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调查报告专项突破

时间:2024.4.20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项突破--调查报告阅读

【真题透析】

典例、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20xx年高考上海卷)

世界报业协会在20xx年度总结报告中说,在全球报业表现低迷的形势下,中国报纸发行量却增长了8.5%,从19xx年到20xx年5年累计增长30.3%。 根据世界报业协会20xx年6月13日发表的全球日报发行量排行榜,中国有3份报纸进入前20名:《参考消息》以日发行量270万份排在第9名,《人民日报》以日发行量186万份排在第18名,《羊城晚报》以日发行量150万份排在第20名。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报纸消费国,日销量达8200万份。仅次于中国的是日本,日销量是7080万份。

按照日销量8200万份、13亿人口计算,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比19xx年增长了7份,但数量仍然偏少。日本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545份,美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198份。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早在19xx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经达到96份,发展中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60份,发达国家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为226份。19xx年,按平均每个人拥有日报的数量算,挪威排第一,每千人583份。 美国是报业最发达的国家,根据E&P提供的数据,美国拥有日报1468种(20xx年的数据),非日报7689种(20xx年的数据)。人口远多于美国的中国报纸数量应该相应多于美国。美国的报业发达是建立在经济高度发达基础上的,因此目前两国还不具有可比性,但这至少说明20xx年2137种报纸的数量远非中国报业规模的极限。

然而,目前中国城乡人口比例悬殊,人口总体教育水平较低,人民生活水平及全国经济水平都处于较低阶段,对报纸的需求必然只能保持在一个有限的水平上。目前总体状况是:就数量而言,乡村人口报纸拥有量极度稀少,而城市人口拥有量相对饱和;就质量而言,前几年报业成长主要都是规模扩张、数量膨胀,在质量方面提高很小,优秀报纸的种数远未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因此,中国报业距离成熟尚需时日,还要允许有大量新产品进入市场。

1992—20xx年,全国报纸广告11年来以平均约32%的增长率迅速发展(见下表)。报纸广告的快速增长、占广告总市场超过20%的份额以及不断增长的占GDP的比重,说明报纸作为主流媒体的位置仍将持续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报纸广告业必将随着总体广告市场的扩张而同步扩张。

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包括晚报、早报、时报、都市报)的广告得到了快速发展。据慧聪国际媒体研究中心统计的数据,20xx年都市类报纸的广告刊登额达到205.92亿元,占全部报纸广告刊登额的66.18%,比20xx年增长了15.72%,在各类报纸中增长率最高,市场占有率提高了将近

6个百分点。20xx年1—10月,综合都市报广告规模达到233.54亿元人民币,与20xx年同期相比增长40.08%, 占据了68.20%的报纸广告市场份额(见下图)。

这些数据表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成为广告投放者最重要的广告媒体,都市报的广告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报业的广告规模。

1.第一自然段中的“低迷”指___________。(2分)

答案:世界各地报业普遍不景气

解析:此题考查词语的语境意义,能力层级为B级。文中指世界报纸业的滞涩、不景气状态。

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分)

A.不久前《参考消息》等3份中国报纸以其发行量巨大、国际影响深远而在全球日报发行量统计中名列前茅。

B.这几年国内报业在规模和数量上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拥有报纸的数量相对饱和,但质量有待提高。

C.据资料统计,20xx年全国报纸年度广告总收入又创新高,比10年前增加了约170亿元人民币。

D.目前,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还不到上个世纪末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A项中“国际影响深远”的陈述属无中生有。B项可以从第五段找到根据。C项可通过“1992—20xx年我国报纸业年度广告总收入及增长率”图表得出。D项从第三段的“中国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数量为63份”,而“早在19xx年,世界平均每千人拥有日报的数量就已达96份”推知。

3.有人说,这篇文章有以下几个要点:

[1]近年来以都市居民为主要读者的综合都市报快速发展。

[2]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

[3]我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千人拥有量仍然偏低。

[4]目前我国报纸的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

你认为要点和顺序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4] [3] [2] [1] B.[4] [2] [3]

C.[3] [4] [1] [2] D.[3] [4] [2]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级。全文是介绍我国报纸业的现状。为说明得更具体,文章1~5段把中国报纸业与世界报纸业做了对比,目的是为了说明中国报纸发行量增速较快,但个人拥有量仍然偏低的特点;第5段结束几句,主要交代我国报纸种类和发行数量还大有增长空间;第6、7、8段主要说明报纸广告增长迅速。综合都市报占据主要广告份额。[1][2]内容交叉,

