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时间:2024.4.3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李灵辉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一、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康的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突发性、公共性、多样性、复杂性、高频化、社会危害严重性、国际互动性等特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系统中报告的事件类别包括:传染病(包括甲、乙、丙类法定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流感样病例暴发)、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其他中毒、环境因素事件(包括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非职业性一氧化碳中毒归类于空气污染)、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预防接种/服药事件、医源性感染事件、意外辐射照射事件、高温中暑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基本原则为“依法报告、统一规范、属地管理、准确及时、分级分类。”

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如下:

卫生行政部门:负责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对本规范规定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核实、确认和分级。具体分级标准详见《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机构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系统的技术管理,网络系统维护,网络人员的指导、培训。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业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或其他专业防治机构: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业务管理工作、网络直报和审核工作,定期汇总、分析辖区内相关领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负责报告发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接受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举报、咨询和监督,负责收集、核实、分析辖区内来源于其他渠道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根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要求,还要求报告未达到IV级的“未分级”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报告范围与标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范围,包括可能构成或已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基本信息和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事件信息包括:1.事件名称;2.事件类别;3.发生时间;4.地点;5.涉及的地域范围;6.人数;7.事件发生、发展、控制过程信息。

报告分:初次报告、进程报告、结案报告。初次报告要求主要为要体现快速,项目要简单,简单描述事件概况;进程报告要求为报告事件的发展与变化、处置进程、事件的诊断和原因或可能因素,势态评估、控制措施等内容。同时,对初次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卡》进行补充和修正。重大及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按日进行进程报告。进程报告的报告次数不限,每次报告附件信息必不可少,报告内容体现措施的落实和评价,报告反应疫情的动态要新。结案报告在事件结束时报告。事件结束为最后一例病例+1个潜伏期。结案报告全面、详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

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同时进行网络直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的管理:要指定专门部门管理,一般是指定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管理。专人管理,安排好值班人员。每日至少查看四次,有查看记录。对每一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检查有无附件,报告内容是否清楚,分级是否正确,将上报领导批示和相关科所落实情况跟踪汇总,上传下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注意事项:

(一)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要做好如下准备:1.上级过问的准备;2.媒体沟通的准备,一般级别以上卫生厅在每月媒体通报材料上通报;3.工作材料的准备,绩效考核是抽查上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事件查明率、规范处置率、报告及时率。

(二)题目要定好:传染病事件名称:“时间+地方+发生单位(人群)+某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格式。如:20xx年6月1日**区**中学学生手足口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事件名称:“时间+区县+发生单位+致病原+食物中毒”的格式。如:20xx年6月1日**区**公司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其他事件按照上述格式类推。以下标题不准确:** ** 镇外来工 *** 夫妇不明原因死亡事件;** 机构 ** 地旅游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结案报告已经检出副溶阳性) ;一起疑似职业性中毒。定标题注意事项:1.小心用不明原因;2.事件未明白清楚时,可以用症状,如食物中毒和肠道传染病经常在开始时难以判断,事件开始时用聚集性胃肠炎,但原因逐渐明确后才更正。3.不清楚是否暴发时,可用聚集性/报告病例异常增多。4.结案明确病原要订正标题,如:流感样病例实验室如果检测出流感病毒应该订正为流感。食物中毒明确了什么细菌引起的应该订正为什么引起的食物中毒。

(三)定级别注意事项:不明确时,先定未分级。先从低级报起:未分级—一般—较大—重大。食物中毒有比较明确的分级定义:一般:30-99,无死亡;较大:超过100,或有死亡;重大:超过100并出现死亡,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认、分级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四)媒体报道过的事件要小心:要及早跟进,因为媒体报道了,媒体关心,领导关心。如果病例数和媒体报道出入较大,要慎重,要数出有据,不要轻易否定媒体,要做到有理有据。

(五)学校发生的事件要及时报告。

(六)食物中毒的报告: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接到报告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县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按照规定上报。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县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协助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对事故现场进行卫生处理,并对与食品安全事故有关的因素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因此发生食物中毒,卫生行政部门需要上报,报告的病例数如果和其它部门有出入时,要根据病例定义,认真核实。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二、 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

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有三个特点:

(一)快: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认识做好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工作的重要性,落实信息收集报告职责,确保信息报告的及时性。在医疗机构设定专门部门、专门人员报告,平时就要建立报告机制,明确报告责任。

(二)准:各地要把握重点,特别重视信息报告时效。对于涉及10人及以上人员伤亡的事件,各地急救中心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在接到报告或在收治伤员并初步确认后,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基本情况,并及时续报。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接到特别重大、重大级别突发事件或在敏感时期、敏感地区、敏感人群发生的突发事件医学救援信息时,应当立即同时向同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在紧急情况下,可先以电话或短信形式报告简要情况,再进行书面报告。较大、一般级别的突发事件医疗救援信息报告按照相关预案和规定执行。医疗救援信息报告内容重点包括突发事件发

