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金安区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4.4.27

六安市金安区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提速发展的奋进历程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我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我们成功地进入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全区跨越发展迎来了历史性的重大机遇。一年来,全区人民在中共金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皖江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和“企业服务年”活动,自我加压,奋力赶超,圆满完成了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0亿元,同比增长14.5%;财政收入(全口径)5.16亿元,同比增长25%。全区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质量提高、后劲增强、民生改善、和谐稳定的良好态势。

示范区建设势头强劲。编制完成示范区总体规划,实施承接平台扩园升级。金安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由12平方公里扩大到40平方公里;城北工业园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南山新区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市、区共建的承接产业示范园已确定为省级开发区。孙岗、双河等乡镇工业园区快速推进。各类园区基础设施投入6.2亿元,承接能力进一步增强。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势头强劲,全年到位境内资金51亿元、境外资金1690万美元,同比增长131.8%、48%,其中引进超亿元以上的项目21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0.5亿元、同比增长54.7%,其中完成30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27亿元、同比增长280.3%。

工业经济高位运行。深入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加强政银企对接,帮助企业、园区融资6.1亿元。加大土地复垦、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工作力度,解决工业项目用地3050亩。推动工业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完成工业投资16.3亿元、同比增长64.2%,其中,技改投资4亿元、同比增长60%。实施技术创新、节能改造36项,新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9个。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72.1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57.9%、30%。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6家,其中江淮电机年产值13.68亿元。完成了年度和“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大力实施粮食“双超十亿”工程,粮食总产量46.6万吨,

同比增长3.8%;生猪饲养量56.2万头,家禽饲养量1409万只,水产品产量2.75万吨,蔬菜产量25.5万吨。实现农业生产总值30亿元,同比增长5.5%。新认证绿色食品6个。新增流转土地3万亩。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4家,实现销售收入30.5亿元。木南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升级为省级示范区;三十铺、双河现代农业示范园、丰乐源油茶基地、九棵松生态园等示范园区带动能力增强。高标准实施了合六叶高速路长廊绿化、六舒三省道出入口绿化工程。“三资”代理、阳光村务工程扎实推进。荣获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银奖、全省绿化模范县(区)、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优秀县(区)。

旅游三产实现突破。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6亿元。东石笋景区创AAAA风景区通过省级验收;南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洪山寨、香草湖景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全年共接待游客53万人次、同比增长11%,旅游综合收入2.65亿元、同比增长12%。商贸服务业蓬勃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亿元,同比增长18.6%。投资超亿元的永翔钢材大市场、金利国际城等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六安大市场三期、汽车专业市场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和“新网”农村流通工程深入拓展。新发展个体工商户3443户,新增工商企业190家。

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服务市政重点工程征迁。区四个班子和区直部门干部职工全员上阵,完成征地5500亩,拆迁76万平方米。支持市承接产业示范园和市开发区征地5400亩。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新建农民新居示范点19万平方米。新改建农村道路149公里。建设乡村供水工程5处,完成5万人饮水安全工程。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00元,同比增长10.1%、13.6%。33项民生工程共投入资金3.97亿元,其中区级配套5580万元。620个工程建设类项目和2个培训类项目全面完成,15个补助补偿类项目及时足额发放,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补贴2.63亿元。城镇新增就业岗位4800个,新增农村劳务输出13260人。社会保险扩面征缴,参保总人数25万人次,征缴基金1.5亿元。发放社保待遇1.8亿元。纳入城乡低保3.95万人,发放低保金5323万元,发放大病救助金723.2万元,新扩建乡镇敬老院14所,集中供养700人,救助重度残疾人生活5440人。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17个,减少贫困人口10120人。建设廉租房、安置房6.9万平方米,改造危房1823户。 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实施校安工

程137个,投入资金6881万元,改造中小学危房16万平方米。高考本科达线率57.7%。圆满完成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任务,受到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新农合参合率达98.9%,兑付补偿金9306.8万元。计划生育“村为主”机制成效明显,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进展顺利。完成4所乡镇综合文化站和50个农家书屋建设任务,顺利实施了文化体制改革。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3个。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深入开展。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物价、档案、地方志、拥军优属、残疾人、民族宗教、老龄妇幼、外事侨务和社会慈善等各项事业均取得新进展。

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公信力和执行力。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区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区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人民团体的意见,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并落实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五五”普法通过省级验收。积极推行行政审批制度、财政管理制度改革,强化国有资产评估和产权交易监管。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财政资金管理,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强化行政监察、司法监督。推进政风行风建设,政府部门和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发展为“十一五”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回首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多重自然灾害,抓住了中央扩大内需、促进中部崛起、皖江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机遇,大力实施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主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鼓舞的巨大成就。

