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穗东_新增城——增城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02.24

时间:2024.5.15

1 增城市科学发展回顾总结

20xx年以来,在各级政府正确领导下,增城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初步摸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并取得巨大的成就: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之下,增城市委、市政府制定出一整套的科学发展思路,开创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生态补偿、城乡协调的创新发展方式,被外界誉为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双赢的“增城模式”。 广州教育城gzjyc.cc

增城的科学发展体现在三个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发展理念转变、领导作风转变;着眼于两个协调:区域协调、城乡协调;实践于三大功能区:南北中三大经济圈;落实于三个补:以南补北、以城补乡、以工补农;具体到三个就:就业、就读、就医;这就是增城走出的一条科学发展观的道路――“增城模式”。增城协调发展的的模式就是促进经济、社会、生态的协调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的模式、就是科学发展观的实践。

城市实力逐步增强,美誉度不断提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比中,增城从19xx年的58位跃升到第15位,连续五年居广东省首位。20xx年荣获联合国“世界和谐城市提名奖”,20xx年初荣获“中国和谐之城”称号,增城的发展受到全国乃至世界的瞩目。20xx年以来还荣获了 “全国绿化模范县(市)”、“全国绿色小康县”、“全国科技先进市”、“广东省文明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市)”等称号。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总结增城发展的经验为: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令人鼓舞的突出成绩,开始走上了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一靠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引;二靠增城市委、市政府形成的一整套与科学发展观要求相适应的新发展思路;三靠广大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和坚持不懈的苦干实干。

经济发展迅速,发展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20xx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10亿元,工业总产值862.7亿元,均为20xx年3倍,而财政总收入达77.22亿元,是20xx年的10倍,人均GDP6878美元,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业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扶优扶强,注重工业品牌建设,支柱产业不断壮大,三大工业支柱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84.48亿元,占44.5%,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由20xx年的7家增加到20xx年的71家。

1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预计20xx年空气综合污染指数比20xx年下降0.34,空气质量全年优良;全市三条河流水质平均达到三类以上;地更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1%,城区人均绿地面积从20xx年的4.73平方米增加到去年的15.8平方米。

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农民收入快速增长。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624元,比上年劲增长16.57%,增幅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区域间、城乡间公共服务水平不断缩小,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不断从经济发达的南部向中、北部延伸,从城市向农村延伸,先后投入6.8亿元,修建了637公里村级水泥路和960公里有线电视光缆,282条行政村,村村实现了“六通”(通电话、通电视、通自来水、通水泥路、通有线广播电视、通公共汽车),农村、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增城所取得的巨大成绩得到了广州市的充分肯定,并为增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20xx年8月,广州市市长张广宁在广本第二工厂调研时提出,增城市要抓住包括广州本田第二工厂在内的汽车及零部件项目落户的契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极。20xx年2月17日,在广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推动增城加快发展,开辟广州新的重要发展区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目前,增城正在为逐步打造成为广州市城市副中心而努力,提出了“新穗东、新增城”的发展目标,未来,一座崭新的和谐之城将崛起在广州东部。

科学定位,以三大主体功能区促和谐发展。

立足长远,从区域战略高度系统考虑和谋划增城的发展。“跳出增城看增城”,将增城的区位条件、资源禀赋、交通、产业、生态环境等发展要素与整个珠三角都市圈的发展格局和发展趋势有机结合起来,合理定位增城,积极探索增城的科学发展模式,建设广州东部新型制造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区域中心、生态旅游休闲区、现代都市农业基地,努力创建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20xx年,根据辖区内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增城市明确提出走工业发展与生态保护良性融合的科学发展之路,将全市划分为南、中、北三个经济圈推动形成富有特色的三个主体功能区:南部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毗邻工业发达的广州市和东莞市,区位优势明显,且自身的工业基础较为雄厚。据此,南部以新塘为龙头,大力推动南部形成先进制造产业圈,创建广州东部工商新城,即重点开发地区。中部地区以丘陵地貌为主,邻近工商业发达的南部和广 2

州市萝岗区,环境优美,城市公共服务和配套设施较为完善。据此,中部以增城市区为核心,营造中部都市生活圈,创建文化产业城,营造宜创业发展和生活居住的优美环境,即优化开发地区。北部地区以山区地形为主,工业基础薄弱,但自然生态好,是珠三角地区的翡翠绿洲,在发展生态旅游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据此,北部以白水寨省级风景名胜区为龙头,在全市1616平方公里范围内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约800平方公里营造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大公园,形成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创建生态旅游示范区,即限制开发区域。

在这一发展思路指引之下, 20xx年以来全市94.4%的建设用地都用在了南部,同时以共建园区的方式对原有土地资源的整合,形成了打破原有村域、镇域局限、整个南部一盘棋发展工业的新格局,使得这块区位优势本来就非常突出的黄金宝地及时抓住了广州汽车工业大发展的重大机遇,吸引了一大批效益高、污染低、竞争力强的企业进驻,形成了汽车、摩托车和服装工业三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的新态势。

南部工业的急剧发展,加上增城周边的广州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和东莞北部镇区等工业密集区,为增城市特别是中部都市生活圈生活服务业、生产服务业的大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而中部地区作为广州城市东部副中心的定位,也使中部及时地腾出足够的空间和资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服务业、人口、资金加速向中心城区集聚,是增城市短短8年间城市化率劲增26个百分点的根本动力。

与此同时,北部山区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集群发展的势头也已初步显现,目前,增城已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50个农业企业或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已成为广东省内新旅游热点之一,去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带动全市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0%。

三大圈层错位发展、集聚发展,已经初步出现了圈层间的良性互动效应,并以此为引爆点,推动增城全面协调发展。

科学决策,以思想观念转变促发展理念转变

通过科学的产业政策和规划,增城市制定了“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更好地发挥产业集群优势,从节约资源中求发 3

