min,20min,30min,40min,50min,60min

6.测定溶解氧

          

附:溶解氧测定方法(典量法)

                        不同温度下饱和溶解氧浓度

                 

. 实验结果与分析

    总传质系数计算  t=15Cs =9.76         

求氧20℃氧传质系数 KLa(20)方法:

 P131

得:

          实验六  化学氧化法处理有机废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Fenton试剂氧化法处理有机工业废水的基本原理。

2、掌握Fenton试剂氧化法的实验步骤。

二、实验原理:

1.Fenton试剂法是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以亚铁盐为催化剂的化学氧化法。只有这两种试剂在一起时,才会显出很强的氧化能力。

2.Fenton试剂法可用于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和燃料废水的脱色、处理含烷基苯磺酸盐、酚、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废水特别有效。

三、实验步骤

1.称取0.024g对甲氧基苯胺于250ml烧杯中,加水200ml,搅拌溶解,取20ml该溶液测定COD。剩余溶液以0.5mol/L的硫酸或1mol/L的氢氧化钠调节PH至4(用试纸或pH计)。

2. 置烧杯于电磁搅拌器上,在约25℃下搅拌,加入新配制的硫酸亚铁溶液0.5ml和1ml过氧化氢,搅拌1h后,边搅拌边滴加0.1mol/L高锰酸钾溶液,至浅棕红色不退为止,放置20min后,再调节PH至7,过滤,测定滤液的COD。

3.计算去除率:

去除率(%)=(处理前水样的COD-处理后水样的COD)/处理前水样COD×100%

四、实验材料

1.试验器材:

(1)250ml烧杯 6个

(2)pH计3台(或试纸)

(3)电磁搅拌器6台(最好可加热)COD 测定装置

(4)8个电炉,8个冷凝管及连接胶管,8个250mL磨口三角瓶

(5)10mL移液管、5毫升移液管各1支

(6)酸式滴定管及配套铁架台6套

(7)50ml量筒 6支

(8)胶头滴管6个

 2.药品及试剂

(1)对甲氧基苯胺

(2)30%的过氧化氢            

(3)1mol/L氢氧化钠 (取氢氧化钠40克溶于水,定溶至1000mL)

(4)0.5mol/L硫酸

(5)1mol/L硫酸亚铁溶液

(6)0.1mol/L高锰酸钾溶液        

(7) COD快速测定仪专用氧化剂

. 实验结果与分

               表6-1 处理结果分析

.思考题

1.评价Fenton试剂的处理效果,说明Fenton试除直接去除部分COD外,另一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在此次试验中Fenton试剂的处理效果较为理想,平均去除率为75%,部分组的去除效果已经达到80%以上,去除效果比较明显。Fenton试剂法可用于处理难生物降解的有机废水和燃料废水的脱色、处理含烷基苯磺酸盐、酚、表面活性剂、水溶性高分子(如聚乙二醇、聚乙烯醇)废水特别有效。Fenton试剂在处理废水过程中,再生的二价铁离子反应端产生的三价铁与氢氧化物生成的铁水络合物,还具有絮凝、沉淀的功能。

 实验七  塔式生物滤池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塔式生物滤池实验,了解和掌握塔式生物滤池的构造与原理。

(2)通过模型演示实验,初步理解和掌握塔式生物滤池处理系统的特征。

(3)通过塔式生物滤池实验,了解塔式生物滤池的运行管理。

二、实验原理

塔式生物滤池的构造主要由塔身、滤料、布水装置和池底的通风和集水设备等部分组成。污水首先均匀地洒布到滤池表面,当污水自上而下流经滤料表面时,空气由下而上与污水相向流经滤池,在滤料表面会逐渐形成一层薄而透明的、对有机污染物具有降解作用的、生物相丰富的黏膜---生物膜。

三、实验设备

THENTS-1型 塔式生物滤池实验装置一台,如图所示:

四、实验步骤

    1)确定水力负荷,1~3m³/(m²·d),计算进水流量

    2)开启流量计,调整到计算值

    3)将混合水样连续由滤池上部喷洒,出水循环进入吸水池,观察塔式生物滤池的运行状态

五、实验报告

1. 绘制所观察到的塔式生物滤池的三视图.

