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时间:2024.5.2

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复习计划

上个学期 ,初中三年语文新课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为搞好今年的初三中考,为系统地复习好语文知识,使学生牢固地掌握和灵活地运用,增强学生中考应试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我特制定该复习计划 。

一复习设想(三轮复习法) 第一轮:纵式复习,即分册复习。这一轮的复习目的是以教材为本,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对语文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过好课本关,掌握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第二轮:横式复习,也就是以《河南中考》为复习范本。此轮复习是专项复习,按照《河南中考》知识点的分项进行复习,是中考复习中最关键的一轮复习。第三轮:总复习,即通过综合训练,查漏补缺,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

< 一 > 、分册复习 梳理整个中学阶段1-6册语文课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使以前零散杂乱的知识有条有理,便于学生理解 1.复习重点:课文的字、词、句,理解记忆 2.复习难点:①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联系与区别。②了解其基本的文学知识,如,记叙文的要素,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议论文的三要素,议论文的论证方法,议论文的结构等,以此落实到一至六册课本中的重点篇目中的重点语段的阅读和理解 3.复习目标:①掌握其它文学体裁的常识,如散文、小说、童话、寓言、神话、诗歌、戏剧。②掌握一些重要的文学常识,侧重于一些名人大家,如鲁迅、唐宋八大家等。③分册复习是对教材的忠实,针对三班的学生

来说十分重要和必要,我们一册书半周,约三周,每册复习完成之后,辅之以选择的题精练4.注意事项:在以上复习的基础上,选择大量的题加强训练,在知识的运用上加深加宽。

< 二 > 、专题复习 1 依据中学语文教材编排,文体于课文分成五大类,进行专题复习,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大概用时四周) 1)基础知识复习,2) .记叙文专题复习, 3) .说明文专题复习, 4) .议论文专题复习, 5) .应用文专题复习, 6) .古诗文专题复习。 2 作文指导(大概用时一周)了解说明文、议论文的常见结构模式,重点放在记叙文的写作指导上面,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审题,正确地选材、立意、结构文章,板书正确,为良好写作打下基础。为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且成绩较好,必须重点落实第一、第二阶段的复习,总耗时约二个多月。

< 三 > 、模拟冲刺 此时离中考的时间已不多了,应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应多发试卷让学生大量练习,增加见识,提高心理素质,沉着应考。教师必须把握题目的量和度,认真批阅,准确评讲,注重方法和技巧的训练。模拟考试增加考前的观场感,让学生能不燥不急地回答完所有题目要求,花时约半个多月。

语文教研组 20xx年3月15


第二篇:九年级寒假语文复习计划


九年级寒假语文复习计划及知识点

过完寒假,初三学生4个月后就要面临中考了。那么,初三学生如何科学、有效地利用这个寒假安排学习和生活,为自己应对20xx年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呢?建议采取以下学习与生活策略。 1、首先制定学习计划,认真查漏补缺,狠抓薄弱学科

通过制定学习计划,努力将学生复习状态调整到最佳,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自己的寒假学习!

比如: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

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但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例如:你数学定的是2个小时,但2小时过后任务还没有完成,建议你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复习科目。千万不要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建议把安排设置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记住,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钻“牛角尖”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吧!

寒假中,要认真、客观地对期末考试进行分析。看看哪些题失了分,弄清失分原因。比如,是基本知识没掌握好,还是学习态度不端正,或者是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不好。要进行全方位的剖析。同学们在分析“过去”、总结经验教训后,为自己制定一套寒假学习计划,并坚持实施。

因为寒假时间有限,要坚持“把时间用在刀刃上”,所以,寒假学习中要多补习“瘸腿科目”,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分析看看哪科没考好,冷静分析丢分原因,判断该科是不是弱科。如果是,则要抓紧寒假时间,多补弱科基础知识,避免中考时“瘸腿

科目”拉分。

2、有计划的梳理学科要点,形成知识体系与纲要结构

成绩落后生要静下心来,加强概念、单词和公式的记忆,将初二初三教材上的概念、规律、公式等知识梳理一遍。首先可初步整理出各章节中的重点、难点、考点,找到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使每块知识形成体系。其次要将易混淆的概念、规律加强对比、区分,配以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再次,把握重点难点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融汇在一起,理出线索,留在中考后期复习用。

对于语文学科,文言文有欠缺的同学,可以把初中三年的文言文通读一遍,掌握相关词语的用法,并在练习中巩固。 3、收集和整理做过的错题,选择中考真题及时训练

寒假期间,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复习,尽量多做历年中考真题。在做完一套真题试卷后,要及时核对答案,看看哪些题目丢分,弄清丢分原因。通过做真题可了解中考命题范围、题目深浅以及相关题型。 4、有序安排寒假作业,有选择的让孩子进行“家教”或学科辅导。

