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时间:2024.5.3

南京农业大学

王智勇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前言

《寂静的春天》(以下简称《寂静》)是第一本环境学与生态学奠基的开山之作,之前我对此书可谓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却无缘得以一见。感谢政治课老师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契机,让我们有机会一瞥大作的熠熠风采。

作为本科是生态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对于此书中的一些科学的分析方法,理论和见解都已经了解了十之八九,但仅止于此。此书的其他部分内容,比如作者在眼前利益蒙蔽长远发展思路的社会氛围下依然高瞻远瞩的预见性,在当权者和主流观点一边倒的洪流里逆行仍旧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醒头脑,这一切在70年后的今天看来,都是值得我们景仰和钦佩的可贵精神。作为环保时代的先驱,RACHEL CARSON(R·卡逊)女士的著作不仅警醒了当时的一代世人,也在之后的数十年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仁人义士投身到生态与环保的事业中去。

以下就是鄙人对《寂静》的一些拙见,仅为个人观点,不参与社会舆论。

1.寂静的春天——铭记历史

寂静的春天,如此诗意的语言,柔美的笔触,展现的却是一个惨烈而真实的世界,是击碎了人定胜天美梦的一记重拳,是揭穿了农药无害谎言的一柄利剑,是哀叹了无辜受害生灵的一曲悲歌,更是几十年来不停回响在人们耳畔的长鸣警钟。

为什么叫做寂静的春天?那样的春天,没有了蛙叫虫鸣,没有了鸟语花香,只有枯萎的植被,污染的空气,土壤和水,除了日出日落没有任何春天来临的征兆。这是真的吗?我相信,如果不是卡逊女士预见性的提出了这样的景象,很可能七十年后的我们就已经生活在寂静中了,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农药和杀虫剂的普及。俨然,杀虫剂就是本书主角中的主角了。二十世纪上半叶,“在美国,合成杀虫剂的生产从一九四十年的一亿二千四百二十五万九千磅猛增至一九六零年的六亿三千七百六十六万六千磅,比原来增加了五倍多。”卡逊女士忠实的记录了这些年的变化,字里行间不仅是对于药剂毒理的理性分析细致评判,更流露出对整个生物圈所有生态系统和生物,当然也包括人类,深深的忧虑之情。

“我们毒杀了一条河流上的可厌的飞虫,于是鲑鱼就逐渐衰弱和死亡。我们毒死了湖中的蚊蚋,于是这些毒物就在食物链中由一环进入另一环,湖滨的鸟儿们很快就变成了毒物的牺牲品。我们向榆树喷了药,于是在随后而来临的那个春天里就再也听不到知更鸟的歌声了,这不是因为我们直接向知更鸟喷了药,而是因为这种毒物通过我们现在已熟知的榆树叶——蚯蚬——知更鸟一步步地得以转移。”短短几句话,卡逊女士就生动的阐明了食物链和生物富集的生态学原理。是的,尽管我们使用农药,靶标生物是害虫,但即使这些药只作用于昆虫,经过复杂的取食关系的变化,最终也会富集于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鲑鱼,知更鸟,大型哺乳动物,人类。大部分的毒药,如文中介绍的脂溶性药物,对于任何生物而言都是极难代谢的。这就是生物富集的基础了。假如一只虫吃了一钱毒药,一只鸟吃了一百头虫,一个猎户打了这样三只鸟烤来做点心,这几乎莫名其妙的就摄入了三斤毒药。虽然数据是我夸张的写法,但是道理就是这样的道理。说什么安全剂量,只要有毒性的药物,散布在环境中,能达到绝对安全本来也是天方夜谈。

但是相对安全呢?且听我慢慢分析。当时农药学家们的研究也仅仅是研究药物对昆虫的毒性作用,在科学技术刚刚起步没有学科交叉的年代里,要研究农药对除了昆虫以外其他生物的影响是不切实际的,没理由,没经费,没课题,没有人会去做看似无谓的工作,现在也

