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二

时间:2024.4.30

小学语文五年级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个班班风正,学风盛。他们热爱阅读,书写漂亮,兴趣广泛、思维活跃,学习努力。应该说,班级里有一大批各方面素质很不错的学生,不过也有智商暂时落后的孩子,以及由于自控能力较差,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孩子。像他们这些孩子都需要老师给予特别的指导、监督,都需要给予特别的爱。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与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考虑到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本册教材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如:导语、资料袋、阅读链接、回顾.拓展、选读课文)中出现的生字一律不再注音。生字注音用圆括号标出;多音字随文注音,用方括号标出。为了便于识字,课文中的生字注本音;一些在语言环境中要变调读出或读轻声的字,随文注音,并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加以提示。

2、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一)全面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课程标准中提出的目标,有的是一以贯之的,如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前面的学段提出了,后面的学段要贯彻始终;有的可以分出层次,如,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目标,是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前面的学习为后面的学习作准备,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深化和发展。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注意阶段性目标,又要注意阶段目标之间的衔接与过渡,使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得到全面、准确的落实。

首先,教师在教学时要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阶段性目标,关注学生经过小学阶段最后两年的学习,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对学生在中年级阶段未达到的目标,要想办法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补充、强化。

其次,五年级上学期仅仅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有的目标是在整个学段要求达到的,教师不可操之过急,以避免加重学生的负担。本册教材中提到的一些学习重点,在前面教材中可能也曾涉及,但不像本册教材这样集中和深入,有的知识点教师可帮助学生归纳整理,并逐步转化为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识字、写字教学

五年级上册的识字都随课文安排。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安排了要求认识的字。学生通过前四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识字能力,而且课文中的生字都有注音,学生认字并不困难,可以让学生自学或在小组里合作完成。老师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检查,可以对多音字、难读准的生字或易混的生字作指导。高年级的识字、写字教学要更加放手,要有别于中年级。为了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本册教材在正式课文以外的其他部分,一律不再注音,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查字典解决。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大胆猜读和跳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推知生字的大意,以便在手边没有字典、词典的情况下,不妨碍阅读。

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中,随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中,老师可以就难写的字、易混淆的字形作重点指导,引导学生用识字规律认记生字。课内要留有一定的写字时间,指导学生写好笔画、笔顺,安排好字的各个部件及间架结构,把字写端正、写美观。在强调写字质量的同时,还可适当要求提高写字的速度,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要写的生字、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新词,老师引导学生随时抄写,及时听写检测。也可以就“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进行复习巩固。

对于书写练习,除课堂生字学习指导外,主要凭借本册配套的钢笔字和毛笔字写字教材,进行指导和书写训练,及时纠正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书写兴趣和爱好。

(三)阅读教学

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教材中精读课文数量将逐渐减少,略读课文的数量则逐渐增加。五年级上学期是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全面把握阅读教学的要求,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精读课文的教学

(1)指导朗读、默读。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培养语感的基本途径。本册教学仍要重视朗读训练。

本册的朗读要求,一般安排在课后练习第一题。教师可以根据要求,让学生在自主的读书中学习、思考,读中理解内容,体悟感情,增强语感。教师重点是要调动学生的情感积累和知识积累,在如何让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上下工夫。另外,教师要注意不是所有的精读课文都适合有感情地朗读,如,第三组“学习说明性文章”;有的精读课文也不是全篇都要求有感情的朗读,教师要抓住重点的句段,指导学生练读。

本册的默读,重点在加快默读速度的训练。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更利于训练思维,要培养学生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要有自己的感受,并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讨论交流活动。默读能力的提高要有个训练的过程,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来默读,循序渐进地提高默读要求,把训练落在实处,不能急于求成或流于形式。为了提高学生的默读速度,教师还可以选择课外的文章,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检测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

(2)精读词句,积累语言。

词句训练是精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本册教学要继续理解词句的意思,结合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积累词句,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本册课后练习中对词句的学习和积累,采用了灵活安排和指定任务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有的课文要求“背诵你喜欢的部分”“把你喜欢的语句写下来”,体现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思想;有的课文则明确指出“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加强学习的指导性,也便于学生和教师操作。

(3)精读课文,领悟感情。

理解课文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方面。教学本册教材,要根据课文的内容及文体特点,利用导语、课后习题等,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精读课文可以采取多种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阅读中联系生活实际深入思考并展开联想和想象,还要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条理和思路,从而体会课文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三是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感情纳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了解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在教师重点讲解和与同学阅读感受的交流中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后,教师还要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提示阅读思路,用圈点、勾画、批注等方法,读、思、记课文中需重点领悟的部分。

在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教学中,要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通过自悟自得或交流讨论得出结论。教师可做重点指导和点拨,不要用现成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同时,尊重学生的理解和独特体验,允许学生有其他合理的选择。另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不要偏离文本提思考价值不大的问题。在阅读教学中,还要处理好正确的阅读导向和个性化解读的关系,使学生既学习阅读,又学习做人。

(4)精读内容,领会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本册要重点教会学生领会两点,一是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一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阅读方法。

前一项内容安排在第三组,教师除了让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基本的说明方法外,重点还要让学生领会使用了这些说明方法后,文章有哪些不同或更有表现力。后一项内容安排在第四组,在“回顾.拓展四”的“交流平台”中有所提示,教师重点是要教会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如,可以通过上下文来体会,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体会,可以通过相似文章的阅读来体会,等等。体会重点词句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中年级虽然训练过,到了高年级还应予以重视。

2.略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安排了14篇略读课文,根据叶圣陶提出的“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略读教学要求与精读要求不同。

略读课文的教学,一是内容上,理解内容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一般是“粗知文章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大体理解内容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重点。二是方法上,教师要更加放手,要让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以后的大量阅读中进一步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略读课文教学的大体步骤是:先由学生参照连接语中的提示,独立阅读、思考、交流,初步体会内容;然后抓住一两个重点问题,可以是内容的,也可以是写法的,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在具体的词句学习上,可不必多作要求。

3.选读课文的教学

本册教材后面安排了8篇选读课文,内容大都与单元对应,有少数是为了补充本册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在某种类型上的缺乏。例如,本册教材直接反映自然风景的文章少,教材在选读中选了《黄果树听瀑》《百泉村》两文加以补充。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自读,教学上不作统一要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程度和个体情况,决定是否选用。选用时,可以按课文内容分别插入相关专题单元让学生自读,也可以作为期末综合复习材料,让学生课外独立完成。教师可以酌情检查。对主动阅读的学生,要予以鼓励,激发学生更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

4.课外阅读的指导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课外阅读的数量,教师不能将其作为“软任务”而忽略。因为没有一定阅读量的保障,学生是很难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的。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曾经有“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观点。

教师一方面可以根据和教材配套的同步阅读进行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教材特意安排了“课外书屋”这一栏目,配合单元专题,以重点推荐一本、顺便推荐一批的方法,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课外阅读的书。例如,在第三组的“课外书屋”中,重点推荐了苏联作家比安基的科普名著《森林报》,并推荐了中外其他一些科普名著;在“父母之爱”单元,则推荐了脍炙人口的著名漫画集《父与子》。“课外书屋”中推荐的书都是整本的书,大都比较轻松活泼,重在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推荐的书,让学生作读书笔记,并在班上进行交流。当然,教师也并不一定只推荐教材中提到的书籍,也可以配合课文的学习推荐其他书籍。

(三)口语交际教学

本册安排7次口语交际,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的口语交际融合在整个综合性学习中。这7次口语交际有的是结合专题内容,有的是从学生生活和思想实际出发而安排的话题;

有的单元只提供一个话题,有的则提供两三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本册的口语交际,首次安排了辩论和演讲的形式,教师要注意不要拔高要求。

本册的口语交际教学,既要重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培养学生倾听和应对的能力,又要重视培养独白(如演讲)的能力。要在学生口语表达中随机训练和规范,循序渐进提高口语表达水平。

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

要根据话题内容,设计导入方式,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兴致勃勃地参与练习,有话可说,有话爱说。另外鼓励学生表达,不要打断学生讲话的思路,引导学生畅快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2.注重表达的条理性。

小学生口语表达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准确、不够有条理,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加强指导。例如,有意识地训练学生描述一件物体,讲清楚一件事情,在语言表达的准确上、内容的丰富上和思维的清晰上给学生以指导。在交际中要注意语言美,对一些不文明的语言要加以引导。

在互动交流中,注意让学生学会倾听,要听明白别人讲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还要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有不同意见与同学商讨。讨论时,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一个说完后,另一个再说,不要中途打断别人的说话,要尊重别人的发言。

3.把口语训练延伸到日常生活中去。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和语文活动中,在回答问题、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随时纠正口语交际中存在的问题。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大胆地与他人交流,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口语表达习惯。

4.引导评价,提高语言能力。

关注自己表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能有效地提高口语表达水平。教学中可随时引导学生开展评价,本册可就听人说话能否把握主要内容,说话能否清楚明白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等主要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在参与评价过程中,逐步提高判断正误、优劣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习惯。

对于提供多个话题的口语交际,可以有两种处理方法。一种是师生共同商量,选定一个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一种是自由组合,分别对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在全班汇报、评议。

(五)综合性学习的教学

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有两种呈现方式,对第一种结合课文学习安排的综合性学习,教学方式大致和前几册教材相同;对后一种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教师则要加强研究,调整教学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遨游汉字王国”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的编排方式,即在导语中提出要探究的问题,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任务拟订活动计划、确定活动方式、商量查找资料的途径。学生在活动中有很大的自主权,教材中的“活动建议”只供师生参考,“阅读材料”也是给学生一些例子,

方便他们寻找相关的材料。教师在活动中更多是起组织、调控、辅导、检查等作用,对活动的方式、方法则可以更放手。

2.合理安排课内外的活动时间。

“遨游汉字王国”单元有一些活动必须在课外完成,例如“调查社会用字”的情况。教师要安排好时间,课堂上主要是布置学习内容、交流活动情况、展示活动成果,课外则要根据活动计划,一步一步地开展学习活动。只有合理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才能避免课堂上无事可做、只好把阅读材料当成课文来教的情况。

3.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由于各地、各校、各班的学习资源不尽相同,教师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对于学生积极性高、学习资源丰富的班级,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兴趣,对“阅读材料”则可以比较放手;对于学习资源缺乏的班级,教师则可以带领学生仔细学习“阅读材料”,达到最基本的要求。当然,教师要尽量都让学生动起来,通过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教材,具有时代气息。该教材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美好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倡导探究、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加强了语文实践活动,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第二篇:20xx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2006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 班级情况:  本班现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4人,女生18人。整个班级学习氛围浓,学习态度端正,有较强的上进心。  学生经过三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已基本养成较良好的学习习惯,表现在:课堂上都专心听讲;聆听别人说话时态度认真,注意力集中,逐步养成了边听边想、边听边记、边听边看的好习惯;能按时完成作业,簿本整洁、字迹端正,书写也在进步;朗读课文的水平也在提高,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读出感情。  不足之处1、 个别困难生,如沈家盛、张建业、凡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综合情况较差。2、 学生表达欲望强,但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写作上欠逻辑性。3、 本学期仍用实验教材,课文内容较深,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有待提高。4、 写字习惯不够规范,极个别学生书写差。改进措施1、 继续做好后进生的帮助工作,加强和其父母的联系,尽量避免班级的分化。2、 帮助学生注重语言材料的积累,为写作起步打下坚实的基础。3、 运用有效的激励机制,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克服学习上的畏难情绪。4、 在日常的教学中,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进入年段的学习以来,孩子们已养成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但自觉性还不够。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还是以"激发兴趣,夯实基础"为重点,为学生初中语文学习的顺利过渡做好充分的准备。二、教学总目标一、思想方面进行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向革命先辈学习,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进行尊老爱幼,诚实谦虚,文明礼貌等教育;进行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的教育,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培养良好的意志、品格,正确的审美观念和爱美情趣的教育。二、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方面1、识字、写字(1) 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阅读,能正确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讨论问题,复习大写字母的用法和隔音符号的作用。(2) 认识常用汉字202个,能按汉字的特点分析字的音、形、义,能分辨多音、多义字,辨析音近、形近字。(3) 能比较熟悉地查字典,进一步养成查字典的习惯。(4) 提高用钢笔写字的能力,继续学习用毛笔临写大楷,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2、阅读(1) 能认读理解学过的词语,部分会用。能结合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培养辨析词语的能力。(2) 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

深刻的句子;掌握常见的句式,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给一段话加上标点。(3)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的课文;能按要求默写课文,注意一定的速度,培养良好的习惯;学习简要复述课文。(4) 能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给结构简单的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继续学习概括主要内容、领会中心思想,培养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学习读懂课文的一般方法,提高学习能力。(5) 能独立阅读适合少年儿童的书报,一学年的阅读量不少于40万字。3、作文(1) 关心周围事物,注意观察生活,西自己熟悉的事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2) 继续练习写简短的记叙文,做到思想健康,内容具体,有中心,有条理,注意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3) 会写一般的通知、便条、日记、书信等常用应用文。(4) 养成先想后写,写后复看,发现问题及时修改的习惯。4、听话说话(1) 能正确听人说话,边听边思考,懂得主要意思,能正确转述。(2) 能说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口齿清楚,音量适中,态度自然,注意礼貌,能围绕一个题目作简短的发言。(3) 初步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语文第十册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12/26-3/31、2、3、古诗、423/5 -3/9 5、6、综合练习1、7、833/12 -3/169、10、古诗、11、1243/19 -3/2313、综合练习2、14、1553/26 -3/30 16、古诗、18、1964/2 -4/6综合训练3、20、21、2274/9 -4/13 古诗、23、24、25 84/16 -4/20 综合训练4 、复习94/23-4/27期中考试、26、27104/30 -5/5五一长假休息115/7 - 5/1128、古诗、29、30、31125/14 -5/18 综合练习5、32、33、34135/21 -5/2535、古诗、36、37、综合练习6145/28 -6/1 38、39、40、古诗、41156/4 -6/842、43、44、综合练习7、45166/11 -6/15 46、47、古诗、48、49176/18 -6/2250、综合练习8、复习、考试186/25 -6/29 机动 1. 桂林山水教学要求:1. 通过朗读,背诵课文,了解桂林美丽的山水,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啊"的音变,读好比喻句及排比句。3. 学习通过对看到的、感到的、想到的进行描写的方法,把句子写具体。4. 学会本课10个生字,积累词语。重点理解"拔地而起、连绵起伏、波澜壮阔、形态万千、危峰兀立"等词。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朗读,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体会课文是如何把它们写具体的。根据句子结构及句