2. 简述塔式生物滤池的原理和特点

答:原理:塔式生物滤池的净水原理与普通生物滤池的一样,都是利用滤料上附着的生物膜对污染物进行降解,但是相比普通生物滤池,它采用较高的高度,采用塔式的滤池,并对其进行分层,每层产生不同的生物类型,具有高负荷、滤床堵塞可能性减小、占地小等优点。

特点:1.塔式生物滤池水流落差大,紊动强烈,使生物膜受到强烈的水力冲刷,从而保持良好的活性。

2.塔式生物滤池的水力负荷较高,是高负荷生物滤池的2~10倍,BOD负荷也较高,是高负荷生物滤池的2~3倍,进水BOD浓度可提高到500mg/L。

3.塔式生物滤池内部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现象,在各层生长着种属不同但又适应该层废水性质的生物菌群,有助于微生物的增殖、代谢,有助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所以能承受较大的有机物和有毒物质的冲击负荷。

4.占地面积小,经常运行费用较低,但基建投资较大,BOD去除率较低,适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和各种工业有机废水,但只适宜于少量污水的处理。

5.由于高度大,水力负荷大,使滤池内水流紊动强烈,废水与空气及生物膜的接触非常充分。

6.由于BOD负荷高,使生物膜生长迅速,同时由于水力负荷较高,使生物膜受到强烈的水力冲刷,从而使生物膜不断脱落,加快更新,塔内的生物膜也能够经常保持较好的活性。

7.不需专设供氧设备。

8.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所以常用于高浓度工业废水第二段生物处理的第一段,以大幅度地去除有机污染物,保证第二段处理经常能够取得高度稳定的效果。

实验八  生物转盘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并掌握生物转盘是构造及工作原理。

(2)加深对生物转盘净化污水机理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生物转盘也是生物膜法的一种形式,其净化污水机理是生物转盘盘片在转动过程中,盘片上生长是微生物与空气和污水交替接触,完成从空气中吸收氧气、从污水中吸附有机物的过程。在这过程中微生物将吸附的有机物分解自身得以增殖,污水得以净化。在转动盘片与水之间产生剪切力的作用下,老化是生物膜脱落,生物膜得到更新。

生物转盘具有以下特点:运行稳定、抗冲击负荷能力强、运行方式灵活、出水水质好、产泥量少、动耗低、噪声低、运行维护简单,但低温时处理效果差、不宜处理含有毒性挥发气体的污水。

生物转盘运行时的控制条件:转盘转速0.8~3.0r/min,盘片边缘线速度在15~18m/min之间。转轴与槽内水面之间的距离不宜小于150mm,盘片面积应有40%~45%浸没在氧化槽内的污水中。

三、实验设备

(1)THENSZ-1型生物转盘实验装置一台,如图所示:

四、实验步骤

(1)通电使生物转盘转动

(2)开泵将水箱内的原水经计量打入生物转盘氧化槽内

 (3) 调整转速和流量,观察转盘运行状态

.实验报告

1. 绘制所观察到的生物转盘的三视图.

2. 简述生物转盘生物转盘净化污水机理及优缺点。

答:盘片作为生物膜的载体,当生物膜处于浸没状态时,废水有机物被生物膜吸附,当它处于水面以上时,大气的氧向生物膜传递,生物膜内所吸附有机物氧化分解,生物膜恢复活性。生物转盘每转动一圈即完成一个吸附-氧化的周期。

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转盘具有以下优点:

(1)操作管理简便,无活性污泥膨胀,生产上易于控制。(2)剩余污泥量小,污泥含水率低,易于分离干化。(3)设备构造简单,运转费用低,耗电量低。(4)可采用多层布置,设备灵活性大,可节省占地面积。(5)可处理高浓度废水,承受BOD5达1000mg/L,耐冲击能力强。国外还将生物转盘建成去除BOD-硝化-厌氧脱氮-曝气充氧组合处理系统,以提高度水处理水平。 (6)废水在氧化槽内停留时间短,处理效率高。BOD5去除率一般可达90%以上。