是一样。这样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探究,就把及其危险,自然界中本没有的各种化学药品大量投放出去,还强调怎样的剂量具有“安全性”,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科学界“无害即可用”的观点,后来被证实也是错误的。长期小剂量毒性的反复暴露,使受害个体不至于死亡或显著受伤,但是它潜在的伤害随着时间积累是会愈发严重的,总有一个“阈值”,会使受害个体突然严重表现出某些症状,如癌症,不育甚至死亡。所以再微小的剂量,也不能保证安全。还有最令人毛骨悚然的,是毒物间的相互作用。卡逊女士反复强调,自然界中不可能只有单一毒物的作用,而这种无数种毒物的混合作用,是会相互削弱使之无害还是会相互促进增强毒性,实在是难以解释。前者尚不可考,后者却有铁一样真实的事件说明这种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我完全同意书中这种观点:“任何单独一种食物中残毒量的安全性是毫无意义的。”

再退一步来说,就算是毒物对人类无害,难道就可以肆意滥用了吗?就算是苟活在在毒剂横行的世界里一次又一次享受寂静的春天也无所谓吗?难道让我们的子孙后代只能从图书馆里欣赏这虫鸣鸟叫的曾经也不要紧吗?

发明杀虫剂的初衷就是为了杀虫,可是害虫日趋增加的抗药性也使化学毒物的百害一利变成了一无是处。低等生物经过自然选择,优胜劣汰,具备了抗性基因,人类这样游离于自然选择进化论之外的“文明”物种,却沦落为毒药的最终收集罐,听起来像荒唐可笑的无稽之谈,却又是这样令人痛彻心扉的真实。更不用提过度用药导致的再猖獗现象了,农药无差别的杀死了害虫和天敌,害虫基数大繁殖快并且会产生抗性,本来就少量的天敌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下一代甚至濒临灭绝,对于控制害虫也成了杯水车薪,螳臂当车一般无谓的努力。于是,药撒了,害虫死了又活,越来越多,人们便变本加厉的撒药,循环往复,无穷无尽,这样等待着人们的,就只有崩溃毁灭的结局。

这就是人类在农药史上付出的巨大代价,人类也应该得到与之相应的教训,无可厚非。

2.复苏的春天——活在当下

尊敬的卡逊女士用了一生时间为了环境与生态,不断与错误的主流观点相抗争。她的努力终于有所回报。在70年后的今天,生态学与环境学思想已经渗入现代科学的每一个角落。不像从前的科学研究,只为了达到单一目的不择手段,现在每有一种新发明,其对生态、环境是否有严重影响已经列入科学家们反复考虑斟酌的范畴。虽然不可能做到完全无害,但这样的进步是可喜的。

还是从农药说起。那么现在的农药使用是否安全了呢?其实不然,正如上文所说,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比起几十年前的滥用导致的各种生态问题,现在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高毒性的农药如DDT、甲氧氯、马拉硫磷、吩噻嗪等已经全部停用,而且随着害虫抗药性增加,每一种农药都有被勒令停用的可能性。害虫的抗药性增加并不是不可逆的,现在也在研究其治理的方法。抗药性是由于自然选择机制而产生的,所以具有抗药性的个体,在药剂存在的情况下具有优势。撤除了农药这一选择压力以后,他们就没有这种优势了,之后在其他方面具有优势的个体会后来居上,挤掉抗药性个体,在宏观上稀释了种群的抗药性基因。简单的说,停用某农药就是降低了害虫对这种农药抗药性。所以轮用农药,既可以最大程度减少用药量,保护环境,又能遏制害虫增长,保证作物产量,可以算作是双赢的做法。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现在最提倡少用、轮用农药的不是科学家,而是各种农药公司。当然,农药公司是始终以盈利为目的的,可是成倍增长的害虫抗药性使农药公司研发的新药迅速失效。例如,某公司化了十年研发了一种新型农药,反复用在同一地区,三年之内害虫就产生了抗药性。这药卖不出去了,公司损失是非常惨重的。所以为了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为了利益,农药公司不得不挺身而出,指导农民朋友们正确用药,合理用药。不管初衷如何,从客观上来说,都是为保护环境做出了贡献。