[2]更全面。

4.从上表中可见19xx年到20xx年报纸广告收入不断增长。根据文意,其原因是(1)______(2)______。(2分)

答案:(1)报纸成为广告的主流媒体(2)广告投放量上升

解析:此题考查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力层级为c级。解答此题应锁定在6、7两个自然段,第6自然段说明报纸成为广告的主流媒体,第7自然段说明广告刊登额数量大。且有增长趋势。把这两段的大意整合在一起,即是报纸广告收入不断增长的原因。

5.上面这幅图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这幅图的标题可以拟为_____________。(3分)

答案:形象、直观地展示报纸广告的市场份额;20xx年l—l0月中国各类报纸广告市场份额示意图。

解析:此题考查对图表的理解,能力层级为B级。图表的作用是形象、直观地展示事物,在说明方法中,就有“列图表”一种。此图的标题可以从第七段的“20xx年1—10月,综合都市报广告规模达到233.54亿元人民币,与20xx年同期相比增长40.08%,占据了68.20%的报纸广告市场份额”中提出关键词语:20xx年1—10月、报纸广告市场份额。

6.在你常读的报纸中,你最喜欢哪一种(报纸名称)?请从两方面作简要介绍。(4分)

答案:略

解析:此题考查同学们分析评价与表达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同学们可结合自己的实际抓住所了解的报纸的特点去介绍。题目要求从两个方面作简要介绍,同学们可从最熟悉的内容、风格、语言、版面等方面考虑。

【考点对接】

A、在理性认知上做文章。

调查报告立足于事实,事情的叙写在文本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隐含着哪些“深层意蕴”、“人生价值”、“时代精神”,命题者不会轻易放过。因此,这里面就有要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问题和蕴含着许多有待探究与阐发的问题,需要我们用理性的认知去加以判断。

B、在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上做文章。

“实用类文本”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高考命题不会回避对学生实践能力与实践体验的考查。“鉴赏评价”层级中的“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探究”层级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实践体验去“思考”、“判断”、提出“见解”。

C、在贴近文本、整体感知上做文章。

无论是分析综合,还是鉴赏评价,抑或是探究,都强调贴近文本,靠“文本”下篙,思维起于文本归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发挥,是不适宜的。而整体感知,说白了就是不要将文本的组成“要件”肢解,而要将其作为一个整体来读。调查报告有可能除正文之外,会附加诸如“背景资料”、“补充介绍”等链接材料,阅读与解题时要善于将其与正文联系到一起进行信息的萃取、问题的提炼、价值的分析与意蕴的探究。

D、在文本的未定点或空白点上做文章。

任何一个文本(包括实用类文本)都有一些未定点或空白点,有的可能不是作者陈述的主要方面,有的可能是作者未作评判的事情主体间的意见分歧,还有的可能就是作者提出的疑点或难点,等等。这些方面常常成为命题人用以考察学生的辨别能力强弱、思维品质高低的命题点。

【知识整合】

调查报告是一种常见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查报告三类。 调查报告的文体特点:

一般来讲,调查报告的结构,由开头、主体和结尾三部分组成。

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的说明,比如说明调查的目的、对象、经过、时间、方式、方法和结果等。这样做,有利于作者展开和读者理解整个调查报告的内容。还可以在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写一个类似于消息的导语一样的文字,提示一下全篇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先形成一个总的印象,以便迅速把握全文的中心。 主体:调查报告中关于事的叙述和议论主要写在这部分里,是充分地表现主题的重要部分。在内容安排上,主要是采取纵式、横式和对比三种结构形式。 ①纵式结构。按照调查的顺序、时间的顺序或是根据事件发生的先后过程来写。这种纵式结构比较简单,适合表达线索单一、内容集中的报告内容。它的特点是内容连接贯通,结构条理清楚。

②横式结构。可以按调查的内容分为几个部分,加以叙述和说明。这种结构比较常见,它的特点是从几个不同的角度、侧面回答问题,论述比较全面、透彻,适合表述问题比较复杂,内容层次多的报告内容。

③对比结构。即把两个不同对象加以对比写。从自始至终的对比中让人们认识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做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结构安排上的对比是为了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对比,使读者在对比中肯定所是,否定所非。