寒假里,完成寒假作业往往会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放假前两天拼命把所有的作业都写完,以后的时间光顾着玩,到了开学把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另一种是先尽情玩,直到快开学的前几天才慌忙写作业,保量不保质。因此,寒假要有计划性的安排每天应完成的书面作业,不要作业量要求起伏变化太大。

对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优秀的学生,课外辅导课后应遵循“复习为主,少做精练”的原则,绝不能忽视旧课复习,一味地关注下半学期新课的学习,应充分利用旧课知识的疑点、难点、重点进行有效地查漏补缺,努力在开学后的新知识学习中取得理想的结果。 复习内容: 一、语音

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初中学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会规范、通行的行楷,提高书写速度。” 1、 确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目的是为了避免误读。 误读的原因主要有:

①多音字误读。常用字中二三百个多音字,要了解这类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

②形声字误读。形声字的“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音的差异,现代汉语形声字中有70%左右已不能按其“声旁”确定读音了,它们中有的声母发生了变化。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变化,仍然按照“声旁”的读音去读,就会发生误读。 ③形近字的误读。 2、应对策略: (1)注意平时的积累。

(2)定期检查巩固。为了防止遗忘,对一些易混淆的字音,尤其要引起重视。要通过一定量的练习来巩固,也可通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共同提高。

(3)提高复习实效。字不离词,字音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词语环境。要把字音、字义和词语的运用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复习。 二、字形

(1)掌握汉字的字形要靠日积月累,平时读书看报,看电视都要做有心人,遇到不认识的或拿不准的字,一定不要随便放过,要勤查字典,积累多了,出错也就少了。

(2)要将汉字的字形与它的音和义结合起来识记,这样比死记硬背掌握要轻松得多,记得也要牢固。

第一,要了解汉字的基本特点。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从三者的对应关系入手,根据现代汉字的字音和字义,正确识别它的字形。

第二,要了解现代汉字的结构特点,现代汉字据85%以上是形声字,一般来说,声旁表音,形旁表意,因此可以通过形旁加以辨别。

第三,要了解错别字产生的原因:①音同或音近造成错误。②形近造成错误。③音近形近造成误读。④不明成语典故造成错误。

第四,要掌握识别错别字的方法,了解了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就可以通过读音,字形及其意义去识别了。 三、词语

1、掌握课文中常用词语的书写。

2、理解重要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并能根据语境进行揣摩,理解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 3、能根据语境需要正确选用词语,并能根据语境辨析词语(或成语)运用的正误。 4、能根据语境准确、得体、连贯运用词语(或成语)。 5、能根据语境正确运用关联词。 四、病句

常见的病句主要有以下几种:

(1)成分残缺。主要有缺主语或缺谓语或缺宾语。如“在他跑过来时,抱着一个球。”缺主语,应删去“在”“时”。

(2)搭配不当。主要有主谓、动宾、定语与中心语、状语与中心语等搭配不当。如“这个公司的产品数量和质量都有很大提高。“质量””“提高”搭配正确,但“数量”与“提高”不能搭配。应改为“数量”“增加”。

(3)分类不当。如“商店里摆满香蕉、梨、苹果、萝卜等许多水果。“萝卜’属于蔬菜,不属于水果类,应删去。 ”

(4)前后矛盾。如“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我们中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肯定的前提推出不肯定的结论。应删去“否”字。

(5)否定误用。如“难道能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是我们的责任吗?”否定的反问表示的是肯定的意思,应删去“不”字。

2

(6)语序不当。如“我们要学会研究问题和调查问题。“调查问题”应放在“研究问题”之前。 ”

(7)重复累赘。如“学校里出现了空前的前所未有的植树热潮。”这类语病是由于语意重复造成的,修改时将同义的词语删去一个。

(8)用词不当。如“仿生学这个词可能对我们较生疏。“对”弄错了对象,应改为“我们对仿生学这个词……””。

(9)句式杂揉。把两句话的意思合在一句里说。如“他的家乡是福建省福州市人。”应改为“他的家乡在福建省福州市。或‘他是福建省福州市人。”

(10)关联词误用。要注意关联词的使用,如果错用、滥用、配对不当、省略不当等都会造成病句。如“只要你说得对,我们才改正。“只要”应对“就””。所以应把“才”改为“就”。

(11)不合事理。即现实生活不存在的事物或现象。如“深蓝的夜空明月高照,繁星密布。”当明月高照时不可能出现“繁星密布”的情形,应是“明朗星稀”。 记叙文阅读: 【温故知新】

叙事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通过记叙一件事,来说明一个生活道理,或表达一种思想感情,或留给读者一种启迪、一种感觉。

1、为何以此为题目?以此为题目的妙处是什么?这个题目如果放在前面,只要答出文章主要描写对象,也可能是线索,或答出具体特征等就基本到位了,主要还是答基本义和引申义;如果这道题目出在后面则除了答出上述内容外,还必须结合全文答出题目的蕴含义、象征义,才有望得满分。放在后面分值加大,不能只从单一角度而要从多角度答题。如20xx年第21题“从全文看,题目‘亲近自己的双腿’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一个角度是表面义,“用自己的双腿走路”;另个角度是人物品质,“用自己的力量‘挣’来坦荡而快乐的生活”。一个好题目往往从文章内容和主题的角度来思考,既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基本内容,又能显示主旨。

