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时间:2024.5.9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2007-05-31来源:法律法规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 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计划部门和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是领导部门对建设项目作出正确决策的主要依据的技术文件之一。它对设计单位是进行环境保护设计的重要参考文件,并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它对于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环境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认真编写环境影响报

告书。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 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 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计划部门和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审批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是领导部门对建设项目作出正确决策的主要依据的技术文件之一。它对设计单位是进行环境保护设计的重要参考文件,并具有一定 的指导意义。它对于建设单位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环境管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必须认真编写环境影响报告书。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

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要满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环境影响报告书总体编排结构应符合《建设项目保护管理条例》(19xx年11月29日颁布)的要求,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内容提要》的要求。内容全面,重点突出,实用性强。

(2)基础数据可*。基础数据是评价的基础。基础数据有错误,特别是污染源排放量有 错误,不管选用的计算模式多正确,计算得多么精确,其计算结果都是错误的。因此,基础 数据必须可*。对不同来源的同一参数数据出现不同时应进行核实。

(3)预测模式及参数选择合理。环境影响评价预测模式都有一定的适用条件。参数也冈 污染物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预测模式和参数选择应"因地制宜"。应选择模式的推导(总结)条件和评价环境条件相近(相同)的模式。选择总结参数时的环境条件和评价环境条件相近(相同)的参数。

(4) 结论观点明确,客观可信。结论中必须对建设项目的可行性、选址的合理性作出明确回答,不能模棱两可。结论必须以报告书中客观的论证为依据,不能带感情色彩。

(5)语句通顺、条理清楚、文字简练、篇幅不宜过长。凡带有综合性、结论性的图表应 放到报告书的正文中,对有参考价值的图表应放到报告书的附件中,以减少篇幅。

(6)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应有评价资格证书,报告书的署名,报告书编制人员按行政总负 责人、技术总负责人、技术审核人、项目总负责人,依次署名盖章:报告编写人署名。

二、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要点

建设项目的类型不同,对环境的影响差别很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制内容也就不同。 虽然如此,但其基本格式、基本内容相差不大。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提纲,在《建设项目 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已有规定,现结合近年来我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体会,论述环境 影响报告书的编制要点。

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写的基本格式有两种:一种以环境现状(背景)调查、污染源调查、影 响预测及评价分章编排的。它是《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规定的编排格式。另一种 是以环境要素(含现状评价及影响评价)分章编排的。以前一种编排居多,下面对两种编排的 要点分别加以叙述。

(1)按现状调查及影响评价分章的编排要点 ①总论 A. 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由来 B.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 C. 编制依据 D. 评价标准 E. 评价范围 F. 控制及保护目标

②建设项目概况

应介绍建设项目规模、生产工艺水平、产品方案、原料、燃料及用水量、污染物排放量、环保措施,并进行工程影9向环境因素分析等。

A.建设规模

B. 生产工艺简介

C. 原料、燃料及用水量

D. 污染物的排放量清单

E. 建设项目采取的环保措施

F. 工程影响环境因素分析

③环境现状(背景)调查

A. 自然环境调查

B. 社会环境调查

C. 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背景)调查

D. 地面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E. 地卜水质现状(背景)调查

F. 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

G. 环境噪生现状(背景)调查

H. 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

I. 其它社会、经济活动污染坏环境现状调查

④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污染源向环境中排放污物是造成环境污染的根本原因。污染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方式、途径及污染源的类型和位置,直接关系到它危害的对象、范围和程度。因此,污染源 调查与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工作。

A. 建设项目污染源预估

B. 评价区内污染源调查与评价

⑤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A.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B.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C. 噪声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D. 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

E. 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P. 振动及电磁波的环境影响分析

G. 对周围地区的地质、水文、气象可能产生的影响

⑥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A.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B. 废水治理措施的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C. 对废渣处理及处置的可行性分析

D. 对噪声、振动等其它污染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分析

E. 对绿化措施的评价及建议

F. 环境监测制度建议

⑦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是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统一的角度论述建设项 目的可行性。由于这三个效益的估算难度很大,特别是环境效益中的环境代价估算难度更大,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方法,使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还处于探索阶段,有待今后的研究和 开发。目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A. 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

B. 建设项目的环境效益

C. 建设项目的社会效益

⑧结论及建议

要简要、明确、客观地阐述评价工作的主要结论,包括下书述内容:

