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坑地质报告

时间:2024.3.2

贵州省XX县XX乡

XX煤矿闭坑地质报告

                                         (老系统)

水城县XX煤矿

20##年2月16日

贵州省水城县XX乡

XX煤矿闭坑地质报告

(老系统)

编写单位:水城县XX煤矿

编 写 人:

审  核:

矿  长:

提交报告单位:XX煤矿技术科

提交报告时间:二O##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  概况                                          5        

第一节  矿山交通位置、自燃地理概况、区域构造位置              5

(一)位置及交通                                                          5

(二)自然地理                                                            6

(三)区域构造位置                                                      6

第二节  矿山地质勘查                                                    6

(一)地质勘查工作                                                      6

第三节 矿山设计                                                        10

 (一)设计内容                                              10

第四节 闭坑原因                                            10

第二章  矿区地质                                             12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12

(一) 区域地质                                             12

(二) 区构造域                                             13

第二节  矿井煤层地质、构造特征                                       14

(一) 煤层地质特征                                         14

(二) 地质构造特征                                         17

第三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23

(一)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23

(二) 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30

(三) 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33

(四) 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                                 34

(五)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35

第四节  生产中资源量的变化情况                              36

第三章  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                                  37

第一节  设计利用的资源量                                             37

(一)  开采方式、系统、开采方法等内容简述                        37

  第二节  损失煤量及其原因                                  38

 (一)矿区不开采区域的划定及原因                           38

  第三节  资源/储量注销概况                                  38

 (一) 剩余资源/储量及剩余原因的简述                        38

  第四节  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情况                      41

(一) 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                    41

第五节  生产中对地质情况的认识和矿山开采主要地质问题       42

(一) 生产中地质的新认识、新发现等问题                    42

第四章  探采对比及新老系统对比                              43

第一节  探采对比及新老系统对比                                     43

第二节   影响新系统建设及生产的地质构造老巷积水等因素        46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估                                        47

第一节  采区地质环境变化                                            47

第二节  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的评述                               47

第三节  废弃物堆放情况与处理                                       47

第六章  结语                                                47

第一节  矿山生产的经济、社会、资源效益                           47

第二节  闭坑资源/储量的核销                                          48

第三节  建议                                                             48

(一)  剩余资源/储量的处理                                  48

(二)  废矿坑利用                                          48

(三)  环境及地质灾害治理                                  48

附图:                                                      48

附图目录

顺序号  图号           图名                       比例尺

1     1   矿山交通位置图                  

2     2   矿井地质图                            1:1000

3     3   地质剖面图                            1:1000

4     4   煤系地层柱状图                        1:500

5     5   采掘工程平面布置图                    1:1000

6     6    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计算图      1:1000

7     7    5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计算图      1:1000

8     8    7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计算图      1:1000

9     9    1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计算图     1:1000

10    10   1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计算图     1:1000

11    11   15-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计算图    1:1000

12    12   矿井水文地质图                       1:2000

13    13   井上下对照图                         1:1000

第一章  概况

第一节:矿山交通位置、自然地理概况、区域构造位置

 (一)矿山交通位置

矿井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XX乡XX村境内,距水城县城约90km,属水城县XX乡管辖,交通方便。(详见交通位置图 图1)

 (二)自然地理

    l、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杨梅树向斜盆地的南边缘,属盆底凸起的妥倮屯桌状山的坡麓,为反向坡单面山。坡角一般15~350,从南到北地形由缓变陡,至北部边界外坡角极剧增大,山势陡峻。冲沟较发育,主要冲沟走向在北部大致由北向南,到中部冲沟走向转向东南,延伸至北盘江,最高点位于西北部的山头,标高+1386.2米,最低点位于东部边界的小冲沟,标高+1175米左右,相对高差211.2米。

    2、气象

    根据以往资料,最高气温400C,最低4.40C。年降雨量为1200mm左右,多集中在6~8月。井田内无冰冻。

    据国家地震1992年颁发的《中国地震裂度区划图(1990)》,本井田地震裂度为VI度。。

    3、矿井邻近煤矿及小窑情况

矿井内现已无小窑开采,但井田内小窑开采历史悠久,且井口多已封闭倒塌,估计有一定的老窑积水。

(三)所处区域构造位置

  井田区域所处构造位置属六盘水断陷普安旋扭构造变形区发耳构造盆地,位于杨梅树向斜次一级构造妥倮屯向斜南边缘,总体呈一单斜构造。

第二节矿山地质勘查

(一)矿山地质勘查工作

  1973~1975年,贵州省煤田地质局一五九队在威水煤田杨梅树向斜进行煤炭资源详查,提交了《杨梅树向斜发耳勘探区详查地质报告》,

对本区的地质、水文地质和煤炭资源作出了初步评价,贵州省煤田地一五九队1999年12月提交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XX乡XX煤矿地质简测报告》,这些地质工作基本查明了区域性煤层赋存和地质构造状况,对开采具有基础的指导意义。 

1、本次储量核实工作状况

(1)工作成果

通过收集原有地质资料、地面地质、老窑和邻区井下调查,取得如下成果:

1).查明了井田内西北方向F35断层的存在,走向为北东,井田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2). 划分了煤矿内及其邻近的地层,详细了解了其岩性、厚度、空间分布情况

3).了解了煤矿内可采煤层层数、层位、厚度、结构、空间分布及可采情况;

4). 了解了可采煤层的主要煤质特征,初步圈定了煤的风氧化带,指出了煤的利用方向;

5). 大致了解了煤矿内各地层含水性,对矿床充水因素作了初步分析。对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作了初步评价;

6). 对主要可采7、12、13号煤层进行了资源量计算。资源量计算结果:全井田共获地质资源量198万吨。其中可采储量89.3万吨。

  2、井田境界及储量

(1)井田境界

根据水城县地矿局核定的矿界,志鸿煤矿矿界拐点坐标见表2-1-1

  表2-1-1           矿井范围拐点坐标

  井田形状为多边形,平均宽0.33~0.40Km,长0.55 Km,面积约0.334 Km2,煤层露头标高1200米,开采深度150米,详见井上下对照图。

  (2)资源量估算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一五九队l999年12月提交了《贵州省六盘市水城县XX煤矿地质简测报告》及水城县国土资源局核定的井田矿界,结合矿井实见煤层资料,对XX煤矿主采煤层7#、12#、13#煤层进行储量估算。

