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活动课结题报告

时间:2024.5.13

洛南县微型课题

《现有条件下农村学校开展历史活动课的探讨》结题报告

八里桥中学 薛栋

一、问题的提出: 历史活动课是历史新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历史新课程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初中历史新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由此可见,历史活动教学可以提升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重建民主课堂文化,是历史新课程的必然要求,是历史新课程与传统历史教学的最大区别,也是根本改变历史教学方法,推动历史课程改革,提高历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主客观多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历史活动课开展中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问题在农村中学表现尤其突出,很多农村学校甚至从未开展过历史活动课。如何利用现有条件,克服困难,切实有效开展好历史活动课成为一个当前农村学校历史教师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对象与步骤:

1、研究对象:八里中学政史组教师和全体学生。

2、研究步骤: (1)备阶段:(20xx年9月)

①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教师进行调查。

② 制定课题研究方案。采用教学行动研究法,通过“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环节的循环研究,促进每一个教师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为什么开展历史活动课?怎样开展历史活动课?活动课的开展解决了什么问题?还有什么不足?有没有什么有效的改进措施?进而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开展初历史活动课教学,整体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促进师生发展。

③成立课题组,明确人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

①阅读理论书籍,对所任教班级进行相关调查。

② 结合校情、学情,设计历史活动课。

③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听课,及时交流,总结经验。

④收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⑤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准备结题。

(3)、结题阶段(20xx年12月—20xx年1月)

①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② 总结情况,找出不足和改进措施。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㈠ 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学生访谈法、观察记录法、教学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

1、问卷调查法:在实验的前期、中期、后期采用问卷形式,分阶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为研究提供依据。

2、运用文献研究法:学习研究《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中学历史教学探究》等教育教学书籍提升理论认知、指导实践研究。

3、学生访谈法:通过与个别学生谈话和召开学生代表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了解学生意见、建议,了解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体验等信息,为其后活动环节的设置提供参考。

4、观察记录法:在实践过程中,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总结。

5、教学行动研究法: 通过“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环节的循环研究,不断总结提高。

6、经验总结法:不断总结得失经验,收集经验材料,整理归纳。

㈡ 研究过程:研究的实施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题启动与明确研究内容、开始尝试行动研究。20xx年9月5日至20xx年9月24日。主要负责人:薛栋、王小文、杨亚鹏、张亚锋。

1、开学初,在教研组会上学习教研室关于校本研修和微型课题研究的相关 文件与方法,提出政史组进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意向。

本组成员对各年级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开展活动课的设想和评价,老师收集信息并汇总讨论,发现有85%的同学认为有趣的活动课更

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67%的同学的同学表示开展活动课的时候他们更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31%的同学认为目前活动课的设置有所不足。我们了解了全县农村初中,发现多数学校活动课很少,个别学校一年仅有极少数一两节活动课,城乡学校活动课开展情况差异极大,从而确定了本组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向,确立了《现有条件下农村学校开展历史活动课的探讨》的研究课题,申请立项,并成立课题小组。

2、积极学习研究新课程理念。通过数据分析,由此我们可得出:学生心目中好的活动课指标有三点:①内容有趣,学生都乐意参与;②形式灵活,同学们都能有所表现,得到锻炼;③饶有余味,课后发现自己有所收获、获得成长。

我们要认真研读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阅读最新的活动课和历史课课改理论,提高活动课设计的理论水平,打造学生认可的活动课。

第二阶段:深入研究,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活动课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xx年9月27至20xx年12月12日。主要负责人:薛栋、王小文、杨亚鹏、张亚锋。

安排课题组成员每人准备1—2节的活动展示课,互相听课,观察各人活动课时学生的反应,体验各自活动课开展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各年级、各学科老师根据自已的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特点,立足教学实际,设计开展活动课,并通过课堂的观察,以案例分析为主要形式,发现自身课堂中的问题,反思自身教学不足,制定改进目标和措施,记载课堂改进过程,不断进行反思、改进,落实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反思研究环节,以达到有效和高效。

下面是本组成员活动展示课上的一些情况:

(一)读书阅读类活动

“春秋战国——历史典故大闯关”由学生阅读课本及课外材料,总结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历史典故,从而了解东周时期的历史。