式的特点把握语调及语速。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一、 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师: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优美。你去过风景如画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有个地方叫桂林。漓江是桂林的主要河流。古今中外,无数名人志士畅游漓江,饱览了桂林山水(板:桂林山水),共同发出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感慨。今天就让我们也来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荡舟漓江,来一览桂林的山水吧!  齐读课题    补充:  韩愈: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    黄庭坚:宋 到桂洲   桂岭环城如雁荡,  平地苍玉忽嶒峨,  李成不在郭熙死,  奈何百嶂千峰何。    唐 李商隐:  城窄山将在,  江宽地共浮。二、 自学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要求:1 读通课文,边读边划出文中的新词。    2.你认为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文章可怎样分段?3.联系上下文解释一些不理解的词语。补充:出示许多张图片后,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习说话。但是,反响并不好!部分学生坐着不动,个别学生只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进行描述,思维空间非常狭隘,不能真正起到说话训练的效果。后来改为着重观察一幅画,描写山的形态,效果才略好些。三、检查自学情况1. 读准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画卷 juan ( ) 倒 dao ( )映   迷蒙 meng ( )juan ( ) dao ( ) meng ( )2.整音:ya 真绿啊、真奇啊(前一字韵母为a、o、e、i、u)     wa真秀啊(前一字韵母为u 、ao、 ou)     na真险啊(前一字韵母为n)     nga真静啊、真清啊(前一字韵母为ng) 3. 理解:无暇威峰兀立5. 近意词观赏( ) 游览( ) 围绕( )四、初读课文1.听录音、个别朗读,思考:你觉得课文是按什么结构写的?文章可怎样分段?结合板书:"桂林山水     水    "舟行碧波上,      甲天下"     山     人在画中游"       总 分 总"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世界上居第一位)"甲天下"在文中指什么?(桂林的山水在世界上是最美丽的。)五、学习第一、三段第一段:1.自由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观赏桂林山水?   2. 指导朗读--背诵第三段:1.听录音,思考:桂林的山和水有什么联系     山水相依,水因山增色,山因水添秀2.指名读课文欣赏。思考并讨论:(1)

作者作者如何写山、水的联系?有什么感受?(2) 结尾的诗句与开头有什么联系?3. 有感情地朗读。4. 背诵:说说方法:"空中"、"山间"、"江上"是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六、作业1. 抄写生字词语2. 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 第二课时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学习课文第二段(一)自由读第二节。1. 师生合作读第二节。思考:作者是怎样介绍桂林的水的?问:比较的写法有什么好处?2.引读第二节(1) 用"/"分层(2) 用"。"标出概括漓江水特点的词。(3) 用"--"划出具体描写水的句子。3. 讨论。(1) 分几层?各层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第一层:用大海和西湖与漓江水作比较,突出漓江水独特的美。第二层:以作者所见、所闻、所感,具体写出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第三层:用"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衬托强调漓江水之静。(2) 品词品句学习第二句话。通过朗读,体会"真"写出程度,"啊"书法作者喜悦、赞美之情。用学句卡的形式学句子   学句卡原句比较句原句好在模仿写句(3)小结并出示学法A. 一读课文分层B. 二读课文抓特点C. 三读课文品词句D. 四读课文体其情(二)第三节1. 用上述方法自己学习第三节2. 引导讨论:(1) 第一层:用泰山和香山与桂林的山作比较,突出桂林的山不同一般,自有特色。   第二层:桂林的山奇、秀、险。(2) 写具体:奇:用描写加比喻,突出上的样子奇特。秀:用比喻描写突出色彩明丽。险:用所见所感突出山的险。(3)课后练习3。请你想象桂林的山还像什么?(威武的狮子、奔腾的骏马......)3. 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读,至少两遍。注意比喻句、排比句的读法。4. 试背。二、总结全文。1. 齐读课文,文章主要描写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如:写作方法(比喻、排比)  写作结构(总--分--总)三、 作业1. 完成练习册2. 仿写一段话(第二,三节中任选一节)3. 背诵课文板书水--静、清、绿桂林山水甲天下 舟行碧波上山--奇、秀、险 人在画中游总起 分述 总结教后感:《桂林山水》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观察顺序侧重记叙了桂林的山水,教学本课时,抓住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外延伸:补充课外阅读《漓江游记》1、熟读。2、背

诵"黄布险滩"一节。 2 十年后的礼物教学要求:1、 让学生体会挪威音乐家爱德华葛利格信守诺言的可贵品质。2、 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人物感情的心理变化。3、 体会插叙的作用。4、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用"不由自主"造句。重点:达格妮在参加露天音乐会的过程中的思想感情的变化。难点:1、为什么这件礼物比华贵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   2、体会插叙的作用。      第一课时一、 揭题板书:礼物 问:你在什么情况下收到过礼物?加"十年后的礼物"问:有什么问题要提?A 书上讲的礼物指什么?B 谁给谁的礼物?   C 为什么要称它为"十年后的礼物"呢?二、 听课文录音1. 思考主要内容2. 指导分段找一找分段的标识听乐曲前--听音乐--(回忆)--听乐曲后这种回忆就叫插叙。三、 自学字词1. 读生字,连成词、读读读写写的词语,并用其中的两个词语造句。2. 读词语,分清前后鼻音分明,心情,相信,项链,成长3.近义词期待( )珍贵( )抑制( )不由自主( )四、 布置回家作业1. 抄写生字词语2. 读熟课文第二课时导入:十八岁的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在欣赏完音乐会走到海边,对着大海高声喊到:"生活,我爱你!"原来她收到了一份十年后才收到的礼物--一首乐曲,这首曲子勾起了她十年前的回忆。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第十课。一、 学习4、5节出示"诺言"1、 指名读4、5节。思考:那个和蔼的城里人对守林人的女孩许下什么诺言?板:十年后的礼物2、 八岁的达格妮得到许诺后,她一直期待着,在这期待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A 引读B 小组分读三句话,把"失望、怀疑、愉快"这几个词填入空格。来表示达格妮的心理变化。C 这几句话是达格妮期待礼物过程中的心情变化。读的时候注意语气的变换。个别读--齐读二、 学习第一、二、三节导入:八岁的达格妮渐渐长成了十八岁的女孩,她把这个城里的人许下的诺言已淡望了。她第一次离开挪威西部的大森林来到了首都奥斯陆,她参加了凭生第一次音乐会,默读1-3节。(一) 用--划出表示达格妮心理活动的句子,并在句子下写上她心情变化的词。(出示:陶醉、惊讶、激动、沉醉)(二) 联系上下文,开小火车完成填空。她沉醉 ---------------------------------------------,因为 ----------------------------。她惊讶 ----------------------------------------------,因为 -------------------------------。你们看,作者在细节上刻

画达格妮多微妙啊!我们一起表情朗读,读出达格妮在听到音乐大师给她作曲时惊讶之心。老师扮演报幕员,学生朗读。她激动 -----------------------------------------,因为 ----------------------------------。她沉醉 ------------------------------------------,因为 -------------------------------。朗读(三) 森林的喧哗,大海的咆哮,小鸟的鸣唱,牧童的笛声,这是乐曲的什么?(乐曲的内容)她听懂了,随着乐曲,她想到了家乡的(森林、大海、小鸟、牧童)她想起了十年前的一件事,她明白了,她知道了。三、 学习第6、7、8节女生读6、7节,思考:她知道了些什么?和气的城里人是 ------------------------。他许诺的礼物是 -----------------------------。送礼的方式是 -----------------------------------。乐曲代表 ----------------------------------------。(板:寄以希望)这首带有音乐家寄以祝福、希望的乐曲,这十年后的例外。出示:这是最好的礼物,对于一个十八岁的少女来说,这是比华美的衣服,比漂亮的项链更珍贵的礼物。"1、 学生朗读--提问2、 为什么--学生解答四、 总结五、 一颗倾注满腔对大森林的喜爱的心,通过这首《献给守林人的女儿达格妮》的乐曲传给了那位十八岁的女孩年轻的心,让她燃起了对生活的希望。十年后的礼物真是珍贵的礼物。六、 布置回家作业1. 练习册2. 背诵第四,五节板书2 、十年后的礼物和蔼的城里人 十年后送礼 守林人的女儿爱德华 葛利格信守诺言 陶醉倾注爱心 惊讶寄以希望 激动沉醉*3 伞教学要求:1. 能运用恰当的语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教育学生树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好思想。3.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结尾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4. 学会生字、新词,会用"柔和、格外"造句。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前两分钟:请学生阅读一篇有关伞的文章。师:一把小小的雨伞下,发生着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小小的一把雨伞传递着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一、 揭示课题,明确目标。1. 板书课题:3。伞2. 今天,我们学习的第三课《伞》也叙述了一件与伞有关的感人故事。我们学这篇课文,要在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

础上,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 自学课文。1、填上合适的词,解释带点的字:铿锵有力 2、课文,把握主要内容。(出示投影)课文主要写了在 公共汽车车厢里 (哪里),人们一个接一个地 撑伞 ,为 一对盲人夫妇 挡雨的事。三、 学习课文,指导朗读。一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二读课文,(一) 第一段1. 齐读第一句描写气氛的句子。2. 请你联想一下当时的情景会是怎样的?3. 朗读此句。4. 这就是事情的起因,事情后来怎样发展了?(二) 第二段1. 默读第二段,完成表格。事故发生后,车厢里怎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讨论后板书:车厢平静,目光柔和 女售票员撑伞2. 当时女售票员是怎么做的?用--划出描写她神态、言行的句子。师:"红着脸"说明她( );"脸更红了"说明她( )。师生配合读:后门那位年轻的女售票员-------;当时她看见一对盲人夫妇的脸和衣襟被雨水打湿了时,---------。3. 当时她会怎么想,怎么说,表现了什么?齐读第三节,当读到女售票员的举动时,读出她的风采来。4. 所以"车厢里一下子静了,大家的目光柔和下来",这表示大家对她的高尚行为打心眼里表示------。朗读句子,注意与上句气氛描写及语气的区别。这本应该是本教时的一个教学亮点,但是老师在教学中,由于教师考虑了时间问题,所以没有对学生找到的句子作重点的朗读训练,所以显得匆匆而过了。如果在这方面能够再花2、3分钟进行朗读训练,效果会更好。5. 齐读段二。(三) 第三段1. 默读第三段,完成表格。板书:车厢里格外温暖 钢铁工人撑伞2. 这时,女售票员的心情怎样?用--找句子体会。从"姑娘却朝看......笑弯了眉毛。""姑娘又去忙着......更甜更亮。"两句中看出女售票员感激的心情。指导朗读,注意读出感激的语气。3. 姑娘为什么感激?明明大汉将伞弄坏了,为什么还要感激?这说明了什么?齐读第三句描写气氛的句子。4. 齐读第三段。(四) 第四段1. 默读段四,完成表格。板书:暖意不断传递 一人接一人撑伞在这个句式训练中,还可以挖掘"一人接一人"着重理解。2. 齐读段四,质疑。重点指出"暖意"。(指人间温暖,指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板书: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谅解3. 指导朗读,注意朗读时应表达人间温暖,相互帮助的真挚感情。4. 齐读第四段。四、 分角色朗读全文,归纳总结。1. 四人一组配合自读课文。2. 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附

板书:*3 伞气氛变化 变化原因激起一片惊呼 车厢玻璃碎了车厢平静,目光柔和 女售票员撑伞车厢里格外温暖 钢铁工人撑伞暖意不断传递 一人接一人撑伞互相关心 互相帮助 互相谅解4、古诗三首教学要求:1.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按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读出语气,并能背诵、默写。2.使学生感受到诗中抒发的赞美友情、赞美春天、赞美大自然的真挚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能理解诗句意义,有感情朗读、背诵。2.体会诗中抒发的真挚情感。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唐朝是诗,元朝是曲,宋朝是词,其中,唐诗成就最大。今天我们将学习三首古诗。二.学习《赠汪伦》(出示古诗)1.介绍作者-李白(这首诗是唐代的李白所作,他的诗我们曾学过不少。如《望天门山》等。李白在艺术上想象丰富,夸张大胆,形成了飘逸、奔放、豪迈的独特风格,在诗歌发展史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2.解释题意(赠:赠送 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 题意就是:赠送给汪伦)这是李白有名的一首赠别诗。3.自读古诗。说说是谁在送谁?从哪里看出?(李白乘舟将欲走)(1)解释:舟-小船 欲-将要 行-走(回家)(2)整句意思:我李白乘着小船将要回家。4.汪伦是怎么送李白的呢?齐读第二句。(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送李白。)(1)哪个词解释了这个意思?(踏歌)(2)说说这句的意思?(忽然听到岸上汪伦用脚步打着拍子唱歌而来)师:从这可以看出汪伦不同于一般人的送别时带着忧伤的情绪,而是欢欢喜喜唱着歌在送行,他十分了解李白豪迈的性格,难怪李白把他看成知心朋友。齐读一、二句,读出欢喜的语气。5.汪伦是在什么地方送李白的?指名读第三句。(桃花潭)6.桃花潭水深千尺,水很深,诗人为什么要写到潭水呢?(自由读第四句)(用比喻写出纵然潭水有千尺深,但不如汪伦送我的情谊深。)这里的"及"就是"到达"的意思;"情"就是指"情谊"。7.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朋友间的深情厚意)8.齐读古诗,注意语气。9.翻译整首诗。三.作业抄古诗,背古诗第二课时一.背诵翻译《赠汪伦》二.学习《春日》(出示古诗)1.介绍作者-朱熹(他是我国南宋诗人,还是教育家哲学家,这首诗是他在春天郊游时写下的。)2.指名读一、二句,请大家边

听边看看右边的这幅图,体会意思。(泗水-山东的泗水;滨-水边)3.解释一、二 句话(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沿着泗水河边寻找春天美丽的景色。看到无边无际的大地一时间都换上了新装。)"一时新"指什么?从这个词可看出什么?(春天来了,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齐读一、二句话,注意语气。4.读了上面两句,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那么诗人有没有感觉到呢?自读三、四句。从哪里看出呢?5.这句"万紫千红总是春"准确地反映了春天的特征,常为后人引用。在这里,我们在一次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和美好!6.齐读,并学会翻译。五.自学《望湖楼醉书》1.介绍作者-苏轼(他是个文艺全才,诗歌清新豪健,自成一家,是唐颂八大家之一。)2.自由读这首诗,结合插图,说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3.再读,说说诗中四句话分别写了什么?(云、雨、风、水面)它们分别是怎样的?4.小结:整首诗由云而雨,由雨而晴,描写了夏天西湖下阵雨的情景,抒发赞美大自然的真挚情感。5.解释、背诵全诗。六.齐读全文,准备背诵。作业:抄写生字、古诗练习册默写全文5 再见了,亲人教学要求1、 创设情境感情朗读,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的深情厚谊。2、 知道反问句在课文中的作用,并会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3、 理解"雪中送炭、唯一、噩耗"等词语的意思。教学重点:  总结第一段的学法,自学后两段,培养学习能力。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一、 揭题美国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的友好邻国朝鲜,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东北的鸭绿江边。1、 19xx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军。在战斗中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涌现了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等英雄。19xx年,最后一批志愿军战士凯旋回国了,他们在车站上与前来送行的朝鲜乡亲依依惜别,满怀深情地喊道:"再见了,亲人。" 2、 作者:魏巍。现代作家,抗美援朝时随军记者,主要作品有《谁是最可爱的人》二、 初读课文,思考:1、 自学字词(1) 字形:噩、莱、嫌、暂(2) 多音字:难过、看守、同归于尽2、 读课文,要求:读正确、不加字、不漏字3、 "亲人"一般在生活中指哪些人?这里的"亲人"指谁?(朝鲜人民)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课文写了哪些人?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4、 给课文分段过渡:他们与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被称为"亲人"呢?我

