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计划

时间:2024.4.21

指导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课题计划

初村小学 刘永强

学生的成长环境主要有学校、社会和家庭。其中,家长和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来临,一些全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极大地冲击着我们,而且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改变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就客观上要求我们的家长和家庭教育要转变旧有的思路和模式,以适应新的变化。

一、子课题提出背景

在当今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却很少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而且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十分缺乏。家长对孩子精神上的过度保护,如同身体上的过度保护一样,极大地降低了孩子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二年级的孩子自我调节能力比较差,情绪不稳定容易激动、冲动,而大部分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常识知之甚少,即使孩子已经出现明显的不良心理征兆,家长也不能及时发现,更谈不上给予重视和指导。在这种条件下,即使家长意识到子女的心理问题,也不知道如何着手解决,有时因处理不当反而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导致严重恶性事故的发生。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掌握科学的方法,明确教育的内容,注重教育的策略,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合力,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子课题研究的目的

1、促进家校、家园沟通,搭建家庭、社会、教育的“立交桥”。

2、丰富家庭教育理论体系,探索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良好途径和方法。

3、形成教育合力,达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完美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子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为什么活着,应该怎样做人。在孩子心目中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追求,因为崇高的理想具有鼓舞人们前进和奋斗的巨大精神力量,可使人在艰难困苦中依然充满希望和信心。

2、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如自我气质的了解与完善,活泼开朗性格的塑造,广泛的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3、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能够正确认识、评价和表现自己,通过孩子交往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辅导与训练,掌握人际交往的社会性和技巧等。

4、积极健康的情感、意志、品格、品德心理的培养。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情感的主人,学会正确处理理智与冲动、调节与控制,挫折与磨砺的关系。形成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树立自信心,对不良品德的预防与矫正等。

5、培养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注意力、记忆力、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有关复习与遗忘规律的掌握,以及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态度等。使孩子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认识学习的价值,形成合适的动机水平,保持刻苦学习。

四、子课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1、树立家庭教育新理念。更新“重养轻教”、“树大自直”等传统观念,树立科学化、现代化、人文化的家庭教育新理念。

2、改善家校关系。学生入校后,家庭教育往往过早的“淡出”教育圈。学生入校出现错误后,往往家校关系紧张。家庭教育研究为学生成人成材搭建了平台,要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育效果。

3、促进家庭和谐、社会进步、教育发展。家庭教育的影响力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家庭教育研究要充分挖掘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五、子课题研究遵循的原则

1、统一性原则。在有关政府部门和学校领导和支持下统一开展工作。

2、尊重家长的原则。确定学生家长为主体、研究中心为主导的原则。

3、区别对待的原则。根据家长类型及家庭教育状况选择研究内容及方向。

4、双向互动原则。发挥学生家长在参与研究中的主动性,实现研究者和实践者的互动。

5、科学性原则。研究过程符合程序,研究方法要科学严谨。

6、超前性原则。研究内容的选择有预见性、前瞻性。

六、子课题实行的相关措施

1、收集资料信息,强化学习。通过网络、图书、家长会、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有关信息。

2、通过收集的信息对全班的学生家庭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组织多层次的座谈会,分别选择部分学生家庭进行个案研究。

3、评选优秀学生家长,组织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部分优秀家长先进经验。

4、建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培训班。

七、子课题预期的成果和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通过此子课题的研究让学生家长认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表现形式:1.先期调查问卷及问卷分析;

2.个案分析座谈记录及总结;

3.优秀家长评选结果及优秀家长发言内容记录;

4.家长学校培训材料及反馈。


第二篇: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辛浓心之升 34835480 拥有健康,财富向你我走来!

心理营养 职场健康 生涯规划 笔迹分析 心理咨询

摘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目标是培养孩子认识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通过营造爱和民主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环境熏陶、共同游戏、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方法等途径,从而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关键词:家庭心理健康教育 目标 途径

在我们的家庭中,父母是孩子的长辈、亲人,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同时,也是孩子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地位是任何人无法代替的。那么,作为父母如何尽其应有的责任,发挥特有的作用,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其心理的健康发展呢?本文,笔者就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目标、途径与方法等问题作一些初步探索。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一)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变化、竞争激烈的社会。人们普遍承受着比以往重得多的心理压力,各种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比过去频繁,威胁着人类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发展速度越快,人类的心理健康问题也就越突出。所以,现代社会 1