“重温长征路”通过收集长征资料,阅读长征文史资料,朗诵、歌颂长征诗歌,了解长征始末,学习共 产 党人克服各种障碍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张亚锋老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原生态的朴实的历史材料展示来引导学生通过对“一战”时期各国的发展历程和变化情况来了解“一战”时期的世界。最终达成良好的学习效果。

(二)历史创作类活动

组织观影《大国崛起》,组织讨论会,撰写观影心得,了解学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对于大航海时代开辟、对于欧洲殖民贸易、对世界近代格局形成的影响。

“甲午风云忆旧”让学生分别从中日双方出发,分组扮演中日,结合史料记载,进行对抗,通过活动认识中日双方在战争准备、力量对比、战术选择等方面的差异,分析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了解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并通过扮演李鸿章和伊藤博文谈判的场景,体会近代史上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的一幕,树立“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认知。

王晓文老师“高擎民族精神的火炬”一节课,通过播放林则徐虎门销烟片段;八国联军的铁蹄踏入中国;南京大屠杀;中国人民誓死抵抗;铁人王进喜;詹天佑修铁路;在奥运会上勇夺佳绩;神五神六升空??再播放国歌,让学生全体起立,高唱国歌,当同学们看到这一幕幕,祖国历经坎坷,由沧桑走向富强的场面时,激动、喜悦、神圣之情溢于言表,自尊、自信、自豪之情油然而生,然后书写观影心得,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艺术表现类活动

“人文初祖”通过了解文字演变,观赏历代书法名作的图片,结合地方乡土资源,组织参观仓颉塬造字石碑,开展讨论关于文字产生对中华文明的发展影响的讨论会,培养学生欣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对历史知识的归纳、概括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愉悦的体验中增长知识,同时提升能力。

张亚峰老师在完成美国南北战争教学时,就灵活地开展了一堂活动课,要求学生准备大量有关南北战争相关的史料和文学作品,通过朗诵小说《汤姆叔叔的小屋》节选、诗歌《船长》、林肯《葛底斯堡演说》和观影《大国崛起 美国》、《乱世佳人》、《光荣战役》等部分片段。此外还有学生收集的林肯生平事迹、美德故事、名言思想以故事会形式讲故事,是学生对那段距离我们遥远并且陌生的历史时代产生深厚兴趣并愿意去主动了解。

(四) 技能展示类活动

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历史地图、编辑历史小报、制作历史学习卡片如: 《战国七雄形势图》、《瓜分狂潮下的中国时局图》、《南北战争形势图》、《百家争鸣报》、《五千年文明展示报》等制作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历史的积极性、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识积淀。

通过活动还认识到日常课堂适当穿插历史小品活动有助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尝试分组学习、讲历史故事、课堂辩论、历史小品等短小活动中,我们惊奇地发现历史小品表演,最受学生的喜爱和欢迎。

例如,开展活动课《百家争鸣》时,各小组的学生收集了很多有关诸于百家人物的故事,教师要求学生按三个原则选材:l、要有突出的主题思想;2.故事小品能向人们说明或反映诸子百家人物的学说或思想;3.故事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学生最终确定了四个故事小品:1.苛政猛于虎(反映孔子反对压迫、剥削人民,主张“仁政” 的思想);2.孟子梁惠王上,(主要表述孟子劝解梁惠王做一个仁君的故事);3.塞翁失马(反映的是老子朴素的辩证思想);4.孙子训练宫女(反映的是孙子“严格治军” 的思想)。

通过历史小品活动,创设一定的历史情境,由学生形象地再现过去发生的事件,使学生以自己的直接体验来感知历史事件,了解历史人物

初中学生年龄较小,生性活泼好动,表现欲较强。历史小品内容具体、生动有趣、直观性强,又能寓教于乐,因而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表演天分,使学生的表现欲得到满足。

在历史小品活动中,学生要找素材编小品或熟记小品内容,要合作演练,要表演展示,而学生完成历史小品活动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就是逐步转变学习方式的过程。

第三阶段:提升与结题阶段,20xx年12月至20xx年1月。主要负责人:薛栋。

经过近2个半月活动展示课交流活动及课堂效果回馈,小组成员通过“问题”、“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环节的循环研究,不断总结提高。提高了对活动课开展的重视程度,认识到通过活动可以中引发学生兴趣、让他们有机会施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历史活动课丰富多彩则能给学生带来清新的感觉,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还能扩大学生知识面,吸取更多信息,有

