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第14课美国南北战争》说课稿(华师大版)

时间:2024.5.13

高中历史第四分册 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第14课 美国南北战争

一、 教材分析:

(一) 教材地位:

世界史:本课高中历史第四分册第五单元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中的内容。美国内战是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是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扩大的典型事件,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重要内容。

美国史: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事件,它是继美国独立后的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日后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学习美国内战对今天的中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联系我国现实,进一步明确反对分裂,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因此,本课无论在整个世界近代史,还是对今日中外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借鉴作用。

(二) 教材处理:

重新解读处理教材,打破教材原有框架模式,将教学内容重组为四个子目:

1、 第一子目: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2、 第二子目:一场无法避免的战争

3、 第三子目:一位永不退缩的伟人

4、 第四子目:一种亘古不变的信念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

知道美国内战经过,理解内战的背景和内战的意义,培养学生从漫画中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林肯,初步养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方法论,学会正确地品评历史人物。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相关漫画的解读,分析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解决教学难点,探讨“漫画证史”的价值。

设置情境活动,师生合作整理内战的经过和分析北方获胜的原因,解决教学重点。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知奴隶制度的罪恶,培养学生的正义之情。感受林肯坚忍刻苦的意志、百折不挠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进一步增强学生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

三、 重点、难点:

1、 重点:内战的经过、林肯在内战的作用

因为战争的导火线、扭转战局的措施都与林肯有关,学生只有了解了林肯在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后才能客观评价林肯。

2、 难点:内战爆发的背景。

弄清美国内战的背景,是理解此次战争结局、战争性质、战争作用的关键点,这需要学生应用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所以我把战争的起因确立为难点。

四、 教法学法:

1、 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合作探究、情境教学等教学方法来

实现教学目标。

2、 采用漫画教学,激发学生学史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审美能力,实现趣味巩固,

尝试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五、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透过今天追溯历史

奥巴马20xx年当选和20xx年连任的照片,美国《纽约时报》的相关评论:这一刻,美国南北战争真正结束。 英国《泰晤士报》11月6日发表文章,题目是“有着美国黑人血统的家族从奴隶小屋走向白宫”。

设问:奥巴马的当选和美国内战有什么关系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顺势导入新课。

(二) 新授教学:

通过对教材的整合,我把美国内战分为四个子目:

1、 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战争原因

漫画教学:通过分析漫画《奴隶制的扩张》,南方的奴隶劳动力和北方雇佣劳动力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使奴隶制的存废成为矛盾的焦点。认识南北矛盾的不可调和性,南北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2、 一场不可避免的战争:战争进程

情境教学: 模拟现代新闻节目,再现南北战争主要经过。通过生生合作、师生互动完成主要教学内容。

图示教学:利用结构图示解读法,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知识体系。

3、 一位永不退缩的伟人:人物评价

合作探究:通过林肯个人简历、演说词等资料,小组讨论形成对林肯的正确评价。认识到林肯是一个坚韧刻苦、百折不挠、永不退缩、热爱祖国的伟人,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的坚定信念,对美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4、 一种亘古不变的信念:情感升华

各抒己见:总理朱镕基同志在19xx年访美时说:“我刚才在克林顿总统的办公室看到了林肯总统的肖像。我想当年林肯总统为了保证美国的完整,反对独立和分离,不惜使用武力,我们应该向林肯总统学习。”

设问:美国内战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实现情感升华:无论是历史上的美国还是当今世界,维护国家统一都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我们要有坚决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六、 教学反馈:

1、 漫画习题,趣味巩固。

2、 品评林肯,拓展提高。


第二篇:高中历史总结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

19xx年俄共第十次全国人大《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标志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2、新经济政策(1921--1928)

背景:十月革命后进入国内战争、外国武装干涉、物质匮乏国内战争结束后,战时共产主义弊端日益显现,领导人却希望借此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引起人民不满。国内隐藏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喀琅施塔得兵变)

(1)农业:实施余粮收集制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核心内容)

(2)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允许部分企业由私人或外国资本家经营;扩大地方和企业的自主权

(3)贸易:取消自由贸易改变国家垄断,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4)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国家配给制,实物分配制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

(5)结果:使苏维埃取得了国内战争(1918--1920)的胜利,巩固了苏维埃;但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6)正确途径:促进经济迅速恢复,起到巩固工农联盟、稳定政治形势的作用,使19xx年苏联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它是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但因后来的领导人对其认识不足而被过早的终止。

3、新政策的特点:(1)公有制为主导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2)允许商品经济的发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斯大林模式”在政治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政治方面: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2)经济方面: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国民经济平衡和持续发展;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排斥价值规律作用;阻碍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牺牲广大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生产积极性,造成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内容

(1)农业: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撤消全国的机器拖拉机站,把所有的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大规模开垦荒地,提出种植玉米,提高粮食产量。

(2)工业: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将中央一部分权利下放到地方,扩大地方和企业的权限;精简机构;大量压缩国民经济计划指标。(3)政治: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平反冤假错案。

2、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后果

(1)经济改革: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承认了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

