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时间:2024.5.2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战略规划

研究报告

(征求意见稿)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20##年8月

目  录

一、发展形势. 4

(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任务... 4

(二)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对首都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5

(三)三地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6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10

(一)指导思想... 10

(二)基本原则... 11

(三)发展目标... 12

三、主要任务. 12

(一)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部署... 13

(二)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化协作网络... 14

(三)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重要作用... 14

(四)开展首都经济圈科技与金融试点工作... 14

(五)共建首都经济圈科技产业孵化和示范园区... 15

(六)搭建区域科技经济合作交流平台... 15

四、保障措施. 15

(一)建立首都经济圈政府间科技协作机制... 15

(二)建立首都经济圈科技合作公共研发专项资金... 16

(三)引导和支持科技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16

(四)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和培养... 17

(五)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业面向首都圈的服务能力... 17


    

推动京津冀经济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是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任务,这一任务要求首都发展要实现两个转变,即:从注重功能集聚为主向疏解、辐射并重转变,从服务首都自身为主向服务区域、服务全国转变。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首都经济圈的战略规划制定工作,提出要加强北京与周边地区的合作与分工,努力将首都经济圈打造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先行区、全国文化创新示范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和中国特色世界城市承载区。

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是北京市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支撑措施,也是推动首都经济圈合作发展的强大动力。为贯彻国家和北京市的战略部署,结合河北省、天津市的相关部署,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推动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述首都经济圈主要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承德市、张家口市、保定市、廊坊市、唐山市和秦皇岛市,部分工作将辐射到河北省全境,规划期限为20##年至20##年。

一、发展形势

(一)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是首都经济圈的战略任务

国务院20##年6月发布的《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提出要强化北京的首都功能和全国中心城市地位,通过加快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园区的建设,强化其创新功能,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北京市在“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建设国家创新中心的战略任务,是北京市委、市政府强化首都功能的重大决策,目的是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首都科技、人才优势,把北京发展成为全国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的源头,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基地,成为国际科技合作、交流的中心,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实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起到核心支撑作用。建设国家创新中心是做好“四个服务”、强化首都功能的重要体现,是进一步发挥首都科技智力优势推动首都科学发展的战略任务,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支撑。

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表明,若干重要城市特别是世界城市(如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以及围绕这些城市形成的区域是世界经济的重要增长极和科技、文化创新的中心区,在经济全球化、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北京提出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宏伟目标离不开区域的支撑,国家已开始在京津冀三地进行战略布局,首都经济圈的提出将进一步冲破传统行政区划的束缚,使京津冀三地真正实现区域一体化,通过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而堪当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区的历史重任。

(二)推进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对首都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

打造首都经济圈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核心任务是举区域之力强化首都的功能,满足首都发展要求。北京要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国家创新中心,要实现从国家科研中心向创新中心的转变,需要与天津、河北的紧密配合和协调发展,构建更为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

首都经济圈具有雄厚的科技资源优势,北京是全国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成果最为密集的地区,是全国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源头。天津是全国现代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河北省环抱京津,是京津两个特大型城市的发展腹地,为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与京津两市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建设以中关村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中心,可以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服务功能,为周边省市带来更多的合作机会,并将成为首都经济圈创新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有助于实现区域互补共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区域产业结构升级转型,为首都创造一个资源节约、生态友好、环境优美、和谐宜居的发展环境。

通过推进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产业化,将有助于充分发挥北京在科技、信息、金融、人才、总部经济等方面的优势,促使京津冀三地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协同、快速发展;有助于首都利用更大的发展空间,有效解决交通、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瓶颈问题,向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

(三)三地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格局初步形成

按照国家的相关部署和性质、功能定位,十一五期间京津冀三地的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呈良好发展势头,并形成了各具特色、依存互补、探求合作的工作格局。

1.北京、天津成为全国重要的科研基地。北京集中了我国众多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学科专业领域齐全,基础科研力量强大,技术研发实力雄厚,科技竞争力在全国居第一位。北京地区拥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有500多个,211高校占全国的21%,985高校占全国的23%,国家重点实验室50个,占全国的32%,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6个,占全国的46%。北京还拥有全国半数以上的两院院士,其中科学院院士占全国的56%、工程院院士占全国的52%,高端人才比重居全国首位。此外北京还拥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研发中心。天津和河北也拥有一批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分布着众多的企业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在一些领域具有一流的科研实力和水平。

