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州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定稿)

时间:2024.4.20

瓜州工业园区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

对策研究

近几年来,全县上下大力实施“风电强县”战略,为促进境内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电力能源的就地消纳增值,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进而发展优势的转变,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基础设施配套能力,努力优化投资环境,积极谋划建设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使工业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工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产业集聚初具规模,为实现瓜州经济跨越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现状

瓜州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园区按照“一园四区”滚动发展的模式,规划建设全面展开,园区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绿化等配套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5亿元,累计入驻企业157户,吸纳从业人员8180人。工业园区建设初具规模,工业经济突破了矿产品加工单极支撑的发展格局,现已建成柳园高载能产业区、瓜州北大桥工业区、柳沟物流产业区和风光电产业区等四个产业区,形成了新能源、装备制造、高载能及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新型工业体系,已成为瓜州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载体和助推器。

二、发展目标

1

到20xx年,瓜州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4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50亿元以上,税收60亿元以上,冶金及深加工、现代装备制造、新型化工、新型建材等产业发展基础逐步壮大;到20xx年,园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税收120亿元以上,园区主导产业突出,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并趋向成熟,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分区明确,分工协作完善,成为酒泉市工业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三、存在问题

瓜州工业园区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与兄弟县市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经济规模总量小,产业发展层次低。园区发展缺乏支撑全局发展的大项目,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带动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导致园区的活力不够,后劲不足。

2、财政投入总量小,设施配套程度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由于县级财力有限,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渠道少,信贷资金紧缩,融资渠道不畅,致使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配套服务功能整体滞后于产业项目建设需要,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推进。一些基础设施的规划缺乏超前性,特别是水、电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缺少前瞻性,特

2

别是柳园、柳沟的一些项目落地后存在明显的“饥饿感”,生活、建设用水用电无法解决,更谈不上生产用水用电的保障。

3、服务企业能力弱,排忧解难办法少。一些部门不能集中精力为园区的开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专业化服务。在探索走信息化的管理方法方面还不够,还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建立起一套新的管理体制,以促进园区建设和管理的良性循环。从招商服务上看,存在着“重签约,轻服务”, “重项目引进,轻设施配套”等问题。从引进的企业档次来看,产业关联度不高,互补性不强,产业链缺乏,影响了园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4、招商项目制约多,优惠政策落实难。招商机制不活,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资不够。从招商质量看,引进项目存在谈的多,成功的少;小项目多,大项目少;一般性企业多,高新企业少,导致园区的活力不够,后劲不足。园区建设现在还处于“筑巢”阶段,优惠政策有限,缺乏统一、规范、有吸引力的投资优惠政策。

四、对策建议

为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建设任务的完成和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执行规划、加快设施配套、优化投资环境、扩大招商引资、做大产业集群、建立有效的实施

3

保障机制。

(一)执行规划,确定长远发展蓝图。园区要发展,规划必先行。应按照“不求大,但求精”的理念,高要求、高标准执行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在执行规划时既要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又要体现出超前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既要强调节能节地、合理布局,又要高起点规划、预留适量的拓展用地,为后续发展留有余地。应严格按照园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充分考虑园区所在地域的特点和基础水平、自然资源、发展速度等因素,力争使工业园区和城镇实现最大的融合,实现众多资源共享。

(二)多元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应按照“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多元投入、项目带动、滚动发展”的思路,建立多元化投资机制,多渠道解决园区建设资金问题。鼓励各类社会投资主体通过投资、联营、入股、控股、独资等方式参与园区开发建设,逐步实现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通过多渠道努力,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为园区发展提供优良的硬件保障。20xx年,重点完成国道314线至三新硅业道路拓宽及绿化亮化、柳沟物流园区供水、供电、纬二路铺油提质亮化和园区企业服务中心等项目的实施。

(三)创新思路,提升土地管理水平。土地是园区和企业建设的重要基础。要严把土地供应关口,根据每个入园项目的实际

4

情况科学合理安排用地,杜绝“轰轰烈烈圈地,冷冷清清开发”的行为。应加强土地清理工作,提高用地效率。应积极探索缓解土地供需矛盾的新途径,鼓励各类企业和经济组织投资建设标准厂房,为不符合单独用地条件的中小型企业构筑发展平台;鼓励园区企业通过整合原有土地自建标准厂房,促进园区产业集中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切实保证园区土地的集约使用效率。

