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时间:2024.4.29

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探析

一、       财务报告及其基本因素分析

(一)   财务报告

1.财务报告的定义

我国于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将财务报告概括为:“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文件”。

2.财务报告分析的内涵

财务报告分析是指在企业对外披露财务报告信息的基础上,结合相关信息,从不同的视角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以分析,反映和预测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为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

3.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

这是指分析主体通过对企业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研究想要达到的、或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和境地。由于财务报告分析主体是多元的,这就决定了分析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财务报告分析的总体目标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揭示财务活动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为改善经营管理提供方向和线索;

(2)检查企业的预算完成情况,考核管理当局业绩,为完成合理的激励机制提供帮助;

(3)预测企业未来的风险和报酬,为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和管理者的正确决策提供财务信息支持。

(二)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定位

财务报告分析的不同主体由于利益倾向的差异,决定了在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分析时,必然有着共同的要求和不同的侧重点。一般来说,财务报告分析的主体有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管理当局以及其他与企业利益有关系的单位或个人,他们所需分析信息呈现出多元化。

1.投资者

目前和潜在的投资者关心自己投资的内在风险和投资报酬,其财务报告分析最根本的目的是把握企业的盈利能力状况,包括企业现在和可预期未来盈利及这些盈利趋势的稳定性。当然他们对企业的财务分配政策、财务结构、资产结构和财务规划也十分关心,便于作出新的投资决策。

2.债权人

包括贷款债权人和商业债权人。贷款债权人关心那些能确定自己的贷款及其利息能否按期支付的信息,例如考虑是否向企业贷款、应要求何种担保或条件,以及在具有贷款承诺的情况下是增加还是减少贷款,或者是否要求企业到期偿付全部贷款等。他们通过财务报告分析来预测借款企业的偿债能力、经营前景以及企业在竞争中的应变能力,以便有效地进行债权管理。供应商和其他商业债权人必须决定提供给企业的信用额度,以便确定企业所欠款项能否如期支付。其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在于了解借款企业的短期财务状况、短期偿债能力以及存货周转情况等。

3.政府部门

在我国,由于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在社会与经济活动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例如:

①    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据此了解经济资源的配置状况与效益;

②    财政部门:据此采取监督措施以加强准则、制度的执行,掌握资金的流向,为对国有企业进行资产和财务管理提供制定财政政策的参考;

③    税务部门:根据企业的财务报告,在经过必要的调整后作为税务征收、调整或退税的依据。

4.管理当局

      管理当局为了完成其受托责任,通过有效地运用投资者的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信贷资金,获得最佳经济效益。他们通过分析信息来评估筹资需要的性质与程度,评估过去经济决策的结果,制订利润分配政策,预测将来的财务状况及损益,评估合并与兼并的可能性等。管理当局财务报告分析的目标在于及时掌握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以及变动的原因,改进工作,预测未来的发展前景,为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其目标呈现出综合性和多方面的特点。

(三)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

      虽然财务报告分析的不同主体都毫无例外地强调财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但他们仍然倾向于按其特定的决策目标甚至价值取向来审视和利用财务信息。信息使用者的不同偏好决定了财务信息的分析加工始终存在着一个分析角度的选择问题,不同的分析角度必然导致分析内容的差异,这里仅就报告分析主体普遍分析的内容进行讨论。

      目前,我国财务报告分析主要是运用比率分析法,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分析。这些指标主要是以“会计利润”为核心构建起来的,其主观性、操纵性太大,并且忽视考擦企业现金流转能力,不能客观反映其财务状况,急需加以改进和完善。从发展和实务角度出发,投资者、债权人、政府部门、管理当局等分析主体要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1.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赚取利润的能力,是企业财务报告分析的重点。主要分析指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资本保值增值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

2.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是指通过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所反映出来的企业资金利用效率及资产运行协调性,通过分析有助于主体对企业营运风险和经营业绩的判断。主要分析指标有:总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不良资产比率、应付帐款周

转率、现金营业周期、总资产净现率、现金支出收现利润率、安全边际率等。

3.偿债能力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到期偿还债务的支付能力,它对利益相关者普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分析指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即付比率、已获利息倍数、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现金流动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总额比率等。

