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晋中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1

时间:2024.4.13

关于晋中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20xx年3月11日

(第五组)

文化产业作为新兴产业,正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推动晋中市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赶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晋中市有着雄厚的文化底蕴,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发展基础雄厚势头强劲、发展机遇环境良好、机遇与挑战并存)。为加快推进文化晋中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使晋中文化事业走在前列,增强晋中市文化"软实力",加速晋中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应该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道路和发展方向。

一、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全市共有各类文化经营场所1260余家,演出团体及经营场所36家。全市现存不可移动文物5000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居全省各市之首。拥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座、历史文化名镇(村)4个。左权开花调、牛郎织女传说 、形(心)意拳、冠云平遥牛肉传统加工技艺、寿阳爱社、祁太秧歌等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晋剧艺术闻名遐迩。20xx年以来,国家

文化部、中国民协先后授予晋中市——中国社火之乡、榆次区——中国晋商文化之乡、介休市——中国清明(寒食)文化之乡、祁县——全国传统春节保护示范地、寿阳县——中国寿星文化之乡、和顺县——中国牛郎织女文化之乡、左权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榆社县——中国化石文化之乡。平遥古城、晋商大院、昔阳大寨、左权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平遥国际摄影大展、中国(晋中)社火节成为重要的文化名片。

晋中市现有县级文化馆11个、图书馆11个。精品新作不断涌现,晋中晋剧团推出了新编大型古装剧《西周大夫》、和顺晋剧团的神话剧《鹊桥会》、介休晋剧团的古装剧《介子推》、灵石晋剧团的移植剧目《虢都遗恨》等,有多人曾获杏花奖、群星奖等。

二、文化发展产业存在的问题

1.文化基础实施落后 长期以来,我市的文化设施建设一直处于全省后进行列,至今没有市级图书馆、博物馆、展览中心。20xx年、20xx年山西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中,晋中市均排第10位,全省倒数第二名。现有的晋中市群众艺术馆1个,位置偏僻,还是六十年代的平房,馆舍面积仅有1012㎡ ,灯光、音响等硬件设施不健全,办公条件极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国家几次评估均不达标;除榆次、左权、

介休、昔阳和灵石外,其余各县排名均下降,祁县、榆社、太谷、和顺、平遥下降幅度比较大。

2.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 近几年,我市的文化产业虽然获得了较快发展,特别是文化旅游业,但仍处于探索、培育、发展壮大阶段。传统文化产业虽然初具规模,如广播电视业、文化艺术业,但其发展空间很大。新兴文化产业虽然成长较快,但其产值在文化产业中所占比重过小,休闲娱乐、电子动漫、旅游文化产品等产业有待进一步开发和完善,实现跨越式发展。

3.文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

晋中市历史文化资源种类繁多,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是山西省乃至中国北方名副其实的文化大市。但文化资源优势并不会天然转变为产业优势和市场竞争力,必须通过组织和制度的不断创新,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优化资源组合,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效率。

4.文化事业人才匮乏

任何一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一支适合事业发展的队伍。

文化事业是高技术与高文化高度联姻的事业,它们对专门人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构成有着特殊的要求,因而文化事业的发展也需要一个合理有效的特殊用人机制。

5.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不尽科学

目前我市文化产业仍分属若干不同部门,缺乏统一规划

和强有力的领导协调机制,难以形成管理的合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陈旧,缺乏创新。

三、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意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应该立足于本市的实际情况,基于本身文化特色,我认为应该加强对文化建设的领导,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支持(尤其是财政支持和人员支持),还应该加强对文化事业的宣传(如发传单、作广告等等),多吸引外资对文化景点的电视拍摄,提高知名度等等。 总之,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最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人们精神世界的改善,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总要求,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加强了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由于文化产业的发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发展瓶颈,政府要加强对文化发展的投入,对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要统一领导,同时,加强同外界的文化交流,找准文化市场,确定合适的发展目标,打出我们晋中的文化品牌,争取响誉全国。


第二篇: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精神及省委、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甘肃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促进我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5月下旬,由市政协组成的调查组。先后对***区的文化产业开发中心、社区文化站及文化产品营销场所、进行了视察,并与当地政协委员、文化界知名人士和文化产品经销人员进行了座谈。