(2)政治改革:改变指导思想:“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3)改变共 产 党领导地位:19xx年苏联人民代表大会从宪法删去关于共 产 党领导地位的条文;苏共“二十八大”宣布苏联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多党制,并放弃党在政治和思想方面的“垄断”,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4)逐渐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脱离了苏联国情。最终导致改革失败,苏联解体。

2、苏联解体的标志:19xx年阿拉木图协议

3、苏联(1922—1991)解体的原因

(1)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体制上的弊端和错误政策长期得不到纠正,没有从实际出发,建设符合苏联国情的社会主义;(2)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的错误方针(3)外部原因:西方敌对势力长期的“和平演变”战略4、苏联解体给我们的启示: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的特点;(2)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1)19xx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19xx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成立。它们都是国际金融机构,美国从中取得了决定性的控制权。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建立起来,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3)《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作用:

积极: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同意的标准和基础;扩大了世界贸易;扩大了世界购买力;有利于世界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资本的流动 消极: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特权和支配地位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1947

3、影响: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定,构成了调整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的三大支柱。

当今世界的经济区域集团化

1、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三大区域集团是: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2、19xx年欧洲共同体成立。3、19xx年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4、19xx年x月x日欧元正式问世。5、19xx年x月x日,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组成的经济集团。6、19xx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成立。 7、19xx年《汉城宣言》正式确定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8、19xx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茂物通过《茂物宣言》,提出了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的时间表。9、19xx年通过了《执行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使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目标有了保障。10、19xx年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xx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中国上海举行。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1、认识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19xx年x月x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标志着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2)世贸组织的前身是: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把多边贸易组织改名为世贸组织。

(3)世贸组织的目的是:实现全球范围内的贸易自由化

2、世贸组织的作用

(1)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促使成员国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的繁荣(3)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贸关系中的强权政治3、20xx年x月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4、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

机遇:(1)有利于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3)有利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有利于直接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维护合法权益(5)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6)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国内一些产品、企业和产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5、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进程

(1)新航路开辟使世界经济联系逐渐增多(2)工业革命后,世界经济朝着全球化方向发展(3)20世纪xx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真正进入全球化时代

6、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发达国家主导下的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7、经济全球化的影响(1)加速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对于发达国家:最大受益者(3)对于发展中国家: 机遇:有利于吸收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挑战: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压力和挑战

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1、 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流思想的奠基时期

(1) 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孔子与儒家 (孔子儒家思想主要内容:仁;德政;礼。教育思想重点在有教无类和学习方法) 发展:孟子(性善论;仁政说;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

荀子(性恶论;仁政说;水舟之说;唯物思想等)

(2) 道家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形成:创始人老子,主张:道为万物本原;道法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小国寡民为理想状态;辩证思想。 发展:庄子。思想主张:万物齐一;不执着于物。

(3)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及其历史意义

背景:经济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经营方式变化,小农经济开始出现。

政治:分封制度遭到破坏,贵族没落,新的社会阶层正在崛起,士阶层扩大,不同人从不同角度发表主张。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内容:各家主张战国时期的儒家和道家之外,另外还有法家思想需要注意,为后来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⑵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2、 汉朝儒学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

背景:汉初黄老之学不能解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后所面临的社会问题。需要新的理论适应巩固中央集权的需要。 经过:A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春秋大一统;天人感应(有限限制君权学说)和天人合一理论(阴阳五行学说);三纲五常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与汉武帝的反应

作用: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1、思想来源:董仲舒将法家思想(大一统思想)糅合进儒家,形成新儒学。

2、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时期,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根本原因:改造后的儒家思想适应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

3、 儒学的发展—宋明理学

思想来源:三教合一(儒学+佛教思想+道教思想)。

程朱理学:(北宋)二程(程颢、程颐) (南宋)朱熹

↑ ↑

创立者 集大成者

↓ ↓

陆王心学: (南宋)陆九渊 (明)王守仁(王阳明)

(1)背景:魏晋南北朝: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唐朝:调和之风兴盛,“三教合一”弥漫各个领域。;儒学丰富、更新深受佛道影响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又要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理或天理为其核心观念。

(2)内容: 程朱理学 代表:程颢、程颐、朱熹。 主张:A、世界观:理。(在世界――本原、在社会――儒家道德伦理,在个人――人性) B、方法论:格物致知,即研究事物,穷尽事理。(事理不是科学知识而是人伦道德)影响: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元、明成为科举考试内容,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陆王心学:强调了主动作用,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代表:陆九渊、王守仁。

陆九渊主张: A、世界观:心是万物渊源(“心即理也”,“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B、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内心反省

王守仁主张: A、世界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B、方法论:致良知。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知行合一。 良知支配行动。

(3)影响:A、是宋明儒学主流,影响深远 B、三纲五常维系专制――消极

C、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责任使命――积极

4、 明清时期的思想家

(1)李贽思想: 背景: A、明朝中后期社会矛盾激化 B、商品经济的冲击,市民阶层兴起,主张追求

个性,发展经 C、儒家道德与吏治腐败。

B、认为人皆有私,追求物质享受,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

(2)反对君主专制与经世致用

背景:明末清初,士大夫寻求改革社会的方案,将学术研究与现实结合形成经世致用思想

代表:顾炎武、黄宗羲。 主张: 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批判君主专制。 (顾:<天下郡国利病书> 黄:<明儒学案><明夷待访录>