2、如何赏析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主要指人物的精神品质、性格特征。分析人物品质又是以其表现作依据的,因此又要具体地看文章写了人物的哪些表现(事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如现代文阅读《敲雪》,分析文中的父亲的人物形象。文中的父亲是一个关爱子女、重视教育的好父亲,从他精心照料果树,只为能用卖果子的钱送孩子上学就可以看出来;同时他又是一个具有坚韧、吃苦耐劳品质的人,从他一夜未眠,冒着大雪给果树敲雪的行为可以看出。

3、句子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

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4、环境景物描写的作用: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可结合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中藏情〉此为散文中的描写,而在小说中的描写主要有衬托人物的心情,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最后的景物描写一般都有象征意义,比如课文《药》之结尾。注意结合具体的题目。此外有渲染(烘托)气氛、衬托情感或主旨、表现人物品质、预示人物命运、揭示社会本质,揭示人物心理、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补充:托物言志、象征、虚实结合: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而且能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动静结合,化静为动:使表达更加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举例或列举:具体实在,易于被读者接受,增强说服力和感染力。白描:文字简练,不加学渲染和烘托,有简洁传神的表达效果。

5、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6.语段阅读题答题总原则:

3

先读题后读文。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读文时,要注意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准备答题时,必须再次细读题目,找准“题眼”。

答题时,具体题目涉及到相关段落,要对这些段落反复研读;如涉及全篇,则要再读全文。

7、记叙的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4)平叙(略) 8、.语言特色: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语言(自然朴素或生动优美)如“……(摘录文章中的相关句子),它“……(当地选入下面词库摘抄的语”言)。 ”

例句:这篇文章语言优美生动,如“让人了却忧虑,悠游其中” 、“拍打着你心底沉淀的情绪”、“攫 走你紧紧扯在手里的轻愁”等,笔意超逸,清新隽美,富有诗意,给人留下不尽的余味。(《夏之绝句》 注意: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一定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选用恰当的词语,切莫张 冠李戴。

9、写作手法及作用:

答题套路:这篇文章采用“XX”的手法,作者通过“……(文章相关内容)”使文章写得“……”

例句:这篇文章采用象征的手法作者通过对北方白杨树的赞颂,来赞颂中国共 产 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和团结向上的精神,它使文章意蕴含蓄,情感激越,作者的赞美之情藉此得到淋漓尽致的抒发。 (1) 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 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 夸张手法: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 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衬托,同类事物衬托是“正衬”,相反事物衬托是“反衬”;以次衬主

(7)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修辞方法及作用:答题套路:这篇文章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如“……(某一段话);运用了“XX”的修辞手法,使(能”“……”(套修辞作用)

注 意: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写,否则就会很空。 附: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 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4

(4) 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 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 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9)引用:使内容更真实、准确、深刻、精密。 (10)反语:增加讽刺意味,使表达更深刻,更有力度。 (11)对比:形成强烈反差,加强读者的印象,突出文章的中心。

10、文段中关键词语、短句的分析。

在题目的题干中出现了加引号的词语或句子,往往表明分析的对象源出于原文,在分析时应贯彻这样的原则。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句);⑤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

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

(2)分析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部分,例如:“甚矣,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3)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呼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 (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记叙文中的描写:

记叙文中的描写分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1、人物描写又细分为 :(1)肖像描写 (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 (6)心理描写 另外,人物描写从另一个角度看,又可以分为: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人物描写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2、环境描写又可以分为: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

(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 (4)、 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

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 (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1.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 (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

5

(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 (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

(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

(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 (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散文阅读: 一、散文分类

散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散文,是指诗词以外的散体文章;狭义散文,则专指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这里所要谈的是狭义散文。

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 二、散文的形式: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特点:“形散神不散”。 三、散文的分类 (列举已学散文) (1)写人叙事散文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 四、散文阅读一般方法

(1)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

(2)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 (3)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 (4)品味散文的语言。 五、考点分析

分析近年来现代文阅读的命题角度一般集中以下四方面: 一是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主旨;

6

二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子中的含义或作用; 三是鉴赏文章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结合实际谈感受。

同学们要想在现代文阅读题上拿到比较理想的分数,我们认为除了平时多阅读勤思考多练习,还得掌握阅读的基本思路和灵活的解题技巧。

(一)、把握文章内容, 概括文章主题

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细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 把握散文主题方法是:

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考题形式:请问本文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或文章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的思想感情? 答题要点:抓住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线索

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我们形象称之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回忆我的母亲》以“母亲勤劳”为线索;《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 考题形式:找出文章的线索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要点:关注题目;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句。