4.收益质量

由于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因此可以消除会计报告利润计算中由于采用权责发生制所带来的人为操纵和估计因素的影响。收益质量分析主要考察企业获得现金收益所依靠的途径和经营利润转化为现金净流量的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有:盈余现金保障倍数、营业收入现金率、主营业务收益所占比重、资产净值率、财务杠杆系数等。

   5.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活动,不断扩大和积累而形成的发展潜能。分析的主要指标有:现金增长率、销售(营业)增长率、资本积累率、三年现金平均增长率、三年销售平均增长率、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技术投入比率、现金再投资比率等。

     6.社会贡献能力

          社会贡献能力主要包括对财政税收的贡献、对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提供就业和再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与义务以及信用操守情况等等。分析的主要指标有:社会积累率、纳税贡献率、就业贡献率等。

二、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的局限性

在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中,我国财务报告改革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仍滞后于形式发展的需要,其局限性已日趋明显,主要表现为:

(一)报告目标过分强调为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服务。

            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是基于权责发生制、以历史成本为主要计量属性的财务信息,它用于完成报告与解除受托责任的目标,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11条提出,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财务报告成为国家实行财政税收与物价政策等的主要手段与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报告模式产生于计划经济,财务报告的主要职能是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服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情况下,企业已经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格局,财务报告目标应转向满足与企业有直接利益关系的相关集团,如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等的信息需求。

(二)           信息披露不完整

      信息披露不完整主要表现在:

1.现行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信息主要是面向过去的历史信息,并且统一运用货币计量,对使用者未来决策有重要参考价值的信息,如预测信息、人力资源价值、主要管理人员的素质等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是财务报告中之外。

2.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信息,财务报告中长期被忽视,而由此导致的管制成本足以影响企业日后长远的经营业绩,甚至导致企业破产。

3.由于报告用户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信息的途径各不相同,某些特定使用者或使用者集团已不满足通用的财务报告了,随着新的会计环境下财务分析职业的兴起,市场和财务信息使用者正在呼唤财务报表以外的某些特定需要的差别报告

(三)过于强调信息的可靠性

          现行财务报告模式是立足于企业已发生的确定性交易和事项,基本上是一张历史会计数据汇总表、一种向后看的会计报表,它对使用者决策所需信息的相关性较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大多来自历史资料,以历史成本模式所生成的财务信息,虽然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但无法满足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尽管《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提取八项减值准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历史成本与现行市价形成的差距。但是,在整个财务报告体系,历史信息仍占绝大的比重,使得许多能反映企业未来前景、对使用者非常有用的现金流量预测性信息被排除在财务报表甚至财务报告之外。

(四)滞后性十分严重

          依据传统会计惯例一般是按年度披露会计信息,这一方面是基于人们对年度财务分配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因手工会计下的信息披露成本的考虑,这种基于会计分期假设定期编制的财务报表具有滞后性,严重影响了信息的及时性。尽管过去和现在的财务信息与将来的财务信息有一定的相关性,但其肯定不能代表未来投资者、债权人和财务分析人员对预测性财务报告的需求日益增强。提高财务信息的反馈价值要求信息及时报告,这是因为使用者的决策是不间断地进行的,他们希望随时得到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五)财务报告的编制者与使用者脱节

          目前的财务报告是以预先知道使用者的信息需求这一假设为前提的,即财务报告的编制人员实际上并不关心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实际需求,他们只是根据既定的会计准则和编制规范机械地完成对会计数据的高度综合。在会计目标较为稳定的环境下,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它不仅能够降低会计人员的技术难度,同时也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但随着企业竞争环境的加剧,企业相关利益集团的扩大,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逐渐多样化,导致现有的财务报告无法满足使用者的多层次要求。

