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政治复习计划

时间:2024.4.20

七年级上册思想品德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1、学生对思想品德学习重视程度还不够。

2、班级之间水平差距大,优生与学困生差别大,学生学习水平参差不齐。

3、学生思想品德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有待养成和提高。

4、针对期末考试,学生的答题的方式方法与习惯需要给与专门的指导和训练。

二、复习内容

七年级上册所学知识。

三、复习措施

1、系统复习。每节课复习一课,课前精选复习习题,量不要大,两个问答题,十个选择题,当堂训练,当堂讲解。30分钟背诵记忆, 15分钟训练讲解,以巩固基础知识为目的。指导学生立足于课本,熟练掌握教材所涉及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复习教材基础知识,梳理、构建形成网络加以强记。万变不离其宗,如果学生能够对课本上所学的知识做到融会贯通,那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遇到什么题都可以从容应对。所以复习中首先应该回归课本,通过列知识结构图表对原来已经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这既有利于学生弄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又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具体的知识点。从而使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时候考虑的更准确、更全面。计划用六节课,三周的时间完成系统复习。

2、综合复习。以单元为单位,每节课综合复习一个单元,以单元检测题为依托,讲练结合,以训练做题方法为目的。计划用3节课完成综合复习。

3、重点复习。挑选重点知识,重点巩固记忆,重点训练,重点讲解。

(1)阅读题目。审题要仔细、慎重。分析题意,确定答题方向和范围。明确考察的是“是什么”、“为什么”还是“怎么做”。

(2)阅读材料,给材料分层并标出其关键词,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3)回扣教材,根据已有的知识确定问题材料情景所需的知识原理。

(4)组织答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确定应选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基本知识原理来表达。语言表述要规范,结合材料进行论述,注意层次性。答题要确切、简练,书写规范、工整,尽量采取要点式答题。答题时要准确应用政治术语,防止用原理生搬硬套。避免出现答案写得不少,得分却极少的现象。为在练习中减少失误,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要求学生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出出错误的原因。

找出正确的解答方法。经过一段时间后重做错题,然后与正确解法进行对照、比较,以便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记忆。在后期复习阶段让学生做必要的模拟训练题既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最好的复习,还可以通过做题发现问题,以便在复习中及时的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也只有在运用中才能发现问题,才能知道自己在知识方面究竟有那些地方学的不扎实,理解的不够透彻,以便在考试前及时的将这些缺漏的地方补齐,从而使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进一步得到完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

4、自由复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己巩固记忆。

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


第二篇:初二上政治复习计划


初二政治期末考试复习计划

一、复习目标:

1、帮助学生理顺基本知识结构和重要知识点。

2、使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3、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具体的问题。

4、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解题能力

二、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家,温馨的港湾

1.对家的理解和认识?

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会让自己感受到家的浓浓爱意,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会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幸福,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为什么孝敬父母(父母养育之恩体现在哪里方面?)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

(2)父母在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

(3)父母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

(4)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

3.怎样孝敬父母?

子女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原因)有哪些?

(1)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2)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

(3)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影响与父母沟通。

2.与父母沟通的技巧有哪些(怎样与父母沟通)?

(1)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必要时作出让步。

(3)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主动和父母聊天,和父母开展一些增进感情的活动,交换彼此的看法等。(结合13页的技巧和方法)。 第二课 我们共有一个家 一、我爱你,中国

1.我们的祖国有那些可爱之处?

(1)我们的祖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

(3)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体现在文字典籍,艺术创造,科技发明等方面

2.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对中学生的要求)?

(1)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江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

1

(2)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建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3.如何认识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阔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

(2)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民族人民为了捍卫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团结奋战,共御外侮,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创造祖国繁荣稳定的新局面。

4.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1)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

(2)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法定义务) 怎样热爱祖国=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对中学生的要求)? +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 中华儿女是如何心系祖国的?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共同的心声。

(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海峡两岸人们是骨肉兄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3)许多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2.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勤劳、勇敢、坚毅、智慧。

3. 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

(2)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继承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

(3)祖国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

(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4.什么是民族精神?为什么要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

(1)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是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2)在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也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灵魂与传统。

(3)今天,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振奋民族精神,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

5.青少年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1)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

(2)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第二单元 第三课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我们为什么要学会交往?

