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人类学期中读书笔记——读《菊与刀》有感

时间:2024.5.2

心理人类学期中读书笔记读菊与刀有感

心理人类学期中读书笔记读菊与刀有感

心理人类学期中读书笔记读菊与刀有感

心理人类学期中读书笔记读菊与刀有感

·心理人类学期中读书笔记·

读《菊与刀》有感

这是一本讲述日本人性格和日本文化最著名的代表作。二战后期,日本败局已定,美国对是否进攻日本本土、是否投放原子弹和占领日本后是否保留天皇,无法做出决断。因此委托著名女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通过对日本的研究提供对日本政策的依据。由于承载着这样一个可能改变一个国家上亿人命运和整个世界格局的重大历史使命,此书的诞生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和价值。

鲁思·本尼迪克特是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19xx年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xx年获博士学位。19xx年研究印第安部落的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Patterns of Culture,19xx年出版)一书。19xx年著《种族:科学与政治》(Race:Science and Politics),批判种族歧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对罗马尼亚、荷兰、德国、泰国等国民族性的研究,而以对日本的研究,即《菊与刀》一书成就最大。战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参加“当代文化研究”。本尼迪克特是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模式论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文化与人格理论(心理人类学)的重要人物。本尼迪克特认为,人类文化各有其不同的价值体系和特征,呈现出多样性。文化模式是文化中的支配力量,是给人们的各种行为以意义,并将各种行为统合于文化整体之中的法则。文化之所以具有一定的模式,是因为各种文化有其不同的主旋律即民族精神。人们的行为是受文化制约的,在任何一种文化中,人们的行为都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和受到重视,而其他部分则受到压抑。因此,文化研究应把重点放在探索和把握各种行动和思考方式的内在联系,即文化的整体结构上,重视文化对人格形成的影响。本尼迪克特的理论对文化人类学,特别是对文化与个性领域的研究产生了深刻影响。

本尼迪克特根据文化类型理论,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把战时在美国拘禁的日本人作为调查对象,同时大量参阅书刊和日本文学及电影,写成报告。报告中推断出的结论是:日本政府会投降;美国不能直接统治日本;要保存并利用日本的原有行政机构。因为日本跟德国不同,不能用对付德国的办法对付日本。战争结束,美国的决策同这位人类学家的意见一致,事实发展同她的预料和建议一样。19xx年,本尼迪克特把这份报告整理成书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强烈反响。

该书除了第一章作为绪论开篇外,其余十二章从不同角度和历史空间展开

对日本人国民性的分析(如战争中与投降后日本人的表现、安分守己、日本明治维新、报恩性格、情分与名分、人情道德以及儿童教育方式等方面),我这里不想再复述该书对日本人国民性的定位,而应强调我们作为读者也应该如作者一样排除内心固有的偏见,当“硬心肠”则“硬心肠”,当“宽容”则“宽容”,绝对不可以一概而论。作者在本书的论述中是以美国文化作为比较参照物的,她认为不能将日本民族性格定义为异类,并指出:一旦我们弄清了西方人的观念与他们的人生观不相符合,掌握了一些他们所使用的范畴和符号,那么西方入眼中经常看到的日本人行为中的许多矛盾就不再是矛盾了。(P14)

作为一个中国读者,我们需要反思对照的是本民族的国民性。其实从该书中我读出了很多中国人的形象,只是日本的“儒化”似乎走进了某种极端。“七世纪以来,日本从中国引进了一些伦理概念,‘忠’、‘孝’原是汉语。但是,中国人从来不把这些道德看成是无条件的。中国的忠诚和孝道之上还有更高的道德,那就是‘仁’??中国伦理的这一制高点,日本从未接受。”(P82-83)这段话的精辟不仅体现在它说出了一个基本事实,更重要的在于它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中日文化的分野。《菊与刀》独具慧眼,透过中日文化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一语中的地指出,日本文化从没有接受过真正意义上“仁”的概念。“仁”的缺失,使得“忠”、“孝”一类的概念在日本文化中的位阶直线上升,以致成为终级的伦理概念。缺乏了“仁”的匡正,无条件的“忠”和“孝”最终产生了超稳定的世俗力量,正如《菊与刀》中所列举的那样,在日本,皇族的另外一个称呼就是“云端之人”。“云端之人”的正义与否、仁义与否从来就不是一个应该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日本历史上几乎没有发生过改朝换代的重大政治事件。但是,对于“仁”冷漠和无视,必然使得“忠”和“孝”失去了伦理上的正义性,这样的“忠”和“孝”一旦与暴力结合,无穷后患便由此而生。