的发展,对于人的心理素质而言,提出了比过去高得多的要求,在全社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成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每个人的生活、工作、成长以及发展尤其重要。父母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且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孩子健康发展的必需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科学的教育应该是立体的,可分为四个层面,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自我教育。在这样的立体教育网中,总体的教育目标是统一的,然而,各个层面的教育目的又有所区别:学校教育主要是对学生智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社会教育主要是对公民德商提高为目的的教育行为;自我教育主要是指个人以提升自我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行为;家庭教育主要是指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为目的的教育行为。由此可见,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特别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一个人首先接受教育,而且又可以对其终身施教的地方。“养不教,父之过”,正是说一个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家庭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事实上,每一位家长从孩子来到世界之后就一直对他们进行着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这种教育是自发地蕴涵在家庭教育的其它方面,没有被单独地提出和认识。这就说明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可替代性。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长期的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而家庭教育具有亲密性、早期性和长期性等特点。只有在父母的教育中,才有可能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个体差异。与教师相比,父母往往更有条件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容易察觉孩子内心细微的变化,从而及早采取相应的心理教育措施。当然,家庭教育没有学校教育系统、专业,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对孩子的个性、人格、意志、是非观念等方面的影响是学校教育远不能及的。父母教育的影响比学校教育的影响更持久、更深远。 因此,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其成长及社会化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从以上三个方面来看,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极其必要与重要的。

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2

既然,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这么样的必要与重要,那么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树立怎样的目标呢?有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心理健康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人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人的发展达到最优化水平。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孩子良好的认识世界、珍爱生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

(一)认识世界

我们人类生活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我们每个人都在有意无意的思考这些问题,这是我们认识的起点,也是我们认识自己的一个思考。作为父母,我们自己在思考,也要向孩子提出这些问题,让孩子自己提出这些问题,思考这些问题,探索这些问题,从而使孩子学会怎样学习,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与能力,形成自己的世界观。

(二)珍爱生命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是短暂的,也是漫长的。我们父母就要培养孩子形成这样一个习惯:珍惜和爱惜我们的身体,锻炼我们的身体。生命是时间和空间的结晶。父母要启发孩子关于生命的思考,要让生命富于意义、富于内涵,珍爱生命,让孩子形成对于生命的态度。

(三)关爱社会

人是社会的产物,是社会中的一员,只有在社会中,人才可以成之为人。社会是我们每个人实现理想抱负的舞台。父母要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成为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的价值在于奉献。父母要教导孩子在社会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有一颗关爱社会的心,培养孩子的人生价值观。

(四)感恩人生

人生是一个过程,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过程,是一个挑战、拼搏、奋斗的过程,是一个精彩、美妙、神圣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修身、齐家、创业。父母在生活中要培养孩子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社会,感恩人生。

(五)创造生活

生活就是人生的过程。父母要让自己的所作所为,使孩子明白美好生活是需要我们自己通过双手劳动获得。教导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懂得如何去获得 3

幸福生活,如何去创造美好生活,培养孩子对于生活的良好态度。

三、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家庭教育是渗透在家庭全部生活之中的,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是如此。家庭中每一天的氛围,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对社会各种事物的评价,家庭生活、娱乐的习惯,所有这一切,每时每刻都在塑造着孩子的心灵。那么,父母在生活中怎么样做好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营造爱和民主的家庭氛围

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社会因素之一是家庭环境。研究表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会抑制他们潜能的发展。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孩子如果能够在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其以后社会适应和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

[1]孩子的过分保护和过分严厉,也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自信心的发展。所以,

家庭成员之间建立一种相互关爱、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要条件,是个性心理健康发展的沃土。

作为父母,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夫妻关系。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父母之间的真正爱情,这是教育儿童最重要的精神力量”,“我们做父母的,应首先以自己相互关心的行为来教育孩子”。如果,夫妻之间“两天一大闹,三天一小吵”或形同陌路人,会造成孩子压抑、苦闷、缺乏安全感、多疑、敏感、心神不宁、无所适从,严重的会出现变态人格和反社会行为。父母只有建立和睦恩爱、平等民主的夫妻关系才能扮演好父母的角色,也才有可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父母要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那就要会爱孩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缺乏正常的关爱,孩子的身心发展就会受到影响。每个父母也都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会给予孩子有益的爱,也不是每个孩子都能从父母的爱中得以健康的成长。心理学家指出,对孩子心理健康具有不良影响的亲子关系一般有以下几种:

1、 拒绝型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冷淡、忽视,甚至放任自流,认为“树大自然直”,采取漠不关心的的态度。这种亲子关系容易使孩子形成冷酷、攻击、情绪不安的心理。父母的漠不关心也会使孩子对学校生活失去兴趣,情绪 4