一、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成效

近年来,全市各级文化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省上的方针政策,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委、市政府“主攻三大目标,建设四大基地,推进六大新跨越”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立足于实现和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以建设文化名市为统揽,有力促进了我市文化事业健康、协调、稳步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化事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全市上下在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年底,全市文化经营单位发展到1356家,其中:国营和集体、个体演艺单位30多家,音像业经营单位193家,娱乐业经营单位619家,艺术培训单位39家,网络经营单位93家,印刷(复印)经营单位140家,艺术品经营单位93家。实现总产值12285万元,占全市GDP的1.17%,年上缴税金735万元。文化产业从业人员7780余人。总的来说,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成效显着,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市委、市政府对文化产业高度重视,切实做到“思想到位、领导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特别是20##年省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甘政发〔2004〕65号)下发后,市上召开会议,研究讨论了贯彻落实意见,提出了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并制定下发了《平凉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使全市文化产业思路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打造文化品牌,极力发展特色文化。我市把打造地域特色产业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举办崆峒文化旅游节、成立崆峒武术学院、开发崆峒山主题文化产品、举办中医针灸(国际)学术交流大会及皇甫谧文化节、建设皇甫谧陵园、西王母祭祀活动、开发西王母剪纸系列文化产品,维修静宁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和泾川县吴焕先红军楼,举办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大会等一系列庆祝活动,逐步打造和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崆峒文化、皇甫谧文化、西王母文化、成纪文化。我市纸织画、烙画、剪纸、挂毯、木雕、高抬、皮影等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极富鲜明地方民俗风格的艺术瑰宝,已经成为我市独具特色的文化。

3突出地域特点,文化支柱产业初步形成。通过挖掘崆峒山、王母宫、紫荆山、龙泉寺、云崖寺、莲花台等景区文化内涵,提升了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截至10月底,我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36.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1亿元,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率分别达到97.77%、90.72%。网络经营单位发展到91家,年产值达1862万元。出版发行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已有出版印刷机构426家,从业人员2900多人,年产值达9194万元。全市书画、文艺演出、艺术培训业及各类歌舞厅、KTV量贩、音乐茶座等娱乐场所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78名民间作者制作的840多件彩灯、木雕、面塑、剪纸等工艺品在20##年首届甘肃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节展出后深受好评。

4、文化产业投入逐年加大,经济效益明显增强。十五以来,全市共完成文化建设资金3.76亿元。其中:广播电视局在“村村通”等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000多万元,圆满完成了广播电视节目光缆传输。平凉日报社累计投资130万元,完成了《平凉日报》彩印工作。投资1??3亿元先后实施了静宁成纪文化城后续工程建设,宝塔博物园环境改造及人民会堂维修改造工程,平凉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保存环境标准化建设试点等重大项目。新建“三馆”及其他文化设施16个,改扩建“三馆”13个,使多数县(区)“三馆”建设基本达到了标准要求。旅游业投资2.36亿元,完成景区建设、景点维修工程15项,新修景区道路120多公里,开发旅游新线路5条,进一步提高了我市旅游产品的知名度,全市旅游综合收入和接待人数跃居全省第二位。

文化产业是在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新型产业、朝阳产业,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全市文化事业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市委宣传部的协调指导下发展较快,主要以基础设施建设、文艺创作和演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人才队伍建设和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为重点。一是加大项目建设力度,全市文化基础设施投资3.75亿元,其中:县、乡文化馆(站)建设1.3亿元。新建、改扩建文化“三馆”等设施29个,建成乡镇文化站99个,村级文化室1220个。二是文艺创作精品叠出。近年来,先后创作大型剧本14个,小戏小品42个,歌曲69首,舞蹈47个,书籍30多本,受到观众好评。三是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活跃。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生活需求,先后举办各类大型演唱会、灯展及大型节会48次,展演196场次。乡村集会、体育比赛、春节社火、春官赛诗会等活动,全面展示了我市农村文化艺术,为促进农村文化工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四是创建达标工作进展顺利,先后创建全国文化模范县、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各一个,全省文化先进县区3个,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个,省级示范性文化站、达标文化站、示范书库31个,市级文化先进乡(镇)、达标文化站、民间艺术之乡、达标村文化室212个,基本建成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五是重视人才,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逐步壮大文化队伍。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全市文化事业从业人员增至937人。六是深入挖掘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市上成立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机构和专家委员会,建立了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项目名录。争取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个(华亭县曲子戏、灵台县灯盏头戏、灵台县皇甫谧针灸术、平凉春官歌演唱、庄浪县高抬、庄浪县马尾荷包、平凉剪纸),其中华亭县曲子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确定市级重点保护项目45个。总之,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全市文化事业在基础薄弱,资金、人才缺乏的情况下,市文化出版局开拓创新、想方设法,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总之,全市文化产业的初步形成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也是市委宣传部协调指导的结果,更是市文化出版局、广电局、旅游局、平凉日报社和市文联辛勤工作的结果。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处于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在重视程度、管理体制、资金投入和主导产业方面都无法与其它产业相提并论,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认识上存在差距,文化产业缺乏整体规划。由于重视程度和认识上的问题,很难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上有大的突破。此外,由于缺乏统筹规划,致使当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体不明确,重点不突出。

