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调查报告

时间:2024.4.20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港市下周村人才的调查报告


内   容    摘    要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党的十七大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重要部署,强调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新农村建设成了社会的主旋律,笔者对贵港市一个村庄经过长时间的实地考查,对该村庄的现状、问题等进行了调查,研究了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村缺乏人才。本文通过对下周村的调查的资料来研究新农村人才问题。对农村目前人才缺少,大都进城务工,从多方面进行原因分析。最后着重论述了农村劳动力目前的现状采取的对策,国家、政府给予大力的支持、农村本身调整经济机构,发展非农产业,为本地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关键词:下周村  人才  流失

                                  


目            录

一、下周村调查情况. 1

(一)下周村村民收入概况. 1

(二)下周村总体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 2

(三)下周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 2

二、农村人才缺失的原因分析. 2

(一)城乡二元体制是人才缺失. 2

(二)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人才缺失. 2

(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劳动力需求少. 3

三、解决农村人才缺失的对策. 4

(一)发挥当地政府职能. 4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5

(三)要加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5

四、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农村人才流失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贵港市下周村人才的调查报告

目前的现状是城市不可能吸纳这么大数量的农村青年,并且大量进城务工给城市带来的问题我们是有目共睹的,“空壳化”村庄中的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妇女等问题早已为大家关注,更重要的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的智力支持。绝大多数学者已经一致认为,靠农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这条城市化的道路行不通,唯有建设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使农村尽快走上产业化,工业化,现代化道路,这才是根本出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年的就业,要开辟新的道路,依靠自己的力量,建设自己的村庄。那么,研究农村青年在城市中的就业渠道,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一、下周村调查情况

(一)下周村村民收入概况

下周村如同这一带的其他村庄一样,村内的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约有劳动力的80%—90%)都外出打工。据了解,青年劳动力大部分去了南方,而年龄稍大些的就在城里务工。村民介绍,现在下周村民的经济收入大部分是靠打工收入,有一部分收入是村民搞副业的收入,而种田收入在下周村民的收入结构中只占很小一部分。村民们普遍反映,虽然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且实行了粮食直补,但是种田依然是不划算的,因为生产物资价格(包括种子、化肥、机械、电力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太快,以至于超过了国家给予的补贴,部分农民还是不愿意种粮。下周村的副业主要是种植西瓜,但是村民们又反映西瓜的种植目前处于单个村民单干的阶段,投入大收益小,无人带头组织大规模生产经营。近几年,下周村有不少农户贩卖水果,商业收入成了这部分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调查过程中发现,该村有6户养猪专业户,成为他们的收入来源。

下周村村民家庭费用开支主要是子女上学、婚嫁和建房三大项。在人均耕地面积只有1.0亩的情况下,他们仅靠土地经营难以支付如此大额支出,只有靠外出打工才能得以支撑。农村和城市隔离起来,没有天灾人祸的话,可以解决温饱问题,单凭种地,种金子也富裕不起来的,一户,四五亩地,就算一亩收入1000元,一年才挣多少呢?但大部分村民迫于在城市生存的压力,他们还是过着“候鸟”一样的生活,每年往返于城市和下周村之间。现在,能人纷纷离村,留守下周村的是“386199部队”(女性、儿童和老人),在各自的一亩二分地上留守着,平时遇到个喜忧白事都找不到青壮年劳动力,更别说大家积极促进下周村的建设发展了。客观地说,下周村是大有人才的,自古农村就多能工巧匠,多贤才。但目前的情况是,首先:大批的农民像海水一般涌向了大中城市,一浪高过一浪,“在城市拾垃圾都比在农村辛勤劳作一年的收入高”“宁要城市一张床,不要农村一间房”等呼声下,大量农村人才流向了城市。其次:一年一度的高考将该村中的聪明人吸引到了城市,一本线、二本线、三本线的高考“杠杠”,在其父母辛勤汗水的浇灌下,村中不少人成了“鲤鱼”,从此远离农门。甚至读了中专和技校的毕业生,也大多不愿回到“苦难”的农村。但凡有点能力、有点想法的村民义无反顾的冲向了城市务工,留在村里的为数不多年轻人,“3899”从事着单一的、传统的、缺少科技含量的种植业。