控制力很低,学业不佳,容易出现违法行为。

2、 溺爱型亲子关系:父母对孩子过于宠爱,过于关心,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有求必应,百依百顺,缺乏理智和分寸。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依赖性强,自主能力差,性格幼稚,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在学校往往表现为责任心不强,环境适应能力差。

3、 支配型亲子关系:父母处于权威地位,孩子必须按照父母的意愿办事,生活受到严格限制,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心情压抑、紧张、情绪低沉,耐受挫折能力差。孩子时时处于紧张的状态,失去安全感和归属感。进而形成行为消极、被动、服从的人格特征。[2]

以上这三种亲子关系中,父母对孩子并不是真正的爱,是不明智的爱,甚至缺乏爱。父母对孩子要关心、要爱而不娇,相信孩子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思考和选择,建立民主型的亲子关系,在家庭中营造宽松、关爱、平等、民主的氛围,从而孩子愿意听从父母的指导而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二)潜移默化,环境熏陶

孩子身上的多数习惯——无论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是父母有意无意培养出来的。父母每时每刻都在教,以至于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在教,这是一种隐性的教育力量,它对孩子的各方面特别是心理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情绪、性格等尚未成熟和完善,所以,父母的所作所为对他们的影响更深。这就是“潜教育”比“显教育”威力大得多的、更本质的教育。“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门沙在捏,与之俱黑”,古代教育家的这些论述形象地概括了环境熏陶对人的深刻影响。因此,潜移默化、环境熏陶是父母对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最佳途径。

首先,父母应该做好孩子的榜样。那么父母应该做怎样的人呢?要做建功立业、敬业进取的父母;要做勤奋好学、自强不息的父母;要做充满爱心、亲切活泼的父母。而不能做只图享乐、不关心孩子的父母,心胸狭窄、处事不公的父母,缺少教养、不讲公德的父母。据调查,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坏的行为有:夫妻吵架,互不相容;公共场所,不守公德;邻居相处,举措失当;怀疑一切,不满社会。[3]因此,作为父母应该不断学习,提高修养。父母希望孩子成为怎么样的人,那我们父母首先就应成为怎么样的人。父母期望培养孩子认识世界、珍爱生 5

命、关爱社会、感恩人生、创造生活的心理素养,那我们父母就要有这样的修养和行为。

另外,父母应该使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努力创造

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精神环境。第一,安排好家庭的经济生活。事实告诉我们,很多有作为的人都出身贫寒。有研究指出:家庭经济地位处于中上的,子女学业成绩较差,而经济地位相对略低的,子女的成绩反而是优秀的。究其原因,大概是由于富裕助长了一些孩子的贪图享乐,不思进取,而贫穷之家的孩子则早当家,艰难的生活磨炼了他们自强不息的性格。所以父母应该注意科学安排家里的经济支出,勤俭持家,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第二、美化好家庭的生活环境。家庭是孩子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整洁美观,优雅的环境足以起到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美感的作用。第三,营造好家庭的学习环境。我们的社会要求每一个人终身学习,父母应该把“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作为对孩子的终身教育目标。父母应该腾出时间与孩子一同学习,一起探讨,平等沟通,从而享受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成就感。

(三) 共同游戏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若一根弦一直处于紧绷状态,则弦易断。同样如果人的心理一直保持紧张状态,那么也就极易崩溃,尤其是对于心理发展还没有成熟的孩子。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要让孩子学会游戏、休闲。乐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而孩子的智力和情感发展就是在游戏中得到的。适宜的游戏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也可以陶冶情操,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父母与孩子一同游戏,有利

于亲子关系的培养。因此,父母与孩子共同游戏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

父母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有意识地将各种心理素养的培养渗透于生动活泼的游戏当中。如要培养孩子细致的观察力,可以引导孩子观摩某种植物的生长过程或趴在地上观察小蚂蚁搬家;要培养孩子的毅力,可以选择孩子的喜欢的一项体育运动或艺术项目,与孩子一起参加训练,并且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甚至可以组织孩子与几个要好的小伙伴在大树底下乘凉编想象故事。这样的教育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不教而教的境界。

(四)掌握一些常用的心理学方法

6

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技艺,所以,父母就要掌握科学方法,不断学习,熟练应用科学方法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那么,有哪些心理学方法适宜于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以下几种方法在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中使用的较多:

1、放松训练法。放松训练是指身体和精神由紧张状态向松驰状态的过程。放松可以通过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静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实现。那么,是否需要放松,何时放松为好?父母就要观察孩子的表现,可以从身体、精神方面来了解孩子。从身体方面了解,可以观察孩子饮食是否正常、营养是否充分、睡眠是否充足、有无适量运动等;从精神方面了解,可以观察孩子处事是否镇定、

[4]注意力是否集中、情绪是否心平气和。放松训练法主要帮助孩子缓解学习压力,

增强适应能力。

2、强化法。强化法是指系统地应用强化手段去增进某些适宜的行为或消除某些不适应的行为。强化有四种类型:(1)正强化:即给予一个积极刺激,为了建立一个好的行为模式而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直至保持下来。

(2)负强化:即去掉一个消极刺激,如较大的孩子仍把手指放在嘴里吮吸,则这种行为一出现就受到指责,一旦这种不良行为停止了,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

(3)正惩罚:即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立即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这种惩罚是令孩子感到不愉快的。(4)负惩罚:即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原有的奖励。强化法主要是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5]

3、代币奖励法。代币是一种象征性的强化物,如小红星、筹码、卡片等。代币法是一种利用强化原理促进更多的适应性行为出现的方法。如孩子做作业时拖拉、动作慢,常常拖到很晚才写完作业,父母就可以利用代币作为强化物,刺激孩子加快动作,提高效率。[6]

4、消退法。因得不到强化,使某种已学习的反应减少或停止。如有的孩子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采取无理取闹的方式希望父母改变初衷,父母应平静告知“不可以得到,即使哭闹也没有用”,并平静地在一边做自己的事,假装不予理会。孩子因这种无理取闹行为没有获得相应的结果,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这种行为就会消退。

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关乎孩子未来的生活,未来的成就,未来的人生。 7

这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作为一门科学,我们父母就要遵从科学原理;作为一门技术,我们父母就要熟能生巧;作为一门艺术,我们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尊重创造性。让我们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生活幸福,是我们作为父母对孩子的希望,更是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向葵,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5:261.

[2]梁宝勇.临床心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39.

[3]卢勤.写给年轻妈妈[M],中国妇女出版社,2005:28-37.

[4]张厚粲.心理学[M],南开大学出版社[M],2002:263-264.

[5]崔光成,邱鸿钟.心理治疗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86-88.

[6] 张向葵,李力红.青少年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5:313.

8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xx年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是人人应当享有的基本权利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和潜在的动力进入新世纪以来社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作为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己...

制定个人及家庭健康计划

制定个人及家庭健康计划在日本人们以社区为单位每个月都上一次保健课如果没有来听就必须补课人家有保健意识为自己和家人制定健康计划不仅寿命长而且离世的时候大多是自然死亡微笑着离开这个世界而我们就不同了前半生辛苦度日赚...

家庭保健健康教育计划

木梓中心小学家庭保健教育教学计划为贯彻落实市教育局工作意见促进我校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切实搞好我校健康教育工作采用参与式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家庭保健知识和安全知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社区健康教育计划方案

社区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为了响应国家提高全民素质,提高公民文明意识,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的号召,为了更好的贯彻健康生活的理念,特制订此计划:一目标: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全社区人民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

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认真贯彻执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健康教育工作的发展增强学生健康意识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本年度我校健康教育工作紧紧围绕县疾控下达学...

20xx年健康教育计划

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注重自己的健康,所以我们作为公共卫生工作人员更应该做好我镇的健康教育工作。健康教育工作是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20xx年健康教育年度计划

20xx年健康教育年度计划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辖区人民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是提高健康文明素质提高全辖区人民群众...

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教育是提高居民健康知识改变健康行为最好的办法也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健康教育工作要求精神进一步完善农村居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组织...

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冠县柳林镇刘杨林村卫生室20xx1根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规定为进一步搞好健康教育工作结合我卫生室实际制定20xx年度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广大群众身体...

健康教育计划

医院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重要场所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是提高全体医务人员住院病人等广大群众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及相关知识知晓率的重要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居民健康文明素质生活质量生命质量必须长期坚持不懈地...

20xx年内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1

20xx年外二科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健康教育是国家确定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之一健康教育在提高居民健康素养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慢性病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国家有关健康教育工作要点精神...

20xx年XX镇健康教育计划

卫生院20xx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健康教育背景健康教育工作是我镇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为了更好的贯彻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办法相关工作要求进一步完善我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在辖区内普及健康知识提...

家庭健康教育计划(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