二是投资主体单一,产业投入严重不足。目前,市、县、乡文化建设投资基本上靠政府,但财政用于扶持文化建设的资金相对较少,用于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更是微乎其微。加之受体制影响,民营文化企业尚处于观望阶段,投入少、规模小,难以形成强势。市场对人才、资金、信息、项目等文化资源配置功能较弱,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整合和利用。

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产业管理机制不完善。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存在政事不分、政企不分,导致文化经营单位、个人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管理方面存在部门分割、条块分割、上下分割的现象,使文化资源难以整合、优化。又缺乏扶持民营资本进入文化市场的优惠政策,致使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存在一定障碍,严重影响了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四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主导产业不明显。文化产业结构不合理,缺乏合作,依然是各自为政,孤立发展。使得文化产业不成体系,不能形成完整的文化产业链,不能形成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还没有建立起占领市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带动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三、主要对策和建议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当前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思想观念问题。我们过去往往习惯于把文化单纯地作为宣传工具,重视其意识形态属性,而忽视其经济属性和产品属性。随着发展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双重属性日益显现出来。必须坚持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统领文化产业发展,从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深刻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感。明确认识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建设的思想,不断统一思想,提高发展文化产业的自觉性,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省文化体制改革方案和全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建议制定出台支持鼓励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从财政、税务、信贷、土地等各个方面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用政策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不断提升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2、打响四大文化品牌,提升平凉知名度。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邀请文化界知名人士、专家、学者、教授,召开崆峒、西王母、皇甫谧、古成纪四大品牌文化研讨会,进一步提高四大文化品牌知名度,提升平凉城市品位。在大力打造崆峒、西王母、皇甫谧和古成纪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挖掘、宣传公刘文化、秦皇祭祖等文化内涵。

崆峒文化凭借“天下道教第一山”的称誉,依托距今4600多年的轩辕黄帝三临崆峒,问道广成子的历史文化积淀,树立崆峒山道源圣地品牌,抓紧崆峒古镇?问道驿站等项目建设,既展示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能带动以崆峒山为龙头的旅游产业开发步伐。

皇甫谧文化要加大力度开发保护和研究,充分利用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弘扬先进文化。主抓皇甫谧中医医院、皇甫谧制药公司及皇甫谧故里旅游等重点项目,尽快申请国家文物局将皇甫谧相关遗址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皇甫谧针灸术”列入国家以至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建立皇甫谧纪念馆,进一步扩大世界历史文化名人皇甫谧的国际影响力。

西王母文化在国内及海外的传播日益广泛,西王母文化既是我市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也是拉动我市经济快速发展重要因素,尤其是西王母文化对祖国统一,实现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的重要桥梁作用日益凸显,对于祖国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实现两岸早日和平统一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抓紧建设王母宫石窟、瑶池等重点项目的同时,加大西王母文化的宣传力度,在投资上能给予重点扶持,结合大云寺博物馆的开发建设,使西王母景区早日建成,成为推动我市经济繁荣发展的一大亮点。

3、发展五大特色产品,提升文化城市品味。一是纸织画和烙画。平凉纸织画做工精细,有隔帘观月,雾里看花的美感,年销售收入100多万元。烙画则以烙铁为笔,高温为墨,其色彩自然天成,画面细腻,赋有极高的艺术表现力,是我市特色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工艺。二是草编。庄浪草编工艺品主要以我市富有的谷草、麦杆为原料,可编制出草篮、草帘、草席、草扇等产品,独具艺术魅力,市场前景好。按照“户户是工厂,人人是工人”的生产模式,实行集中技术培训,分散加工,统一销售,走集约化发展的路子。在深加工上做文章,在延伸产业链上下功夫。三是剪纸和挂毯。剪纸艺术技巧独特,深受广大群众欢迎。静宁挂毯做工精美、图案鲜活,现有从业人员70余人,年产值达100万元。四是木雕。庄浪木雕工艺精美,仿古制作市场前景较好,但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五是高抬和皮影。庄浪高抬和皮影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宁夏、青海等邻省每逢节庆、集会都来邀请当地艺人制做、演出助兴。可以成立高抬制作和皮影演出公司,通过宣传推介走出去,打开省内外市场。

