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规作业:新加坡规划

时间:2024.3.31

新加坡

介绍

新加坡是东南亚的一个岛国,也是一个城市国家。该国位于马来半岛南端,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其南面有新加坡海峡与印尼相隔,北面有柔佛海峡与马来西亚相隔,并以长堤相连于新马两岸之间。新加坡是亚洲最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之一。新加坡在城市保洁方面效果显著,故亦有“花园城市”之美称。

气候

主要受季风影响,天气较热,没有明显的四季之分,湿度大,降雨量适中,日夜温差不大,日照充足,是具有典型热带气候的岛屿国家,属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年平均气温24~27℃。因此,对于那些喜爱日光浴、游泳、航海以及其他水上运动的人来说,新加坡可称得上是天堂。那些讨厌炎热阳光的人也不会因此受罪,因为新加坡几乎所有的商店、旅馆、办公楼以及饭馆都装有空调设备。新加坡一年到头都有雨水,不过每年的11月到翌年正月雨水最多。相对来说,比较干燥是在6月到8月。

城市规划建设历程

新加坡的城市建设经历了由杂乱无章到合理有序的历史过程,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三十年内得到了飞速提高。现代通新加坡的城市建设分为四个阶段:
 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令人窒息的拥挤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新加坡的城市问题非常突出,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市中心十分拥挤,全是贫民窟。四分之一的居民挤在岛上百分之一的地区,常常是五十多个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或是住在临时搭设在肮脏的下水道上的小屋里,传染病四处蔓延。失业使成千上万人无家可归,犯罪行为极其猖獗。1958年第一个总体规划提出了一个行动计划,强调要通过土地规划来实现合理的土地利用,这标志着全方位持续改造时代的到来。此后新加坡所有的城市土地开始逐步分区,划出了绿色地带和新城镇区域,城市建设开始起步。
  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国家的住房供给和现代城市的初步形成
      这一阶段新加坡城市发展的特征是,公共住房计划迅速解决了城市的拥挤问题。计划的贯彻执行是由1960年依法成立的新加坡建屋发展局来承担的。到1970年底,建屋发展局共建成了12万套公寓和店铺。新加坡有效的土地重新利用政策以及使新加坡人拥有自己住房的政策推动了建筑业的快速发展。这就是著名的“居者有其屋计划”。
     公共住房的成功建设使市中心很快清理了贫民窟和乞丐,重新铺设了新的马路、下水道以及其他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城市复兴如火如荼。到六十年代中期,城市经济恢复工程也活跃地开展起来。这项工程开始于1967年,由城市重建局负责。规划对新加坡作出了重新评估,满足了很多人对平等的追求以及使土地得到最佳利用的愿望。
  1970年编制的概念规划得到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助,这项规划设计用于指导基础设施的开发,其针对的目标依次是促进经济增长、满足住房需求以及人们的基本社会需要。由于政府将新的城镇设置在旧城区之外,将市中心的人口逐渐迁出,取而代之的是店铺、办公楼、百货商场、宾馆以及高层豪华公寓的开发。市中心通过城市复兴逐渐成为了一个国际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
 八十年代:城市品质的提升和特色的形成
     八十年代城市建设的中心转向了城市形象的塑造,重心在于利用自己与众不同的建筑风格成为一个有特色的热带城市。在这一阶段,城市经济恢复工程采用的土地出让程序必须在产品设计质量上竞争。一些开发者尽管在地价上不是最高,但如果有良好的设计,仍然可以取得土地。
 九十年代:全新的发展观念
     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交替时期,新加坡处在新一轮社会经济改革的浪尖。经济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使新加坡诞生了一项长期实质发展的新的概念规划,这项规划于1991年完成。主要目标包括:a)满足所有对环境和生活质量改善的需求。b)暂缓同其他主要城市在经济增长上的竞争。c)保证城市货物供应和经济开发的灵活性。d)充分利用地理、历史、气候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创造一个持久、美丽、独特的亚洲城市。
  概念规划包括:20##年规划,20##年规划,人口超过四百万时的X年规划。这部动态的、具有弹性的规划是新加坡近年来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特点

     新加坡城市建设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有一个明确、清晰和强有力的规划控制机制,它创造了坚实的政策环境,使规划管理者与实施者能很好地合作,使新加坡有了今天的城市自然环境。漫步在新加坡,犹如进入花园或植物园,单位之间没有围墙,建筑立面没有瓷砖,整个城市看不到广告,主干道两侧没有商业门店,机动车穿梭于行道树形成的绿色隧道之中,商业街干净整洁,市容市貌令人叹服!
   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