这五年,经济发展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全区生产总值和人均水平实现翻番,分别达到80亿元和9450元,年均增长13.5%、16.6%。财政收入由

1.59亿元增至5.16亿元,增长了2倍多。20xx年度县域经济考评,我区经济综合实力跃居全市第2位、全省第19位。

这五年,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经济结构明显优化。小城镇建设累计投入26.8亿元,城镇化率由26%提高到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4家增至96家、增长了3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4亿元增至20亿元、增长了4倍,亿元工业企业由1家增至16家。粮食生产连年增收,总产增至46.6万吨。三次产业结构由26.6 : 35.3 : 38.1优化为22.5 : 38.7 : 38.8。

这五年,各项改革逐步深化、对外开放成效显著。在全省率先完成了水管体制改革、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顺利完成文化体制、工商系统市场管办分离改革。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累计引进到位境内资金104亿元、年均增长49.6%,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09%。进出口总额由2900万美元增至5000万美元,年均增长11.5%。全民创业行动充满活力,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79%。

这五年,投资建设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0亿元,是“十五”的3倍。合武铁路、合六叶高速公路金安段建成通车,新改建县、乡公路228公里,新建“村村通”公路757公里。新增供电能力2.46亿千瓦。完成农村安全饮水工程31处,基本解决17.6万人安全饮水问题。除险加固病险小水库31座、整修渠道300多公里,小流域治理59平方公里。实施退耕还林、长(淮)防林工程,林业用地面积增至7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5%。2个乡镇、9个村获省级生态镇、生态村命名,新居点建设投入3.62亿元,新建农民住宅38万平方米。

这五年,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9.5亿元。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行,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2.8%、15.2%,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五项保险参保人数净增15.9万人次,连续5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新建敬老院2.4万平方米,农村五保集中供养率由9%提高到31%。减少贫困人口44011人。

各位代表,光辉历程充满艰辛,五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群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向各位代表、委员,以及关心、支持金安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较低;工业招商大项目不多,农业基础有待加强;财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社会保障水平不高;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位代表,“十二五”是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工业化城镇化的加

速期,是全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面对新的机遇挑战,我们必须增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运用一切有利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速发展,奋力赶超,努力实现经济总量进入全市第一方阵、人均水平全省居中靠前的目标,开创金安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根据区委二届十一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以跨越发展为主题,以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为主线,以强区富民为目标,强力推进工业化核心战略、招商引资开放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努力实现“三个翻番”“四个百亿”,即:地区生产总值翻一番以上,突破210亿元,年均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翻一番以上,突破1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分别比20xx年翻一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105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05亿元以上,招商引资到位境内资金达到100亿元以上。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重点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坚持开放发展。牢牢把握皖江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围绕“一轴两翼三区六个增长极”空间布局,实施金安经济开发区扩园和城北工业园升级,建设南山新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毛坦厂名校特色区,共建市承接产业示范园,扩建乡镇工业园。打造超50亿元的园区2个、超百亿元的园区2个,确保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资金突破500亿元。突出产业招商,重点承接轻纺服装、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现代服务业、生态旅游和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努力承接一批附加值高、牵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产业链,建立一批产业基地。通过五年的努力,将金安建成皖西承接产业转移核心区、皖江城市带特色产业集聚区和合肥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先行区。

第二,坚持“双轮驱动”。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的加速期,加快工业化进程。重点培育装备制造、轻纺服装两个百亿元产业,打造江淮电机、羽绒加工、大麻精纺、新型建材等10个专业产业园;实现2000万元以上规模企业200家、亿元以上企业50家、10亿元以上企业10家、30亿元以上企业1家。加快

城镇化进程。围绕打造中部生态名城,配合加强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积极承接主城区辐射,打造三十铺、城北两个城市副中心;加快小集镇建设步伐,建设张店等5个中心镇、双河等3个特色镇;完善城乡基础设施,积极构建以国省道、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县乡道为主骨架,以乡村道路为纽带的交通网络,形成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力争城市副中心人口超10万人,中心镇镇区人口达3万人,特色镇镇区人口达2万人,城镇化率提高到60%以上。

第三,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发挥农业大区比较优势,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倍增计划、粮食生产“双超十亿”工程,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建立一批省市级农业示范园区,打造一批省市级龙头企业,建设新农村示范点100个以上。充分利用“红、绿、古、特”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业,创建一批优秀旅游乡镇,争创3个AAAA级旅游景区、2个AAA级旅游景区,大力推进金安旅游与皖江城市带、大别山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到20xx年,接待游客1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

7.5亿元以上。

第四,坚持转型发展。坚持做大总量与提升质量并重,在发展中转型、在转型中发展。推进自主创新,提升装备制造、轻纺服装、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传统产业水平,增强竞争能力。大力培育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争取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0%。大力发展仓储物流、电子商务、金融保险、咨询策划、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2个现代物流园区和10个专业大市场建设。“十二五”时期,初步形成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第五,坚持和谐发展。大力促进经济、社会和自然的和谐。继续实施好民生工程,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幸福指数。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安全发展的理念,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

