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振动研究

时间:2024.4.20

弦振动研究

【实验目的】

1.了解波在弦上的传播及驻波形成的条件。

2.测量不同弦长和不同张力情况下的共振频率。

3.测量弦线的先行密度。

4.测量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

【实验仪器】

弦振动研究实验仪及弦振动实验信号源各一台、双踪示波器一台。

实验仪器结构描述见图3-23-1

【实验原理】

驻波是有振幅、频率和传播速度都相同的两列相干波,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传播时叠加而成的特殊干涉现象。

当入射波沿着拉紧的弦传播时,波动方程为

当波到达端点时会反射回来,波动方程为

式中,A为波的振幅;为频率;为波长;为弦线上质点的坐标位置,两波叠加后的波方程为

这就是驻波的波函数,称之为驻波方程。式中,是各点的振幅,它只与有关,即各点的振幅随着其与远点的距离的不同而异。上式表明,当形成驻波时,弦线上的各点作振幅为、频率皆为的简谐振动。

由式(3-23-3)可知,另,可得波节的位置坐标为

   

,可得波腹的位置坐标为

   

由式(3-23-4)、式(3-23-5)可得相邻两波腹(波节)的距离为半个波长,由此可见,只要从实验中的测得波节或波腹间的距离,就可以确定波长。

在本实验中,由于弦的两端是固定的,故两端点为波节,所以,只有当均匀弦线的连个固定端之间的距离(弦长)L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时,才能形成驻波。

即有            或     

式中,为弦长;为驻波波长;为半波数(波腹数)。

另外,根据波动理论,假设弦柔韧性很好,波在弦上的传播速度取决于线密度和弦的张力,其关系为

又根据波速、频率与波长的普遍关系式,可得

由式(3-23-6)、式(3-23-8)可得横波传播速度

如果已知张力和频率,由式(3-23-6)、式(3-23-8)可得线密度

如果已知线密度和频率,则由式(3-23-10)可得张力

如果已知线密度和张力,则由式(3-23-11)可得张力

【实验内容】

一、实验前准备

1.选择一条弦,将弦的带有铜圆柱额一端固定在张力杆U型槽中,把带孔的一端套到调整螺杆上圆柱螺母上。

2.把两块劈尖(支撑板)放在弦下相距为L的两点上(它们决定弦的长度),注意窄的一端朝标尺,弯脚朝外;放置好驱动线圈和接收线圈,接好导线。

3.在张力杆上挂上砝码(质量可选),然后旋动调节螺杆,使张力杆水平(这样才能从挂的物块质量精确地确定弦的张力)。因为杠杆的原理,通过在不同位置悬挂质量已知的为物块,从而获得成比例的、已知的张力,该比例是由杠杆的尺寸决定的。如图3-23-2所示。

二、实验内容

1.张力、线密度一定时,测不同弦长时的共振频率,并观察驻波现象和驻波波形。

(1)放置两个劈尖至合适的间距并记录距离,在张力杠杆上挂上一定质量的砝码记录质量及放置位置(注意,总质量还应加上挂钩的质量)。旋动调节螺杆,使张力杠杆处于水平状态,把驱动线圈放在离劈尖大约5~10cm处,把线圈放在弦的中心位置。

(2)将驱动信号的频率调至最小,以便于调节信号幅度。

(3)慢慢升高驱动信号的频率,观察示波器接收到的波形的改变。如果不能观察到波形,则调大信号源的输出幅度;如果弦线的振幅太大,造成弦线敲击传感器,则应减小信号源输出幅度;适当调节示波器的通道增益,以观察到合适的波形大小为准。一般一个波腹时,信号源输出为2~3V(峰-峰值),即可观察到明显的驻波波形,同时观察弦线,应当有明显的振幅。当弦的振动幅度最大时,示波器接收到的波形振幅最大,这时的频率就是共振频率,记录这一频率。

(4)再增加输出频率,可以连续找出几个共振频率。当驻波的频率较高,弦线上形成几个波腹、波节时,弦线的振幅会较小,眼睛不易观察到。这时把接收线圈移向右边劈尖,再逐步向左移动,同时观察示波器(注意波形是如何变化的),找到并记下波腹和波节的个数。

(5)改变弦长重复步骤3、4;记录相关数据于表3-23-1.

2.在弦长和线密度一定时,测量不同张力的共振频率。

(1)选择一根弦线和合适的砝码质量,放置两个劈尖至一定的间距,例如60cm,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

(2)记录相关的线密度、弦长、张力、波腹数等参数。

(3)改变砝码的质量和挂钩的位置,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记录相关的数据于表3-23-2.