展,从保护环境中求发展,从科技进步中求发展”的科学发展策略。

对工业产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优化升级,促进工业经济由资源消耗型向科技进步型转变。一是铁腕治污降耗,拓展发展空间。提出了宁可少增GDP,也要还市民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水源,从源头上遏制了污染的产生,降低了能耗,又为优质项目腾出了发展空间。二是集约利用土地,发展组团式工业。集中力量规划建设了广州东部(增城)汽车产业基地、东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宁西工业园等几个工业基地,引导企业入园经营,实现了资源共享、节约土地,污染同治,产业集聚,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成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就培育了汽车、摩托车和牛仔休闲服装三大支柱产业。三是严格准入标准,引进优质企业。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标准,尤其是环保方面对项目进行严格的筛选,注重引进生态环保型项目,坚决杜绝为追求GDP增长而盲目上项目。四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自主品牌。通过每年举办国际牛仔服装节、策划宣传、建立奖励激励机制等形式,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发展了VIGOSS、创新、康威、苹果等一批牛仔休闲服装品牌企业。

大力发展生活性现代服务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以消费的增长来拉动经济的发展。增城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服务业,吸引周边城市人口前来消费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一方面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强消费吸引力。围绕将增城建设成为青山环抱、绿水绕城、百花盛开、文化繁荣的广州市周边最美的卫星城之一的目标,积极实施“青山绿地”和“蓝天碧水”工程,兴建了增城广场、体育广场、挂绿广场、增城公园、蕉石岭森林公园、荔枝文化公园以及荔城污水处理厂等一批公共市政工程,规划建设了一批上档次的生活居住社区。另一方面,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消费服务水平。紧紧抓住周边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围绕为工业经济发展提供配套,大力发展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引进了东凌机械装备交易中心、豪进摩托车及其零部件研发展示交易中心等一批大型商贸会展企业,促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并进,放大制造业效应,推动了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围绕为周边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生活配套,策划建设了凤凰城、翡翠绿洲、金地荔湖城等大型社区,鼓励社会投资建设了一批星级商务或度假酒店,培育了良好的旅游、商贸、教育、文化、体育、汽车等消费热点。

在大力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发展高质量的工业经济的同时,注重提升传统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大力推动三次产业协同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围绕增加农业的边际效益,抓策划、建基 4

地、深加工、树品牌、促流通,大力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销、好价”为特征的都市农业。通过举办增城挂绿荔枝拍卖会、增城菜心美食节等系列活动,创立了增城荔枝、增城菜心、增城丝苗米等农产品名贵品牌。二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富民兴市的重要举措,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的目标和建设“千年景区”的理念,按照“政府主导、总体规划、重点保护、科学开发、高效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整合派潭、小楼、正果三镇及中部部分地区约800平方公里的生态资源和人文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坚持点、线、面相结合,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以何仙姑旅游景区为重点,高起点抓好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立足长远,营造“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大公园”。

科学创新,以四大机制保障促主体功能区实践

为保障主体功能区规划的顺利实施,增城市大胆创新,制定与规划相配套的四大机制,促使三大功能区错位发展、集聚发展、良性互动。

建立组织保证机制。功能分区的要义在于因地制宜,相应地,在用人上也要因材使用,功能区管理选配对口专业干部。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增城注重结合主体功能区的不同定位,科学选配各镇街班子,统筹调配专业对口干部。在南部和中部镇街班子中侧重配备工商管理和城市规划等专业的干部,在北部3镇班子中侧重配备了接受过旅游专业、农学类专业高等院校教育的干部。

建立资源配置机制。根据各主体功能区的定位,在财政投向、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针对性配置,确保资源利用最优化。工业建设用地向南部集中,推动工业产业组团式集聚发展;农田保护区和生态保护区向北部集中,形成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集群发展效应。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北部三镇税收市级留成部分全额返还,从20xx年起,每年从南部工业镇税收返还额中提取10%给北部山区镇;从20xx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反哺山区镇。

创新绩效评估和政绩考核机制。在经济发展考核体系里,南部侧重考核工业指标,中部侧重考核现代服务业和城镇功能配套能力,北部不考核工业,只考核农业和服务业产值。

在组织保证机制的支撑下,各大功能区按照各自的功能定位,在具备专业素养的干部领导下有序发展,为推动南、中、北三大经济圈的形成和科学协调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组织基础。

在资源配置机制的支撑下,南部、中部、北部资源利用达到最

5

大化,同时资源优势互补,加强了整体竞争力。北部的一流生态环境和中部的一流生活环境增强了南部招商引资的吸引力和地区竞争力,南部地区的工业短短几年上了一个新台阶:产业支柱明显,已形成汽车、摩托车、牛仔休闲服装三大工业支柱;产业高级化,汽车产业一跃成为第一支柱产业;企业规模化,全市亿元企业从20xx年仅7家,猛增至去年100多家,其中产值30亿以上的工业企业20家。南部工业大发展为中部城市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支撑,北部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增强了中部城市的吸引力。经过几年的集聚发展,增城中心城区发展面积急剧扩大七成,置业安居集聚人口效应明显增强,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了62.47%,比19xx年提高了26个百分点。

在生态补偿机制的支撑下,北部关闭了大量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五小”工业企业后,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也取得长足进步。更重要的是,受益于南部和中部的迅猛发展,20xx年以来,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3.9万人,转移率达84%。几管齐下,主要分布在北部山区的农民分享到了增城大发展的成果,预计去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6624元,比上年增长16.57%。

