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讲义

时间:2024.4.7

水污染控制工程专业实验


实验一   活性污泥法处理市政污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培养活性污泥,加深对活性污泥法作用机理及主要技术参数,如溶解氧浓度(DO)、活性污泥浓度(MLSS)、有机物去除率、污泥增长规律等的理解;

2.掌握活性污泥批量实验在污泥培养、污水可生化性测定的重要意义;

3.通过批量实验了解市政污水的生物降解过程。

二、实验原理

废水的生化处理法就是利用自然界广泛存在的、以有机物为营养物质的微生物来降解或分解废水中溶解状态和胶体状态的有机物,并将其转化为CO2和H2O等稳定无机物的方法,通常又称为生物处理法。从1916年开始到现在,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功能到多种功能、从低效率到较高效率的纵向发展阶段;从英国到世界各地,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经历了由点到面、由生活污水处理到各种工业废水处理的横向发展阶段。

活性污泥法开创于1914年的英国,即习惯所称的普通活性污泥法或传统活性污泥法,其工艺流程如图1-1所示,由初次沉淀池、曝气池、二次沉淀池、曝气设备以及污泥回流设备等组成,主要构筑物是曝气池和二次沉淀池。

1-1 普通活性污泥法的基本流程

在活性污泥法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活性污泥,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不能被微生物所降解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活性污泥微生物从污水中连续去除有机物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去除与吸附作用;(2)微生物的代谢作用;(3)絮凝体的形成与凝聚沉淀。

BOD污泥负荷率、水温、pH值、溶解氧(DO)、营养物质及其平衡、有毒物质等环境因素都会影响活性污泥法的处理效果,而活性污泥法处理设备的任务就是要创造有利于微生物生理活动的环境条件,充分发挥活性污泥微生物的代谢功能。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5L的塑料小桶(批量活性污泥反应器);

2.WTW多参数水质分析仪;

3.COD消解仪;

4. 滴定管、漏斗、量筒、空压机、曝气头。

四、实验耗材

1.活性污泥;

2.市政污水;

3. COD测定的成套试剂。

五、实验步骤

1.取沉降的活性污泥1L,加入1L的市政污水。

2. 开空压机进行曝气,控制DO=2mg/L。

3. 分别在0、2、4和6h取样并编号,用滤纸过滤得到澄清液,用来测定COD。

4、取样完成后用COD消解仪进行消解,用滴定法测定水样的COD。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 数据记录表

表1-1 活性污泥培养记录表

七、思考题

1. 简述活性污泥法与化学法相比在废水处理中的优势。

2. 结合实验结果判断市政污水的可生化性。

3.活性污泥处理废水主要成本包括哪些方面。


实验二   混凝法处理市政污水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混凝的原理及主要过程。

2. 通过实验确定某市政污水的最佳投药量。

3. 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理论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污水中较大粒径的颗粒可以采用沉淀工艺进行分离,细小微粒由于沉降速度极小,很容易达到沉降平衡,不能有效地与水分离,这就是沉降稳定性。欲破坏其沉降稳定性,应使微粒聚结变为更大的微粒,从而提高其沉降速度使之沉下来。但颗粒因带有电荷相互排斥而具有聚结稳定性,所以须首先破坏其聚结稳定性。

聚结稳定性的破坏一般通过两种作用实现:① 用电解质克服微粒间的静电斥力后,由Van der walls 引力引起微粒相互聚结变大,这种作用称为凝聚(Coagulation);② 用高分子化合物在微粒间“架桥”连接,引起微粒的聚结变大,这种作用称为絮凝(Flocculation)。

这里用“混凝”代表凝聚和絮凝两种作用,实际上是通过向胶体或悬浊液体系提供必要的化学条件和流体力学条件,促使微粒体积变大从而与介质分离的过程。

混凝是水处理的一个重要方法,用于除去水中细小的悬浮物和胶体。混凝剂的混凝效果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原水水质(特别是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显然投药量不足就不会有好的混凝效果;同样,过多的投药量也不会提高混凝效果,反而会起到负面作用。对于每种原水,都有其最佳投药量,只有通过实验才能确定。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六联混凝仪;

2. COD消解仪;

3. 滴管;

4. 500mL量筒;

5. 移液管。

四、实验耗材

1. 市政污水;