京津冀是我国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具体表现在R&D经费和人员投入较大、专利产出较多、技术市场交易相对活跃。20##年,都市圈R&D经费内部支出981.9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66%,高于全国(1.7%)和长三角都市圈(2.1%)的水平,北京明显高于天津,天津明显高于河北,差异梯度十分明显。R&D折合全时人员30.1万人年,占全国的13.1%。获得专利授权3.7万件,占到全国专利授权量的7.4%,其中发明专利占全国的18%。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1359亿元,占到全国的44.7%,是全国技术交易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首都经济圈区域内技术转移活动日趋活跃,三地之间科技合作力度不断增加,合作范围继续扩大,合作形势更趋良好。

2、区域间的技术转移活动活跃。20##-20##年3年间,北京与天津、河北之间(不含河北与天津之间)共开展技术转移项目14,512项,累计成交额298亿元,其中电子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与高效节能、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和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技术位居技术成交项数的前5位。

20##-20##年3年间,北京输出到天津和河北的技术领域排序前四位都集中在现代交通、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技术以及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等领域,反映了北京的技术优势领域。同时也可从表2、表3看出,北京从天津、河北引进的技术领域也基本相同,只是存在较大的规模差距,三地之间重点领域之间交易十分活跃,为打造区域产业链奠定了有力基础。

3、高新区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首都经济圈(河北仅计算石家庄和保定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数量占全国的38%,从业人员占全国的18.2%,总收入占全国的21.3%,总产值占全国的11.5%,出口总额占全国的13.2%。

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20##年)

4、国家改革创新的战略任务高度聚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全国部署了一批深化改革、创新体制的试点任务。京津冀三地被委以重任,呈现三足鼎立、互相依存的工作格局。

国务院20##年同意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中提出,中关村肩负引领全国走创新发展道路的重任,需要先行探索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支持中关村先行探索,在创新发展模式、推动科技教育经济有机结合、强化创新支撑发展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起到重要的引领作用;发挥中关村在自主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创新试点作用,积累经验,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破解提升创新能力的瓶颈制约,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对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2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市调整部分行政区划,设立天津市滨海新区,将其功能定义为: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

河北曹妃甸是我国国家首批循环经济示范区,按照国务院批准的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曹妃甸将建立以现代物流、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等五大产业为主导,电力、海水淡化、建材、环保等关联产业循环配套,信息、金融、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型产业体系,成为环渤海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5、政府间合作逐步展开,亟待进一步加强。在科技创新层面,近年来三地政府之间有一定的沟通,北京市科委与天津市科委签订了合作协议,并制定实施了“京津科技合作议程”,在仪器协作共用、技术转移、农业、城市建设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开展了合作。北京市与河北周边地区在大气环境、水资源开发、科技成果产业化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项目。最近,河北省做出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部署,河北科技厅会同三河、广阳、安次、涿州、涿鹿等5个县市区,计划各建设不小于10平方公里的科技成果孵化园区,力求形成“研发在北京,孵化、生产在河北”发展格局,成立了孵化园区领导小组,并将其纳入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开展了科技招商工作。

尽管首都经济圈政府间合作已经逐步展开,但是与京津冀三地非常活跃的市场层面合作相比,仍有进一步加强的巨大空间。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的经济科技合作相比,仍然不小的差距。长期以来,政府间合作层面较低,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合作多流于形式主要局限于一时一地,缺乏长期、稳定具有实质内容的合作关系,政府引导和市场有效配置资源之间的关系问题有待进一步理顺。

二、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围绕首都经济圈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创新合作模式,避免重复建设和过度竞争,将科技创新与产业培育发展紧密结合,加快推进区域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为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促进首都经济圈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基本原则

1、服务首都、合作共赢

以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为核心,持续推动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进一步强化首都功能。完善科技协作机制,构建创新网络,强化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与联合,从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政府引导、市场推进

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创建和营造适合区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良好环境,促进市场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强化区域创新能力,使科技创新成为首都经济圈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强大引擎。创新合作方式,完善政府支持与社会相结合的机制,着眼于调动全社会资源共同推进创新战略;,强化政府的引导与服务,营造社会参与、全民尽责的氛围。

3、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在全面调研、摸清需求的基础上,对于成熟的项目及政策措施,要尽快做出决定,付诸实施;对于条件不够成熟的,要采取谨慎态度,继续创造条件,循序渐进,不搞运动,不搞突击。