同一般生物滤池相比,生物转盘也具有一系列优点:

    (1)无堵塞现象。(2)生物膜与废水接触均匀,盘面面积的利用率高,无沟流现象。(3)废水与生物膜的接触时间较长,而且易于控制,处理程度比高负荷滤池和塔式滤池高。可以调整转速改善接触条件和充氧能力。(4)同一般低负荷滤池相比,它占地较小,如采用多层布置,占地面积可同塔式生物滤池相媲美。(5)系统的水头损失小,能耗省。

缺点:(1)盘材较贵,投资大。从造价考虑,生物转盘仅运用于小水量低浓度的废水处理。(2)因为无通风设备,转盘的供氧依靠盘面的生物膜接触大气,这样,废水中挥发性物质将会产生污染。采用从氧化槽的底部进水可以减少挥发物的散失,比从氧化槽表面进水好,但是,挥发物质污染依然存在。因此,生物转盘最好作为第二级生物处理装置。(3)生物转盘的性能受环境气温及其它因素影响较大,所以.在北方设置生物转盘时,一般置于室内,并采取一定的保温措施。建于室外的生物转盘都应加设雨棚,防止雨水淋洗,使生物膜脱落。

更多相关推荐:
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20xx06070227赵元川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学号20xx06070227姓名赵元川专业工业工程学院核技术与自动化工程学院日期20xx年5月17日11320xx06070227赵元川实验一工艺程序图一实验目...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一)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实验题目交流接触器开关装配工作研究班级工业0901小组成员姓名学号关贺20xx6594邓小勇20xx6634秦巍巍20xx6631余凯20xx6661韩海波20xx6625实验日期时间20x...

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院实验报告学年第1学期

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 12工业工程

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学号姓名专业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主要是利用IEMS软件来分析汽车制造其中一个流程的动作分析动素分析以及双手操作分析进行改善并生成各种可供参考的图表通过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工业工程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

工业工程实验报告

河南工程学院实习报告专业班级姓名20xx年6月29日实习训报告评语等级评阅人职称年月日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河南工程学院实习训报告实习目的内容实习时间自6月24日至6月28日共5天实习地点工业工程实验室实习单位指...

大一基础工业工程实验报告(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实验课程名称基础工业工程实验开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姓名张峰学生姓名ABCD学生专业班级机电类0000班20xx20xx学年第2学期实验课程名称基础工业工程实验课程名称基础工业工程

基础工业工程 实验报告2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报告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xx1203班级工业1实验者李同组者常实验项目名称双手操作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练掌握双手操作分析符号学会双手操作图的绘制方法并能用双手操...

3工业性试验报告3

石门揭煤防突抽采在线监测系统工业性试验报告项目名称石门揭煤防突抽采在线监测系统负责单位淮南矿业集团潘一东矿井建设项目部起止时间20xx年3月20xx年8月鉴定时间20xx年8月20xx年8月目录一项目概述2二项...

工业工程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何彬

1作业分析一反复观看视频作业是一个芯片与散热器的组合作业周期以左手取散热器为开始以右手移动成品为结束确定是采用双手作业分析左手操作电解电容与电路板右手是组合接插件与电路板作业周期划分示表周期选择45678周期共...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1

山东建筑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工业工程专业实验报告山东建筑大学实验报告实验日期20xx1011班级工业实验者李同组者实验项目名称环境照明与生产率关系实验一实验目的1学习光电照度计的工作原理及其使用方法掌握照明条件的测...

工业卫生工程疲劳实验报告

视觉疲劳对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影响摘要目的了解注意力集中能力测定仪的使用方法并探索视觉疲劳对注意力集中能力的影响方法制造疲劳状态通过注意力集中测定仪测试被试者在疲劳状态前后的注意力能力的变化结果疲劳状态时疲劳后的注...

工业性试验报告

鉴定材料之六工业性试验报告项目名称黄陵矿区水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完成单位陕西陕煤黄陵矿业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项目完成时间20xx年8月20xx年1月1项目概况2目的意义3主要成果4成果应用及效果1三...

工业工程实验报告(3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