(四)优化升级,做大做强产业集群。壮大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扩大规模效应,是工业园区建设的落脚点。应按照产业定位,加快主导产业的集聚和培育,努力形成以大企业为龙头、以专业化协作企业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使工业园区成为品牌企业、规模企业、配套企业密集,产业竞争力强的经济板块。要在注重提升园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制定和完善园区准入标准,杜绝低效益的劣质项目进驻,坚持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园区建设道路。

(五)强化管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优质的服务、良好的环境是企业发展的沃土,也是工业园区建设的重要保障。应进一步理顺园区管理体制,大力优化园区发展软环境,以“办事认真、说话算数、服务到位”的理念为入园企业提供高效、周到、快捷的服务。“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入园企业及其项目的所有审批、核准手续均由园区管委会全程代办;对符合国家产业发

5

展方向的重大项目成立跟踪服务小组,从企业落地、开工、建设等环节全程搞好服务,确保项目能招来、快建设、早投产;建立园区检查管理制度,规范执法部门行为,严肃处理破坏、阻挠园区建设的人和事。

(六)强化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由县委、县政府牵头,成立县工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统一领导、分工明确、协调运作、严格考核的工作机制。县工业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各部门和企业的联席会议,统筹解决产业发展中重大事项决策、优惠政策制定和工作指导等重大问题。加强对信息综合、协调落实、舆论宣传、政策研究、规划实施、项目策划、项目布局、立项审批、重大项目推进以及争取国家和省上倾斜政策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建立产业发展工作责任制,把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部门,具体到个人,并纳入年度考核和评优评奖,严格兑现奖惩,以利于提高合同履约率、项目开工率、资金到位率、竣工投产率、投产达产率。

二〇一二年十月三十日

6


第二篇: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绵阳市工业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按照省政协安排,我委牵头组织市级相关部门及游仙区政协、安县政协、江油市政协,由绵阳市政协主席张世虎、副主席陈友学带队,配合省政协调研组,于6月23日至25日对绵阳市新型工业化与工业园区建设进行了联合调研。省、市政协调研组深入基层、园区、企业,采取“一看”(现场考察)、“二听”(听取汇报)、“三建议”(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对绵阳高新区、安县辽安工业园、江油工业开发区的建设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一、 产业园区基本情况

(一)工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有产业园区13个,其中国家级园区1个(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绵阳出口加工区),省级园区4个(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绵阳科创园区、江油工业园区、三台工业园区),市县级8个(农科区、游仙经济试验区、安县工业园区、梓潼经济开发区、盐亭工业集中发展区、北川经济开发区、涪城金家林总部经济试验区、平武南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列入国家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产业园区6个(高新区、经开区、江油工业园区、安县工业园区、北川经济开发区、平武南坝工业集中发展区);列为全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3个(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江油工业园区);列为省重点推进建设产业园区1个(游仙经济试验区)。截止20xx年5月31日,全市产业园区规划面积261.2平方公里,已开发建设面积89.7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面积41.3平方公里。灾后恢复重建扩区面积140.2平方公里。入园企业1788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2户。20xx年,全市产业园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81.23亿元,同比增长25.23%;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98.71亿元,同比增长22.5%;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度66%,“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的趋势更加显现。

(二)对口援建产业合作园区成一大特色

按照变对口援建为对口合作的理念,山东、辽宁、河南、河北四个援建省与北川、安县、江油、平武四个重灾县市共同合作建设产业园区稳步推进,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20xx年5月底,四个对口援建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3.38平方公里,援建方提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到位7亿元,四省入园企业已达37户,项目总投资近50亿元,四个对口援建产业合作园区建成后,将形成300亿元以上的产值规模,成为四县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江油—河南产业园:园区总规划面积6.7平方公里,项目总投资5亿元,其中河南援建3亿元,项目主要有建设核心区九条道路(总长14.88公里,含排污排水、供水、燃气、绿化、路灯、通讯等配套设施)、一座污水泵站、一座总建筑面积6000余平方米的创业中心和部分工业标准厂房;江油工业园区筹措2亿元用于拆迁安置。目前,园区内已有5户河南企业入驻,其中河南义马煤业集团与江油夜视丽合作,投资6000万元建设年产50万平方米反光标识板生产线;新乡天丰集团投资6000万元生产节能板材项目;洛阳轴承集团投资4000万元租用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轴承生产线项目。