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各种事物,获得很多课堂上得不到的信息,并运用众多信息进行创造性活动。 另外没通过分析、讨论、总结,学会灵活处理活动课和学科课程的关系、开阔了视野、了解了活动课开设的基本要求和规则、了解了活动课的多种模式、总结了适合本校的活动课的开展方法,反思了当前农村活动课开展的不足,并提出一些设想。

四、研究成效:

1、使本组教师认识到活动课开展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历史活动课与学科课程的关系。

2、了解历史活动课的遵循原则、课程类型、表现形式方法、基本特征和积极作用。

3、有效提高了我校历史课教学的课堂效果,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提高历史学科成绩。

4、初步掌握了课题研究方法。

五、问题与建议:

1、问题:

①研究范围狭小,参与老师少,调查中学生的参与度低。

②理论指导不足,课题的进展有些宽泛,针对性不强。实施本课题的老师大多是年轻老师,缺乏理论储备,教学经验也严重不足,对于如何搞教研更是纸上谈兵,因此课题的实施的过程都属于摸着石头过河,未能针对性是开展专题的研究。

③忙于工作,理论学习不够,写作能力欠缺,未能把一些本该写成论文的教学反思总结提升,导致成果不足。

2、建议:

①平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研究,加强交流。

②要多深入课堂,多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感悟。

③活动课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

六、参考文献:

1、《有效教学的基本策略》 余文森 刘冬岩 福建教育出版社

2、《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解读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历史教学探究》 刘军 人民出版社

七、附件:

1、与学生座谈记录。

2、课题小组成员座谈记录。

3、历史活动课调查问卷情况分析

4、阶段性反思和总结日记(7篇)


第二篇:历史课题结题报告


历史教学与学生成长性危机的应对

结 题 报 告

课题负责人:时英科 刘振龙

寿县迎河中学历史课题

历史课题结题报告

1

历史教学与学生成长性危机的应对

结 题 报 告

一、课题的提出

在高中新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如何全面适应高中历史新课改的需要,始终都是我校史地组全体同志的共同关注点和努力方向。在当代,国外教育以人为本,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很好的体现,注重于学生的人格培养。国内教育提倡培养“四有新人”,把德育和智育提到同等重要的地位,而且越来越重视。但是和社会现实相比较,仍显示出一定的滞后性,一直都是困扰社会发展的因素,也是教师日常教学中的困惑之一。在国内先进地区,特别是地级以上的城市,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经济、文化、人口素质、社会资源、家长生活的稳定性等各方面的巨大差距,所以像我们学校这样处在农村地区的中学,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在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的今天,经济的现代化带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生活、行为习惯、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求知欲望很强,他们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期或转型期,易接受新鲜事物,特别是前卫事物,他们在流行元素方面紧跟时代潮流,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方面与家长、学校存在明显代差,行为习惯方面不断挑战家长和社会紧绷的神经,不断挑战现有的道德观念,甚至与现有法律规范打擦边球。以上现象一方面使家长和社会日感忧虑,一方面也给我们的高中教育教学带来了不少困惑和挑战。我们史地学科作为一门社会学科,时刻关注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动态,这也正是本组从本角度入手,积极立项的 1

原因。

新课改已经三年,教研也经历了一个循环的前期摸索,我校教科室、史地组进行了认真规划,本着教学与实际相结合,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课堂上正面教育与课后引导跟踪相结合,广泛借鉴和推动改革创新相结合,在立足于我校实际的前提下,有针对性的进行了立项。

此前我组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前期研究,在组内、校内取得了一定阶段性成果和积累了部分第一手资料后,积极申请并取得市级立项。

二、课题的介定

关于“学生成长性危机”,这里指的就是学生在成长中因形形色色的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传统的正面教育受到冲击,甚至冲淡,情感态度、兴趣情趣出现了转移。主要表现为集体主义意识不强,行为过渡强调个性化,不太愿意受约束;在充裕的物质生活影响下,学习的动力不强,难于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流行元素的追求与普遍认可度较高,甚至影响到传统美德在学生思维中的地位;形成很多不良习惯;思维方式、行为偏激、过于叛逆、太非主流,可能形成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历史教学与学生成长性危机应对”的研究,就是要以历史知识和历史教学为依托,以历史课堂为主阵地,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结合班主任管理、课外引导、个人追踪、座谈访谈等,使学生重新振作精神,解除困惑、坚定信仰、约束行为、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成长成才、培养能力、提高成绩。