生时间、地点、致伤人数和医疗救治工作情况及需要提供的支持援助等,突发事件的级别、事件原因、现场死亡人数、事件伤员身份等非医学救援紧密相关信息可暂不涉及。报告各医疗单位截止时间要一致,注意转院等信息。数据统一一个出口。

(三)简:各地要规范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形式和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可采取初次报告、进程报告和终结报告的形式报送紧急医疗救援信息。初次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事件类别、医疗机构接诊和收治伤病员人数及伤情分类,已采取的医学救援措施,是否需要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支持等。进程报告应当包括:伤病员门诊留观和住院治疗人数、伤情分级及转归、在不同医院的分布情况,进一步的医学救援措施等。终结报告应当包括:突发事件伤病总体情况、紧急医疗救援工作整体开展情况、问题与经验教训、改进措施和建议等内容。各地、各单位报告可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工作简报、信息专报、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简化程序,快速报送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初次报告和伤病情每日统计报告可以固定表格形式报送。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在伤员病情尚未稳定的应急救治阶段,应当每日报告医疗救治信息。

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最后要注意的是协调相关部门。强化与相关部门、单位沟通协调是及时获取信息的关键。各地要建立相关部门、行业和地区间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通报机制。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与政府应急办以及公安、交通、铁路、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建立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相关的信息通报机制。各地急救中心(120)要与辖区内公安110、消防119、交通安全122等专业机构建立信息互通和应急联动机制。突发事件伤员救治工作涉及两个及以上同级别行政区域时,承担主要救援任务的卫生行政部门要与相关地区卫生部门间建立信息沟通和工作协调机制,统一收集和报送医学救援信息。突发事件伤病员转送和转院过程中,相关急救中心和医疗机构要做好伤病员医疗救治信息资料的交接工作,相关信息要及时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要情快报》:是卫生行政部门上报给当地政府以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一种文书。特点是简洁、快、准确。在报告的时候注意重报事情,少谈功绩。


第二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修订版)

(卫生部20xx年11月7日以卫生部37号令发布,20xx年8月22日卫生部修订)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时、科学的防治决策信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下简称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传染病防治法、应急条例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中规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坚持依法管理,分级负责,快速准确,安全高效的原则。

第四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实施监督管理。

第五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鼓励、支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的科学技术研究和国际交流合作。

第六条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对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中做出贡献的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按照规定及时如实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信息,不得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

第二章 组织管理

第八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分工,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工作,具体职责为:

(一)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对行政辖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进行监测、信息报告与管理;负责收集、核实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信息和其他信息资料;设置专门的举报、咨询热线电话,接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的报告、咨询和监督;设置专门工作人员搜集各种来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信息。

(二)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和实验室,负责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搜索密切接触者、追踪传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观察;进行疫点消毒及其技术指导;标本的实验室检测检验及报告。

(三)负责公共卫生信息网络维护和管理,疫情资料的报告、分析、利用与反馈;建立监测信息数据库,开展技术指导。

(四)对重点涉外机构或单位发生的疫情,由省级以上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管理和检查指导。

(五)负责人员培训与指导,对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对辖区内医院和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疫情报告和信息网络管理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第九条 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监测体系,构建覆盖国家、省、市(地)、县(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信息网络系统,并向乡(镇)、村和城市社区延伸。

国家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管理平台、基础卫生资源数据库和管理应用软件,适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法定传染病、公共卫生和专病监测的信息采集、汇总、分析、报告等工作的需要。

第十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承担责任范围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任务,具体职责为:

(一)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信息监测报告制度,包括报告卡和总登记簿、疫情收报、核对、自查、奖惩。

(二)执行首诊负责制,严格门诊工作日志制度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报告制度,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

(三)建立或指定专门的部门和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疫情监测信息的网络直接报告。 门诊部、诊所、卫生所(室)等应按照规定时限,以最快通讯方式向发病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报告,并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

报告卡片邮寄信封应当印有明显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疫情”标志及写明XX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的字样。

(四)对医生和实习生进行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工作的培训。

(五)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标本采样。

第十一条 流动人员中发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病人的报告、处理、疫情登记、统计,由诊治地负责。

第十二条 铁路、交通、民航、厂(场)矿所属的医疗卫生机构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三条 军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军人中的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直接报告。

军队所属医疗卫生机构发现地方就诊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应按属地管理原则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第十四条 医疗卫生人员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将传染病病人及其家属的姓名、住址和个人病史以任何形式向社会公开。

第十五条 各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辖区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负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和指导。

第三章 报 告

第十六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须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十七条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第十八条 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收到无网络直报条件责任报告单位报送的传染病报告卡后,应于2小时内通过网络进行直报。

第十九条 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要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指定的专业机构审核后进入国家数据库。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采用最快的通讯方式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报送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的专业机构,应对信息进行审核,确定真实性,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同时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尽快组织有关专家进行现场调查,如确认为实际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根据不同的级别,及时组织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如尚未达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标准的,由专业防治机构密切跟踪事态发展,随时报告事态变化情况。

