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的读书报告

时间:2024.5.2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读书报告

书名:《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

作者:滨下武志

阅读时间:2013-10-1至2013-11-5

一、关于作者

滨下武志,日本著名的历史学家、汉学家,曾任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龙谷大学等大学教授,现任中山大学亚太研究院院长。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社会经济史、东亚经济史、东南亚华侨华人史等。滨下教授著述宏富,主要有《中国近代经济史研究——清末海关财政与通商口岸市场圈》、《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香港:亚洲的网络城市》、《朝贡体系与近代亚洲》、《中国、东亚与全球经济》,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具有很高的学术地位。

滨下先生是亚洲首屈一指的历史学家,他开创了一个中国、东亚和世界的历史研究的新领域,围绕中国与亚洲纳入世界经济探讨了许多关键问题,比如从海洋的视角透视中国、亚洲的内部贸易,中国的国家财政和朝贡贸易体系,银行和金融,海关等等。他用批判的思想从朝贡贸易,以及与此相关的白银流通、通商口岸网络、金融网络形成和发展的角度重新诠释了16世纪以来东亚地域体系与世界经济的演化关系。这种“历史解释”的方法像投入池塘中的石子,在国际学术界特别是中国跟日本学术界激起层层涟漪。

由此滨下武志在中国尤为出名。不仅是因为滨下先生是中国许多名牌大学的兼职教授,在中国活动甚多,而且是因为他的学术观点有意无意的暗合了“中国中心论”,由于受民族情绪影响,凡是不同于“西方中心论”的理论在中国近年来备受推崇。另一重要方面,滨下武志的观点的的确确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整个亚洲史、特别是东亚史研究的视角,在专业领域内的贡献卓著。

二、《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内容阐述

《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以中国传统的朝贡贸易体系为基点,运用国际经济圈的理论,分析论述了以中国为中心的近代亚洲经济圈的状况,兼及亚洲经济圈与西欧美国经济圈的关系,开创了新的研究领域。并对以往的西方学者在研究中国近代化中所采用的“西方冲击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对此进行反思,从中国和亚洲内部的传统因素中寻找中国和亚洲近代化的前提条件及其影响,从而较好地处理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滨下武志在本书中还谈及了商品的流通渠道、货币汇兑渠道、香港在亚洲经济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中国和日本传统经济中的某些商业和金融组合形式对近代商业和金融组合形式的影响等问题。

- 1 -

三、书中的章节架构

为了更好的理解作品的核心跟内容,我们要跟着作者的思路来了解思考,而作者的思路就体现在著作的章节架构中:

序章:近代亚洲史研究的课题

第一章:朝贡贸易体系和近代亚洲

第二章:近代亚洲贸易圈中的白银流通

第三章:银价腾贵和外国贸易结构的变化

第四章:英国银行资本在中国的扩张过程

第五章:英帝国经济与中国和香港

第六章:近代中国的“亚洲和欧洲”观

结语:现代中国与近代史研究——为理解中国社会而作

全书又可以分成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序章、第一二章,滨下武志推导出亚洲区域内的历史纽带,并尝试从其制度方面、市场方面的展开进行描述。

第二部分:包括第三四章,以中国的对外贸易为焦点,以贸易金融、投资行为的变化为主线探求关于欧美的商人银行是如何加入中国的贸易体系的。

第三部分:第五章,作者从人、财、物的流动方面来阐明香港在历史上具有网络结合点的作用。历史上,亚洲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平面,而是由多个具有中心——周边结构的关系的地域圈复合体构成的。这些地域圈以新加坡、马六甲、琉球、香港等为中枢互相交叉,文中主要探讨了香港的具体作用。

第四部分,第六章,分析说明要研究近代中国对亚洲以及欧洲两者的关系和两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时要充分考虑数百年来历史背景所给予的这些关系的直接和间接影响。

第五部分,及结尾部分,作者通过重点考察“合股”“合资”这种在中国民间经济活动史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同出资兴办事业的方式,结合目前中国经济体系改革开放后民间农业,农村工商业等领域的进步,力图探讨历史的连续性和内在的联系。

四、主要思想

关于“朝贡贸易体系”与“地域经济圈”,也就是滨下武志教授所提出的“亚洲经济圈”即“前近代亚洲市场”理论的两块基石。滨下武志教授认为:“以中国为核心的与亚洲全境密切联系的朝贡关系,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朝贡贸易关系,是亚洲而且只有亚洲才具有的唯一的历史体系”。这一看法,是形成和贯穿滨下武志教授“亚洲经济圈”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而这个朝贡体系在它的经济方面更具有重要之处。因为,在这个有朝贡关系促发和推动的亚洲各国各地区的交易活动中,产生了连接亚洲各地的交易网络、交易中心地、汇兑渠道和金融中心地等,这些因素“形成了朝贡贸易关系的交易网络”。它成为西方国家面对东方时不能不受制约的“冲击”。

