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桥梁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时间:2024.4.20

10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主要内容:

10.1 概述

10.1.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阶段划分

1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0.1.3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10.1.4勘察资料的内业整理

10.2 公路路基工程地质勘察

10.3 桥梁工程地质勘察

10.4 隧道工程地质勘察桥梁工程地质勘察

10.5 勘察实例

重点与难点:

各种勘察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方法、成果整理

新建公路、改建公路、桥梁工程与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要点、成果整理

10.1 概述

10.1.1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任务和阶段划分

一、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 :查明土木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对工程场地做出工程地质评价。

二、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

1.查明并分析工程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

2.分析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3.选择能满足要求的较优越的工程场地和环境;

4.对选择的场地进一步勘察后,对照建筑物的适宜性对场地进行分区,提出各区段所适宜的建筑物类型、结构、规模、基础及地基处理的合理意见;

5.预测工程建成后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6.提出工程地质条件的分析评价及改善不良地质条件的措施和建议。

三、工程地质勘察的阶段划分

1.规划勘察

2.可行性研究勘察阶段

3.初步设计勘察阶段

4.技术设计及施工勘察阶段

对于铁路工程地质勘察来讲,分为:

1.踏勘(草测)阶段--收集资料为主;

2.初测阶段--有重点的勘探和初测试验;

3.定测阶段--勘探和测试为主;

10.1.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一、新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一)新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

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

2.路基、路面工程地质勘察

3.桥涵工程地质勘察

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5.天然筑路材料工程地质勘察

废料,按初勘和详勘阶段的不同深度进行勘察,为公路设计提供筑路材料的资料。

(二)新建公路地质勘察资料整理

1.全线工程地质说明书

2.工程地质平面图

3.添绘路线纵断面图中的地质说明

4.各类测试原始资料的汇总分析

二、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

(一)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

1.收集沿线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气象、地震等资料。

2.收集有关桥梁、隧道和防护、排水等构造物的新建、改建或加固工程所需的地质资料。

3.收集原有公路路况资料。

4.调查原有公路的路基、路面、小桥涵等人工构造物的状况及病害,研究病因及防治的效果。对原有公路的工程地质、不良地质地段的道路病害应力求根治。

5.当路线因提高等级或绕避病害而另选新线的路段,应按新建公路的要求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

(二)改建公路工程地质勘察的资料要求

1.工程地质说明书:

2.不良地质、特殊岩土、路基病害等有关项目的调查表;

3.原有路面整体补强测试图表;

4.工程地质图,按新建公路地质图的有关规定编制;

5.勘探、试验、调查等资料。

10.1.3工程地质勘察的主要方法

一、工程地质测绘

(一)主要内容:

1.研究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

2.查明沿线的地层、岩性、地层层序、成因、厚度、时代及岩相变化等;

3.查明地质构造、土体的成层组合关系、大地构造、构造线方向、断裂褶皱形态、岩层产状和分布、构造形迹和构造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4.研究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井、泉、矿坑和钻孔等;

5.调查研究沿线不良地质现象及特殊地质问题的范围和性质、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

6.调查研究已有建筑物变形破坏情况及建筑经验;

7.了解铁路沿线天然建筑材料的质量、数量及分布情况。

(二)工程地质测绘的工作方法

1.测绘宽度的确定:一般采用沿程测绘的方法,其测绘宽度一般包括中线两侧各200300m.

2.测绘线的布置:为了专门目的或地质条件的重点工程地段而进行的大面积工程地质测绘常采用路线穿越法和顺层追索法。

3.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的布置必须选在具有代表性的地质现象的天然露头工人工露头处。

(三)航片和卫片在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应用

1.航片的应用

(1)运用室内光学仪器编制地形图;

(2)通过地质专业判译编绘工程地质图;

2.卫片的应用(优点)

(1)卫片拍摄地面范围大;

(2)反映宏观形态特征较清楚、解释效果比较好;

(3)卫片中包含的信息量大,可根据色调和形态特征,能够解决工程地质测绘中的很多问题。

二、工程地质勘探

(二山地勘探:剥土、探坑、探槽、探井(分竖井、斜井)、平洞

(二)钻探:采用钻探机具对深部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揭露的一种工作方法。它分为轻便钻探和钻探两种。

1.轻便钻探利用洛阳铲、锥探和小螺纹钻等进行钻探的方法;

2.钻探一般是利用大型钻机进行钻探的方法,常用的钻机是机械回转钻机。

钻探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程序:

A.破碎岩土:采用人力和机械方法,使小部分岩土脱离整体而成为粉末、岩土块或岩土芯,破碎一般是借助冲击力、剪切力、研磨和压力来实现的。

B.采取岩土:用冲洗液(或压缩空气)将孔底破碎的碎屑冲到孔外,或者用钻具(抽筒、勺形钻头、螺旋钻头、取土器、岩芯管等)靠人力或机械将孔底的碎屑或样心取出于地面。

C.保全孔壁:一般采用套管或泥浆来护壁。   

钻进方法有以下三种:
A.冲击钻进:采用底部圆环状的钻头,将钻具提升到一定高度,利用钻具自重,迅猛放落,钻具在下落时产生冲击动能,冲击孔底岩土层,使岩土达到破碎。
B.回转钻进:采用底部嵌焊有硬质合金的圆环状钻头进行钻进,钻进中施加钻压,使钻头在回转中切入岩土层,达到加深钻孔的目的。
C.振动钻进:采用机械动力所产生的振动力,通过连接杆和钻具传到圆筒形钻头周围土中。
D.综合式钻进:综合冲击回转两种钻进方法;在钻进过程中,钻头克取岩石时,施加一定的动力,对岩石产生冲击作用,使岩石的破碎速度加快,同时由于冲击力的作用使硬质合金刻人岩石深度增加,在回转中将岩石剪切掉。

(三)物探

⑴电法勘探:可分为自然电场法和人工电场法两种。工程地质勘探中常采用人工电场法的电阻率法,它主要利用仪器测定岩、土体导电性的差异来识别地质情况的一种方法 

⑵弹性波法:包括地震勘探、声波及超声波探测。它是人式激发振动,来研究地质体中的传播规律,以判定地质情况、岩体状态及特性。

⑶地球物理测井:利用地层之间的物性差异,采用不同的物理方法,了解钻井中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的方法。