三、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就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角度看一方面科技水平突 2

飞猛进,知识爆炸,激烈的社会竞争等都对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们的教育改革大踏步前进。另一方面,本应对学生学校成长起促进作用的科技进步却一定程度上对学生成长构成了挑战,一部分学生难以抵御网络诱惑;充裕的物质生活使青少年缺乏应有的进取心;头晕目眩,五花八门的现代主义流行元素极大地冲击着学生们的学习与生活;影响了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取向等等。这些对青少年的影响实在是太大,给他们的成长带来巨大的危机,给作为家长和作为教员的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也给我们的新教育改革带来极大地挑战。

历史作为一门社会学科,对于塑造人格可以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正确看待网络;如何通过历史养成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何利用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如何从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等。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负起社会学科应担负的社会责任。

四、研究的内容

(1)研究历史教学中人格塑造的知识,参阅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学习和运用行动研究法,学习在新课程改革下,如何发挥正面价值观的引导作用的相关理论资料和经验总结。

(2)研究学生的普遍学习、生活习惯情况,关注他们习惯的共性和差异性。通过辅导、引导、座谈、个体谈话、模范榜样、历史塑造,逐步提高其认识,达到学成与养成相结合的目标。

(3)对学生初中时历史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所在初中历史学科完成教学目标的程度,通过调查 3

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参考来制定针对高一试验班的研究方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历史成绩,培养良好的历史学习习惯。

(4)研究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学生在网络环境的信息化条件下,高中高强度学习下,高考高压下的心理需求和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找到切入点和转化点。

(5)学习和研究历史课程教学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史料和先进实施经验,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现状,人际交往的需求、动向,尝试用“通过古人影响今人”的方法来引导、塑造学生,促进其成长。

(6)积极研究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了解他们的自我认知,自我规划,理想目标,心灵归宿,价值认知和价值取向。查阅相关史料,塑造历史典型,学习与其相关的经验总结。把对学生的共性了解和对个别学生的追踪引导相结合,力求把历史课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主阵地,辅之以其它手段,确保培养出的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满足“三个面向”的要求。

(7)学习和研究历史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论,先进地区的推介与实施方式。通过历史主体班会,历史主题辩论会、演讲比赛、书写历史小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养成良好的品质和独立表述历史事物、独自发表自己看法的能力。

(8)学习和研究历史课外活动的相关理论,学习和运用课外兴趣小组,通过小组研究,提高学生历史素养和能力。

(9)学习和研究地方史的相关内容、文献和研究成果,让 4

学生通过参观、访谈等形式身临其境、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10)研究我国当前“非主流文化”的特征,把对非主流文化的研究和对历史主流文化的研究相结合,把它与对学生性格、情趣、年龄段特征的研究相结合。从而把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很好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对立,达到更好的教育转化效果。

五、研究方法

1、调查法

以问卷、座谈等方式,调查了解学生的现状。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价值取向、审美观点、学习习惯、学习成绩、历史应用能力、实际参与能力、学生成长中遇到的困惑、学生之间的共性特征和个性特征等。

2、比较法

通过设立一个实验班和比较班的方式,其中高一(1)班为实验班,在对其进行普遍问卷之后,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实施措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关于学生人格塑造部分的目标。高一(2)班为比较班,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正常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在课题实施中对两者进行分阶段比较,这样容易发现研究中出现的不足,进行成果的直观获取与收整。

3、课堂引导法

课堂教学是我们历史学习的最主要方式,含盖的知识面最广,也是我们课题实施的主要方式。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更新,新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使学生在正面教育中得到提高。

4、行动研究法

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如组建兴趣小组、开展主题班会、开展历史主题演讲活动,参观历史古迹,研究地方史资料等学生 5

比较感兴趣的方式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培养历史兴趣和参与能力。

5、其它方法

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等。

六、研究的过程

(一)课题申报与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本阶段研究主要目标是发现问题并制定应对策略:

为了客观了解我校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现状和学生成长状况,较好的消除课题实施中的消极因素,有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研究,我们先进行了问卷调查。

本次调查分别对高一、高二、高三学生进行了问卷,共计360名学生,主要内容为以下七个方面:①在历史教学中正面价值观的培养;②历史教学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培养;③历史教学对学生抵御网络诱惑的作用;④历史课程教学对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作用;⑤历史教学与学生非主流文化倾向;⑥历史教学对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⑦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调查结果统计:

1、关于历史教学对学生正面价值观的引导方面。问题一:历史教学中能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吗?“能起决定作用”的占60%;“能起重要作用”占30%;“能,但作用有限”占10%。问题二:你的老师在教学中有没有注重你们人生观、价值观的教学渗透?“有,老师做的很好”占50%;“有,但做的还不够”占35%;“没有”占15%。

2、关于历史教学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方 6

面。问题一:你认为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对个人成长影响大吗?“起绝对影响”的占20%,“影响很大,很重要的”占65%,“有一定的影响”占15%。问题二:历史老师经常在教学中进行关于“历史人物评说”的主题活动吗?“有,很必要”的占10%,“有,但做的还不够”的占30%,“没有”的占60%。

3、关于历史教学对学生抵御网络诱惑的作用方面。问题一:你认为通过历史课正面教育引导,能加强学生抵御网络诱惑的能力吗?“能,而且很重要”的占30%,“效果有限”的占50%,“不能”的占20%。问题二:你认为用何种方式来教授“网络给青少年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个知识点?“用主题班会的形式”的占55%,“用历史小论文”的占30%,“用传统讲授法”的占15%。

4、关于历史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方面。问题一:你认为历史教学对学生优良心理品质的培养重要吗?“非常重要”的占60%,“重要”的占35%,“不重要”的占5%。问题二:面对困难,你的心理态度如何?“迎难而上、克服困难”的占60%,“量力而行”的占35%,“知难而退”的占5%。

5、关于历史课程教学与学生非主流文化倾向方面。问题一:老师在历史课上讲授过“非主流文化”吗?“有,是现代主义文化的一部分”的占40%,“没有”的占50%,“无关紧要”的占10%。问题二:你认为学生的非主流倾向能通过历史教学而实现向传统主流价值观的转移吗?“一定行”的占30%,“应该可以”的占30%,“表示怀疑”的占40%。

6、关于历史教学对学生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作用方面。问题一:历史教学能培养学生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吗?“行”的占45%,“能起到一定作用”的占45%,“作用有限”的占10%。问题 7

二:你的历史老师在讲授“构建和谐社会”的知识点时,运用的是什么教学方法?“讲授法”的占60%,“合作探究法”的占25%,“其它”的占15%。

7、关于历史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方面。问题一:你们获取历史知识的正常途径是什么?“课堂教学”的占70%,“课外书籍资料”的占20%,“兴趣小组等其它形式”的占10%。问题二:传统单一的历史课堂教学会影响你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吗?“肯定会”的占60%,“一定程度上会”的占30%,“不会”的占10%。

原因分析:

1、教材方面原因。现行的高中教材采用的是必修加选修的模式,在必修模块中主要是主体历史知识点的设置,这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很难全部联系在一起,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很难起到塑造学生人格的作用。选修模块部分内容较为生动有趣,但往往选上的部分有限,也很难全部体现学生生活实际。

2、来自家长的原因。很多家长过份看重学生的分数,“分数决定一切”,这使得一些学生只注重历史学科中智育部分的知识学习,而忽视其德育、美育等其他部分的知识。

3、学校和社会的原因。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本地经济较落后,学校的发展受到经济因素的制约,教学条件不完善、不配套,学生的探究课与实践课受到一定的制约。

由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较多,学生中留守儿童比例较大,这也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

4、学生自身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因高考应考模式的影响而学习方法单一,出现只适应课堂教学而不太适应其它历史教学活 8