然而如果作者把研究视野投向东亚大陆,同样会发现“仁”(人)的缺失,“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还有一丝“仁”吗?“仁”(人)在中国儒家经典中列为核心思想,然而却是一块好看的招牌,由“仁”引发的“忠”和“孝”(“孝”是“忠”的伦理基础)却很容易用来作愚民的理论。如果大家看过姜文的电影《鬼子来了》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日本人的“愚忠愚孝”练就了杀人机器,而中国人的“愚忠愚孝”则提供无数滚地的头颅。

日本战后走向了现代民主社会,《菊与刀》在岛内的热销以及由此引发的广泛讨论可以看出这种反思的进度;中国这边呢,“风景独好”吗?八十年代《丑陋的中国人》也引发了积极的反思,危机学一度走红,然而终归扭不过政治权力的大腿,要高唱盛世赞歌,不许别有用心。日本人、美国人都不足以成为中国的根本威胁,首要任务还是梁启超所说的“改造国民”,而不争气的国民怎么来的,我们要看清楚!

最后,感谢老师给我推荐这么一本好书,让我不仅学习到心理人类学的知识,还感悟到很多国家之间政治、文化的关系。总之,受益匪浅!

更多相关推荐:
读书笔记好词好句及读后感受全集

一童年高尔基好词摘录忽如其来飘忽兴趣盎然熠熠生辉鲜花绽放颤动激昂呈现好句摘录伏尔加河蓝色的水面上桔红色的轮船在逆流而上而一张张金色的叶片则缓缓顺流漂下我非常害怕外祖父总觉得他的绿眼珠无时无刻不在盯着我看那曲子中...

读书笔记读后感

8读教学革命有感革命是推动事物发生的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教学革命这四个字让我特别震惊想看看编者想如何革命会给我们的教学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同时佩服编者的勇气用革命这么富有霸气的文字来为书命名也许是这...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读后感就是指读者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在读书时候的一些体会并写出来形成文字表达是对一部作品阅读后的感想体会一般是说你在看了这本书后受到了什么教育得到了什么启发读书笔记是指阅读书本时候为了积累...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我的理想教育读书笔记读完朱永新老师的我的教育理想细心品味作者的教育理念我深受启发我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一个理想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我是不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读了这本书之后使我对未...

读书笔记读后感

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教育心理学读后感我阅读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实际上在读教育心理学之前我对那些枯燥的抽象的心理定律常常望而生畏所以很不喜欢心理学但是读完了此书以后反倒觉得心理学中的现象饶有兴趣这本书用浅白的语言生动的故...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之一为了使读书达到更好的效果我们除了要善于动脑找到所读文章的眼睛心领神会之外还要勤于动笔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当然读书要有好的效果思考是最重要的但是正如俗话所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思考的结果整理出来写...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一怎样写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提高阅读和作文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材料提高认识读书笔记的形式很多我们可以根据原文的特点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变通采用恰当的形式来写...

教师读书笔记N篇

教师读书笔记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

教师读书笔记16篇

读书笔记十八中附小苗笛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读过教师人...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篇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8篇一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读过教师人文...

简爱读书笔记 简爱读后感

1作者简介夏洛蒂勃朗特1816年生于英国北部的一个乡村牧师家庭母亲早逝八岁的夏洛蒂被送进一所专收神职人员孤女的慈善性机构柯文桥女子寄宿学校在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的两个姐姐玛丽亚和伊丽莎白因染上肺病而先后死去于...

小王子读书笔记

小王子读书笔记时间20xx年2月16日书名小王子作者圣埃克絮佩里内容梗概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书中以一位飞行员作为故事叙述者讲述了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作者以小王子的孩子...

读书笔记读后感(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