们下节课再学。三、 作业1、 熟读课文2、 抄写字词3、 课外阅读:有关抗美援朝的故事,如:邱少云的故事,黄继光......第二教时一、 指名读第一段(志愿军与大娘告别的内容)1、 找出总结句(默读课文第一节,按照"劝慰--回忆--抒情"给课文分层。)出示: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1) 指名读句子,这是一句什么句子?(2) 改为陈述句2、 志愿军为什么要说这句话?课文举了大娘的几件事?板书:送打糕 昏倒救伤员 失孙(1) 课文中把"送打糕"这件事比作是--"雪中送炭",为什么?小结: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和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在急需粮食的困难时刻,朝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送来了打糕,真是"雪中送炭",这怎么不使我们感动得流下眼泪呢?(2) 从第二件事中找出最能表达大娘对我们战士情谊深的词。("丢下"、"唯一")(3) 看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语气读这一段(4) 给这一段分层(按"话别--回忆--抒情"分层,注意"八年来,......"这一句为过渡句,应归入第二层(5) 揭示学法,自学后面两段出示板书:a:读通课文,找总结句,改为陈述句b:寻找事例,抓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c: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二、 自学二、三段1、 (1)第二段总结句: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改为陈述句(3) 找事例,体会他是个刚强的孩子板书:救老王 失母(4) 感情朗读(5) 分层2、 大嫂是亲人吗?为什么?学法同前:总结句--寻事例--分层--朗读三、 再读课文,理解1、"朝鲜亲人"是不是只是指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人?为什么?2、我们的战士们不会忘记这些亲人的,从哪一段看出?齐读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并肩作战、生死与共)为什么称朝鲜的土地为亲爱的土地?为什么说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3、 课文是围绕什么中心来写的?(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齐读最后一节四、 总结全文五、 作业1、 摘录表现中朝人民深厚情谊的词语2、 在前三段中选取一段进行朗诵3、 小练笔《我的同桌》,要求有中心,内容具体板书:再见了,亲人大娘 送打糕 昏倒救伤员 失孙 深情厚谊小金花 救老王 失母 心永远在一起大嫂 挖野菜 致残综合训练1教学要求

:1、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复习巩固学过的字的笔画、笔顺、以及练习用数笔画的方法查字典。3、 学会修改词语搭配不当或分类不当的病句。4、 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及把陈述句改为反问句。5、 练习写钢笔字,注意格式和行款。6、 听说《家乡新貌》总一课时一、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段1、《桂林山水》指名读 评析(要读得舒缓、舒展,因为要表现这种宁静、优美的景色。排比、对仗的句子朗读时要有节奏感。)全班齐读。2、《十年后的礼物》指名读 评析(为了表达达格妮的心情特别激动,朗读时要充满激情)全班齐读。二、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1、 轻声朗读《迎接春天》注意生字(簇 cu 荆jing 寻xun 软ruan )2、 默读文章 思考这篇文章重点介绍了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3、 小组内轮读,思考:怎样读这篇文章?(全文朗读的基调是热烈、惊喜、欢快。)4、 全班读三、 字的结构、笔画、笔顺1、 结构分类全班先做,对答案左右结构:澜 链; 上下结构:翡 袅; 上中下结构:攀;半包围结构:邂全包围结构:围; 独体字:巨 承;品字型结构:晶。2、 笔画笔顺全班先做,对答案注意:澜右边中间的部分里面是"点"、"撇""巨"的第二笔是"横折""承"先写中间后写两边。"链"的右边是"连",要先写"车"再写"走之底"四、 笔画查字法查带点的字。全班先做,对答案戎 6画 rong 军事眷 11画 juan 关心柬 9画 jian 信件、名片、帖子等馨 20画 xin 散步很远的香气五、 改病句问:病句有哪几种类型?分别可以用什么方法修改?全班先做,对答案1、 分类不当(删去"妇女")2、 搭配不当3、 搭配不当4、 分类不当(删去"音响柜")六、 改变句式1、 读句2、 说说反问句的意思是什么,即改为陈述句。3、 将反问句与陈述句比较,看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4、 把反问句与陈述句对比读,看哪一句表达的意思强烈。七、 练习钢笔字说说行款和格式行款:字的高低要整齐,每个字占的位置大致相同格式:每段开头要空两个字的位置,标点符号要占一个字的位置,但冒号、引号课占半个字的位置。破折号应占两个字的位置。除前引号外,标点符号不应在每一行的开头。八、 听说训练听录音,问:听到了什么/再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选一件具体事例在小组向大家介绍。6、跳水教学要求:⒈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遇事要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果断处理。⒉在孰读课文的基础上

,学习概括动作描写部分的方法来简要复述课文。⒊学习生字5个,积累常用词语8个,能借助字典,理解"放肆"、"醒悟"的意思。⒋通过比较,说说"才、立刻"等词在句子中的作用,会用关联同"即使......也......"造句。教学重点难点:能把动作描写改为概括叙述,并根据提所提供的提纲简要复述第三段。教学时间:二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⒈板书课题、读题。⒉简介本文作者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本文作者是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世界著名作家。他出身于一个贵族家庭。父母很早去世,依靠亲戚照顾生活。他16岁进入喀山大学读书,后在军队服役。他从1852年开始文学创作,前后达60年。他一生写了许多著名作品,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他的作品揭露了俄国19世纪末叶和20世纪初期整个社会存在的矛盾和斗争。列宁说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同时也指出他"鼓吹世界上最讨厌的东西,即宗教"。二、整体进入(一)自学课文:读通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肆字的音和形是教学难点。对放肆这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可以放在课文中学习。(二)检查自学⒈指名分节朗读课文⒉思考:船长为什么叫儿子跳水?孩子为什么遇险?猴子为什么要逗孩子?板书:【取乐、逗追、遇险、跳水】⒊根据板书,用几句简单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游船上,一只大猴子在甲板上逗弄船长的儿子--一个12岁的孩子。孩子被放肆的猴子和水手们的大声哄笑激怒了,不顾一切地爬上了桅杆的最高一根横木,面临着被摔个粉碎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船长命令孩子跳水。孩子跳入大海,被水手救起,安全脱险。⒋根据板书,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一1;二2、3;三4-8;四9-10环节4观察插图,要求学生有顺序地看,可以先看看图上画的是哪里?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这些句子所在的段落可以合并,这样便有机地指导分段。四、自由熟读课文三、布置作业:⒈熟读课文;⒉抄词家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了解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板书:取乐-→逗追-→遇险-→跳水 二、自由朗读,书面漫谈读一读,谈一谈,说说猴子、孩子、船长的特点分别是什么?抓住学生发言中的词语板书:板书: 取乐-→逗追-→遇险-→跳水 猴子:顽皮、放肆、爱逗弄人 孩子:冒失、有自尊心、勇敢、任性 船长:果断、机智、遇到危险沉着冷静 三、细读感悟过渡:这篇课文我们要在反复朗读的基

础上,【简要复述课文】(一)逗追⑴理解读文:⒈引读:有一艘轮船,环游了世界,正往回航行。这一天,--有一只大猴子--显然因为它--因此--⒉什么叫"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猴子是怎样放肆的呢?⒊小组分工朗读2-8节,通过读,理出猴子的逗、孩子的追共分几层?(提示:猴子怎样,孩子怎样。)⒋交流⑵感情读文:⒈再次小组朗读并讨论,你从哪些词句中读出孩子的自尊和猴子的放肆?⒉交流,教师提拎知识点:第2节:孩子:哭笑不得猴子:跳,趁他不备,摘,戴,爬第3节:孩子:吓唬,大声叫喊,脸红了,脱了上衣,爬,追,顺着,爬到猴子:坐,摘,撕,故意,逗,指着,冲,种种鬼脸第4-5节:孩子:你逃不了,喊,爬,气急了,不停地,气极了,放开,走上猴子:又往上爬了,更快,更灵巧,不时,逗,尽量伸直,构住,挂,爬,扭,龇着牙,做着怪样板书:气急 气极 (请你辨析一下这两个词?)⒊师:随着孩子放开了绳子,摇摇摆摆地走上那最高的横木,孩子遇险了。书上有两句描写他遇险的句子,请你用"--"划出,自读理解。1、出示:①只要孩子一失足,他就会跌到甲板上,摔个粉碎。(条件)②即使他不会失足,拿到了帽子也难以转身走回来。(假设)2、读句子思考:这两个条件关系的句子说明了什么?怎么会出现险境?谁造成的?说明:出示这两个表示条件关系的句子,揭示了孩子面临的险境。教师通过引读,男女生对读等朗读形式,让学生明白:不管孩子是否失足,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强调这一点有助于学生对"跳水"的理解,为领悟文章中心,扫除障碍。这里有两组关联词语,请你谈谈你的理解。(这两组关联词语说明孩子处境十分危险。"只要......就"是一个表示充足条件的连词,孩子"一失足",带来的结果是"摔个粉碎"。"即使......也"表示退步假设关系,它跟在"只要......就"后面,表示退一步说,"不会失足",得到的结果仍是"难以转身走回来",仍是"摔个粉碎"。)指名读出语气,齐读。⑶简要复述:⒈出示:简要复述:就是用自己的话,按课文的顺序,删去次要的部分,抓住课文主要的内容叙述。 出示两段文字(课后题1的一段话,课文第2、3节。)请你比较这两部分内容,从中找出简要复述课文的方法。小组朗读并讨论。⒉交流:①摘取主要动词概括动作描写; (摘下、戴、爬、坐、撕扯......)②以词代句。 (逗弄)⒊按【继续追赶→走上横木→面临危险】的顺序

简要复述4-8节。分小组讨论。⒋交流出示:(齐读)猴子继续往上爬,孩子不停地追赶。在快要爬到桅杆顶端时,猴子把帽子挂在最高横木的一头,然后逗弄孩子。孩子气极了,他放开桅杆,走上横木,面临着摔个粉碎的危险。 (二)跳水得救⒈要求读出船长果断机智的语气,然后请你用成语来形容船长的机智果断。并请你说说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不假思索,当机立断,急中生智(立刻,瞄准,同时喊,开枪,数数)⒉默读思考:此时,有没有比跳水更好的办法来救孩子?为什么?(在这危急时刻,时间就是孩子的生命。因此,只有跳水,才是最快地救孩子的唯一办法。)⒊齐读第四段。1、默读课文第二段。2、用不同的符号,划出"猴子放肆、孩子追赶"的有关语句。3、男女生分别读有关句子,圈出重点的动词。4、出示课文后面的练习1,概括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对照书本,体会怎样把描写改为概括叙述。5、总结归纳第二段的学习方法,并用这种方法学习课文其他段落。6、按照提纲复述课文。四、总结全文⒈我们学了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短篇小说。课文生动地记叙了发生在一艘外国轮船上的故事:一位船长的儿子被猴子逗弄爬上了桅杆最高的横木上。在面临粉身碎骨的危急关头,他的父亲--船长用枪逼孩子跳水,使孩子得救。⒉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还掌握了简要复述的方法:用抓主要动词和以词代句发来概括动作部分的描写。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 第二、三段写法有些相似,教师在教学第二段时必须讲得细致些,并要正确归纳学生的学习方法1、默读2、划句3、圈词4、复述,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第三段的学习便不存在问题了,但是要简要复述第三段,教师还是要进行适当的辅导,必须给予示范,及时纠正。说明:以上环节是冲着"按提纲复述课文"这一个训练目标而设计的。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所以简要复述课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尤其要达到语言的精确性,生动性,连贯性则更加难,因此,让学生圈出动词,突出重点,这为简要复述课文铺平了道路。7、雪夜的电报教学要求:1.懂得只要有决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好事情的道理。2.学习删去说明性语句及次要内容,进行简要复述的方法。3.学习用"既然......就......"造句。4.学习"益、陌、译、册、甭、踮"等生字,体会"钻、透、冒"的准确。教学重点:简要复述课文。教学难点:简要复述时语句要连贯。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听记引入1. 听记一句话:许多事情看起来很难,但只要有决

心有毅力,就一定能做好。2. 出示答案,请大家校对。3. 师:大家都知道,这句话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雪夜的电报》最后一节中的一句话(齐读),这是谢希德童年时破译电报后产生的感想,"破译电报"这件事让大人们一提起就啧啧称赞,也让她终身难忘。谢希德是复旦大学校长,是著名的半导体物理专家,现已去世。她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丰硕的成就,与她从小就坚持有决心有毅力地去做每件事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所学的这篇课文就讲述了她七、八岁时在雪夜破译电报的事。4. 什么叫电报?(用电信号传递文字、照片、图表的通信方式。)学生对电报的用处知道得较多,但是对如何翻译电报了解甚少,对课题质疑是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激发学习兴趣,而学生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学习,效果也比较好。二、自学课文(20分钟)(一)提出自学要求:1、 自学生字新词,利用工具书理解词义;2、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3、 小组熟读课文;(二)检查自学指名分组朗读课文三、理清课文结构1.自由朗读课文2.根据课后第一、二题的提示,给课文分段。然后说说为什么这样分?板书:收到电报→翻译电报→得到启示四、小结朗读课文五、布置作业1. 抄词并家默;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二、抓住文章线索,细读体会过渡:这篇课文的线索有三条,出示:天气情况 破译过程 感觉的变化 (一)线索1:天气情况1.童年的谢希德是在雪天、十分阴冷的情况下完成这件事的, 2.快速阅读课文,用"~~~"划出描写天气寒冷的语句。 用直线划出描写风雪的句子,指导有感情朗读。品词品句,完成课后练习5(1、2)(1)先小组交流一下,再进行全班交流。 (2)这些句子为什么能表现天气的阴冷呢?咱们先来看课文的第一节 出示第一节内容,指名读,想想课文是从哪些地方来写天气阴冷的? (3) 交流出示: 雪大 阴冷 风冷 (4)自由读,读出"雪大"、"风冷"的感觉 (5)指名读,评议,齐读。 3.课文的第一节一开始就给我们描写了北平的一个阴冷的雪夜。那天,雪大、风冷(指板书),小谢希德就是在这样的天气情况下收到电报,而且在她破译电报的过程中,风还是那样尖利,(出示:风声尖利),直到第二天一早她冒雪邮寄译文时,(引读)雪--(照样纷纷扬扬地下着);风--(还是那样刺骨)。出示:雪,照样......;风,还是......