1.必要性:人生离不开交往。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

(2)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重要性:在交往中完善自我。(青少年为什么要学会交往?)

(1)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

(2)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从而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

(3)朋友在物质上给予帮助,或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激励我们能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4)好朋友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在交往中完善自己。

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交往的内圈和外圈

(1)一个人的交往,以自我为圆心,由小及大,向外扩展,从交往范围和亲近程度看,可分为“内圈”和“外圈”。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

(2)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

2.为什么我们的交往要由内圈向外圈发展?

(1)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受到更多的教益。

(2)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但是在外圈交往中应该十分谨慎,避免盲从。

3.网络交往应该注意什么?

(1)互联网带给我们大量信息,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

(2)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正确使用互联网,让互联网发挥积极作用,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四课 掌握交往艺术 提高交往能力 一、文明交往礼为先

交往的艺术和技巧有哪些?

1.文明礼貌的重要作用(为什么要讲文明有礼貌?)

(1)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

(2)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傲慢粗鲁的语言会导致敌意、恶化关系,降低自身吸引力。

2.讲文明、有礼貌的主要表现?

(1)语言文明:

作用: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

要求:使用礼貌用语;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比说大话;多用商量的口气,不盛气凌人。 3

(2)态度亲和:

作用:能增添交往的魅力。拉近交往双方的距离,增进人们的团结和友谊。

要求:态度真诚、待人和气、谦恭。

(3)举止端庄:

作用: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能反映出一个人高雅的气质和一个人的道德素养、文明程度。

要求:彬彬有礼

3.交往礼仪三原则是什么?

(1)平等待人: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在交往中做到既不盛气凌人也不卑躬屈膝。

(2)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利益交往的重要原则。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3)宽容他人:学会宽容和大度,可以使自己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表现为宽厚待人,有气量。宽容要讲究原则。

二、交往讲艺术

1.怎样掌握交往的艺术?

(1)要学会倾听

意义:善于倾听我们就会被更多的人喜爱,有更多更好的谈话伙伴。是扩大人际交往的好办法。

技巧:认真仔细的听别人讲话。

要耐心:精神集中,神情专注;要虚心:不随意打断别人和对别人的观点妄加评论; 要用心:在聆听中善于思考; 要会心:与谈话人进行目光交流,或点头表示鼓励。 (结合教材P49相关联接)

(2)学会表达

意义:学会表达是与人共处的重要内容。语言表达的技巧是心灵沟通的桥梁有人因会表达受人欢迎,有人因不会表达在人际交往中吃亏。

技巧:选择双方感兴趣的话题,不能只顾自己说或只谈论自己。

注意说话的分寸和角度,善于把握谈话的时机和营造谈话气氛。

说话时要有感情投入。

(结合教材P50材料练习)

(3)学会赞美他人

意义: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人感受到人际间的的理解和温馨,有效地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进而增进双方的友谊。既鼓舞他人的心又愉悦自己。

技巧:赞美要讲究分寸。

赞美要有针对性,需自然、顺势、具体、真诚。

能够给对方渴望得到的赞美。

多赞美那些不被注意的人们。

(4)还学会微笑、学会拒绝、学会妥协、学会批评。

第三单元 第五课合作竞争求发展 一、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

1.为什么要合作?

(1)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2)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靠着群体的合作,人类得以生存和发展。

(3)合作有助于个人健康成长。通过合作学习,从而获取更多的信息,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

4

(4)善于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通过合作,借助别人的智力、能力和才干,可使自己的事业获得成功。同时,要想把事业坚持到底,仅仅依靠信念的支撑是不够的,必须有友情的滋润,这样才能在遭受挫折时得到鼓励,从中获得力量,进而有勇气迈向新的征程。

(5)善于合作,是时代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合作的内容更加广泛,合作的形式更加多样,合作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是大家通力合作的结果。可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合作的人。

二、竞争不忘合作

1.为什么要竞争?

(1)竞争也是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必要性)

(2)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

(3)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

(4)在与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易找出差距,弥补不足,从而进步、发展得更快。

2.正确认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1)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合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我们既要合作又要竞争。

(2)竞争不能忘记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事业才能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3)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那种置道德与法律于不顾的不正当竞争,害人害己。

(4)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生活中大多数竞争可以“比翼双飞”,甚至是“百花齐放”。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实现“双赢”。

3.怎么正确对待合作与竞争?