⑷地质雷达:是一种高频电磁波,利用电磁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规律,探明地质条件的一种方法。

(四)工程地质坑探

(1)试坑、浅井

(2)探槽

(3)斜井和平洞

三、工程地质试验及长期观测

(一)室内外试验

1.室内试验:在现场取有代表性的试样,送到试验室进行相关项目的试验。

2.原位测试:在野外现场进行测试,主要包括:

⑴岩石力学性质指标;静力载荷试验(CPT) 、静力触探试验、圆锥动力触探 、标准贯入试验 、十字板剪切试验、扁铲侧胀试验 、旁压试验 、波速测试 、现场大型直剪试验 、块体基础振动试验

⑵水文地质实验

⑶岩体中地应力的测试

⑷地基工程地质实验

(二)工程地质长期观测

1.与工程有关的地下水的动态观测;

2.不良地质现象的观测;

3.建筑物修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动态观测。

10.1.4勘察资料的内业整理

一、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书

1.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的内容

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报告的内容,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地质条件、工程特点等具体情况确定,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勘察目的、要求和任务;

(2)拟建工程概述;

(3)勘察方法和勘察任务布置;

(4)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岩土性质、地下水、不良地质现象的描述与评价;

(5)场地稳定性和适宜性的评价;

(6)岩土参数的分析与选用;

(7)岩土利用、整治、改造方案;

(8)工程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的预测、监控和预防措施的建议;

(9)必要的图件。

2.单项报告内容

除综合性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外,也可根据任务要求,提交单项报告,主要有:

(1)岩土工程测试报告;

(2)岩土工程检验或监测报告;

(3)岩土工程事故调查与分析报告;

(4)岩土利用、整治或改造方案报告;

(5)专门岩土工程问题的技术咨询报告。

二、工程地质图表

几种常用的图表有:

1.综合工程地质平面图

2.勘探点平面布置图

3.地层综合柱状图

4.工程地质剖面图

5.土工试验成果表

6.现场原位测试图件

7.其它专门图件

10.2公路路基工程地质勘察

一、公路选线的工程地质论证

(1)沿河线(2)山脊线(3)山坡线(4)越岭线

二、公路路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路基边坡稳定性问题;路基基底稳定性问题;公路冻害问题以及天然建筑材料问题等

三、公路路基工程地质勘察的基本内容

四、公路路基工程地质勘察的要点

(一)初步勘察阶段(二)详细勘察阶段

10.3桥梁工程地质勘察

一般应包括两项内容:首先应对各比较方案进行调查,配合路线、桥梁专业人员,选择地质条件比较好的桥位;然后再对选定的桥位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察,为桥梁及其附属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所需要的地质资料。

一、桥梁工程地质问题

桥墩台地基稳定性问题;桥墩台地基的冲刷问题

二、桥梁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一)初步勘察(二)详细勘察阶段

三、桥梁岩土工程勘察要点 

桥梁是道路建筑的附属建筑物,除特大型或重要桥梁外,一般不单独编制设计任务书,而桥梁的设计仅包括初步设计和技术设计两个阶段,且只有当道路初步设计被批准之后,才编制桥梁初步设计,对于工程规模较小而工程地质条件又简单的桥梁,其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可在一个阶段完成。

(一)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是在几条桥线比较方案范围内,全面查明各桥线方案的一般工程地质条件,并着重对桥线方案起控制作用的重大复杂地段进行详细勘察,特别是对其中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与不良地质现象的深部情况加以深入剖析,从技术可能性和经济合理性进行综合对比,为选择一条最优的桥线方案提供重要的工程地质依据。

(二)技术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要点

技术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任务是在已选的最优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大量进行钻探、试验和原位测试工作,着重查明个别墩基特殊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局部地段存在的严重工程地质问题,为桥线选择基础类型及其最佳位置以及施工方法等提供必要的工程地质资料。

 

四、桥址选择工程地质论证

 

桥址的选择应从经济、技术和使用观点出发,使桥址与线路互相协调配合,尤其是在城市中选择铁路与公路两用大桥的桥址时,除考虑河谷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外,尚要考虑市区内的交通特点,线路要服从于桥址,而桥址的选择一般要考虑下列几个方面的问题:

(1)桥址应选在河床较窄、河道顺直、河槽变迁不大、水流平稳、两岸地势较高而稳定、施工方便的地方。避免选在具有迁移性(强烈冲刷的、淤积的、经常改道的)河床,活动性大河湾,大砂洲或大支流汇合处。

(2)选择覆盖层薄、河床基底为坚硬完整的岩体。若覆盖层太厚,应选在无漫滩相和牛轭湖相淤泥或泥炭的地段,避免选在尖灭层发育和非均质土层的地区。

(3)选择在区域稳定性条件较好、地质构造简单、断裂不发育的地段,桥线方向应与主要构造线垂直或大交角通过。桥墩和桥台尽量不置于断层破碎带和褶皱轴线上,特别在高地震基本烈度区,必须远离活动断裂和主断裂带。

(4)尽可能避开滑坡、岩溶、可液化土层等发育的地段。

(5)在山区峡谷河流选择桥址时,力争采用单孔跨越。在较宽的深切河谷,应选择两岸较低的地方通过,要求两岸岩质坚硬完整,地形稍宽一些,适当降低桥台的高度,降低造价,减少施工的困难。

 

五、桥基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桥基工程地质勘察的任务是为桥梁墩台设计提供地质资料。方法是在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进行勘探工作。对于大、中桥,目前均采用以钻探为主,辅以物探的方法。这种综合的勘探方法,能够互相补充,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勘察的结果应提出:①桥位处的河床地质断面图;②钻孔柱状断面图与钻探记录;③水、土的化验与试验资料。桥基工程地质勘察应注意的主要问题有:

1、钻孔布设

钻孔布设应在桥位工程地质调查与测绘的基础上进行,以避免盲目性。钻孔数量取决于:①设计阶段;②桥位地质条件;③拟采用的基础类型。在初步设计阶段,一般布设3~5个钻孔;在技术设计阶段,钻孔数应不少于墩台数。如采用沉井基础,或基础在倾斜、锯齿状的基岩面上时,应增加辅助钻孔,复杂时每一墩台需要4~5个钻孔。