北川—山东产业园:规划面积2.68平方公里,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环保新材料、中药材及生物制药、文化旅游产业加工等产业。首期启动1.4平方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由山东省援建,总投资7亿元。目前已完成道路、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投资1.8亿元。已签订入园协议的企业32户(山东企业21户),总投资17亿元,主要是电子、材料、机械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各入园企业正抓紧进行工商注册、项目备案、厂房设计等工作,其中19户企业已经开工建设。为切实做好入园企业服务工作,县上成立了产业促进工作领导小组,实行入园企业行政许可事项“全程代理、跟踪服务”和县级部门联动机制,园区和县招商局工作人员1人对口联系1户入园企业,跟踪服务到底。

安县—辽宁产业园:辽宁省对口援建产业合作园区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投资8000余万元,建设辽安产业合作园区的道路;二是总投资15亿元,建设华晨汽车零部件工

业园项目。目前,辽安工业园内已完成主要道路修建,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华晨汽车零部件工业园项目标准厂房已动工建造。预计年内将引进30多户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入驻园区,初步形成绵安北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带。

平武—河北产业园:平武—河北工业园规划在绵阳高新区新扩区域内的磨家镇观音堂村、冯家湾村与河边镇的海峰村区域。计划建设3个功能区:一是核心企业区,规划占地面积约2200亩,主要为有实力的大型企业提供项目用地,特别是河北的知名企业;二是中小企业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200亩,引进一批协作配套企业,以及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三是生产性服务区,规划占地面积约1100亩,主要为整个工业园提供金融、信息、物流等生产性配套服务。平武县和高新区就建设河北—平武工业园(飞地工业园)进行了多次协商,制定了《河北—平武工业园建设实施方案》,已报绵阳市政府批准。园区预计总投资约10亿元(征地拆迁安置补偿费用约7.42亿元;基础设施建设约2.58亿元,其中:路网13.74公里,投资约1.7亿元,河堤5.82公里,投资约0.58亿元,电力线路约0.3亿元),其中河北省对口援建支持建设资金2亿元,其余建设资金由高新区和平武县共同筹集,比例承担;产生的所有税收征管拟定按照平武少数民族比照县的入库次级执行,由平武县和高新区按5:5的比例分成;工业园引进项目的产值和增加值由平武县和高新区按5:5的比例分成。目前已实施完成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确定了工业园面积及地界。在市政府的支持下,经平武县和高新区双方同意,河北—平武工业园约3平方公里(约4500亩)的地界已经确定。目前,双方正在进行工业园范围内需拆迁安置的农户、人口、企业及地面附着物的调查摸底和锁定工作;二是成立了工业园管理机构。平武县和高新区共同组建了河北—平武工业园党工委和管委会,选定了办公地点;三是筹建工业园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着手成立冀平工业园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注册资本金1亿元,平武占51%,作为控股方,高新区占49%,作为股东,首期计划注册0.3亿元,按照比例注入。

二、产业园区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规模小。全市13个园区中,销售收入过100亿元的只有1个、过50亿元的只有3 个;工业增加值过百亿元的园区还没有,有11个园区工业增加值尚不足20亿元。全市产业园区已开发的面积中,工业用地仅占46%,而成都、资阳、南充等地相应占比均在70%以上。二是速度慢。去年,全市产业园区的工业增加值平均增速为22.5%,低于全市平均增速4个百分点;4个市管园区没有1个的增速达到全市平均水平,个别园区甚至出现两位数的负增长。如果以这样的发展速度,与德阳、乐山、宜宾等相比,工业发展差距不但不会缩小,反而会进一步拉大。三是层次低。全市园区普遍存在产业定位不明晰、主导产业不突出的状况,有的园区招商引资急于求成,对签约项目把关不严,入园项目与园区的规划定位不符。园区产业集中度不高,企业集聚数量还比较少,与发展产业集群、建设产业基地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四是基础弱。我市多数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备,承载能力较弱,项目落地难、开工难、推进慢问题突出。各级财政尤其是县级的引导性投入偏低。去年各县市区财政对产业园区建设投入总额仅为7500万元,占当年全市产业园区实际投资总额的2.3%,远低于成都县区的26%、德阳的15%、乐山的12%、遂宁的9%、内江的8.7%和南充的6.4%。五是效益差。传统产业比重大,产品附加值低,缺乏一批高科技、高利税的产业和企业支撑。去年,全市园区工业利税为34.2亿元,占全市工业利税总额的52.3%,比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低13.7个百分点。此外,一些地方对发展产业园区认识不足、力度不大,园区管理体制和开发机制也亟待完善。必须把发展产业园区作为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强力推进园区倍增、产业倍增、企业倍增,以产业园区的充分发展支撑我市经济加快发展。六是建设资金不足。我市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征地拆迁安置等方面均面临较大资金缺口,多数园区投融资平台实力不强,渠道不畅,制约和影响了园区建设进度。