动形式的现象,参与能力差。有的学生因好奇心太强,意志力有限,以致于思想行为在课堂正面要求与外界干扰之间徘徊。

5、最重要的还是我们教师自身的原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有的老师只是机械地进行历史知识的灌输,而不讲究方法,多用“填鸭式”的教学,基本上不顾及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培养,导致经历了九年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出现了厌学现象,对历史“烦”,兴趣开始向其它“好奇的”“有吸引力的”领域转移。还有的老师只重视“识记”“理解”两目标的教学落实,而忽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渗透,这都不利于学生成长,导致他们难以抵御外界诱惑。

思考与对策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是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前提,也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形成良好品格的关键。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用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辅助手段,特别是多媒体教学和探究式教学。

2、教学活动中要把书本知识和我们日常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找事例来丰富课堂知识,使课堂充满生活性、趣味性。

3、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例如开展主题班会、历史主题演讲比赛、历史主题辩论会、书写历史小论文等,有针对性深度挖掘历史知识、历史人物中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多重能力。

4、课堂内外相结合。要从以“书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课堂内、外相结合。在抓好课堂主渠道教育 9

的同时,可成立历史课外兴趣小组,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问题,存在的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进行研究。

5、由查找历史知识到“寻求”历史知识。可利用兴趣小组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也可参观历史遗迹,直观地感知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和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6、进行跨学科性的学习和研究。可运用政治、法律知识规范学生要求;可运用文学、艺术、美术去感染学生等。

(二)实践研究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1、第一阶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本阶段主要研究如何打开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习兴趣和培养主观能动性。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方法和措施:

①更新教学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实行开放式、探究式教育教学,鼓励学生由“坐好、听好”到“动起来,主动学”,一改以往传统单一的课堂讲授法,使学生一下子活了起来。学生们发现,老师比以往亲近多了,自己也开始愿意主动与老师接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逐渐地被消除。采取新的教学辅助手段,普通章节尽可能地用多媒体演示,探究课一定使用多媒体教学。在新模式下,学生们发现曾经课本上枯燥的知识也可以这么有趣;难懂的道理也更容易理解了;本来的历史知识与现实的社会生活相结合起来,他们不再对历史课感到厌烦,而是开始期盼和向往了。

②开展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可以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活动参与能力,培养当众演讲的心理素质,渗透德育目标,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我们根据教材内容和课程标准要求来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能有 10

效渗透德育的主题班会。如在必修3模块“信息技术的发展”一课的教学,我们就开展了《正确认识网络》的主题班会。在《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的教学中开展了《历史人物伴我成长》的主题班会。在这个过程中,先让学生多渠道收集相关史料,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并发言,最后由老师总结、点评。学生们为了上好这两堂课,都行动了起来。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因为准备充分,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不仅提高了能力,还从课题研究中尝到了甜头,更愿意配合后面的研究了。

③辩论会形式

中学生正值青春年少,表现欲强。适当地举办历史辩论会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激励作用。不但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史料整理和收集能力、还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兴趣,加强活动参与意识,使他们在主流学习行为中找到了成就感。

如在讲到东西方古典思想的比较时,就提出了一个辩论主题《美德即知识》。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进行了精心准备,辩论的整个过程均由学生组织,老师只负责评价标准的制定和最后点评。使学生不仅锻炼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受到美育、德育等正面价值教育。

④历史主题演讲形式

在历史主题演讲方面,我校关于《历史的选择》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演讲比赛,在近两年作为校级活动已成功举行了两届,不仅丰富了学生历史知识,培养了主题参与能力,还增强了学生的心理自信。

11

⑤反思

a 在这一阶段的研究试验中,研究的内容和方式具有民主性、现实性、全面性,各研究小组在研究的基础上均写了阶段性小结,形成初步的文字研究材料。但是教学研究选择的空间范围还是太小了,基本上还是局限于课堂、讲堂,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突破这一空间限制,把历史课堂、讲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直接走出课堂、讲堂,深入社会中去探询和直接感知生活中的历史知识。b研究中,有个别同学对新的试验措施不太适应,个人成绩提高有限。表现出集体意识不强,缺乏交流与合作的精神,有的学生表里不如一等。对此我们将进行小范围的研究,采用个案追踪的方法来解决。

2、第二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

对前阶段成果进行边实施边研究,同时采取建立历史兴趣小组,参观历史遗迹、个案追踪等方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①组建兴趣小组