钻孔一般布设在桥梁中心线上。为了避免钻穿具有承压水的岩层而引起基础施工困难,也可布设在墩台以外。为了解沿河床方向基岩面的倾斜情况,在桥梁的上下游可加设辅助钻孔。

2、钻孔深度

钻孔深度取决于河床地质条件、基础类型与基底埋深。河床地质条件包括:河床地层结构、基岩埋深、地基承载力、可能的冲刷深度等。基础类型要区分明挖、深井与桩基等。

如遇基岩,要求钻入基岩风化层1~3m。这一点在山区河流上尤应注意,以免把孤石错定为基岩。钻孔的大概深度可参考表1。

表1  钻孔的大概深度表

3、操作规程

为保证钻探工作的质量,钻进过程中要认真对待取样、鉴别、记录这些环节。每隔1m深度应取样,每次变层要取样。为使样品尽可能保持原来状态,应注意选择钻头和钻进方法。记录要仔细,对所使用的钻具、进尺、取样以及钻进中的感觉等均应详细记录。在鉴别样品时,应与调查测绘结果对照,避免发生重大错误。

10.4隧道工程地质勘察

包括两项内容:一是隧道方案与位置的选择;二是隧道洞口与洞身的勘察。

前者除隧道方案的比较外,有时还包括隧道展线或明挖的比较;对重点隧道或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应进行区域性的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当地下水对隧道影响较大时,应进行地下水动态观测,并计算隧道涌水量。

一、隧道工程地质问题:山岩压力及洞室围岩的变形与破坏问题;地下水及洞室涌水问题;洞室进出口的稳定问题。

二、隧道位置选择的一般原则:洞身位置的选择;洞口位置选择;隧道围岩的稳定性

三、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要点:(一)初步勘察阶段(二)详细勘察阶段


第二篇:路线工程地质报告


第一章  概述

隐山至清溪三级公路改路工程

施工图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第一节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路线布设基本沿现有县道X085,路线起点位于景德镇浮梁县峙摊乡隐山村县道X085,经梅湖、许村、杨村、至清溪。本项目的建设意义及条件与浯溪口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紧密相关,项目道路设计标高受到水利枢纽建成后的淹没水位约束。

项目起始桩号K0+000,终止桩号K15+548.505,路线全长约15.548km;该路段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为: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7.5米,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该路线位于丘陵地貌单元,沿线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复杂,桥梁、涵洞等构造物众多,工程建设难度较大。

第二节   勘察目的与任务

受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的委托,北京中核大地矿业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承担了该项目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编制相应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本次勘察的目的是根据已批准的设计文件中所确定的修建原则、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资料,在前期资料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确定公路路线、工程构造物的位置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提供准确、完整的工程地质资料。本次勘察的任务是:

1、在初勘的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进一步查明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最终确定公路路线和构造物的布置位置。

2、查明构造物地基的地质结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准确提供工程和基础设计、施工必需的地质参数。

3、根据初勘拟定的对不良地质、特殊性岩土防治的方案,具体查明分布范围、性质,评价其对工程的危害程度,提供防治设计必需的地质参数。

4、对沿线筑路材料料场进行勘察,最后确定施工时所采用的料场储量和采运条件。

5、收集沿线建筑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并对大型公路工程建筑物场地按设计需要进行场地安全性评价;

6、编制工程地质报告,提供编制施工图阶段设计文件所需的地质资料。

第三节   工作方法和工作量

本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采用工程地质调绘、钻探、原位测试、简易钻探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综合方法。勘察工作量的布置,按照桥涵构筑物的特点,依据相关规范要求,结合天然地基扩大基础和桩基工程及支护工程的需要综合考虑。

本次勘察是在充分利用初勘成果资料的基础上,采用钻探、简易钻探、坑探、原位测试及工程地质调查等手段,对全路线工程及构筑物进行了工程地质测绘和勘察。我公司先后组织钻机2台,组织工程地质技术人员4人,于20##年3月2日进场,至20##年3月14日完成所有外业工作,完成工作量见(表1)。

表1          施工图设计阶段勘察工作量一览表

第四节  质量评述

一、勘察依据的规范、规程和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2、《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04);

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D63-2007);

5、《公路工程水质分析操作规程》(JTJ 056—84);

6、《公路土工试验规程》(JTGE40-2007);

7、《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8、《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

9、《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 017-96);

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

1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

12、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提供的《钻孔布置表》和《隐山至清溪三级公路改路工程设计地勘技术要求细则》;

13、公司有关质量体系文件。

二、技术资料

1)1:2000地形图(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2)1:2000线路纵断面和横断面图(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3)《钻孔布置表》和《控制点最终成果表》(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4)《设计地勘技术要求细则》(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

5)《工程地质施工图阶段勘察工作大纲》(北京中核大地矿业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南昌分公司)

三、关键控制工序的执行

本次勘察在充分研究初步设计成果资料的基础上,确定了本阶段勘察的重点为挖方段土石方、小桥涵构造物、桥梁工程、高边坡以及边坡失稳等,针对不同的勘察重点,采取了以下勘察方法和手段,确保勘察深度达到规范要求。

1、路线地质调查沿中桩进行详细地质调绘,沿线布置了观测点、挖探和取样试验分析,小桥涵逐个进行了挖探或简易钻探,并通过参考沿线桥位勘察资料编制了沿线的路基工程地质条件表、地下水地表水情况表、边坡坡率及土石方成分表、小桥涵构造物地基一览表,保证了地质勘察资料的精度和完整性。

2、重点对不良地质及特殊性岩土段进行调查(如滑坡、边坡易失稳等),编制了沿线的不良地质地段表,分析了不良地质的性质和规模,并提出了处置建议。

3、重点查明深路堑、高填方等控制性路段的地质情况,分析了其稳定性,提出了坡率设计和处置办法。

4、各桥勘察均编制了分项工点勘察大纲,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具体要求,钻探过程实行了技术人员旁站监督,现场逐孔量验钻杆,准确划分层位和确定持力层,钻孔勘察的深度满足了设计要求,保证了勘察的质量、精度和真实性。

