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葛根汤治疗肠道外感染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总结

时间:2024.5.13

《伤寒论》葛根汤治疗肠道外感染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

的临床观察总结

摘 要: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医护人员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对肠道外感染性(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腹泻疾病进行了研究,发现《伤寒论》葛根汤可以有效地治疗此病症,文章主要阐述了这一医学现象,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儿腹泻;临床;葛根汤

1 中医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小儿腹泻中医称小儿泄泻,指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临床特征的病证。多由于外邪入侵、脏腑功能失调、情志影响以及饮食内伤等原因,致使清浊不分,水谷混杂,病及大肠而成;临床以湿胜和脾胃功能失调多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较为常见。中医中药在对本病的治疗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且经验丰富、毒副作用小。历代医家对治疗小儿泄泻都有各自的独特见解。分别从脾虚,情志,外感,伤食等方面论述了小儿泄泻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方法。

目前在小儿泄泻证治分类中,大致分为五型:

(1)湿热泻治法为清肠解热,化湿止泻;(2)脾胃虚寒泻治法为温中健脾,固涩止泻;(3)伤食泻治法为运脾和胃,消食化滞;(4)脾虚泻治法为健脾益气,助运止泻;(5)脾肾阳虚泻治法为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2 西医对小儿腹泻的认识

小儿腹泻病,是一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到综合症。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6个月至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一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引起儿童腹泻病的病因分为非感染性及感染性因素两种。其中非感染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喂养不当,过敏性腹泻)和气候因素。感染因素又分为肠道内感染与肠道外感染。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肠道外感染,有时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扰作用而并发腹泻。

3 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与“邪客阳明”引起的小儿泄泻的联系

文章主要研究的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肠道外感染性小儿腹泻俗称肠胃感冒,其临床表现为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疼,全身不适,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疼,口干,烦渴等。从中医六经辨证角度分析,鼻塞,流涕,咽痛,发热,头疼,全身不适,属于太阳经病变。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之藩篱,统一身之营卫,营卫调和,则卫外固密。若正气虚弱,卫外失固,风寒侵袭,太阳经首当其冲。营卫失调,卫阳被遏,则见恶寒发热;太阳经脉上额交巅入络脑,夹肾抵腰,终于足,故太阳经气失于温煦,则见头项强痛,身疼腰痛。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疼,口干,烦渴,属

于阳明经病变,感邪较重,邪气内迫阳明,迫于大肠则下利,迫于胃则呕不能食。由于下利伤阴及呕吐伤胃则可见口干,烦渴。由此可见此病为太阳与阳明合病即“邪客阳明”。所以,西医中上感引起的小儿腹泻就是中医里“邪客阳明”引起的小儿泄泻。 4 《伤寒杂病论》中葛根汤化裁治疗上感引起的小儿腹泻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文32条中指出:“太阳与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成无己:伤寒有合病,有并病,本太阳病不解,并于阳明者,谓之并病:二经俱受邪,相合病者,谓之合病,合病者,邪气甚也。太阳阳明合病者,与太阳少阳合病,阳明少阳合病,皆言必自下利,有以邪气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邪气并于阳,则阳实而阴虚。寒邪气甚,客于二阳,二阳方外实,而不主里,则里气虚,故必下利,与葛根汤以散经中甚邪。汪苓友:太阳之里为膀胱,其府主水,阳明之里为胃,其府主谷,二府之气不和,则水谷虽运化而不分清,所以必自下利也。治发与葛根汤,以发散二经中合病之表邪,而利自止。张令韶:下利者,气下而不上也,葛根汤主之,利自止矣。

葛根汤证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下利,呕不能食,身疼腰痛,口干,烦渴,舌苔薄白,脉浮。本方是桂枝汤加入葛根、麻黄所组成。本方所治的恶寒发热,无汗,头项强痛等症,是表邪壅阻,阳明肌表有热,津液受劫所致;而干呕下利,是胃失和调。所以在桂枝汤中加入葛根,以解阳明肌表之热,生津液,治疗项背强痛,加麻黄协助桂枝、生姜发汗解表,麻桂同用,本来为

发汗的峻药,可是在本方中,,白芍酸敛,其辛散发汗的作用就要比原来缓和得多了,同时,白芍配甘草、姜、枣又能和里,止呕治下利。但用葛根汤散经中之寒邪,而以不治治利。以不治治利者,麻黄散太阳之表,葛根解阳明之肌,桂枝主荣卫之和,姜枣健脾胃之弱,甘草者和中之国老,芍药者缓中之使,夫如是而经中之邪散,则胃中之正回,不分清者自分清,不显治者而治在其中矣。考虑到小儿体质的特殊性以及临床的实际应用可随证加减,出汗严重者去麻黄;湿盛者,严重水泻者:佩兰,藿香,滑石,白寇,化湿止泻,《医学人门》说“凡泻皆兼湿,??。”;咳嗽、咽痛、痰多较甚者:大贝、旋覆花、桔梗、紫苑、冬花,止咳,利咽,化痰;热甚、烦躁、口渴:加石膏、知母,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总的来说,二阳合病,固然是指二经症状同时出现,但究其病机却偏重在表,下利有表邪内迫所致,所以不是两经同治,而是专治其表,表解则利自止。从表象来看,存在着两种矛盾,从实质来说,表邪是主要矛盾,于是集中力量去解决表邪问题,这是极其宝贵的经验总结,充满了辩证思想,也是仲景专门提出合病,并病证治的意义所在。