          在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中,由基本数据向高度综合数据的推导过程完全掌握在企业内部。信息的反复综合,一方面是信息的凝练过程,把具体的数据转化为决策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信息的丢失和扭曲。这种扭曲可能是由于信息处理过程中无意的错误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恶意篡改造成的,但更可能的是由于信息的提供者采用了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造成的,也就是说,对于企业外部的财务报告使用者,会计信息的生产类似于一个“黑箱”,他们只能获取最终的结果,而无法得知会计信息的输入及生产过程,这就为企业管理者的舞弊留有更大的空间。

三、       我国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

          为了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在对财务报告体系进行改革时,因遵循以下原则:

(一)财务会计改革为先导原则

          财务报告只是财务会计系统中最终的信息输出,它与系统内信息的来源、记录、加工、传送的方法和规则等紧密联系在一起,任何对财务报告的重大改革,都要考虑财务会计系统的改革。比如,为了能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就必须对一些现有财务报表中未列入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包括衍生金融工具、自创商誉、养老金等,只有在财务会计解决了其确认和计量方式以后,才能纳入财务报告的范畴。

(二)表内优生原则

          财务报告是由财务报表逐渐演变而来的,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核心内容,有助于外部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的财务信息主要是由一系列基本财务报表提供的,其原因在于表式财务报告的格式固定和以数据进行反映的优点。财务报告的改革应优先改革财务报表,虽然《企业会计制度》中新增了三种辅助报表,但是与国际惯例来比较,我国的财务报表仍然不符合多层面模式,我们较多考虑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而对其有用性和相关性考虑得较少。

(三)   满足需求原则

          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以便维持和发展这些利益集团对企业的贡献和支持。为此,应该采用规范法和实证法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使用者的具体信息需求,首先利用规范法来推断出财务报告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利用信息的动机和使用信息的方式,然后利用实证法来检验规范法结论的现实性,两者相互补充,互相促进,从而建立切实可行的财务报告框架体系。

          1953年,著名会计学家A.C.Littleton在其《会计理论结构》一书中曾明确指出:“会计的最高目标在帮助某人借助于数据了解某个企业”,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会计必须对数据加以如实分类、正确浓缩和充分报告。”它要求财务报告中所有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的信息都要考虑可以得到证实,可以如实反映,可以充分、公允地表述。不同的企业由于组织结构和规模的不同,其外部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需求肯定存在着差异。一般来说,小企业信息的使用者较少,而且使用者只需获得简洁的,总括的信息就足以满足他们的决策需要了,而对一个上市公司,其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不仅包括现有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企业的投资者、企业的债权人以及政府部门等,而且还包括了像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等将来与企业有关的成员,这样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就要求信息的供给者能提供充足的、全面的、真实的与他们决策相关的信息。

(四)   有效披露原则

          有效披露原则要求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对于使用者的需求来说都是有效的。对于披露信息的企业来说,超量信息并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只会增加成本而不会由此获利;使用者也没有能力去运用过量的信息。在财务信息强制披露中,政府应考虑有效披露原则;当企业自愿主动披露财务信息时,也需要根据所提供信息的被利用情况,确定哪些属于过量信息,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而不再予以披露。

          从另一方面来看,会计信息的有效性是财务报告信息质量最为重要的特征。有效的信息一要可靠二要相关,尽管相关性和可靠性并非总是在同一方向上影响信息的有效性,但是它们又尽可能地统一于信息有效性的原则之下。如果信息相关性失去了可靠性的支持,那就会降低甚至失去相关性,会对使用者产生误导作用。如果信息虽然真实可靠,但就是与使用者的需求相去甚远,也会因不具备相关性而失去可靠性存在的意义。因此,可靠性和相关性总是同时在影响或决定着信息的有效性

(五)成本效益原则

          会计信息的提供是有耗费的,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的需求过程中应当讲求效益大于成本原则。企业提供的信息只能是其所带来的“利益”大于其花费的“耗费”,否则企业认为它所提供的信息是无效的、不值得的。

财务报告的成本是指企业在提高或扩大报告信息披露的质量或数量中,付出的劳动代价和可能发生的各种不利因素,主要包括:处理和提供信息的成本、诉讼成本、竞争劣势等。其效益是指企业在改进报告信息披露后所获得的收益,包括资本成本的降低、进入更具有流动性的市场、提高的企业声誉等。当然,在现有的计量理论与技术条件下,要准确计算对外披露信息的成本与效益是不现实的。尽管如此,人们在确定财务报告内容、披露方式和披露频率等问题时,仍需要对成本与效益因素进行衡量和判断。