6、复杂桥位作了1:2000的专门的地质调绘,地质条件简单的桥位结合路线地质调查作了简要地质调绘。

7、路线及桥梁陆地上钻孔根据现有中桩进行了坐标放样,误差不大于0.1米,水上孔均采用全站仪放样定位,误差不大于0.5米;孔口高程均用水准仪自BM点或有高程的导线点引测,并进行闭合测量,允许误差3cm;孔深控制以设计预计孔深为基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局部深度调整,确保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岩芯采取率:在坚硬完整的岩层中,不小于85%,在强风化破碎的岩层中不小于50%,重点孔段(断层破碎带等)提高岩芯采取率,粘性土层不小于80%,砂类土不小于65%,碎石类土不小于50%;取样及原位测试等技术指标均满足“项目技术要求”和有关规范要求,钻孔合格率100%,优良率98%。

四、质量控制

为了确保本项目的工作进度及勘察质量,项目各级人员对该项目都非常重视,对勘察过程进行严格有效的控制,项目实施了质量保证措施。

首先,本项目严格按ISO2001质量管理体系进行项目质量管理,项目全过程实行三环节管理:⑴生产前经过各级策划,项目负责人根据各要求及时编制完善勘察工作大纲。⑵项目通过自检、自查,各级中间检查及验收,对勘察质量进行了严格的过程控制。⑶内业整理中执行二校三审责任制,贯彻质量层层把关要求。

其次,项目外业实行地质勘察全过程现场监督,内业成果资料实行了跟踪审查,确保了勘察资料的真实性和勘察成果的完整性,并保证了设计使用的合理。

总之,通过项目组所有人员的努力,得到了厦门中平公路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技术专家的悉心指导,与其项目现场技术人员进行了多次交流,使项目技术质量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了勘察质量。

第五节  说  明

  (1)本报告高程属黄海高程,与设计文件高程系统一致。

(2)道路工程地质报告与桥梁工程地质报告合册出版。

(3)各岩土体的物理力学指标均为勘察期间根据当时的岩土体的试验指标或状态确定,施工期间环境条件的改变,力学指标将有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土体的力学指标随含水量变化而变化,施工中发现异常,应及时反馈,以做相应的处理。

第二章  路线区域工程地质条件

第一节  自然地理

一、 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本项目位于江西省东北部的景德镇市浮梁县峙滩乡附近,路线布设基本沿现有县道X085,路线起点位于浮梁县峙摊                  1   项目地理位置图

乡隐山村县道X085,经梅湖、许村、杨村、至清溪。项目区内有G206国道及皖赣铁路,县城至乡镇、乡镇之间均有乡村简易公路和机耕道,;总体上线位区一带交通较方便,局部山区交通条件较差(图1)。                   

二、地形地貌

项目区所属区域单元为赣东北丘陵区,区内地形波状起伏,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路线范围内主要以丘陵和沟(河)谷地貌类型为主,丘陵地面标高变化范围为60~120米,风化剥蚀严重,自然边坡陡峻,丘陵地表植被茂盛,表覆第四系中更新统残坡积物,厚度随地形变化而变化,从0.5~3.0米不等,陡峻处基岩出露。沟谷地多呈条带状发育,地形平坦,地表为耕地,区内昌江支流规模较小,部分河床底部基岩出露,路线于K13+920~K14+000处跨越昌江。

路线跨越的主要地貌单元有:构造剥蚀丘陵区及河流侵蚀堆积谷盆区。

一、构造剥蚀丘陵区:设计路线带大部分路段分布于该地貌区内,是路线区主要地貌类型,地层岩性主要以变质岩为主。地形起伏较大,但相对高差较小,自然坡度一般25°~50°,线路行经区植被发育,沟谷洼地农作物以水稻为主;山坡地原生植物以油茶林、灌木杂草为主,栽培植物多为杉树、果树等经济林。

二、河流侵蚀堆积盆地区:零星分布于路线带内的沟谷河床中,多为沿昌江及其支流冲洪积形成的沟谷盆地,地形相对较平坦开阔,水网密布,为良好的农耕区。

三、水文气象

区内地形以丘陵地貌为特征,树枝状水系发育,属山间溪流。大小溪流源头均来自崇山峻岭之中,山沟间谷普遍发育有地表水流,纵横交错,水流量受季节影响,春、夏两季流量大,秋冬季节明显减小,强降雨可导致地表迳流水暴涨暴落。本项目相关的主要水系有昌江及支流杨春河等,路线与昌江关系密切,路线沿途数跨昌江及其支流。

路线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山峰层叠,河流密布,山环水绕,景色秀丽。市区平均海拔320米,年平均气温17℃,年降雨量1763.5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09.8小时。冬季北部山区经常可以看到雪景,城区由于地处盆地,夏季非常炎热,极端最高气温有时可达摄氏40度。总体来看,测区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降水一般集中在4~6月份,多以暴雨形式集中降水,年降水量大,春季多阴雨天气而日照最少。7月份平均日照时数最高,灾害性天气较少。

四、公路自然区划

根据1987年版《公路自然区划标准》(JTJ003-86)的划分,本路段区域划分为Ⅳ5类,即江南丘陵过湿区。主要自然病害水毁为主,其次崩塌、滑坡等,公路应加强排水系统设计。

第二节  工程地质条件

一、 路线总体工程地质概况

路线段地处赣东北丘陵地貌区,沿线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新生界第四系、元古界板桥组及木坑组板岩等(见图2)。在区域构造上位于位于皖浙赣多字型构造带与障公山东西向构造带的拼接地带。历经了从元古代到新生代的各旋回构造运动,区内构造较发育(见附图:工程地质平面图(1:2000));沿线区水系较发育,主要存在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变质岩类裂隙水等两种地下水类型,富水性中等—贫乏。富水地层多为河谷盆地松散地层及山体深层基岩裂隙水,深层基岩裂隙水对所在区的路堑建设影响较大。对边坡稳定影响的主要为地表及地下径流水,区内地表水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不良地质主要与所处的地层环境及水文地质相关,随岩体风化程度、裂隙发育程度的不同而不同。路线区变质岩地层,受构造影响,岩体节理裂隙及破劈理发育,风化极强烈,呈松散-碎裂状结构,对边坡的稳定不利。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可知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即地震烈度值<Ⅵ度,测区构筑物无需抗震设防。