在绩效评估和政绩考核机制的支撑下,消除了北部三镇的顾虑,并将各镇的发展建设成果置于统一的平台上公平地考核,有利于各大的主体功能区按照各自的定位持续发展。

增城市在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目前仍然处于不断探索和完善阶段,增城应把握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的契机,不断完善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增城模式”,推动三大主体功能区又好又快地建设,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6

2 总体发展战略

2.1 发展目标——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

作为广州实施东进辐射粤东的门户,上层次规划将增城定位为广州东部新城区;同时,增城又是一个后起的新兴城市,拥有大片等待开发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优良,是广州东部的“绿肺”。依托优越的生态、资源条件和良好的产业经济基础,将成为未来广州新的重要发展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此,增城必须打好“生态牌”,这不仅仅体现在维护优良的生态环境,还应当体现在经济与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成为了增城的必然选择。增城以建设“新穗东、新增城”为要求,树立“以人为本、城乡统筹、营造环境、发展产业、促进创业、解决就业、富民强市”的发展理念,积极推进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建设,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广州东部现代化生态新城区。战略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资料来源:《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增城年鉴20xx年》、《增城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带*号为20xx年4月市统计局实际调查数据。

7

2.2 功能定位

定位一: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把握广州市建设先进制造业中心、扩张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机遇,增城在南部600平方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以新塘为龙头的增城最大工业集聚区,以新塘新兴工业卫星城为中心,以增城南部地区(包括石滩、中新工业基地)为依托,形成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高标准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着力形成广州新的先进制造业增长极,建设成为广州东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定位二: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

增城通过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商贸业、金融业、适度发展中高档房地产业,促进会展、信息咨询、教育培训等中介服务发展,积极提升餐饮服务、社区服务、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规模和档次,加快服务业市场化、社会化、信息化步伐,成为现代服务业穗东中心。

定位三:广州生态旅游示范区

增城旅游优势资源比重大,增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按“政府主导、总体规划、重点保护、市场运作、科学开发、高效管理、永续利用”的原则,保护、整合和利用北部三镇生态资源的决策,以保护为前提、以规划为先导、以管理为保证,积极而又有序地发展生态旅游业,加强生态景区建设与管理,增强派潭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小楼现代都市农业观光走廊、正果湖心岛湿地公园等重点旅游景区的品牌效应,积极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使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目前,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的生态旅游业已取得新突破,未来将呈蓬勃发展之势。增城将成为服务于广州乃至珠三角的生态旅游示范区。

定位四: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

增城农村面积大、农业人口多,是广州主要的农产品产出地。近年来,增城市一方面强基础,进一步完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农田、鱼塘标准化改造。一方面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主导产业,尤其注重北部山区农业功能深度开发,积极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同时,在更大范围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搞好基地化农业园区的建设,有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实行公司、基地与农户的有机结合。大力改造传统农业,发展以“好吃、好看、好玩、好销、好价”为特征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基地。

8

定位五: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

增城生态资源丰富,森林面积达112.9万亩,占全广州市森林总面积25%,不仅是增城自身,而且是整个广州的绿色生态屏障;同时,增江也是广州东部的水源涵养地。增城定位为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是从广州可持续发展全局出发,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为可持续发展留下生态空间。

定位六: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

增城市近年来大办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20xx年实现了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市的目标。目前已有位于石滩的华立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分校)、朱村的松田学院(广州大学分校)、荔城的华商学院(广东商学院分校),在职业技术教育方面已有一定基础。增城定位为广东省重要的教育基地,树立发展大教育的理念,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在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的基础上,积极促进职业教育与就业服务的紧密衔接,对广东省实现全民就业意义重大,对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更新创业理念,建设创业型城市意义重大。

2.3 总体发展战略

战略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从东江大潮走向增江情怀,从南部工业走向北部生态,

从工业强市走向文化兴市,从城镇主导走向城乡统筹。

增城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将进入文化娱乐、旅游休憩、教育科普、商贸会展等需求全面释放与增长的发展阶段。在未来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工业仍是增城发展的主旋律,而生态旅游、文化娱乐等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城乡统筹发展,构筑和谐社会也成为增城发展的主题。增城的工业主要沿荔新公路组团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沿增江、东江发展,服务业在空间上是以北部的生态旅游和中部的文化、会议休闲产业为代表。

战略二:构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

根据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思想,结合增城经济功能分区明显的发展现状,将增城划分为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无禁止开发区域)。

南部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地区,政策导向上主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支持,有针对性地适当扩大建设用地供给,支持产业组团、规模发展。

中部主体功能区:优化开发地区,制定产业优化和转移导向目录,在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等方面实行更加严格的产业效能标准, 9

设定高于全国平均标准的产业用地门槛,先行实施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政策。

北部主体功能区:限制开发区域,通过政府的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经济活动,在担当起生态屏障功能的前提下,适量建立一些旅游休闲基地。

战略三:组团整合,中心带动

构筑南中北三大经济圈,以“两城三中心”带动全市协调发展。 根据南中北三大主体功能区的战略构想,构建南中北三大经济圈,并相应地制定产业政策和发展导向,通过其合理分工、互补协作,使增城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能。同时,通过重点建设两城三中心(两城:增城市区和新塘城区;三中心:石滩、中新和派潭)的中心城镇,发挥中心城镇的辐射效应,带动增城的全面、协调发展。

南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圈:包括新塘、石滩和中新三镇,以“产业升级,工商并举”为发展宗旨,重点发展以汽车和机械装备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产业和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把新塘建设成为广州东部生态工业卫星城。

中部都市生活圈:主要指中心城区(包括荔城、增江和朱村街道),以“都市服务,文化兴城”为发展宗旨,发展以音乐和文化为特色,以生活和服务配套为主要功能,创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文化产业城、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广州城市副中心,以及广州东部最美丽的卫星城之一。