以上环节设计,紧扣课题中的"雪夜",引出课文第一段中有关"风雪"的句子的教学,这里的句子教学中重在朗读训练和指导,教师可以先做一个示范,描写风雪句子中用得恰当的动词。(二)线索2:感觉的变化1. 面对这样的风雪天,在独自破译电报的过程中,谢希德的感觉产生了变化。默读课文,请你理出感觉变化的语句划出来,再括出感觉起变化的原因。然后自读。2.交流出示: 孤独 听不到风声 感觉不到寒冷(二)线索3:破译过程1. 轻声读第二段,寻找"我是怎样翻译电报的"有关段落。2. 打开电报后,我为什么愣住了?用引读法解决第4、5节教学。3. 默读第六节。思考:翻译电报分几步?完成填空。出示:我发现了译码本上每一组数字都代表一个汉字的秘密,于是,我先在译码本上找到了电报上的一组数字;再把这组数字表示的汉字抄在电报上,就这样,我专心地翻译着一组一组数字;最后,我译出了电报的内容,把电报的内容抄在纸上,并将原电文一同装进信封,寄给父亲。齐读填空。4. 小组讨论,完成课后练习2的提纲。大组交流。出示: 过程   看不懂电报内容   找到电报译码本 译出电报内容   冒雪邮寄译文 三、通过实例指导学法,简要复述课文4-7节 1. 在学习第6课时,我们学会了用摘取主要语句和以词代句的方法来进行简要复述,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 2. 出示1-3节课文和课后练习一的简述内容。 提自学要求:(1)分工朗读这两段内容 (2)看看两部分内容的关系 (3)想想概括的方法 3. 交流: (1)以前学过的方法: ①以词代句。 (天气描写部分法概括成--"阴冷")② 摘取主要语句。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方法--简要复述部分删去了课文中说明性的语句,在文中起了衬托中心的作用 ③ 删去说明性的语句、概括描写内容。 4. 课文中的这段文字可以概括成--(引读简述内容) 5. 下面,我们分小组学习,用同样的方法,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试着简要复述课文的4-7节,并想想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第一组(4):看不懂电报内容; 第二组(5):找到电报译码本; 第三组(6):译出电报内容; 第四组(7):冒雪邮寄译文。 (1)交流,出示简述内容 (2)用讲述的语气进行简要复述 6. 请大家按提纲把这四节内容连起来进行简要复述,注意语句的连贯。 这个环节练习时,应该分几步走:1、让学生看看简要复述时删去了 哪些内容?2、再看这些内容糁得是否合理

,看了哪些内容与中心关系不大?3、哪些内容与中心密切,复述时可以用一个什么词来代替?四、总结全文,引导课外阅读 1. 一个七八岁的女孩能翻译出电报的内容,这给你什么启示?齐读最后一节,领悟文章中心。2. 在以上的简要复述过程中,我们灵活运用了所学的3种简要复述的方法(齐读)谢希德的成功就在于她坚持有决心有毅力地去做每件事,她的信念令人感动、给人启迪。3. 这样的人和事还有很多,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一百个科学家的故事》。1、轻声读课文。3、 思考:收到电报,打开后,我为什么愣住了?4、 面对看不懂的电报,我怎么想?怎么做?用引读的方法指导课文朗读。5、 默读课文第六节,想想翻译电报分几步写?完成课后练习2。板书设计:7、雪夜的电报天气情况 破译过程 感觉的变化雪大 孤独 阴冷 风冷风声尖利 雪,照样...... 听不到风声风,还是...... 感觉不到寒冷 8、长城砖 教学目标: 1、 理解寓意,懂得做人不该妄自菲薄,应该自爱、自尊的道理,树立民族自尊心。 2、 学会用词语归纳句子的含义。 3、 会说"自惭形秽"、"妄自菲薄"的意思。 4、 会引申"里程碑"的含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长城砖投影。 2、教师介绍长城:(长城始建于公元前七世纪的战国时期,建于地势险要的地方,横贯我国北方,规模浩大,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东西相距有万里之遥,故名"万里长城"。) 学生中,去过长城的人并不多,因此出示了很多幻灯片,让学生观察,便于他们在初读课文后,说出长城在历史上的作用。3、导入:(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关于方里长征之上一块普普通通的砖的寓言故事。) 4、出示课题:【《8、长城砖》】齐读 二、检查、了解预习情况。 1、同学们,我们知道【"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带有讽刺或劝戒的性质。】出示小黑板 2、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鹰王和鼹鼠》、《坐井观天》、《狐狸和乌鸦》、《狼和小羊》、《美丽的公鸡》、《骆驼和羊》......) 3、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这篇寓言在哪-节揭示了寓意?(最后一节) 4、齐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出示板书:【妄自菲薄】 出示卡片"妄自菲薄"指名读解释。【妄目菲薄--毫无根据地看轻自己。】 那么,长征砖原先认

为自己是一块怎样的砖呢? 出示板书:【无能、可怜一自惭形秽】 本课生字很多,而且有些生字的字形以及笔顺很容易混淆,所以教学中针对学生这方面的问题补充练习题。三、学习课文。 (一)由"无能可怜""自惭形秽"引入学习第1段。 1、由学生解释"自惭形秽",出示卡片"自惭形秽"的解释: 【自惭形秽--原指自己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泛指与人相比,自愧不如。】 说说"惭、形、秽"的意思。(惭:惭愧;形:容貌;秽:肮脏,丑恶。) 2、正音:秽(huì )左右结构,左边禾木旁,右边是岁,是个形声字。 3、齐读解释,联系上下文理解"自惭形秽"(翻开至55页) 长城砖与谁相比,觉得自愧不如?(红砖、青砖、半头砖) 4、▲现在由老师来引读: 长城砖羡慕那些(建成了一幢幢高楼的红砖),也羡慕那些(建成了一座座厂房的青砖),甚至(对农民围墙上的半头砖,也有点眼红呢!) 5、师述:"甚至"是个连词,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在文中表示提出突出事例,这里所说的突出事例是指(对农民围墙上的半头砖,也有点眼红) 6、指名读第l段,要表现出它的"无能、可怜" 讨论:长城砖是怎样看待自己的?1、句式训练:----羡慕----,也羡慕----,甚至羡慕--。2、推荐背诵《我是丑小鸭》3、根据第一节内容说话。因为------,所以它妄自菲薄,自惭形秽。因为------,所以------------。7、师述: 长城砖是曾经作为军事防御工程的长城上-块坚固无比的砖石,而现在它居然羡慕红砖,羡慕青砖,甚至羡慕不起眼的半头砖,它是多么自惭形秽呀! 齐读第一段,要读出"自惭形秽"的语气。 8、过渡:那么这块曾经认为自己是如此得无能、如此得可怜,觉得与人相比,自愧不如的长城砖又是通过什么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发,从而最终认识到人(不能)妄自菲薄的呢? (通过"人们热烈的赞美"受到了教育)出示投影 (三)1、师述:第2段集中表现了人们对长城砖的热烈赞美。 2、组织展开小组学习。 出示要求:(小黑板) (1)分读课文第2-8节、思考可以有几种读法,为什么这样读? (2)思考:哪些人赞美了长征?他们各自赞美了什么?能否用词语归纳? 出示板书:【赞美】 3、交流第一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分读课文,(简要解释理由)(指名两组) (根据不同人物分龟色,根据不同描写分角色) 4、哪些人赞美长城砖? 出示板书:【大学教授、宇航员、金发女郎、小男孩、老华侨。】 5、师述:这些从美国各地赶来的人们,他们的国籍不同,职业

不同,其中有(大学教授)、(宇航员)、还有一位学生(小男孩),这些男女老少各自赞美了什么?能否用词语归纳?集体交流第二组问题,讨论后得出:(板书) (1)【历史悠久】 (长城建于2600多年的战国时期,美国在1776年经独立战争后才摆脱殖民统治,成立了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仅200多年,难怪大学教授赞美长城砖的历史比美国的长十倍!) (2)【工程浩大】 (长城绵延万里,在月球上也清晰可见,是人类的七大奇迹之一,难怪宇航员也神采飞扬地赞不绝口。) (3)【全人类的骄傲】 (长城建于荒凉的蜿蜒起伏的山岭之上,其施工和运输的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把重达2千多斤的条石运上山去,劳动人民采用了斜面、滚木、杠杆等方法,没有黄沙,没有水泥,就用煮熟的糯米作为粘合砖土的材料,因此金发女郎说万里长城不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骄傲。) (4)【里程碑】 出示卡片解释,齐读解释。 【里程碑--本来指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文中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师: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阿波罗"号登月成功是世界航天史上的里程碑。谁能顺着老师的话说说有哪些大事在历史发展中可以作为标志的里程碑? (如"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里程碑,瓦特发明了蒸汽机是工业史上的里程碑。......) 其实,在我们每个小朋友的人生道路上都有里程碑。如跨入小学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里程碑,谁再能顺着老师的话说说哪些是你人生道路上的里程碑?(考上中学、大学,实现理想......)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所以我们说,万里长城的建成是(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是啊,万里长城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甚至可以说是整个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标志。 师:谁接下去说老华侨赞美了什么? (5)【最光荣、最壮观、最宝贵】 6、文章第2段的第4-8节田5个人的5句赞美的话组成,这些话与话之间是什么关系?能否颠倒?请同学和老师-块儿来读课文,听清楚老师讲的话。(学生去掉提示语,直接读说的话) 长城砖对自身价值的看法,怎么会改变?朗读第二段第二节,哪些内容告诉我们长城砖受到了人们的礼遇?读3-8节,用什么方法来写的?出示老教授赞美长城砖的语言,将其转述。用上面的方法,将其他人的语言转述讨论省略号的作用。教师在每个节后插、叙述: (1)......宇航员接过大学教授的话题,他首先肯定了大学教授所说

的长城历史悠久,然后又从工程浩大这一角度去赞美长城。...... (2)......金发女郎立即首先肯定了宇航员所说的长城工程浩大,继而又从建造难度这-角度去赞美长城。...... (3)......小男孩对前3者的发言作了-番总结。...... (4)......而那对老华侨作为龙的传人,炎黄子孙,又身处异国地乡,看到象征祖国的长城砖,不由得热泪盈眶,激动万分,真是别有-番滋味在心头。 7、教师小结: 这些人都对长城进行了赞美,后者针对前者的发言表示了肯定,继而又从新的角度进行了补充,它们相互之间有一种承接的关系,而第8节安排一对老华侨出现,则更有利于将文章的情感推向高潮,因为万里长城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8、安排小组学习:去掉旁白,分工读好第4-8节,体会-下文章的寓意。 9、交流朗读。(指名两组) 10、下面通过老师的引读来总结文章寓意。(师边叙述边指板书) 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方里长城(历史悠久、工程浩大),是(全人类的骄傲),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里程碑),是世界上(最光荣、最壮观、最可宝贵的砖),那段长城砖有什么理由自惭形秽,有什么理由妄自菲薄,又有什么理由自轻自贱呢?我们往往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己的真正价值,才(妄自菲薄);只是因为不知道自尊,才(失去尊严)。我们只有知道了自己的真正价值,才能出示板书齐读【自尊自爱,自爱自强】。 11、齐读课文,要读出我们中华民族的自豪感。 在文中人们赞美长城砖的语言是简要复述的重点,为完成这个重点,首先必须让学生知道,复述人物的语言部分一定要将其改为转述,为达到这个简要复述的目标,转述时要抓住重点。第二段写了人们赞美长城砖,但牵涉到的对话形式不多,只有一种,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项练习,让学生将人物的对话用四种不同形式来表达。四、听记 1、下面我们用"记忆法"听记两句名人名言。 2、听记。 3、校对,出示小黑板。 【任何人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牲。 但自尊不是轻视别人,自信不是骄傲自满、独立不是孤立无援。 (徐特立《再论我们怎样学习》)】 五、总结 1、让我们再一次朗读全文,要读出"自尊、自信、自强"的语气。 2、下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简要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一、简要复述第二段 1. 出示:【简要复述对话描写部分。】 2. 出示第4节原文和简要复述内容。 (1)指名分读。 (2)两相对照,说说是怎样把描写该为概括叙述的。 (3)出示方法: ① 把对话改为转述 ②

找出重点语句 ③ 用通顺的语言简要复述 3.用同样的方法分组交流5-8节的简要复述内容。 4.交流并板书: 【在宇宙飞船上 能辨认出万里长城 伟大工程 全人类的骄傲 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里程碑 包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灵魂 最光荣、壮观、宝贵的砖】 5.根据板书,用"前来参观的人纷纷赞美长城砖"为总起句,简要复述第二段。 二、总结 板书设计: 8、长城砖 无能、可怜--自惭形秽 妄自菲薄 | 大学教授 历史悠久 | 宇航员 工程浩大 | 金发女郎 赞美 人类的骄做 | 小男孩 里程碑 ↓ 老华侨 最光荣、最壮观、最宝贵 自尊自重 目爱自强 填空: 前来参观长城砖的人各自发表着感想。从职业来看,有教授、有宇航员;从年龄来看,有 、有 ;从性别来看,有 、有 ;从国籍来看,有 、有 、有 。 长城砖听了人们的赞美,悟出了 的道理。 (可填"做人不该妄自菲薄,要自尊、自重"。) *9、卖杜鹃的姐妹教学要求:1、学习山村姐妹纯朴、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德。2、自学本课11个生字,查字典说出"雨后初霁""杆粗叶润"的意思。3、认读、理解重点词语,用"旺盛"、"粗糙"两个词语造句。4、列出复述提纲,简要复述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将复述提纲补充完整,并且简要复述课文的第一段。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9、买杜鹃的姐妹2、读题。这里的"杜鹃"是一种花的名字。出示杜鹃花的画面,练习说话。出示满山坡的杜鹃花,按一定顺序进行说话练习。找出课文中描写杜鹃花的语句,着重指导朗读。作者为什么不写花瓣之色美,而要这样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由此体会文章中心。两位姑娘:处处为他人着想、善良纯朴。课文中哪些地方能体会到这点?根据板书简要复述。二、检查预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顺序1、小组读文(5分钟)(1)"小雨初霁"、"杆粗叶润"的意思(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朗读,解释词义出示,口头完成填空:一个小雨初霁的清晨,"我"去昆明景星街花市买花,看到一对山村姐妹俩卖的杜鹃苗不仅不仅杆粗叶润,而且价钱便宜,就买了一株。"我"拿起花苗刚要走,姐妹俩还送我花土。临走,我又买了一株。四年后的今天,我仍常想起这对只见过一

面的卖杜鹃苗的姐妹。3、理清课文顺序。(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哪几节是写"我"买杜鹃苗这件事的?1-11节(2) 给课文分段。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读第二段师:"我"为什么看到盆中那两株红花绿叶的杜鹃,就会想起景星街花市,想起卖杜鹃的姐妹俩?生:因为姐妹俩卖的杜鹃苗好,价钱又便宜,同时她们热情、纯朴、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 板书:杆粗叶润 价格便宜 纯朴善良 为他人着想2、学习第一段过渡:文中通过哪些语句的具体描写来反映姐妹俩的花好、人品好呢?(1)指名读第一段,按课后练习1的提示给第一段分层。(2)默读第一段,分组列层意提纲及小标题提纲。(3)完成课后练习1。(4)分小组学习第一段① 朗读第一段② 用"--"划出和用"。。"圈出具体写姐妹俩热情、纯朴、善良、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句子和词语,自由讨论,说说为什么这些词句能体现姐妹俩的品质。(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上去体会)③ 用"~~"划出两次具体描写杜鹃苗的语句,想想这样写起了什么作用。(5)讨论,交流。a.外貌描写--面貌俊美,纯朴,是个勤劳的农家姑娘。b.动作描写--诚实、善良,为他人着想。"拨弄,挑"写出姑娘对花苗非常在行;"轻轻"写出姑娘挑花时的细心, 怕手重会弄坏了花苗;"重新捆好"写出姑娘为他人着想。c.语言的描写--言语中表达姑娘处处为他人着想的好品质。d.神态的描写--两次笑。  妹妹"咯咯笑"是笑"我"连这花土还要问多少钱。笑声中可以看出这个山村小姑娘的质朴、纯洁;  姐姐说话时的"笑",表现出她处处为买花人着想,态度和蔼可亲。e.课文中两次对杜鹃苗的描写,想想起什么作用?("透"是显露的意思。)用比喻句,使句子更生动形象,从而表现了卖花姑娘对花的在行,更突出了她为买花人着想的诚实、善良的品质。d.师:课文中还先后两次写了杜鹃花的不同花价。从两个摊位价格上的悬殊以及卖杜鹃姐妹俩的花苗杆粗叶润,生命力强,更加烘托出卖杜鹃姐妹的纯朴、善良。四、简要复述课文1.复习简要复述课文的要求,出示:(1)熟读理解课文。(2)删去次要内容。(3)理清段落层次。(4)编列复述提纲。(5)找出内容要点。(6)对话改为转述。(7)做到简要通顺。 2.读熟课文,按课后练习l中的提纲准备简要复述。3.指名分层练习简要复述,再连起来复述第一段。4.同桌练习简要复述第一段。五、完成课后习题1.读课后练习2,正确选择课文的主要内容。(选择第2条,因为第1条主要内容不完整。)