病案为20xx年x月至12月期间在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儿科门诊收集记录

医案一:

田某,男,13个月。现病史:腹泻,发热38℃,咽颊部轻度充血,舌红苔薄黄,双肺呼吸音粗。诊断:泄泻。辩证:邪犯阳明。治法:

清热解表。方药:葛根、桂枝、白芍、炙麻黄、玄参、蝉蜕、大贝、清半夏、佩兰、苏叶、炙百部、桔梗、茯苓、苍术、生甘草。服用方法:天江中药各一袋,四付七天,每付分五份日三次水冲服。随访患儿病愈。

医案二:

尤某,男,34个月。现病史:腹泻,咳嗽,流涕,咽颊部充血,舌红苔薄黄,双肺呼吸音粗,少量干鸣音,痰鸣音。诊断:(1)气管炎;(2)泄泻。治法:解表止咳止泻。方药:葛根、桂枝、白芍、炙麻黄、佩兰、清半夏、白蔻、玄参、蝉蜕、大贝、桔梗、苏叶、前胡、广皮、枳壳、生甘草。服用方法:天江中药各一袋,7付10天,每付分四份日三次水冲服。随访患儿病愈,嘱其注意保暖。 作者简介:马思文,女,单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职位:硕士。

更多相关推荐:
伤寒论总结

太阳病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因——风寒,病机——营卫失和,主证--恶寒、脉浮、头项强痛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病因:风寒(偏重于风),病机:卫失固密,营阴外泄…

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总结首先是太阳病因为伤寒论作者张仲景认为输布于体表的阳气是由太阳所疏布的所以体表的阳气被寒邪所伤而发生的浅表的证候叫做太阳病太阳病涉及到了表证涉及到了太阳经脉气血不利的症候涉及到膀胱腑的证候从太阳表证来讲...

伤寒论总结

今天说一下第一方许多名医成名方乌梅丸乌梅丸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

伤寒论发热总结

对《伤寒论》发热的总结丰宁县中医院武志春(068350)发热病于伤寒者,首见于《素问·热论》曰:“今夫病热者,皆伤寒之类也,人伤于寒也,则病为热”。而仲景对发热的论述更为详细。其所著伤寒论用的六经辩证,是以发热…

伤寒论小结

伤寒论一太阳病脉证并治一太阳病本证一太阳病表证1中风表虚证代表方桂枝汤病机风寒犯表卫阳外浮卫外不固营阴外泄主证发热恶风寒自汗脉外浮治法解肌祛风调和营卫原文呋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服一升啜热稀粥一升令时许遍身...

《伤寒论》总结

伤寒论总结一太阳病一提纲1太阳病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12太阳中风证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23太阳伤寒证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34太阳温病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

伤寒总结

第一讲张仲景的分病辨证模式分病辨证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经纬线有着相互交叉弥补的关系病因病势病位病性是构成病机的四个要素分病着眼于疾病全过程的切入点关注病因和病势辨证着眼于疾病某阶段的覆盖面关注病位和病性伤寒杂病妇人...

伤寒论考试(终极版本)总结

伤寒论考试终极总结一问答1伤寒提纲六大纲领及其病机1太阳病脉证提纲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病机外邪袭表营卫不和2阳明病提纲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病机燥热亢盛正邪剧烈相争3少阳病脉证提纲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

经方《伤寒论》一百一十二方个人整理总结部份方 tjqtxc1

许多名医成名方乌梅丸乌梅丸中国国务学位委员医学科学评议组成员北京中医学院教授任应秋的老师刘有余以善用乌梅丸治杂病蜚声一时任老在一旁待诊时曾见刘有余老师半日曾四次疏用乌梅丸一用于肤厥二用于消渴一用于腹泻一用于吐逆...

伤寒论辩证总结图表_湖南中医药大学整理

桂枝汤证中风表虚证1桂枝加葛根汤2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桂枝加附子汤4桂枝去芍药汤经5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6桂枝新加汤本伤寒表实证麻黄汤证麻黄汤兼证1葛根汤2大青龙汤证证小青龙汤表郁轻证1桂枝麻黄各半汤2桂枝二麻黄一...

1--伤寒论辩证总结图表-带颜色标注

1--伤寒论辩证总结图表-带颜色标注,内容附图。

伤寒论中关于头痛条文的总结

伤寒论中关于头痛相关条文的总结张仲景的伤寒论开创了中医理法方药体系的先河其中的六经辨证更是把经方派和医经派做了完美的融合是集大成的一部巨著不仅理论上达到了一个顶峰在实践方面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知道作用被各世医家奉...

伤寒论总结(1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