19xx年,被警醒的科学家们提出了“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这一概念,并在此后昆虫治理的研究道路上愈发完善。IPM强调,以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充分利用自然控制因素,协调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防治技术,将有害生物控制在经济危害允许的水平以下。对,控制,这是与过去农业治理害虫最大的不同,不是尽量扑杀,力求斩尽杀绝,而是以控制为目标,只要治理到一定程度就可以达成这种目标。现代IPM中处处透露着这种容忍哲学。相对于其他生态系统而言,农田生态系统是极其脆弱的,因为其作为主要生物生产者的农作物高度单一,食物链,能量流动,物质传递也都很单一,还需要人为补充大量能量(如化肥)来维持这种生态系统的稳态。害虫,作为一级消费者,也是此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除去了此一级消费者,整个食物链都会被破坏。例如,蚜虫吃棉花,草蛉吃蚜虫,鸟吃蚜虫和草蛉,如果蚜虫被彻底消灭,以此为生的草蛉、鸟就会消失。如果再有其他害虫入侵这块棉田,失去了天敌生物的保护,害虫势必一发不可收拾。要是等到下一批天敌生物迁入,也许造成的损失就已经不可估量了,甚至这种生态系统也面临着崩溃的危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一定数量的蚜虫,对棉花田而言是必需的。少量的蚜虫取食,不仅不会造成什么损失,还可以激发棉花本身的抗逆性,使棉花生长的更好,这也是有证可考的。再举一例,表面有轻微凹凸不平的苹果,口感味道往往比十分光滑的苹果要好。这也是因为苹果受到了伤害(病害),激发了自身保护机制,使自己生长的更好的实例。所以,不论从什么角度考虑,控制的效果要远远好于扑杀,自然控制要好于人为控制,最后没有办法的办法,最终手段才是使用化学农药,尽管这里的农药已经没有像DDT之类那么大的毒性。如果卡逊女士健在,看到科学家们这样的努力方向和目标,是不是也能为人类的未来松一口气呢?

在春暖花开的季节里,依然有鸟儿的歌唱,清脆的虫鸣,这一切的失而复得都是人类心血与汗水的结晶,但愿此后的春天不会再次沉寂。

3.喧嚣的春天——放眼未来

就像卡逊女士著作最后一章描述的那样,治理病虫草害,仍然存在着“另外的道路”,这些道路虽然充斥着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却不乏有越来越多的仁人义士为了生态与环境奋不顾身,一往无前。

正如卡逊女士提起过的,“在制止那些不需要的植物方面,生态控制方法取得了一些最惊人的成就。”其实不只是草害,虫害甚至病害,用生态学的原理方法都有可能找到不损害环境而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以草害为例,要想控制“不想要”的杂草,使用其他优势植物通过竞争关系抑制杂草,就可以达到控制的目的,而不必要动用除草剂,对环境也不会造成什么损害。《寂静》中也有此类实例的介绍。虽然说起来很简单,可是实际用来却困难重重。比如,农田中,人们只想要某种农作物存在,这种农作物并不是优势种,从脆弱的生态系统中就可以看出来,那么还需要控制杂草,生态学方法是否依然有效可行呢?答案是肯定的,只是在这样的答案上,需要加以一定的辅助条件,比如种植多种作物混栽,改善生态环境使之不适合杂草生存等等。可是一旦这么做了,必然会造成田间管理的复杂化(从管理单一作物到多种作物),提高收割难度等,对人力物力等消耗都会增加。相比较而言,要是仅谈利益最大化,无视环境,除草剂确实是一个方便快捷的选择。如果愿意为了环境投入更多,那么达到绝对安全的“零剂量”也将不再是痴人说梦。

完全无害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不是不存在,像我们现在的有机食品,就是“零剂量”的产物。但是这样的产品,价值实在是过于昂贵,以至于把主要粮食大米等的价格直接增加了