4、做强五大文化产业,为发展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一是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我市旅游业的发展要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使演艺业、文化特色产品进入旅游业,用文化精品包装旅游业,提高旅游业的层次。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努力提升旅游产业的文化品位。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四大文化品牌的基础上,每年在“五?一”、“十?一”黄金周开展两次旅游文化活动节,并鼓励全市干部职工、农民群众和各界人士积极参与文化旅游节的活动,凭身份证可在市内各旅游景区(景点)购买半价门票。二是积极支持现代传媒业发展。依托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传媒龙头企业的引领作用和巨大的消费群体,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支持、发展影视业、网络业和创意设计及广告产业,全方位提高信息传递速度,使之更好地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促进社会化、加强社会联系。三是大力发展彩印业、报刊业。我市的印刷业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彩印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由于受资金、设备、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发展缓慢,通过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彩印市场,依靠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管理,积极扶持、发展彩印龙头企业,解决市场需求。四是大力培育书画市场。培育书画市场不仅是文化生活的需要,也是一项“树人”需求。要进一步加强交流,聘请名家以书会友、开展学术交流、开办学术讲座,创造文化氛围,提高本地书画爱好者的艺术水平。重点支持纸织画和烙画的发展,主要是扩大生产规模,尽快走向外埠市场。五是发展民间民俗工艺品。我市高抬、皮影、木雕、草编、彩灯、面塑、剪纸等民间民俗工艺独具艺术魅力,市场前景好,值得培育

5、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理顺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按照中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要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文化单位中的文化企业,要尽快从公益性文化事业中分离出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一是建议成立由分管领导牵头,相关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文化产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加强文化产业相关部门间的协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二是建议尽快解决艺术人才紧缺、知识陈旧老化的问题。研究出台文化专业人才引进政策,采取特邀、合作、接纳优秀毕业生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吸引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加强地方艺术创作和艺术人才培养工作,逐步壮大艺术人才队伍。三是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的拓宽力度。文化产业的壮大要靠市场运作。在平凉整体经济、文化事业还不够发达的地方,应该积极引导、支持,先发展起来,在发展中规范、完善,在协调、服务中引导和支持,在发展中不断加强监管。使文化市场健康运行,建立先进、有序、和谐的文化市场。

6、多方筹资,加大投入,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项目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本载体,文化事业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切入点。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需要投入资金,要把文化产业项目列入经济建设项目范围内,积极争取,全力抓好。一是着力支持平凉图书馆、柳湖书画院、平凉大剧院、平凉八景恢复建设,积极扶持陇东民族民俗博览园、皇甫谧纪念馆等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通过扶持这些市场潜力大、文化内涵丰富,又具有我市地域特色的文化建设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二是抢抓国家加大文化产业投入力度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项目,推动我市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三是要大力加强文化项目招商活动,利用优势项目,吸引外资和民间资本投入文化产业建设,并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以解决我市文化产业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龙源期刊网cn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作者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xx年第01期中国文化蓝皮书20xx20xx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经过一年紧张而又高水准的合作科研顺利完成了中国文化蓝皮...

《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xx)》节录

20xx年党中央国务院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探索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在文化领域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继续鼓励和...

产业:《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产业全球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xx0525按坦白讲下面这个机构和这个专家我都没听过可能是我还不够水准或者看的东西还不够多不过从内容上来看我觉得写得还是不错的结构很完整很多知识点很有价值注意是知识点客观的而不是观点...

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I中国文化产业行业发展概况目录一行业概况111行业分类112行业发展状况2二文化产业细分行业介绍221文化艺术产业322新闻出版产业423广播电影电视产业524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产业625广告会展产业626艺...

20xx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上海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上海市文化事业管理处上海文化研究中心20xx年12月20xx20xx年是上海创新转型攻坚克难的重要一年上海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第十届市委全会要求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目录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搜索关键字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报告出品单位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出版日期20xx年5月报告页码69页图表数量11个内容简介一文化产业概述一文化产业定义过去在我国文化产业仅是一个与文化事...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xx-20xx年

重庆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文化产业相关概述11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分类111文化产业的定义112文化产业的分类113文化产业的构成114...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20xx20xx年中国文化产业商业模式深度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投顾问产业研究院内容简述进入21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领域中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文化产业已经被中央政府视为我国具有国民经...

20xx年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xx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报告编号1563381文化创意产业园20xx年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园行业发展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

20xx-20xx年辽宁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20xx20xx年辽宁省文化产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内容概述第一章文化产业相关概述11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分类111文化产业的定义112文化产业的分类113文化产业的构成...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xx 评述

国有文化企业发展报告20xx述评国有文化企业白皮书日前发布这是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连续第三年发布年度报告三本书以详实的海量数据勾画出国有文化企业的发展轨迹这三本书也是一条线索从最初的摸清家...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xx-20xx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动态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文化创意产业相关概述1411文化创意产业概念解释14111文化创意产业的起源与推进14112文化创意...

文化产业发展报告(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