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阅读调查报告

时间:2024.4.5

农民工的阅读调查

Part1:简单介绍农民工

农民工是指具有农村户籍却在城镇工作、生活的打工者。农民工作为中国社会转型时期的产物,对中国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繁荣贡献巨大。农民工也有高学历人才,并不仅仅是从事简单、重复和体力劳动的进城打工者。全国农民工总人数约等于2亿6000万。

在民工中,男性占绝大多数,年龄大部分集中在20至50岁之间,其中,25岁以下的新生代民工约占总数的19%。

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水平为主,占总数的53%,其后依次为高中/中专/技校一节小学,接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只占总数的7%;

月收入情况:月收入范围在2000~3000元的人数占总人数的47%,其次为月收入在1000~2000元范围内的,占总数的33%;而每月的话费消费方面,多数人每月的话费在50~100元范围内,这一部分人占总人数的47%,50元以下的占总数的26%。

农民工的社会角色:

1、盲流。农民工进城务工潮流往往是什么地方经济发展好,什么地方挣钱就去什么地方打工,这些未知的涌入对当地社会带來了很大的隐患。

2、边缘人。我们现在的制度是城乡二元结构制度,这种制度带来的后果就是城市人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保障,进城务工的农民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不能享有城里人那样的保障,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制度上受到排斥,同时城里人在心理上也看不起农民工,同时农民工在进入城市后只能靠着原来的亲戚朋友或者老乡关系工作跟生活在一起,这样在居住条件上也被边缘化。

3、过渡性的中介阶层。农民工由于其流动性,以及身份的特殊性,不能形成一个稳定的以及独立的阶层,他们面临着从农村到城市、山农业到非农业的过渡和转折。

4、亦工亦农阶层。农民工虽然进入城市生活但是他们身上还有相_当重的传统思想,没有真正从主观上把自己当作一个城里人,还有就是根本上的户籍制度的限制,只能是既是农民,同时又是工人。

5、准市民。为城市建设和发展贡献了重大力量的农民工的保障问题才被人们所关注,他们的认同仅仅是准市民,还没有真正成为市民。

6、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科技生产力的提高以及农村土地的减少,以后将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很大一部分会寻求到城市中打工,过上城市人那样的生活,成为广大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现在的城镇化所印证的。

生理以及心理发展特点:

农民工进入城市以后,他们主要面对的是一个不熟悉的,充满着陌生人的“城里人”的世界。他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建立的社会关系大都被远远地抛在了家乡; 他们在乡土社会中所遵循的那些规范和观念,也在这个充满陌生人的城市社会中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他们原来的那些社会关系由于外出打工而被无可奈何地和强制性的隔断,这样造成的一个直接的后果是农民工自身在城市里形成了一种社会心理上的结构性紧张和危机,这些心理上的结构性紧张和危机具体体现在:

 1、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  2、失落感和身份焦虑情绪 3、孤独心理和受挫情绪 4、压抑心理和怨恨情绪 5、被剥夺心理和抵触情绪

地位阶段:

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地位, 在其生活的当地农村属于中等偏上阶层, 而在其打工的城市属于中等偏下阶层

思想观念:

1、乡土观弱化,向往城市生活,但对城市满意度降低

2、婚育观趋向理性,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封建思想淡化

3、消费观保持了传统美德,但仍带有狭隘枷、小农意识

4、交际观进一步扩大,但仍呈现较强的血缘性、地缘性特征

5、休闲观略显单调,发展型休闲活动尚需引导

农民工生活主要状况

1、工作时间长,工作条件差。农民工5天制工作时间的较少,就工作环境来看,农民工感觉噪音大。

2、劳动合同签订率低,劳资纠纷发生率较高。农民工群体劳动合同签订率不高,超过五成的人没有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劳资纠纷发生率较高。