 规划法规
     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的核心是1959年的规划法令及其各项修正案,后来将1964年、1989年修正案纳入1990年规划法。该规划法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名词解释以及规划机构的设置。二是关于总体规划的编制和报批程序。三是关于开发控制。四是关于开发费的核定和征收。开发费的概念主要是指国家对土地更新之后,土地升值的利益由国家来占有,而后返还给公众,而不由私人企业占有。
 规划决策
      在新加坡,中央政府在公共管理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所有关于城市的计划和措施都是围绕城市规划来展开的,地区政府不具有规划职能。政府专门成立了多部门委员会来调整不同需求和解决冲突。城市重建局是规划委员会职能的主要实施者,代表着不同的政府部门,如国家发展部、环保部、贸工部、国防部、土地办公室、建屋发展局、社会工作部、经济发展局和城镇合作社。城市重建局设置两个委员会,分别是总体规划委员会和开发控制委员会,由总规划师兼任主席,成员则由部长任命。总体规划委员会主要负责政府项目和公益项目的审批,而开发控制委员会则负责非公益项目的审批。它还提供了一个论坛,供规划和执行部门解决争端,保证规划决策的科学性。
     另外,住房发展部、裕廊工业区管理局和公用事业局,分别负责居住新镇、工业园区和公共道路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规划编制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主要有两个层次,包括概念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或原来的总体规划。
     1)概念规划。概念规划是长期性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规划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是详细的土地利用区划,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活动,因而不是法定规划。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制定土地使用的管制措施,包括用途和开发强度,以及基础设施和其它公共建设的预留用地。80年代以来,开发指导规划逐步取代了总体规划,但是二者的内容实际是一样的。
     此外,还有一些不属于两个规划层次的特殊规划。比如对于具有重要和特殊意义的地区(如景观廊道和历史保护地区),以及开发活动比较活跃的地区,还需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制定非法定的地区规划甚至是详细规划,提供更为详细和具体的开发控制和引导。
     新加坡在1997年已经全部完成开发指导规划并且覆盖全境。全境被划为5个规划区域,再细分为55个规划分区,927个小区。到1997年底,完成了每个分区的开发指导规划,取代了1985年总体规划的相应部分。每个分区的开发指导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制定土地用途区划、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旧区改造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开发指导规划不但取代了法定的总体规划,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涵盖了非法定的地区规划内容。
     3)专项规划。a、建筑物控制规划。当一项建筑计划被批准前,开发商将建筑计划提供给中心建筑计划组织(CBPU),CBPU会从技术要求对环境健康、排水、污水排放系统以及污染控制,尤其是建筑物与环境设施结合方面着手,当以上技术和要求达到标准后,该项目才能获得批准。b、住宅区规划。除住宅区远离工业区之外,同时也考虑到了住宅的容积率、通风和绿化控制指标等问题,使人们能生活在良好的城市环境中,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除此之外,新加坡政府还制定了如绿色计划、道路交通管理计划、新加坡河整治计划等一系列专业性规划,从各个不同角度全面控制污染的发生。
     4)规划用地分类。按照宏观功能划分,新加坡的土地使用分为以下5类:工业用地,包括特殊工业用地(适于重工业和航空工业),普通工业用地(适于普通工业和轻工业),标准工厂用地(适于分散和半分散的工厂和车间),多层工厂用地(适于轻工业和无污染工业)以及高科技园区用地。空白用地,主要用于为区域内的居民和出行者提供游览和休闲的活动空间。对空白用地进行专门规划是与建立清洁环保的新加坡这一基本国策相适应的。居住用地,将居民集中到不同区域,在每个区域内建立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推行微型居住区计划,尽量减小单一居住区规模以便于控制区域内建筑类型、密度、功能以及防止在不同区域间引入不必要的交通流量。交通用地,以城市地铁系统用地为优先考虑,反映了与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的一致性。中心商业区用地,以发展金融和商业为主,兼顾艺术和历史元素以寻求综合的发展,同时采取措施降低此区域内的居住人口。
   规划管理
     新加坡的规划管理具有规划法所赋予的法定效力。在开发进行之前,所有的开发提议必须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开发指导计划”将对这些提议的价值做出指导性评估,土地利用的兼容性和效果将受到检验。适当的时候,建筑物会退让边界线以保护开发区周围的宜人环境。在某些地区如市中心,提议必须符合实现美丽都市风景的城市规划目的。
     1)开发的定义。新加坡认为在相同的土地利用里面做相同用途的扩建或改建不属于土地开发利用的范畴,而建造工程、采掘这类性质,包括建筑物和土地的变更则属于开发的定义。
     2)授权和豁免。有些地域可以授权去管理,也有些地域政府会豁免,不需要申请就可以开工,比如说政府的一些重要的项目、一些特殊地域和原来的一些外岛,因为以前的发展没有到那个地域,所以那个地域的发展不需要规划许可。
     3)规划许可。与我国概念一样,即要开发一个项目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规划审批手续。
     4)强制征地。新加坡由于国土资源匮乏,有时采取很多手段把许多的用地强制征收为国有,它目前实行的公物政策也是一样,比如出售土地只出售使用权,土地永远属于国家。
     5)规划上诉。新加坡的规划上诉类似于我国的规划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新加坡政府始终把经济效率作为公共管理的主要目标,更多地强调政府的意志而不是个人的选择。

规划公示
     近年来,新加坡政府在制定规划和政策方针时更加公开和透明,并鼓励更多的公众参与规划进程和提供反馈意见。“开发指导计划”就被公开展示,并且鼓励公民针对这些建议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些展示经常放在人群比较集中的地方。政府还将这些规划制成丰富多彩的小册子、图解甚至模型,以便清楚地向公众解释。部长经常召开国有土地开发交流会,从公众的反馈意见中作出选择。专业组织、开发商、企业家、利益集团、社会领导以及公众代表等都被邀请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所有有用的意见都将被结合进最终的“开发指导计划”。这些计划在成为新的指导开发的总体规划前还要被展示数次以获得公众的理解。一些“开发指导计划”由专业的私营者和开发商来准备。通过这种方式,私营者好的意见也能被激发出来。城市重建局还定期召开由专业团体参加的交流会,讨论开发控制的政策方针,并收集规划系统的反馈意见。公开和透明使投资者对规划和执行政策的公平坚定了信心。
     从战略规划(概念规划)到本地规划(开发指导计划和城市设计规划)再到调整职能(开发控制),流水线般地保证了概念规划目标的实现。
     环卫管理
     新加坡的清洁环境得益于公共卫生教育和严厉的执法。在新加坡,仅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有关的法律、条例等就达数个,内容涉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在新加坡的公共汽车上、大街小巷中经常可以看到“不准”、“禁止”、“不能”等告示牌,不同的违法行为都有明确、具体的罚款规定,如乱扔垃圾罚款1000新元,在电梯吸烟罚款500新元,在公共汽车上吸烟罚款1000新元,户外燃烧一次罚款2000新元,上公共厕所不冲水罚款500新元,过马路闯红灯罚款200新元等。违规者如果不按时交付罚款就会收到法院传讯。此外,违规者还会被有关部门召去充当反面教员,穿上标志垃圾虫的服装当众扫街,藉以示众。乱扔烟蒂、随地吐痰、攀折花木、破坏草坪等都会受到类似惩罚。
                           美丽的花园城市