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包括派潭、小楼、正果三镇,以白水寨风景区为龙头,以“突出特色,错位发展”为发展宗旨,发展生态旅游、会议休闲产业与都市农业,逐步把北部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公园。

10

3 产业发展战略

3.1 发展战略

战略一:主动对接,错位联动

一方面,主动与东莞、萝岗等产业高地对接,同时充分发挥自身生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旅游休闲、物流、商贸和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为周边产业高地提供服务。 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行业上与从化、黄埔等地区错位发展,实现行业联动、共赢。

战略二:强南活中优北

强南:继续强化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圈的高科技、精密装备、机械装备的产业特色,与萝岗、黄埔等产业基地在产业链的具体环节上错位联动;同时大力发展展示交易、研发、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等服务业,将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圈大造成为工商并举、设施齐备的创新产业园区、广州第三大工业引擎。

活中:培植文化艺术产业、教育科研产业、会议休闲产业、生态旅游业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大造“山水文化音乐城”、广州东部最美丽的卫星城之一,活跃中部都市生活圈的消费氛围,达到吸引高消费型人口的目的。

优北:北部山区禁止设立工业企业,改造优化现有工业,继续立足特色发展现代农业,适度配置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加强工业与农业的关联度;结合生态旅游项目,建设乡村儿童乐园,带动生态旅游业的发展。

战略三:强二优三促一

强二:对于具备优势的第二产业,延长、加深产业链和运用先进技术,并形成产业集群,全面提高传统优势工业,进行技术创新,实现产业高级化和经济增长集约化。依托萝岗、东莞等产业高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凭借自身的生态优势,以集群化为手段,与周边地区联动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

优三:提升传统服务业的发展,将传统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主旋律,完善商贸物流、金融、房地产的发展。将生态旅游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全市范围内形成景区网络体系,提高景区建设品味,构成多层次、多角度的景点景区产品组合,内合外联,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人文生态景观的高度整合。

促一:立足特色发展都市农业。鼓励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特色农业、绿色农业支撑基础,大力发展“好吃、好玩、好看、好销、好价”“五好”为特征 11

的都市农业。

3.2 发展策略

第一产业:在立足特色的基础上,坚持基地带动、龙头企业带动、

市场带动、品牌带动战略,形成南、中、北三个农业经

济区。

南部都市农业经济区,包括新塘、石滩,以发展优质稻、

蔬菜、水产、荔枝为主。

中部都市农业经济区,包括荔城、中新,以发展优质稻、

荔枝、蔬菜、花卉、养殖业为主。

北部生态农业经济区,包括派潭、小楼、正果,以速生

丰产林、优质稻、毛竹和饲养业为主。

第二产业:增城工业主要集中布局在广汕公路以南的新塘镇、石滩

镇的各工业组团,产业类型包括汽车、摩托车装配和配

件制造、电子信息产业、纺织服装等,其中新塘工业基

地是南部工业组团的重中之重,规划建设成为广州市东

部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对于荔城、增江街主要选择发

展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产业,朱村主要发展农副产品

加工业;而中新镇则依托广州开发区,发展汽车零配件

生产业;北部三镇,近期维持已有工业现状,禁止工业

发展突破,远期逐步撤除、优化。增城工业呈组团化布

局,本次规划对已有的工业用地,按基地化的思路进行

整合,形成有利于统一配套和管理的产业集群。

第三产业:增城第三产业主要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

依托南部和珠三角地区已经形成的发达制造业产业圈,

大力发展与之相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和打造

珠三角集工业设计、研发、展示、交易、采购、物流配

送功能于一体的生产性服务业集散地。生产性服务业主

要包括物流仓储、金融保险、商贸会展、中介服务等内

容,主要分布在南部的新塘镇和石滩镇。

以文化和生态为特色,提升城市品位,大力发展生活性

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主要包括房地产业、传统商贸服

务业、文化艺术产业、教育科研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等。

房地产业近期主要以荔城、新塘为重点,实行规模经营,

逐步发展一批设计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中高档

12

商住社区;远期依托北部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高档生态住

区,形成带动北部发展的又一支撑点。传统商贸服务业

主要结合各级服务中心规模布局,其中中心城区和新塘

镇是市级服务中心,石滩、中新和派潭是地区服务中心。

文化艺术产业主要集中布局于中心城区,以增城广场为

核心,突出音乐文化特色,拓展文化创意产业,打造音

乐文化产业城。教育科研产业主要布局于生态环境较好

地段,形成地区品牌。生态旅游业形成“一心两轴三线

八点”的旅游格局。

3.3 行动纲领

行动一:做大做强三大支柱产业

汽车及摩托车配件制造业:高起点发展汽车、摩托车及其配 件制造业,进一步扶持发展一批重点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特种汽车及电动汽车项目的合作和建设。

机械工业。重点发展电脑数控针织机械,开发生产食品包装机械、新型办公机械、新型纸箱机械、环保机械和建筑机械等,巩固发展纸箱机械、电池机械、模具标准件等产品。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积极加快产品出口步伐。

服装制鞋工业。加快发展中高档服装及面料辅料,提高印染及后整理水平。积极实施名优战略,发挥名牌效应,建立以名牌产品为龙头,以时装、鞋类及运动休闲产品为主体的生产体系,扩大产品出口。

行动二:培植新兴服务业

重点建设荔城、新塘以及中新镇的产业服务区,增强地区吸引力与辐射力。同时,培植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包括文化艺术产业、教育科研产业、生态旅游业等,形成增城发展的亮点,成为增城的名片: 音乐文化名城、东方维也纳;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基地;会议旅游休闲区? ?