(二)下周村总体劳动力文化层次偏低

笔者经过调查,该村劳动力共总数1120人,将近一半初中文化程度,占45%,小学文化程度者占28%,还有占绝大多数的中年妇女文盲群体占14%,高中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12%,全村只有12名大学生,也是近几年大学扩招的产物。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该村的教育太落后了。

(三)下周村劳动力老龄化、女性化

下周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出去务工,村中剩余“389961”部队,仅仅留守老人、妇女在从事农业劳动。首先:村中青壮年劳动力比重下降,中老年是主体。从事农林牧渔业的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劳动力仅占13.6%,46岁以上的占48.5%。其次:农户外出务工的劳动力中,30岁以下的占71.8%,46岁以上的占7.2%;男性占62.8%,女性占37.2%。

仅有的12名大学生,他们都去了大中城市,铁了心的不准备回来。其中,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比重虽然提升,但与乡外务工劳动力文化程度相比存有较大差异。受过专业培训的人数几乎没有,只有分布在两个自然村的赤脚医生,自己去参加学习。下周村劳动力的总特点: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结构偏低,农业留守人员呈现老龄化、女性化、没文化“三化”。

二、农村人才缺失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二元体制是人才缺失

新中国建立后,为了把一个贫穷的农业国建设成强盛的工业国尽快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国家重点发展重工业,依靠农业农村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积累。在我国,主要是通过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把农业剩余转化为工业利润,再通过严格控制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把工业利润转化为财政收入。因此,农村地区的收入被人为地压低,农民承受了沉重的负担。为了稳定农业这个基础,就必须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政府主要依靠两种方式来达到目的:一是农业集体化和工分制;二是户籍制度。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就构成了一堵“墙”,把城市和农村分割成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也就是二元经济。这是中国农村贫困落后的根本原因。同时,国家也从农业税收、农业储蓄等渠道获得大量的资金积累。为了保证从农业中获取稳定的工业化资金,在政策上,实行严格的城乡分割政策,如城乡分割的户籍政策、财政、就业政策、住房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在制度设计上逐渐形成和强化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制。

(二)当地的贫困落后是人才缺失

1、农村基础设施差难以留住人才

当地农村与城市相比仍然很穷,交通闭塞,信息落后,没有电影院、没有网吧、没有超市,就连看电视的频道和节目也很少,村庄面貌差、环境差;当地农村基本如此。

道路系统:现有的道路网系统尚未完善,各级道路普遍偏窄;村内小巷狭窄弯曲,消防车无法进入;除了村主干道是水泥路外,村内其他道路均为很窄的泥土路;道路附属设施几乎没有。

村民住宅:住房布局散乱,住宅用地严重;房屋多为砖木结构,通风条件不良,质量较差;建筑风貌参差不齐,新建的砖混农家乐建筑对原有村落风貌破坏严重;环境脏乱,卫生状况差。

公共设施:小学规模太小,教学设施不完善;无幼儿园、医疗所等设施;村内仅有一个小商铺,毫无商业环境和商业气息。

市政基础设施:排水不成系统,生活污水无处理;村中乱拉电线,存在火灾隐患。

环境卫生:生活垃圾缺乏管理,闲置空地内和排水明沟垃圾较多;居民家庭多露天或简易厕所,卫生条件差。

景观环境:绿地率低,缺少公共绿地和公共活动空间;河流岸线绿化较差,垃圾较多;村内“裸”房子居多,严重影响村的视觉环境。这样的居住环境对农村劳动力毫无吸引力。青壮年劳动力更愿意选择到城市务工,分享城市较好的教育、医疗、交通、服务等社会资源,提高生活质量。他们打工的目的不再是养家糊口,而是想在城里找到立足之地,想和城里人一样体面地生产生活,甚至想在城里开办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等。