(3)资源量估算范围及工业指标

参加资源量估算的煤层   本次只对煤矿井田范围内主要开采的煤层进行资源量估算。作有7、12、1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估算图。

资源量估算范围:东界及西界以井田边界为界,南界以煤层风氧化带下界为界,北界以井田边界为界。

工业指标:只计算能利用资源量。本井田内的地层倾角35-45°,根据一般地区炼焦用煤资源量计算标准,能利用资源量煤层的最低可采厚度为0.70米,最高可采灰分为40%。

根据邻区资料,煤层风氧化带下界为煤层露头以下垂深30米。

(4)资源量计算的方法和参数

1). 资源量估算方法

采用地质块段法,在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量计算图上以煤层真厚度和斜面积进行资源量计算。

2).资源量级别划分

本井田地质构造较复杂,煤层为较稳定型。井田内有钻孔控制,其中有探明的储量(331);控制的储量(332);钻探工程外推储量(333)。

3).计算参数和确定

煤层厚度:厚度采用在建矿井所见煤层厚度的一般值及老窑调查点。

视密度:据邻区生产小煤矿及化验资料,7、12、13号煤层均采用1.40。

块段投影面积:用定积求积仪在煤层底板等高线用资源量计算图上求得,一般滚动2-3次,滚动误差不超过1%。倾角为余切尺在图上求得若干值的平均值。

(5)资源量计算结果

全井田共获地质资源量198万吨。其中可采储量89.3万吨。资源量估算结果见表6。

表6    资源量估算结果        万吨

本次资源量核实工作,都是以实际勘查资料为依据,遵照相关规程、规范进行核实,力争做到数据可靠,技术参数取舍合理,计算准确、详实,核实的资源量数据切实可靠。

第三节   矿山开采

 (一)设计内容简述

1、 矿山设计时间:20##年2月

2、设计单位:六盘水市地方煤矿设计所

   3、 矿井生产能力:3万吨/年

4、 服务年限:19.8年

5、 生产管理

1)、工作时间实行“三八制”

2)、人员定额:120人

3)、运输方式:40型刮板运输机及矿车配合轨道运输

4)、斜井主提升为1米绞车

5)、矿长、副矿长、带班矿长、总工程师及技术员等实行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特殊工种配备齐全,从业人员按时培训、学习。

  6、总采出矿量

 1)、从20##年~20##年累计采出总矿量50万吨(其中矸石量2万吨)。

第四节  闭坑原因

   一、本矿属技改整合矿井,按照国家文件规定,技改整合矿井新系统建成后要关闭老系统。

第二章  矿区地质

本区在区域上处于短轴状复式向斜褶皱带,发育的杨梅树复式向斜由一系列短轴状(或盆状)褶皱组成,其北东为马龙向斜,南西为妥倮向斜,中部在马龙向斜与妥倮向斜之间为芭蕉坡背斜。

妥倮向斜轴向为近南北向,长约6Km,宽4Km,其西翼地层较陡,东翼地层倾角较缓,XX煤矿位于其南部地区(参见图3)。

地层在本矿区内呈近东西走向,到西侧则逐渐向北西偏转为北西走向。地层倾向北,区内多表现为逆向坡。地层倾角在复式向斜的东部地区较缓,一般为15°~30°,而在西侧较陡(如本矿区内),一般为35°~40°。

第一节   区域地质特征

(一)区域地质

1、 地层:

矿区内及其附近出露的地层有(由新到老):第四系(Q)、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分述如下:

2、第四系(Q):以残积物和坡积物为主,主要为黄色、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常含砾石、碎石、砂或为砂质粘土,厚度一般0~5m。主要分布在缓坡地带及谷地中,地势低洼处稍厚。

3、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共分为三段,在区内出露了第一、二段,分布在矿区北部的山坡上部。

(1)上部第二段(T1yn2):以黄灰色钙质泥岩及泥灰岩为主,夹钙质粉砂岩及细砂岩,基部25m左右为薄层泥灰岩,厚154~185m,平均厚160m。

(2)下部第一段(T1yn1):浅灰色、灰色薄至中厚层状泥质灰岩,灰岩,下部夹钙质泥岩薄层,厚144~150m,平均厚145m。

4、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分布于矿区的北部,主要岩性为灰绿色、灰色、紫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灰岩等,厚约520m。

5、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是本区的主要含煤地层。是一套陆相为主的海陆交替相含煤地层,区域内厚320~394m,矿区内厚度341m。宣威组底部时见灰、绿灰色鱼而状铝土岩及铝土质页岩,常含菱铁矿团块;之下有一角砾状凝灰质粘土岩与下状玄武岩接触。顶部与飞仙美组接界处有明显的岩性差异,以宣威组最顶部的煤层为界。与区域地层对比,本区含煤地层应届宣威组的中上部部地层。

6、二叠上统峨嵋山玄武岩(P2β):矿区内为玄武岩的上部,其岩性为暗绿—灰黑色拉斑玄武岩,具气孔状,杏仁状构造。主要分布在矿区南部的溪沟中。

(二) 区域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杨梅复式向斜次一级构造——妥倮屯向斜的南翼,矿区内主要表现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为NW—SE向东转为近E—W向,地层倾角35°度左右。在矿区西部发育有三条小断层,落差均小于30m,对矿区煤层造成的破坏影响不大。矿区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

F11和F133均为正断层,位于101号孔附近,图解走向北西20°,倾向北东,倾角40°左右。F11的地表最大落差约50m,造成上盘3号煤层与下盘10号煤层顶板接触,断层南端在101号孔南消失,北端出矿区外,区内长约500m。有两个钻孔控制,其结果见表2-1。

表2-1      F11断层钻孔控制情况表

F133和F108的落差均小于30m,其特征见表2-2。

表2-2      断 层 特 征 表

第二节  煤层地质构造特征

(一)煤层地质特征

1、煤层(由上到下):

矿区内宣威组地层含煤23层,在全井田内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有12层,总厚约341m。在本矿区内,全区可采或大部可采的有7层,编号为:3

5-3#、7、12、13-2#、15-1#、15-2#、。兹分述如下:

2、3#煤层:

距宣威组顶界15.7m。厚1.86-3.34m,平均2.45m,中部较厚,ZK203孔厚3.34m,其它工程所见均在2m左右。东部有2-3层夹矸,结构复杂,属稳定型煤层。