(三)、分析关键句或哲理性语句的含义,欣赏文中优美、精辟的语言。 1、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例1:重庆市中考阅读题《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应当的》问题之一: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9)段中“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

例2:成都市中考阅读题《幸福为何总在遥远的山那边》问题之一:文章结尾说:“那地方我们从未去过。”这句话该怎样理解? 关键要抓住中心词,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2、品味语言 (1) 品味词语:

考题形式:品评加点词语作用(妙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思路点拨:

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②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要答该词语对表达作者思想感情或主题思想的作用,有时也可以考虑词语对景物描写意境的作用或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 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2)品味语句:

例1: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紫藤萝瀑布》

答:句子中数量词“一串一串”“一朵一朵”连用写出了花之密;动词“推”“挤”“笑”、“嚷嚷”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紫藤萝花开的茂盛,开的繁密。蕴涵了作者对花的喜爱之情。

例2: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那树》

答:句中把那棵树的树顶比作“刚炸开的焰火”,比喻鲜活,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那棵树枝叶的茂盛繁密,表现了这棵树生命的壮

7

美。寄寓了作者对如此壮美的生命的敬畏与赞美之情。 【思路点拨】

品——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作用: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使用成语,为文章增色。)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句子等等。(可从语言优美、清新隽永、真挚朴实、不落俗套、灵活多变、富有表现力等方面去品味其妙处)析——— 析句意悟——— 文中情感或哲理 3、 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注意散文的开头结尾

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例:文章第①段作者就写 “父亲不是特别地喜欢我” “不懂得什么叫爱”,这在全文有怎样的作用 ? 答:作者这样写有欲扬先抑的作用,总起下文,为下文写父亲深深的爱作了铺垫。 写作手法 结构上的作用 结合具体内容 内容上的作用 ▽如果涉及的句子是描写句,还应注意: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或交代时令(季节),交代时代背景。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的句子,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或边线人物的心理特征。 描写的角度

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B、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C、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D、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附: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如果涉及句子在开头或结尾,还应考虑:

开头常见的几种模式是:一是欲扬先抑;二是先言他事他物,由此引入;三是对比、映衬开端。这几种开头都是巧妙地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有时还具有增添情趣、引起读者兴趣的作用。 问题常设置为“文章开头这样写(安排)有什么作用?”

答题基本可分3步进行:首先说明这是一种什么手法,然后指出这种表现手法的一般作用,最后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当然也有不少文章开头就亮出观点,统摄全篇;也有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006中考《父亲》) 散文的结尾。有的照应文题,有的呼应开头,有的点明主旨而深化中心,即所谓的“卒章显志”。除了注意开头与结尾的方式方法外,在行文段落上,还要审视承上启下(或启下)的过渡句、段的作用,特别要注意文章关节处所具有的引发议论、

8

揭示主旨的作用。 6、发展性考题(开放性) (1)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2)对人物情感(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题。 (2)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我们续写后半部分,启发我们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阅读小窍门

◆一是体味题目的含义,它或是涵盖全文的内容,或是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或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的思路; ◆二是善抓中心句,一般出现在每段的段首或末句,或总领下文或收束上文,并为理解全文的主旨奠定基础;

◆三是看清标志语,就是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和段落衔接的词句,就像道路口的“指示牌”,不断探究行文的思路,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阅读效果。 答案表述原则:

1、忠实于题干。题干包含了题目的要求和一些答题的信息,题干中往往隐含了表述的范围、角度和表达方式。审清题干是做好阅读题的前提。

2、忠实于原文。“现代文阅读题的答案在原文之中,不要凭空去想。”这教给我们做现代文阅读题的一条基本原则,即答案在文中找。即使有些题目找不出原词句组成答案,也要弄通语境,得其要旨,不能自由生发,离“题”万里。

3、忠实于语言规则。阅读题答案表述要依据题干要求和文中答案信息作答,做到要点全面,内容精确,用词准确,语言简洁,字数不超过规定数。 小说阅读:

1、小说概念:是以刻画典型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着的环境的描写来反映复杂的社会生活。 2、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3、小说三要素? 人物、环境、情节 4、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5、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 6.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整体感知类题型及答题要点。

9

1.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写在空格内。

2.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 3.局部内容的理解

〈二〉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三〉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四〉理解标题的含义。 1。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2. 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3. 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4. 以主要人物为题。 5. 以特定环境为题 分析标题的答题注意事项

①。注意分析标题中的中心语和修饰语的含义。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二是主题概括。 ②.如果小说标题就揭示了中心,那就结合小说结尾答出文章中心。 〈五〉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10

〈六〉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七)对关键性词语含义的理解

一般来说,这类题目结合上下文,根据文章所提供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词语在这个环境中的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或者其所具有的内涵和外延,此知识点在湖南益阳的《白蝴蝶花》中就有考查到。在做题的过程中可借助“代入法”将自己的理解代入文中,检验一下这种理解与上下文的意思有无不协调,甚至冲突的地方。 (八)对主旨的把握