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六课 合奏好生活的乐章(怎样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心中有他人

1.做到心中有他人

(1)平等待人。

为什么: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尽管我们每个人在家境、体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但是每个人都有长处,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平等对待别人,别人才能平等对待自己。

要求:把对方看成和自己同等的人,平等相处,尊重对方的人格、利益,自觉承担应有的责任。

(2)体谅他人

为什么:能否体谅他人的处境,能否尊重他人的意愿,关系到与人合作的效果。

要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合作过程中,自己不情愿做的、不接受的事,就不要推给他人,要求他人去做。

换位思考。当在合作中与他人产生了矛盾,应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想问题,体谅对方的情感,以便在理解对方的同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3)理解和宽容他人。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合作需要理解和宽容。善于理解别人才会被人理解,能够宽容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宽容。宽容不是软弱,而是一种博大的胸怀,是理解人、宽容人的表现。合作交往中难免产生磕磕绊绊,如果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不仅会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压力,还 5

会使你和同学、朋友的关系渐渐地疏远。

要求:以豁达的胸怀原谅别人。他人无意或过失伤害自己:不予计较和追究,由衷的原谅他人故意刁难自己:只要没给自己造成巨大伤害,对方又表示了歉意的,可原谅、饶恕对方。

二、与诚信结伴同行

1.为什么要讲诚信

(1)诚信无价。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是为人之本。

(2) “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并干出一番事业,就必须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不诚信可能会在短期内带来一定的利益,但最终必然会付出一定的代价,遭受巨大的损失

(3)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诚实能使人放心,守信能赢得别人的信任。

2.怎样做到讲诚信?

(1)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诚实首先要对自己诚实。不自欺,对自己实事求是,不说违心话,不做违心事。当然诚实并不意味着要说出全部真话,公布自己的全部秘密。

(2)诚信必须做到信守承诺,言而有信。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许诺要慎重:许诺时要考虑自己的能力和客观可能性,考虑道德法律的要求。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难以履行诺言,应尽早向对方如实说明,郑重其事地向对方道歉,并且按承诺或约定主动地负担给对方所造成的某些物质方面的损失。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做出的不合理、不正确的承诺就不能去履行。

(3)树立诚信意识,提高对诚信重要性的认识。

(4)积极同身边不诚实守信的行为做斗争。

第四单元 第七课 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什么是法律?

(1)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行为。(与道德等其他规范相比)

(2)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的(联系人大的职能)

②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最主要特征)

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表现(在我国,所有的公民平等的遵守法律;任何人违法,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3)法律的本质:

总体上:法律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我国:我国法律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因为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怎样的?

(1)在我国,公民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公民在依法享有各项权利的同时,还必须自觉履行各项法定的义务。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在我国,公民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在享有权利的时候,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不允许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

②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在某些条件下,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例如,劳动既是公民享有的权 利,又是公民应尽的义务。

③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公民的权利越能得到保障,就会越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他们自觉履行义务;而公民履行义务的自觉性越高,就越有利于国家的富强昌盛,公民的权利也就会获得更多的保障。

3.怎样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6

(1)权利的行使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不得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要尊重他人的权利,不能在合法权利之外谋取非法利益。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有权运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的程序依法维权。不能采取非法手段。

3.怎样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否则,就是违法犯罪。

(2)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有哪些?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规定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法律的重要内容,法律正是通过规定人们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什么来规范人们的行为的。

(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

在我国,任何公民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都有权根据法律规定,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部门、机关和团体寻求法律保护。通过协商和解、提起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途径,依法解决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违宪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法律正是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

第八课 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一、关于生命健康权

1.生命健康权的重要性是什么?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健康是人们幸福生活乃至生命安全的重要前提。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法律保护。

(1)我国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侵犯公民的生命健康权的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给予了特殊的保护。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3.怎样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依法维权。当自己的生命健康和健康受到威胁和侵害时,一定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一要及时、如实地向公安机关报案,不能让侵害者逍遥法外;二要采用合法手段为自己对回“公道”,不能以牙还牙、以恶对恶。

(2)依法保护生命健康权,还要加强自我保护,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找保护能力。多一份防范,多一份安全。