齐读2.完成其他题目六、布置作业完成练习册。10、带刺的朋友教学栗求:1.从文章描写的两个晚上所发生的事让学生体会刺猬的机灵可爱及"我和爸爸"对刺猾的喜爱之倩。2.编写复述提纲,简要复述课文。3.加强感情朗读训练,抓住文章关键词的理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4.认读本课15个生字,理解:钦佩、径直、亲呢、悠闲自得。比较:监视、注视;惊愕、惊慌的词义。教学重点难点:简要复述课文。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出示课题  什么叫朋友?文中带刺的朋友是谁?为什么称它是带刺的朋友?  初读课文,讨论以上三题,粗略了解课文内容。  自学生字新词,完成补充练习。  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从课文内容入手,讨论两个晚上各发生了什么事?给课文分段。二、检查预习1.分小组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达事情发生时间的句子。2.检查朗读三、初读课文1.课文共有几节?。2.按时间顺序分段。(秋天,一天晚上,第二天晚上)师述: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第一、二段,并要进行简要复述。四、学第一段1.自由熟读第一段,读懂课文。思考:这节告诉了我们什么?(秋天,枣树上挂满了颗颗红枣儿。)2.比较句子。(出示:课后练习3/1)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刻红枣儿。 秋天,枣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红枣儿,风儿一吹,轻轻摆动,如同无数颗飘香的玛瑙晃来晃去。 一读 指名学生读上句,齐读下句。二找 找出它们的不同点。三比 比一比,哪句好?为什么?  (下句比上句写得具体,它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枣儿比作玛瑙)四品 品一下好在哪里?(运用比喻,写出了枣儿数量多,颜色艳,味儿香,描写出了枣儿成熟时风吹枣动的诱人的情景,怪不得看着会让人眼馋。)3.齐读第一段。谁能为第一段编写复述提纲?枣儿成熟飘香 简要复述第一段:(秋天,枣树上挂满了红枣几。)4.小结学法:⑴熟读理解课文;⑵编列提纲;⑶简要复述。五、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2.抄写词语并家默。第二课时一、引入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第10课,并按时间顺序将课文分为3段,还学习了第1段,并总结出了简要复述课文的三个步骤,是哪三个步骤?生答出示:2.这节课我们要用这三个步骤继续学习课文第2、3段,简要复述课文。二、学习第二段、(一)熟读理解课文师述:在一个新月斜挂的晚上,我走到后院的枣树旁,看到了什么呢?1.自由朗读第二段,用"--"线划出

描写刺猬的句子。2.师生配合读 生读(刺猬) 师读(其他句子)想想:刺猬在于什么?(背枣)3.把这些描写刺猾的句子组织起来,成为一段文字,这就是刺猾背枣的全过程。出示:一个圆乎乎的东西缓慢地往树上爬,诡秘地爬向老杈,又爬向伸出的枝丫......后来,那个东西停住脚,兴许是在用力摇晃吧,树枝哗哗作响,红枣"噼里啪啦"地落了一地。树上那家伙"扑"地一声,径直掉下来。很快,它又慢慢地活动起来。它匆匆地爬向四周,把散落的红枣逐个地归到一起,又"扑噜"一下,就地打了一个滚儿。那堆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了。立刻,它的身子涨大了一圈。它驮着满背的红枣,向着墙角的水沟眼儿,飞快地跑去了。 (1)齐读,边读边想:作者描写刺猬背枣,主要抓住了刺猬的什么来写具体?(2)自己边读边圈出表示刺猬动作词。交流。(注意:"涨大"不是刺猾的动作,而是刺猬身体的变化。)(3)想想这部份内容我们如何简要复述呢?交流,出示:摘取主要动词 (齐读)(第六课)板书:爬,摇,归,打滚,扎,驮,跑 4.请同学根据这些动作,把刺猬背枣概括为四步。交流板书: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二)编列提纲请同学编写出第二段的复述提纲:刺猬背枣回家 这就是第二段复述提纲。(三)简要复述1.按复述提纲,用通顺的语言简要复述刺猬背枣的全过程。  先自己准备。指名一人复述。 (晚上,刺猾爬上树摇落了枣儿,便逐个归枣、就地一滚,扎上了枣儿后,驮枣跑了。)2.因为刺猬背枣的全过程是我亲眼所见,因此在这内容前应加上"我看见"。3.读到这里,你觉得刺猬是怎样的小动物?(聪明,可爱,机灵)师引:对,我们一定会与作者有同感,都会钦佩--(生答)4.师小结:文章通过抓住一系列刺猬渭动作的描写,一只机灵可爱的小刺猬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再读第二段,体会刺猬得聪明可爱。二、学第三段(一)熟读理解课文1.轻声读,边读边思考:第二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事?按几步写?2.交流板书: 散步 吃食 击退黑狗3.刺猬出来散步选择了这样一个晚上(生读),这足以可见刺猬的机灵(板)出示句子,完成课后练习3(2)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时隐时现。   第二天晚上,月亮在云缝里缓缓地游动着,时隐时现,像是在捉迷藏。 (一读;二找;三比;四品。)(拟人,衬托刺猬的机灵。)4.师:这三步中文章描写得特别细致动人的是刺猬一家

吃食的情景。用书上一个词语概括:乖巧(理解"乖巧")。师:小刺猬乖巧在哪里?生读(总是跟在爸爸妈妈......)师:具体描写大刺猬不认生的词句是--生读(撅着小嘴......)师述:如此温馨的一家,怎么不逗人喜爱?5.自由读"刺猬击退黑狗"这部分,从这里你觉得刺猬怎样?(板:勇敢机灵)找一句比喻句,体会好处。7.哪些地方表达了"我和爸爸"对刺猬的喜爱之情?(用朗读来表现)(二)编写复述提纲:刺猬用刺御敌。(三)简要复述第三段。三、朗读并简要复述课文板书:一、红枣成熟二、刺猬背枣 爬 摇 归 打滚 扎 驮 跑爬树摇枣-→逐个归枣-→打滚扎枣-→驮枣快跑散步 机灵三、刺猬 吃食 乖巧击退黑狗 勇敢机灵 *ll、我的探索教学要求:1.使学生知道"我"在童年时为探索一个小橡皮球而手背被烫伤的事,懂得"要探索就要付出代价"这个道理。2.能按我童年时的探索编写第1段(l节-3节)层意提纲,再简要复述。3.能联系上下文说说课文中3句句子的意思。词语注释:探索--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千真万确--确,真实。形容非常确实。教学重点难点:1.按探索过程,给第一段编写层意提纲,并能按提纲简要复述。2.能用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说出课文中3句句子的意思,从而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分步揭示课题1.板书:探索(1)读。(2)思考:"探索"什么意思?给"探索"找个近义词。2.板书:我的师述:今天我们学一篇自读课文《我的探索》。3.齐读课题。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1.小组各自准备朗读,思考:课文写"我"探索什么呢?2.检查朗读听录音,出示填空:课文记叙了"我"刚记事时,为了弄明白(小橡皮球为什么一拍跳)而进行的(钻孔)、(剪球)、(烧皮条)等一系列的探索,结果(手背被烫伤)的一件事。 3.默读课文,按"抓主要事件的方法"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4节; 第二段:第5-6节三、学习课文(一)学习第一段并简要复述。1.请4个同学读第一段的第一至第四节。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节分别写了什么?2.讨论、交流,板书:第一节:我奇怪小橡皮球怎么会一拍就跳。第二节:我进行探索。第三节:我的手背被烫伤。第四节:手背至今还留有伤疤。师述:这四小节也就是第一段的四层内容。3.重点学习第二节(第二层)。师述:我是怎样进行探索的呢?我们重

点学第二节。(1)请两个同学读第二节。请其余同学拿好笔,在老师换同学读的地方作个"/"记号,并想想为什么?第二节是分两步写我进行探索的。第一步第1-9句,第二步:第l0-l7句。(2)第一步我是怎样做的呢?结果又是什么呢?出示填空探索经过 想法 行动 结果第一步:(看看球里有什么)(在球上钻小洞,铰皮碗)(皮球里是空的第二步:(皮条烧后会怎样)(剪皮碗,烧皮条)(橡皮发出响声,冒浓烟)烧短(3)教师小结:这两步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说明我的探索是一步进一步的,它们不能颠倒。(4)齐读第二节。(5)谁能根据填空来简要说说我是怎样一步步探索的?(重点难点先突破)4.简要复述第一段。师述:刚才,我们简要说了我是怎样进行探索的。下面,我们能不能根据板书,将"我"探索的原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说呢?(个人先准备,同桌再互说,最后集体交流。)5.理解句子。(1)师述:刚才同学们把"我"怎样进行探索的过程较完整、连贯、简要他说了出来。在整个探索过程中,我的态度是怎样的呢?(2)出示课后练习2中的第一句、第二句。a.剪坏了这个新玩具,我一点也不后悔和痛惜。b.在医治过程中,不管如何疼痛,我都不掉一滴眼泪。(3)理解:后悔、痛惜。不管......都......(4)思考:作者为什么这么做?(二)学习第二段。1.引读。师读"每当我看着这童年时留下的伤疤",生接读。师读"我笑着对自己说"生接读。师读"在我自那以后的这几十年的生活中"生读到最后。2.找出文中点明我之所以"不后梅"、"不痛惜","不掉一滴眼泪"原因的句子。要探索就要付出代价!这大概是千真万确的。3.齐读这句话,理解"千真万确"。4.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加深对这句话的认识。四、总结全文1.朗读全文。2.教师总结。板书: *11、我的探索l.我奇怪小橡皮球怎么会一拍就跳。2.我进行探索。3.我的手背被烫伤。4.手背至今留有伤疤。12、赶花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养蜂人一年四季,天南海北,赶花采蜜的艰辛劳动生活,教育学生学习养蜂人用辛勤的劳动为祖国创造财富的奉献精神。2、 默读课文。概括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一年四季到哪些地方赶花采蜜。懂得"赶花"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3、 通过句中关键词语的理解,领会句子的含义。懂得过渡句在文章中

作用。 4、 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重点:通过按要求有目的地默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了解句子的作用。教学难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养蜂人的生活竟是这样的艰辛而又充满诗情画意"的含义,从而体会养蜂人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文:1. 自己读通课文,自学生字词。小组齐读课文。小组分角色朗读。2. 找到一句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小组交流3. 完成课后第五题。边默读边思考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个弹性很大的训练目标,其默读思考的内涵十分丰富,要求也是多方面的。为了提高默读思考的效率,养成默读思考的习惯,必须赋予明确的操作手段,进行师生共同检测默读的效果。4. 交流:①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②出示填空:"赶花"是指养蜂人带着蜜蜂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5. 交流朗读课文。课文很长,回答这个问题也比较难,教师应该给学生充裕的时间去充分感知文章内容,通过审题既能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梗概,又直扑课文的中心,为解决重点部分作了充分的准备。6、解释词语。7、比较词语: 幽静 惊讶安静 惊奇8、布置作业:抄词,家默,读文第二课时一、引出"赶花"相关的句子和词语  引入:同学们,花开时节,无论你是走在田间小路上,还是在小溪边,经常可以看到养蜂人忙碌的身影,那是他们正把小蜜蜂往花开的地方带呢!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一篇讲述一支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忙着赶花的课文。1、 齐读课题,读出"赶"的味道。2、 交流预习:过渡:昨天我们预习了课文,大家都找到了直接概括"赶花"意思的句子以及描写"赶花"情况的词语,交流一下,出示: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唯恐误了花时。 ○ △△ ··齐读,再读,读出句子中的要点(学生边说教师边在句子下作标记。)出示词语: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这些词语确实着重描写了"赶花"的情况,让我们读好它们,读出感觉来。这些词语让我们感到,出示:路程远 分布广 赶花忙 让我们一起来读。二、边默读边思考并完成填空过渡:那么他们是怎样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地赶花呢?(出示填空)下面我们就要边默读边思考(出示三个步骤)来体会养蜂人的劳动和生活。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队初夏赶到延安采槐花蜜,过些日子,

到 采紫苜蓿花蜜,然后 。七八月,到 。初春时节,到 。第二初夏,又 。 ① 理解题意; ② 摘取要点; ③ 注意连贯。 1、我们先来理解题意① 指名读第一分句,说说句中有几个要点。② 时间--初夏,地点--延安,花名--槐花。其实这就是刚才那句重点句中的三个要点(指板书)请一位同学和老师配合朗读题目。(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③ 听出来了吗?要我们填的就是地点和花名2、我们已经理解了题意,下面就要边默读边摘取要点,自学第7-14节① 各自轻声朗读7-14节。② 边默读边摘取要点,注意:在地点的词语下用"△"表示在花名的词语下用"○"表示在花时的词语下用"·"表示③ 口头完成填空。3、交流:① 交流,出示地点和花名。② 请大家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采什么花蜜"的句式来交流。③ 口头交流填空,齐读。三、理清文章结构过渡:刚才我们所填内容就来自课文7-14节,这部分内容是按照怎样的思路来讲述这支吕梁山区的养蜂队赶花的经过呢?①"我"与养蜂人的对话有几个来回?"我"问了几次?养蜂人答了几次?请用手势来表示--4次。②指名小组分角色朗读。③指名小组分角色--去掉旁白直接读对话过渡:"我"的问与养蜂人的答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连起来读一读。"我"的三句问话,是将谈话引向深入的关键句子,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这三个问句的作用,逐层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特别是第2个问题:"等到了槐花谢了,你们该回家好好休息了?"引出养蜂人对这次赶花路线的介绍,这是教学中的难点:1、 先出示地图,在地图上找到这些地名。2、 仔细阅读课文,并将养蜂人的几段作为重点训练朗读。3、 根据养蜂人话的意思在地图上标出养蜂人的赶花路线图。(这有难度,所以先请小组讨论,小组统一答案后再全班讨论。)出示: "我" 养蜂人 养蜂队来自何方--→ 养蜂队来自各地 为什么赶远路 --→ 为赶花才赶远路 槐花谢后能否休息--→ 一年四季赶花不停 秋凉回家乡能否休息--→腊月起程再赶花小结:可见,养蜂人的回答是针对"我"的问话的。④让我们再配合着朗读板书,看看这一问一答还有什么内在联系?"我"先打听--,养蜂人回答--,因为养蜂人回答--,所以"我"惊讶--,养蜂人回答--,因为--所以"我"又产生新的疑问--,养蜂人回答--,因为--所以"我"又问--,养蜂人回答--小结:本文的特点就是以"我"的发问来引出养蜂人对艰辛的劳动和生活的介绍,并使谈话引向深入。"我"的问题在文中