3、收入水平低,家庭负担较重。农民工群体个人年总收入主要分布在 0.6-2.4万元。农民工家庭平均人口数较多。

4、城市社会支持网络匮乏。一是基本不与城市人交往。农民工社会交往对象情况为:交往对象是亲友、老乡、工友、房东。

5、身份代际传递,底层水平流动。通过流动—失业—流动的循环,职业层次也没有提高。

6、“社会焦虑”感强烈。  

7、边缘化状态下诉求渠道缺失。

总而言之:农民工处于不被认真对待、在“被忽视”中生活。他们在职业稳定性、收入、保障等方面的被边缘化现象十分普遍,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所处的边缘化状态,造成诉求渠道的缺失。在我们的调查中,其表达渠道缺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法律知识缺失、维权途径缺失,对侵权境遇表现出无奈,无法通过法律途径表达自身意愿;二是基本话语权缺失,当涉及到生存、安全被忽视、发展权空缺时,他们或者无知,或者无人可讲,也无人会听,无法运用正式的组织系统、社会系统发出自己的声音;三是内部表达意愿缺失,大部分二代农民工在发生被侵权现象时,感到无能为力,或者怨恨、或者屈从、或者放弃。

Part2:农民工阅读

城市农民工的阅读现状: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城市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仍然十分单调和枯燥,他们大部分业余时间都花在上网、聊天、喝酒、玩牌、打游戏、逛街等方面,因此,其阅读现状也是十分不容乐观。从第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的数据来看,在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群体的业余时间里,他们每天接触最多的前五类媒体依次是电视(101.24 分钟)、报纸(21.43 分钟)、互联网(14.97分钟)、广播(8.36 分钟)、图书(7.74 分钟)。此外,他们每天通过手机阅读 4.64 分钟。由此可见,报纸是农民工高度依赖的阅读载体(60.7%),而图书和杂志的阅读率较低,尤其是图书的阅读率只有 26.1%。在传统纸质读物中,报纸在城市农民工中的接触面较大,人均阅读量也较大,这可能与报纸低成本、易获取、可快速吸收信息等功能有关。

阅读频率方面,大部分人表示他们几乎每天都会看书,这一部分人占了总数的41%,每周读书一到两次的人所占百分比为32%,很少看书的人占总数的27%;87%的人表示他们会利用下班后的休息时间进行阅读;

单次阅读持续时间方面,50%的人单次阅读持续时间为30分钟到1小时,单次阅读持续时间在10分钟以内和2小时以上的都很少,只占了极小的比例;

在阅读方式上,多数人会选择购买报刊杂志及通过手机阅读,另外,租书借书也占了一定比例;在每月用于阅读的消费上,有54%的人选择的2到10元,选择10~50元的也有27%,选择50元以上的最少,只占了很小的比例;在阅读动机方面,41%的人是了解信息,另有27%的人选择了学点知识,其余人的阅读动机则为休闲娱乐、寻找谈资等;在选择阅读物的渠道方面,占比例最大的两个是报刊摊的广告以及出版物广告。

阅读时间来看,多数人表示经常会看书并且会在工作之余的休息时间看书,考虑到农民工每天的工作强度,这样的用于阅读的休息时间不会很长,加上根据对其单次阅读持续时间的调查,多数人的持续时间集中在30分钟到1小时之间。


新农民工阅读诉求:

新一代的农民工群体主要是80后、90 后,他们受教育程度高,职业期望值高,物质和精神享受要求也高,更主要的是他们敢于接受新事物,渴望了解社会动态,关注生活,更加重视自身健康。他们希望自己的休息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并且乐意分配时间在阅读方面。

阅读动机与目的:

农民工主要的两个阅读动机就是获取信息、知识以及休闲娱乐,而在这两者之中,获取知识又占了较大比例,因此,以农民工为主要受众的出版物在内容选择上应以实用信息为主,同时要兼具娱乐功能,各类实用信息、知识信息之外也应有些轻松有趣的内容,但是重点要放在实用性上。

农民工的阅读趋势:

网上阅读、手机阅读、移动阅读等现代化的数字阅读方式   

                       

Part3:农民工阅读倾向

阅读题材倾向:

据了解,目前针对农民工的书刊读物极少,这一群体对网络媒体也存在技术门槛和经济门槛。农民工阅读的兴趣点多数在于大众小说,如言情类、都市类、历史题材、破案题材等。

在调查中有相当一部分比例的受访者表示偏爱《知音》、《故事会》一类的读物。另有部分农民工提出希望看到对自己的工种有用的信息资讯类以及教授类的内容,还希望能更多地接受安全知识类的内容。