三、绵阳市推进产业园区发展的思路、目标和主要措施

(一)发展思路和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方向,以“规划项目产业投资”为主线,大力实施园区倍增、产业倍增和企业倍增计划,依托园区优化工业布局,做强优势产业,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扩大开放合作,培育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形成工业发展新格局,更好地发挥工业强市在“三个加快”中的主导作用。要通过科学规划、整合提升、重点支持、管理创新,按照“一核四带”空间布局,围绕我市“1+5”特色优势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建成一批以重点工业园区为支撑的重要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除了市上的几大产业园区外,每个县市区都要建好1个布局合理、特色突出、功能完善的产业园区。到20xx年,全市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70%以上,力争建成500亿园区1个、100亿园区5个。到20xx年,全市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80%以上,力争建成1000亿园区1个、500亿园区1个、100亿以上园区6个,园区面积、效益实现倍增。

(二)主要措施

20xx年5月31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产业园区工作流动现场会,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园区建设的工作重点和主要措施:

1、进一步创新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一是完善领导体制。各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抓园区,真正构建起体现工业为先、工业为重、工业为大的领导体制。各县市区要把应当赋予产业园区的财税、审批、土地、开发、招商等政策落实到位,充分授权;“1+5”产业推进办要按产业分类,加强对全市各园区的规划指导、招商引资、服务企业等工作;市经委要加强对产业园区运行的牵头服务和监测分析。二是理顺运行机制。坚持“决策精炼、管理扁平、重心下移、充分授权”,各县市区设立的产业园区,原则上由本地党政“一把手”分别兼任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分管工业的同志兼任党工委副书记或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另外按照副县级配备1-2名专职副主任,园区工作部

门在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按公司化模式运作,实行封闭管理、独立运行。三是健全督查考核机制。正研究制定《绵阳市产业园区考核奖励办法》,建立园区工作目标和统计指标体系,将园区工作任务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园区、有关部门和责任岗位。建立园区工作绩效考核体系,把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重点考核主导产业发展情况、产业园区投入、招商引资和工业增长等主要指标,将考核结果与表彰奖励、干部提拔任用挂钩。建立园区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对成效突出的产业园区给予表彰奖励,奖到关键处、奖到人头上;对发展缓慢的产业园区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要负责人进行问责。

2、进一步完善优化园区规划。一是优化空间布局。按照市县产业经济一体化发展要求,围绕打造“一核四带”,打破行政体制界限,充分考虑各地各园区主业特色、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产业配套,统筹优化全市产业园区空间布局。坚持产业规划、城市规划、要素规划“三规合一”,增强规划执行的刚性,凡与园区产业规划不符、和园区主导产业无关的企业、项目,原则上不安排入园发展。各县市区、园区要强化大局意识,按照全市产业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强化区域经济联动、产业协作发展意识,促进园区建设与产业发展尤其是优势产业发展接轨,形成园区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发展强化园区定位、园区定位催化城镇功能、城镇功能推动工业升级的良性互动。二是突出园区特色。坚持“一园一主业,一园一特色”,各园区重点发展1-2个符合实际的主导产业,推进园区品牌化、特色化建设。高新区要以电子信息、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为主导产业,经开区要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为主导产业,科创园区要以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农科区要以生物医药及食品为主导产业,涪城金家林工业集中区要重点发展总部经济,游仙经济试验区要以材料为主导产业,江油产业园区要以冶金、机械为主导产业,安县产业园区要以汽车零部件为主导产业,北川—山东产业园区要以材料、食品为主导产业,三台产业园区要以纺织、食品为主导产业,梓潼经济技术开发区要以食品为主导产业,盐亭工业