起了--引出下文的过渡作用。(题3)四、以学生为主体,自由读文感悟过渡:从养蜂人层层深入的回答中,我们体会到了养蜂人赶花路程的远,真是--千里迢迢;地点分布之广,真是--天南海北;又是那样的繁忙,真是--马不停蹄。(指读板书)1、分组学习,把课文读好,读出那种千里迢迢、天南海北、马不停蹄的感觉。2、再着重选一个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题4/②③)3、交流五、由诗情画意引出课文中心过渡:养蜂队这样马不停蹄地赶花,以至于一年四季极少在家里休息,生活十分艰苦,可作者却认为是充满--诗情画意。1、诗情画意就是充满诗画的意境,那为什么说养蜂人的生活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呢?①出示填空:之所以说养蜂人的生活是这样的艰辛而又这样的充满诗情画意,是因为他们生活在(美丽的鲜花)中,还因为他们用艰辛的劳动酿出了(香甜的蜂蜜),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②交流,齐读。2、养蜂人的生活工作那样艰苦,可作者却觉得那么美好、甜蜜,作者究竟要赞美养蜂人什么呢?(课后题2)指名读。交流--选4,为什么不选其他三个答案?齐读。六、引读第一段,理解中心,朗读颂歌过渡:本文除了歌颂养蜂人,还赞美了小蜜蜂,看第六节。1、"蜜蜂和人一样,最有觉悟"。"觉悟"是什么意思?(懂事情,明道理)那具体表现在哪里呢?(一遇到花时旺盛,就没命地干活)划下句子。作者举了一只工蜂的例子,那就是--(生接读:一只......蛰人啊!)2、这段话是一个养蜂人告诉作者的,这个养蜂人是作者在陕北高原上洋槐花开时遇到的。请大家看课文第1节  老师朗读第1、2节--引:小蜜蜂又忙起来了!当我走进林子的时候,发现--(这里......跨步),引:那是怕被蜜蜂蛰呀!可养蜂人却说--(不要......蛰你),引:果真--  引:蜜蜂就是这样最有觉悟!只要--(一遇到......累死。)3、课文第6节竭力地赞美蜜蜂,这又是本文的另一个特点:运用了"以蜂喻人"的写作手法,所以重点句中的"咱"不仅指那位说话的养蜂人,还指那些来自吕梁山区的养蜂人,还指所有的养蜂人!4、这正如一首诗中写到的"蜂儿酿成百花蜜,留得香甜在人间",养蜂人就像蜜蜂一样用自己的辛劳创造者巨大的财富。5、最后让我们一起朗读这段文字,让我们在这美好的语言中结束今天的课。出示:蜜蜂啊,我赞美你。你是勤劳博采的专家,你在万花丛中翻飞,为人类酿造醇酒般的蜂蜜。"万花酿甜蜜,蜜成花不见。" 板书设计:       12、赶花咱得马不停蹄地往花开的地方赶,

唯恐误了花时。○ △△ ··千里迢迢 天南海北 马不停蹄路程远 分布广 赶花忙   诗情画意觉悟:一遇到花时旺盛,就没命地干活      以蜂喻人       13.灯光教学要求:1、 按课后练习中的问题和文中的重点语句,有目的地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与语言表达方式。2、 合语言环境,御用比较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部分词语在表达意思及反映任务思想感情方面的意义。3、 积累课后习题中指定掌握的词语。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第6节--9节。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人物言行、神态等描写的分析,帮助学生体会郝副营长为了幸福的明天,宁愿牺牲自己生命的崇高品质。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郝副营长所"憧憬"的内容与他的英雄壮举及课文中心之间的联系。教具准备:小黑板、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老师读一段描写灯光的文字。请学生谈谈想法。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述的是在解放战争时期,郝副营长憧憬灯光并为之献身的感人故事。(板书课题)3、理解:"憧憬"二、学习课文:1、读课文后思考填空(19xx年初秋的一天晚上),在一场(围歼国民党军57师)的战斗之前,郝副营长坐在(交通沟里)借着(火柴的微弱亮光)看着(一本破书)而陷入到(对未来的憧憬中去了)。什么是憧憬?2、他憧憬什么?默读2--5节,用横线划出有关内容。(语言:如"赶明儿胜利了......多好啊!"等)(行动:如"借着微弱的亮光......、注视、默默的沉思、好半天、又、深情的,完全陷入"等)3、他为什么憧憬美好的灯光?在很多课文中,往往有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子,而这些句子中,往往有一、二个关键词,阅读时,只要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就能更好的领会文章的中心,所以在上述练习题的设计中,就是围绕"憧憬"这个词,引导学生去探究课文的中心。指导朗读三、课外阅读推荐四、布置作业:1、 抄写词语2、 完成练习册预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同学们把当时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的深情给读了出来,那么他美好的憧憬实现了没有?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二、观察插图,理解课文2-5节1. 请同学看插图,默读课文,找到文中描写插图的相应内容。2. 指名读文:3. 自由朗读,图文对照,请你谈谈你看懂了读懂了什么?(郝副营长正深情地憧憬着)"憧憬"是什么意思?他憧憬什么?为什么郝副营长对灯光的憧憬是深情的?("憧

憬"是向往的意思。他向往着未来美好的生活,希望革命胜利后,大家都能用上电灯,孩子们能在明亮的电灯下学习。)4. 文中哪些地方要读出深情的语气?自读,指名读。5. 引读,第二节中的第1、2句向我们交代了郝副营长是--(著名......经验),他今晚的战斗任务是--(由他......道路)6. 齐读第2-5节,注意读出深情的语气。三、默读训练,理解课文6-10节1. 过渡: 郝副营长美好的憧憬实现了吗?快速默读第6-10节,哪一节中直接告诉了2. 齐读第10节。3、师述,这位年轻的战斗英雄,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祖国下一代能拥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自己却没来得及看到憧憬已久的电灯,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4. 默读回答问题:郝副营长从深情美好的憧憬到献出22岁的年轻生命而未见成电灯,这期间发生了什么事情了呢?分小组自学课文出示句子:后来才知道,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路。千钧一发是指什么意思?换词理解。文章又说这是一个怎样的时刻?那些地方可以看出当时的危急?危急换成危险可不可以?哪一个更加确切?你是如何看待这一星亮光的?再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内容说说,文章表现郝副营长怎样的精神?理解:高高举起一词的作用,有感情朗读。出示:默读回答问题。(1) 突击连的任务是什么? (2)战斗打响后,后续部队为什么和突击队失去了联系? (3) 副营长是怎样牺牲的? 5. 交流自学情况:6. 师述:是啊,我们年轻的战斗英雄的壮举令人钦佩不已。他用壮烈地牺牲换来了围歼战的胜利,自始至终没有考虑个人的安危。他认为自己为革命的胜利而牺牲是毫无遗憾的。 7. 指导朗读第6-8节英雄可歌可泣的事迹令人敬仰,现在老师和同学们-起配合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至八节。教师引读  半小时以后,记者刚回到--(团指挥部......打响了),他看到了--(三发......天空),又听到了--(震天......爆炸声),知道--(围墙......突破口)。正在这时,记者突然发现--(突破口沉寂了),原来是(后续......联系)。  在这危急的时刻,记者和整个团指挥所有的人都--(焦急......望着),突然,记者看到--(黑暗......过去)。他又听到(突破口......喊杀声)。  后来记者才知道--(在这......打中了)。四、总结:郝副营长为了心目中美好而神圣的憧憬,不惜献出了年轻而又宝贯的生命,却没来得及看到一眼他一直深情憧憬的灯光,这是多么令人遗憾啊。可他为革命胜利,不惜壮烈牺牲而又感到毫无遗憾,表现他舍生忘死的革命精

神。每当夜幕降临,我们都能在灯下学习生活,又怎能忘记那些诸如本文主人公那样的英雄们,我们应该好好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并为之发愤图强!五、布置作业:1、完成课后题3,背诵6-9节。2、写话练习:读了这篇课文,你最想说什么?板书设计: 13、灯光深情地 憧憬壮烈地 牺牲舍生忘死         毫无遗憾                14、葛洲坝夜航记教学要求:1.理解作者对葛洲坝壮美景色的描写,体会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2.理解本文写景与描写人物活动相结合来赞美葛洲坝的写作方法。3.默读课文,学习按提示简要复述客轮进闸、出闸的经过。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6节和第7节。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具准备:小黑板。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课文:一、导入并布置预习题1、简介葛洲坝:  葛洲坝水电站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以西的长江南津关口。  自19xx年起,经过2万多名水电职工和5万余名民工的10年艰苦奋战,终于在19xx年1月3日将咆哮奔腾了千万年的长江拦腰截断,在江中矗立起一座长2600米,高70米的巨大水坝,这就是目前我国最大的水利电力枢纽工程--葛洲坝水电站。到19xx年,7台发电机组全部投人运行,19xx年又有5台机组并网发电。该水电站发动总装机容量271万,年平均发电157亿度。  葛圳坝电厂是华中电网的主力电厂,它的建立给华中地区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还在长江上游形成一个库容15.8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100万平方公里的大水库,对农田灌溉、调节气候、保护生态环境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先声夺人,激发学生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2、简介文章: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主要抓住夜航中的见闻和感受,再现了葛洲坝夜景的壮美,表达了人们激动和喜悦之情,反映了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3、出示板书:          见闻 感受 进闸前:(1-2) 进闸与出闸:(3-6) 出闸后:(7-8) 分段中,部分学生将第六小节划分出去,并陈述很多理由,其实,葛洲坝的灯还是葛洲坝一景。4、布置预习题:⑴读通课文,哪句话是本文的中心句,用曲线划出;⑵然后根据板书把课文分为三段;⑶用直线划出见闻句,用曲线划出感受句,注意抓要点划句;(小组讨论)⑷完成课后题4/⑴。二、预习课文三、检查预习情况:⑴分组读文,本文围绕着哪句话来

写的?⑵分段;⑶交流划到的句子;⑷交流题4/⑴。四、布置作业抄词,家默,读文。第二课时一、导入1、指名朗读课文,思考:⑴客轮如何通过葛洲坝船闸驶入高峡平湖的;⑵理解人们是怎么会产生这些感受的。2、引读体会:师:△三点四十分,高悬在船闸进口处上方的绿灯亮了,客轮缓缓进闸......这时,人站在甲板上......  △三点五十分,船闸进口处左右两扇巨大的拱形闸门缓缓地启动了......  一切都显得静谧和谐......  △后闸门刚一闭和,闸里立刻涨水了......  姑娘们激动得欢呼起来......  △前闸门又缓缓打开,轮船驶出船闸进入平湖了......  数不清的灯和天上的星星,一起倒映在波平如镜的高峡平湖里......,葛洲坝的夜啊,......3、理解有关知识:⑴船闸像什么?(一个不封顶的大箱子)师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⑵请同学做一道算术题:葛洲坝坝底水深多少米?平湖水深多少米?坝底到平湖之间相差多少米?64-42=22(米)师:这个高度我们称为"落差",坝底到平湖的落差为22米,也就是船上升了22米。二、联系上下文,体会感受(一)第一段1、默读第一节,你觉得大坝怎么样?(壮美)哪些词句表现了大坝的壮美?板书: 见闻    进闸前:城墙似的,灯光灼灼"灼灼"是什么意思?(灼灼--形容十分明亮。)有感情地朗读。2、看到壮美的葛洲坝,人们的情绪怎么样?板书: 感受    人们活跃起来了 师在"活跃"下加点,说:如果把"活跃"换成"活泼"好不好?为什么?("活泼"指性格,"活跃"指气氛。这句话指人们汇聚在甲板上的气氛,所以用"活跃"。)默读第一段,读懂课文,完成填空题1⑴在教学"客轮上的人们活跃起来了"的原因时,同学们一般只能讲出一点,其实来联系上下文理解:1、人们看到了葛洲坝的壮美。2、三点半左右即将过闸。学生很容易将其中一点忽略。3、交流出示填空:客轮上的人们 李老教授 伫立、静候活跃起来了 青年男女 挤在栏边,哼唱赞歌 壮年汉子 身裹毛毯,挤进人群"伫立"是什么意思?(伫立--长时间地站立。)有感情地朗读。(二)第二段、第三段1、分组朗读并讨论轮船在进闸与出闸过程中人们的见闻与感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人们是怎么会产生这些感受的?2、交流: 见闻 感受进闸前: 坝身像城墙,灯光灼灼 人们活跃起来了      客轮进后闸,水深42米 跟在山谷里一样       闸门启动,没有声响

陶醉在童话世界里进闸与出闸 后闸门闭合,闸里涨水 我们成了"飞天"啦       (48米、52米、64米)       前闸门打开,客轮出闸,驶入平湖       (数不清的灯和星星) 夜成了灯的海洋 出闸后: 驶向三峡 多么壮美啊,葛洲坝⑴山谷里山谷里是怎样的感觉?(一线天)为什么叫"一线天"?人在船闸里船刚进去,船闸有多高?(六七十层)为什么显得高远而深邃?(深邃--深远。邃,指空间的深远。)品词品句是本节课上得最精彩的一个环节,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品得也很不错。特别是灯的海洋,这一部分,让学生口头描写"国庆外滩""城隍庙元宵灯会"几个同学说的很好,最可贵的是他们还能引用课外书上积累的部分内容。⑵童话世界什么叫"静谧和谐"?"游历"?(静谧和谐--静谧,指安静。和谐,配合得适当,协调。 游历--游览,经过。)童话世界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梦幻、神奇、美好、不可思议的)(十六七层高,闸门六百吨重。大门合起来无声)⑶飞天△"啊,我们成了'飞天'啦!"姑娘们激动得欢呼起来。如果把"激动"换成"感动"好不好?为什么?激动--(感情)因受到刺激而冲动。感动--(思想感情)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引起同情或向慕。两个都是动词,都有表示发生强烈的感情活动的意思。"激动"侧重于因强烈的刺激使人感情波动,难以平静,强调内心的活动。"感动"侧重于外界的人或事物使人产生同情、向慕,强调外在的影响。△看到过飞天吗?(敦煌壁画)(飞天--原指壁画上人在天空乘风飞舞,本文指水位上涨,人也随着快速升高,好像要腾飞了。)△现实生活中你感受过"飞天"的感觉吗?(乘电梯)⑷灯的海洋国庆灯展有感情地朗读二三段。三、复述默读第3-6节,按板书提示简要复述客轮进闸、出闸的经过。四、背诵6、7节板书设计:14、葛洲坝夜航记          见闻 感受进闸前: 坝身像城墙,灯光灼灼 人们活跃起来了      客轮进后闸,水深42米 跟在山谷里一样       闸门启动,没有声响 陶醉在童话世界里进闸与出闸 后闸门闭合,闸里涨水 我们成了"飞天"啦       (48米、52米、64米)       前闸门打开,客轮出闸,驶入平湖       (数不清的灯和星星) 夜成了灯的海洋 出闸后: 驶向三峡 多么壮美啊,葛洲坝*15、