(五)   可理解性原则

          可理解性原则要求财务报告加工分析后的信息对于那些具有合理程度的知识而又愿意去研究报告信息的人士应当是可以理解的。可理解性可以扩大报告信息的使用范围,进一步增强报告信息的效用。分析方法的选择、比率的设置和计算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

(六)   充分行原则

          财务分析的结果应能充分满足利益相关者全面认识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财务分析比率的选择和运用,应根据不同财务分析主体而有所侧重。同时,比较标准的选择要有充分性,既要运用预算标准来评价企业一定期间财务目标的实现程度,又要运用行业标准和历史标准,揭示企业财务业绩的行业差距和动态趋势。对那些综合性很强而针对性较差的财务报告信息应当进行重点加工,从而使分析加工后的信息能够满足特定的需要。

(七)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凡是对信息使用者重要的信息就应该在财务报告中被详细、充分地披露,反之则被简要粗略地列示。重要与不重要是相对的,某些对小企业的信息使用者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但对大企业的信息使用者而言可能是毫无意义的。实行有差别的财务报告揭示,可使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企业在对信息的揭示内容、数量与详尽程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不仅能使不同的信息使用者以满足他们各自的需求,而且还能使全社会的会计工作更加有效。

(八)   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制度》中指出:“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这里可比性原则说的是不同企业在会计核算上的横向可比,核算横向可比的结果就会使会计信息的“产出”——财务报告建立在可比的基础上。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可比”是相对的,不存在完全“可比”的两个事物,可比应建立在“同质”的基础上,只有在前提一致的情况下,我们才能谈论是否有可比的可能。如果把一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和一家不足十人的小型私营企业的财务报告放在一起来对比的话,对比的结果是毫无意义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国现行的行业会计制度在同一行业中强求大企业和小企业采用同样的会计科目表,编报同样数量、格式的会计报告,这实际上是对可比性的片面理解。

四、       我国财务报告体系的改革方向

          对现行财务报告体系加以改进时,一定要解决好继承与发展的问题,要改革与会计环境不相适宜的部分,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总的来说,对报告体系的改革应是一种扬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财务报告目标理论研究,为财务报告模式的改进提供坚实的基础

          从本质上看,“经管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目标之间并不存在根本的冲突,而是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的。我国财务报告目标应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既向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助于决策的财务会计信息;又能用来作为评价企业管理者经济责任何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尺度。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首先应为企业实现其目标服务,具体地说,财务报告应在不损害企业利益的基础上尽可能满足与企业相关的利益集团的信息需求,国家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其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过经常性的抽样调查等间接方式获得。进一步淡化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报告内容的界限,未来两者融合的程度将会越来越大,即管理会计“外化”为财务会计的成分将增加,促使财务报告目标得以充分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以三大财务报表为核心的报告体系

          现行财务报告体系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为核心的单层报告模式,该模式是以财务报告为内容、资产报告为中心、财务报表为主要表现形式对企业的资产使用、已得收益、资金营运等财务信息进行确认、表述和披露。未来的财务报告应该着眼于用户,为他们提供现在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发展、竞争能力、风险等一系列相关的财务信息。建议将这三张报表所披露的会计信息,分为核心信息和非核心信息两个部分,对于核心会计信息,应该更加注意其计量的可靠性;对于非核心信息,则可以相对地采取可靠性不如历史成本的计量属性,如公允价值等。尤其应该注意在财务报表中披露能够表明财务弹性、投资报酬和变现能力的相对值会计信息。