A. 评价区的环境质量现状。

B. 污染源评价的主要结论,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C. 建设项目对评价区环境的影响。

D. 环保措施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及建议。

E. 从三个效益统一的角度,综合提出建设项目的选址,规模、布局等是否可行。建议应包括各节中的主要建议。

⑨附件、附图及参考文献

A. 附件主要有建设项目建议书及其批复,评价大纲及其批复。

B. 附图,在图、表特别多报告书中可编附图分册, 一股情况下不另编附图分册。若没有该图对理解报告Jt3内容有较大困难时,该图应编入报告书中,不入附图。

C. 参考文献应给出作者、文献名称、出版单位、版次、出版日期等。

(2)按环境要素分章的编写要点

A. 总论(内容同前)

B. 建设项目概况(内容同前)

C. 污染源调查与评价(内容问前)

D. 人气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包括上述的人气环境现状(背景)调查及人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两部分内容。

E. 地面水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包括上述的地面上环境现状(背景)调查及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两部分内容。

F. 地下水环境现状及影响评价 包括上述的地F水环境现:Ut(背景)调查及地卜水环境影M向预测与评价两部分内容。

G. 环境噪声现状及影响评价 包括上述的环境噪声调查及环境噪声影响预测与评价两部分内容。

H. 土壤及农作物现状与影响预测分析 包括上述土壤及农作物现状调查和土壤及农作物环境影响分析两部分内容。

I. 人群健康现状及对人群健康影响分析 包括上述评价区内人体健康及地方病调查和人群健康影响分析两部分内容。

J. 生物环境现状及影响预测和评价 包括森林、草原、水产、野生动物、野生植物等现状及建设项目及生物环境的影响预测 和评价。

K.特殊地区的环境现状及影响预测和评价 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温泉、疗养区及重要政治文化设施等地区环境现 状建设项目对这些地区的影响预测及评价。 L. 建设项目对其它环境影响预测和评价 振动、电磁波、放射性的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其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

k1.环保措施的可行性分析及建议 内容同前。

Y. 环境影响经济损益简要分析 内容同前。 O. 结论及建议 内容同前。


第二篇: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通信基站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简要本)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

20##9


目  录

1总论... 1

1.1项目背景... 1

1.2编制依据... 1

1.2.1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文件... 1

1.2.2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 1

1.3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工作重点... 2

1.3.1评价技术路线... 2

1.3.2评价工作重点... 2

1.4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 2

1.4.1评价范围... 2

1.4.2环境保护目标... 2

1.5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 3

1.6评价标准... 4

2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概况... 5

2.1自然环境概况... 5

2.2社会环境概况... 5

2.3环境质量概况... 6

2.4电磁辐射环境概况... 6

3.1工程名称... 7

3.2工程建设规模... 7

4工程分析... 8

4.1电磁波传播方式与移动通信原理... 8

4.1.1电磁波传播方式... 8

4.1.2移动通信原理... 8

4.2移动通信的基站和天线... 9

4.3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 11

4.3.1施工期... 11

4.3.2运营期... 11

5 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 13

5.1典型基站的选取... 13

5.2监测布点原则与方法... 14

5.3测量仪器... 15

5.4典型基站本底监测结果... 15

6 电磁辐射影响校核计算... 18

6.1功率密度核算... 18

6.2辐射防护距离计算... 18

6.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18

7 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 20

7.1环境管理... 20

7.2污染防治措施... 20

8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规划相符性分析... 21

8.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21

8.2规划相符性分析... 21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22

10环境风险评价... 23

10.1环境风险识别... 23

10.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23

11 结论和建议... 24

11.1评价结论... 24

11.2建议... 24


1总论

1.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广西自治区经济快速增长,社会各界对通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用户数量和业务量呈现了快速增长趋势,同时用户对通信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西壮族自治区分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对GSM网络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容及优化资源配置,以提高覆盖的范围和提供更好的移动通信服务。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所辖钦州区域现网移动通信基站308个(至20##年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253号令)以及20##年1月1日开始施行的国家环保总局14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的相关规定,中国联通广西分公司委托具有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就其所辖钦州区域现网移动通信基站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并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国电环境保护研究院在接到环评任务后,认真收集了本项目的相关技术资料,征求了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对工程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详尽的调查,确定环境敏感保护目标;委托相应的有资质的监测单位进行了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的环境现状本底监测;同时开展了本工程电场强度和功率密度类比评价;对本工程的噪声、生态等环境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环境保护措施。