集中发展区要以建材为主导产业。三是加强规划统筹。正研究制定有关加强全市产业园区规划布局统筹的专项文件,明确从20xx年起,凡新引进的入园企业、项目,必须经过市经委和市工业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审并报市委、市政府分管工业领导签批。

3、大力实施“工业园区倍增计划”。一是扩大园区规模。各地要素资源配置都要向园区重点倾斜,做大做强一批布局集中、主导产业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产业园区。特别是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要向工业园区倾斜,规划、国土等部门每年在安排全市用地中,应考虑至少不低于50%的工业用地指标,其中80%作为工业园区用地指标,确保全市产业园区灾后重建新增的140平方公里全部建成。抓住灾后重建中省级园区“成熟一个报批一个”的有利时机,加强对上争取,经开区要努力争创国家级开发区,各县市区的园区都要努力争创省级开发区。二是提升集聚效应。围绕园区主导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链中的带动作用,提高产业聚集度,扩大集群规模,实现优势产业成链发展。高新区要以华瑞汽车、中国重汽、富临新能源汽车为依托建设“汽车工业园”,以川渝中烟绵阳烟厂、丰谷酒业、绵阳双汇为依托建设“食品工业园”。经开区要以利尔化工、绵阳美丰为依托建设“精细化工产业园”,以虹欧股份为依托建设“长虹配套工业园”。科创园区要以九洲为依托建设“九洲科技工业园”,以中物院、58所为依托建设“军转民产业园”。农科区要以丰谷酒业、国豪种业等为依托大力发展食品及生物医药企业。江油工业园区要以攀长钢为依托建设西南钛材及特钢生产基地,以川矿为依托建设西南大型筒体及风力发电设备生产基地。其他产业园区都要大力实施优势企业倍增计划,坚持以主导企业为龙头,以关键技术、产品为主线,以配套项目为依托,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品)的“链核”作用,吸引配套中小企业就地就近加入产业链,加快推进产业集聚,培育和发展产业基地。原则上新办企业一律进入园区发展,对历史上形成的城区工业企业,要通过搬迁整合、项目协调、利益分配、进入退出等机制,引导其加快向相关园区集聚。同时,要进一步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机遇,选择若干对全市长远发展具有强大带动作用

的园区进行前瞻性部署,优化全市新兴产业布局,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门别类地向产业集群汇集。三是推动集约发展。严格控制园区建筑系数、绿化面积率和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用地,园区内原则上不得搞商业房地产项目。鼓励园区修建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化水平。

4、加大园区投资力度。大力实施“规划项目产业投资突破年”,扎扎实实抓项目、抓投资,保持投资力度,扩大投资规模。一是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狠抓项目开工建设、技改扩能、竣工达产、规划储备,确保今年全市技改投资增速达到23%以上、力争达到30%。对年初确定的100个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以上的计划开工项目进行认真梳理,促其及时开工,形成新一轮项目开工热潮。支持优势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进长虹PDP屏“填平补齐”生产线、新华发动机及关键零部件生产线等一批重大技改扩能项目加快建设。坚持正排工序、倒排工期,加快推进双汇生猪屠宰和肉制品生产线、江油红狮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等在建项目尽快竣工,尽快达产、达量、达优。围绕“1+5”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加快包装、储备一批质量高、规模大、效益好的项目,加大对长虹“三网融合”、OLED等储备项目的前期投入,做好工业项目储备,做到一有机遇能拿得出、用得上、争得来。二是拓宽筹资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坚持重建资源向园区倾斜、城建资金向园区倾斜、银行信贷向园区倾斜、社会资源向园区倾斜,千方百计破解园区开发建设的资金“瓶颈”。充分发挥科发集团等政府投融资平台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的引导、带动作用,通过吸纳整合重建资源等多种方式,撬动信贷资金,加大对工业、对园区发展的投入。加大各级财政对园区发展的引导性投入,充分发挥政府性资金的乘数效应,采取贴息、参股入股等办法,拉动更多的民间资金参与园区建设。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进一步创新融资方式,通过上市融资等多种渠道吸引民间投资。三是完善承接平台,增强承载能力。以完善园区功能为重点,切实加强园区基础设施、物流配送、专业市场、公共服务等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重点抓好道路、