顶板:统计至1号煤层底为泥岩。直接顶板一般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岩或细砂岩,上部一般为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底板:直接底板为0.21-1.06m的泥岩,其余同5-2号煤层顶板。

3、5-3#煤层:                   

距3号煤层8.53m,厚1.36-1.50m,平均1.43m,煤层厚度较稳定,结构简单,无夹矸或偶见一层夹矸。

顶板:统计至3号煤层底泥岩,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或泥岩,上部一般为粉砂岩或细砂岩。

底板:直接底为0.24m-1.10m泥岩。

4、 7#煤层

距5-3煤层33.13m。厚1.88-4.14m,平均2.72m,西段厚度稍小,煤层结构简单,偶见一层夹石,属稳定型煤层。

顶板:按10m左右统计,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区内无明显变化规律。

底板:直接底板为0.21-1.42m泥岩,其余为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5、12#煤层

距10号煤层14.60m。煤厚2.00-2.72m,平均厚2.39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无夹矸。

顶板:统计至10号煤层底泥岩,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上部多为粉砂质泥岩,含3-4层薄煤层。

底板:直接底板为0.20-2.17m泥岩,其余同13号煤层顶板。

6、13-2煤层

13号煤层分岔为13-1、13-2号两层,距12号煤层13.85m。煤层厚1.43-2.55m,平均2.08m,矿区东段见有2层夹石,厚度变化不大。此煤质量较好,是本区主要开采煤层之一。

顶板:统计至12号煤层底泥岩,直接顶板多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细砂岩。

底板:按10m左右统计,底板为0.25-6.48m的泥岩,下部一般为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7、15-1煤层

距13号煤层24.98m。煤层厚1.98-2.17m,平均1.51m,中部2号勘探剖面处厚度稍大,东西两侧厚度变薄,结构简单,一般无夹矸,煤层较稳定。

顶板:统计至14号煤层底板泥岩,可采范围内直接顶板一般为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其上为细砂岩或泥岩,中部含1层薄煤层。

底板:直接底板为0.2-0.70m的泥岩,其下同15-2号煤层顶板。

8、15-2#煤层

距15-1煤层7.64m。煤层厚0.85-1.33m,平均厚1.15m,矿区内所见煤层稳定,无大变化,煤层结构简单。

顶板:统计至15-1煤层底泥岩,直接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粉砂质泥岩,偶见粉砂岩或泥岩。

底板:直接底板为0.20-3.79m泥岩,其余为粉砂质泥岩。

除上述可采煤层外,还有10#、17#、21#、 23-1#、23-2#等煤层均为零星可采煤层,其厚度变化大,可采量小,价值较低,因此此次均未列入储量估算煤层范畴。

上述各可采煤层之间距一般为10~20m,其间常见薄煤层或煤线。煤层顶、底板多为泥岩、粉矿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夹矸均为泥岩。

(二) 煤层构造特征

1、各煤层基本特征参见表2-3:

煤 层 特 征 表

表2-3 

2、煤质

矿区内煤种从上至下分布有瘦煤、贫瘦煤和贫煤。

煤质变化程度以原煤灰分、硫分标准差值衡量,由表2-4知,全矿区灰分标准差为5.12,硫分标准差0.61,煤质变化中等。

表2-4      主要煤层灰分硫分变化程度表

主要可采煤层及大部可采煤层的煤质分析成果见表2—5:

从分析成果看,主要可采煤层的性质如下:

3、水分(mad)为0.25—3.70%,平均为1.14%;

4、灰分(Ad)

原煤干燥基灰分为7.49—39.88%,平均为23.47%;3、5-3、12、13-2、15-1、15-2号等煤层为中灰分煤,7号煤层属低中灰煤。

精煤干燥基灰分3.39~19.49%,平均8.09%。

5、挥发分(Vdaf)

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为11.57~26.48%,平均17.06%,除极少部分点偏高外,其余变化不大。

精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8.11~22.32%,平均14.93。

6、全硫(St.d)0.80-2.80%;

原煤全硫为0.10~11.95%,平均1.62%。其中12、13-2、15-1煤层为特低硫煤,3、15-2煤层为低硫煤,7煤层为低中硫煤,5-3煤层为中硫分煤。

精煤全硫为0.15~3.53%,平均0.71%。

精煤全硫与原煤全比值见表.2-6。

7、发热量(Qb,daf)

原煤干燥无灰基弹射发热量为30.10—36.58MJ/kg,平均35.40 MJ/kg,收到基低位发热量(Qb,ar)为23.11~28.75 MJ/kg,平均26.08 MJ/kg。值煤,其中7、12、13-2、15-1煤层为特高热值煤,其余煤层均为高热值煤。

8、精煤元素分析

各元素含量较稳定,变化较小。干燥无灰基碳含量88.85~92.83%。平均91.61;干燥无灰基氢含量3.10~5.59%,平均4.20%;干燥无灰基氮含量0.92~1.93%,平均1.57%;干燥无灰基氧加硫含量1.20~5.77%,平均2.62%。

9、工艺性能

(1)抗碎强度

经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对5-3、13-2等煤层所作的抗碎强度试验,其结果为40.97~59.27%,平均47.18%,属低强度煤。

(2)热稳定性

主要可采煤层的试验数据表明,TS+6为52.4~95.80%,平均85.9%,属于热稳定性好的煤层。

(3)煤对CO2的反应性:

根据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对主要可采煤层所作的试验,标温950℃的α值为25.5~39.4%,平均32.2%,属二氧化碳还原率较低的煤层。

(4)可磨性

83~155,平均为109,可磨性系数较大,表明煤层较易磨碎。

(5)灰熔性

主要可采煤层软化温度为1030~1500℃,平均1278℃,属于高熔灰分。

(6)结渣性:

据对主要煤层所作的试验,鼓风温度为0.1~0.3m/s时,其试验结果均为弱结渣性。

10、煤种

煤种从上至下随埋藏深度的增加由瘦煤逐渐过渡至贫煤。1~13-1煤层精煤挥发分10.15~22.32%,平均为16.59%,粘结指数0~86,平均33,煤种为瘦煤;1~17煤层精煤挥发分8.16~17.64%,平均为14.76%,粘结指数0~63,平均16,煤种为贫瘦煤。


表2-5                     主 要 煤 层 煤 质 特 征 表

表2-6        精煤全硫与原煤全硫比值表

  