主体部分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结构,都应该做到先后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联系紧密,层层深入,以更好地表现主题。

结尾。可以是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也可以是展望未来,提出希望;可以是归纳主题,强调意义;也可以没有明显的结尾,全文由总到分,说完了事。结尾要简短有力,有话则长,无话则短,既不可草率从事,也不可画蛇添足。

【方法点拨】

1.快速准确地把握调查报告的内容。

(1)迅速准确阅读文章第一段(开头部分),把握调查的对象、内容。

(2)阅读全文,了解清楚事件的起因、发展和结果。注意事件的细节。

(3)重点精读一些调查者总结收集的数据,调查者发表议论的部分,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

(4)整合文中的信息、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与其他类型的文章读解分析方法一样。

2.注意调查报告中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调查报告是在叙述中把观点表达出来的,即在事实材料的基础上,得出观点。因此,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把握好文章中的材料与观点的统一问题。

(1)运用一个或几个典型材料说明观点。我们要注意材料的典型性,同时也要注意材料内部的相互逻辑关系,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说明观点。

(2)运用对比的材料来突出观点。这种对比,可以今昔、新旧、正反和成败等的对比。通过不同事物不同方面的对比,能够更好地突出事物特点,更好地划清是非界线,突出观点。对比还可以是具体的事实,也可以是统计数字、百分比。

(3)用精确的数字来直接说明观点。基本统计数字、百分比,都可以反映事物的面貌和实质,可以增强说服力。在运用统计数字说明观点时,要注意它的精确性,要实事求是,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运用时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力戒盲目堆砌数字,淹没观点。

调查报告可以先摆材料后提观点,也可以先提观点再用材料加以说明。有时虽不明显地提出观点,但可以从阐述中看出观点。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一定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高度统一,以便更好地表现主题。

3.调查报告的鉴赏评价。

“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主要是调查者的观点,必须认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倾向,能找出他们支持自己相关观点的相应材料,分析其逻辑推理的科学性,尤其是对调查报告中的数据进行分析,然后作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可以是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高考考查一般会以正面的为主。调查报告的题材通常都是针对性极强的,与民生、社情、当前整个社会或某些阶层息息相关,因此会产生较大的社会价值和影响。阅读时要将视野扩大,将文章放到当时社会的大背景中,联系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状况、主流思想文化、各阶层的关注程度来进行对照,然后实事求是地进行评价阐释。

“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文本的某种特色”主要落实于文本的思想情感、文本风格、语言特色、设问技巧等方面。“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首先要能指出这种特色,然后联系文章说一说文章为什么要营造这种特色,还要进一步指出这种特色的好处、效果或不足,如果能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就更好。

4.如何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不同的角度”可以是正面的角度、反面的角度,当事人的角度、旁观者的角度等等。“不同的层面”指的是文本可达到的层次,如深层、浅层,实用层面、美学层面、哲学层面;可能涉及到的范畴,如政治、经济、科学、文化、风俗、娱乐、艺术、行文等。“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就是要尽量多从上述角度揭示更多的内容。

“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就是要分析归纳出调查对象的人生观,探讨他的人生价值,揭示他的这种人生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精神,在当前社会下有什么积极意义。如果是事件调查,则更多应从时代精神的角度进行探究。 “探究文本中的疑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这个考点是考查考生的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和质疑精神。要善于对有疑问的地方提出怀疑、对难点尽量依据文章或借助工具书试图解决,要善于对文章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提出补充,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科学、合理的观点。要注意的是,调查报告本身是一种极具科学性的文体,它是在事实的基础上得出观点,调查的结果本身就极具科学性,一般不能轻易否定。

对调查报告进行探究,应更多地从社会价值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进行一些社会学的原理,关注民生、经济,有时可以从自身的角度来对问题进行实例分析。

【拓展演练】

(一)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的问题。

大学生怎样离校

大学生离校时的一幕幕生死离别,内心难免有些凄凉,于吾心有戚戚焉。于是决定去走近我们的这些师兄师姐们。

迈进毕业生宿舍,看到毕业生宿舍的肮脏混乱,许多人可能会感到震惊,更甚者一些人可能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产生怀疑。不错做事应该善始善终,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里平均素质比较高、文化修养比较深厚的一个群体。从经验看,大学生在公众生活中经常扮演的也都是正面的、积极的角色。比如,每年暑假的时候,许多院校都组织社会实践团,从一些新闻媒体中,相信大家也都了解,大学生们走入中国社会的底层,既给普通百姓带去了鲜活的文化知识,大学生自己也从社会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东西。