图2    项目区域地质图

二、 地层岩性

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及工程地质钻探资料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本区内地质构造较发育,设计路线带内地层分布简单,上覆第四系为全新统冲洪积层(Q4al+pl)及中更新统残坡积层(Q2el+dl)种植土、(含砾)粉质粘土、淤泥质土(软土) 、中粗砂、卵石(圆砾)等;下伏为元古界板桥组及木坑组千枚状板岩、千枚状变余粉砂岩、变余砂岩、千枚岩等,现将地层分布(详见表2)和岩性组合特征分述如下:各地层的具体分布、层厚变化规律及工程地质详细描述见各钻孔柱状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和工程地质分段说明。

1、第四系(Q4

⑴耕植土:灰褐色,软塑状,湿~饱和,含有机质和植物根须,厚0.30~0.50m.主要分布于河谷冲积盆地及山间沟谷的农田和旱土中。

⑵淤泥质土(软土):灰褐、灰黑色,湿~饱和,软塑状,含有机质,无嗅味,局部见有棕黑腐树木,厚度为0.50~1.00m。分布于沟谷洼地之中。

⑶粉质粘土(含砾):砖红色、黄褐色,干~稍湿,硬塑状,局部遇水呈软塑状,含约15%~25%的风化岩小碎石,含铁锰质结核,具网纹状结构,揭露厚度为1.50~4.50m。主要分布于冲沟中和坡麓地带(图3)。

(4)中粗砂:黄色、浅黄色,湿-饱和,稍密-中密状,成分以石英及长石为主,少量泥质充填,揭露厚度为1.00~5.00m,主要分布于昌江及其支流中。

⑸卵石(圆砾):灰-灰黄色,湿-饱和,中密-密实,卵石在原岩成份主要为砂岩、硅质岩、石英砂岩、和少量石英岩(脉石英),粒径以2~6cm为主,少数大者可达10~12cm,多呈圆形-亚圆形,以砂、砾和粘土质充填。厚度一般为2.0~3.5m;主要分布于昌江及其支流中。

   

图3   粉质粘土                      图4     千枚状板岩

表2   路 线 带 地 层 出 露 一 览 表

2、元古界(Pt)

为一套巨厚的浅变质海相火山岩、碎屑岩及砂泥质岩为主的复理石——类复理石建造,是组成杨子准地台的主要地层,也为工作区内的主要地层,是公路建设主要依托的地层,地层呈北东—近东西走向,大部倾向北西、局部北东,以倾角为主。根据其岩性特征将其分为两个组:木坑组(Ptm)和板桥组(Ptb)。

2.1木坑组(Ptm)

主要分布在路线的起点段,即K0+000-K0+850。大多呈北东向展布,倾向北西或南东,岩性以灰绿色中厚层状千枚状板岩、千枚状变余粉砂岩、变余粉砂岩,以千枚状板岩为主,区域上局部见有绢云母千板岩,下与板桥组整合接触。

2.2板桥组(Ptb)

主要分布在路线的中后段,即K0+850-终点。倾向正北或北东,岩性为灰黑色、灰绿色千枚状粉砂质板岩及变余粉砂岩,以千枚状板岩为主(图4),上与木坑组呈整合接触。

地表大范围见有露头,风化层较厚,岩体完整性和稳定性较差,岩体抗风化能力不均一,全风化层一般厚度为1.0~3.5米,局部大于5米,根据其风化程度,可划分为全风化层、强风化层和中风化层:其中全风化层岩石风化呈土状;强风化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中风化层岩石较完整坚硬。

根据地质调查,受区域构造影响,岩体内部次级构造发育,岩体节理裂隙及破劈理发育,岩体风化强烈,地表出露多呈全~强风化状态,抗剪切能力差,在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边坡易产生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现象。

第三节 地质构造

路线带区域大地构造位于在区域构造上位于位于皖浙赣多字型构造带与障公山东西向构造带的拼接地带。历经了从元古代到新生代的各旋回构造运动,区内构造较发育。区内构造复杂多样,最明显的是基底区褶皱构造普遍,不同块体中基底具明显的差异,盖层褶皱变化大。

在区内与路线相交的比较大的断裂构造有1条(F1),位于景德镇-祁门断裂带内,断裂构造在地表表现形式为沟谷发育,与路线相交于K4+160,其周边次级构造众多,岩层产状紊乱,常见挤压状态,扭曲、小褶曲多见,该断裂区域内长约20km,宽度约20m,倾向北西,倾角45-70°,呈舒缓波状。局部表现为岩石硅化、角岩化,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烈,岩体破碎,片理化,有些部位形成构造透镜体,形成不同程度的碎裂岩、糜棱岩,沿裂隙面常有细粒花岗岩脉及石英脉充填,旁侧有挤压现象,为逆断层。

受其影响路线区内岩体破碎,局部片理化及糜棱岩化,推测存在次级构造。构造附近边坡岩体破碎,土体结构松散,易形成较厚的风化层,切坡过程中易产生边坡失稳。

第四节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

区内新构造运动属于赣东北断块差异活动区之敢东掀斜上升亚区,根据桥位地质钻探及路线调绘可知,区内沟谷地内覆盖层厚度小,具二元结构,区内岗体大部分边坡自然稳定性较好,区内无显著差异性新构造运动迹象,本区晚三系以来的新构造运动具有自西南向东北缓慢上升的特点。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可知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即地震烈度值<Ⅵ度,测区无需抗震设防。

第五节  水文地质条件

调查区属丘陵地貌区,沿路线带冲沟、水塘较多,大的冲沟多形成溪流。依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力特征划分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大气降水入渗为主要补给方式,排泄方式以河水排泄、泉及人工开采排泄为主。

1、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1)松散岩类孔隙水

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之中,根据其富水性,分中等—强富水区、弱富水区,稳定水位埋深0.5~5.0m。

①中等—强富水区:主要分布于昌江流域一级阶地及河漫滩中,含水层由砂、砂砾卵石组成,分布较连续,厚度一般1—10米,天然状态下一般微承压,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5米,年变化幅度1—3米;单井涌水量0.5—13升/秒·米以上。