2、务工收入低导致劳动力外流

当地农村,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机会很少,基本没有企业。尽管国家又取消了农业税、提留款,还发放粮棉补贴等,但农业生产投入大、产出小,效益较低仍是不争的现实,在田地上辛辛苦苦的劳作一年,收入一千多元,如果是养猪、搞副业,没有组织,没有技术指导,风险太大,很可能赔本。而外出务工,就是捡垃圾一年收入怎么也有几千元,并且在城市中还可以享受对裁生活和便利舒适条件。因此青壮年劳动力对农业的积极性基本丧失,市场调节促使他们从农村走向城市寻求发展空间,获取较高劳动报酬。新一代农民工基本上出生于改革开放时代,不愿因循守旧,他们比城里的同龄人志向更具体,动力更充足,意志更坚定;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根本就没有种过田,皮肤不再黝黑,乡音不再浓重,内心深处不想再当农民了;把“跳出农门,跨进城门”作为目标,以各种方式外出打工或经商,从而脱离农业生产。

(三)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劳动力需求少

农业富余劳动力问题的存在由来已久,随着农村人口的增长、耕地面积的下降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改进,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释放出对农业的巨大推力后,对农业生产的制约力也开始显示出来。这重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分田到户使土地零碎分割,瓦解了集体经济,零散的田块难以管理,品种布局难以安排,农田基建难以配套,农机优势难以发挥,先进技术难以推广,造成地力衰减,土地产出率下降,这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十分不利。近年来,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农业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都使用播种机,收割机,除草剂等。不再像以前那样,劳动力用锄头播种、除草,用镰刀收割。这样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大量劳动力解放出来,他们成为隐性的失业人口并逐渐的突现出来。本文调查的地区是平原地区,近十年已经基本实现了全部的机械化,有近九成的劳动力解放出来,他们寻找出路,要求就业。由于国家和地方基础设施投入长期向城市倾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没有机会,这些因素推动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大量庄村青壮年像候鸟一样,每年往返于城市和家乡之间,村中仅剩下老弱病残,出现大量的空巢家庭,空心村。

三、解决农村人才缺失的对策

(一)发挥当地政府职能

就像一位农民说的那样:“留在农村能够提高收入,谁还愿意抛家舍业地出去打工呀”。所以,政府部门应尽早转变思维模式,早日从管理者的角色向服务者的角色转化,留住农民,引导农民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好。

1、政府应提供适当的政策优惠

一是,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尽快出台扶持第一产业的政策,留住外出打工劳动力。二是,政府应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大城市、县、乡两级事业单位的人员到农村去,创办、领办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创建高科技、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的农业企业。从“做给农民看到带着农民干”,推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帮助农民增收。三是,真正加大对农民知识培训的力度。尤其是县乡两级政府的官员,要下到基层,实实在在为农民服务。比如,现在农民的素质低,政府就应该采取优惠政策,鼓励大城市的技术干部下乡培训;农村教育落后、医疗条件差,政府就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城里的教师、大学生和医务人员到农村工作一段时间。同时,有些在城里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也可以迁到农村来办,至少农村的劳动力价格便宜,土地价格低。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既是人才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农村基层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深入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带头人培养成党员”为内容的“双培双带”活动,努力把优秀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

成村干部,充分发挥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2、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注重做好在党员实用人才比较集中的新经济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工作。建立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制度,积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情况,作为考核基层党组织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扎实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首先:要切实落实领导。建立乡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将实用人才纳入乡村党政组织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定期督促,狠抓落实。强化责任,乡、村各级要制定岗位目标责任制予以考核。

其次:要切实加强管理。一是乡村要制定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包括近期的和中长期规划、一般人才和较高层次人才规划、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规划。二是乡村要建立实用人才网络,使人才底子清楚,应纳入管理范围的都管起来。三是县乡村要落实培养、提高、启用实用人才的措施,县人事、科技部门会同乡、村加大实用人才培训力度,让实用人才知识不断更新,人才脱颖而出;县组织、人事部门会同乡、村加大实用人才选拔、启用力度,使较高层次的优秀人才得以发现和启用。乡村主要是经常落实好实用人才活动的开展,包括组织学习、培训、参观、交流、科技转化等,不断提升实用人才素质。