以人为本的绿化理念
     新加坡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其良好的绿化环境,这已成为其重要的旅游吸引力之一。但这不是自然的巧合,而是精心规划的结果。其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该规划为确保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形成完整和系统的绿色空间;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新加坡城市建设的目标就是让人们在走出办公室、家或学校时,感到自己身处于一个花园之中。为此新加坡制定了如下指标:在公寓型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应低于总用地的40%;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10公顷的公园;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米范围内应有一个1.5公顷的公园;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应有0.4公顷的开放空间。
   多样化与艺术化的绿化效果
     早在1963年,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就亲自倡导了植树运动,通过快速而大面积地种植、移植速生和树冠浓密的树种,初步改善了生态环境。绿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炎热的气候、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城市化带来的噪音等都因绿树的增加而减轻。其后,将慢生但漂亮的树种间种在快生树丛之中,在绿化环境的基础上开始美化环境;接着,多样化的树种和花草开始装点城市大街小巷,不同街道或不同场合,以不同的树种和花草形成了个性化的园林景观,也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的“绿色服务”:雨树高高在上遮风蔽日,旅人蕉以独特的形象装点着现代化的建筑,九重鸽等各种灌木围绕在街边的座椅旁,散发着幽香……现在,他们又致力于创造艺术化的环境,通过各色花草与树种的搭配,追求层次的丰富、对比的协调,或自然野趣或精致巧趣的气氛和意境成为绿化造景的目标。
   追求自然美感
     走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园林绿化往往给人一种不加修饰的自然美感,处处层次丰富,草地、灌木、乔木自然搭配,路中的绿化带也绝少整齐划一,行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极少剪成几何形状的,而是任其自然舒展蓬勃地生长,只要不妨碍人行和车行的交通安全。
这一做法的好处很多。首先,自然而不加修饰的绿化环境吸引了鸟类的聚居,使环境更趋于自然,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提高;二来满足了都市人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心理需求,使其时时处处仿佛置身于郊野树林之中,领略自然生态系统带来的身心多方面的享受,同时用自然美而不是几何美的环境舒解现代人的工作压力,重新获得活力;三来减少修剪的人力劳动,降低了城市环境维护的成本。
   网络化的城市绿化
     新加坡利用雨水渠两侧建绿地,这样的绿化走廊现在已有50公里。其与步行系统结合,在绿化走廊中设计步行道,以此形成网络联系全国的各个公园和组屋区的中心绿化带,人们可以摆脱机动车交通的喧闹,漫步在绿荫覆盖的步行系统网络中,或骑自行车来往于各组屋区之间,而各种小动物也可以由绿色廊道的引导自由往来于各公园之间,在都市环境中的生存空间大大扩展,提高了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质量。
   严格的绿化管理
     新加坡为实现其花园城市的目标,制定了完善的法律规章,要求任何部门都要承担绿化的责任,没有绿化规划,任何工程不得开工;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家土地上的老树;住宅小区的绿地必须达到总用地的30%~40%;在规划管理中,要求报审的施工图中增加园林绿化设计;一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等等。这些指标和规定的严格实施是新加坡成为花园城市的重要保证。
                       灵活而人性化的住宅区建设
     新加坡自60年代开始推广其“居者有其屋”计划至今40年来,约有86%的人口居住在国家建屋局提供的组屋里。
 开发主体
     国家建屋局是新加坡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从新镇的规划,邻里单位的规划及组屋的户型设计建设,甚至包括组屋发展需求及方向,均由国家建屋局完成,在一定程度上兼具了政府职能。其它私人开发商的住宅开发,主要是中高档住宅区和在对新镇规划的控制下参与新镇的开发。这样使其开发过程基本不受开发利益影响,保证了“居者有其屋”计划的推进,相应地其开发过程也能严格按规划比较理想化地实施。