3.张力和弦长一定,改变线密度,测量共振频率和弦线的密度。

(1)放置两个劈尖至合适的间距,选择一定的张力,调节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稳定的驻波。

(2)记录相关的弦长和张力等参数。

(3)换用不同的弦线,改变驱动频率,使弦线产生同样波腹数的稳定驻波。记录相关的数据于表3-23-3。

【数据与结果】

表3-23-1 张力一定时不同弦长的共振频率

作波长与共振频率的关系图。

表3-23-2 弦长一定时不同张力的共振频率

作张力与共振频率的关系图,作张力与波速的关系图。

注:这里的共振频率应为基频,如果误记为倍频的数值,则将得出错误的结论。

【实验指导】

1.                如果驱动与接受传感器靠得近,将会产生干扰,通过观察示波器中的接收波形可以检验干扰的存在。当它们靠得太近时,波形会改变。为了得到较好的测量结果,至少两传感器的距离至少应大于10cm。

2.                悬挂和更换砝码时动作应轻巧,以免使弦线崩断,造成砝码坠落而发生事故。

【思考题】

1.      通过实验,说明弦线的共振频率和波速与哪些条件和因素有关?

弦的长度,弦的张力,弦的密度

2.      试将按公式求得值与静态线密度比较,分析其差异及形成原因。

实验误差

3.       如果弦线有弯曲或者粗细不均匀,对共振频率和驻波的形成有何影响?

导致受力不均,使共震频率不稳定,从而不能形成驻波


第二篇: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四  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目的】

1.观察弦振动时形成的驻波;

2.用两种方法测量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比较两种方法测量的结果;

3.验证弦振动的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实验仪器和用具】

电振音叉(频率约为100),弦线,分析天平,滑轮,砝码,低压电源,米尺

【实验原理】

如图12-1所示,将细弦线的一端固定在电振音叉上,另一端绕过滑轮挂上砝码。当音叉振动时,强迫弦线振动(弦振动的频率应与音叉的频率相等),形成一系列向滑轮端前进的横波,在滑轮处反射后沿相反的方向传播,在音叉与滑轮间往返传播的横波的叠加形成一定的驻波。适当调节砝码的重量或弦长(音叉到滑轮间的弦线距离),在弦上将出现稳定的、强烈的振动,即弦线与音叉的共振。弦线共振时,驻波的振幅最大,音叉端为振动的节点(非共振时,音叉端不是驻波的节点),若此时弦上有个半驻波,则有,弦上的波速则为

               (12-1)

或                              (12-2)

根据波动理论,横波在弦线上的传播速度与弦线张力及弦线的线密度之间的关系为

                (12-3)

将式(12-3)代入(12-1)得:

式(12-4)表示,以一定频率振动的弦,,其波长将随张力及线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同时也表示出,弦长、张力、线密度一定的弦,其自由振动的频率不只一个,而是包括相当于等多种频率。其中的频率称作基频,的频率称作第一、第二谐频,但基频较其它谐频强的多,因此它决定弦的频率,而各谐频决定它的音色。振动体有一个基频和多个谐频的规律不只在弦线上存在,而是普遍的现象。但基频相同的各振动体,其各谐频的的能量分布可以不同,所以音色不同。

当弦线在频率为的音叉策动下振动时,适当改变,和强迫力发生共振的不一定是基频,而可能是第一、第二、第三谐频,此时在弦线上出现2,3,4个半波区。

【实验内容】

1.测量弦线的线密度

取2米长和所用的弦线相同的线,在分析天平上称出其质量,求出它的线密度

2.观察弦线上的驻波

根据已知音叉频率(一般为100)和已知的线密度,求出弦长在20附近,若要弦的基频与音叉共振时,弦的张力

选取弦线长在130左右,根据上述计算的张力值,选择适当的砝码挂在弦线上,给电振音叉的线圈通以50,电压为的交流电,使音叉作受迫振动,进行以下观测:

(1)使弦线长从20左右开始逐渐增加(拉动音叉移动),当个半波区的几种情况下弦线共振时,分别测出弦长并计算出波长

(2)使弦长大于共振时的弦长,小于共振时的弦长,从这种情况下振动的弦上,测出波长,并和上面的测量结果相比较(注意:此时音叉端点不是弦的节点)。

3.弦上横波的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增加砝码的质量,再细调弦线长使之出现共振,测出弦线长,算出波长。重复测量取平均值。值改变6次。

将(12-4)式两边取对数得:

间成线性关系。

根据测量值,在坐标纸上作出曲线,求出曲线的纵轴截距和斜率,将截距和相比较,斜率和相比较,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4.比较两种波速的计算值

从以上测量中选取合适的数据,代入(12-1)和(12-3)中,计算出理论上应当相等的两个速度值,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5.从记录的数据中,选取一组数据代入式(12-4)中,计算出弦振动的频率,说明它和已知音叉频率的差异是否显著?