十倍以上,对于平民百姓来说,是绝对不可能作为日常口粮的,这是百姓们无力承担的价格。至少,这种农业生产模式证实了生态学原理可行性。随着经济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提高,有机食品的成本应该也会随之降低。也许会有这么一天,在大家都能吃饱饭的同时,每个人碗里的粮食,又都是没有经过化学药品污染的。

在不断前行的人类文明进程中,一帆风顺是绝无可能的。探求真理的代价无比巨大,布鲁诺绑上火刑架的时候仍然坚持日心说,主张进化论的达尔文不惜挑战封建教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死后若干年才体现出其价值,卡逊女士将一生都奉献给了保护环境的伟大事业。五千年历史长河,人类一边慢慢行走一边反思纠错,总是在曲折中上升发展,逆境里找寻希望。

作为一个植物保护专业的学生,研究方向又是昆虫生态,我最大的愿景就是,在农业生产远离虫害的同时,能够保护好我们的环境,让子孙后代们重新看到一个绚丽缤纷多姿多彩的春天。

参考文献

《寂静的春天》R·卡逊

《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学》张青文

《植物保护学通论》韩召军

《农业生态学》陈阜


第二篇: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

广东中山二中 蒋晓辉

教学目的要求:

1. 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其危害

2. 学习课文把抽象内容说明得具体生动的技巧

3. 培养绿色信念,倡导环境保护,学习雷切尔·卡森以非凡的个人勇气发出的保护环境的呐喊的精神。

一、 课文导入

我国清代时期的洪亮吉提出:人们无不愿意做盛世之民,但盛世人口激增,吃的问题、住的问题、穿的问题等无法解决,写作了《治平篇》让皇帝思考这个问题。但当时的朝廷没有想出好的应付办法,只好不了了之。英国人马尔萨斯向全世界公布他的人口理论,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财富以算术级数增长,他的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控制人口是必需要做的事,我国的马寅初则在解放初期就正面提出计划生育的问题,当时中央的观点是“人多力量大”,“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能够创造出来”。马寅初自然遭到了彻底批判。无独有偶,远在大洋彼岸的科学家雷切尔·

卡森1962出版《寂静的春天》,结果引出了轩然大波,化学工业界对《寂静的春天》及其作者进行了有组织的攻击,他们指斥该书,说它“比它所谴责的杀虫剂毒性更大”。他们贬损卡森,指称她是“歇斯底里的病人”,甚至以她终生未婚进行人身攻击。“为什么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处女会如此关心遗传基因的问题?”他们都是站在人们思想的前列提出问题的学者,是人类的先知,可是他们都不被理解,甚至受到批判。

当然,他们的心血也没有白费。我国新时期即着手开展计划生育工作,19xx年,美国提出环境保护问题。美国人把卡森《寂静的春天》与斯托夫人的《汤姆叔叔的小屋》相提并论,认为两本珍贵的书都改变了他们的社会。

二、 课文内容解读

第一部分:①—⑧介绍说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 概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生存的环境相互作用,但是,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1

② 人类对环境的改变令人不安。介绍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而且其隐蔽性极大。

③ 着重介绍漫长的发展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适应与平衡,然而现在的环境变化太快了,人类无法适应。

④ 介绍了人类的急躁轻率使新情况不断产生。

⑤ 人类来不及适应这些化学药品。

⑥ 简介这些化学药品被利用于人类对自然的战争。

⑦ 各种化学药品被广泛应用。

⑧ 化学药物的使用陷入了恶性循环。

第二部分:⑨小结本文内容,指出不进行环境保护的后果是“我们的一大灾祸”,是“打击整个地球”。

板书: 寂静的春天

第一部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

①生物的环境的相互作用

②污染空气、土地

③化学药品对人类的危害

④人类没有时间适应世界变化

⑤人类创造化学物质

⑥化学物质被人类使用

⑦这些化学物质的危害

⑧导致恶性循环

2

第二部分: ⑨小结全文:使用化学药品,是“打击整个地球”

三、写作手法讨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是课文的一大特色:

漫长历史中生物对环境的微弱影响

20世纪中叶人类对环境的巨大改变 (对比) 突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

(在很大的程度上,地球上动植的形体和习性是由环境造成的,相对于地球的漫长历史,反向作用即生物对其环境的实际影响较小。// 只有在20世纪较短的时光瞬间中,一个物种,——人——才获得了有效力量去改变他所在世界的大自然。)

滥用化学药品对自然有污染破坏

众所周知的核污染 (对比)突出化学药品的危害

(由核爆炸释放到空中的锶—90以放射性尘埃的形式随雨水或漂浮物落到地球上,留在土壤里,进入地上生长的草、玉米或者小麦等植物体内,最后钻进人体,停留在骨骼里直到人死去。// 同样,喷洒在农田、森林或者花园里的化学药品长期留在土壤中,进入活的生物体内,在一种毒性和死亡的连锁反应中从一个生物体传到另一个生物体;或者随着地下溪水神秘地流淌直到冒出地表,通过空气和阳光的化合作用构成新形式,毒死植物,使牲畜得病,对那些饮用原本纯净的井水的人们造成不知不觉的危害。)

人对自然环境适应缓慢

人类发明制造化学药品速度惊人 (对比)突出人类无法适应被污染的环境

(要生成现今栖居在地球上的生物需要亿万年的时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生物不断发展进化,种类越变越多,达到一种同其环境相适应、相平衡的状态。// 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的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 3

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

课堂练习:口头作文

设想一下,如果人类不对化学药品进行控制使用,50年后的地球将是一个什么样子?

课后练习:写作训练

为儿孙留一片净土——《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附: (下水作文)给儿孙们留一片净土

———读《寂静的春天》

广东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选用了美国生物家、科普作家雷切尔·卡森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寂静的春天》。她在文章中说:“人类对环境的最可怕的破坏是用危险甚至致命的物质对空气、土地、河流和海洋的污染。这种污染多数是无法救治的,由它所引发的恶性循环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转的,它不仅存在于生物赖以生存的世界,而且也存在于生物组织中。在当今对环境的普通污染中,化学药品是辐射线的凶恶但却被人忽视的同谋,它们共同改变着世界生物的根本性质。”“单是在美国,每年就有约500种新的化学药品需要人和动物的身体以某种方式去与之适应,它们完全超出了生物学经验的范围。”“这些喷雾液、药粉、烟雾剂现在几乎在农场、花园、森林和家庭中使用。——这些化学药品能够不加选择地杀死任何昆虫,不论其是‘好’是‘坏’;能够使鸟儿不再歌唱,鱼儿不再跳跃于水中;能够以一层剧毒物质覆盖在叶片表面或长期滞留在土壤中。而从们使用所有这些药品消灭的目标或许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种杂草或昆虫。”在这里作者给我描给出一幅多么可怕的情景啊!

19xx年美国“多谎拉烟雾事件”,19xx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xx年,日本四日市哮喘病事件,19xx年日本爱知米糠油事件,哪一件不是震惊世界的环境污染事件?一场海湾战争,将碧波万里的地中海几乎变成了死亡之海。原油覆盖着人类生命的摇篮,扼断了海鸟们的生存之路。一次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泄漏给人类留下难以医治的后遗症,震惊世界的 4

日本“水俣病”正是由于人们喝了大量含汞的河水。中国的本溪市曾为浓烟所笼罩,被世人称为“从卫星上观察不到的城市”。这样的教训举不胜举。环境污染以每周一种的速度在灭绝着生物!

我们从猿人进化而来,一天天地适应自然,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慢慢地将自然界掠为己有,甚至以战胜自然相标榜,向自然界贪婪地索取,将自然环境肆意破坏。但与此同时,人类也在进一步走入深渊:地下水面临枯竭,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南极洲的冰层有溶化的趋势,大气层中的臭氧洞渐渐扩大,甚至太空也难逃厄运,“太空垃圾”四处游荡。

古代中国,人们推崇“天人合一”,人即非自然的主人,又非自然的奴隶,人与自然应是朋友,应溶为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们能扮演一个可憎的破坏者的角色吗?