   公建配置
     新加坡居住区公建设施基本分为三大类:商业用途设施,包括商店、超市、摊点、饭馆、电影院、办公等;社会及公众团体用途设施,包括各类学校、图书馆、社区中心、警局、各类庙宇及教堂等;体育运动及娱乐设施,包括游泳馆、各类运动场馆、公园等。新加坡规划标准在体育运动及娱乐设施这一类中划分较细,设定了不同标准类型的运动场馆,同时标准还把公园绿地纳入这一类。这一标准的设置体现了新加坡居住的高标准化。在社会及公众团体用途设施这一类中,标准考虑了新加坡不同族群的信仰,设立了不同庙宇及教堂用地标准,而在具体的居住区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选择预留一些用地以待不同社团购买发展社团或宗教建设。这一在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留白做法值得借鉴。另一方面这样的留白做法也能为未来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导致对公建配套设施要求的变化留有发展余地。新加坡对学校、医疗诊所等公益设施的建设是由相应的政府机构,如教育部等按不同的标准投入资金实施,而不是由开发商实施。这样能够保证其实施不会受开发商利益的驱动而降低标准。
     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的匮乏,对公建配套的规模基本上是通过控制公建项目的用地面积来控制其规模,而对公建配套项目设置数量的控制则可分为两类。其一,以每新镇或邻里为单位配设一定数量的公建种类,比如每新镇配设一个图书馆、游泳馆等;其二,一定数量的居住单位配设一定面积的公建,如每70个居住单位配设一个商店等。由于新加坡新镇及邻里单位规模较大(一般情况下新镇规模不少于3万户,人口数目可高达20多万人。每个邻里人口也达到5000户左右)。这样配设的镇中心和邻里中心的规模也相应地具有一定的规模,同样能相应带来较好的商业规模效益和非商业性配套公建的资源优化和良好服务效果。
   精心的设计与高效能的管理
     建屋局的住宅发展计划是在长远发展规划的指导下进行的。建屋局要详尽地分析历年住宅建设的数量和销售情况,申请购买组屋的家庭的数量及其对户型、地点的要求,以及各不同地区城市基础设施状况、社会服务设施状况和就业机会,并预测今后5年的需求量,选择最佳开发地点。新加坡政府规定,不同规模的居住区需配套建设不同规模的商业、文化、卫生、社会福利、体育、宗教建筑等设施,这些设施由建屋局先进行土地开发后,主要由各职能部门营建,很少出现扯皮或欠帐的情况。
     此外,建屋局还十分重视街景与景观设计,房屋建设虽为高层高密度,但住户并不感到空间压抑,而且设计者把楼房顶层辟为公共活动场所,供人登高观景和进行社交活动。
  值得借鉴的是,建屋局还负责售卖这些组屋区及物业管理。建屋局建立了庞大的维修服务中心,为各居住区提供24小时紧急维修服务,每7年为组屋区粉刷外墙和修理内部设施,同时改善设备,把它们提高到与新组屋相同的水平。
                        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
   裕廊工业区概况
     裕廊工业区位于新加坡岛西南部的海滨地带,距市区约10多公里,面积为60平方公里。此地区原本为荒芜之地,大部分地貌是沼泽和丘陵,但是具有建设现代化工业区的良好自然地理条件:有水深近12米的天然良港;临近新加坡至马来西亚的铁、公路干线;新加坡西南部最大的河流──裕廊河横贯区内,可以提供工业用水。企业数量约有7000多家,平均每年完成GDP2000多亿新元,有力地拉动了新加坡整体经济的发展。
   工业区规划
     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定性为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工业区,合理妥善地规划。根据自然、人文环境的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沿海的西南部划为港口和重工业区;中部地区为轻工业和一般工业区;沿裕廊河两岸则规划为住宅区和各种生活设施。为充分发挥裕廊工业区的综合功能,新加坡政府于1969年9月在裕廊码头内设立自由贸易区,使裕廊工业区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是转口贸易的场所。在整体发展建设过程中,环境保护问题也同时兼顾到,从一开始就有计划地保留10%的用地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现已建成10多个公园,其中有世界著名的飞禽公园、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使裕廊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基础设施建设
     裕廊工业区从全局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也为后来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同时,各种社会服务设施也同步发展,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等,使裕廊工业区利于生产,方便生活,生产和生活相得益彰,对工业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完备的交通系统
     新加坡交通系统发展的基本目标可以概括为:建立整合、高效、经济的道路交通网络,并使之持续满足国家的需要。
     新加坡的特殊地理条件决定了不可能通过扩大城市面积来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只有通过充分发挥现有土地与交通资源的潜力,合理控制交通需求的增长,才有可能用有限的资源保证道路交通战略基本目标的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整合土地使用规划和交通规划,尽量避免土地使用功能和道路交通功能的冲突,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的效率,减少路网建设的盲目性和冗余度。
    建立完整有效的道路交通网络,包括普通道路、城市快速路、地铁系统、轻轨系统等。迄今新加坡已建成总长3000公里,以城市快速路为主干线、普通道路为支线的道路交通系统。道路交通网络的效率通过使用先进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得到进一步的优化。
      发展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交通系统。与使用私人汽车相比,公共交通系统节约道路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调节都市发展,因此成为现代都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尤其是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各种资源都极度缺乏的城市国家,私人交通的道路是注定走不通的,唯一可行的解决方案就是公共交通。通过交通需求管理限制私人汽车对道路资源的使用,促使出行人选择公共交通系统,从而达到节约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节约的城市发展原则
   土地的高强度利用
     新加坡人多地少,属于人均土地资源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国家。所以基本上采取高强度的居住方式、交通方式、办公方式和生产方式。虽然新加坡的土地资源很紧张,但却丝毫让人感觉不到拥挤,到处有大面积的空地与绿地,这主要是由于新加坡对土地的高强度使用的结果。珍惜土地在这里是不需要强调的,寸土寸金决定了其要努力提高生活区与生产区的建筑容积率。在新加坡,居住区容积率达到8以上是很常见的,有些地段,如市中心,甚至达到10以上,腾出的土地,则用于绿化及发展公共设施。同时,在新加坡,高层建筑的底层通常架空,用于发展儿童乐园等公共设施,这也反应了对土地资源的高强度利用。
   水资源的科学利用
     尽管年降雨量高达2350毫米,但由于国土面积只有六百多平方公里,新加坡依然严重缺水。水资源总量为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211立方米,排名世界倒数第二。以如此之少的水资源量支持发达的经济和社会,与其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与节约使用是分不开的。
     新加坡日用水量110~130万立方米,年供水量4.8亿立方米,其中50%的水由境内采集,另一半从邻国马来西亚的柔佛水库经40公里管线引入。为防止地层塌陷,政府严禁开采地下水,只能利用地表水。其方法主要有三个,一是将分布于各地的集水区收集的雨水,引入各大蓄水池,经水厂处理后进入供水管网。集水区通常也是自然保护区,其土地专门用来收集雨水。二是利用河流建造蓄水池。目前新加坡政府正规划在新加坡河的出海口建造一个大坝,将河水和海水分开,这样就可将新加坡河变成一个小水库,缓解缺水的压力。三是循环利用水资源。新加坡政府经过多年研究,终于成功开发出“新生水”技术,即回收生活废水加以循环利用。目前生产的新生水已经部分注入各大蓄水池,与自然水混合使用。此外,一家耗资2亿新元、占地8公顷的亚洲最大的海水淡化厂已经动工,建成后将能满足新加坡10%的用水需求。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有限的水资源、确保供水安全,新加坡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并严格依法行事,从根本上杜绝了污染水源的事件发生。环境部门采取了多种措施保护水源,如在蓄水池的周围建立绿化带,禁止在集水区内设立养猪厂及饲养有蹄动物,规定所有的建筑物必须装置现代化的卫生设备,工厂排出的污水如若超标,必须建造污水处理厂,限制新组屋区的建筑物密度,将有污染的企业迁离集水区等。
 废弃物的再生利用
     近20年来新加坡的城市垃圾增加了4倍,平均每个居民每天留下1.1公斤垃圾。新加坡现有4个垃圾焚化场,占地面积相当于350个足球场,而且每隔20-30年就须另找一处垃圾填埋场地,这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谈何容易。鉴于此,新加坡政府设立了专职部门,帮助厂家和居民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废物的产生。目前新加坡的制造业废料有40%已得到再循环使用。政府推行的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已在1/7的居民中实施,垃圾收集人员定期发给居民专用塑料袋,定期回收纸张、旧衣服、电器元件等可再生垃圾。新加坡在主要马路上设立了汽车尾气监测体系,不符合排放标准的车辆被禁行。
                               历史建筑的保存与维护
     新加坡的保存维护区,相当于我国的历史街区,全国共有71个。在新加坡,1945年以前的建筑都属于受保护范围,全国共计有6500座建筑物受到保存维护。按各保护区功能及价值的不同,细分为四大组别,分别为历史区、历史性住宅区、次拓展区及独立洋房区。在新加坡,对历史建筑有一整套的保护原则与方法,因考虑到各保存区的历史意义、其周边的发展以及这些区域长期规划的意图,对不同组别的保存维护区,在保护与修复上有不同程度的差别。
   保护原则
  不仅仅保存建筑的门面或外壳,还要保留其历史性建筑的固有精神和其原来的氛围;
  受保护的建筑应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用途;
  必须对受保护建筑的式样、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
  重建只有在绝对需要的情况下才加以考虑,避免完全重建的做法;
   保护方法
  必须按“3R”原则进行高质量的修复,即最全面的保存、高灵敏度地修复、谨慎从事的修补;
  所有建筑的结构及组成部分必须保留,即使这些部分需要大幅度修补或替换,它们的特征也必须保存;
  必须进行整修和加固的建筑,要尽可能地采用原有的工艺和材料,避免不和谐、不协调的现象出现;
  修复工程进行时,每一阶段的工序、技术细节都必须妥善地加以记录,保留相关档案备查。
     各个组别在保护与修复上的差别主要体现在细节上,如使用功能的调整、门窗的增加上,但在增减上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论证,细节管理上也很严格。
     新加坡在历史文化的保护方面投入很大,其街道等公益性的改造全由政府出资。同时,为鼓励对历史建筑的保存维护,新加坡每年一度都要进行建筑遗产大奖评选活动,即“保存维护最佳贡献奖”,这项奖专门为专业人士或业主而设,至今共有64个项目获此殊荣。