再次:要切实优化环境。一是优化舆论环境,县乡都要通过各种宣传媒体造就尊重科技知识、尊重实用人才的舆论氛围。二是优化职称环境,县人事部门将实用人才纳入职称管理范围,每年对其中优秀者评定职称,突出者破格晋升职称。三是优化奖励环境,县乡村均要建立实用人才奖励基金,对其中突出者及时给予奖励;县乡每年召开的经济工作及表彰大会都应有应用人才的先进代表;县乡每年向上级推荐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在突出贡献的专家或劳动模范代表的同时,也尽可能有实用人才典型。四是优化成长环境,对实用人才中突出代表,县乡列入后备科技或管理人才培养,条件成熟的可由乡村重用或报县委启用。五是优化从业环境,对实用人才从业过程中需要县乡村支持和保护的应优先给予。

(二)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

农村非农化是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下的一种特有现象,它的主要贡献在于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种模式在20世纪80年代被概括为“离土不离乡”,并为中国政府所采纳,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农业富余劳动力对城市的巨大冲击。我们可以将这种在农业和城市工业之间成长起来的农村非农产业视为中国特有的一个新型部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经济是一个四部门经济:农业、农村非农产业、城市正规行业和城市非正规行业。作为农业劳动力的一条出路,农村非农活动的参与是一种产业间的职业流动。与迁移相比较,农业劳动力的这种就地转移的成本相对较低,而收益可能较高,这是出于如下原因:

首先:对参与本地的非农业活动来说,某些货币成本来说(如交通费、异地安家费)基本上可以忽略;而对向城市的迁移者来说,除以上这些“自然”成本外,他们有时还必须支付一些额外的费用,如各种各样的管理费、各种证件的申办费等。其次:对参与本地的非农业活动来说,信息(特别是关于就业的信息)更加完备这大大提高了或得职业的概率,从而增加了劳动力转移的预期收入。再次:劳动力可以在参与农村非农业活动的同时兼顾家庭的农业经营,从而降低了转移的机会成本。最后:向城市迁移通常面临较高的心理成本,这种心理成本来自于与家庭的分离、旅行的不安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歧视等。而对参与本地非农业活动来说,这种心理成本几乎为零。这种职业转移对劳动力所接受的正规或非正规教育的要求很低。此外,由于从事本地非农业活动的劳动力可以维持正常的家庭生活兼顾家庭的其他生产活动,其参与成本要低于迁移的成本,因此,对家庭成员来说,较之外出打工,在农村地区从事非农职业或非农业经营是一种更可行的和更精明的战略。农业劳动力从农业中出来从事非农职业,能增加收入、开阔眼界、掌握技术,增强迁移的愿望和克服迁移障碍的能力。

(三)要加强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大力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继续深入实施绿色证书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星火科技培训、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等项目,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等各类教育资源在实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注重依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各类新经济组织、农业示范基地、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岗位培训、技术指导、技术交流、科技示范和成果展示,在农村生产经营实践中培养实用人才。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着力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乐于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继续深入开展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促进和带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提升农村人才队伍素质。加强农村人才培训,提高农村人才素质是湘南新农村建设的紧迫任务。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制定“输血”、“造血”并举的支农惠农政策,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力度。政府涉农部门要把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培训设施,整合分散在组织、人事、劳动、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的培训资源,打好“组合拳”,增强培训效果。要本着“缺什么补什么、急需什么培训什么”的原则,有计划选送优秀农村人才到高校学习取经,加强对农产品加工、营销等急需人才的培养,提高农村实用人才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四、结束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我们必须首先认识到,农村原有的人才队伍已经很难适应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一方面,我国农村基层干部的整体素质与建设新农村的要求有差距。新农村建设要求广大农村基层干部不但要能够凝聚民心,协调和解决出现的各种矛盾,而且要能够带领农民发展农村经济,搞好农村的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另一方面,农村的条件比较艰苦,发展的空间有限,人才大部分都不愿意到农村中去。绝大多数大中专院校毕业生首先考虑的是到大城市发展,即使是农村出来的也很少愿意再回到农村。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重视人才资源引进和开发。新农村建设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和农村基层人才队伍的缺乏,迫切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人才资源的引进和开发。要把真正有能力可以担重任的人才放到重要岗位上,有计划地安排农村干部参加培训。除此之外,还要吸引大量优秀人才到农村工作,安排高校教师和机关干部等对农村进行定点帮扶。