阅读内容倾向:

给他们提供知识性、资讯类的,同时是他们感兴趣、能产生愉悦感的内容,可以缩小与其他群体的“知识鸿沟”,这也是是媒体人和出版人的责任和义务。而文章风格上宜用“知音体”等他们易接受的编写方式。有很多知识,看后可以学到东西的内容以及和自己生活最贴近,看后容易引起共鸣的内容是他们最为偏爱的,而感人故事和幽默搞笑也很受青睐。

内容长度倾向:

农民工的阅读时间呈现碎片化和拼接性的特点。因此,他们希望出版物内容不应采用厚重冗长的东西,应当长短篇幅文章组合。而太短的文章,尤其是故事类的内荣,因其接受内容浅显特质的影响,信息量过少,不易引起阅读的延续性和兴趣,因此纸版读物上两页左右的文章最受欢迎。转换在手机上应以15屏左右为宜。

Part4:农民工消费行为

购买力以及消费习惯:

绝大部分人进城的目的都是为了赚钱、养家糊口, 甚至为了赚够孩子的或自己的学费, 为此他们大多超负荷地劳作, 在生活上则尽可能地节衣缩食, 对住宿的要求极低, 他们中的多数人也舍不得在文化娱乐生活方面花钱, 绝大多数农民工除了做工时间, 便是吃饭、休息、睡觉, 日复一日地重复着从宿舍到工作地点, 再从工作地点到宿舍的循环过程。即使是休息时间, 也是守在屋里无所事事,极少到外面接触一些新的消费方式。他们在时间的充分利用、科技知识的学习、有利于人的舒适及全面发展诸方面十分欠缺。

阅读消费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

收入水平低、工作环境差、待遇差、福利低劣的次属劳动力市场, 劳动辛苦, 收入较低, 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阅读消费能力。(如:消费比重占收入的一大部分;工作时间长,少阅读时间)

农民工与农村的稳定密切的关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农民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他们为了多积攒些钱财, 一般都节衣缩食, 找最便宜的住处, 千方百计地降低迁移的成本。结果每年都能将相当可观的收入以汇款的形式汇回家乡。

Part5:总结

我们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农民工存在着极大的阅读需求,他们的需求无法及时满足。农民工是我国一个庞大却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群体,社会要关注这个群体的精神需求,为农民工提供满足其需求的读物,使农民工的整体素质通过阅读得到提升,提高他们为城市服务的能力和积极性;同时出版业更要为这一群体代言,向社会还原一个真实的农民工形象,消除之前的“妖魔化”误解。

满足农民工的精神需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工作着手:

1、出版机构要及时挖掘农民工出版物市场的巨大价值

近几年来出版营销的实践越来越丰富和多元化,农民工出版物的营销思路更应集思广益,主动创新,在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和企业利润最大化之间达到平衡。以下几点原则值得注意:

(1)深入了解和把握出版市场,及时获取市场反馈信息。

(2)接近出版市场,从对“三农”、“农民工”、“弱势群体”的社会关注和政策观照中入手,从目标受众农民工的阅读需求着力。

(3)与多元渠道和品牌合作,低成本安全进入出版市场。协同营销是目前出版物营销的一个创新理念,有协同渠道型、客户分享型、捆绑销售型、附加利益型、品牌联盟型,其共同的目的是,充分发挥双方优势,共享资源,从而节约大量的渠道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有助于信息乃至物流、资金流的畅通,也利于分销商对我们形成认同,从而提高信誉度和营销效率。

(4)影响和渗透出版市场乃至发掘市场,创造市场需求,不断寻找潜在受众群,把“不关心者”转变为“积极的支持者”。

(5)维护出版市场,培养农民工对自己的读物的兴趣、忠诚度和归属感,不断深化关系,提供增值服务,让农民工不仅视之为消遣品,更是情感的诉求点,利益的维护者。

2、呼吁社会参与,更好地满足农民工的阅读需要

(1)引起聘用农民工的工作单位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加强工作单位的福利建设,在工作地点附近建立简易图书馆、杂志阅览室等,使农民工有更多、更便利的机会可以进行阅读。