绿地规划

1965年新加坡建立了独立的共和国,城市大规模的重建正是从那时开始的,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也同时形成。在土地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他们提出了人均8平方米绿地的指标,并要求见缝插绿,大力发展城市空间立体绿化,不断提高城市的绿化覆盖率。20##年新加坡绿化人均指标为19. 6平方米。

从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六十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园林不仅仅能创造“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达成共识。这一切都给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注入了活力。

进入21世纪,面向未来,又提出对城区公园干道、森林区的林间道路、海岸线的海岸公路、郊区的乡间公路、主要出入口的迎送公路等5种主题街道,进行城市空间立体绿化景观设计。近年新加坡政府还发起一次新规划活动,主张建造更高的楼宇,即向上发展,而不是横向发展,以便保护历史建筑物、丛林区和红树沼泽地等。同时采取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发展阳台绿化和屋顶花园,如将向在高楼建造花园的发展商颁发“城市花园奖”,放宽对阳台空间的限制,使屋主可以创造“空中花园”。

新加坡城市规划中专门有一章“绿色和蓝色规划”,相当于我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该规划确保了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新加坡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水体和绿地提高新加坡人的生活质量。在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各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的需求。

新加坡把建设“花园城市”作为基本国策,在环境建设上严格控制绿线,不断推进城市绿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绿化环境。在城市绿地系统建设上,全面推进道路绿化带、小区绿地和开放空间等各类绿地建设,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化的空间布局。完善的城市绿化系统不仅创造了凉爽遮荫的环境,而且弱化了空间钢筋混凝土架构和玻璃幕墙僵硬的线条,增强了城市的色彩。它的垂直绿化、室内绿化、广场绿化、街道绿化真正做到了见缝插绿、土不露天。

新加坡的城市绿化法制健全,执行严格。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公园与树木法令》、《公园与树木保护法令》等一批法律法规先后出台。政府加强绿化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绿化意识。要求任何部门都要承担绿化的责任,没有绿化规划,任何工程不得开工;任何人不得随意砍树,包括自家土地上的老树;住宅小区的绿化必须达到总用地的30%~40%,住宅楼须距马路15米以上;在规划管理中,要求报审的施工图中增加园林绿化设计;1年内不开工的土地必须绿化等。注重严格依法管理,对损坏绿化,包括损坏城市空间立体绿化的行为实行严厉处罚。例如,在公共绿地攀枝折花将以破坏公物罪处罚,罚款不少于5000新元,同时处以一定时限的人身强制。新加坡政府还颁布实施了一系列的强制性规定,推行立体绿化模式,在马路灯柱、天桥、围墙和房屋墙壁等可以绿化的地方种植花草,并大量种植一些攀缘植物。新加坡法律规定,有花园的住宅不筑围墙,让花木供路人欣赏,可予减缴房地产税。

突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新加坡将大约3000公顷的森林、候鸟栖息地、沼泽地和其他自然地带规划建设为自然保护区,居民住宅区每间隔500米有一个1.5公顷(22.5亩)的公园,共建有337个公园,城市建设处处体现出对自然的保护和对人的深度关怀。新加坡园林绿化给人一种不加修饰、浑然天成的自然美感,绿化带绝少整齐划一,街道树及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任其自然生长。