1.2编制依据

1.2.1环境保护法规、条例和文件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年9月1日起施行);

3)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起施行);

4)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国家环保总局14号令,20##年1月1日起施行);

5) 《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局第18号令,1997);

6) 《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8号,2006)。

1.2.2相关的标准和技术导则

1) 《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

2)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3) 《 辐 射 环 境 保 护 管 理 导 则—电 磁 辐 射 监 测 仪 器 和 方 法 》(HJ/T10.2-1996)。

1.3评价技术路线和评价工作重点

1.3.1评价技术路线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308个,为已建工程。根据上述状况,本次评价对基站进行电磁环境现状监测,并进行电磁环境回顾性评价。鉴于本项目中涉及的基站数量较大,评价时采取了抽样的方法,在区域重点选择基站周围存在环境敏感点或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的基站作为典型基站开展电磁辐射现状监测。根据典型基站的监测结果并结合功率密度理论计算结果,提出基站的水平保护距离和垂直保护距离。

1.3.2评价工作重点

本项目的评价重点具体包括:

1) 工程分析;

2) 电磁辐射现状监测和评价;

3) 电磁辐射影响理论计算;

4) 公众参与。

在上述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本工程的环境影响作出结论,论证其环保可行性,并提出基站在今后运行中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及环境监测计划等。

1.4评价范围和环境保护目标

1.4.1评价范围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基站工程无线收发射信机的最大输出功率为40W,《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规定,发射机功率P≤100kW 时,评价范围应为以天线为中心,半径500m的区域。在本项目的工作中,鉴于GSM网基站的天线发射功率均小于100W,根据国家环保总局和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监测范围为天线周围50m;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中,评价范围也取相应的半径,重点评价电磁辐射强度最大的天线主瓣方向的影响。

1.4.2环境保护目标

如基站位于建筑物楼顶时,环境保护目标为基站天线所在建筑50m范围的邻近建筑物内的居民和人群。如基站为立塔建设,则环境保护目标为基站50m范围内的建筑物内的居民和人群。

1.5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的识别与确定

本次工程基站均为现网,已建设完成,因此施工期环境影响只作简单分析。

根据项目的特点,楼顶塔的施工环境影响主要是屋面天线(塔)和馈线架设、安装对本楼顶层住户的噪声影响;机房内基站控制器、收发信机、电源柜、空调器及备用电源等辅助设备的安装对相邻住户的噪声影响。楼顶塔基站的施工工期很短,一般2-3天就可以结束。因此,对周围住户的噪声影响是短暂的,只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段,其对相邻住户的影响是很小的。落地塔一般分布在城市郊区、县城或乡村等地,其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是塔基础(人工桩或钻孔桩)、无人值守的小设备房(占地面积约10m2)施工,施工时产生少量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通过现场调查,本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已没有遗留未恢复的施工期环境影响存在。

基站运行期间通过天线向周围环境发射无线电信号,从而产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基站运行时对周围声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基站空调设备外机运行时产生的噪声,由于基站配置的空调为家用柜机,均为通过国家检测合格的产品,其噪声指标低于国家标准,只要充分注意空调外机的安装位置和安装质量,空调设备运行的噪声影响可以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不会产生扰民现象。由于所有基站均为无人值守,基站运行期间不存在废水、废气污染。因此,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以确定本次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基站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本建设项目运行期间环境影响因素识别详见表1.1。

表1.1 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识别

1.6评价标准

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中规定,在30~3000(MHz)频率范围内,对公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为电磁辐射源在接受点产生的功率密度小于0.4W/m2(40μW/cm2)。

根据《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中的规定,公众总的受照射剂量包括各种电磁辐射源对其影响的总和,即不仅包括所评价设施可能或已经造成的影响,还要包括该设施以外所有背景电磁辐射源的影响。对单个项目的影响必须限制在GB8702-88规定限值的若干分之一。在评价时,对于由国家环境保护部负责审批的大型项目可取GB8702-88中功率密度限值的1/2,其它项目则取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

因此,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将以GB8702-88中功率密度限值的1/5作为评价标准,即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为8μW/cm2


2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概况

2.1自然环境概况

钦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沿海,濒临北部湾,大陆海岸线长达520.8公里。钦州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钦州自然环境优美、资源丰富,有着得天独厚的港口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旅游资源。