“这些大学生的到来,不光帮我们科学地种植,还送来了许多书帮我们增长知识,真希望他们能经常下乡。”这是来自调查百姓的最多的回答。

再比如,每当城市里举行大型活动时,大学生总会踊跃充当志愿者。所以,仅仅是因为大学生在毕业时候扔了点儿破烂,或是因为极少数人破坏了公物,就判定当代大学生素质不过关,那是太过轻率了。而且,据调查,现在这种现象已有所改善。经了解,大学生毕业宿舍凌乱,并不是近来才出现的现象,知情人知道,那几乎是一年一度芳草绿的。在情况比较严重的年头里,毕业生宿舍的墙壁上写满了各种书法,地上扔满了垃圾,能拆的东西都拆掉,真堪称满目狼籍。后来,各院校纷纷出台管理政策措施,包括暂时性扣发毕业证等等。情况才有所好转,但并没有什么根本性变化,要说这种现象的发生是因为大学生不懂得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那倒不见得,更不能把这看作大学生的本质大暴露,正确的做法是抛开简单的谴责,从毕业生的毕业心态上寻找根源。

据调查的大多数大学毕业生反映,因为最后阶段比较忙,比如找工作,还有实习,再者因为一起生活过四年的舍友马上就要各奔东西时的凄凉心情才导致了我们所看到的那一幕。是的,四年大学生涯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弥足珍贵的日子,一旦毕业,那种割舍不掉的乡愁会占据毕业生的脑海,种种复杂的情绪会油然而生,如果这个时候学校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细致就极容易让毕业生产生被遗弃的错觉。遗憾的是,一些大学在临近毕业的当口对待即将离校的学生往往是一副温情不再的样子,动辄以扣发相要挟,限期的布告张贴的到处都是。至于毕业典礼,早已是几十年一贯制,无非是领导讲话学生听,缺乏参与互动,很难让人产生庄重和自豪的感觉。在这样的情形下,毕业生的情绪找不到适当的宣泄途径,再加上一些技术方面的原因,比如缺乏合适的垃圾清扫工具,离校日程安排紧张,就容易导致一屋不扫的结果,不过现在各院校已经试图一改旧颜。据98级我们的师哥师姐讲,我们院的毕业典礼互动性强,如果你去看一下,你甚至分不出哪个是老师,哪个又是同学。而且我们药学院通知离校日期提前,给了毕业生们足够的时间来安排事情。

大学生学成离校应该是一个很温馨、很庄重的过程,应该组织一些仪式性的活动让毕业生参与,应该给它们提供正确的表达渠道。比如,毕业典礼应该富有时代气息,毕竟大学生是最富有时代性、最富有生气的,因而他们渴望与他们同步进行性的毕业典礼、毕业证的发放也应该更有表彰性,师生之间的交流渠道应该更畅通等。这些都是他们的强烈呼声,当然还可以给毕业生提供公共留言本,让学生留下最想说的话,这在我们药学院早有例子。总之,就是要让毕业生产生精神上的归宿感,要让他们感到,即使毕业了,学校仍是自己的家,学校的一草一木仍然需要自己去爱护。这样,相信我们那些可敬的大学毕业生会让那些曾怀疑它们大学生的素质的人们感慨一番的:善始善终。确确实实也!如果学校方面和毕业生方面做到以上这一切,一屋不扫的怪圈被打破的日子将为时不远了。

作为我本人,真心希望所有大学生切切实实善始善终。因为我们是国家的栋梁,是整个民族素质的体现者。我希望当我们跨出校门的时候,不会有师弟师妹为我们的终而产生疑问,我们应该给他们的是做出好的榜样、典范。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则调查报告针对大学生毕业时总会出现的各种不文明现象的原因进行了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B.作者承认大学生是社会上高素质的人员之一,毕业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只是个别人的行为,不必太过担心。

C.毕业后的就业压力,朋友离别的心理折磨,学校制度上的限制,这些都是导致毕业生做出不文明举动的原因。

D.大学毕业生离校所出现的各种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作者认为学校对学生心理关怀不够,是导致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

E.本文语言平实流畅,叙述与议论相结合,作者通过亲身的调查来揭示问题的本质,为解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本文中多次出现的“一屋不扫”一词,具体的内容是指什么?请你简要概括。