行动三:大力开发旅游服务产业

完善旅游格局,形成五个旅游功能组团,即荔域综合服务旅游中心、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组团、商务、购物旅游组团、康体娱乐、休闲旅游组团和宗教、民俗文化旅游组团。

13

4 空间发展战略

4.1 发展战略

战略一:交通引导,轴向发展

规划引入以交通为导向的“TOD”发展模式,针对增城缺乏南北向发展轴线的现状,在保留现有两条发展轴线的基础上,增加沿坪新快速路(新新公路)、沿广河高速公路等主要交通通道和增江的发展轴线,形成“三横两纵”的结构,带动整个市域发展。

战略二:功能分区,三圈互动

根据产业基础和自然环境条件,分为三个发展区,形成三个不同主题的经济发展圈。南部为先进制造业产业圈,主要发展制造工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是组团式工业的功能区;中部为都市生活圈,主要发展居住生活和为工业、旅游业配套的服务行业,是以音乐文化、会议休闲为特色的消费圈;北部为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主要发展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业,是增城未来最大优势所在。规划通过三大经济圈的合理分工、互补协作,通过“强二优三、强南促北”等互动式产业发展战略,使增城发挥出最大的综合效能。

战略三:组团布局,生态隔离

根据各城镇产业特色和发展方向,采用组团式布局,分为中心城区生活组团,新塘产业组团,石滩工业组团,中新工业组团,派潭生态组团五个组团。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在工业组团、产业组团和生活组团之间设置生态隔离带,以充满南国田园风光的农田、果园、林地分隔各组团。

4.2 发展策略

“两城三中心,三圈五轴线”

“两城”:指增城市区和新塘城区。增城市区是增城的政治、文化中

心,以生活居住和配套服务为主;新塘城区是增城的经济

中心,以工业和商贸为主。

“三中心”:指石滩、中新、派潭三个中心镇。石滩镇是增城东南部

的中心,以工业为主;中新镇是增城中西部的中心,以工

业和居住为主;派潭镇是增城北部的中心,以生态旅游和

都市农业为主。

“三圈”:指南、中、北三大经济发展圈。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圈发展 14

以汽车、摩托车和机械装备制造业为龙头的先进制造产

业,包括新塘、石滩和中新三镇。中部都市生活圈发展以

音乐和文化为特色,以国际化的会议休闲产业为主的,生

活和服务配套为主要功能的广州东部最美丽的卫星城之

一,主要包括荔城、增江、朱村三个街道。北部都市农业

与生态旅游圈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龙头,发展生态旅

游、会议休闲产业与都市农业,包括派潭、小楼、正果三

镇。

“五轴”:指沿主要交通通道及增江形成四条发展轴和一条交通联系

轴。沿增江发展轴,联结中心城区、石滩、派潭、小楼、

正果等城镇,沿增江形成的,是增城南北向的主要发展轴。

沿广惠高速公路发展轴联结新塘和石滩,是增城南部东西

向的主要发展轴。沿广汕公路发展轴联结中心城区和中新

镇,是增城中部东西向的主要发展轴。沿坪新快速路发展

轴联结新塘和中新镇,是增城西部南北向的主要发展轴。

沿广河高速交通联系轴是增城北部东西的主要交通联系

轴。

4.3 行动纲领

行动一:打造中部都市生活圈

城镇规模:包括荔城、增江、朱村三个街道办事处。规划到2020

年,总人口规模54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约60km2。

发展定位:广州东部地区为以音乐、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城、文

化繁荣的国际化会议休闲中心;全市政治、文化、教育

中心,发展以文化产业、会议休闲产业、房地产业、旅

游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职业教育和都市农业等第三

产业为主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产业发展方向:中心城区发展文化产业、会议休闲产业、商业商贸、

旅游服务、职业教育和房地产等为生活配套的第三产业

为主,同时在增江街和朱村街适当发展工业。荔城街主

要发展文化产业、会议休闲产业、商业商贸、房地产、

旅游服务、职业教育等产业。增江街主要发展高新技术

产业、职业教育、房地产等。朱村街主要发展以“万亩

蔬菜基地”为主导的都市农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广汕

公路以南适当发展工业。

15

行动二:打造南部先进制造业产业圈

城镇规模:包括新塘、石滩、中新三镇。规划到20xx年,人口规模

约105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85km。

发展定位:增城市南部以新塘为中心,以汽车、摩托车和机械装备

工业等先进制造产业为主导,以商贸、物流等配套生产

性服务为依托的广州东部重要的先进制造产业区、商贸

服务区和生活居住区。

产业发展方向: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圈主要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及零

配件业、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产业、纺织服装生产加工

业等为主的制造业和商务会展、研发、物流等为主的生

产性服务业。新塘镇主要发展以汽车和摩托车制造及零

配件业、机械装备、高新技术产业、纺织服装生产加工

业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产业,为工业服务的展示、交易、

研发、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服务业以及“三

高”特色农业;石滩镇汽车、摩托车及其零配件生产业、

物流仓储配送业、食品加工业和皮革制鞋业,适当发展

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中新镇主要依托广州经济开发区,

主要发展为开发区配套的汽车零配件生产业、房地产业

和综合服务业。

行动三:打造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

城镇规模:包括派潭、小楼、正果三镇。规划到20xx年, 人口规模

2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17km。

发展定位:增城市北部以派潭为中心,以山水生态环境整体保护优

先为原则,以发展自然生态旅游和休闲度假为先导,以

发展都市农业为基础的,广州市东部具有神山秀水的生

态旅游目的地、都市农业基地及生态资源涵养地。

产业发展方向:北部都市农业与生态旅游圈主要发展生态旅游业、

休闲度假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 结合旅游配套适当发展

教育产业和房地产业。北部的派潭、正果、小楼三镇以

自然资源为依托,发展各具特色生态旅游业、休闲度假

产业和现代都市农业。

22

16

5 土地利用发展战略

5.1 发展战略

战略一:土地使用集约化

从严控制用地,以投资强度、容积率、建筑系数等控制性指标为标准,建立项目准入制度,切实提高土地的投入产出效率。迁村并点,将规模较小的自然村并入中心村镇,对清理出来的土地进行置换平衡,将一部分土地化为绿地或居住用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置换宅基地,在规模较大的中心城镇对村镇居住用地进行调整,以商品房开发取代原有私宅,优化城镇居住用地结构;挖潜、处置闲散土地,以闲散土地的重新开发利用,作为土地利用由粗放型走向集约型的突破口。