港口资源:钦州港建港条件好,水深,水域宽阔,风浪小、泥沙淤积少,具有建设深水大港的诸多条件。  

土地资源:全市地势北高南低,地貌类型多样,由北往南有规律地分布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大陆海岸线长520.81公里,岛屿岸线长232.9公里,负20米等深线以内的浅海滩涂面积286万亩,近期可开发利用的浅海滩涂面积130多万亩。

矿产资源:现已探明有一定储量的矿产有:陶土、石膏、高岭土、铁、锰、钛铁砂矿、花岗岩等30多种,其中石膏矿91966万吨,陶土171万吨,铅锌矿8825万吨,铁矿1090万吨,锰矿591万吨。
  生物资源:钦州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丰富。境内灵山县、浦北县和钦南区分别是"中国荔枝之乡"、"中国奶水牛之乡"、"中国香蕉之乡"、"中国大蚝之乡"。

旅游资源:钦州市旅游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三娘湾旅游景区是北部湾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胜地,"七十二泾"被誉为"南国蓬莱";座落于市区的民族英雄刘永福、冯子材故居是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浦北县22万亩红椎林为全国之最;灵山县古民居大芦村被誉为"广西楹联第一村"。

2.2社会环境概况

钦州市辖2个市辖区、2个县。即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浦北县。全市总面积1.06万平方公里,拥有海岸线520.8公里,人口310万人,是广西主要侨乡之一。其中市区人口109.76万人,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9.45%,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10.7%。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284人。

钦州市于1951年改隶广西省,1955年复隶广东省,曾一度合并到湛江专区。1965年7月再隶广西壮族自治区,改为钦州地区行政专员公署,下辖上思、防城、钦州、灵山、浦北、合浦、北海七个县市,1983年10月划出北海市和防城港,1987年7月划出合浦县归北海市管辖,1993年5月防城港市成立,划出防城县和上思县归防城港市管辖。1994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钦州地区撤地设市,改为地级钦州市建制。

改革开放30年,钦州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全市已形成以制糖、医药、食品加工制造、建材、化工等为主的工业体系。

2.3环境质量概况

─ 大气环境状况。20##年钦州市环境空气质量整体保持二级水平,SO2年平均浓度范围为0.011~0.086mg/m3,NOx年平均浓度范围为0.003~0.048 mg/m3,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范围为0.028~0.093mg/m3,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常年稳定保持在二级及以上标准,区域环境容量较大。

─ 水环境状况。钦州水资源丰富,近岸海域水质达到二级水质标准,是目前我国近岸海域水质保持最好的海域之一。

─ 声环境状况。20##年,钦州市声环境质量基本保持良好水平。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质量处于较好等级,与上一年度相比,平均等效声级有所下降。

2.4电磁辐射环境概况

    钦州市目前大型的电磁辐射污染源主要有:广播电视台(电视塔)、广播电台、中波发射台。此外还包括雷达、高压输变电工程、通信发射设施等。目前钦州市移动和联通共建成通信基站804个,其中移动基站496个,联通基站308个。根据在钦州市各个区域的电磁辐射环境现状检测结果,区域内电磁环境良好。
3
项目概况

3.1工程名称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工程。

3.2工程建设规模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308个。


4工程分析

4.1电磁波传播方式与移动通信原理

4.1.1电磁波传播方式

移动通信最终是通过电磁波的传播来实现的,而电磁波传播方式和频率有很大的关系,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其传播方式也不同。电磁波传播方式可以分为:

地波辐射:电磁波沿地球表面的绕射传播;天波辐射:指向天空的无线电波被空中电离层反射后达到接受点的传播方式;直射波辐射:电磁波通过空间直射波和地面反射波的途径到达接受点,它是超短波和微波传播的主要方式,其频率范围为0.3Hz~300GHz。

散射传播:利用对流层大气的不均匀气团、电离层的不均匀性以及流星堕落大气层所形成的电离余迹等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而建立的散射通信电路,它主要用于超短波的远距离通信。

移动通信采用直射波辐射的方式传播,其特点为:天线高度远大于工作波长;通信距离通常在视线距离之内;由于存在多径传播现象,造成直射波和反射波互相干扰,引起接收点场强起伏变化并随距离呈波动变化;直射波辐射传播方式与天波辐射相比更为稳定。