三、锐意进取的开局之年

20xx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局、起好步,做好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综合各种因素,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城镇居民人均

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以上,化学需氧量下降2%,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2%。为此,要着力抓好8个方面工作:

(一)举区合力攻坚,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

承接平台大攻坚。全力打造“六个增长极”。各类园区建设总投入20亿元以上,新增建成区20平方公里以上。其中,金安经济开发区、城北工业园、南山新区、毛坦厂名校特色区、木南现代农业示范区等5个园区基础设施投入10亿元以上,新增建成区10平方公里以上,市、区共建承接产业示范园投入10亿元、建成骨干路网20公里以上。孙岗、双河等乡镇工业园基础设施加大投入,完善配套,增强承接能力。举区而为,集中领导、集中精力,为六大园区融资用地、征迁安置、建设攻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争取城北工业园升格为省级开发区。

招商引资大突破。用足用活“先行先试”政策,围绕长三角、珠三角和港、台等重点区域,依托我区优势产业,紧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的传统优势产业,瞄准产业链式、集群式转移的项目,主动出击,千方百计在招大商、招好商上求突破,在工业大项目上求突破。还要在招商方式上求突破,注重驻外招商、领导招商、以商招商和在外创业者招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投入,提高招商成效。全年完成招商引资境内到位资金65亿元以上,境外资金2000万美元以上。

项目工作大推进。准确把握国家宏观产业政策,根据示范区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紧紧围绕新能源、低碳经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着力谋划一批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建设等牵动性强、带动力大的项目,并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继续坚持项目工作推进“四个一”制度,实行区级领导、区直部门和属地乡镇街联合服务,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实施。3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亿元以上。

(二)突出核心战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

启动工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十大产业园规划建设,强化大项目带动,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工业项目8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0个。突出抓好江淮电机产业园、龙腾汽车科技、东凯纺织、锦兴合成革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资20亿元以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0家以上。

提升企业综合素质。加快实施品牌战略,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家以上、高新企业2家以上,新增省名牌产品3个以上,新申报省级创新项

目7个以上,新增新产品、新技术20个以上,企业参与国家行业标准制定5项,实施节能技改项目10个。强化节能减排目标管理。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力争年销售收入超亿元企业20家、超5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企业2家。

提高服务企业水平。继续清理收费项目,落实优惠政策,强化企业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区信用担保公司作用,加强政银企对接,帮助园区、企业融资10亿元以上。强化用地保障,确保当年工业用地不少于3000亩。加强企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帮助解决用工难问题,引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三)加强“三农”工作,提升农村发展水平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继续推进粮食“双超十亿”工程,实现粮食总产48万吨以上。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和粮油、蔬菜、畜禽、水产品、蚕桑、茶叶、油茶等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新引进投资超千万元企业5家以上。新增农村专业合作组织10个,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争创市级名优农产品2个、省级1个,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3个。

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组织实施好省整体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和基本农田示范区建设,继续抓好4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点和22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新增市级新农村示范点2个以上,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6万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完成5.74万人饮水安全工程,新建户用沼气池2200口。培育千亩以上现代农场10个,新增流转土地2万亩。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和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力度。建立健全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机制。

努力促进农民增收。认真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强化农民负担监管。继续推进“三资”代理、阳光村务工程,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扶持壮大农村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继续实施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减少贫困人口8000人。

(四)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消费快速增长

加快发展旅游业。启动新一轮旅游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围绕景区创A、饭店创星,巩固东石笋景区创AAAA成果,着力做好市场营销,发挥综合效益;启动洪山寨——皖西大裂谷景区和南山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创AAAA工作。加大嵩寮岩、大华山、洞天湖等景区开发力度,落实奖励政策,促进旅游业加速发展、大见成效。全年接待游客61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1亿元。

繁荣商贸流通业。依托中心城市,继续抓好城区商贸流通业。加快六安大市场三期、金利国际城、永翔钢材大市场建设,促其及早建成使用。落实“家电下乡”“以旧换新”惠民政策,拓展“万村千乡市场”和“新网”农村流通工程,完善农村商贸流通体系。

促进现代服务业。规划、建设三十铺、城北两个现代物流园区,加快汽车专业市场、总部经济项目建设。完善功能配套,提升服务品位,积极发展会计、咨询、策划、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组建3个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筹建金安村镇银行,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和信用担保体系,推进金融业创新发展。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4亿元以上。