2. 混凝剂;

3. 滤纸;

五、实验步骤

(1) 配制4%的聚合氯化铝混凝剂;

(2)设置六联混凝仪程序:快速搅拌(300 rpm)30s,中速搅拌(150rpm)5min,慢速搅拌(70rpm)、10 min;

(3) 6个1000mL的烧杯取混合均匀的原水水样800mL;

(4)分别向上述5个烧杯中加入0、1、2、3、4、5mL的混凝剂,开启搅拌仪;

(5) 搅拌过程中,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过程及其外观、大小、密实情况;

(6) 搅拌完成后,停机,静止15min,取上清液测COD。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 记录表

将实验结果和实验现象分别记录到表2-1和2-2中。

表2-1 混凝实验记录用表

表2-2 混凝现象观察记录用表

七、思考题

1. 简述混凝法与生物处理相比的优势与不足。

2. 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3. 简述混凝法在水处理中的适用范围。


实验三  曝气充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测定曝气设备(扩散器)氧总转移系数KLa值;

2加深理解曝气充氧机理及影响因素;

3.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评价氧利用率EA和动力效率Ep

二、实验原理

根据氧转移基本方程积分整理后,所得到的氧总转移系数表达式为,

                (3-1)

式中  —— 总转移系数,h-1

t —— 曝气时间,h;

Cs —— 饱和溶解氧浓度;

C0 —— 曝气池内初始溶解氧浓度,本实验中t=0时,C0=0

曝气是人为通过一些设备加速向水中传递氧的过程,常用的设备分为机械曝气和鼓风曝气两大类,无论那种曝气设备其充氧过程均属传质过程,氧传递机理为双膜理论。实验是采用非稳态测试方法,即注满所需水后,将待曝气之水以无水亚硫酸钠为脱氧剂,氯化钴为催化剂脱氧至零后开始曝气,液体中溶解氧浓度逐渐提高,液体中溶解氧的浓度C是时间t的函数,曝气后每隔一段时间t取曝气水样,测其中的溶解氧浓度,从而利用上式计算KLa或以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坐标,如下式所示,

                   (3-2)

在半对数坐标纸上绘图,所得直线斜率为值。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曝气筒Φ120mm,H=2.0m;

2.扩散器(穿孔管或扩散板);

3.转子流量计;

4.秒表、压力表、真空表;

5.空压机;

6.溶解氧测定仪

四、实验耗材

无水亚硫酸钠;氯化钴;自来水。

五、实验步骤

1.关闭所有开关,向曝气池内注入清水(自来水)至1.9m,曝气10min,取水样测溶解氧的饱和值,并计算池内氧总量(mg)、;同时计算投药量:

① 脱氧剂采用亚硫酸钠

                        (3-3)

                             (3-4)

投药量g=10×7.878×G(mg),其中1.5为安全系数。

② 催化剂采用氯化钴,投加浓度4mg/L,总量为

g2=4×V=            (mg)

药剂溶解后由筒顶倒入曝气筒中,开始曝气,并用多参数水质分析仪测定DO值。

2.当水样脱氧至最低值时,计时每隔1min测定并记录水中的DO,直至DO为95%的饱和值为止。

3.同时记录空气流量、温度、压力、水温等。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 实验记录

表3-1 实验条件记录用表

表3-2  溶解氧(DO)记录用表

2.实验结果处理与分析

(1) 计算标准状况下的氧总转移系数KLa(20)

                           (3-5)

此为经验公式,1.02是温度修正系数,T为实验时水温。

(2) 实验条件下时的供氧量

                               (3-6)

式中  —— 实验条件下T℃时的空气量,m3/h。

 (3) 计算实验条件下的氧利用率

                                      (3-7)

 (mg/h)                      (3-8)

七、思考题

1.简述活性污泥法DO浓度约为2mg/L,DO过高和过低的影响。

2、简述如何提高充氧效率?