4.1.2移动通信原理

移动数字蜂窝通信系统主要由移动台(用户手机)、基站子系统、网络子系统以及与公众电话网(PSTN)相连接的中继线等组成。基站子系统(简称基站BS)由基站收发台(BTS)和基站控制器(BSC)组成;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中心(MSC)和操作维护中心(OMC)以及原地位置寄存器(HLR)、访问位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和设备标志寄存器(EIR)等组成。移动台(MS)即便携台(手机)或车载台。也可以配有终端设备(TE)或终端适配器(TA)。

基站和移动台设有收、发信机和馈线、天线等设备。每个基站都有一个可靠通信服务范围,称为无线小区。无线小区的大小主要由发射功率、基站天线的高度及接收机的灵敏度等传播条件决定。移动交换中心主要用来处理信息的交换和整个系统的集中控制管理。大容量移动电话系统可以由多个基站构成一个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网。通过基站,移动交换中心就可以实现在整个服务区任意两个移动客户之间的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线与公众电话局连接,实现移动客户和有线电话客户之间的通信,从而构成一个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公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当移动用户拨号呼叫其他用户后,基站将收到的无线呼叫信号送给移动交换中心,由网络子系统鉴别、判断是否为网内用户,如果是,交换中心则会选择一条语音通道,并通过基站发送信号告诉移动用户。当移动用户收到信号并调谐到指定信道后,通过基站告诉移动交换中心做好通话准备。如果被叫用户线路或信道空闲,移动用户即可接到回铃声,用户之间便可开始通话。

GSM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于1992年统一推出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lobal SystemFor MobileCommunications),后来该系统被全球广泛采纳,成为第二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标准之一。我国从1994年开始建设GSM移动通信网络,目前由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运营。

GSM采用了时分多址(TDMA)技术,即在一个无线载波上,把时间分成周期性的帧,每一帧再分割成若干时隙(无论帧或时隙都是互不重叠的),每个时隙就是一个通信信道,分配给一个用户。系统根据一定的时隙分配原则,使各个移动台在每帧内只能按指定的时隙向基站发射信号(突发信号),在满足定时和同步的条件下,基站可以在各时隙中接收到各移动台的信号而互不干扰。同时,基站发向各个移动台的信号都按顺序安排在预定的时隙中传输,各移动台只要在指定的时隙内接收,就能在合路的信号(TDM信号)中把发给它的信号区分出来,TDMA 系统发射数据是用缓存-突发法,因此对任何一个用户而言发射都是不连续的。采用时分复用带来的优点是抗干扰能力增强,频率利用率有所提高,系统容量增大,基站复杂性减小。

4.2移动通信的基站和天线

移动通信的基站一般分为全向站和定向站,全向站通常建于覆盖范围的中心,采用全向天线,这种方式投资少,但系统容量小,主要应用在乡镇;定向站通常建于覆盖范围的顶点,采用定向天线,这种方式系统容量高,主要应用在城区。从电磁辐射的角度看,全向站由于天线增益小,位于人员较少的地区,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较小;定向站的天线增益大,位于人口密集的区域,对周围环境的辐射影响相对较大。

天线是将传输线中的电磁能转化成自由空间的电磁波,或将空间电磁波转化成传输线中的电磁能的专用设备。在移动网络通信中从基站天线到用户手机天线,或从用户手机天线到基站天线的无线连接,它的运行质量在整个网络运行质量中所占的位置是十分明显的。由此而产生的电磁辐射其强度和范围亦与天线有着密切的联系。

天线的基本特性有:

·天线辐射的方向性;

·天线的增益;

·天线的驻波比;

·天线的极化。

天线辐射电磁波是有方向性的,它表示天线向一定方向辐射电磁波的能力。反之,作为接收天线的方向性表示了它接收不同方向来的电磁波的能力。我们通常用垂直平面及水平平面上表示不同方向辐射(或接收)电磁波功率大小的曲线来表示天线的方向性,并称为天线辐射的方向图。同时用半功率点之间的夹角表示了天线方向图中的水平波束宽度及垂直波束宽度,详见图4-1和图4-2。

图4-1  天线水平方向波束图

图4-2  天线垂直方向波束图

在天线辐射的方向图中,处于主射方向的方向叶称为主瓣,处于主瓣反方向位置的方向叶称为后瓣,其它方向的方向叶统称为副瓣。主瓣的宽度越窄,说明天线的方向性越好;后瓣和副瓣越小,则天线可能出现的窜扰就越小。天线辐射的水平波束宽度决定了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水平覆盖范围;天线辐射的垂直波束宽度则决定了天线传输距离及纵向覆盖范围。