第三节  矿井开采技术条件

(一) 水文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地下水类型及其特征

矿区位于北盘江北岸汇水型水文地质单元的迳流~排泄区。地下水类型有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三大类型。

岩溶水主要分布于矿区北部的永宁镇组碳酸盐地层中,其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在雨季,大气降水通过落水洞、岩溶漏斗、溶蚀裂隙等迅速渗入地下,沿岩溶裂隙或管道迳流,向地势低洼的北盘江运移,最终以岩溶泉的形式注入北盘江。

基岩裂隙水亦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通过地表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等渗透补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沿基岩中的各种裂隙和断裂带向地势较低处迳流,在遇到隔水层后即渗出地表,形成季节性泉水。泉水多为近源补给,近源排泄,一般流量较小,并以地表明流的形式向北盘江汇流。

第四系孔隙水水量微小,受季节性控制明显,枯季多干涸。

各地层水文地质特征见表3-1:

2、地层的富、隔水性特征

(1) 区内的第四系(Q):多为坡残积物,在溪沟中有少量冲洪积物。岩性多为含碎石粘土,其厚度变化较大。坡积物含水性较弱,局部弱含少量季节性孔隙水,雨季常有少量小泉水出露,流量多在0.05-0.28l/s之间;冲、洪积物透水性较强,在溪沟中离地表溪水较近,多较快地渗入溪水中而少有泉水出露。

表3-1     矿区地层水文地质特征表

(2)永宁镇组岩性多为薄至中厚层灰岩及白云岩,多含岩溶裂隙管道水,泉水流量一般为0.14-4.54l/s,富水性中等,是区内的主要含水层。但该含水层与含煤地层之间相隔有百余米厚的飞仙关组泥质粉砂岩夹泥岩地层,这是良好的隔水层,因此,永宁镇组灰岩地层中的岩溶管道水很难渗入含煤地层中,对矿井生产难以构成大的威胁。

(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和二迭系上统宣威组地层岩性多为粉砂岩、泥岩夹细砂岩和煤层,其富水性弱,是区内的相对隔水层。但是在张性断裂带岩性松散,断裂带附近的部分风化裂隙水会逐渐富集于张性断层破碎带中缓慢迳流,是矿区井巷充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在张性断裂带附近必须设立足够的安全防护带。

(4)峨嵋山玄武岩(P2β)分布于矿区南部的溪沟下部,因其出露范围较小,露头不好,受风化作用不是很强烈,因而风化裂隙不是很发育,只是含有少量的构造裂隙水,是区内的弱含水层,因其处于含煤地层之下,距可采煤层较远,与最低可采煤层之间隔有多层泥岩的煤层,这些泥岩和煤层是良好的隔水层,因而峨嵋山玄武岩(P2β)中的裂隙水虽有少量的承压性质,但对矿井的充水影响不大。

3、断层富、隔水性

矿区内已发现的张性断层主要有F11、F133和F108三条,都属张性正断层,其断层破碎带是地下水良好的运移通道。虽然在含煤泥质碎屑岩地层中的断层富水性不会很高,但随着开采标高的降低,水头压力逐渐增大,断层破碎带的透水性会逐渐增强,对矿井充水有重要影响。例如在邻区的F110断层,有4个钻孔揭穿时均发生涌水现象,在7023孔的17.51m-102.73m试验段,涌水量达6.279l/s。

4、古滑坡体的富水性

在矿区东侧,发育有小坪地古滑坡,共长约2.0Km,宽约0.8Km,面积约1.6Km2,主要由永宁镇组灰岩及泥岩组成。钻孔揭露深度最大达166.72m。斜坡下部为滑坡水的排泄区,该滑坡前缘地带出露泉水不多,且流量较小,前人共调查泉点13个,总流量0.65l/s,到,其中最大流量为0.37l/s。本次野外调查的3个泉点,流量均小于0.1l/s。343号钻探施工抽水孔的涌水量为1.604l/s,单位涌水量0.065l/s m,说明该滑坡体的富水性弱。

5、地表水的影响分析

XX煤矿的最低开采高程为800m,而矿区南部的XX水库高程为1250m,水库下游的溪沟是区内的主要地表水源,溪沟沟底在矿区附近的最低高程为1000m左右,均比矿井的最低开采高程低很多,但这些地表水都是处在含煤地层的底板,与最低可采煤层(15-2煤层)之间有百余米厚的泥质粉砂岩夹多层薄层煤相隔,对矿井充水的影响也不是很大。但是,因受地形的影响,在矿区内发育了几条近于由北向流向的小溪沟,溪水流量一般为0.5-12.5l/s,这些溪水很有可能通过裂隙密集发育地带、断层破碎带和废弃小窑巷道导向矿井,形成矿井充水的重要来源。尤其是在矿区西部的溪沟穿过了F108断层,溪水易于通过F108断层导向矿井,因此在F108断层两侧必须设立足够的安全防护带。在其它的构造断裂密集发育地带废弃小窑附近,都必须留足安全防护带。

6、地表水及地下水的动态特征

区内地下水的动态受季节性变化的影响较大,流量表现为枯季变小,雨季增大的特点,属极不稳定型。浅部地下水和地表水受降雨量的影响显著,动态变化基本上与降雨相一致。

7、水文地质类型

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为含煤地层本身的裂隙水,且富水性弱。矿区内断层的富水性较弱,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中等。

8、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矿区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来自汇水面积内的大气降水,区内地下水总体上顺含水层由西往东迳流,在含水层出露的冲沟以井、泉、溪沟等排泄形式流入附近的溪沟中排泄。本矿开采标高为+800~1200m,当地侵蚀基准面为矿区南东侧的北盘江河水面,平均高程为+880m,矿区大部分矿床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区内地表切割强烈,地形有利于自然排泄。

9、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该矿是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裂隙充水矿床,主要为顶板中所含裂隙水向巷道内渗漏,其次为老窑积水及采空区积水等。