不,我们绝不能!否则,我们将成为自己的掘墓人。大自然已被人们掠夺得千疮百孔,我们听到的是流离失所的动物悲鸣,我们看见的是枝头的小鸟哀怨地远去。难道我们就这样生活在一个只有冰冷的机器、污浊的空气的世界中吗?

人们常常留恋于郊外,徜徉在乡间小道,寻找温情脉脉的小溪、清新的风、和煦的阳光、柔软的草地,甚至月光下蟋蟀的吟唱、萤火虫的点点灵光??它们都能让你获得一种久违重逢的欣喜。“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田园风光,不正是人与自然溶为一体的写照吗?

现代科技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与污染影形相随。人们必须在发展的同时注意对环境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一片干净的家园。而最要紧的是,我们每一个普通人都应该积极行动起来,做环境的保护者。

5

更多相关推荐: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寂静的春天是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海洋生物学家环保运动的先驱蕾切尔卡森19xx19xx撰写的于19xx年在美国出版并在当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辩论由此环境保护这一概念开始深入人...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SilentSpring读书报告作者简介蕾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xx年5月27日19xx年4月14日生于宾夕法尼亚州泉溪镇从小爱好文学10岁时就在儿童刊物上发表作品19xx年卡逊以优异成绩获得约翰...

读书报告-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作者简介雷切尔卡逊RachelCarson19xx年5月27日19xx年4月14日美国海洋生物学家但她是以她的小说寂静的春天SilentSpring引发了美国以至于全世界的环境保护事业蕾切尔卡...

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

读书笔记之寂静的春天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制的能力它将随着毁灭地球而完结阿尔伯特史怀泽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在扉页中写道献给人道主义巨擘阿尔伯特史怀泽在书的开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村庄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寂静的春天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该书于19xx年在美国问世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很大争议也引来许多部门和机构的关注它那惊世骇俗的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预言不仅受到与之利...

读书报告-寂静的春天

ltlt寂静的春天gtgt读书报告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海洋生物学家环保运动的先驱蕾切尔卡森19xx19xx撰写的寂静的春天于19xx年在美国出版并在当时的美国乃至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辩论由此环境保护这一...

读书报告——寂静的春天

落后的文明张馨丹经管8班20xx120xx8工业化下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经济的腾飞但真的如同我们人类所沾沾自喜的那样繁荣美好吗我们看到一座座高楼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与此同时化工工厂也不甘示弱商场里的商品琳琅满目与此同时...

关于《寂静的春天》的读书报告

关于寂静的春天的读书报告尹婷如学号5101619xx4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F1016102寂静的春天的作者是美国海洋生物学家莱切尔卡逊19xx年卡逊把全部注意力转放在危害日益增长的杀虫剂使用问题上来她花费了四年时...

读书笔记--寂静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人类已经失去了预见和自制的能力它将随着毁灭地球而完结阿尔伯特史怀泽蕾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在扉页中写道献给人道主义巨擘阿尔伯特史怀泽在书的开头作者向我们描绘了这样一个村庄这里的一切生物看来与...

伦理学作业—《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近年来和谐一词很流行就是要告诉我们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善待自然但是情况不容乐观近些年各种的环境问题从四川地震到海地地震再到玉树地震每一次都是那么的震撼每一次都是这样的心痛就这样还不够让我们有所警示吗...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读书报告学号120xx1094姓名冯秋丽专业科学技术史寂静的春天读后感看这本书给我的冲击除了来自作品本身以及作者给我更多的冲击其实是由此对现代社会的一种思考寂静的春天19xx年在美国问世时是一本很有争议的书是标...

寂静的春天读后感——期中

宁波大学答题纸20xx20xx学年第2学期课号课程名称改卷教师学号116010070姓名得分读寂静的春天个人有感因手头上找不到纸质版的书不得已只能在网上阅读电子版的我看到这本书已经有不少评论读书报告什么大家都提...

寂静的春天读书报告(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