(3)我们应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健康权。 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决不做侵犯和危害别人生命和健康的事。同学之间要相互爱护、相互尊重,据闹要适度,避免因过失而给对方造成伤害,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冲突。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人格尊严的内容和地位及保护

(1)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 姓名权、隐私权等

(2)重要性:人格尊严是公民所必须具有的、终身守护的权利。

(3)我国法律尊重公民的人格尊严,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宪法、民法相关规定) 7

(4)依法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人格尊严。

当自己的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应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找回失去的尊严。

要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隐私权的概念及如何保护保护

(1)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个人的私生活。日记、照相簿、生活习惯、通信秘密、身体缺陷等)的权利。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在我国,公民的隐私权受法律(宪法、民法、统计法)保护。未成年人同样享有隐私权,受法律的保护。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隐私。

3.青少年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首先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

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维权。

我们还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第九课 财产权 消费者权 一、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1.财产及财产权

(1)财产是人们求生存、某发展的物质基础和基本手段。

(2)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3)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刑事法律手段是最严厉、最有效的方法)和民事(民事法律手段是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4)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对于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2.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

(1)与侵害者协商解决;(2)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帮助。

3.继承及继承权

(1)公民的遗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方式。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2)法律保护公民的继承权,是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的延伸和体现。

(3)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未成年人被侵权后应依法通过自己的监护人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维护自己的继承权。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1.智力成果是什么?

智力成果就是人类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

我国宪法、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有关的法律规定:我国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3.怎样依法保护智力成果权?

(1)不断加深对依法保护智力成果的认识,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意识。(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

(2)当自己的智力成果受到侵害时,要积极寻求法律帮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主要是民事法律手段)

8

(3)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三、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1.消费者享有哪九项权利?(前五项结合事例会判断)

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等九项权利。

2.怎样营造放心的消费环境?

总: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1)生产者:地位:消费活动最主要的参与者,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址、厂名和商标。

(2)销售者:地位: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纽带,经济活动中要的参与者。

要求: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信手服务承诺,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产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

(3)消费者:遵守市场秩序,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的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依法维权。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3.消费者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到侵害?

(1)当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应依据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通过正确的途径来维权。

首先,可以与经营者直接协商,双方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解决争议;

其次,协商无效时,可请求消费者协会或其他部门调解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可以向媒体曝光

(2)消费者要加强自我保护。

第五单元

第十课 我与集体共发展

一、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1、是什么——

集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同一个集体中的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行动上相互支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集体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中。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

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二、团结的集体力量大(集体的作用)

1、怎样形成团结的集体?

思想上高度统一,行动上目标一致,在情感上共鸣,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合力

2、为什么说团结力量大?

9

(1)集体团结可以给每个成员以鼓舞和信心,使个人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挥;集体的团结可以使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合力。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2)历史发展和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没有国家的统一,没有各族人民的大团结,也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维护集体团结

自觉维护集体的团结。我们要特别珍视集体的团结。

三、自觉维护集体利益,促进集体的发展

1、正确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

(1)二者关系:

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爱吃个人的正当利益。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2)怎样处理二者关系:

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 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我们必须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2、怎样为集体添光彩。

(1)在实际行动中:维护集体荣誉要体现在行动上;要关爱集体中的每一位成员;尽职尽责完成集体分配的任务;积极发挥个人特长,做好本职工作。

(2)当集体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严重损害集体利益的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3)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的最高表现(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不做丧失民族气节,损害国家利益的事。

四、关于亲社会行为

(一)含义:泛指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结合20页图片理解)

(二)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

1、学会谦让、分享、助人

(1)学会谦让:

为什么——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形成和谐的社会秩序、文明的社会风气不可缺少的道德规范。 谦让是一个人有涵养的表现,是对其他社会成员的尊重和宽容,并非意味着软弱可欺。,更不是妄自菲薄。