天线的架设方式根据基站的位置一般有楼顶抱杆、楼顶铁塔、角塔和管塔以及水泥杆。位于城市中的基站大多设于高层建筑物的楼顶,采用楼顶抱杆和楼顶铁塔的方式架设天线,也有少数基站采用角塔和管塔的形式;位于乡镇的基站则大多采用角塔和管塔的形式。

4.3建设项目污染源分析

4.3.1施工期

本次工程基站均为现网,已建设完成,因此施工期环境影响只作简单分析。

根据项目的特点,楼顶塔的施工环境影响主要是屋面天线(塔)和馈线架设、安装对本楼顶层住户的噪声影响;机房内基站控制器、收发信机、电源柜、空调器及备用电源等辅助设备的安装对相邻住户的噪声影响。楼顶塔基站的施工工期很短,一般2-3天就可以结束。因此,对周围住户的噪声影响是短暂的,只要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段,其对相邻住户的影响是很小的。落地塔一般分布在城市郊区、县城或乡村等地,其施工期环境影响主要是塔基础(人工桩或钻孔桩)、无人值守的小设备房(占地面积约10m2)施工,施工时产生少量的废水、废气、噪声和固体废弃物。通过现场调查,本工程施工期的环境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而消失,已没有遗留未恢复的施工期环境影响存在。

4.3.2运营期

在移动通信系统运行时,利用射频设备和控制器通过收发信台与网内移动用户进行无线通信,而无线通信是由基站通过天线系统接收和发射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来实现的,移动通信中的电磁辐射即由此产生。天线辐射的水平波束宽度决定了天线辐射的电磁波水平覆盖的范围;天线垂直波束宽度则决定了传输距离及纵向覆盖的范围。上述覆盖范围确定了无线通信电磁波对周围环境可能造成的辐射影响范围。一般而言,天线主瓣方向的电磁辐射强度较大,副瓣方向的电磁辐射强度则较小,因此,电磁波对环境造成的辐射影响以主瓣方向为主,但当因天线架设的原因其副瓣覆盖某些环境保护目标时,该方向的辐射影响亦不可忽视。

基站运行期间其设备通过天线向周围辐射电磁波,对环境造成的电磁波辐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基站建设过程中,由于技术要求和环境条件所限,部分基站必须建在部分高层建筑(特别是高层居民楼)的顶部,从而使得移动通信基站进入居民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中;

(2)某些处于居民区或商业区中的通信基站由于高层建筑密度较大,天线发射电磁波的主瓣不易避开相邻的建筑;

(3)由于通信基站的高度限制,一般为25~50m左右,该高度增加了天线电磁波主瓣照射邻近建筑的可能性;

(4)部分基站定向天线板因存在下倾角,造成天线发射电磁波的副瓣覆盖了本楼的部分楼层,使部分楼层受到电磁波的辐射影响。

综上所述,移动通信基站运行时,电磁辐射为主要污染因子。


5 环境监测与影响评价

5.1典型基站的选取

为了做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具备环境特征代表性和工程特征代表性的典型基站进行现状监测和评价,典型基站的选取原则如下:

(1)根据环保管理部门的要求以及基站周围现场情况,从中选取一定数量的基站作为典型基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具备环境特征代表性,典型基站应覆盖各种典型的环境,如商业区、居民区、学校、幼儿园、医院和政府机关等。对于存在或可能会有纠纷、周围保护目标较多或人口较密集地区的基站,典型基站的抽取比例相应地提高,非敏感地区典型基站的抽取比例可适当降低;

(3)设备类型、技术参数具有代表性。典型基站应覆盖所有的设备类型、发射天线和发射方式。对于每一类型的基站,拟从中选取发射功率大、载频数较多的基站作为典型基站开展评价工作;

(4)鉴于基站天线的各类架设类型中,楼顶抱杆和楼顶塔架设形式对周围环境产生的电磁辐射影响相对较大。考虑到本期工程位于市区的多数基站,均采用上述架设的形式,为了准确评价评价其电磁辐射影响,在典型基站的选取中将适当提高上述基站类型的选取比例。