实验四   颗粒自由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

观察沉淀过程,求出沉淀曲线。沉淀曲线包括沉淀时间t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和颗粒沉降速度u与沉淀效率E的关系曲线。

二、实验原理   

自由沉淀示意图如图4-1所示,在含有分散性颗粒的废水静置沉淀过程中,设实验筒内有效水深为H,通过不同的沉淀时间t可求得不同的颗粒沉淀速度u,u=H/t。对于指定的沉淀时间t0可求得颗粒沉淀速度u0。对于沉降速度等于或大于u0的颗粒在t0时可全部去除。而对于沉速u<u0的颗粒只有一部分去除,而且按u/u0的比例去除。

                           

     图4-1  自由沉淀示意图                      图4-2  颗粒沉降速度累计频率图

图4-2为颗粒沉降速度累计频率图,图中X0代表沉降速度≤u0的颗粒所占百分数,于是在悬浮颗粒总数中,去除的百分数可用1-X0表示。而具有沉降速度u≤u的每种粒径的颗粒去除的部分等于u/u。因此考虑到各种颗粒粒径时,此颗粒的去除百分数为

                                   (4-1)

总去除率=                       (4-2)

式(4-2)中第二项可将沉淀分配曲线用图解积分法确定,如图4-2中的阴影部分。

对于絮凝性悬浮物静置沉淀时的去除率,不仅与沉降速度有关,而且与深度有关。因此实验筒的水深应与池深相同。实验筒的不同深度设有取样口,在不同的选定时段,自不同深度取出水样,测定这部分水样中的颗粒浓度,并用以计算沉淀物质的百分数。在横坐标为沉淀时间、纵坐标为深度的图上绘出等浓度曲线,为了确定一特定池中悬浮物的总去除率,可以采用与分散性颗粒相近似法求得(详见相关专业书籍介绍)。

上述是一般书中所提的废水静置沉淀实验方法。这种方法的实验工作量相当大,因而在实验中未予采用,改为下述方法。

沉淀开始时可以认为悬浮物在水中均匀分布,但随着沉淀历时的增加,悬浮物在筒内的分布变为不均匀。严格地说经过沉淀时间t后,应将实验筒内有效水深H的全部水样取出,测出其悬浮物含量,来计算出t时间内的沉淀效率。但这样工作量太大,而且每个实验筒只能求一个沉淀时间的沉淀效率。为了克服上述弊病,又考虑到实验筒内悬浮物浓度沿水深的变化,所以提出的实验法是将取样口设在H/2处,近似地认为该水样的悬浮物浓度代表整个有效水深内悬浮物的平均浓度。认为这样做在工程上的误差是允许的,而且试验及测定工作量可大为简化,在一个实验筒内就可多次取样,完成沉淀曲线的绘制工作。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 沉淀实验筒:直径Ф100mm,工作有效水深(由溢出口下缘到筒底的距离)1800mm。

2. 浊度仪;

3. 秒表。

四、实验材料

高岭粘土配水。

五、实验步骤

1. 称取一定量的高岭土,加入沉淀实验筒中,高岭土配制浓度为100mg/L;

2.充气搅拌约5min,使水样中悬浮物分布均匀;

3.  静置观察沉淀现象;

4. 分别在沉降10、20、30、40、50min后,从实验筒中部H/2取样口取样,每次约100mL左右(准确记下水样体积)。取水样前要先排出取样管中的积水约10mL左右;

6. 用浊度仪测定所取水样浊度;

7.计算不同沉淀时间t时水样中的悬浮物浓度C、沉淀效率E以及相应的颗粒沉降速度u,画出E~t和E~u的关系曲线。

六、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

1.填写实验记录表

表4-1 自由沉淀数据记录表

2.绘制沉淀曲线E~t和E~u,分析实验所得结果。

七、思考题

1. 简述静置沉降实验的意义。

2. 简述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中初沉池、二沉池、污泥浓缩池的作用和停留时间。


第二篇:水污染控制工程实验(new)


水污染工程实验

试验一: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1. 实验目的:

(1)了解SBR、氧化沟工艺、推流式活性污泥法、生物滤池工艺原理。

(2)掌握4种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挂膜)过程;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由具有活性的微生物、微生物自身氧化的残留物、吸附在活性污泥上的不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组成。其中微生物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一个生化系统的运行,必须要有活性污泥及与之相适应的生物相。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 就是为活性污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长繁殖条件, 即营养物质、溶解氧、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 在这种情况下, 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有活性污泥形成, 并且在数量上逐渐增长, 并最后达到处理废水所需的污泥浓度。