笔者认为新加坡在近年来打好了几张牌。一是打好“生态牌”,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当花园城市建设的目标基本实现后,新加坡又提出建设“花园中的城市”的目标,虽是一字之别,但立意更深、境界更高。从将城市建成花园到将城市置于花园之中,体现的是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整体打造,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城市规划理念有了关注人、自然、城市空间的关系和人的终极目的论的价值。二是打好“服务牌”,提升城市发展活力。

新加坡“公园绿带网”利用边角空地,以系列公园和绿带连接全岛主要公园,公园通道已超过40km。20##年将建成245km,绿带与排水的保留区与缓冲区并行,连接居民中心区、地铁、公交枢纽站和学校,漫步林荫道,几乎可游遍新加坡每一角落
        新加坡将农地、林地和沼泽地等与城市绿地相互渗透,占国土面积一半以上。

1.新加坡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近40年来,新加坡政府在非常有限的土地资源条件下进行了大面积的城市绿化。政府根据城市布局结构,在概念性规划、发展指导性规划中对城市土地的使用性质和开发强度都进行了严格的限制,保留足够的发展用地和自然保护区,形成独特的城市布局结构:东西一条快速干道和环路(其下为地铁),连接一个个居住社区。社区之间是大面积的城市组团分隔绿地,建筑集中布置,底层透空,大多数市民工作、生活在蓝天碧水、鲜花簇拥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中。新加坡市区现有公共绿地7500?hm2,人均25?m2,该指标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
    在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中有专门的“蓝绿空间规划”,它与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作用相当。该规划确保了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条件下城市仍拥有绿色和清洁的环境,充分利用了水体和绿地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特别注意到建设更多的公园和开放空间,将城市主要公园用绿色廊道相连,重视保护自然环境,充分利用海岸线景观并使岛内的水系适合休闲活动的需求。新加坡住区的绿化建设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指导下达到了如下指标:新加坡制定每10 000人有8hm2绿地的标准
    公寓型房地产开发项目中,建筑用地低于总用地的40%;
    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要有一个面积10?hm2的公园;
    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中,500?m范围内要有一个1.5?hm2的公园;
    在房地产项目中,每千人要有0.4 hm2的开放空间。
    这样,就为当地住区提供了充分的优良的社区公园建设条件。
    新加坡的地理空间狭小,经过多次填海,陆地面积仍仅有600多平方公里。因而,政府对土地利用和城市开发采取了积极干预的措施,将城市用地规划成7个分区,55个小区。每个小区都制定了详细的发展指导蓝图(DGP),提供每个地区的规划前景及土地使用、开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控制指标。在每块城市土地开发之前,市区重建局要提供一些开发条件,除上述控制指标外,还会对该用地范围内的树木、花卉等自然因素提出具体的保留、栽植建议。所以,新加坡虽为城市化国家,但城市里除了道路、广场、建筑等人工设施之外,基本上均为景观绿地和生态水体,满目葱茏。

    2.新加坡城市公园体系概况
    总体而言,新加坡的城市公园体系可分为三大部分。
    (1)Regional Park (区域性公园)44个。区域公园是供某一区域人群游览的大型公园,拥有较为完善的设施,以满足大众的各种需求,为游客和本地居民提供游憩活动空间。
    (2)Community Park(社区公园)229个。分为新镇公园、邻里公园、游乐场三个级别。新镇公园的面积一般在100000~500000?m2之间,供新建城市附近的居民使用。邻里公园或者游乐园是面积为l000~2000?m2的开阔空间,这里有简单的活动器材,并有大片树荫遮盖着的无设施的空地。这类公园的位置总是尽量靠近居民区,方便老年人与儿童的日常休闲活动。
    (3)Park Connector (公园廊道)14个。公园廊道即联系各级城市公园的绿色带状公园,整个公园廊道系统可将大部分重要的公园节点联系到一起,市民可以在绿荫下到达城市大部分区域。带状公园系统是近年来新加坡公园体系建设的重点,也是新加坡公园形成网络体系的重要纽带。新加坡政府计划建立数条能将全国公园都连接起来的“绿色走廊”,每条绿廊至少要有6?m宽。

    3.新加坡的社区公园建设
    新加坡的社区公园(Community Park),是指面向居民的游憩康乐用地,不对其用地面积进行限制。公园全部为开放性地块,面积从几千平方米到几十公顷不等。社区公园的形式多样,根据各地块的环境和附近居民的需求来确定地块的基本功能和特征。
    新加坡的社区公园主要有郊野型、运动型和集会型等形式,按面积规模和周围建筑的类型又可再细分为三种:Town park(新镇公园)、Neighborhood Park(邻里公园)和Playground(游戏场)。
    (1)Town Park(新镇公园)
    新加坡的新镇基本是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高层建筑居住组团,已经建成了23个,新镇公园属于其配套设施之一。政府要求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镇区中应有一个为附近居住的居民提供活动空间的公园,面积在10~50公顷。新镇公园由新加坡国家公园局 (National Parks Board)负责建设和管理。
    (2)Neighborhood Park(邻里公园)
    邻里公园多为建于高层住宅中心区的大片绿地,这些住宅多为政府开发的“组屋”。组屋由政府的Housing&Development Board(建屋发展局,简称HDB)负责建造和管理,旨在解决广大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问题,实现“居者有其屋”。邻里公园的面积一般为5~10?hm2,绿地较为集中,使用目的性强,有些还设有相应的主题活动场地,可举行社区内的大型交流活动。政府对邻里公园制定的基本指标是:在每个房屋开发局建设的楼房居住区,500?m范围内应设置有一个1.5 公顷的公园。
    (3)Playground(游戏场)
    Playground(游戏场),一般是建于Town House(连排别墅)的中心绿地或宅间绿地。这种房子多为开发商私人投资建造,居住人口较少,居住密度比较低。新加坡政府规定:在房地产项目中每1000人应有0.4?hm2的开放空间。Playground的面积一般为0.1~2?hm2,布局较分散,一个住宅区常会有3~4个小型游戏场。其设施较为简单,主要为老人和小孩提供非剧烈娱乐活动场地和器械。此类社区公园,多由National Parks Board(国家公园局)负责建设和管理。