(三)发展目标

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京津冀三方围绕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布局,以建设国家创新中心为核心,推进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在“十二五”期间形成网络化、全链条、市场化的工作格局。在“十二五”期间,支持建立一批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园区;成功转化一批对京津冀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技成果;完善能够有效支撑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的区域创新体系

在工作中不断探索新的合作形式,实现以下理念和机制创新:一是实现科技合作理念创新。按照全社会、全方位、全链条的理念,在研发、咨询、服务、成果转化、产业化和科技金融等各个环节和层次探索创新;二是实现工作体系创新。地方政府积极改进工作方式,加强工作协同,建立研发、转化、园区、基金、平台六位一体的工作体系;三是实现合作模式创新。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服务体系跟进的工作模式,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主要任务

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要着眼于国家创新中心建设,面向首都经济圈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要依托中央在京科技力量,充分调动北京地区各方面的创新要素,进一步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先导作用,促进“政产学研用”创新机制的形成,并有效整合天津和河北的科技资源,在首都经济圈以及环渤海地区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加强合作、协调发展。

面向国家创新中心建设,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及其产业化应该注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强化中关村示范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其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构建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完善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产业链条。二是有效整合天津的科技资源,充分发挥北京的科研优势,结合天津的科技成果产业化优势,构建京津科技合作和产业化开发的一体化机制。三是面向河北省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科技需求,强化京津的科技辐射功能,加大先进适用技术向周边地区的推广力度,全面支撑河北“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保障京津城市绿色安全食品供应。四是面向首都经济圈的企业和公众,通过先进适用的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实现清洁生产和低碳生活,不断提升人民生活的质量。

(一)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部署

积极探索服务和依托中央科技资源新机制,积极配合和服务中央科研单位。举全地区之力,落实国家自主创新战略部署。一是要积极推进重大科技基础工程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二是要积极参与“十二五”时期中央部署在本区域的重大体制改革与发展任务。

(二)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化协作网络

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津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政策优势,构建以中关村、滨海新区为核心、连接河北高新区以及三地工业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产业化协作网络,建立区域科技资源合作共享机制,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和创新服务平台的建设布局,不断提升区域内资源整合和共享能力。

(三)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重要作用

依托北京、天津在农业科技上的雄厚实力,把农业科技城打造成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和现代农业产业链创业服务中心,为首都经济圈现代农业发展提供技术引领和服务支撑,保障区域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推进城乡一体化。支持河北建设京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保障农产品和安全生产,有效满足两个特大城市对安全、绿色、优质食品的需求。

(四)开展首都经济圈科技与金融试点工作

全面拓展服务范围,不仅在融资渠道、而且在结算、财富管理等方面创新,形成多元化的金融产品体系框架,从简单的信贷服务向综合金融服务转变。加强区域金融机构合作,建立三地银行间有效地沟通和交流机制,实现客户信息资源共享。建立首都经济圈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广泛吸引境内外股权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形成政府资金为引导、社会资本为主体的多元化格局。

(五)共建首都经济圈科技产业孵化和示范园区

选择环京的河北、天津等县市共建首都经济圈科技产业孵化和示范园区,探索依靠社会力量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新模式,有计划地将部分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生产加工基地、配套体系等向园区聚集。合作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示范园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提升区域“造血”功能,增强内在创新能力。

(六)搭建区域科技经济合作交流平台

每年定期召开首都经济圈科技交流交易大会,搭建科技合作交流交易平台,展示科技研发、技术交易转移、科技成果推广以及科技产业投资环境;加深国内外对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的了解,交流科技创新的经验成果;组织首都经济圈科技创新论坛,研讨解决科技创新与合作的有关战略问题。

四、保障措施

(一)建立首都经济圈政府间科技协作机制

建立首都经济圈科技经济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及工作协调组,负责指导、协调首都经济圈区域科技规划、计划的编制、实施推进和总体协调,组织落实各项合作协议,及时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二)建立首都经济圈科技合作公共研发专项资金

充分借鉴组织公共研发机构的国际经验,由北京市牵头,联合天津、河北两地,按照开放式创新理念设立首都经济圈科技合作公共研发资金,主要支持在高校、研究院在选定的重点领域内建立若干研究中心,加强前瞻性和共性技术研究。该中心将建立合理的利益分享机制,吸引国内大企业、跨国公司等企业投资和派人参与研究,为北京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支撑。