战略二:城镇建设用地集中布局

居住向城镇集中,居住用地主要在中心城区和各镇区集中布局。工业向南部集中,工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广汕公路以南布局,主要分布在新塘、石滩两镇,在中新镇和中心城区适度发展工业用地。商贸向中心集中,市级商贸类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局在中心城区和新塘镇。旅游向山水集中,旅游服务设施用地集中布局在北部山区,以高滩地区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为主,在派潭、小楼、正果三镇发展与各景区配套的旅游服务设施。仓储向通道集中,仓储用地沿对外交通干道和铁路站场、港口等交通设施集中布局,主要分布在新塘、石滩两镇。

5.2 发展策略

居住用地:主要在中心城区和新塘镇集中布局;在中新镇和石滩镇,

根据产业发展需求,适度发展;在北部山区与生态旅游

度假配套服务区有机集合、均衡布局的居住用地。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集中在广汕公路以南布局。中心城区工业用地

在朱村街和增江街集中布局;中新镇工业用地沿广汕公

路和S118线集中布局;北部派潭、小楼、正果三镇,禁

止工业发展,原有工业用地采取“退二进三”的策略,

置换为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在中心城区和新塘镇形成较大的市级服务中心;

在石滩、中新、派潭三个中心镇形成地区服务中心;其

它一般镇布局服务于本镇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北部派潭

17

镇的高滩地区结合白水寨设置市级旅游服务公共设施。

仓储用地:结合对外交通干道和铁路站场、港口等交通设施布局,

主要分布在新塘镇和石滩镇。新塘镇结合广深铁路、广

惠高速公路、广园快速路及新塘港建设物流园区;石滩

镇在原有红海铁路货运场的基础上依托广深铁路、广惠、

北三环、增从等高速公路及石滩港建设物流园区。

18

6 交通发展战略

6.1 发展战略

梳理交通现状,整合相关规划,引入交通引导开发“TOD”模式,通过交通的改善和设施的配套带动经济的发展。规划针对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内外交通提出不同的发展战略。

战略一:对外交通发展战略

衔接上层次规划,重点建设高快速路,加强增城与广州、东莞、深圳等周边城市的联系。积极发展轨道交通和航运交通,作为公路运输的有益补充。

战略二:对内交通发展战略

重点建设市域主干道,加强中心城区(荔城街)与周边地区的便捷交通联系;疏导过境交通,加强新塘与萝岗、黄埔港之间的联系;建设市域二级主干道,加强各城镇之间以及地方道路与高快速路、区域性主干路网之间的衔接。完善和提升城镇内部道路等级结构体系,打通北部交通动脉;理顺市域内道路收费体系,加强城区静态交通建设。

6.2 发展策略

道路交通:构筑以高快速路为主干,以区域主干道为骨架的网络状

道路系统。

三横两纵的高速公路系统。三横指广深高速公路、广惠

高速公路和广河高速公路;两纵指北三环高速公路和增

从高速公路。

两横三纵一环的快速路系统。两横指广园快速路和广汕

快速路;三纵指坪新快速路、荔新快速路和永和-九龙

快速路;一环指中心城区外环。

三横三纵加网络状的区域主干道。区域主干道包括以国

道和省道为主“三横三纵”的一级主干道和以县市道为

主网络状的二级主干道。三横指G107线(新塘环城路)

-东江干线、广汕公路和X290线-X261线;三纵指X289

线、S256线和S119线。

轨道交通:本次规划轨道交通主要包括铁路和快速轨道交通。

铁路:依托现有广深铁路,针对站场过于分散的现状,

19

取消原有的仙村站和沙埔站,集中建设规模较大的新塘

站、石滩站。

快速轨道交通:依托广州市现有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根

据《广州市轨道交通延伸至增城(新塘、荔城段)选线

方案》(2007)由5号线茅岗站和6号线罗岗站接入地铁,

汇合于广本增城工厂,形成环行地铁系统;由新塘广本

增城工厂站起分别沿荔新快速路和新塘黄沙大道,敷设

轻轨至荔城和东莞。规划于20xx年以前地铁开通至新塘;

于20xx年以前开通至荔城。

航运交通:保留沿东江和增江航道的新塘港、荔城港、石滩港和仙

村港等四个港口,并在现有港口设施的基础上进行改造,

提高港口的吞吐能力 ,作为陆运交通的有益补充。规划

疏港通道加强公、铁、港之间的联运。

6.3 行动纲领

行动一:梳理对外交通,加强高快速路建设

重点建设的高快速路主要包括在建的北三环高速公路,规划的广河高速公路和增从高速公路,加强增城与广州、东莞、深圳的联系。为减少广汕公路对中心城区和中新镇内部交通的影响,规划近期对广汕公路原地改造为快速路,远期在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南移。 行动二:整合内部交通,完善内部路网体系