大气降水是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多沿节理、裂隙直接渗入矿井中,矿井涌水量雨季有所增加,矿山的开采导致上覆岩体松动变形,以致节理裂隙增多、增大,会加大矿坑涌水量。同时地下水还可以通过老窑采空区蓄集,给矿井开采带来隐患。在煤系地层顶板之上的溪沟中的地表水有可能通过裂隙密集发育带、断层破碎带或老窑渗(灌)入矿井,对矿井充水构成影响。位于可采煤层底板的鸡场水库和其下游溪水对矿井的影响不大。井田内主要含水层永宁镇组中的地下水与含煤地层之间有厚约150m的飞仙关下段隔水层相隔,故对今后矿井开采的影响不大。含煤地层下伏的峨嵋山玄武岩组富水性弱,又有近百米厚的含煤泥质粉砂岩相隔,对今后的开采影响也不大。小坪地滑坡富水性不强,但在矿区东部开采时需注意冒落带的影响高度,以免沟通滑坡水,对矿井生产构成隐患。矿区西部的三条断层两盘由含煤地层的泥质岩组成,其导水性一般不强,富水性弱,但是若冒落带或沉降裂隙与地表沟通,其透水性会会大增强。矿区内采煤历史悠久,众多的老窑甚多,一般巷道长度在百米之内,个别可达300余米,开拓方式多为斜井或平硐,一般均有积水,一旦与生产矿井沟通,易产生突发性淹井事故,需加强预防。

含水层补给对矿坑充水也有很大作用,(P3l)弱含水岩组为矿坑直接充水岩层,(T1f)弱含水岩组为矿坑间接充水岩层,由于所夹泥岩、粘土岩的相对隔水作用,水力联系差,对矿坑充水影响小,但由于煤层的开采,破坏上覆岩层的完整性,裂隙加大,增强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因此,矿坑涌水量会随着矿山扩建,采空区加大而增大。另外当坑道揭露存在于岩石裂隙中水的静储量时会增大矿坑涌水量,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缓慢充水,时间长,对矿坑涌水量影响小,另一种是突水,时间短,水突然涌入坑道,来势猛,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实际测量,煤层开采时有滴水、淋水现象,对矿床开采影响较明显,在今后开采生产中应加强对采空区积水的监测,确保生产安全。

老窑积水对矿坑的充水影响,根据实地调查:区内老硐大都集中在煤层露头线附近,均已垮塌,无法调查其深度及采空区范围,难以了解是否积水,但从目前已产生地面塌陷来看有少数老硐开采时间长,年代久,积水时间长,开采过程中应注意老窑积水对矿坑的影响。

另外,煤矿主井巷道通过断层时,其破碎带内的下渗水补给矿井,会增大矿坑涌水量。区内历史上小泉水点较多,随着近些年煤矿的开采,在13煤层以上地带的泉水逐渐干枯,现矿区内的部分村民饮水主要靠塑料管从区外引进。

随着矿井开采规模的逐渐增大,其采空区逐渐增大,其导水裂隙会逐渐延伸到地表,增强了大气降水向井巷渗漏的强度,矿井的充水量将会逐渐增大。

综上所述,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矿井充水的主要来源为大气降雨,由于地含水性较弱,补给条件差,随着采空面积的增大,地表产生塌陷后,地表水直接溃入矿井,涌水量明显增大,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应对地表溪沟进行必要的疏引,以防塌陷后地表水的溃入,减少对矿井的危害。

10、矿井涌水量现状

目前各小矿矿井涌水量不大,平水期一般在5L/s左右,在雨季有所增加,最大在10 L/s左右。

11、矿井涌水量估算预测

根据本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充水因素分析,矿区内含煤地层本身层间裂隙水为今后矿井的直接充水含水层。故估算矿井涌水量参数采用煤组含水层参数,计算方法用“大井法”,依据稳定流承压水井计算式:

Q=2πKMS/ln(R/r)

式中:Q — 预计矿井水量(m3/d);

S — 水位降低值(m);

M — 含水层厚度(m);

K — 含水层渗透系数(m/d);

R — 引用影响半径(m);

r — 引用半径(m)

渗透系数选用P2x的抽水试验资料加权平均值,水位标高选用抽水孔及钻孔分层稳定水位的算术平均值;含水层厚度选用水文地质鉴定厚度并并综合计算范围内的钻孔含水层厚度。

在1勘探线西北150m至3勘探线,走向长1.7km,宽0.6km,面积1.02km2范围内。

K=0.00581m/d,   H=1241.91m,   S=141.91m,

M=103.80m,    R=840.67m,    r=732.50m。

Q=2πKMS/ln(R/r)=3894(m3

此处估算矿井涌水量为下沉值,采掘后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应在生产过程中积累水文地质资料,修正其水量,合理选择排水设备。

(二)工程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1、工程地质岩组

矿区出露地层按岩(土)体组合类型划分为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软质岩与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概述如下:

1)硬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本岩组主要为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T1yn)的灰岩、白云质灰岩和上二迭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2β),其岩体力学强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2)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本岩类组主要为三叠统下统飞仙关组 (T1f)和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的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粘土岩、灰岩及煤层等;该岩组抗风化能力弱,风化后呈土状结构,含泥砂重,岩土工程地质性质差,在人工边坡上易产生滑塌现象。

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泥岩及煤所组成,其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3)松散岩类工程地质岩组:本岩类主要由第四系(Q)残坡积物组成,厚0~10米,其厚度变化较大,结构松散,遇水易软化,具压缩性和可塑性,主要分布在缓坡及低洼处;斜坡土体主要为耕土,呈灰黑色,由腐植质粘土和粉质粘土构成,其结构较松散,岩土工程地质性质较差。

2、含煤地层上覆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1)永宁镇组:为薄层至中厚层泥灰岩、灰岩、白云质灰岩夹页岩。岩溶发育,但岩石坚硬,岩芯多呈柱状。属碳酸盐岩硬质工程地质岩组。

2)飞仙关组:为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泥岩等互层,岩芯多呈短柱状及块状。属砂岩、泥岩互层状软质岩类工程地质岩组。

3、下伏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峨嵋山玄武岩组:厚层块状玄武岩夹凝灰岩、集块岩、角砾岩等,柱状节理发育,属坚硬火山工程地质岩组。

4、含煤地层工程地质特征

含煤地层主要由粉砂质泥岩、粉砂岩、砂岩、泥岩及煤组成。其工程地质特性较差,属砂、泥岩互层状软质夹坚硬工程地质岩组。

5、煤层顶、底板工程地质评述

据矿区内煤层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样测试资料和工程地质编录资料来看,一般细砂岩、粉砂岩为半坚硬至坚硬岩石,其完整性较好,岩石质量指标较高,一般在80~100%,较高;砂质泥岩为半坚硬至软弱岩石,完整性较好,岩石质量指标在75~100%之间,强度较低;泥岩、煤为软弱岩石,泥岩易风化,遇水易崩解、碎裂,完整性差,岩石质量指标多在25%以下,强度低;而粉砂质泥岩及泥岩等在饱和后多有沿层理开裂,膨胀现象,水稳性差。