表5.1  典型基站技术参数表

5.2监测布点原则与方法

本次检测的检测点位布设在以基站发射天线为中心半径50m的范围内可能受到影响的保护目标,根据现场环境情况对点位进行适当调整。具体点位优先布设在公众可以到达的距离天线最近处,也可根据不同目的选择检测点位。每个测点连续测5次,每次检测时间不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下的最大值。若检测读数起伏较大时,适当延长检测时间。测量仪器为自动测试系统时,可设置于平均方式,每次测试时间不少于6min,连续取样数据采集取样率为2次/s。

各典型基站电磁辐射监测布点详见检测报告。

5.3测量仪器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采用电磁辐射宽频测量仪EMR-300。

上述设备均在有效标定期内。

5.4典型基站本底监测结果

典型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现状和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现状监测结果和评价详见检测报告。根据《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标准》(HJ/T10.3-1996)和《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确定环境总的电场强度评价标准值按照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为12V/m(换算成功率密度为40μW/cm2);单个项目的电场强度评价标准值为5.4V/m(换算成功率密度为8μW/cm2)。监测结果表明,各典型基站周围地面环境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低于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的要求。


表5.4-1典型基站监测结果


6 电磁辐射影响校核计算

6.1功率密度核算

为了计算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运行期间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可能电磁辐射影响,确定基站运行时的水平和垂直防护距离,有必要采用模式计算的方法进行电磁辐射影响理论核算。

根据《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中远场轴向功率密度的计算公式:

式中:Pd — 功率密度(μW/cm2);

     P — 设备辐射功率(W);

     G— 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增益(倍数);

      d — 离天线直线距离(m)。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经天线向环境辐射的最大辐射功率(P)为40W。基站的天线功率增益最大为17dB,由此可以核算出不同距离处的功率密度值。

6.2辐射防护距离计算

根据《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中远场轴向功率密度的计算公式可以推算处功率密度与天线主射线方向距离的关系,即:

式中:d — 离天线直线距离m;

          P— 设备辐射功率W;

          G— 天线最大辐射方向的功率增益(倍数);

          Pd — 功率密度μW/cm2

6.3电磁辐射环境影响分析及评价

根据模式估算预测结果可以得出在基站水平保护距离和垂直保护距离之外,由基站引起的电磁辐射水平将小于5.4V/m(8μW/cm2)。因此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周围电磁辐射环境能满足《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1988)对公众照射导出限值的要求。

在基站选址和建设过程中,基站周围的建筑物只要满足水平保护距离或垂直保护距离即可。根据基站实际建设和运行情况,采取该措施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切实可行的,并与基站网络优化的技术要求也是相一致的。因此,对基站采取保护距离的措施在技术和经济方面都是可行的。


7 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措施

7.1环境管理

在基站运行期间,根据基站的环境特点配备专业(兼职)环保管理人员,其职责为:

(1)制定和实施各项环境监督管理计划;

(2)配合环境监测部门进行基站环境监测工作,建立环境监测数据档案;

(3)密切关注基站周围的环境变化和基站设备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4)协调配合上级主管部门所进行的环保工作。

7.2污染防治措施

运营期移动通信基站对周围环境所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电磁辐射,鉴于基站工作的特殊性,不能对其电磁波进行防护屏蔽,只能通过合理选址、增大有效防护距离和优化区域内基站辐射功率来满足环境管理的有关要求,以达到在完善网络覆盖的同时,满足保护环境和保护公众的目的。因此,在基站运行过程中有必要对基站周围的环境实施有效的监控,尤其应对环境保护目标进行相关的电磁辐射现状监测,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降低基站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和保护目标的影响。

此外,在基站建设中适当考虑对天线设备的隐蔽和美化,减小对环境景观的影响,避免引起当地群众长期面对发生天线产生的压抑感和心理不适。


8产业政策相符性和规划相符性分析

8.1产业政策相符性分析

本项目属于信息产业类,为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年本)》鼓励类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

8.2规划相符性分析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第十四章积极推进信息化提出要“扩大光缆、程控交换机、通讯基站、宽带网等的覆盖面,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基础设施水平。”

本项目建设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项目广泛征求了当地政府各部门的意见和建议,使项目建设符合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

此外,本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当地通讯系统结构,提高移动通讯能力和和移动通讯的可靠性,改善通讯质量,为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9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本项目实施后的环境损失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土地占用:位于农村或空旷地区的地面铁塔塔基和机房将永久占用土地,改变了原有土地的利用性质,该类形式的基站对附近区域的土地开发和利用产生一定的限制,降低了原有土地的利用价值。