在实验班中挑选积极分子组建历史兴趣小组,从组长到成员均由学生担任,老师担任辅导员,只负责日常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和必要的辅导,而学生则全程参与。研究的对象均为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所普遍关注的现象和成长中所遇到的困惑。如:如何正确对待网络;历史教学对学生非主流行为倾向的影响;如何发扬先辈们的优秀品格——历史人物伴我成长;如何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教学与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等。通过历史兴趣小组多渠道的研究,达到课堂上无法达到的效果并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

②组织参观历史遗迹

12

我市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楚国故都——寿春;淮南王——刘安的遗址;天下第一人工塘——安丰塘(孙叔敖);辛亥元勋——方振武;将军县——金寨等。利用“五一”的时机,组织学生实地参观,在缅怀先贤先烈的同时,也直观地了解了相关的历史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学习了他们的优秀品德和崇高精神,给学生扎实地上了一堂社会课,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其珍惜现状、成长成才。

③进行个案追踪

我们把其中的一小部分典型学生立为个案,具体由组内成员分组到人,每个小组均负责一到二人,有针对性重点进行转化和提高。

七、研究的成果

本课题在本组成员的不懈努力下,经过近二年的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方面

1、通过研究实施,提高了学生的历史成绩。自实施研究以来,实验班高一(1)班与比较班高一(2)班相比,实施以前两班历史成绩基本持平,但到第一学期期中测试时,高一(1)班历史平均成绩就比高一(2)班高出8分,到09年期末测试时,高一(1)班历史平均成绩不仅高出高一(2)班10分,而且全班仅3人历史成绩不及格,而到20xx年六月底实验班完全消除了不及格。在个人成绩提高方面,高一(1)班吴晓艺、杨新霞、吴娅、胡世龙等均有明显提高,如:吴晓艺历史成绩从09年9月入学时的45分提高到期中测试时的62分,到期末测试时则为71分,而至第二学期期末测试时,已达到81分,从一个历史学 13

困生一跃成为学优生。

2、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研究前,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表现被动,没有积极性,甚至有不少学生一上课便昏昏欲睡。而课题研究后,学生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提前预习的学生开始多起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映上历史课就像看电影和看表演一样,有时自己也可以过一把“演员瘾”,课上的一点儿不累。在

第二阶段研究的调查中,发现历史课已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学科。

3、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不少学生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中处于弱势,自我感觉不如别人,于是便产生了自卑心理。一部分学生因此而慢慢变的自我封闭,不愿意和别人交往。还有少数学生注意力开始向其它方面转移,如上网、早恋、打游戏等不良行为,想从中找到自信,结果是越陷越深。在本次研究中,不少学生通过各种历史教学活动的参与,他们的组织能力、活动参与能力、演讲能力、辩论能力等得以展示。给了学生自我发现和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认识到“原来我也这么厉害”,自信心提高了。

4、培养了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以致用的能力。通过组建兴趣小组、参观历史遗迹、社会调查等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源于生活,又反作用于生活”的道理。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考察历史,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5、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多种类型的教学活动形式,使学生们的社会参与能力、组织能力、自我表现能力、思维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得以提高。

6、增强了学生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在研究中,学生们的行为活动和价值贡献都是以团队的形式展现的,离开了团队,谁也 14

完不成任务,更出不了成果。无形中进行了集体主义教育,增强了对“团队”的认同感。

7、提高了学生思想力和抵御不良诱惑的意志力。使正面主流价值观成为学生的价值标准,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功抵御成长中的各种危机。

8、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祖国河山壮丽多彩。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培养其“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师方面

1、通过研究提高了我组教师教研水平和教研意识。在研究期间,我们本着边实施边研究的原则,把研究成果第一时间运用于实验班学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尝到了甜头的老师们教研兴趣更浓了,积极性提高。本次“历史教学与学生成长性危机的应对”是本组近年来所进行的最高层次课题立项研究,这对于组内成员都是无形的激励,大家也都从中有所提高。

2、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通过研究我组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所更新,新教学辅助手段的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基本上都能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已逐步可以适应新教育教学理念的需要。

3、提高了历史教学的视野,把历史辩论会、主题班会、主题演讲比赛、组建历史兴趣小组都作为历史教学的一部分。

4、通过教研拓宽了教师日常教研视野,培养了一批教研能手。如:09年以来,我组内张家英同志的论文获县级二等奖,蒋鸿元同志教研论文获市级三等奖,张家英同志的新课题在2010 15