(2)引起社会其它群体对农民工阅读问题的关注,组织捐书、捐杂志的活动,使农民工获得更多的阅读物。我们专业的书香进工地活动就收到了广大建筑农民工的热烈欢迎。

3、定制适销对路的内容,采用新兴出版手段

农民工出版物市场既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也孕育着巨大的商机,各出版机构和文化公司要高度重视农民工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其量身定制所需要的出版物。另外可采取手机出版等高科技出版手段来传播这些内容,手机报、手机书、手机杂志都是非常好的传送方式。


第二篇: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的目的与意义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那些留在家乡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安全环境等很多问题都亟待关注,他们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之一。曾经有一首这样的歌谣:“有人问我是谁,我总不愿回答,因为我怕,我怕城里的孩子笑话。他们的爸爸妈妈送他们上学,一路鸣着喇叭,不是开着本田就是捷达。我们的爸爸妈妈送我们上学,一路都不说话,埋头蹬着板车腿上沾满了泥巴。”这首歌谣听上去有点刺耳,却反映了一些社会事实,农民工子弟不仅生活上不宽裕,而且还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一些歧视。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要“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本次对于农民工子女的调查报告主要是通过调查农民工子女的教育现状,在学习方面的需求,为社会对他们进行帮助提供一定的依据。

二:调查方法及对象

由湖南工程学院“志愿星期天”的志愿者们使用封闭式调查问卷、个人访谈、小组访谈方式对参加由校团委牵头,校青年志愿者中心组织的与湘潭市大桥小学的农民工子弟进行一帮一活动的35名农民工子弟进行调查分析。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围绕解决“三农”问题和增加农民收入,加之城市劳动力的缺乏,广大农民纷纷进城务工就业。随之而来的人口迁移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尤其是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日趋突出。

(二)农民工子女教育存在的问题

1.心理问题突出。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且农民工子女都是从农村的学校直接进入本地,他们和真正的农民并不相同,而是介于城市和农村这两个群体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2.安全无法保障。流动人口的工作大多不稳定,工作变动导致了居住场所的不固定,而且流动人口出于经济上的考虑,租住房往往都是在环境较差、出行不便、租金低廉的地方。这样一来,学校和家庭无法建立稳定的联络方式,致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无法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脱离家长监护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导致学生的出行安全无法保障。

3.教学内容相异。一般来说, 农民工子女大多是从偏远农村的

学校转入学校。他们的文化基础较差,所采用的教材版本往往不同,不同的教学进度、不同的教学方法以及不同的学习环境导致流动儿童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都出现了不能适应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学习热情,缺乏成就感,情绪不稳定,如忍受性低、孤独感强等;二是缺乏团体归属感,易产生不良情绪如反抗倾向、被压迫感等。同时, 农民工子女还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自我评价偏低、自卑、自闭、压抑等心理特征。这些原因导致流动儿童产生厌学态度。

4.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能否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上的帮助对学生适应性有显著影响。调查表明,大多数家长对其子女的教育还是非常关注的,但是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家长不能对子女的学习进行有效的辅导。流动人口多半来自经济、文化较为落后的农村,较低的文化程度和生活上巨大的压力让他们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来科学合理的教育孩子。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严重脱节,家里根本没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以致流动儿童在学习心理上也存在一定问题。

(三)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的建议

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问题的解决,不仅是对农民工子女权益的尊重,更关乎国家、社会的长期稳定和长远发展,因此全社会应一起来关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让所有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在共同的蓝天下一起成长。

1.加大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教育强国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但还不能落在口号上,而要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要增加教育和投入比例,特别是要加大农村基础教育,改善现有的教育基础设施,提

高农村教育工作的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能让教育人才安心在农村工作,从而让农村的孩子受到良好的学习教育,有较好的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长远的解决农民工的问题。

2. 建立民工子女学校:民工子女学校作为政府承办的项目,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不论是从师资力量,软硬件设备,教学能力和质量,学费征收,伙食和住宿等学校条件上,还是从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上来讲,对于民工子女都是最适宜的选择。所以,政府更多更好的建立打工子女学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根本方案。