小说的主旨是文章的核心,只有主旨把握正确了,人物、环境才有章可循。概括中心的关键在于对文章中的人、物、事的整体性思考,要把重点集中在反映出来的社会现象上,人物在社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上和通过在对人命运的考察中领悟到的哲理上等等。还要多注意抒情议论式的句子,作者的观点往往隐于其中。再者,主旨的卷面表达也要注意其规范性,

一般的模式为“通过____事表达一种_____现象(思想、品格)。 (九)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为中心的,人物塑造的方法有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神态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例如:《多收了三五斗》中米行老板的描写正烘托了“旧毡帽”的悲惨命运。③细节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具体细微的肖像、动作、语言、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枝末节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 一、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几个阶段。情节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情节是否合理是小说能否成立的关键。还要注意中国小说和西方小说、古典小说与现代小说在情节线索上的区别。

中国古典小说讲究故事的有头有尾,力求故事的浑然一体,滴水不漏,而现代小说往往故意打破这个情节框框,作者追求的不是"块状"的故事框架,而是一种流动的状态,情节无所谓首无所谓尾,人物不一定要有结局.这种结构方式,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比传统的更大.中考在考查这个知识点的时候,大致有以下三个题型; 1、 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2、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3、用填空的方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 (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解题攻略

1.事件的完整叙述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

2.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还得注意事件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二、揣摩人物形象

11

文学即人学,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它所塑造的人物往往具有独特的鲜明的个性。因而在阅读小说的时候,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

1.说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2.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解题攻略:

1、重视小说中的人物的身份、地位、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3、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去理解。4、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三、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对揭示小说的中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在中考试题中,常见的题型有三种: 1.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 2.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

3.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象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解题攻略: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暗示社会环境;3、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性格; 4、渲染气氛;5、推动情节的发展。 四、挖掘作品的主题

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品价值意义之所在。主题的深浅往往决定着作品价值的高低;因

此,欣赏小说必须欣赏小说的主题。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呢?一是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二是联系小说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环境描写,认识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时代烙印,把握人物形象折射出的时代特征,达到揭示小说主题的目的;三是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在中考阅读测试中,常见的题型有:

①找出体现小说主题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话概括作品的主题);

②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什么启迪,谈谈你的一点体会); ③结合全文的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的理解或看法。 五、捕捉精妙的技巧

质量上乘的作品离不开精妙的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作家驾驭文学语言,运用多种艺术表现手法及表达方式、修辞手段等,来构思文学作品,塑造文学形象时所熟练而又独具特色的艺术才能。 在中考试卷中,捕捉精妙技巧的题型主要有三种:

1、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细节描写、象征、对比、衬托、铺垫、照应、悬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

2、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

3、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例如:语言精练、句式整齐而有节奏感、用词准确而形象、词语丰富而多样),给读者提供哪些艺术审美情趣。

六、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1.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 2.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①.答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侧面描写)

12

②答出这些方法的具体内容(找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③针对具体内容分析人物特点,注意从外在的肖像特点到内在的心里想法,再到精神品质。要分析全面,具体,不可泛泛而谈。

3.发挥想象,补写人物心理活动。

①心理活动的作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作品主题。 出现问题: ①.缺要素 ②.心理活动不符合人物性格。 原因分析:

①.答题时随意,说的话不符合人物性格。 ②不注意联系上下文,忽略了文中人物的潜台词。 这类题的答题方法:.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分析人物的心理过程。 4.体会人物感情的变化。

七、环境描写的题型及答题要点 (节气、天气、气候、风物、景色)

环境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3.渲染气氛。4.刻画人物形象,衬托人物的性格、情绪。5.使故事情节更为生动、真实。6.使主题更为突出、深刻。 7要表现一定的新鲜感受或微妙情绪,做到情景交融,能够给人以感染、启发和美的享受。 八、关于评价、体验、感悟、启示的问题。

这类题往往是考查学生们对文学作品内涵的把握。并结合自身经历谈体验、感悟等。 启示——领悟的道理。(结合人物、主题答)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 九、关于写法的问题。 1.题材与主题的关系。

题材——表现主题的材料: 人物、环境、事件

丰富人物性格,增强情节发展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可感性以及整个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2.倒叙、插叙的作用。

一般来说,倒叙的作用是设置悬念,为下文铺设,吸引读者。

插叙是指作者在叙写主要情节线索时,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插叙的主要作用是使作品内容丰富,充实;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完整。可以明白某种情况产生的原因或了解某一事物的来历。使文章结构紧凑。

3.伏笔——叙述的一种手法。对作品中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其作用是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4.悬念——作品使欣赏者所产生的一种关于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紧张心情,这种心理活动叫作悬念。其作用是引起读者兴趣,加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议论文阅读:

一、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观点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 论证——怎样证明