3.本文作者对大学生应该如何离校经过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请分点列出。

4.本文就大学生离校时出现的一系列不文明的举动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调查,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但有人认为,不管是谁,只要是做出不文明的事,就应该受到惩罚,大学毕业生破坏公物也不能不追究责任;也有人认为,大学生毕业生离校时的不文明现象存在多年,这说明我国的高校在管理上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对这个问题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120字左右。

参考答案:

1.BD(B项,从文章看,大学生毕业时的不文明现象不是个别人的行为,而且已经损害了大学生的形象,是一个需要找原因,及时解决的问题;D项,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校对学生心理关怀不够只是其中一方面,不能说是根本原因。)

2.“一屋不扫”指大学生毕业时所做出的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包括乱扔垃圾,破坏公物,乱涂乱画等不正当的发泄行为。

3.答案:

1)校方工作要到位,充分照顾学生心理,应给毕业生以温情之感,而不应以高压对待。

2)离校日期应安排合理,让毕业生有充足时间准备。

3)组织丰富的活动,开通沟通渠道,加强与毕业生的沟通,让毕业生有归宿感。

4.答案不唯一,只要在话题的范围内,有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即可。评判时,重点看其思维深度,注重从社会价值角度出发,就此问题的社会意义,社会原因进行合理分析均可。

(二)(创新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三成公众从来没听过科普报告

①未成年人科学素质的提升,是决定本世纪中叶我国公民素质接近主要发达国家水平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立10年来,足迹已经遍布全国所有省区的246个市、县,演讲3 500多场,听众达130多万人

次。

②可惜的是,这样的演讲次数对于我国的科普宣传来说,仍然是杯水车薪。本报调查显示,41.8%的人只听过1~2场科普讲座,26.4%的人一次也没听过。 ③据记者了解,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参加过学校组织的科普活动,但是能让他们记忆犹新的活动实属凤毛麟角。本报调查显示,尽管有71.9%的公众认为,科普宣传“很必要,能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但是有39.3%的人对科普讲座的印象是“和上课差不多”;26.6%的人则感觉,“高质量的科普讲座当然能起好的作用,可是好的活动很少见”。同时,也有32.1%的人对听过的讲座感到“新鲜有趣,至今难忘”。

④钟琪团长强调,演讲团从创立之日就坚信,科普不是拿原来的旧知识去贩卖,科普讲座是再创造。科学研究做得好,科普报告不一定就能做好。据她介绍,现有的30多名团员是从几百位科学家中层层筛选出来的,淘汰率高达三分之二。空军指挥学院的少将徐邦年,试讲了4次才被通过。

⑤钟琪团长告诉记者,她之所以严把质量关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升学压力大,能抽出时间听科普讲座是顶着学校和家长的层层压力的,同时,一场好的科普讲座会给青少年开启科学的大门,而一场劣质的讲座会断绝孩子们以后再听科普报告的可能。

⑥听过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的讲座后,有学生留下了这样的反馈:“这是我上学以来参加过的最好的课外活动!”“西部学生的经济条件差,但是求知欲并不差!希望你们再来!再来!再来!”

⑦本次调查显示,公众最希望听到深入浅出、通俗形象的科普讲座,内容排在首位的是“实用的科学知识”,占78.5%;其次是“我国或世界上最先进的科研成果”,占61.0%;列第三的是“可以通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占53.4%。此外,科研过程中的故事、科学家的人格魅力等内容也是吸引听众的亮点。

⑧据翟立原主任介绍,国内的科普讲座,多数传播的是已有定论的科学知识或原理,很少向青少年介绍国内外顶尖的、还没有定论的科学知识。事实上,让孩子们接触一些尚在争论中的问题对启发他们深入思考很有帮助。

⑨科普演讲团的老爷爷们曾在云南一个偏僻的乡村中学做讲座。当时,一个小女孩向爷爷们提出了一个关于无性繁殖的克隆技术方面很有见地的问题:现在的克隆技术都是雄性复制雄性,雌性复制雌性。可不可以用雄性动物复制雌性动物,

并保证遗传性状完全相同呢?因为决定性别的是染色体,只要把其中的一个Y染色体替换成X染色体就可以了吧?当时的科普团员们认为,小女孩的思路是很可行的。三年后,美国科学家才完成了类似的克隆实验,这也证实了这个云南乡村中学的小女孩的想法是完全正确的。