年获得市级立项,刘振龙同志在县内教研活动中多次受表彰等。

(三)教学方法方面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基本摸索出一条利用历史课程教学模式的转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自主学习能力、组织能力、活动参与能力、探索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加强学生的思想力、自信力和意志力的新路子,使学生成长成才,成功抵御成长中的各种危机。

具体做法就是,以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为主体,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如主题班会、历史辩论会、主题演讲比赛、课外兴趣小组、参观历史遗迹、社会调查、个案追踪等方法,形成动态课堂,联动教学,联动学习。

八、成果推广

经课题组成员的共同研究探讨,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即上一目的三个方面,为了最大范围的发挥其作用,我们决定对其作如下推广:

1、以实验班为试点边推广边研究。主要是上示范课,并进行组内的听评,并做必要反思。

2、在本组内和校内进行推广,使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得以提升,使学生的成绩得到提高,抵御不良诱惑的能力有所增强。

3、在有可能的情况下与市内的兄弟学校进行联系,进行联合研究、讨论与评比,在使自身得以提高的同时,也把我们的成果推介出去。

九、反思

课题研究后的体会与反思:

16

1、体会:

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是历史课程教学的关键,也是课题研究成功的关键;②进行教育改革教师必须要转变观念;③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保证;④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前提;⑤课外活动也是历史教学的一部分。

2、反思

①在课题研究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本课题研究范围太大,课题值得深入和展开的地方太多,而我们的研究仅局限于历史教学的范围内进行研究,显得有点狭隘。

②在课题研究中,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时间限制,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还有很多不足和需要反思之足。比如,如何把成果常态化的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去?如何把成果全面实施于其它学科的教学中去?因此我们将继续搞好相关历史课题研究,并为以后的课题申报提供思路。

17

更多相关推荐:
历历史课题的结题报告

历史课题的结题报告一课题名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研究时间20xx120xx5二主持人姓名蔺周智小组成员王曼华赵海燕任教学科九年级历史三简要说明选题背景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我国物质生活发生了重大变迁中国社会...

历史课题结题报告

市十五规划历史课题结题报告发表日期20xx年11月9日编辑录入点击率1198字体颜色字体放大正常缩小结题报告示例南京市十五规划课题现实参与法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结题报告20xx年12月20xx年3月在市县教科室的...

课题结题报告

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效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培养史料分析能力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的背景1新课标下高考考试的客观需要回顾20xx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整份试卷材料非常丰富在20道选择题中有18道使用材料给我们的直观感受...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葫芦岛市二高中历史课题组20xx年9月28日课题名称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自历史组申报的信息化环境下互动教学模式研究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例校级课题批准立项以来全体历史组成员都...

课题结题报告书

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课题结题报告书课题名称城市近郊农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题编号JJS20xx460批准立项时间20xx年6月完成时间20xx年8月课题负责人韩迎春电话137xxxxxxxx所在...

结题报告《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结题报告邵成新安镇中学中学历史关键词自主学习历史教学创新思维能力摘要中考历史学科实施考查方案后历史学科作为一门市级考查科目其教育教学效果与原来作为非中考学科相比地位有了一定提高但...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古诗鉴赏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结题报告课题类别学科分类课题名称课题主持人主持人所在单位填表日期摘要本课题的研究突出了师生的共同参与相互合作凸显了当前语文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对于学生古诗词鉴赏能力和审美能...

20xx课题结题报告表

安康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取代历史作业高中历史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方式研究结题报告首都师范大学附属育新学校蔺玉松郭金英郝宏丽前言试卷讲评课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试卷讲评课的有效性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考试成绩本次教改实验...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朱刘街道小学李树升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生活化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数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离缺乏对学生生活世界的关注学生对数学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数感因此希望于通过进行...

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结题报告农村小学英语家庭作业多层次设计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学英语随着新课程改革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涌现相应的开发利用课外的有效时间与空间探究不同的途径使小学生获得最大限度的语言实践机会从而获得语言实...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案例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课题组长向坤勇课题组成员胡浩执笔胡浩潢川县中学高一5班仁和中学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安顺一中学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组62820xx安顺一中学学生日常消费情况的调查研...

历史课题结题报告(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