环境影响:本项目施工期间将产生轻微噪声环境影响,此类影响随着施工和安装活动的结束而消失;本项目运行期间对周围产生电磁辐射环境影响,经过现场测量、理论计算可知,这类环境影响程度较小,范围有限,不会对周围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干扰。

本项目建成运行后,提高移动通讯能力和和移动通讯的可靠性,改善通讯质量,对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起重要作用。


10环境风险评价

10.1环境风险识别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项目建设和运行过程中潜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预测这些危险和有害因素对人身安全和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的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

本项目施工过程中不使用危险的爆炸品和化工产品,产生环境风险的可能性很小。在本项目运行期间,可能的风险事故为天线塔杆倒塌,造成人身伤害事故。此外,如果设备运行发生异常或设备的屏蔽不够完善会造成电磁波的泄漏和不必要的损耗,对设备安装和维护人员造成一定的身体伤害。

10.2环境风险防范措施

在基站的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一些措施来保证天线塔杆的稳固,防止塔杆倒塌。在运行过程中,还应加强基站巡视,即时消除隐患,同时加强移动通讯保护宣传,避免人为破坏事件发生。

设备运行发生异常或设备的屏蔽不够完善造成人身伤害的概率很小,对于此类风险事件,主要从管理措施上进行防范,加强设备的检查与维修,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进一步减小事故发生几率。


11 结论和建议

11.1评价结论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308个,本次环境影响评价对已基站进行环境影响评价。通过选取48个具有环境特征代表性和工程特征代表性的典型基站进行电磁辐射现状监测。

评价结果表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周围环境保护目标的电磁辐射综合场强均满足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评价标准,即公众照射导出限值低于8μW/cm2

综上所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钦州市分公司现网移动基站工程建设项目是可行的,所有基站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11.2建议

(1)应加强基站的环境管理工作,密切关注基站周围的环境变化,如果基站周围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应对相关基站作适时的调整;

(2)应加强基站设备的运行管理,对基站附近居民的意见应及时认真听取,并积极采取措施进行解决,以保护附近居民的利益。

(3)本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了使施工和运行期间的环境影响降到最低,建议投入一定的环境保护费用,从设计、设备采购以及施工组织等方面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如对基站天线的隐蔽和美化工程等,从而减少对环境景观和周围居民心理的影响。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计划部门和建设项...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成果的集中体现是环境影响评价承担单位向其委托单位工程建设单位或其主管单位提交的工作文件经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是计划部门和建设项...

浅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

浅20xx20xx学年上学期环境影响评价期末课程论文题目姓名学号院系专业二0一三年十二月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曾克英生科院11级应生A班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格式编写指南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格式编写指南技术文件编写通则1总则为了使技术文件编制工作体例统一行文规范撰写应正确严谨朴实简洁流畅所用名词文字术语符号代号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标题排列图表绘制文字书写清晰醒目规范统一特制定本编写...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格式编写指南

技术文件编写通则二OO五年九月3孤独的根号八减一技术文件编写通则1总则为了使技术文件编制工作体例统一行文规范撰写应正确严谨朴实简洁流畅所用名词文字术语符号代号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标题排列图表绘制文字书写清晰醒目规...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质量评分情况

附件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编制质量评分情况附件2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提纲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的编写提纲1总论结合建设项目的特点阐述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目的和依据采用的标准和控制与保护的目标2介绍建设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建设性质2建设地点3建设规模4产品方案及主要工艺方...

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

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读书报告规划建设单位等信息原文都已省略或去除学号n120xx5118班级n120xx51姓名马磊任课老师陈一良完成读书报告日期20xx118目录摘要11国内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由来特...

环境影响评价读书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及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读书报告摘要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说就是分析项目...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01

成都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建设项目概况11建设项目地点及相关背景4号线二期工程分西延线和东延线两部分其中西延线主要位于温江区和青羊区沿南熏大道和光华大道由西向东敷设东延线主要位于成华区和龙泉驿区沿成...

环境影响后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

环境影响后评价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意义和作用1环境影响评价的定义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拟议中的人类的重要决策和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对环境产生的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的作用及其造成的环境变化和对人类健康和福利的可能影响进行系...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部令部令第37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管理办法试行已于20xx年4月2日由环境保护部部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xx年1月1日起施行附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