水、电、气、治污、环保、通信、网络为主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化厂房,完善公交等生活配套设施。加强煤、电、油、气、运等要素指标争取,搞好科学调度,确保园区内企业有力使够、有劲用足,开足马力、加快发展。加快构建铁路、公路、航空“三位一体”无缝连接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推动产业园区内部的生产型物流体系建设,降低入园企业的资金占用和生产成本。加快资本市场、人力资源市场、技术交易市场、风险投资市场等建设,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聚集。

5、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把项目引进和建设作为园区工作的中心任务,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攻坚年”,招大引强、大上项目、上大项目,着力提升开放合作实效。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围绕“1+5”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狠抓重大工业项目引进,积极开展产业配套招商,补齐和延伸产业链,做大产业集群,为产业园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积极承接对口援建省市的产业转移项目,推进援建产业园区建设。

6、强化政策支撑。统筹用好政策资源,对全市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政策进行系统梳理,特别是对财政、金融、税收、投资等方面的政策要统筹整合、配套使用,变单一政策支持为配套政策支持,正抓紧研究制定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新政策,力争尽快出台实施。

四、推进产业园区发展的建议

(一)建议省政协进一步加大对地震灾区产业园区建设的关注力度,在争取国家、省有关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方面给予更多的呼吁和指导帮助。

(二)建议省政协将对口援建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发展作为一项重要提案,积极呼吁省上制定出台专门支持对口援建产业园区建设发展的单项政策措施,协调省级相关部门在对口援建产业合作园区申报扩区规划和省级产业园区实施方案上以及列入省培育成长型特色产业园区(“1525工程”)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三)针对突出问题,继续探索完善园区管理体制及发展机制,逐步搭建好为园区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平台,如投融资平台、信息平台、生产性服务平台(物流)和技术创新平台。

(四)强化科技城优势,进一步突出工业园区产业特色,立足产业优化,调整发展规划,加快产业集聚,形成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新兴产业。

更多相关推荐:
昆明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超常突破跨越发展全面发动园区经济大发展攻坚战关于对昆明市开发区及工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一工业园区发展的基本情况目前昆明市规划建设有各类工业园区15个其中国家级开发区3个高新区经开区度假区省级工业园区6个呈贡安宁...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工业园区位于南部毗邻某某某省道穿境而过区位优越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资源特色坚持走以工促农发展之路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和扶持板材初深...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关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工作的调研报告依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办工业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是宣城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要决策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可以把服务土地劳力等优势聚集在一起形成规模效益产生集聚效应和辐...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县发展和改革局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是扩大招商引资的窗口也是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的平台根据办函20xx81号关于开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有关问题调研的通知精神就我县工...

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孵化器和助推器是扩大招商引资的窗口也是提高公共设施利用率的平台为了搞好如何加快工业园区建设研究课题旗工业园区就加快园区建设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关于我旗工...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关于工业园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工业园区位于南部毗邻某某某省道穿境而过区位优越近年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区域资源特色坚持走以工促农发展之路以园区建设和项目建设为抓手大力培...

南昌市工业园区调研报告

南昌市区工业园区发展的调研报告胡昌民工业园区是一个地区经济加速发展的助推器也是扩大招商引资的窗口总体上看我区罗亭工业园建设虽然起步较晚但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为今后全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

中方县工业园建设调研报告中共中方县委常委副县长胡诗军根据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安排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最近一段时间我在县工业经济局县工业园和相关部门同志的陪同下深入县工业园调研通过听取汇报与企业负责人座谈了解掌...

关于工业园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剑河县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全面详细地了解我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和为县委县政府进一步抓好工业园区建设提供决策参考现将我县工业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等有关工作汇报如下一工业园区建设情...

金沙县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金沙县工业园区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为进一步加快我县工业园区建设的步伐规范园区企业的用工管理根据毕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做好对工业园区建设有关情况调查的通知毕人社20xx339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

工业园区调研材料

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优化环境推动经济开发区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关于全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和发展状况的调研报告经济开发区作为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工业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外来投资的密集区重点产业的集聚区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已成为...

香洲区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

香洲区工业园区发展调研报告一园区发展概况目前我区共有香洲科技工业园金鼎科技工业园前山科技工业园三个区属工业园和市下放的南屏科技工业园科技创新海岸两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属园区简称一园一海岸从近几年工业园的发展...

工业园区调研报告(3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