辉煌的瞬间--"澳星"胜利升空目击记教学要求:1、理解"长征二号E"运载火箭发射的经过,体会发射成功后人们的喜悦之情,认识我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2、默读课文,理清层次,简要复述"澳星"胜利升空的经过。3、学习本文中引号的不同用法。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认识火箭发射过程。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请学生简要介绍见过的火箭发射升空的情况。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理解:目击二、自学课文,完成自学要求1.出示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给文章标上小节号。(3)按"早晨六时许"--"发射前"--"发射工作开始以后"给文章分段。(1;2-8;9-15)2.检查自学情况。三、学习第一段1.指名读,思考:伟大的瞬间指什么?2.齐读该段,读出人们期盼的心情。四、表格导学1. 出示课后练习填表内容。分小组学习。出示要求:(1)理解题意 (2)找出内容 (用"--"划出"人们的活动";用"~"划出"发射情况"。)(3)摘取要点 2.集体交流。一人读表格内容,二人读划的句子,一人读概括的内容。3.以小组为单位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思考:人们的活动情况与火箭的发射情况有何联系?(人们紧张而忙碌地工作,因为人们认识了这次发射的不同寻常的,所以为它而感到自豪!正因为人们以严谨科学的工作态度有条不紊地工作着,才使得澳星成功发射。)4.准备复述二三段。5.简要复述。五、总结全文六、布置作业抄词,家默,读文。词语注释:瞬间--一眨眼的时间。形容时间极短。依偎--亲密地靠着。峰峦滴翠--形容山冈上到处是一片很浓的青绿色。滴,形容绿得快要流下来了。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地起来。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霆,指暴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有三十斤。非同寻常--跟平常的不一样。翘首--抬头。 屏息静待--止住呼吸,静静地等待。频频--连续不断。 入轨--进入预先设计的轨道。参数--能体现事物某些方面重要性质的一些数量。如蒸汽的热度和压力就是蒸汽的参数。资料:19xx年8月14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的这颗"澳星"是由美国休斯公司制造,由澳大利亚卫星公司购买和经营的一颗通讯卫星。运载火箭要成功地进入国际市场,需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这是对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管理和社会服务等综合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长征火箭再一次发射成功,显示出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标志着我

国已进入国际空间技术商务领域。填表:发射过程人们的活动发射情况发射前半小时按程序紧张而又忙碌地工作活动塔开始移动五分钟准备屏息静待,正完成最后几个动作显示图板上数据、图表频频变化,调度口令声此起彼伏射前一分钟屏住呼吸只有仪器、设备的"滴嗒"声发射后(实现愿望)爆发出欢呼声卫星入轨(发射成功) * 16、奇妙的书教学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书籍印刷的发展历史、最新成就以及美好前景。2. 默读课文,了解四种奇妙的书的特点、基本原理以及它们的作用。3.了解课文的结构特点,给课文分段。4.编写复述提纲,学习复述课文。5.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摩擦、栩栩如生、哺育、袖珍、特殊、还原、书籍等。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课文第二段结构特点,列提纲复述课文。2.了解各种奇妙的书的科学原理。课前准备:收集资料,课件。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同学们,我们几乎每天都要和书接触,从中汲取知识,积累知识,书成为人们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今天,老师要带领你们去参观一些奇妙的书。板书课题:*16、奇妙的书。给"奇妙"找合适的近义词。(例:奇特、神奇等)二、初读课文,完成自学任务1.自学课文。(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2)给文章标小节号。(3)思考:课文哪几节介绍了各种奇妙的书及其科学原理?(第二至第八节)2.检查自学情况。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指名分读第一段(第一节)和第三段(第九节)思考,这两段分别写了什么?2.交流段意:第一段:我国书籍印刷历史悠久,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书籍的印刷也在不断进步。 第三段:书籍的形式将随着科学的发展不断演变,哺育着勤奋学习的人们。 3.指名分读第二节、第三至第八节。思考:它们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先总述后分述,应合并为文章的第二段。我们可以抓住总起句来归纳第二段短意。指名归纳:第二段: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会说话的,带香味的,能活动的,立体的以及缩微型等许多奇妙的书。 师:第二节在第二段是总起节,在全文中又起什么作用呢?(过渡节,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四、精读课文,重点学习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完成课后填空题1⑴。2.指名交流所填内容。3.指名分读,"会说话的书"、"带香味的书"、"立体的会活动的书"和"缩微书籍"四个部分。其他同学,出示:用" --"划出各

种书的特点,用"~~"划出成书的科学原理。用"===="表示各种书的作用。 4.交流划到的语句。5.简要复述四种书的特点、科学原理、作用。6.师述:常识性说明文中,作者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来说明一个问题。出示:(1)视盘的每一面可以存储五万四千多个画面,一张视盘相当于二百五十多种每本十万字的书,...... (2)如果把一万种每本十五万字的书放在一块儿,它的总重量大约有五吨,而缩微以后的胶片只有十五公斤。 a.默读句子,找出句中的数量词 。b.轻声读句,自己说说数量词的作用。c. 指名交流。第一句中,"五万四千多个"、"二百五十多种""十万字"具体说明了缩微书籍容量之大。第二句中,"一万种"、"十五万字",说明书与字数很多;"五吨"与"十五公斤"对比,说明缩微书籍之轻,保存使用、携带很方便,作用很大。d.齐读句子,注意读好数量词,再次体会其作用。7.齐读第二段。五、总结全文1.师述:奇妙的书让我们大开眼界,书籍的形式将随着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地出陈更新,哺育着勤奋好学的人们。2.有感情地齐读全文。3.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4. 完成课后练习。六、布置作业:师:刚才大家了解了出现的一些奇妙的书。科学在发展,书籍的形式也在不断地演变。你们是未来的主人,请你们设计未来的书!(词语注释:书籍--书的总称。 袖珍--体积较小,便于携带的。接触--挨上、碰着的意思。 哺育--比喻培养。摩擦--物体与物体紧密接触,来回移动。栩栩如生--形容生动活泼好像真的一样。镶---把物体嵌人另一物体内或圈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过去 现在16 奇妙的 书 book 未来17、草船借箭教学要求:1.了解本课的情节,使学生认识到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他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认识学习以记事为主的课文,必须抓住事情发展的线索,理清它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并领会事件的本质意义。3.学习本课"妒、督、鲁"等ll个生字,以及妒忌、商议、推却、探听等8个词语,理解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并会用"推却、轻易"造句。4.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写法。教学重点难点:1.让学生读懂课文,在读的基础上,认识诸葛亮借箭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有胆有识,足智多谋。2.能从课文所描写的人物性格中体会文章首尾呼应的作用。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1.从《赤壁之战》故事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过一个《三国演义》中的故事是--《赤壁之战》,那个故事是以周瑜、黄盖为主的。今天我们又学一篇以诸葛亮与周瑜为主的课文。揭题、读题。2.审题。什么叫草船?草船借箭是指什么意思?3.再读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出示:谁草船借箭?为什么要草船借箭?怎么样草船借箭的?最后借到了箭没有?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这些问题实际上要我们回答什么?请用陈述句表达。草船借箭的原因、经过、结果。2.我们把草船借箭的经过看成借箭前的准备和借箭的过程。(出示课后题1/(2))3.自学课文字词,标好节号,读通课文,完成填空。草船借箭的原因:三天赶造十万枝箭草船借箭 借箭前的准备:草船、军士的经过 借箭的过程:逼近水寨→一面受箭→另一面受箭→驶向南岸草船惜箭的结果:如期交货、周瑜叹服4.据此提纲给文章分段:一(l、2节)、 二(3--5节)、三(6-9节)、四(10)这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三、学习第一段1.齐读第l句。什么叫"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2.从第二节的人物对话中我们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吗?(1)指名2生分角色读课文第2节,师读旁白。大家听2人对话共几轮,为每一轮编上序号。(2)每一轮对话中,都能看出周瑜对诸葛亮的妒忌。让我们再来看看,周瑜在与诸葛亮对话时,心中是怎么想的吧。3.学习第一轮对话。(1)齐读,边读边根据老师提的问题想想周瑜是怎么想的。师问:周瑜是大都督,难道他不知道?生:周瑜是知道的,他明知故问。(2)那周瑜这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呢?两人一组讨论。交流:2人一组,一人读周瑜说的话,一个说周瑜的心理活动(可发挥想象,有不同答案)。(3)过渡:显然,周瑜正在设计想陷害诸葛亮,那他怎样一步一步进行下去的呢?4.学习第二轮对话。(1)指名2人读对话,师在其间提问让大家思考周瑜的心理活动。"公事"是什么意思?"推却"又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推却?(周瑜以公事来压诸葛亮,使诸葛亮无法不答应。)(2)同桌一起像刚才一样讨论周瑜的心理活动。交流:"我用公事来压你,你想推也推不了。"5.学习第三--六轮对话。(1)分四组讨论~六轮对话,学着刚才的方法,先分角色对话,再说说周瑜的心理活动。最后一轮,周瑜没有问话但有动作--(2)讨论、交流。6. 小结,我们看到了,周瑜是步步紧逼,把诸葛亮圈入了他设置的圈

套。从每一次对话中,我们都能看到周瑜的妒忌、怨恨之心。7. 周瑜设计陷害诸葛亮,而诸葛亮似乎已陷入他的圈套,让周瑜计划得逞了。真的是这样吗?思考:诸葛亮在与周瑜对话时心理活动怎样?他为什么答应周瑜如此难办到的任务?默读1~2节,思考这些问题。(诸葛亮其实已识破了周瑜的计划,但他以国家大计为重,为水战胜利考虑,不顾个人恩怨,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分组分角色,指名一生读旁白,朗读第1、2节,体会人物内心活动。四、小结。周瑜想害诸葛亮,而诸葛亮更是立下军令状,那么事情又是怎么发展的呢?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文章分了四段。并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知道了"草船偌箭"的起因是周瑜妒诸葛亮,用10天造十万枝箭的命令来设计暗算诸葛亮,而诸葛亮立下军令状三天就造十万枝箭。2.第一段中哪句话点出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原因?3.课文二-四段中也有一处直接写出了诸葛亮有才干,快速默读二-四段,找出这句话。二、整体学习二-四段1.全文末尾这句话与开头处的句子什么关系?指名2人对读。(首尾呼应。)2.板:神机妙算出示: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情势,决定策略。诸葛亮到底是怎样神机妙算的呢?3.默读课文二-四段,找找突出描写诸葛亮神机妙算,料事如神的句子,用"-"划下。交流出示小黑板:(1)第三天保管有十万枝箭。 (2)不能让周都督知道,否则我的计划就完了。 (3)鲁肃......回来见了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 (4)第一天......第二天......,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诺葛亮秘密地把鲁肃请到船里。 (5)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6)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夭亮了就回去。 三、学习"知周瑜"1.默读小黑板上第②句,用"如果......就......"的句子来表达句子的意思。2.诸葛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假设?口头完成填空:因为诸葛亮知道周瑜妒忌他有才干会从中阻挠,所以诸葛亮要鲁肃不要告诉周瑜这件事。 板:知 周瑜心3.诸葛亮要鲁肃办什么事?指名读句:"希望你能借......船的两边。"用了具体数字,写出了诸葛亮对船的具体要求,表现了诸葛壳对计划早已成竹在胸。齐读此句。师:这排的一千多个草把子的船就是"草船借箭"中的--(生)"草船"。四、学习"知鲁肃"1.诸葛亮要鲁肃别把这事告诉周瑜,结果怎样?2.理解这句句子。(1)"显然"是什么意思?(出示:事实与所说或所科的

相符。)(2)"事实"是什么?"所说或所料"又是谁所料的什么?用上"果然"有什么作用?(事实是鲁肃没向周瑜提借船的事,所料是诸葛让鲁肃不要提此事。)(3)齐读句子体会。3.师介绍:鲁肃是东吴的一员大将,他为人忠实、守信,正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的为人,所以才料到他不会把此事告诉周瑜。用上"果然"一词也表现了诸葛亮--板:知 鲁肃人4.到现在,借箭的计划已有条不紊地准备就绪。齐读第二段体会。五、学习"识天象"1.师引读:诸葛亮曾担保三天管保有十万枝箭,可第一天没有动静,第二天仍不见动静,直到--2.指名读6-7节,说说诸葛亮为什么选在第三天四更时候出发?板:四更时候 大雾弥漫 3.有了这样的大雾会有什么结果呢?与借箭又有什么关系?出示: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所以......先默读6、7节,然后四人一组讨论用多种方法来补充完整句子。所以选择第三天四更出发。 所以把船靠近曹军水寨。 所以叫军士一边擂鼓,一边大声呐喊。   所以曹军才不派兵出来。 4.显然,大雾弥漫这一气候的变化正是借箭成功必不可少的一个要素,也是诸葛亮选择第三天四更时分出发的原因。早在三天前,诸葛亮就预测到三天后有一场漫天大雾,这要归功于他识天象,了解天气变化情况。板:识天象5.正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诸葛亮在天还没亮时,把船靠近曹军水寨,并怎样布船?引读书中有关句子。(船头超西,船尾朝东,一字儿摆开)六、学习"知曹操"1.引读--(曹操在营寨里......箭好像下雨一样。)2."虚实"是指什么?"虚"与"实"是一对反义词,"虚实"表示内部的实际情况。"20只船......排在船上的两边。"(第四节)3.这样少的兵士,船上又没有什么武器,曹操丝毫不用害怕,可他为什么不敢派兵?口头完成填空。出示:曹操之所以不敢轻易出动,是因为(江上大雾弥漫,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师: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是别人还也许有派兵的可能,而曹操是绝不会派兵的,因为曹操是一个生性多疑的人。4.现在你们看事实与诸葛亮的预料又一一相符,这就可用上刚才我们学的一个词?(果然)请根据这一内容用"果然"造句。5.诸葛亮能预料得如此之准,就是因为他知道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板:知 曹操性6.这时曹操是怎么做的,诸葛亮又是怎么做的?指名一人读曹操的句子,大家齐读诸葛亮的句子,配合读第8节。7.看示意图2:船头朝东,船尾朝西。师:这时诸葛亮下令把船掉过来,船头朝东,船尾朝西,这是为什么