生物膜系统处理废水是依靠附着生长在填料表面上的生物膜的氧化分解能力。因此, 在投入运行前须使填料上长出生物膜, 这一过程称为挂膜。挂膜过程可分两步。首先按照培养活性污泥的方法,培养出适合于待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 然后将活性污泥置于氧化槽中(生物转盘),或将氧化塔底部集水槽中的活性污泥用泵抽入上方布水器中淋下(生物滤池),使污泥在滤池内反复循环。使微生物生长粘附于填料上,并逐渐适应水质, 利用废水中有机物不断繁殖生长,使膜不断增厚,最后达到所需的生物量,系统便可进入正常运行。

3.实验设备与材料

(1)SBR模型,氧化沟模型,推流式活性污泥反应器模型,生物滤池模型

(2)活性污泥(取自污水处理厂)

(3)模拟废水

(4)100mL量筒

4. 实验步骤

挂膜时间1-2周。

第1天,投加30%活性污泥及生活污水,SBR、氧化沟闷曝气,活性污泥反应器、滤池内循环运转)。

第7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致50%。

第14天,换水,增加污泥及污水量至100%。

第21天,换水,取样测试进水指标。

第23天,取样测水质指标。

第28天,取样测水质指标。

定期观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滤池填料生物膜形成状况。

5.实验观察与数据整理。

定期记录:

活性污泥反应器、SBR、氧化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定期测量SV30,方法见实验二,观察污泥量)。生物滤池观察微生物膜附着情况(调节转速、喷洒速度;观察生物膜厚度等)。

6.结果分析

对4种类型工艺的污泥驯化(挂膜)过程进行讨论分析。
实验二:活性污泥性质测定实验

1. 实验目的:

(1)了解活性污泥的培养、驯化完成的污泥性状;

(2)加深对SBR、氧化沟等工艺活性污泥性能的理解;

(3)掌握常规污泥性质(SV30、MLSS、SVI)的测定方法。

(4)掌握污泥耗氧速率的测定方法。

2. 实验原理:

活性污泥是人工培养的生物絮凝体,它是由好氧微生物及其吸附的有机物组成的。活性污泥具有吸附和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也有些可利用无机物质)的能力,显示出生物化学活性。在生物处理废水的设备运转管理中,除用显微镜观察外,下面几项污泥性质是经常要测定的。这些指标反映了污泥的活性,它们与剩余污泥排放量及处理效果等都有密切关系。

SV30通常是描述污泥的沉降性能。SVI值能较好地反映出活性污泥的松散程度(活性)和凝聚、沉淀性能,一般在100左右有为宜。MLSS描述污泥浓度,跟活性污泥生长状况和活性有关。

参考污水厂活性污泥培养驯化过程,驯化完结的判断一般以有机物去除率、活性污泥浓度、污泥沉降比及微型动物情况综合判断。当有机物(COD)去除率达到85%以上(数据参考实验三),MLSS达到3000mg/L,SV30>30%, SVI在100左右。

3. 实验设备和试剂

(1)电子天平;

(2)烘箱和干燥皿;

(3)DO测定仪;

(4)真空过滤装置(布氏漏斗);

(5)定量滤纸;

(6)100mL量筒;

4. 实验步骤

(1) 污泥沉降比SV(%):取混合均匀的泥水混合液100mL置于100mL量筒中,静置30min后,观察沉降的污泥占整个混合液的比例,记下结果。

(2) 污泥浓度MLSS:就是单位体积的曝气池混合液中所含污泥的干重,实际上是指混合液悬浮固体的数量,单位为mg/L。

  ①测定方法

  a.将滤纸放在105℃烘箱中干燥至恒重。

  b.将该滤纸剪好平铺在布氏漏斗上,称量并记录(W1)。

  c.将测定过沉降比的100mL量筒内的污泥全部倒人漏斗,过滤(用水冲净量筒,水也倒人漏斗)。

  d.将载有污泥的滤纸移入烘箱(105℃)中烘干恒重,称量并记录(W2)。

   ②计算

计算污泥浓度:

 

 式中  W1——滤纸的净重,mg;