②弱富水区:主要分布于山麓前沿冲积扇裙、山间洼地及沟谷,含水层为含砾粗砂及卵石层、砾石层,分布极不稳定,厚度变化大,一般1—5米;单井涌水量一般<0.5升/秒·米,水力性质为潜水。

(2)基岩裂隙水

分布在元古界变质岩系中。含水层厚10~50米,水位埋深随地形变化大。钻孔单位涌水量0.001~0.09升/秒·米,泉水流量0.01~0.4升/秒,富水性属中等至贫乏。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水力性质以潜水为主,部分承压水,本层易出现局部自流水。由于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体较破碎,基岩节理裂隙发育,加上山体植被发育,地下水在山体上滞留、入渗时间长,对边坡开挖、防护,特别是对边坡的稳定极不利,富水性属中等至贫乏。

2、地下水补给、迳流、排泄条件

路线带处在中国东部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补给方式主要是大气降水的垂直向下渗透。根据区内气候条件,区内一般春、夏多雨,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期,地下水的水位浅,水量较大,地下水大量出露;而秋、冬季节降雨量小,为旱季,因此在该两季对地下水的补给小,地下水的水量相对较小,经常造成沟谷地表水断流,一些地下水露头干枯。

区内地下水因受岩性、构造及地形条件的控制,各含水层自成补给、迳流、排泄系统,相互间水利联系弱,无统一的地下水位,富水性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地下水的富集与分布极不均匀,当含水层通过地表露头从外部获得补给后,便沿裂隙系统下渗运移,迳流受构造切割控制,地下水常做短途运移后,就近于构造裂隙或地势低洼处分散排泄,区内无深井、底部开掘等人工排泄途径。

根据对沿线水质调查及前期资料的分析,主要是依据路线水质分析,区内地下水属于HCO3-Ca-Mg(K、Na)型水,水质较好,为附近居民的主要饮用水。区内地表水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

第六节  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及特殊性岩土

根据调查区已有的地质资料及本阶段的野外勘察成果分析,受路线带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地质环境及降水、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拟建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易产生边坡失稳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它们的存在对路基及边坡的稳定性不利。

第七节  区域工程地质条件评价

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地质调查及勘探成果表明,场地位于赣东北断块差异活动区之敢东掀斜上升亚区,构造活动较为频繁,但已趋于稳定;受区域性的深大断裂影响,局部地段岩体破碎,岩土体工程条件较差,未见新构造活动痕迹;场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测区无需抗震设防。总的来说,本路段区域地质稳定,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本项目建设。


第三章  道路工程地质说明

    第一节  路线工程地质分区及评述

根据路线穿越的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划分出两个工程地质区:变质岩类构造剥蚀丘陵工程地质区(Ⅰ)、松散岩类侵蚀堆积河谷盆地工程地质区(Ⅱ)。将其特征分述如下:

1、变质岩类构造剥蚀丘陵工程地质区(Ⅰ)(图5)

构造剥蚀型丘陵地貌,间夹沟谷小盆地,海拔标高一般为60~120m,山顶浑圆,侵蚀冲沟发育,多呈“U”型,自然坡角一般在25°~50°,植被发育,多以灌木、松木为主。

本工程地质区分布于路线全程,该工程地质区内岩性主要为软-较坚硬变质岩系,是设计路线带内主要主要地层,全线丘陵均见有基岩裸露,受区域深大断裂的影响,次级构造及节理裂隙发育,局部岩体呈角岩化或糜棱岩化,一般全强风化层厚度4~10米,局部厚度达15米以上,上部风化层未扰动,整体强度一般,扰动呈散体状,抗剪、抗冲刷能力差。岩体未风化呈块体结构,裂隙较发育,岩质较坚硬,地下水较丰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①岩层节理裂隙及破辟理发育,风化强烈,高边坡稳定性较差,易产生边坡失稳。

2、第四系松散岩类侵蚀堆积河谷盆地工程地质区(Ⅱ)(图6)

本工程地质区零星分布于昌江及其支流等河床及两岸河谷盆地中,以第四系粉质粘土(含砾)、砂卵石土为主,土层容许承载力<300kPa,属低一中压缩性土;为堆积河谷地貌,海拔标高小于60m,地形平坦,局部较为宽广,向河床稍倾。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呈带状分布于昌江及其支流等河谷盆地及山间盆地,赋存于第四系的砂砾卵石层,由于砂砾卵石孔隙度大,连通性好,赋水丰富,且通过河床中的砂砾石层与地表河流建立较强的水力联系,水力性质为潜水,一般水位埋深在0.5~5.0米,水质类型为HCO3-·C1-—Ca2+为孔隙水,富水性中等-强。

本区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洼地、沟谷处分布有含少量软塑状粉质粘土、粘土(软土),厚度不均,影响地基的稳定性。

  

图5   丘陵地貌                         图6  河谷地貌

第二节 路基工程地质评价

一、 小型构造物地基评价

根据野外地质观察,结合桥位钻探及简易钻探资料分析,对圆管涵、盖板通道、拱涵等小型构造物地基评述如下:

上覆0.3~0.8米耕植土、植被土,往下为含砾粉质粘土(粉土)、圆砾、卵石、碎石土等。含砾粉质粘土(粉土)呈软塑至硬塑状及全风化粉砂岩、砾岩等,推荐容许承载力为180~230KPa;粗颗粒土推荐容许承载力为250~320kPa;全风化千枚状板岩、变余细砂岩等,推荐承载力为230kPa以上;强风化千枚状板岩、变余细砂岩推荐容许承载力为350kPa,上部的松软耕植表土,一般结构松散,不能作为小型构造物地基的地基持力层,应清除。可见本段天然地基一般情况下均可作为小型构造物持力层,因此建议:圆管涵、盖板通道构造物采用天然浅基础。在少数“V”型冲沟和山脚一带的圆管涵、盖板通道、拱涵,其横向上地层厚度有一定的变化,施工时应予以区别对待。拱涵对地基承载力要求较高,可考虑基础深埋。各构造物的地基承载力具体见本报告“构造物地基评价一览表”。