影响: A、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开清代考证学术之风气。立足现实,学以致用的观念也为后世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B、冲击君主专制 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

1、 希腊最早的哲学:自然哲学,“哲学之父”泰勒斯,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万物皆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大地漂浮在水上。——人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 智者学派(诡辩学派):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代表: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但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给主观随意性、个人自由主义打开方便之门。

3、 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知识即美德——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4、 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的学着者,“吾爱吾师,吾有爱真理”;最大的哲学贡献石川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14-16世纪)

1、 背景:14世纪以来意大利工商业市镇的兴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和人生享乐,但自身思想体系尚未成熟,借助被教会视为异端的古希腊、古罗马文化来表达自己的反封建思想;黑死病的蔓延。 2、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用“人本”对抗“神本”,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肯定世俗生活的享受和乐趣,崇尚理性和科学,关注对人、社会和自然的研究。

3、 文艺复兴前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

4、 文艺复兴后三杰: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米开朗琪罗(《大卫》《摩西》“市民英雄的创造者”)、拉斐尔(《西斯廷圣母》“画圣”)。

5、 16世纪,英国诞生杰出的人文主义戏剧家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 挑战教皇的权威——宗教改革(15-16世纪)

1、 罗马教会:“因行称义”——依靠以教皇为首的教阶制度和复杂的圣礼才能得救。

2、 马丁.路德:“因信称义”——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能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具有鲜明人文主义色彩。

3、 加尔文:“信仰得救”“先定论”,《基督教原理》。

4、 宗教改革的导火线:《关于赎罪券的功效》(《九十五条论纲》)。

5、 宗教改革的影响: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

6、 宗教改革的实质:资产阶级反对天主教会、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理性之光——启蒙运动(17-19世纪)

1、 背景: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2、 实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统治与教会特权的思想解放运动。

3、 含义:启迪和开启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处在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与希望。用理性而不是外界的权威来判断一切事物,只敬畏真实,尊重科学,不再信奉传统的偶像与教条。

4、 特点:比文艺复兴更为彻底,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

5、 意义见p57。

6、 代表人物:领袖人物伏尔泰(法)——自由与平等,政府的作用,开明君主制过渡到君主立宪制。

孟德斯鸠(法)——《论法的精神》,三权分立。卢梭(法)——《社会契约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暴力革命。康德(德)——《纯粹理性批判》,人非工具。

李贽主张: A、鞭鞑程朱理学,反对绝对权威(反对孔子思想为万世至论,反对四书五经 为思考标准。)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版高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第课的内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是第一部分说教材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于教材我主要分析一下教材地位教学目标和教学重...

高中历史说课稿:《两极世界的形成》说课稿范文

高中历史说课稿两极世界的形成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本课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的重大变化以霉素味厚的两极世界格局的形成作为开篇第一课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两极世界的形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国际关系中...

高中历史说课稿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下面我从以下六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课的理解和设计1教材分析与教材地位2三维目标3教学重点难点4教法与学法5教学程序6教学反思教材分析教材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套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全套说课稿课题开辟新航路一说教材开辟新航路是高中历史必修二第5课的内容从三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历史即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和条件新航路开辟经过以及影响前4课内容介绍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基...

高中历史说课稿:《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课稿范文

高中历史说课稿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制度该制度经过秦汉隋唐宋元等阶段的不断发展至明清时期达到顶峰明代罢中书省废丞相内阁制为中央辅政机构清代以内阁及...

高中历史说课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标准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说教材地位与作用首先我说下教材的地位和作用XXX是人教版必修XX第XX单元第XX课本课的知识理论方法是学好以后内容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开篇点题承上...

高中历史说课稿个性化、经典、标准模板

高中历史说课个性化模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说课稿一说教材地位作用和特点是高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的内容地位作用开篇点题承上启下总结概括画龙点睛的作用的作用二说学情下面说一下学情只有...

初中历史说课模板

说课示例三国鼎立是秦汉大一统的国家统治结束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史上的第一次分裂本课属于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单元题目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也说明了这一点本课主要讲述了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次战争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本...

高一历史必修一《世界多极化趋势》说课稿

高一历史必修第课世界多极化趋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本课地位本课主题是世界多极化趋势由于与时事联系密切所以非常重要考试经常涉及到本课在单元中起承前启后的作用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是它的背景第26课新中国的外交是...

高中历史说课稿: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高中历史说课稿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山东省茌平县实验高中刘秀珍一说教材1教材地位本课叙述了建国初期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确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在此政策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

高中历史人民版太平天国运动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今天我为大家说《太平天国运动》一课。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说课。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太平天国运动》是新课标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

河南省高中历史说课稿

经过紧张的笔试备战和实战之后就是扣人心弦的面试了河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证历史学科的面试材料要求十篇本人把个人搜集和修改过的说课稿整理后同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以后的考试能有一些借鉴意义一古代手工业的进步说课稿一教材分...

高中历史说课稿(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