(三)丰富和规范财务报表表外信息披露的内容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表外信息(包括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重要意义。在会计发达国家,表外信息的长度已大大超过财务报表本身的长度,表外信息构成财务报告体系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改进企业报告——着眼于用户》(又称Jenkins报告)为例,福克思公司的表外信息多达16个,其篇幅约占20页,而报表本身则只有4页,从中可以意识到表外信息的地位,已成为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信息质量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我国,表外信息的内涵却很少有人进行专门的研究,基层单位及财会人员也不熟悉它的意义和披露方法。由于传统计划经济的原因,我国的会计报表附注现阶段主要侧重于对表内项目的解释,而对于表外企业未来的机会风险、表外融资方式、企业的软资产(如人力资源)、履行社会责任等方面的信息披露太少,我国已经加入WTO,要求会计改革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重视表外信息的作用,因此,要完善相关的法规制度,有计划地规范不同企业表外信息的揭示方式,逐步加大报表附注中非财务信息和其他财务报告的披露力度,以满足报表使用者对决策有用信息的需求。通过旁注、脚注、附表等形式对基本报表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补充或解释,以便帮助使用者理解和使用报表信息;鼓励企业编制财务情况说明书、预测报告、分部报告、全面收益报告、人力资源报告、管理当局的讨论与分析、差别报告、物价变动影响报告等,为信息用户的决策提供较强相关性的信息。

(四)变革财务报告的报告模式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面对强大的外部竞争压力,迫使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发生革命性变革。在计算机随机寄存功能的支持下,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不同期间的财务报表可以随机产生,通过事项法和建立实时报告系统,彻底解决财务信息滞后的问题,及时向投资者提供决策有用的多方位财务信息。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纸质财务报告的印刷与传递方式将被在网上发布信息取代,使用者通过Internet访问企业的数据库,借助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及时地获取并处理有关的信息。在信息的表达方式上,也将更多地运用图形与音像方式,使信息的表达更形象、更直观,更易于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企业ERP系统的建立、完善及其与Internet的成功与合理的对接,是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实现财务报告改革的关键。

更多相关推荐:
进一步改进财务报告体系

进一步改进财务报告体系一财务报告体系财务报告体系是指从不同的侧面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业绩和现金流量情况信息的较为完整的系统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

XX集团财务体系建设报告

广州XX企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财务管理模式暨财务控制体系建设计划报告节选集团财务中心提交人XXX提交日期20XX0801前言XX集团经过短短的十多年的快速发展企业从经营XX车及其配件贸易起步逐步扩展到XX车发动机...

现代企业财务报告体系分析研究

附件2大学毕业论文指导登记表一目录摘要1一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简介2二企业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3一信息披露不完整3二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不能并重3三业绩披露存在缺陷3四分部信息披露不完善4五金融创新披露不完善4...

论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目录摘要1关键词1引言21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质量标准的意义211财务报告体系的构成312财务报告体系的作用和现实意义413财务报告分析的内容42财务报告的涵义73现行企业财务报告的局限性831披露信息不够完...

财务部三体系运行报告

财务部体系运行报告财务部主要负责公司的财务工作,在体系方面,承担了文件控制、记录管理、过程控制,以及该过程中的不合格控制、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方面的工作。现将财务部在20xx年中体系运行情况报告如下:1、做到内部管…

分析说明为什么将资产负债表确定为财务报告的核心

2分析说明为什么将资产负债表确定为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答财务报表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表述是由四张主表和一份附注组成企业财务报表使用者最为关注的是企业利润表中净利润的大小投资者根据企业净利润的大小判断...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及方向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体系改革的原则及方向企业财务报告体系的完整性直接影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高低财务报告作为企业正式对外信息交流的主要工具和对外信息披露的主要载体在维持和发展企业与相关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完善资本市场促...

财务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财务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报告财务部自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以来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逐项落实质量目标组织开展内部体系管理工作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业务流程中始终贯彻执行保证了运行的平稳和工作的连续性员工建立了质量...

财务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

财务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报告根据公司财务预算指标财务组逐项落实横向分解到部门纵向分解到产线工序并监督各部门落实执行情况每月财务组都要把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提供给各部门使实际费用控制在预算费用之中财务管理工作总结...

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方案

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xx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

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批转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xx6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同意财政部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国...

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办法

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财务报告编报管理工作保证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及各项具体准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集团公司的相...

财务报告体系(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