6、矿区工程地质复杂程度

矿区内地形起伏较大,切割强烈,地表坡度大,有利于自然排泄,第四系松散层沿缓坡、坡脚及谷地分布,局部地段有滑坡存在,其强度低稳定性差;含煤地层为砂、泥岩互层状工程地质岩组,岩性在纵向及横向上变化均较复杂;构造较发育,局部地段易发生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含煤地层岩石易风化。

综上所述,矿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在采空区上部易产生顶板沉降变形,在人工边坡和自然陡坡处易产生滑塌变形现象。在大面积的采空区形成以后,煤层顶板的沉降变形会逐渐增强,岩体的完整性会逐渐破坏,岩体的力学强度也会迅速降低,矿井围岩的稳定性也会迅速降低,从而产生冒顶、塌帮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的危险性大。

(三)环境地质条件及开采后的变化

区内地形较陡,地貌条件较为复杂,含煤地层的岩土工程地质力学性质较差,粘土岩抗风化能力弱,遇水易软化,边坡和井巷顶板的稳定性差,

经现状地面调查,评估区现状地质灾害主要类型为滑塌和地裂缝。小型滑塌主要集中在矿区内的公路里侧边坡;地裂缝主要集中在原各小矿的采空区上部。滑塌的成因主要公路里侧人工边坡的飞仙关泥质粉砂岩抗风化能力弱,在长期的风化作用下及降雨、重力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斜坡上方部分岩体的完整性和力学强度降低,因而失稳朝边坡下方崩落,形成多个崩塌堆积体;要各矿的采空区上部地表曾出现过一些地裂缝,此次调查时,因地表耕地的人工耕种影响,原来的地裂缝被破坏了,因而未能量测。

综上所述,矿区现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环境地质脆弱、环境地质条件较复杂。整改后随着地下采煤活动的加强,将不可避免的引发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沉降、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建议矿山在今后的开采过程中应采取切实可靠的防范处理措施,避免矿井发生老窖透水和掉顶安全事故的发生;对矿山井下采煤可能诱发和加剧地表产生地裂缝、采空区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在村寨及公路下部应留足相应的保安煤柱,确保矿山生产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四) 煤炭安全生产综合评价

1、瓦斯

根据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提交的《煤矿地质勘探报告》,通过对钻孔中取出的煤炭样品进行分析,瓦斯的自然组份:CH4含量 72.27-99.95%,二氧化碳含量<10%。瓦斯风化带距地表平均为47m。

根据六盘水市20##年度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表(参见附件),矿区内原XX煤矿矿井瓦斯绝对含量为3.09m3/min,相对含量为44.50 m3/t;原XX煤矿矿井瓦斯绝对含量为5.82m3/min,相对含量为49.30 m3/t;原XX煤矿矿井瓦斯绝对含量为2.78m3/min,相对含量为35.98 m3/t;原XX煤矿的矿井瓦斯绝对含量为2.55m3/min,相对含量为38.83 m3/t。全矿井的瓦斯等级均为高瓦斯矿井。

2、煤层自燃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对煤层的自燃倾向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最低温度344℃,最高M0煤层为有可能自燃发火煤层;8、9煤层为自燃发火煤层。各煤层均有爆炸危险还原温度414℃,温度差值为12~56℃。3号煤层属于易自燃煤层;、5-2、7、15-2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12、13-1、13-2煤层属不自燃煤层。

3、煤尘

根据地质勘探报告提供的试验结果分析,矿区各煤层均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4、煤与瓦斯突出

本矿井属整合扩能矿井,未作煤与瓦斯突出鉴定,因此石门揭煤前,应打钻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预测,并采取相应的防突措施,建议业主尽快请有资质的单位对该煤矿各可采煤层进行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鉴定,并根据鉴定结果,确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措施。

5、地温

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在邻区1204、J1203号钻孔进行了简易测温工作,从资料来看,地瘟随孔深的增加而增高,地温梯度:J1203钻孔为1.91℃/100m,1204钻孔为2.38℃/100m,均小于3℃/100m,属地温正常区。

(五) 开采技术条件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矿山开采的生产实践及本次工作情况,对矿区煤层特征及开采技术条件有如下几点:

1、矿区内地形地貌条件较为复杂;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类型;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总体较差。

2、矿区内3号、5号、7号、12号、13-2号、15-1号和15-2号煤层较为稳定,是主要的可采煤层。

3、各煤层的顶底板力学强度较差,其稳定性差,在开采生产过程中应加强支护。

4、矿井瓦斯等级属高沼气瓦斯矿井,具煤尘爆炸危险性,部分煤层有自燃性倾向。

5.矿区内有一处古滑坡、4处崩塌及一些地裂缝,矿区现状地质灾害及不良地质现象较发育。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可能诱发和遭受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地裂缝等地质灾害,应加强预防治理,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

第四节:生产过程中探明新增(或减少)资源/储量情况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对3#、5#、15-2#煤层进行部分开采,资源量/储量上有一定的变化。对比情况如表所示:

表6    老系统资源量估算结果     万吨

注:原《地质简测报告》中工业储量(7#、12#、13#)为198万吨,可采储量89.3万吨。现老系统关闭后剩余储量263.3万吨。

第三章、矿山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

  第一节  设计利用的资源量

原XX煤矿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斜井开拓主井、风井,设计生产能力开始3万吨/年后扩大为6万吨/年。由于煤层地质条件复杂、瓦斯、顶、底板管理困难等原因,导致产量不高,矿井一直未达到设计的生产规模。回采工作面仅布置在12#、13#煤层,其它煤层尚未形成回采工作面,实际每年仅生产原煤3000~10000吨不等,均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由于在建井开采过程中,矿转买转卖,换了几代投资商,开采实际情况了解不实。经断断续续十多年来的生产,矿已形成大小不等的采空区,采空资源量为50万吨(不包括风氧化层),损失量5万吨,回采率约为69.74%。