怎么样——

首先要做到为人谦逊、礼貌待人,不唯我独尊、盛气凌人。

突出表现为在荣誉、利益面前不争名夺利,能自觉地为他人着想,做到先人后己,把好处和方便留给别人。

还表现在能妥善处理与他人的矛盾和冲突。只要不是原则问题就主动谦让

(2)学会分享

是什么——

分享就是把自己有价值的东西提供给别人,与他人共同拥有和享受,把“我的”当成“我们的”。 为什么

意义:①使你的人生更加丰富多彩,体验到更多的幸福,得到信任和友情,有新的提高和收 10

获。

②在合作中,只有通过分享和交流才能获得进步和成功的条件。

怎么样——

主动与他人分享一件具体的物品、一条重要的信息、一次难得的机会、一分真挚的情感等

(3)学会助人

为什么——

助人是愉快的。当看到自己的努力能消除他人的痛苦时我们会感到由衷的幸福和快乐。献出自己的爱,收获的是双份快乐。

怎么样——

首先要真诚;

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①可借助别人和社会的力量;②注意自身安全;③维护他人的自尊。

2、为社会做贡献

(1)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2)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感受蓬勃发展的社会生活,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关心祖国的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大业。

关心身边事,并积极献计献策

(3)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自己的行为有利于社会,就是在奉献。

表现:(1)舍己为人、大公无私、

(2)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也是奉献。

第六单元 关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怎样)

一、关爱大自然(道德角度)

1、尊重生命,保护生物多样性

是什么——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层次和联合体中生命的多样化。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了解)

为什么——

⑴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就等于保护了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石。

⑵就等于保护了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基础,就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身。

怎么样——

我们应该学会平等地对待地球上的每一种生物,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自己不捕杀、食用野生动物,发现其他个人或单位破坏野生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行为要积极举报(结合42、 43页材料)

(我国对生物多样性的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非法捕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依照关于惩治捕杀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犯罪的补充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2、善待自然 做大自然的朋友

为什么——

大自然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的摇篮,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善待大自然,大自然就会善待我们。

大自然为我们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但随着当今自然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天然之美显得越来越珍贵。

11

怎么样——

善待自然就要保护自然,不破坏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就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就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3. 美化自然,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为什么——

为了我们的生存,为了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美化大自然,使我们人类生活的家园处处充满美。

怎么样——

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植树造林。

保护好自然景观。第一、到风景区旅游,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写乱画,不破坏环境。第二、每位游人都要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敢于和破坏自然景观的行为作斗争,保护好自然景观,让大自然美丽永存。

二、依法保护环境。(法律角度)

1、我国已形成环境保护法律体系。

是什么——以宪法为基础,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基本法)为主体的法律体系(49页相关联接)。

意 义:环保法为保护、治理环境提供了法律依据,切实保证了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事实。

2、依法保护环境

为什么——

依法保护环境,是每一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青少年是未来环境的主人,使环境保护的最大受益者,更应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主动为保护环境作贡献。

青少年怎样——

(1)我们要积极学习环境科学知识,了解我国的环境国情,认识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性和保护环境的紧迫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光荣,破坏和污染环境可耻”的观念。

(2)我们要积极学习和宣传环境保护的知识及有关的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律己,不做污染和破坏环境的事。要运用法律手段,反对和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

(3)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要积极参加学校的公益活动。(具体做法)

第七单元 第十五课 走创新之路

一、创新的含义:

创新既是指一种精神,也泛指创造任何一种新的事物,同时也专指科学技术领域中的发明创造。(了解)

二、为什么创新?

1. 科技的发展靠创新。

创新是力量之源,发展之基。因为创新,科技才走出象牙塔;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技每前进一步都是追求创新的结果。不断创新是当代科技发展的主旋律

2、国家的发展和民族振兴离不开创新

创新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伟大意义。

A .与时俱进是时代发展的要求。21世纪是创新的世纪,更广泛、更深刻、更迅速的创新对我国尤为重要。

B.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

C 思想僵化,墨守成规,就必然落后于时代变迁的脚步,甚至会被飞速发展的时代所抛弃。

三、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12

1、培养好奇心

好奇心与创新:

好奇心是他们走上科技发明创造之路的起点,是创新的最初动力。好奇心需要把握,否则也会对人们的成长造成消极影响。(重要性)

只有把好奇心转化成兴趣,进而发展为志趣,多加观察、大胆设想、锲而不舍的人,才能最终有所发现和创造。(怎样)

2、培养创新思维:

⑴.善于观察、见微知著(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

⑵. 开发自己的想象力(是创新的先导)。

首先:要“敢于想”,敢干“异想天开”。

其次:要“能够想”,借助丰厚的知识和经验。

第三、要“善于想”,围绕一点向外发散。

⑶. 培养求异思维

善于生疑、存疑、质疑;学会独立思考,遇到问题多问为什么,敢于对权威的结论提出质疑。

3、积累知识,敢于实践

(1)知识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学好各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

(2)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必须学以致用,勇于实践。我们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小制作、小发明、科技竞赛、科学实验和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第八单元

第十六课 宪法

为什么说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首要地位,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原因:(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内容:国家性质和根本任务、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和其他基本制度,内政外交方面的基本国策,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成与职能、国家标志等问题。

性质:集中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只能由宪法来规定和确认。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体现:一方面宪法是普通法律的立法基础,普通法律是宪法的具体化。另一方面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要被撤销和宣布无效。

意义: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对于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多部门、多层次的完整的法律体系,有着重要意义。

(3)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原因: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和最高法律效力决定。

2、宪法是最高的行为准则

原因:(1)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的最高行为准则

原因:在我国,人民通过宪法将国家权力授予各级国家机关,各级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据宪法行使着不同的国家权力。

表现:一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禁止做的事;二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拒绝做宪法过定做的事;三是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做宪法为授权的事

(2)宪法是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最高行为准则

与共 产 党的关系: 宪法是一个总章程,是我国一切团体和组织的总章程,是最高的行为准 13

则。 我国宪法是中国共 产 党的基本方针、政策的法律化。中国共 产 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它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也带头模范地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尊严。在中国共 产 党的章程中明确规定“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3)宪法是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

总说:在我国,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必须尊在宪法范围内活动,把遵守宪法作为自己的最高行为准则,依照宪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决不允许特殊人物存在。

原因:宪法的尊严和权威关系到国家的命运、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根本权益。公民守法首先就要遵守宪法,不遵守宪法也就意味着其它法律得不到真正的实施

怎样:

①公民遵守宪法具体做法:在我国每个公民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律观念,都应首先增强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意识,树立宪法观念,大力宣传宪法在国家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②青少年:应当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如严肃认真地参加升国旗、唱国歌等仪式;还要以各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宪法,并同违反宪法的行为作斗争,时时处处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的尊严。

第十七课 建设法治国家

一、走依法治国之路。(总讲意义)

含义:在我国,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要求: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依法行政,公民要严格遵守法律。

地位: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意义:总:依法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条件,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具体表现为: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要求用法律来引导、规范、制约和保障。只能实行法治,才能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进行,经济活动中的种种弊端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遏制

②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区别于人治)社会的文明进步,A不仅表现在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的提高,B还表现在能否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③实行依法治国是维护国家长治久安最有效、最根本的办法,也是最重要、最可靠的保障。国家运用法律维护社会秩序、保持社会稳定是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历史经验证明,“法令兴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二、加强法制建设,健全法律监督。(怎样)

1、健全法制建设

(1)国家必须做到: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 违法必究

①有法可依(前提和先决条件):

含义:就是要求国家高度重视和较强立法工作,制订完备的法律,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意义:有了法,才能谈到国家法律和制度的完善;有了法,才能谈到依法办事和守法。 ②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含义:就是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严格遵守法律的规定。

14

意义:有法不依,等于无法。法律制定出来,就需要大家去遵守,去实施。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被人们遵守,无异于一纸空文。

③执法必严:(重要条件)

含义:就是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在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严格、严肃、严明,切实依据法律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程序办事;对于执法犯法、贪赃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犯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肃处理。

④违法必究:(重要保障)

含义:就是要求对一切违法犯罪行为都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并予以制裁。任何组和个人都不能例外。

(2)青少年:做知法、守法、护法的合格公民。这就要求我们认真学法,对法律提倡做的事情积极去做,法律规定作的事情一定去做,法律不允许做的事情坚决不做,逐步增强守法意识,树立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2、健全法律监督和制约机制

含义: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主要内容包括立法监督、执法监督、司法监督

地位:是整个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环节,是实行依法治国的重要手段。

立法监督:

含义:立法监督主要是对国家、地方和行政立法活动的监督(相关联接)

作用:防止违宪立法,从而保证宪法的尊严和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

执法监督:

含义:执法监督是为了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促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依法行使执法权而进行的监督

司法监督:

含义: 司法监督是对司法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

监督主体:A国家权力机关、B中国共 产 党和各民族党派、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各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E司法机关对自身系统的监督。

目的: 国家通过司法监督实现司法公正

公民(青少年)依法行使监督权。

法律规定: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依法享有批评权和建议权。

监督方式:A通过提出批评建议,B新闻报刊,C来信来访,

D还有拨打热线电话和E参加接访日活动等。

错误方式:贴大字报、聚众闹事(违法行为,扰乱社会秩序)。不得捏造或者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违法,侵犯公民人身权利)

(2)意义:①有利于国家机关加强廉政建设,督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格依法办事,防止违法乱纪现象;②有利于促进国家机关提高决策水平和办事效率。

三、复习方法和措施:

1、主要是以课本为主,结合平时所做的练习,针对平时易错和多错题纠正错误,夯实基础,理清知识结构和知识点。

2、巩固知识点,主要是以讲义为主,练、讲结合,纠错提高。进一步明确答题规范,培养审题能力,提高解题技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3、整理好一份简单有效的复习提纲,提高复习效果。争取优分率为38%左右,及格率为90%左右。

4、备课组统一复习进度、统一复习重点和难点。加强合作和交流。

5、学生根据自己的复习情况,看书和练习册,个别答疑。

15

16

更多相关推荐:
八年级复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及提纲本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八年级的学生已是我带的第二个学期了所以对学情还是比较了解转眼间这学期的学习任务也将要结束为了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学生巩固本学生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技能...

初二期中复习计划

初二期中复习计划初二学习计划1每天早上620起床用10分钟将头天要背的课文温习12遍640从家出发2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做好笔记3认真仔细写作业不对答案认真对待每一门课4写完作业后复习当天的内容并预习第二天上课...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初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初二阶段是一个分化阶段为了使初二的数学考试取得理想的成绩做好期末的复习工作我们备课组以课标为大纲以考试规律为指导现制定教学计划如下全面系统单元复习15115综合复习115120一复习原则1基...

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计划

初二历史期末复习计划临近期末为了更好的搞好期末复习进一步提高初二历史教学成绩顺利地迎接期末考试现制定下复习计划期末复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复习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要求细致地掌握每一部...

初二数学复习计划

初二上数学期末复习计划从本周开始到期终考试还有三个多星期时间初二数学新课还没结束由于课时紧我们采取边完成新课边复习上半学期的知识经备课组讨论并详细分析后制定了复习计划现简单谈谈我们的复习安排与思考一学情分析通过...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计划

戴氏精品堂学校总校大源校区电话66009599初二物理彭老师初二物理期末复习计划一学情分析经过半年的物理学习学生知道并认识了许多物理现象应已初步了解了一些物理知识以及学习物理的方法本期教学内容主要分六个部分分别...

初二语文复习计划

初二语文复习计划本年度第一学期语文教学工作即将结束为了做好期末复习工作让学生巩固本学生期所学的语文知识增强语文学习技能特拟定本期语文复习计划一时间安排本期复习安排在第17周至20周完成总课时数为20节共四周时间...

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复习计划教材分析第一章辽阔的疆域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第一二章是本教材之重点和难点第三四章内容相对简单主要以识记为主这学期我担任八年级地理教学各班...

初二复习计划

期末复习计划语文一字词1语文书后面的读一读写一写2全效学习上的一大题中的字词题尤其是错了的3听默本上面老师或者家长听写过的词语看错的词语重点是读音字音字义解释等二古诗1课内古诗准确掌握其重点要能鉴赏2课后古诗熟...

初二上期末复习计划

20xx20xx学年度初二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重要内容Unit18的单词短语句型语法知识二重难点17天12个月科目乐器交通工具动物天气地点的英文2数字的使用序数词基数词中超过一百的使用3时间的表达法相关规...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

初二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内容1熟练掌握14单元重点词语的读音及写法2熟练背诵及默写会2530课课外古诗词22242627重点古文3文言文会重点实词的解释尤其注意通假字和一词多意现象会一些名句的翻译会在整体把握...

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计划

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内容1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运用2现代文阅读3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古诗词的背诵默写4作文写作的技巧5综合实践与口语交际二复习重点1基础注意辨别字形正字音释词义正确使用成语掌握修改病句的基本方...

初二复习计划(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