二、论证方法: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三、论证方式:立论、驳论。(议论文可由此标准分为立论文与驳论文二大类。) 四、阅读议论文的方法如下: 理解论点:

13

论点就是作者在文中加以阐述和证明的主看法,是文章的灵魂。一篇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分论点是用来补充和证明中心论点的。 找中心论点的方法:

第一,看文章的标题。议论文的标题分论点型和论题型两种类型。

第二,在正文中找体现作者主要观点的句子。此法适用于论题型的议论文。 议论文论点提出的方法: 1、文题就是中心论点

2、开门见山,直接提出中心论点 3、引用材料引出中心论点

4、层层论证,文末归纳得出中心论点 理解论据:

论据是证明论点的理由和证据。议论文的论据有两类:

一类是用有代表性的事例、可靠的事实和确凿的统计数字来充当,叫事实论据; 另一类是人们公认的道理、原理、定律、格言、谚语等,叫道理论据。

论据与论点的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阅读议论文,不仅要弄清论据的类型,而且要弄清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看看论据证明了什么论点,两者是否一致。 分析论证方法: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如果说论点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话,那么论证则是解决“怎样证明”的问题。论证方法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一篇议论文往往综合运用一些论证方法,如《鱼我所欲》一文中运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把握结构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议论文结构的主要类型有两种: 1.并列式(也叫“横式”),即论证部分若干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如《理想的阶梯》一文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奋斗,是实现理想的阶梯”,接着分别从“理想的阶梯,属于勤奋刻苦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珍惜时间的人”、“理想的阶梯,属于迎难而上的人”三个方面对中心论点加以论证。

2.层进式(也叫“纵式”),即文章各层次之间是层层深入的关系。如《怀疑与学问》开头提出中心论点“学则须疑”,接着先从消极方面提出,怀疑是“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后又从积极方面论证,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这一先一后两层之间,层层深入,属“层进式”结构。 揣摩议论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具有概括性、严密性的特点。

所谓“概括性”就是运用比较概括、抽象的词语,尤其是列举事实论据时,只需紧扣论点概述主要事实就行,无需详细描述。

所谓“严密性”是指议论语言周到,没有疏漏,无懈可击,即是针对观点,作补充论述,是论述全面而严密,无懈可击。 文言文复习: 一、 一词多义

顾名思义,一个词有多种含义。主要包括本义和引申义。试分析下列两个词的含义。 兵: 朝: 二、 古今异义

古今异义,即某些词在古代和现代意思不一样,有些差别很大,有些差别较小,有些几乎没有差别。主要包括两类,

14

如下:

基本词:这类词古今词义没有什么变化,容易理解。如人、马、日、月、山、水等。 一般词

三、 变词。这类词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思相同。如:古文叫“冠”,现在叫“帽子”;古时叫“牖”,现在叫“窗”

半变词。这类词字形相同,字音相同,词义不同或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另一种情况是单音词变成了双音词。 ①古今词义不同的。如“走”“去”等。

②古今词义有细微差别的。如“沐”“ 浴”等。

③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的。如“克——克服”“固——坚固”“衣——衣服”等。 四、假借义(通假字)

注:“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 音同形似。如“直→值”“禽→擒” 当→挡等。

音不同,但有相同的声母或韵母。如“内→纳”“见→现”等。 音同形不同。如“要→邀” “裁→才” 等。

注意:通假字是单向通,不是双向通。如“要通邀,邀不通要”。 五、词类活用

所谓词类活用,是指一个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而作另一类词使用,如名词作动词用、动词作名词用等。随着词性的改变,这个词又同时具有新的含义。词类活用是文言文中重要的特殊现象,因此必须了解并学会推断。否则,会影响对一些句子的理解。 名词的活用。

腰白玉之环( ) 北饮大泽( )

动词的活用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等死,死国可乎?( ) 项伯杀人,臣活之 ( ) 形容词的活用。

将军身披坚执锐( ) 渔人甚异之( ) 无丝竹乱耳( ) 六、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文言文主谓语之间一般不用判断动词“是”。 ……者,……也。如“孔明者,卧龙也。” ……,……也。如“我,子瑜友也。” ……者,……。如“博鸡者,袁人。” ……,……者也。如“牡丹,花之高贵者也。” 主语,谓语。如“刘备天下枭雄。”

用“乃”“即”“为”“皆”“则”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之秋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我为赵将。” “环村居民皆猎户。“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二、省略句。文言文有些句子往往省略某些成分。 省略主语。(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2、省略宾语。“权起更衣,肃追(之)于宇下。” 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省略介词。“亮躬耕(于)陇亩。” 三、倒装句。 宾语前置。

15

(1)疑问代词作宾语时要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如“何陋之有?”