(一)  开采方式、系统、开采方法原XX煤矿建于1999年,主井、风井均采用斜井开拓,20##年投产,设计生产能力为3万吨/年,由于诸方面的原因,每年产出原煤仅0.3~1万吨。20##年重新设计主井筒,经有关部门批准技改为年产6万吨/年矿井,几年来虽生产基本未间断,但一直未达到设计生产能力。到目前为止,总的动用量为60万吨,采出量

为50万吨,回采率约为69.68%。回采工作面主要布置在12、13煤层,最后两年,在3#、5#、15-2#煤层各布置了一个采面。其它煤层均未形成工作面。

老系统关闭后,核定的剩余储量为263.3万吨。

第二节  损失煤量及其原因

(一)矿区不开采区域的划定及原因

损失煤量主要是由于F133和F108两断层的影响。

不开采区域的划定是为了保护地面的建筑物。

第三节  资源/储量注销概况

 (一)剩余资源/储量

现在的XX煤矿是由原来的XX煤矿、XX煤矿、XX煤矿和XX煤矿共四个小煤矿整合而成。根据矿方提供的最近一次报告资料,各煤矿资源储量对比如下:

1.整合前

(1)原XX煤矿煤矿最近一次资源储量估算是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于20##年10月为其所作的《贵州省水城县XX煤矿资源量核实报告》,核实矿区范围内1、7、12、13、18煤层总资源量为285.51万吨。其中:331类别资源量44万吨,332类别资源量102.43万吨,333类别资源量139.08万吨,消耗资源量(采空区)15.49万吨。

(2)原XX煤矿最近一次资源储量估算是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于20##年10月为其所作的《贵州省水城县XX煤矿资源量核实报告》,核实矿区内3、5、7煤层总资源量为285.51万吨。其中:331类别资源量9.21万吨,控制的资源量储量(332)18.28万吨,333类别资源量139万吨,采空区消耗量8.63万吨。

(3)原XX煤矿煤矿最近一次资源储量估算是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于20##年10月为其所作的《贵州省水城县XX煤矿资源量核实报告》,核实矿区范围内3、5、7、10、12、13、15煤层总资源量为192.12万吨。其中:331类别资源量27.41万吨,332类别资源量51.62万吨,333类别资源量113.09万吨,消耗资源量(采空区)20.77万吨。

(4)原XX煤矿煤矿最近一次资源储量估算是贵州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总队于20##年10月为其所作的《贵州省水城县XX煤矿资源量核实报告》,核实矿区范围内3、5、7、12、13煤层总资源量为387.30万吨。其中:331类别资源量37.61万吨,332类别资源量87.55万吨,333类别资源量262.14万吨,消耗资源量(采空区)31.11万吨。

综上所述,整合前的总资源量1092.01万吨,其中:331类别资源量118.23万吨,控制的资源量储量(332)259.88万吨,推断的资源量(333)653.31万吨;采空区消耗量76.00万吨。

2、整合后

截至20##年12月底,本次资源核实提交的资源储量除去区内的公路及村庄压煤后,核实了XX煤矿(+1300~+800m标高以内)各可采煤层总资源量尚存1579.509万吨(见表6)。另外,在准采标高+800m以下,尚有资源量32.635万吨。

其中:

探明的内蕴经济煤炭资源储量(331)为288.684万吨(包括村寨及公路压煤资源量123.472万吨,可采资源量166.21万吨);

控制的内蕴经济煤炭资源储量(332)为667.57万吨(包括村寨及公路压煤资源量154.503万吨,可采资源量514.405万吨);

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储量(333)为623.255万吨(包括村寨及公路压煤资源量229.607万吨,可采资源量393.648万吨)。

另有消耗资源储量(即采空区的资源储量111b)76万吨。

3、核实资源量变化的原因分析

与20##年的1092.01万吨储量核查相比,该矿资源量增加了487.499万吨,其数量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1)矿山整合后的面积比原面积增大了约0.273Km2。在矿山整合前,原XX煤矿矿界中有可采煤层分布的有效面积为0.2Km2,原XX煤矿矿界中有可采煤层分布的有效面积为0.1Km2,原XX煤矿矿界中有可采煤层分布的有效面积为0.135Km2,原XX煤矿矿界中有可采煤层分布的有效面积为0.274Km2,各小矿的总面积为0.709 Km2。整合后的XX煤矿矿界中有可采煤层分布的有效面积为0.982Km2(参见图4)。

(2)原核实的资源量是开采高程为+900m以上的资源量,而本次核实的是开采高程为+800m以上的资源量;

(3)原储量估算中采用煤的体积质量(体重)为1.35t/m3。本次储量核实采用原勘探报告和详查报告实测体重的平均值1.40t/m3,是比较接近实际的。

(4)原储量估算中,基本上没有估算15-1#煤层和15-2#煤 层的储量,有的连5-3#煤层也没有估算,而据贵州省煤炭设计院提交的地质勘探资料看,这些煤层厚度都在1m以上,而且结构简单,煤层稳定,应属稳定的可采煤层。此次核查,将其都列入了可采煤层而进行了资源估算。

第四节  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情况

(一)共生、伴生矿产的综合开采利用情况

1、伴生元素

对各煤层、顶、底板及夹石取样分析:

原煤锗含量0.0~8.7ppm,平均为2.0ppm;

原煤镓含量1~24ppm,平均为9.0ppm;

原煤铀含量0.0~31ppm,平均为7.0ppm;

原煤钍含量0.0~40ppm,平均为3.0ppm;

原煤五氧化二钒含量160~1270ppm,平均为282ppm。

以上煤层共伴生元素均未达到共伴生元素的工业品位的要求。

2、有害成份

原煤磷含量(P):0.002~0.079%,平均为0.012%,属低磷煤。

原煤砷含量(As):0.0~26.3×10-4%,平均为3.8×10-4%,为一级含砷煤。其中,15-2煤层为二级含砷煤,其余为一级含砷煤。

原煤氯含量(Cl):  0.002~0.064%,平均为0.014%,为特低煤。

原煤氟含量(F):为0~244ppm,平均为76ppm,为低氟煤。

3、其它有益有害组分

(1)放射性测量:

经对地表工程及钻瓦岩心作放射性元素检测,在飞仙关组——峨嵋山玄武岩的整个剖面中,均未发现放射性异常。

(2)矿区内其它有用矿产

区内石炭系上统及二叠系中统产出有厚度巨大的石灰岩,据邻区化学分析结果,可作为水泥原料、熔剂及建材用石灰岩。

第五节  生产中对地质情况的认识和矿山开采主要地质问题

(一) 生产中地质的新认识、新发现等问题

     1、生产过程中遇到主要问题是井田内各煤层倾角变化较大,由350变化到500,尤其3#煤层离地表浅,顶板淋水大,影响煤层回采。

2、矿区内小窑较多,老空水多,对新系统开采有一定影响。

3、要加强防治水工作,杜绝水患事故发生。

4、矿井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开采设计进行掘进、开采。注意收集开采过程中地质、水文、工程等方面原始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 

5、井巷涌水、瓦斯是以往地质工作的薄弱环节,今后生产过程中要特别着重这方面的监测工作,以保证安全生产。

6、矿区内主要可采煤层厚度适中,利于开采,不足之处是顶、底板岩质松软,不易于维护,开采过程中要注意顶、底板的管理、防患于未然。

7、开采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施工中的地质工作,进一步查明矿区开采技术条件,加强瓦斯、煤层自燃、煤层爆炸性的监测管理。

第四章          探采对比及新老系统对比

第一节  探采对比及新老系统对比:见下表


                                         老系统煤层情况表


新系统煤层情况表

                                      


第二节   影响新系统建设及生产的地质构造老巷积水等因素

1、影响系统建设及生产主要因素是井田内各煤层倾角变化较大,由350变化到500,落差10米以下的断层有些未被揭露,对今后的开采有一定的影响。

2、3#、5#煤层离地表浅,顶板淋水大,影响煤层回采。

2、矿区内小窑较多,老空水多,对新系统开采有一定影响。

章  环境影响评估

第一节  采区地质环境变化

 1、 煤矿的开采使采空区上方的地表有不同程度的移动和变形,其影响范围略大于采空区范围。且本矿井地处山区,地形高差较大,采空区引起的地表塌陷、变形可能会导致地形陡峭的地方裂缝等现象的发生。

第二节  水体污染及其自净情况

1、井下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由SS、等,本矿井废水和矸石淋溶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保护了植被。

第三节  废弃物堆放情况及处理

1、本矿井井下出来的矸石运至附近的矸石砖厂,加工成建筑材料(砖)。生活垃圾运到乡垃圾站进行处理。

章  结语

第一节  社会经济效益

1、 解决就业人数

矿山建成投产以来增加就业岗位150个,为水城县减轻一百多人的就业压力。

2、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

矿山建成投产以来带动了水城县XX乡运输、流通、服务等行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利润增长,其年增长值300多万元。

3、财政收入

煤炭销售税费相应增加,另还可带动运输、流通、服务等行业税费相应增加。

4、有利于产业结构

5、带动了当地产业结构,服务业的发展。

第二节  闭坑资源及储量核销情况

1、矿山闭坑后资源量为263万吨,采出量50万吨。详见表6

第三节  建议

1、剩余资源量新系统建成后可采出一部分,废矿坑填土回田,边坡地带绿化种树,加强环境治理,防地质灾害的发生。

章   

1、    矿山交通位置图

2、    矿井地质图; 1:500

3、    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布置图; 1:1000

4、    分煤层底板等高线及储量估算图; 1:1000

5、    矿井水文地质图;  1:1000

6、    井上下对照图; 1:1000

更多相关推荐:
地质勘察报告样本.doc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1工程与勘察工作概况11工程概况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拟建建筑概况见表1112勘察目的与要求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技术委托书及设计要求依据相关规范规程本次勘察目的及任务如下121...

如何看懂地质报告

如何看懂地质报告1如何阅读勘察报告1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2地基承载力一般以千帕kPa为单位1kPa1kNm23从持力层土质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大小可以初步判断...

地质报告

G216线恰库尔图卡姆斯特大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国道216富蕴县卡姆斯特K324至K400段养护大中修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勘察工作概述11工程概况G216线起点为新疆北部阿勒泰市终点为巴伦台镇全程857千米...

地质报告

平和县锦锈柚都一期岩土工程勘察目录1前言2场地工程地质条件3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分析评价4岩土工程分析及评价5地基基础方案分析与建议6地基变形特征及沉降变形预测7结论与建议附图目录附报告后顺序号图号图名111勘探...

地质综合报告范文

综合地质报告班级520xx姓名张振翮指导教师王根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xx年6月10日目录第一章引言第二章地层及构造层划分第三章构造第一节中泥盆世中三叠世构造层第二节白垩纪构造层第四章地质发展史第五章结束语附图...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

地质勘察报告范文目录1绪论111工作目的任务112位置交通113自然地理与经济概况114以往地质工作评述215本次地质勘查工作情况32区域地质及矿区地质321区域地质322矿区地质53矿床地质731矿体分布规模...

地质报告

一绪言地理概况一交通位置兴隆煤矿地处黔北高原位于桐梓县狮溪镇由风华煤矿和家乡煤矿整合而成行政区划属桐梓县狮溪镇菁坝乡所辖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704261070602北纬284857285205经狮溪镇有简易公路...

工程地质报告

目录前言2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实习时间实习老师1地层岩性311基岩的岩性描述3大塘组东岗岭组岩关组融县组信都组的地层的代号与岩性12第四纪地层岩性4河流冲积物坡积物洪积物蚀余红土的岩性与特征2地质构造521褶皱52...

施工地质报告

山西省坪上应急引水工程主干线管道安装01标合同编号PSYSJZ20xx01施地质报山西省水利建筑工程局坪上水利工程项目部二00九年八月工告主干线管道01标施工地质报告1前言11工程概况山西省坪上应急引水工程主干...

地质报告

1第一章绪论该地区地形复杂以高山为主沿希力格特河为地势较低的第四系以希力格特河为干流其他支流汇聚于此整体呈树枝状最高峰海拔13554米图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元古界河中林场变质杂岩古生界奥陶统裸河组砂岩和粉砂质板岩...

地质报告

第1页共18页一工程概况一勘察依据120xx年2月临汾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与兰州交通大学勘察设计院签订的工程勘察设计合同220xx年2月12日临汾万鑫达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委托书320xx年9月3日中华人民共...

详查地质报告

矿区铅锌矿详查地质报告二00年月矿区铅锌矿详查地质报告200年月200年月编写单位项目负责编写人报告提交单位报告提交时间年月200文字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工作目的和任务1第二节位臵交通和自然地理经济概况1第三...

地质报告(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