二 、路堑边坡评价

根据设计路线带纵断面,构成边坡的岩土体主要为第四系硬塑状粉质粘土、含砾粉质粘土、角砾土和元古界千枚状板岩、变余细砂岩等地层风化层,全线段内以半岩半土质边坡为主。变质岩系的全风化-强风化层厚度均较大,且节理裂隙发育,粘着力差,抗冲刷和抗风化能力差,抗剪强度低,边坡稳定性较差,上部土层遇水易流失;边坡开挖时,应建立排水系统,减少水土流失,对于高边坡或边坡岩体破碎的,应采用强支护措施,防止工程建成后存在边坡失稳的隐患。

边坡坡率的设计:据调查,路线区内的G206国道及x085县道和已有乡村公路的挖方边坡多为元古界地层组成,岩性为千枚状板岩、变余细砂岩等组成,岩层产状较陡,近于直立,人工开挖的坡度多为65°以上(坡率约1∶0.5), 局部地段近似直立,边坡基本稳定,局部发生崩埸,滑坡形成的稳定坡角65°左右。故路线段内结合边坡防护和土石方调配,兼顾现阶段放缓边坡、环保防护的主流设计思想,建议边坡坡率自下而上一般以“1:0.75开始,坡率不陡于1:0.75”为主,对于部分切入中风化层中的高边坡,可考虑采用1:0.5起步。路堑边坡以全断面进行绿化环保型防护为主,高边坡应采用实体式护面墙或重力式挡墙,受构造影响岩体极破碎的边坡应考虑框格锚杆(索)等强支挡措施。具体详见“边坡坡率及土石方成分一览表”。

三、填方路基评价

设计线路地处丘陵地貌区,沿线地形起伏较大,沟谷发育,一般路堤填方高度多在8m以内,局部大于10m。

根据本次调查,路线沿线山沟、水稻田路段,存在有厚度不等的松散状种植土,软塑状淤泥质粘土(淤泥)和软塑状粉质粘土,对于这些松软土层,对一般厚度的软土均应清除,以下部较硬的土层作路基的持力层,路基边部采用矮墙砌护。

对斜坡段陡坡路堤,边坡上部覆盖层宜全部清除,基底宜挖成向斜坡内侧倾斜的台阶状,防止路基沿基底产生滑移。

对于少数常年积水低洼地段、软弱土层较厚地段可采取部分清除换填,或采取粉喷桩、粒料桩等措施加固处理;溪沟低阶地中以砂土或卵砾石土作为基础时,应在清除软弱土以后,回填渗水性好的材料填压,以防止水位上涨引起路基泡水而软化。冲沟两侧或冲积阶地多为硬塑状粉质粘土、卵石质粘土及卵石,承载力较高,一般清除表层松散土层或种植土可直接填筑路基。

路堤高度在0.00~8.00m之内的路堤边坡比为1:1.0;8.00m以上的路堤边坡比为1:1.5;采用草皮护坡、骨架内草皮护坡、拱型骨架护坡或浆砌片石肋带内草皮护坡,高路堤下部宜设置挡土墙,路堤上方山体汇水面积一般较大,路基应设置完善的排水设施。

四、半填半挖地基评价

设计路线沿线部分路基为半填半挖段,且呈不规则状填挖。对于填方部分:应清除表层松散土层至硬土层,基底分台阶开挖,并向内有3%左右的倾斜坡度,回填筑路材料,分层压实;对于现有坡度较陡段的外侧应设置挡土墙,并能满足防浸水要求。对于挖方部分:应根据边坡岩土体构成状况及边坡与岩层产状的关系,按一定坡度开挖,并及时做好边坡防护工作。

第三节、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评述

根据野外调查及已有土样测试结果,拟建工程设计路线带的不良地质和特殊性岩土主要表现为边坡易失稳及软土等,对公路路基有较大危害,详见“不良地质地段表”。

1、边坡易失稳(崩塌)

调查区内区域构造发育,路线带内变质岩系受区域大构造作用影响,岩体内部次级构造发育,节理裂隙发育,岩体风化强烈,地表出露多呈全风化—强风化状态,呈松散-碎裂状结构,其边缘及坡麓地带残坡积含砾粉质粘土(或角砾土)厚约1~3米,全-强风化层厚度一般为3~10米,粘着力差,抗冲刷能力差,抗剪强度低,边坡稳定性较差,公路建设中切坡等工程活动破坏了坡体的的原始应力状态,失去平衡,易发生边坡失稳现象(图7)。

2、 特殊岩土—软土

路线区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软土(图8):主要分部在路线带中爪洼地形中,该类地形中地表水及地下水均较发育,由于处于水的常期饱和浸泡中,谷洼地或冲沟水塘的下游地段,分布有0.50-1.00m厚的灰黑色、深灰色、黄灰色的软塑状粉质粘土,对路基的稳定性不利,建议对其进行挖除换填处理。

在进行路基路堤计段时应考虑暴雨、洪水对路基路堤的冲刷侧蚀以及地势低洼区的洪涝问题,建议加强路堤两侧防护及疏排水工作。

  

图7   (边坡易失稳)崩塌               图8    爪洼谷地中的软土

第四节  水文地质评价

1、本路段地表水主要为昌江以及沿线冲沟中的溪水、山塘、水库等,其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大。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潜水和裂隙水,地下水一般与地表水贯通、互补,水位随季节变化。在一般地段地下水埋深较小,且水量较小,对路基无明显的影响;地表水主要对跨越河流冲沟的大小桥墩台、边坡等有冲刷作用。

2、设计路线带植被较发育,在一些较大冲沟中,孔隙潜水、裂隙水相对较相对发育;这些地段地下水对构筑物基坑的开挖有不利影响。

3、对于挖方地段,地下水位一般埋深较深,对路基无不良影响,当一侧有较大汇水面积时,应注意设置完善的排水体系,防止山洪冲毁路基,在元古界地层中,当边坡为多种岩性呈互层状出现或有构造裂隙发育时,层间接合部位常常会有面状裂隙流水,其对边坡稳定非常不利,在施工时若发现应及时反馈回设计单位,以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对于填方地段,溪沟附近和平坦农田地段地下水位较浅,对这些地段的构筑物基坑开挖有不利影响,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