(2)在否定句中,带有否定词“不”“未”“莫”时作宾语的代词要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的“余”。 2、定语后置。

“人马烧死者甚众。” 四、被动句。

1、形式上有表被动的标志(介词“于”,动词前用“受”“见”“被”“为”“为……所”)。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受制于人”,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等。

2、形式上没有被动的标志,只能从意念上去理解。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六、文言虚词 分清虚实。

文言虚词除了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还包括代词。某个词既可以是虚词,又可以是实词。如“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顾”是动词“探望”的意思,是实词;“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的“顾”是“难道”的意思,是虚词中的副词。 辨明词义。

虚词很多是多义的,要看它在句子里的作用确定它的词义。如“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第一个“之”是助词“的”,第二个“之”是代词“他”,代苏迈。“谁为大王为此计者”第一个“为”是介词“给”“替”的意思,第二个“为”是动词“出”“作”的意思。 通晓古今词义变化。

有些文言词语已经完全消失。如“夫” 盖”等。

有的意义和用法发成了变化。如“所以”,在文言里表示原因,现在表示结果了。

有些改用了别的词。如“于”在文言里能起多种介绍作用,现在分别用“在”“向”“到” “对”“从”“同”“给”“比”“被”等介词代替了;结构助词“之”,改用“的”等。

写作指导:

一、作文指导技法之把握题眼

所谓“题眼”,就是指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它往往是文章题目的表意重心。有些作文题,只要我们能准确把握题眼,就能迅速明确立意,确定选材范围和写作重点,在审题思维活动中少走弯路。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命题作文的审题。 在运用“把握题眼法”审题时,我们可以先分析作文题目的结构。一般说来:

1.用一个词语作文章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的本质特点上,抓住它的本质特点,或写出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出它的比喻义,或写出它的引申义,这一“特点”即为题眼。如《桥》、《路》、《蜡烛》、《春风》等题目都是如此。像这类题目,往往包含着引申、比喻或象征意义。如果在审题时考虑到题目的寓意,就可以展开丰富的联想,运用发散思维选材。比如《路》这个题目,它可以是走的路,也可以是攀登科学高峰的路。可以从一条具体的泥泞小路,拓宽为公路、铁路,以此反映家乡在改革中的变化。也可以从无路到有路,暗示勇于开拓、勇于实践的重要,阐明只要指导思想正确,方法对头,有决心,有毅力,事就能办好,路就能走通。

2.用一个短语作文章题目的,重心往往在修饰语上。如《难忘的一天》,题眼就是“难忘”二字,只要我们紧扣“难忘”二字去构思就行了。

3.用一个句子作文章题目的,它的表意重心往往在谓语上。如《他哭了》这个作文题目是一个句子,题眼就是“哭”这个词,紧扣“哭”,去选材组材就行了。 二、作文指导技法之创设情境

人一生下来就受着周围环境的影响,在环境的影响下,形成各种思想观点和行为习惯,获得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所以,一个人的思想、观点、知识、技能和性格的形成都和周围环境有关系。一个人在特定的环境中,往往会获得某种特殊的技能,或产生某种特殊的智能,平常人们所说的“情急智生”就是这个意思。

写作文时,如果给学生创造一种情境,使学生主动地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时,学生的思维会变得特别活跃,内心会充满

16

着激情,因而写起作文来会变得异乎寻常的快速。

学生一旦进入写作状态,就要排除一切杂念和外来干扰,暂时忘掉周围一切,仿佛世界上只有我和作文题,其他一切都不复存在。也就是说,要把一切心思都集中到作文题上来。要像气功师练气功那样进入境界。这样,学生思想高度集中,思维高度活跃,行文时便可一气呵成。

当然,开始训练时,学生可能不习惯,不必着急。只要坚持下去,严格要求,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学生良好的习惯就会养成,写作时头脑中有了紧迫感和时间观念,行文速度也就快了。 三、作文指导技法之构思

所谓构思,就是指在确立了文章的主题之后,就材料的选取,记叙的详略,层次的安排,结构的确定等所做的通盘考虑。构思对于一篇文章而言,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一篇文章能否成功。

古人是非常重视构思的,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即“打腹稿”,说的就是唐代著名诗人王勃写作时的习惯,他先是将墨磨好,然后蒙头大睡,睡了以后再起来写作,一首诗或一篇文章就会顷刻完成。这里说的“腹稿”其实就是构思。 四、作文指导技法之语感检查

三点跳视法主要用来检查修改文章的主题思想,语感检查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文句表达方面的毛病。

语言文字是文章思想内容的外壳,文章的思想内容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的。因此,对语言文字的推敲润色,是为了更生动、更准确、更形象地表达中心思想。所以说,对语言文字的检查修改和润色是写好文章的重要一环。一篇文章语言文字的好坏,可以从语法、修辞、逻辑三个方面去推敲检查。语法方面如果没有毛病,句子就通顺;修辞方面有特色,文章就生动;逻辑方面不出问题,文章的论证就严密,就有说服力。