(节选自《中国青年报》)

1. 调查报告数据分析,对原文①、②段统计数据的结论分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中科院老科学家科普演讲团成员不辞辛苦,为我国的科普事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B.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科普工作面广量大,举步维艰,公民素质普遍偏低。

C. 近三成公众从来没听过科普报告,影响到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这与向发达国家迈进的目标是不相适应的。

D. 我国的科普教育要和科技兴国的战略相适应,还需要大踏步前进。

2. 下列不属于中科院科普演讲团严格筛选成员原因的一项是()

A. 升学压力大,学生能抽出时间听科普讲座不容易,劣质报告会浪费学生时间,影响他们接受科普知识宣传的兴趣和情绪。

B. 科学研究做得很好,但科普讲座内容深奥,像给大学生或研究人员上课,学生听不懂。

C. 传播的只是已有定论的科学知识或原理,没有能做到向青少年介绍国内外顶尖的还没有定论的科学知识。

D. 有些孩子经济条件差,但求知欲强,思维能力强,如果他们提出很有见地的问题,演讲团成员不能当场解决。

3. 请根据原文相关信息写出“克隆”这一概念的三个关键词。

4. 试从科普报告的方式、内容和语言风格等方面,写出你对演讲团成员的建议。 答案

1. B解析:“举步维艰”,“公民素质普遍偏低”等词语与事实不符,最后一段故事就是反证。

2. D解析:错在“不能当场解决”,文中最后一段小姑娘的见解就得到了演讲团的当场肯定。

3. 解析:关键词是组成概念的要素,提炼关键词就是要求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答案:无性繁殖、复制、遗传性状完全相同。

4. 希望多采用演讲人与听众互动的形式,并能与实际生活中的相关事物相联系,通俗易懂地进行科学知识普及工作。(只要围绕思维互动的方式、实用的科学知识、通俗易懂的平实语言等三个方面作答即可)

更多相关推荐:
大学生阅读调查报告

一前言在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现实下网络化无疑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与此同时网络化对于人们的影响则来的更是广泛深远在这样一种大势下网络文学应运而生连带还有各式各样的电子书与网络阅读而作为阅读主要群体的大学生而言这样...

关于阅读的调研报告

目录一引言二调查目的三调查时间四调查地点五调查对象六调查方法七调查人员八调查结果分析1阅读的类型2阅读的目的3阅读的数量4阅读的方式九结论十建议十一附件一引言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

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报告题目: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课程名称: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年级:2009级2班学号:090810xxxx090810xxxx0…

高中生课外阅读调查报告

中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课题组员王倩孙霞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意识合作意识和开发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在内的多方面能力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加大力度致力于基础教育改革制定了各学...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为了了解当前大学生阅读的现状,同时就大学生阅读提出适当意见,在7月x日至7月x日对本校的大学生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地点为互联网,调查方法为通过网络发放无记名调查问卷,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

调查报告阅读方法指导

调查报告阅读方法指导一调查报告的定义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专案调...

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

关于书籍阅读的调查报告调查背景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一句话读书可以陶冶人的情操提高人的道德水平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使人的性格成熟起来敢于直面人生在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普遍的今天一个人素质的提高仅靠在校学习...

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

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7月23日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据介绍本次调查的调查问卷做了比较大的补充修改除了增加电子书手机报动漫产品等新媒体方面的问项还有公共文化服务等方...

调查报告阅读练习 答案

调查报告阅读练习调查报告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是根据特定目的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对某一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写成的书面报告按调查报告的性质和内容一般可以划分为综合调查报告典型调查报告和开头就调查的一些情况作简要...

阅读调查报告

高职高专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一引言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之一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粮食在我们高职高专学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众所周知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要想提高学生的素养拓展...

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综合实践调查报告指导老师许琴琴组长钱琰彬韦宇昊课题组成员戚泽南凌彤沈伊蕊王玲丽陈辉柳丹峰王坤朱鹏飞沈裕铭高一5班一调查背景现在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远离书本凡事都更依赖于电脑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有...

关于中年级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小学生名著阅读现状的调查报告一调查的目的意义本调查是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了解并掌握小学生名著阅读的有关现状旨在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学生名著阅读的有关要求多读好书能使人明智增长见识丰富人的精神世界通过调查发现现...

阅读调查报告(5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