         W2——滤纸及截留悬浮物固体的质量之和,mg。

         V——水样体积,本实验为100mL。

(3)污泥指数SVI 污泥指数全称污泥容积指数,是指曝气池混合液经30min静沉后,1g干污泥所占的容积(单位为mL/g)。计算式如下

(4)污泥耗氧速率测定:过量曝气使DO处于饱和状态,停止曝气后用DO测定仪定时(每隔30min)读一个读数,直到DO接近0。绘制溶解氧随时间变化曲线。根据该曲线计算活性污泥的耗氧速率。

5. 实验结果记录

表1

表2

6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SV30、MLSS、SVI),描述实验活性污泥的性质(沉降性能,生长状况等),并判断活性污泥培养、驯化的情况。绘制活性污泥耗氧曲线。


实验三:活性污泥法处理生活污水实验

1. 实验目的:

(1)加深活性污泥法对生活污水污染物去除的理解;

(2)掌握常规指标(COD、氨氮、pH)的测试方法;

(3)了解活性污泥运行参数(进水负荷,曝气时间)与处理效率的关系。

2. 实验原理

3. 实验设备

(1)COD快速测定仪

(2)分光光度计

(3)比色管

(4)pH试纸

(5)量筒,烧杯

4. 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COD、氨氮、pH值。

(2)取样SBR/氧化沟出水水样,测试COD、氨氮、pH值。

方法参考附件1、2。

5.数据整理

1)污染物去除效率。

表1,进、出水水质指标测定

2)计算进水污泥负荷。

COD负荷:进水 COD浓度与污泥浓度比值。单位为mgCOD/gMLSS。

氨氮负荷:进水氨氮浓度)与污泥浓度比值。单位为mgNH4/gMLSS。

6.结果讨论

1) SBR/氧化沟对生活污水COD、氨氮的去除效率。

2)对比SBR与氧化沟对生活污水COD、氨氮的去除效果。

更多相关推荐: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系别姓名学号专业环境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前言本次课程设计的内容是为南阳市设计一套污水及雨水收集处理及排放的综合设施主要设计了污水与雨水的排水管网主要内容包...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前言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为281012m3列世界第6位但是总体说来我国陆地水资源的地区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不同地区水资源量差别很大所以我国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增...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1设计目的参照沥滘污水处理厂进行50万人口城市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2设计要求1工艺选择请严格参照沥滘污水处理厂二期改良A2O工艺2工艺设计主要内容粗格栅提升泵房细格栅旋流沉砂池生化反应池A2...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第一章工程设计概述第一节设计题目某生活小区平均日处理量20xx0m3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第二节设计任务1确定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2选择处理构筑物并通过计算确定其尺寸附必要的草图3按扩初标准画出...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第一章总论2一课程设计题目2二课程设计内容2三基本资料2第二章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说明3一污水厂设计进出水水质3二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3三主要工艺参数4第三章处理构筑物设计计算5一格栅的设计计算5二污水提升泵房7三沉...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题目某城市污水厂处理工程工艺设计专业环境工程班级指导老师姓名学号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环境工程专业20xx年01月目录第一章工程设计背景311设计任务及相关资料3第二章污水处理厂处理...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论文

大学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题目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城市污水处理工艺主要构筑物初步设计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科学20xx年8月24日环境工程学课程设计前言1一设计课题的目的和意义2二设计任务的概况221项...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生命科学学院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上设计题目湖北省江夏区某城镇排水管网初步设计专业环境工程班级1101班学生姓名设计组别A指导教师目录一课程设计任务书21设计题目22设计目的23设计要求24设计内...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环境工程专业姓名:xxx学号:xxx指导教师:xx题目:北京市啤酒厂废水处理工艺确定同组同学:xxxxx青海大学化工学院环境工程系目录1概述...…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污水厂课程设计巩固学习成果加深对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内容的学习与理解使学生应用规范手册与文献资料进一步掌握设计原则方法等步骤达到巩固消化课程的主要内容锻炼独立工作...

水污染课程设计设计作业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指导书1总体要求1在设计过程中要发挥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2本课程设计重点训练对污水处理主要构筑物的设计计算和污水处理厂的总体布置3课程设计不要求作多方案设计比较4设计计算说明书应内容完整...

水污染课程设计

引言21设计内容与任务311设计题目312设计目的313设计要求314原始水样与出水标准32处理工艺方案选择521工艺方案选择原则522工艺比较5221氧化沟方案5222A2O法623工艺流程724主要构筑物7...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总结(2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