4、在软土处理过程中,应在下部换填渗水性较好的砂卵石垫层,对沿线路基范围出露的泉、井应采用盲沟的形式疏排地下水。

5、据水样分析,区内地表水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

第五节 筑路材料评述

一、土料场评价

1、设计路线带沿线一般为丘陵地貌区,以半岩半土质边坡为主、石质边坡次之。切方材料多以低液限粘土、含砾(碎石)粉质粘土、全--强风化基岩为主,它们承载力较高,是良好的筑路材料。

2、根据外业调查和钻探揭露,路线带附近主要以元古界变质岩地层为主,基岩埋藏较浅,其风化程度较高(一般3-10米),残坡积层覆盖层厚度较大(一般3-5米),因此, 路线带合理范围内土料较丰富。

二、石料

路线带合理范围内有大量千枚状板、变质砂岩等,其分布范围广,中风化岩质较好,可作为施工所需石料。

三、砂卵石料

据调查,在路线带沿线河流水系发育,拥有各类别的砂料场,可满足施工要求。

第六节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在结合分析前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基础上,本阶段对重点路段和重点构筑物进行了针对性的详勘,进一步完善了前阶段工程地质勘察的成果资料,勘察满足了详勘阶段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勘察成果表明:

1、本线路段经过场区有一条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通过,未发现明显的新构造活动痕迹,区域地质稳定,适宜公路建设。拟建线路位于赣东北丘陵区,穿行于山丘和沟谷之中,地形起伏较大,“V-U”型沟谷发育,地形地貌及工程地质条件简单,施工难度较小。

2、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江西部分),可知区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即地震烈度值<Ⅵ度,测区无需抗震设防,考虑到邻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和历次地震情况,建议设计路线上的重点构造物应考虑提高一级进行抗震设防。

3、线路范围区的地层岩性相对简单,主要由零星分布于昌江及其支流等河床及两岸河谷盆地中的第四系松散岩类和元古界变质岩系组成,主要岩性有千枚状板岩、变质砂岩等。

4、路线区沟谷水系较发育,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水位埋深变化较大,沟谷地带一般0.8-2.5米,地下水类型基岩裂隙水为主,富水性贫乏—中等富水,富水地层多为河谷盆地松散地层及山体深层基岩裂隙水,对边坡稳定影响的主要为地表及地下径流水,特别是雨水季节,对路基及边坡破坏较大。区内地下水水质较好 ,据调查及采取水试样进行室内分析结果表明:区内地表水对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中钢筋具微腐蚀性,对混凝土具弱腐蚀性。

5、本线路段挖方与填方路段基本持平,施工中填方土料基本上能通过挖方段的取土来满足;建议对于挖方的土、石方进行加工处理后再作路堤填料。

6、经调查发现本线路段内的沟谷洼地零星发育有软土,受区域大构造通影响,局部地段存在边坡易失稳等不良地质现象,对此,在设计中和施工中应给予关注并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二、 建议

勘察显示路线带内部分路段存在边坡易失稳隐患和局部软土分布,设计和施工中应高度重视,需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路基和桥涵构造物的稳定。下面对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建议如下:

①在元古界变质岩地层中,受构造影响,千枚状板岩节理裂隙及破辟理发育,岩层中小褶曲及次级构造众多,层间接合部位常常会有面状裂隙流水,其对边坡稳定非常不利,在施工时若发现应及时反馈回设计单位,以增加相应的防护措施;

②路线内沟谷低洼地段软土零星发育,软土厚度小的可直接清除晾晒再回填,软土厚度较大的地段建议采用碎石桩等特殊处理措施。

③路线区域山清水秀,自然和人文环境良好,设计应与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相结合,施工应避免大开大挖,尽量做到环保施工。

更多相关推荐: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海口海航基地站坪扩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技术资料1序言受海口美兰国际机场有限责任公司的委托我院承担了海口海航基地站坪扩建工程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我院于20xx年8月6日开始外业调查与勘探8月12日全部外业结束20x...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工程概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12勘察目的与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121...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样本

一般工勘项目目录及图件文字部分1前言111工程概况112勘察目的及技术要求113勘察工作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14勘察方法及工作量115需要说明的问题2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221位置地形及地貌222地层223地下水...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1勘察工作11拟建工程概况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建局委托其拟建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工作由承担场地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霍邱县宋店镇白莲桥改造工程地质勘察1霍邱县宋店镇白莲桥改造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勘1工程概况拟改建的白莲桥位于霍邱县宋店镇新河队因年久失修现已被列为危桥故需拆除重建拟建桥梁设计跨径为110米受建设单位委托我单位勘察...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是拟建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重要参考依据在保证外业和实验资料准确可靠的基础上文字报告和有关图表应按合理的程序编制要重视现场编录原位测试和实验资料检查校核使之相互吻合相互印证地基岩土分层是一个重要环节要...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1

1概述11概况拟建项目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行政区域属于崇左市大新县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64510709北纬22362256拟建项目路线起于大新县雷平乡与大新至崇左二级公路相接经勘圩排塘硕龙至下雷路线全长约6...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总说明20xx03062209韶关市曲江至南雄高速公路C02合同段K11000K19500工程地质补充勘察超前钻探总说明全长850公里1前言本项目位于广东省北部韶关市内是粤湘赣三省的结合部起于韶...

汉源县城XX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岩土工程详勘报告汉源县XXX工程XX勘察设计研究院二一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岩土工程详勘报告汉源县城XXX工程勘察证书XXX川内备案证号XXX工程编号XXX法定代表人XXX技术负责人XXX审定人XXX审核人XXX项目...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的编写一公路工程地质勘察内容1路线工程地质勘察主要查明与路线方案及路线布设有关的地质问题选择地质条件相对良好的路线方案在地形地质条件复杂的地段重点调查对路线方案与路线布设起控制作用的地质问题...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1

工程地质勘察课程设计某大学逸夫教学二楼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专业班级10勘查1班报告编写所属小组小组成员刘亚郭旺夏国荣赵孝旗丁如玉张炫指导教师游敏老师提交日期20xx年6月20日目录一前言411建筑工程概况412...

塔拉滩光伏电站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11工程概况共和县塔拉滩光伏发电工程位于青海省共和县南部场址区距县城约8km场址范围为N36057394592quotN36058393588E9802439090539E98025390997海拔高程在...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