(三)引导和支持科技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三地科技主管部门密切沟通,通过计划、政策等手段引导和支持各种创新要素的跨地区流动,不断加快科技创新的步伐,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更好地支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在政府计划项目上鼓励和引导区域合作。鼓励首都经济圈三地单位共同承担政府计划项目,开展跨区域合作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鼓励和支持企业、院所、高校在区域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化布局,形成跨地区的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完善创新网络和链条。

2. 鼓励开展区域产业创新联盟协作。鼓励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建立跨地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支持现有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跨地区吸收会员单位,并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区域科技合作项目。

3. 开放共享重点实验室、科技条件平台。加快构建共同投资、共同利用的科技投入和共享机制,向三地相互开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科技经济基础数据和基础条件平台、科技成果情报系统等资源,促进各类科技研发机构开展合作交流。

(四)加强科技人才交流和培养

研究制定鼓励科技人员交流、柔性流动的有效机制,鼓励北京地区高校教师、院所科技人员到周边地区采取兼职、挂职等多种形式,承担短期培训和人才培养工作。协调建立首都圈科技人力资源区域共同市场、科技人才开发交流中心等,完善科技人才流动与市场信息发布机制,加强科技人才的交流和共同利用,在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训、评价等方面进行项目合作和开发。推动区域人才优势转化为科技和产业优势,实现科技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五)强化科技中介服务业面向首都圈的服务能力

把推进科技中介服务业发展作为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任务,制定鼓励政策,进一步提高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面向首都经济圈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在产、学、研、用之间的“粘合剂”、“桥梁”作用,促进首都经济圈各创新主体的科技创新与成果产业化能力。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总体规划的报告

关于县建筑陶瓷产业园总体规划编制情况的汇报千阳县建筑陶瓷产业园总体规划已于09年3月27日通过由市县领导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评审现将编制情况和主要内容汇报如下请予审定一规划编制情况为构建资源节约经济高效环境优...

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南昌十大产品产业研究报告子课题一20xx年4月保密级别B级南昌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内容摘要南昌纺织服装产业现在进入快速发展期纺织服装产业连续两个三年翻番目标实现是有可行性和可能性的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总的来...

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

附件3中国产业发展和规划研究报告概述中国改革开放30年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发展迅猛经济增长模式主要依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来获得资源和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中国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此次全球金融危机我国受冲击较为严重经营状况...

20xx年中国大数据产业发展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一大数据产业概述一大数据产业定义大数据是指需要通过快速获取处理分析以从中提取价值的海量多样化的交易数据交互数据与传感数据其数据规模往往达到了PB1024TB级图表大数据定义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二大数据的类...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应急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中国应急产业总体发展现状分析11中国应急产业发展现状分析111中国应急产业发展规模分析112中国应急...

中国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信息化产业发展趋势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1章中国信息化产业定义及发展环境分析11信息化产业定义111信息化产业定义112信息化产业发展阶段1信息化...

城市规划产业全景调研报告(20xx-20xx)

20xx20xx年城市规划产业全景调研与未来发展趋势报告随着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愈来愈成为人类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主体在信息经济知识经济条件下由于经济活动的全球扩散和全球一体化城市的空间分布和功能组织正在发生重...

汽车产业发展报告

由广州市社科院发布的20xx广州汽车产业发展报告显示去年全年广州市整车产量达到18053万辆同比上涨304但整车包括整套散件出口仅为395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165这样直接导致了汽车行业出口总额的整体下降15家外...

中国热电产业发展趋势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

中国热电产业发展趋势及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20xx20xx年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报告目录第一章先进国家热电行业发展经验介绍16第一节使用热电最为典型的国家丹麦16一19xx年第一家热电联产厂运行16...

20xx年区域产业规划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分析

20xx年中国区域产业规划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报告编号1590936中国产业调研网Circn20xx年中国区域产业规划市场调查研究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

太行山区域食用菌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2

二太行山区域食用菌产业存在问题1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唐县顺平等原食用菌生产大县出现严重萎缩涞水易县和徐水等后起之秀发展势头强劲20xx年唐县食用菌产量相对20xx年减少50顺平减少近60而三年间易县和涞水食用菌产业...

基于产业集群的潍坊高新区区域发展研究论文开题报告格

山东农业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农业推广硕士兽医硕士题目基于产业集群的潍坊高新区区域学号z20xx269姓名王振专业农业推广研究领域农村与区域发展指导教师第一导师方金第二导师填表日期年月日说明1开题报告在教...

产业规划报告(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