    4.新加坡社区公园的营造特点
    通过大量现场调研,深感新加坡的社区公园建设已相当成熟,并形成了以下营造特点。
    (1)使用功能优先。新加坡社区公园的设计一般都比较简单,平面构图简洁,多关注场地本身的使用价值,主要为居民提供户外游憩场地(如凉亭、花架,烧烤炉等)和体育活动器械(如小型足球场、跑道、羽毛球场等)。特殊的主题型邻里公园,一般是为开展一些特殊活动而设。社区公园完善的功能设计,使得新加坡人可以在较短的步行距离内满足运动休闲需求。功能优先的价值取向,也使新加坡在大规模公园建设中避免了盲目追求视觉美观而造成高造价浪费。
    (2)功能分区明确。新加坡社区公园的规划建设,多根据使用者的年龄、性别和娱乐爱好等来区分场地性质,使各类固定使用人群在公园中占有各自的活动空间。如学龄儿童使用的沙地及儿童活动设施,青少年使用的滑板运动场和足球场,老年人使用的长凳、凉亭和花架等,甚至还有提供遛狗的专用区域或步道。
    (3)配套设施齐全。为了保持社区公园的洁净,管理部门在园内都设置了密度适当的垃圾桶,约20m一个。社区公园由邻里理事会负责保洁,国家公园局每周进行查看和监督。不同规模的社区公园都会因地制宜地提供不同的服务设施,如健身设施由简单的单杠沙坑组合到20多项不同运动器械等。此外,公园也细致考虑了服务对象的特点并体现在其功能上,如在穆斯林聚居区的社区公园中,就有专为穆斯林配置的烧烤架。
    (4)绿化风格自然。在新加坡的社区公园中,很少见到平板规整的绿篱、灌木和草坪,行道树和灌木皆不做刻意修剪,尽可能使植物保持自然生长的状态,很少人工修剪的草坪和园林植物的人工造型,由此减少了因大量修剪所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公园绿地中自然生长的植物景观,充分体现了热带地区的植物造景风格,显得自然朴素和清新雅致。
    (5)建筑用材统一。新加坡社区公园内的用材和各类的小型建筑(如花架、凉亭、坐凳等),多采取模式化制作,选用轻便、易清洗、可更换的材料,既节省了设计成本,又降低了施工难度且便于管理,形成了朴素统一的风格。
    多年来,新加坡政府一直鼓励社区公园的发展并规范管理,主要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1)大力引导国民积极参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新加坡的花园城市建设由政府行为转化成民众意愿,将每年11月第一周定为“全民清洁/绿化周”。活动开始时,国家总理、部长等带头植树、清扫环境,国民积极参与、全力支持,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展开美化家园活动。
    (2)培养爱国思想和生态意识。新加坡非常重视培养公民的爱国思想和生态意识,在中小学均设有国民教育课,培养生态意识,了解城市绿化的重要性。
    (3)城市规划建设公开互动。新加坡市区重建局(URA)建立了城市展览馆,定期向市民开放并接受反馈意见。政府制定的国家发展计划和各类概念性城市规划都在展厅展出,旁边有接待员,市民可提出反馈意见供政府部门参考。展览室采用与市民互动的新颖方式,讲述新加坡的历史、城市规划过程、政策制定原因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等。
    (4)完善城市公园建设法规。新加坡政府为了避免因各类建设活动伤害绿地、森林和自然保护区,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管理措施,如:
    ①在法律上规定5%的国土要保持原生自然状态,绝不允许破坏;
    ②颁布《公园和树木条例》《公园和树林规则》等法规;
    ③用计算机对全国植物进行检索管理,每棵树木都建档,胸径1.2m以上的树木每半年进行一次拍照、登记等统计;
    ④政府各个部门均有其专属负责绿化的地块,职责明确;
    ⑤奖惩严明,对于破坏环境绿化者给予重罚。
    新加坡近30年来的花园城市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体现在极具前瞻性的城市规划思想、完善的城市绿地管理机制、合理的城市公园体系,这些与细致的设计、优质的施工相结合,共同造就了一个优秀的花园城市范本。

目前,新加坡正在实施“绿地串连”计划,利用排水道、河道系统的防护绿带,把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天然绿地、主要景点等串连起来,在绿道和道路交界处,设置行人过道、天桥、隧道、斑马线等交通安全设施,在绿道内广植植物,设置便民设施和指引牌,为动物提供安全迁徙通道,改善城市动物栖息环境和生态环境。由公园串联组成170㎞的“绿色廊道”,绿化覆盖率达到60%以上,该计划预计20##年完成。

新加坡由于人口密集、高度城市化、土地资源短缺,国家环境局提出垃圾管理要以人为本,实施“3R”策略(即reduce、reuse、recycle),即将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置于垃圾管理的最高层次,通过源头控制最大程度减少垃圾产生量、通过循环回收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处理量、采用全量焚烧大幅度减少垃圾填埋量,建设“零垃圾填埋和零废物增长(zero landfill and zero waste)”的循环型社会。在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方面,一是实施“废物循环利用计划”,给每户居民发放专用垃圾袋,在人流众多的公共场合也安放废品分类回收箱。二是推广使用产品绿色标签,并鼓励消费者选购。三是与主要超市联合发起自带购物袋活动,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三为活动日。通过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20##年至20##年,新加坡垃圾产生量连续呈现负增长,20##年垃圾产生量比20##年约减少10%,20##年,垃圾回收利用率从20##年的40%提高到了51%。