(五)实施开发带动,加快城镇化进程

服务中心城市建设。根据市政府安排,今年启动新一轮中心城市建设重点工程三年实施计划,重点实施淠望路、大雁河治理等60多项新建续建工程。我区要承担较为繁重的征迁安置工作任务,我们将继续实行区级领导、区直单位和街道社区干部联系具体项目的推进机制,确保市政府重点工程顺利实施。

加快集镇建设步伐。实施集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加快小集镇建设工作意见,制定奖惩办法,完善集镇建设规划,加强土地、建设规划管理,建立集镇违法建设查处机制;加快集镇建设速度,完善功能配套,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支持产业兴镇,重点推进区域中心镇、特色集镇建设。强化新农村建设规划意识,支持新居点建设。全年集镇建设投入15亿元以上,城镇化率达53%。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支持配合济祁高速、宁西铁路金安段的建设,以及合六城际轻轨、312国道升级改造前期工作。加快李三路、吴大路、东双路改建工作,力争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0公里,改造危桥25座;实施丰乐河治理,除险加固病险小水库22座。深入开展城乡文明创建活动。加强乡镇执法管理队伍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违法建筑拆除力度。强化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区建设,营造优美宜居环境。

(六)统筹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鼓励兴办职业教育,支持汇文中学等民办教育。优化高中教育资源,支持毛中健康发展。继续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快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 繁荣发展文化事业。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乡镇综合文化站、广

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双墩汉王陵遗址保护总体规划。支持鼓励文艺创作,开展健康向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

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加强疾病防控和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受益率。筹建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坚持稳定低生育水平不动摇,深化“村为主”工作机制,突出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把社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进公共服务进社区,配套社区设施,完善社区功能,提升服务质量。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深化各项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做好民兵预备役工作,积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等人民团体的重要作用,加快统计、档案、气象、地方志、老龄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七)着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好民生工程,建立健全稳定的民生工程筹资机制、协调推进机制和长效管理机制。加强税收征管,优化支出结构,确保新增财力向民生倾斜,实现财政运转良好、民生保障有力、人民安居乐业的大好局面。 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就业培训力度,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和农民工等重点人群就业工作。新增城镇就业岗位4800个。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扩大保障范围。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做好城乡低保、残疾人等特困群体生活救助。推进灾害救助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行动和事故隐患排查,突出抓好重点行业、领域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监管,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进一步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和预案体系,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健全信访维稳工作长效机制。支持恢复乡镇公安派出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基层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犯罪,着力构建平安金安、和谐金安。

(八)全面提升效能,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提高决策水平。完善科学民主的决策程序和反馈机制。重要政策和重大决策制定前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集体讨论决定。执行过程中注意收集反馈意见,及时纠偏纠错,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决策部署,自觉接

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各界监督。

严格依法行政。牢固树立法治理念,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规范行政行为,着力建设法治政府。强化行政监察,不断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完善政务公开制度。认真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过错追究制。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深入推进依法治区创建活动。

加强廉政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和效能监察,强化对重点部门、关键岗位权力运行的监督。继续开展“政风行风千人评活动”,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保持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厉行节约、勤俭办事,降低行政成本。勤政自律、廉洁奉公,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提升服务效能。加强“三型”机关建设,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坚持求真务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增强落实力、执行力。加强信息化建设,健全网上办事平台,提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发展的水平。完善工作责任机制、倒逼机制和督查机制,健全行政问责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确保政府工作高效规范运转。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令人憧憬,美好未来催人奋进!面对跨越发展的重大考验,面对强区富民的热切期盼,我们必须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保持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让我们在中共金安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万众一心,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创造金安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努力奋斗!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5日在六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毕小彬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团结拼...

20xx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18日在六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张韶春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十二五取得良好开局刚刚过去的2011年面对...

20xx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24日六安市人民政府市长毕小彬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xx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认...

六安20xx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1月24日在六安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六安市市长毕小彬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20xx年和本届政府工作回顾20xx年在市委...

20xx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23日六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团结拼搏五年发展跨上新台阶过去的五...

20xx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

20xx年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2月12日六安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团结拼搏十一五取得圆满收官刚刚过去的...

六安市金寨县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20xx

六安市金寨县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20xx1209091425分类安徽省标签六安市金寨县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字号大中小订阅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

20xx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政府工作报告1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13日在霍山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陈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回顾五载豪情满怀十一五时期是霍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

六安市霍山县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霍山县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回顾五载豪情满怀十一五时期是霍山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县人民在中共霍山县委的坚强领...

20xx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3月4日在沁阳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市长魏新洪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人士提出意见一20xx年工作回顾及十一五发展成就20xx...

政府工作报告(终稿)

政府工作报告20xx年1月20日在霍山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陈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排难前进成绩显著的20xx年20xx年是...

六安市霍邱县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

六安市霍邱县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团结拼搏十一五发展迈上新台阶十一五时期是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罕见...

六安市政府工作报告(1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