注:实验中,音叉的振幅调的小些为宜,因测量时音叉端被看作节点。

【实验数据】

1.弦线的密度测定

表12-1  弦线的密度测定

2.设弦长,由公式(12-4)计算出弦的基频与音叉共振时,弦的张力?用于下表中的测量。

表12-2-1  驻波的观察与测定   弦线总长选定约130

表12-2-2测量步骤2(2)数据

表12-3弦上横波波长与张力的关系

【思考题】

1.增大弦的张力时,如线密度有变化,对实验将有何影响?能否实验中检查的变化?

2.将线密度为的细铜线用张力拉紧,其上通以频率为的交流电,在弦的中间放置一永磁铁,如图12-2所示。说明在什么条件下,弦上出现明显振动?它的频率与弦上交流电的频率有何关系?

    3.图12-2的装置上,弦的两端如果所加的简谐波交流信号的频率是可变的,将频率从低慢慢增加到较高时,弦的振动将会如何变化?

更多相关推荐:
弦振动实验 报告

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室温气压成绩教师实验名称弦振动研究实验目的1了解波在弦上的传播及驻波形成的条件2测量不同弦长和不同张力情况下的共振频率3测量弦线的线密度4测量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实验仪器弦振动研究试验仪...

大学物理实验报告-弦振动

华南理工大学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大学物理实验理学院系数学专业创新班姓名任惠霞实验名称弦振动20xx96指导老师报告内容目的仪器装置简单原理数据记录及结果分析等一实验目的1观察弦上形成的驻波2学习用双踪示波器观察弦振...

弦振动的研究 实验报告

20xx20xx学年度上学期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研究报告第1页第2页1研究现状综述其他人对该实验项目的研究情况取得了哪些成果第3页

实验报告 弦振动的测量

实验报告弦振动的测量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13级弘毅班吴雨桥20xx301020xx2实验目的1了解波在弦上的传播及驻波形成的条件2测量不同弦长和不同张力情况下的共振频率3测量弦线的线密度4测量弦振动时波的传播速度...

大学物理实验弦振动报告模版

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日期室温气压成绩教师实验名称弦振动研究数据与结果

弦振动试验实验报告

陶宗堂弦振动试验弦振动试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在弦线上形成的驻波2用弦驻波法测量张紧弦线上驻波的波长3研究弦线上张力与弦线上驻波波长之间的关系4研究均匀弦线横波的传播速度与张力弦线密度之间的关系二数据处理1在张力一...

(选)弦振动实验终结报告

弦振动实验实验报告生医8班鲍小凡20xx013215一实验目的1观察弦振动形成的驻波并用实验确定弦振动时共振频率与实验条件的关系2学习用一元线形回归和对数作图法对数据进行处理3学习检查和消除系统误差的方法二实验...

大学物理实验探究 陕西理工学院弦线振动实现固液体密度的计算与测量的可行性报告的撰写与总结

可行性报告弦线振动实现固液体密度的计算与测量实验说明弦振动试验验证了弦线上横波的传播规律观察固定均匀弦振动传播时形成的驻波波形测量均匀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及均匀弦线密度通常用静力称衡法比重瓶法振动法和力敏传感器...

复摆振动研究.实验报告

复摆振动的研究姓名黄青中学号20xx020xx238摘要了解用复摆物理模型来测量物体的转动惯量通过观测复摆的振动测定复摆振动的一些参量重力加速度g回转半径r转动惯量IG分析复摆的振动研究振动周期与质心到支点距离...

弦的振动实验报告

弦的振动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根据弦振动的微分方程和边界条件计算弦振动的固有频率和振型与实验结果对比研究弦振动与结构及预紧力的参数关系实验内容研究弦振动的固有频率与边界条件及弦的预紧力的关系观察弦的节点及波峰波谷的形...

固定均匀弦振动的研究

1频率f一定侧弦线的线密度p和线上横波传播素的v弦线a线密度的测定f240HZ由图像得斜率即线密度为248104kgm2张力T一定测量弦线的线密度和弦线上横波的传播速度v求得线密度为54238104kgm求得弦...

用多普勒效应研究物体运动的设计与实现实验报告

用多普勒效应研究物体运动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学号姓名联系方式实验时间摘要本实验是以多普勒效应原理为基础根据预先设计好的实验方案利用实验室提供的多普勒实验设备和用具研究物体变速运动测量本地重力加速度设计简谐振动方案和...

弦振动研究实验报告(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