新加坡绿色计划中提出到20##年实现以下目标:全国再循环率达到60%,私人公寓再循环参与率90%,家庭再循环参与率70%,学校再循环参与率100%。此外,在公交系统中,设置带有空调的室内公交候车室,候车环境非常舒适;步行系统中,到处可见路与楼宇之间、公交与地铁接驳处既可遮阳又可防雨淋的有盖走廓(连廊)。在停车场专门设有方便残疾人停车的位置;公园昼夜免费对市民开放。

新加坡环境局管理的四座垃圾焚化厂20##年共处理垃圾228万吨。新建的吉宝西格斯大士垃圾焚化发电厂将于20##年初启用,它采用了先进焚化技术,每天可处理垃圾800吨,垃圾焚化时产生的热气将被回收并转换成能源,供应焚化发电厂所需电力,剩余的电力供应给新能源电网.

新加坡将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贯穿于城市规划体系的每一个阶段。公园绿地规划划分为两个层次:公园绿地概念图属于概念规划专项;公园绿地总蓝图属于总体规划专项。公园绿地系统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统一协调,保障了规划的顺畅衔接、全面覆盖和有效实施。20##年完成了公园、水体规划及个性规划,充分合理地利用大部分自然开敞空间资源,认识到各特定地域的地方特色和历史文脉。其特色是丰富公园与自然区域的多样性,提高自然区域的可达性,加强湿地保护,发展公园串联网络,推动建筑天面绿化。

新加坡绿地植被完整,乔木歪斜断枝少,灌木残缺少,草地破挖、黄土裸露少,绿地设施破损少。绿地内少见与绿化无关设施,草地干净自然,管理精细之处随处可见。新加坡在绿化上还有一个特殊的工种——育木师,共有80人,主要对植物进行培育和病虫害保护。每棵树每18个月,必须由育木师对其进行一次“体检”。除了精心管理外,特别注重在绿化中营造人与自然的和谐氛围。在园林绿化中,很少见到平板规整的绿篱、灌木、草坪,行道树和灌木皆无刻意修剪的痕迹,尽可能使植物品种保持自然生长和发育的状态。既保持了自然风貌,又减少了由于大量修剪带来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

新加坡把园林绿化不仅作为对环境的美化,更当成是为市民提供的“绿色服务”,使市民充分得到“环境享福”。新加坡气候炎热,在早期行道树乔木品种选择上,相对集中在遮阳效果好的雨树、黄花盾柱木、大叶桃花心木、印度紫檀几种上;在植物造景空间的营造上,除了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呈现多层次多品种的植物景观外,城市绿地大多以大树、草坪为主,仅在建筑周边作精心、多层次的植物设计;块状绿地多为大面积的草坪上布置孤植树或树丛,树丛如同绿色的屏障,对建筑起着屏蔽建筑的作用,使建筑掩映在绿树丛中,形成大气魄、简练的植物空间。同时,优化平面植物配置,发展空中绿量。利用攀援观叶植物装饰水泥建筑,尽量减少暴露的水泥面积,减少热量向周围扩散。在大型立交桥两侧种植高大的树木遮挡,种植攀援植物盖住立交桥的侧面,并在立交桥下种植喜阴植物带。

更多相关推荐: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范文1基本资料姓名何xx性别男血型b型性向领航兼增值型出生地四川成都出生年月19xx年8月3日学历本科目前年龄30岁20xx年死亡预测70岁20xx年尚余年限40年swot分析优势有较坚实的制造...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1目录一引言二自我分析与评价三职业评定四计划实施方案及目标五评估调整2一引言大学生活中充满了自由和快乐在这样一个轻松舒适的环境很容易没有了过大的社会压力容易迷失自我丧失既定目标因此制定一个切实可...

销售人员职业规划范文

销售人员职业规划范文销售人员往往有这样的倾向哪个企业底薪高去哪里哪个企业提供的职务高就去哪里哪个企业的工作轻松就去哪里哪个企业的提成高就去哪里由于跳槽频繁他们最后往往无所作为其根本原因是职业方向不清晰缺乏职业生...

个人职业规划书范文

个人职业规划书范文为了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某某单位的工作环境中去为了能够对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我将对今后在安技中心的工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说来就是在重新认识自我和...

职业规划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书班级XX班学号XX号姓名XX职业生涯规划前言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是一种寻找目标的动物他生活的意义仅仅在于是否正在寻找和追求自己的目标而这目标有大有小有短期的也有用尽一生去完成的目标也有多方面的有涉...

最新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书开始成为在人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

个人职业规划书范文

个人职业规划书范文为了能够快速的融入到某某单位的工作环境中去为了能够对中国民航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同时也为了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我将对今后在安技中心的工作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具体说来就是在重新认识自我和...

销售人员职业规划范文

销售人员职业规划范文销售可以说是最广泛最具有挑战性的在市场高度开放的时代没有哪家企业敢说我不需要销售人员从某种程度上说销售队伍的生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命力当然也有很特殊的情况比如一些刚起步的小企业可能就没有专职销...

职业规划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姓名孙硕性别男系别艺术学院班级环艺143班联系电话178xxxxxxxxEmail目录一前言2二职业规划认识21职业规划含义22职业规划接触23职业规划意义3三自我剖析51兴趣52品质53做事风格5...

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范文一前言总以为未来充满不可知性所以我懒的去谈未来可通过对职业生涯设计课程的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

职业生涯规划书(范文 ,仅供参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规划书规划职业生涯成就精彩未来学院888888系别经济管理系专业班级姓名指导老师888职业生涯规划书目录1序言3页2自我评定21经历3页22能力分析4页23自我评定小结5页3职业评定31专...

电力公司职工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一前言职业生涯规划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确定自身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能帮助个人真...

工作职业规划(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