参考文献

1.黄建宏.中国农村经济解难,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 林雪.论西部农村乡土人才资源开发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甘肃科技纵横,2009。

3. 李夏.优秀人才“动”起来 农村工作“活”起来,山西农业(村委主任),2009。

4. 焦克义.应重视乡土人才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农村财务会计,2009。

5. 刘霞.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问题探析,农家之友(理论版),2009。

6. 唐宇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现状及作用,企业技术开发,2009。

7. 杨静飞,高建城,严丽.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初探,农村科技,2009。

8. 杨仁德,向华,魏善元.农村人才流失问题与对策研究,安徽农业科学,2010。

9. 韦斌华.广西农村中等专业实用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广西农学报,2010。

10. 郭宁霞.对大邑县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四川农业科技,2010。

11. 戴云树.人才流失成为山区农村之痛,乡镇论坛,2010。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前言社会实践的参加者一帮大学同学实践的主题通过调查与分析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情况而让我们村里的子女以及干部懂得如何最优化最合理地处理这些问题以让老年人快乐幸福地安享晚年时间20...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目录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实践活动开展报告2农村养老问题调查问卷样板3农村养老问题概述41调查背景2农村养老的现状3目前的研究状况4建设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展现美好前景5本调查的目的意义优势和特点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6解...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情况调查报告汉语言1001冯细玲20xx63120xx7人宗师要老的这是一种客观的不可逆转的趋势人老的直接后果就是获得生存条件的各种能力逐渐丧失那么曾经为这个社会做出过贡献的老人们在其获得生存的能力逐渐...

大学生对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机电工程学院20xx20xx学年第一学期关于农村老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班级12机械设计一班姓名刘贺南学号120xx30138日期20xx年2月15日农村老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前言老年人口问题在我国早已存在既表现为...

农村居民养老问题实践报告正文

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调查人员报告整理调查对象主要为西南大学家庭为农村户口的学生少数为校外农村户口人士调查人物家庭状况随机保证了调查问卷的真实度以下是我们组调查的问题及答案整理分析1您家里的老人今年岁数多大一60...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的调查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班级:12机制1W姓名:谷阳正本次社会实践的参与者有谷阳正、李康、杨光、陈文。主题是关于农村养老问题的分析与思考。活动时间从20xx/1/25到20xx/…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报告在当今社会农村老年人生活现状和农村养老问题已成为了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整个国家已经开始将注意力转向了它我们的政府也已经开始着手解决社会老龄化问题社会老龄化是整个的社会发展趋势而大学生是社会的...

调查报告—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

农村社会学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系部名称法律与政史系专业农村区域发展年级指导老师调查地点铜仁江口县太平乡云舍村调查主题关于农村老人养老问题的调查分析实践时间组员XXXXXX20xx年9月23日至9月24日XXXXXX...

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情况调研报告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养老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必须解决的问题有资料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已达到134亿超过总人口的10全国70以上的老龄人口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此次平...

关于农村养老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联群村养老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一联群村简介联群村北濒长江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道路交错长江干堤横贯东西与沿江高等级公路相连距芜湖市中心仅有15公里全村总面积20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314亩水面约800亩林地3...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问题调研报告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郑思宇简介课题研究背景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面积587平方千米人口18万下辖7个街道3个乡乡红旗乡民主乡柳毛乡19xx年恒山区鸡西市管辖的市辖区位于市境东南部东南与鸡...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3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