重点改造S119、S256和S355等省道,在时机成熟时升级S118线为坪新快速路,作为市域主干道,加强南、中、北三个经济圈之间的联系。

升级改造广汕公路为快速路、完成北三环高速公路北段、从广州引入轨道交通,加强广州与荔城之间的联系;加快建设北三环高速公路南段、改造荔三公路、规划增从高速公路,加强荔城与东莞之间的联系。

对过境交通影响较大的新塘镇,建设环城路替代107国道的过境交通功能,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城区;规划永宁大道、北区大道、广惠南辅道,联接新塘与萝岗,加强两大产业区之间的联系;规划疏港通道加强水陆联运,沟通新塘港与广州港,实现优势互补。

新建广园东沙头出口衔接线、新建广园东上基出口衔接线、改造石新公路,加强高等级道路与城市道路、地方公路的衔接。在石滩,加快建设工业大道、初溪路、荔三大道等区内主干道,加强石滩与东莞和增城中心城区的联系。升级改造麻增路、石新公路、朱新大 20

道、广园东沙头出入口衔接线,规划建设朱石公路,加强新塘、石滩、朱村之间的联系。

在中心城区,改造夏街大道(光明路至增城大道)、增滩路、荔城大道等提升中心城区的城市品位;改造一环路北段(增派公路至增江河),延长一环路南段(广汕路至增江),带动中心城区的土地开发;改造增城大桥、建设一环路二期、二环路和新增江大桥加强中心城区增江东西两岸的联系;建设增江两岸景观大道,促进增江两岸的会议休闲产业带的开发建设。在新塘镇,新建西宁西路(广深高速至南碱大道)完善新塘镇城区南部旧城区的交通设施;改造新沙公路(107国道至荔新公路),远期延伸至永宁大道,打通汽车产业基地与新塘城区、东莞市的联系;新建青怡大道(石新路至荔新公路)完善新塘镇城区道路网络;新建东洲大道二期(107国道至新塘大道)完善新塘南部旧城区的交通设施。

北部的省道S355线路经白水寨,东连惠州南昆山,往西可达从化市,由从化转机场高速公路可达白云国际机场。现状S355线路面较窄,规划可考虑进行升级改造,作为联系广州和惠州南昆山,以旅游为主的交通动脉。

21

7 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7.1 发展目标

构筑广州东北部绿色生态屏障。

建设成为广东省生态旅游的目的地。

建设成为世界级、国际化的乡村大公园。

建设广州东北部生态旅游示范区。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7.2 发展战略

战略一:建设生态文明,促进旅游发展。结合市政管线廊道进行生态廊道控制,打造“三纵三横”、“三蓝三绿”的网络型生态结构体系。在各镇之间以及各工业区之间设立生态隔离带。加强空间管制,划分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四个政策分区,按国家规定相关政策进行控制与发展。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通过以上举措,保持并强化增城生态环境在区域中的优势,使生态环境成为增城旅游业发展所依托的优势资源,促进增城经济可持续发展。

战略二:提高设施档次,彰显休闲度假、康体旅游特色,实现与地产联动。增城与周边地区旅游市场在建设档次上错位发展,同时突出康体旅游特色,从产品类型方面进行错位发展。建设高档次、高效服务、高雅格调的旅游配套设施。适度发展四、五星级酒店,针对企业休闲度假、商务会议人群,发展休闲商务酒店及主题酒店。提高旅游景点建设档次,争创4A级景区,增加旅游景点吸引力。提供特色旅游产品,发展上规模、多样化、吸引力强的体育休闲产业,突出“健康养生”,以“荔乡仙境生态健康游”为特色,整合温泉、森林、绿色农业等资源,建设“健康之城”。依托畲族民俗文化及自然生态环境,借鉴深圳华侨城、欢乐谷的成功经验,发展主题休闲公园、旅游(休闲)培训基地、会议中心、产权酒店、风情度假村等旅游地产,形成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的联动发展。

战略三:整合北部三镇游线,发挥白水寨风景名胜区带动,打造国际化乡村生态旅游品牌。发挥北部三镇 “游山、玩水、看园” 22

特色,派潭发展观光、康体旅游,并控制开发强度,建设高档次的旅游设施;正果发展度假休闲旅游;小楼发展文化旅游。打通北部三镇的绿色旅游通道,高标准建设一江(增江)、三线(增派大道、增正大道、新和大道)及六大亮点(白水寨、湖心岛、增江画廊、仙姑故里、小楼人家、联安湖),引入RMIP(Resource、Market、Image、Product)策划模式,融入重大活动的策划,组织精品旅游线路,使北部三镇旅游业形成有机整体。重点建设白水寨风景名胜区,五年内达到国家4A级景区,加快发展湖心岛旅游区,打造旅游品牌,将两者建设成为增城市拳头旅游产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发展理念,结合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设乡村儿童乐园,发挥少年儿童在旅游产业中的强力带动作用。通过完善与各景点的交通联系,增强景点间的连通性,完善旅游线路,实现旅游资源联动发展。

7.3 行动纲领

行动一:完善“一心两轴三线八点五组团”的旅游格局。

一 心:中心城区,综合服务旅游中心,提供高质旅游配套服务。 两 轴:增江会议休闲轴,以自然山水、民俗文化、会议休闲为主。 东江北岸景观轴,以工业、城市景观为主。

三 线:以中心城区为出发点分别向西部、南部和北部延伸的旅游

线。

八 点:白水寨、增江画廊、仙姑故里、小楼人家、湖心岛、兰溪

畲族情、联安湖、荔湖南香山。

五组团:

“中心城区综合服务旅游组团”、

“农业观光、生态旅游组团”、

“商务、购物旅游组团”、

“康体娱乐、休闲旅游组团”、

“宗教、民俗文化旅游组团”。

23

行动二: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兼顾“硬环境”和“软环境”培

育。

硬环境:依托高快速路体系,建设增派、增正、新新、小正、派正

6条旅游绿色通道,提高增城旅游资源的可进入性;完善

给水、排水、供电、通信等市政设施建设;增加酒店等旅

游服务接待设施,在重点地区建设高星级酒店,适度发展星

级酒店,大力发展经济型酒店。加强旅游购物、医疗设施、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的建设。

软环境:加强服务能力及服务水平的培育,实施人才战略,聘用高

素质服务人员,提高服务档次。成立旅游市场综合管理办

公室,提高旅游管理水平。加强与香港、广州、深圳、东

莞等周边城市的旅行社以及主流媒体的合作交流,开辟增

城“一日游”和“两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吸引周边地

区的短途客源。

24

8 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战略

8.1 发展目标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建设增城社会主义新农村。

——全面提高农村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全面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

——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综合素质。

8.2 发展战略

战略一:实施中心城镇带动战略,优化城镇空间发展格局。加强中心城镇建设,通过“两城、三中心”的强力带动,找准定位,互补互动,形成富有特色的产业和人口集聚中心,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从而推动增城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增强对农村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战略二:建立城乡互动发展机制,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序发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反哺北部三镇。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制度建设,实现统筹城乡规划。全面推进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集中资源优先推进道路交通、市政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镇的集聚能力和人口承载能力,形成基础完备、生态优良、各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型城镇。改革农村户籍制度,使农民在就业、教育、保险、医疗等方面享有市民同等的待遇。

战略三: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三个“就”。贯彻“和谐农村365”的五项工程,通过实施农民就业与创业工程、农村教育工程、农村安居整治工程、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农村保健与保障工程,降低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经济门槛,拓宽农村人口进入城市的就业范围,通过开发社会化的便民、利民服务业等,引导其进入城市就业;给予进城农民及其子女在劳动就业、义务教育、公费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真正的市民化待遇。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就业、就读、就医”问题。 25

8.3 行动纲领

南部地区:采取社区统建模式,在城镇统一建设居住社区,鼓励农

民进城生活。① 落实村预留发展用地;② 促进土地流

转,集中土地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③ 加强农民职业技

能培训,通过工业就业提高总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比重;

④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涵盖全体社会成员的最低生

活保障制度。

北部地区:采取撤村并点模式,保留规模较大、条件较好的大村,

撤并周边较小的自然村,促进土地利用的集约化。① 启

动中心村建设划定中心村的建设用地,引导农民向设施

齐全的中心村聚集;② 积极推动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

作制建设,走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农业发展道路,

提高农地利用率; ③ 重点发展精细化、专业化农业,

调整农业空间布局和种养结构,推动农业从数量型向质

量型、从城郊型向现代都市型转变;④ 建立以社会保险

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社会保障模式。

中部地区:采取社区统建与撤村并点相结合的模式。

26

9 重大活动及项目策划

27

28

29

30

更多相关推荐: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文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是企业为谋求长期生存和发展在分析研究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以正确的指导思想对企业使命目标经营方向重大经营方针策略和实施步骤作长期系统全面的谋划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至关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写企业发展战...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本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本1背景原则11规则编制背景12规则编制原则13规划时限2公司现状21发展历程22企业特色3行业发展机遇31行业分析32主要业务33行业问题34行业前景4企业发展目标41企业发展阶段42企业发...

20xx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书(详细)

深圳市吉盛源家具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xx年20xx年编订时间20xx年12月实施时间20xx年01月目录前言战略纲要战略目标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一战略总则一规则编制背景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三规...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样本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沧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KGI成立于20xx年是一般纳税人企业在国内属于新兴行业企业公司必需对国外和国内塑料工业和本产品的现状和走势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判断才能做好公司近期中期远期战略规划第一部分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目录范本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范本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什么样的目标决定了什么样的人生和结果对人对企业都是如此对企业而言不制定发展战略规划会出现盲目扩张竞争乏力执行不力成长后劲不足等诸多问题制定合理有效的企业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必...

集团公司发展战略规划(实战范本)

技术决定企业成败管理决定企业盈亏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应站在企业全面经营管理的至高点洞察全局高瞻远瞩全面系统地规划企业发展愿景明确企业发展方向制定企业经营管理方针中长期和各年度经营目标有计划有目标分步骤全面系统地部...

企业发展战略计划书

广州市华艺嘉服饰有限公司执行时限20xx年20xx年编订时间实施时间目录前言战略纲要战略目标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一战略总则一规则编制背景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三规划时限二战略分析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二客户分析三供应...

服饰发展战略规划书[1]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附20xx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研究咨询报告20xx年中国塑料制品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近163万个累计完成产量达到371379万吨总产值达963836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1010和2086其中产值占...

企业发展规划书

中国供销集团绥化天泽粮食仓储有限公司发展规划中国供销集团绥化天泽粮食仓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系中国供销集团下属国有控股企业成立于20xx年8月注册资本人民币8100万元现有办公室人员40余人现场工作人员100余...

XxX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思路

XxX公司整体发展规划的思路第1章总则11目的与范围为促进XXX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提高经营战略的科学性和执行力防范经营战略制定与实施中的风险优化公司经营结构强化公司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提高各级管...

20xx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书

东莞亚洲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xx年20xx年编订时间20xx年10月实施时间20xx年01月目录前言战略纲要战略目标第一章战略总则与分析一战略总则一规则编制背景二规则指导思想及...

A公司十年发展战略规划书

A公司十年发展战略规划书规划时限20xx年20xx年编订时间20xx年5月实施时间目录124一规划总则一规则编制背景二规则指导思想及原则三规划时限二公司概况三企业战略环境分析一企业经营环境分析二现有竞争对手的分...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3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