3.制度创新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不仅仅是教育制度的创新问题,它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制度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就教育问题来谈教育的制度创新,因为教育经费的转移支付只是技术性的问题,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当务之急,是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我们最重要的还是要经济制度的改革,要消灭城乡两元制度,这个制度不改革,经济不发展,城乡的差异造成了农民工子女教育永远解决不了,为什么农民要进城,就是因为经济水平的差异,经济制度的差异,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四. 作为大学生,我们的行动

20xx年3月1日,在“20xx年全团青年志愿者工作会”上,陆昊同志指出,要把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做成青年志愿者新的重大品牌。20xx年4月9日,团中央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共青团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的通知》。农民工的孩子跟城市的孩子

一样,都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义务,更是我们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的青春不能浪费,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我们要努力回馈社会,造福社会,因此,我们应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参与到关爱农民工子弟的行动中来。比如可以积极的参加由我校青年志愿者中心的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坚持从学业辅导、亲情陪伴、感受城市、自护教育、爱心捐赠等多种志愿服务,以这些行动为载体,将关爱传达到农民工子女。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这些孩子的家长---那些风餐露宿艰辛生活的外来人员们,对于只有教育才能改变子女的命运这一点深信不疑,他们大多表示,只要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能力不是太差,自己就会尽力供应孩子上学的需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必须指出,民工对当地城市的建设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一般从事繁重甚至危险的、城里人不愿干的工作。因此, 希望以此次调查研究活动的资料和结论为基础,向社会大众传达关爱社会弱势群体的理念,唤起全社会人士对此问题的重视,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农民工子弟的队伍中来,给与他们一些学习上的帮助,更好的关心农民工子女的问题,使他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城市生活中来,能够真正快快乐乐地学习、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

英语0981班 罗丽媛

更多相关推荐:
农民工调查报告

情系农民关于农民工的调查关于农民工的调查报告历史告诉我们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必有其出现和存在的理由和历史意义当代中国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其社会制度尚未完善各种社会问题充斥形式环境复杂19xx年改革开放时在农村实行家...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通信与电子工程工程学院通信111***20xx1320**关于城市中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农民工”这个新时代的产力军应运而生,他们已逐渐…

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调查报告调查人指导教师时间20xx年8月18日地点一调查目的通过对本村农民工外出打工的抽样调查了解本村农民工的就业情况将农民工的情况反馈给社会尽可能让社会关注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同时能更深入的...

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

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报告一主题简介农民工是改革开放进程中成长起来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体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工主要活跃在沿海城市他们是城市面积的拓展者和社会价值的创造者农民工问题是我国城...

农民工调查报告

农民工问题调查报告准确把握中国浙江农民工就业的现状和存在问题,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制度和服务体系,对统筹城乡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浙江省是吸纳农民工就业的大省。根据省统计局20xx年统计数据显示,…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应日0931班梁桂学一调查目的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今各地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这就需要大量的...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

xx学院社会调查实习关于农民工问分院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完成日期题调查报告20xx年08月10日目录摘要1一方法与过程1二遇到的问题2一劳动强度大工资报酬低2二劳动合同签订率比较低保险意识不强3三居住条件差子女就学...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报告实践主题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实践参与人生物技术专业1003班实践时间20xx年7月25日26日实践地点河南省安阳市东区调查目的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

农民工生活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存现状调查报告调查目标近年来大量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为社会付出了廉价的劳动力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在陌生的大城市任然处于边缘状态他们干的是工人的活却还是农民的身份他们经常受人歧视很难...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问题的调查报告情系农民工一前言二提出问题三问卷调查四数据统计与分析五专题研究1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及工作环境2农民工的生活状况及子女教育3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及解救措施六总结与感想组长组员前言随着中国社会的向...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民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工程10220xx03420xx蒙清新张光闪工程10220xx03420张光闪工程10220xx03420张光闪工程10220xx03420张光闪工程10220xx03420张光闪工...

农民工现状的调查报告

农民工状况的调查报告农民工问题自提出日起就是一个热点话题它关系农民工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我们国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农民工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我国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推行下农民工所起...

农民工调查报告(4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