与此同时,滨下武志教授十分强调地域经济圈的重要作用。他认为,在过去追求新的国际统合观念方面,历来都是将“国家”以及由“国家”组成的“国际”来作为分析近代史的前提和框架,这种分析框架进而又成为演出种种史实的舞

- 2 -

台。但是,在“国家”和“国际”之间可称之为“地域圈”的领域却难以包容进去。而在研究经济史时,把处于“国民经济”和“世界经济”之间媒介地位的“地域经济圈”纳入研究视野是十分必要的。同样的道理,在把握亚洲区域内在关系的时候,并非仅仅存在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还存在地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地域圈。

地域圈与朝贡贸易圈相互重合活互为表里,形成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亚洲经济圈。

五、总体感触

初初接触这本书,就被它的题目吸引,不过翻看之后内容与我想象中的略有差别,却也给我带来了别样的视野。滨下武志先生另辟蹊径,打破惯例,采用新视角,提出“亚洲经济圈”这一理论,对以往的中国近代史中的“欧洲中心观”或“西方中心观”提出批判,揭露历史不为所探知的另一面,正如王作成先生所说的“亚洲本土化学者有必要加强本区域研究,以揭示长期以来为西方话语所覆盖的亚洲史本来面目。”而滨下武志先生很好的完成了这个使命。当然我们不能一概的深信某种理论是无懈可击,我们在理解滨下先生的这些理论时也要审视他对我们的引导是否矫枉过正而走上另一个极端,是否有其他不妥的地方。不过,总的来说,滨下武志先生所带给我们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就像有位哲人在评论某位学家的影响时所说的一样“你可以不同意他,甚至反对他,但你却无法避开他。”我相信,今后在研究近代亚洲,近代亚洲与欧洲关系和亚洲现代化等问题上,滨下武志教授都将以他独创性的见解和深刻的研究站在这个“无法避免”的位置上。

参考文献:

[1]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亚洲经济圈》(朱荫贵 欧阳菲译,虞和平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年5月第2版。

[2]朱荫贵:《朝贡贸易体系域亚洲经济圈——评滨下武志教授的<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历史研究》,19xx年第2期。

[3]网址:

[4]网址:

- 3 -


第二篇:关于国际贸易壁垒主题的读书报告


关于国际贸易壁垒主题的读书报告

阅读论文目录:

1. 陈红文:《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对策》,《管理世界》,20xx年第1期

2. 张海东:《SPS壁垒及其经济效应量度研究新进展》,《管理世界》,20xx年第2期

3. 朱信凯、刘刚、赵昕《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企业差异化分析与国际贸易对策》,《管理世界》,20xx年第6期

(以下分别简称为论文1、2、3) 在有关国际贸易保护的报道中,常见的一个词就是贸易壁垒。而现如今,在国际贸易中,贸易壁垒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了贸易壁垒中的热词。参考了三篇有关于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论文,从选题、结构、写作方法、主要观点、参考文献五个角度得出本读书报告:

(1)选题部分:

首先,这三篇论文都是以贸易壁垒的新的形式——技术性贸易壁垒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其中: 论文1从题目就可以看出,只是介绍了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及所需要的对策,相对其他两篇内容更加的宽泛;而论文2更细化到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这种技术性壁垒,因其存在的广泛性于是对其进行了经济效应量度的研究,对SPS壁垒及其经济效应量度的研究是当前农产品贸易自由化的重要内容;论文3的角度又不一样了,将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分析,旨在研 究不同企业类型的差异化特征与其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之间的关系。

(2)论文结构:

论文1是典型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三段论的结构,第一部分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第二部分是我国出口产品遭遇壁垒的原因及难点,第三部分是如何应对这种贸易壁垒。

论文2除前言外主要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回顾了该领域主要的国外研究成果,对量度壁垒的几种工具和模拟标准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部或一般均衡方法做了介绍与评价;后一部分对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论文3的结构比较清晰,首先通过文献的回顾与评价引出这个问题,再提出研究的框架及假说 用微观经济学模型来得出结论,再通过实证检验来证实假设。最后得出结论,从而提出政策建议。

(3)写作方法:

都属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

其中论文1是一篇短论,多处引用实例来论述观点;论文3采用模型分析的方法

(4)主要观点:

论文1:(一)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成本降低盈利水平,使企业名誉受损,延误商机。

(二)当前我国出口遭遇壁垒的原因1.产品出口过于集中在某些国家,易发生贸易摩擦2.产品本身的“弱质性”3.原本出口把关不严造成的可信度的降低

(三)对策:官民合作,积极应对,跨越壁垒。

论文2: 该文回顾了该领域主要的国外研究成果, 包括SPS 壁垒的确认及实施壁垒的经济效应, 特别是对量度壁垒的几种工具和模拟标准国际贸易理论的局部或一般均衡方法做了介绍与评价, 建立起一个有关SPS 壁垒及其经济效应量度的分析框架, 并对进一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论文3:该文旨在研究不同企业类型的差异化特征与其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之间的关系。以企业内部和外部特征出发得到的五个理论假说为前提,通过一个模型实证分析了企业规模、技术等特征对其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政府、行业组织及企业的应对策略选择。

(5)参考文献

论文2:有两篇出自《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论文3:其中有:“(9)张海东:《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中国对外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年。”和论文2同出一人,可看出此作者在技术性贸易壁垒方面有所研究。

(12、14、15、16)都出自《Food Policy》

更多相关推荐: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那一段历史我们都习惯了吗专业临床医学一系xx班学号139800xx在中国近代史的吴炜老师推荐下我拜读了由张鸣前辈写的书重说中国近代史该书语言诙谐让本来稍带点枯燥无味的历史带上了趣味性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脑海中一直...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蒋廷黻先生的中国近代史感悟颇多对这段历史产生了许多新的认识在读之前我先给自己设置了两个疑问中国共 产 党建立新社会之前任何一个人或是组织能否改变旧中国的命运若不能为什么呢若是中国共 产 党的努...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

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中华民族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历史是一段让人印象深刻的历史在这段曲折而苦难的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中国劳苦大众饱受压迫的现实看到了这个泱泱大国在欧美坚船利炮下无助的景象还有曾经的统治阶级在面对国...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利用了将近五天的时间读完了蒋廷黻所著的中国近代史本身对历史感兴趣而这本书作为作为对中国近代历史的阐述也将十九世纪的国家的地位局势面临的各种动荡危难屈辱及为之的各种探索努力等进行了分析使我对近代...

中国近代史(蒋廷黻)--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对于中国人来说中国近代史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记忆但也是一段不得不提的过往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蒋廷黻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进步出发客观详尽的展示了中国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的一段历史全书脉络清晰理性辩...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中国近代史160020xx中国的奋斗读书报告同其他学者写就的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不同徐中约所写的中国近代史因作者为海外华人所以书中对于以中国人的身份对近代中国史发展进程的看法的表达不囿于任何一家学说一种主义开出...

中国近代史纲要读书报告

读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有感11121607机自学院摘要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大纲主要写了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的历史本书在一开始就从中西的对比入手指出到了十九世纪西方的世界已经具备了所谓近代文明而东方的世界仍滞留...

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打印版

中国近代史研究报告五邑侨乡文化的研究陈白沙纪念馆的历史研究摘要通过到陈白沙祠的参观去感受陈白沙对五邑地区的人民的影响学习陈白沙的精神和思想了解陈白沙的生平对陈白沙进一步的了解关键词陈白沙陈白沙祠陈白沙的思想及对...

中国近代史调查报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题目专业班级实践报告中国近代史纲要关于大学生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认识调研引言这门课程对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而一个国家是否重视历史教学小则影响大学生道德品质修养和理论文化水准的高低大...

《中国近代史》读后感

历史公正思想觉醒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摘要全书从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史事写得深入浅出内容上没有拘泥于事件过程和细节的铺陈方法上从总体把握演变趋势显示了作者沉潜思辨的写作风格同时还思考了国家前途民族命运社会...

读书报告 在中国发现历史

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崛起读书报告19xx年美国著名中国学家柯文的代表作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崛起一书在美国出版19xx年哈佛大学费正清研究中心研究员林同奇着手翻译了此书笔者读的是由中华书局...

读《中国近代史有感》

读书报告读中国近代史有感因为这本书不厚便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最大的感触就是与高中历史课上所涉及的历史知识有很大出入不管是时间的陈述还是评论事物的眼光和深度就拿甲午战争来说历史课本上只告诉我们发生事件的时间地点并宣告...

中国近代史读书报告(3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