检查和修改文句最快速的方法就是语感检查法。具体做法是:不细细推敲语法、修辞、逻辑等方面的毛病,只凭语感检查,三位一体。文章写完后,快速读一遍,如果念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说明文句是通顺的,不需修改。如果发现什么地方念起来拗口,听起来不顺耳,那就要停下来修改一下。修改的方法是或增、或删、或调换,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在增、删、

调换时亦不要考虑什么语法、修辞、逻辑方面的问题,只以语感为标准,好念好听就可以了。 五、作文指导技法之巧用对比

俗话说:“不见高山,不知平地。”事物的特点往往在比较中得以显现。因而对比是一种较常用的写作方法。所谓对比就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同类型的事物进行比较分析,使被比事物更加突出。

对比,包括横比和纵比。横比法就是把具有可比性的不同事物、不同态度、不同的人放在同一场合进行比较,比出真假、正误、好坏、显示出各自不同的特色。如高尔基的《海燕》就用了这种方法。在暴风雨中,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骄傲而勇敢地飞翔;而蠢笨的企鹅则四处躲藏。通过对比,比出了崇高与卑下,伟大与渺小,海燕的形象更为光辉夺目、撼人心魄。 纵比法就是把同一事物、同一个人放在不同历史时期、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对比,以现出变化、现出发展。例如鲁迅的小说《故乡》中写闰土就用了这种方法。少年闰土的外貌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项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一副外貌,显出了十一二岁少年闰土的天真稚气、可爱有趣、充满了活力。而中年闰土的外貌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的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的通红。 六、作文指导技法之托物寓意

托物寓意就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这种写作技巧是将自己的某种情感寄托在景物或事物中。首先要有精致的描写,通过描写展示其风姿,然后,以抒情或议论揭示寓意。比如,通过对竹的外在形象的描绘,彰显竹的正直、高洁、神韵、气节,揭示“做人也应当像竹”的意旨。 七、作文指导技法之一线穿珠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这里的“形散”,指的是散文的选材自由广泛;这里的“神不散”,指的是主题思想的集中、凝练以及有一条明显的行文线索。这种以一条特殊的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技巧,叫做“一线穿珠”。掌握这种技法,行文时驾驭材料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就可以从众多复杂纷乱的材料中撷取所需之材料,有章有序地组织文章,使行文完美流畅,章法严谨和谐。

17

作为“穿珠”的“线”,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一种思想感情,只要能够体现题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文章的主题思想即可。

18

更多相关推荐: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九年级中考复习计划一、总体目标1.认真学习《中考说明》,了解考试范围,题型,考点,重点抓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点,教学中要落实。注意总结学习规律,掌握解题方法,技巧,使学习目标得以达成。2.抓常态课堂,发挥备课组的…

20xx年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20xx年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邵阳县河伯乡河伯中学语文教研组一指导思想以新语文课程标准和省考纲为依据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

中考语文复习计划一复习依据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再研究龙东地区20xx年中考说明及题型考点历年拟题的导向切合大佳河中心学校应届初三学生的实情低起点高效率针对性强二复习设想1认真学习中考说明了解考试范围题型考点重点抓基...

20xx年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

20xx年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我市近年来中考语文遵循的重视积累突出读写强调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思路进人总复习阶段要提高语文学科复习的效率应当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针对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恰当的复...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20xx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朱敏敏20xx02初三语文复习计划中考是选拔性考试也是极有竞争性的考试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全组教师团结协作研究新课标精神明确中考的范围积极准备应...

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计划

20xx年九年级语文总复习计划现代文阅读部分记叙文阅读在阅读试题中记叙文阅读的试题是最普遍最广泛的题型的设计角度也比较开阔丰富相对来说所占分值也较多所以对记叙文的复习我们不可掉以轻心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复习一整...

20xx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备考计划

20xx年九年级语文中考备考计划一年一度的中考即将来临中考是九年义务教育的终端显示与成果展示更是一次选拔性考试其竞争较为激烈为了更有效地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知识提高复习质量和效率在中考中取得理想的成绩现将复习计划...

20xx年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总复习计划

20xx年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总复习计划民族中学陈振华一指导思想复习阶段我们应该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

20xx年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总复习计划

20xx年九年级毕业班语文总复习计划民族中学陈振华一指导思想复习阶段我们应该立足教材立足课内延伸课外结合实际面向全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研究复习方法和计划力求达到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教学与复习...

20x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迎考复习计划

20xx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迎考复习计划秦碧蓉现在距离期末考试还有近四周的时间为了提高复习的效率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我制定以下的复习的计划一学情分析班里45人学习成绩大部分处于中等以下水平成绩较差对学习语文感兴趣...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

初三语文复习计划中考语文总复习是初中语文教学的终结环节其功能在于对已学的知识和已有的能力的检测反馈纠偏回授巩固和提高中考语文总复习具有知识点多时间紧迫收效低微缺乏新鲜感等特点因此搞好总复习并不容易一方面要有正确...

最新实用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复习计划及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期末复习计划一复习目的意义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链学生能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一种基本的语文学习...

九年级语文复习计划(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