第二十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的其它事项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及《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章 调 查

第二十一条 接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判定性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调查情况。

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应当按照《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规定要求执行。

第二十二条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现场调查应包括以下工作内容:

(一)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传染病发病原因、发病情况、疾病流行的可能因素等调查;

(二)相关标本或样品的采样、技术分析、检验;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确证;

(四)卫生监测,包括生活资源受污染范围和严重程度,必要时应在突发事件发生地及相邻省市同时进行。 第二十三条 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等有关领域的专业人员,建立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第二十四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发现传染病疫情或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时,应当及时采取下列措施:

(一)对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调查情况提出划定疫点、疫区的建议,对被污染的场所进行卫生处理,对密切接触者,在指定场所进行医学观察和采取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并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

(二)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对疫点、疫区进行卫生处理,向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疫情控制方案,并按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要求采取措施;

(三)指导下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施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组织、指导有关单位对传染病疫情的处理。 第二十五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管理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信息系统,各级责任报告单位使用统一的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第二十六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业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调查、采样与处理。

第五章 信息管理与通报

第二十七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所设与诊治传染病有关的科室应当建立门诊日志、住院登记簿和传染病疫情登记簿。

第二十八条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指定的部门和人员,负责本单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发和核对,设立传染病报告登记簿,统一填报有关报表。

第二十九条 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卡、报表的收发、核对、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工作。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按照国家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网络系统平台的要求,充分利用报告的信息资料,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定期分析通报制度,常规监测时每月不少于三次疫情分析与通报,紧急情况下需每日进行疫情分析与通报。

第三十条 国境口岸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港口、机场、铁路等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国境卫生检疫机构,发现国境卫生检疫法规定的检疫传染病时,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一条 发现人畜共患传染病时,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农、林部门应当互相通报疫情。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通报和公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授权,及时通报和公布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布内容包括: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性质、原因;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及范围;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的发病、伤亡及涉及的人员范围;

(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处理措施和控制情况;

(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发生地的解除。

与港澳台地区及有关国家和世界卫生组织之间的交流与通报办法另行制订。

第六章 监督管理

第三十三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对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对本行政区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

第三十四条 各级卫生监督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

第三十五条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的技术指导。

第三十六条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在卫生行政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第三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责任报告单位或责任疫情报告人有瞒报、缓报、谎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情况时,应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第七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医疗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会同有关部门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据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未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的;

(二)未指定相关部门和人员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管理工作的;

(三)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第三十九条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它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瞒报、缓报、谎报发现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病人的;

(二)未按规定建立专门的流行病学调查队伍,进行传染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三)在接到传染病疫情报告后,未按规定派人进行现场调查的;

(四)未按规定上报疫情或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

第四十条 执行职务的医疗卫生人员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责令暂停六个月以上一年以下执业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证书。

责任报告单位和事件发生单位瞒报、缓报、谎报或授意他人不报告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或传染病疫情的,对其主要领导、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由其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疫情播散或事态恶化等严重后果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个体或私营医疗保健机构瞒报、缓报、谎报传染病疫情或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由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对造成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传播流行的,责令停业整改,并可以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触犯刑律的,对其经营者、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未按照规定履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报告职责,瞒报、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谎报的,对主要负责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的,给予开除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医疗卫生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参照本办法的规定和军队的相关规定执行。

更多相关推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李灵辉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定义为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念一传染病法定报告管理的共39种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xx年12月1日实施规定的37种法定传染病20xx年5月2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

初步报告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填卡说明填报单位盖章填写本报告卡的单位全称填报日期填写本报告卡的日期报告人填写事件报告人的...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书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书写为了保证重大传染病疫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的及时规范传递与总结有必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报告写作进行明确的分类和科学规范良好的调查报告写作有利于及时明确调查工作的目的真实反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和时限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范围六报告方式时限和程序获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的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应当在2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专业机构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报直报的信息由...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记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处理记录接到报告接报时间年月日时分接报人报告单位地址报告人联系电话号码报告内容请注明时间地点发病人数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查询事件发展经过记录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事件处理意见单位领导签字上报时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程序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置程序及时处理传染病疫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对于保护市民的身体健康保障本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加强本市传染病暴发疫情食物中毒急性职业中毒等公共卫生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表格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卡次附表传染病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农药中毒其他化学中毒环境卫生事件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免疫接种事件医疗机构内感染放射卫生事件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表注请在相应选项处划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

20xx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报登记表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接报登记表编号基本情况填写1个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及联系方式2群体事发地点什么事件涉及人数范围现场负责人及联系方式

传染病及其它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

传染病及其它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为了规范传染病及其它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工作预防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根据相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制度一学校报告人职责1校长是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第一责任人...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流程

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服务流程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版为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的管理保障信息报告系统规范有效运行及时准确掌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快速有效地处臵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特制定本规范本...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