?(一边受满了箭,让另一边再来受箭。)这不禁使我们想到诸葛亮向鲁肃借草船时说:"船要用青布幔子--(遮起来......船的两边)我自有妙用。"现在你能说说这个"妙",妙在何处吗?排在两边的草把,更利于多受些箭,用青布幔子遮着,让敌人看不清虚实......七、学习"晓地利"1.过渡:当曹军一万多个弓弩手,一齐朝草船上射箭,箭好像下雨一般时,诸葛亮和鲁肃正在船中饮酒取乐。因为诸葛亮这样说--2.天亮了,诸葛亮的船队顺风顺水......(1)根据"顺风顺水"这个词再次默读第9节,想想水往哪个方向流,当时的风向又是怎样的?(请学生在示意图上用箭头表示。)→(2)师介绍:长江江水正是由西向东流,正是趁着顺风顺水的时刻,二十条船像飞一样放回二十多里,曹操追也来不及了。(3)诸葛亮能利用顺风顺水的条件是巧合吗?板:晓地利4.齐读第9节。老师总结:学习了借箭经过,我们看到诸葛亮他知周瑜心、知鲁肃人,知曹操性,可算是知人心;他预料四更时刻大雾弥漫,应称是识天象;他更会利用顺风顺水应赞为晓地利,从这三方面看,诸葛亮其无傀为"神机妙算",难怪周瑜最后也自叹不如。八、完成课后练习板书:周瑜心 知人心 鲁肃人 神机妙算 曹操性 识天象 四更时候 大雾弥漫 晓地利 顺风顺水 *18、画杨桃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2.学习本课"壶、蕉、廓、嘻"等ll个生字,理解"寂寞、紊描、叮嘱、轮廓、如实、椭圆、尖削、教诲、一丝不苟、面面相觑。和颜悦色"等词语的意思。3.学习掌握阅读的一般步骤:(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3)熟读,领会中心。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有步骤地读懂课文。2.通过"我"回想起父亲的叮嘱,在写生课上如实地把杨桃画成五角星,老师批评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的事,从而悟出做任何事都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的道理。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 板书课题,读题。2. 出示实物杨桃,简单介绍。二、自读指导(一)整体感知1.通过预习,我们知道了文中有一句父亲教育我的话。出示:你看见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不要想当然,画歪了它的模样。2.理解这句话中的"对象"是指什么?3.父亲说的"想当然"究竟是指什么呢?出示自学课文的步骤,理解父亲的话所包含的深刻

含义。(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3)熟读,领会中心。 (二)按三个步骤学习课文(1)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 1.自由朗读,读通课文。2.默读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我"在初学画画的时候,父亲叮嘱"我"画画要忠实于素描对象。"我"在一次写生课上,想起了父亲的叮嘱,将杨桃如实地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老师看了"我"的画后批评了那些嘲笑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我"因此悟出了道理。①对照课文说说主要内容。②这段话共几句?根据四句话概括小标题。板书:学画--画画--评画--悟理3. 根据小标题给课文分段。4. 概括段落大意。第一段(1):"我"初学画画时,父亲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第二段(2-7):在一次图画课上,"我"想起父亲的叮嘱,把所见的杨桃如实地画了下来。第三段(8-26):老师批评了那些对"我"习作嘲笑的同学,并教育大家要忠实于写生对象。第四段(27):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5. 小结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2)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自学,小组学习,体会中心1.自学。⑴快速熟读课文,用"--"找出父亲教育我的这句话。⑵轻读有关小节,想想父亲的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要求:先核对找到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抓住关键词语并理解。⑶交流,父亲的话在文中共出现了三次。指名朗读句子。⑷用小标题形式总结出父亲的话分别是在"病休学素描、复课画杨桃、老师评我画"时出现的。(板书)2.小组学习⑴用"--"找出有关语句,想想讲起或想起这句话的原因。⑵交流:第一次:▲ 抓住"父亲对我的要求很严,要我忠实于素描对象,一丝不苟,从轮廓到光线的明暗层次,都要尽量准确。"▲ 抓住"忠实于、一丝不苟"来理解父亲说的"对象是怎样的"、"就得把它画成怎样。"第二次:▲ 抓住"忠实于自己的眼睛和物体的状貌,把自己所见如实地画出来,别人会相信那是杨桃吗?我要不要按自己想象中的模样去画呢?"▲ 理解"如实地画"就是"按自己所见的状貌去画。"▲ 朗读:"从我所处的角度看去,那五棱杨桃的轮廓就根本不像杨桃,而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了。"与想象中的形状作比较,让学生再一次理解"想当然"的含义。第三次:▲ 抓住分析老师的教导:"我们都应该忠实于写生对象,不要惟恐别人说它不像杨桃,而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用曲线划下。出示:父亲说的"看见的对象是怎样的就把它画成怎

样"就是老师说的忠实于写生对象;父亲说的"画歪了它的模样"就是老师说的故意画成别人承认的样子。 因此,老师的话和父亲的叮嘱意思是一样的。▲ 朗读别人想象中的杨桃形状与不同角度看杨桃的形状的句子。(3)熟读,领会中心。 总结延伸⑴指名读第四段,"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还可以指什么呢?⑵让我们朗读全文,领会文章的中心。交流出示课文中心:做任何事都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不为别人的评论所左右。 师:文中父亲叮嘱的反复出现,对表达课文的中心思想起了强化作用。三、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画杨桃》 ,了解了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1) 初读,了解内容,理清思路;(2) 细读,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3) 熟读,领会中心。四、完成课后习题2(1)和颜悦色-面不改色:脸色色彩:颜色。 景色:景象。略微-略有所闻:大致侵略:掠夺。 省略:省去,简化。五、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词语注释:寂寞--孤单冷清。教诲--教导;教训。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和颜悦色--颜:面容。色:脸上表现的神气、样子。形容态度和蔼亲切。19、蛇与庄稼教学要求:1.初步了解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懂得研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重要性,要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了解阅读说明文的一般方法。3.学会生字新词,能解释"猖獗"、起色"、"风调雨顺"、"显而易见"。能用"密切"、"简单"造句。教学重点:理解词语"奇特"、"密切",知道事物间的简单联系和复杂联系。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1.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读通课文。 2. 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事物间的联系有哪两种?文中又分别举了哪些例子? 第二课时 一、兴趣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曾在《新民晚报》上看到过这样一则报导:荔枝的丰收和歉收要看蜜蜂的"脸色"。广州有一个从化县正在开展大规模的招揽蜂农和蜜蜂的活动。一只新鲜的荔枝与一只小小的蜜蜂之间有什么联系?学了19课,你就知道了。(读课题)这是一篇说明文,是著名的散文家秦牧写的。 出示:秦牧 说明文(读) 阅读说明文,我们无非是了解文中的某一方面的科学知识或一个道理。《蛇与庄稼》这篇课文就是讲事物间的联系。昨天,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大家来交流一下,课文主要介绍了事物间的哪两种联系?举了哪些例子? 二、预习交流: 1、出示:简

单联系  复杂联系 引读: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事物间的联系有两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2、师:简单联系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根据老师的引读来告诉我。 引:天上下雨,(地面就湿);太阳出来,(东西就容易晒干);火(可以烧东西);水(可以灭火)。这些事情显而易见,都很好懂。一下子能看清楚,所以叫(简单联系)。 请同学们用词素合成法解释什么叫"显而易见"?(明显而容易看见) 3.老师说:蜜蜂和荔枝也是简单联系。谁能说说为什么吗? (蜜蜂传播花粉,荔枝获得丰收。) 从以上例子中,我们看到每两个事物之间是直接联系,所以是(简单联系)。 板书:(直接联系) 4.师:那什么叫复杂联系?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复杂联系?让我们细读课文,进行学习。 三、抓住事例,细读课文 (一)学习事例一 1. 我们先来学习《蛇与庄稼》这个事例。 蛇与庄稼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那么,蛇为什么能保护庄稼,大家一定感到很奇怪吧?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一种复杂联系呢? 2.出示图例: 蛇 (捕捉) (保护) 田鼠 庄稼 (糟蹋) 指名读第一节,讨论"蛇与庄稼的关系"填表。 师生配合朗读:因为蛇能(捕捉糟蹋庄稼的田鼠),所以说蛇能(保护庄稼)。 3.文中的第一节中有两个"奇怪"。 出示: 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觉得很奇怪。后来,有经验的老农想了一个奇怪的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来,放到田里。 4.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风调雨顺" (风调雨顺:调:调和。顺:适合需要。指风和雨适合庄稼的生长。) 师:"奇怪"的解释有两种:(读) 出示:(1)跟平常不一样。(2)出乎意料,难以理解。 5. 师:这两个"奇怪"在文中各指什么?老师和大家一起配合着来读读句子。 引读:第一个奇怪是什么?为什么人们很奇怪? (即使风调雨顺也不见起色。大家觉得很奇怪。) 第二个奇怪是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办法? (后来,有经验的老农想了一个奇怪的办法,他们托人去外地买了一批蛇来,放到田里。) 6. 师:这两个"奇怪"在文中各是什么意思? 生:第一个"奇怪"是⑵;第二个"奇怪"是⑴。 7. 师:人们为什么会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办法?请同学先默读一遍第一节,出示句式: 人们感到很奇怪。 按理说......可是......因此

这是个奇怪的办法。 指名和老师配合朗读: 按理说(风调雨顺庄稼应该得到丰收),可是(庄稼不见起色),因此(人们感到很奇怪)。 按理说蛇与庄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可是(老农买了一批蛇来放到田里,庄稼得到了大丰收),因此这是一个奇怪的办法。 8.师引读:为什么说这是个奇怪的办法呢?开始,许多人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还是老农把秘密说破了...... 出示: ╱(被洪水淹死了)╲ ╱(跑到田里繁殖,糟蹋庄稼 )╲ ╱歉收了。 因为蛇 田鼠 所以庄稼 ╲(放到田里 )╱ ╲(被大量捕捉,不能糟蹋庄稼)╱ ╲丰收了。 根据句式,师生配合朗读。 9. 师小结:通过蛇与庄稼之间发生的联系,你们知道了什么叫做复杂联系吗?指名说说。生答。 师:对,老师给你们一个比较规范的说法, 出示: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物之间的联系,称为"复杂联系",也叫做"间接联系"。 出示:(间接联系) 10. 过渡:课文中除了讲蛇与庄稼的复杂联系以外,还讲了"猫与苜蓿"之间的的联系。 (二)学习事例二 1. 下面,我们要学习第二个事例,这个联系更复杂,但需要你们自己来学习。 2. 小组学习,要求: ⑴朗读第二节; ⑵完成黑板上练习,做在书上; ⑶小组讨论交流。 3.师:这四者之间的关系,你们是从事例二的哪几句话中受到启发的? 齐读:苜蓿需要蜜蜂传播花粉...... 4.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猫能保护苜蓿。 猫、田鼠、蜜蜂、苜蓿之间就像一根肉眼看不见的链条,把它们紧紧地连在一起。 生物学家达尔文能以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通过事物的表面看到本质,找到了事物之间的复杂联系。正如文中所说的--(出示)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看问题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师引读:句中"它们"是指(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这样"指(我们必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 四、拓展思维,学以致用 谁能用事物间的联系来说说人们为什么要宣传"不随地吐痰、植树造林"这两件事吗? 1.出示(一): 人 (吐)↙ ↘(得) 痰----→肺结核 (提供) 师归纳:实际上就是说了随地吐痰,痰干后,细菌传播空气中,使人得病与肺结核的复杂联系。 2.出示(二) 树 (呼出)↙ ↘(有利于

) 氧气----→人 (提供) 师归纳:其实就是说树与人的身体健康的复杂联系。 3.出示(三) 树 (保持)↙ ↘(防止) 水土----→洪涝 (难免) 师归纳:这也是说植树造林与洪涝灾害的复杂联系。 4.出示(四) (砍)树 (流失)↙ ↘(造成) 水土----→洪涝 (造成) 师:实际上是说出了乱砍乱伐树木与洪涝灾害的复杂联系。 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们知道了正因为人们(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所以看(问题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我们必须具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本领。要掌握这个本领,我们要多读课外科技书籍,学习丰富的科学知识与道理。 师:世界上有不少简单联系,但更多的是复杂联系。回去以后同学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或课外书籍中去收集一些资料,下节课请同学们来交流。 板书: 19、蛇与庄稼 (秦牧 说明文) 简单联系(直接联系) 复杂联系(间接联系) : 蛇与庄稼 猫与苜蓿 吐痰与肺结核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本来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我们必须研究它们,掌握它们的规律。这样,看问题才能看得准些,做事情才能做得好些。习题(一): (捕捉) (糟蹋) 蛇 --→ 田鼠 --→ 庄稼 └------------┘ (保护) 蛇 (捕捉) ╱ ╲ (保护) ↙ ↘ 田鼠 ----→庄稼 (糟蹋) 蛇 田鼠 庄稼 蛇与庄稼的关系 淹死 跑到田里繁殖 歉收 蛇能保护庄稼 放到田里 被大量捕捉 丰收 练习纸(二): (捕捉) (影响) (传播) 猫 --→ 田鼠 --→ 蜜蜂 --→ 苜蓿 └-----------------┘ (有利于) (有利于) 猫 ...........................→ 苜蓿 ` 捕 传 捉 粉 田鼠 ---------→ 蜜蜂 ` (影响) 猫 田鼠 蜜 蜂 苜 蓿 猫与苜蓿的关系 养得多 不可能猖獗 不受影响 长得好 帽有利于苜蓿的生长 养得少 猖 獗 受影响 长不好 20、太阳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的兴趣。2.学习常识性课文的读法;根据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这两方面所介绍的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填空,并据此分段

,写出段意。3.联系课文内容说说重点句段的意思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4.学习生字"估、菌",查字典,理解新词"估计、细菌"的意思;写出"光明、温暖、生存、吸收"的近、反义词。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一些有关太阳的知识,懂得太阳与人类的关系。2.了解阅读常识性课文的方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在以前的练习中,我们已学过说明文,这节课我们又要学一篇说明文,这篇文章向我们介绍什么呢?板书课题:20、太阳 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理清脉络。1、 过渡:昨天我们通过预习,知道了本课是一篇常识性的课文。那么课文是从几方面向我们介绍有关太阳的?2、 各自朗读课文,交流板书:特点 与人类的关系3、 给课文分段。三、导学(一)学习课文第一段,把握太阳的特点。1、 指名分节读1-3节,说说太阳有哪些特点。2、 交流板书:远 特点 大    热 3、 自由朗读,找出有关描写的语句体会文章如何把太阳的这些特点写具体、写生动的,同桌讨论。4、 交流,读句。远:传说引入,数据,比较,假设,反问。(课文开头以"后羿射日"的神话传说引出了太阳究竟离我们多远这个问题。再以"其实"一词为过渡指出太阳离我们的实际距离是1.5亿公里,然后运用比较的方法说明:到太阳上去,步行需要3500年,坐飞机需要20几年,最后得出结论"箭哪能射得到呢?"从中使我们感受到太阳与地球的距离真是太远了。大:比较,数据,比喻(先说人们觉得太阳不大,而实际上却大得很,与地球相比,"要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最后解释为什么看上去"只有一个盘子那么大",那是因为太阳离地球太远了。)热:数据("大火球"这一比喻把太阳的形状及会发光、发热的特点都反映出来了。接着讲表面温度有6000度。课文用"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来说明6000度的温度有多高。再讲中心温度,也就是内部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3000倍",那就高达1800万度了。)5、 小结:第一段运用了传说、数据、假设和比较的方法,分三个小节具体形地、把太阳"远、大、热"的特点阐述得清清楚楚,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6、 齐读第一段,概括段意。(二)学习课文第二段,搞清太阳与地球的关系。1、 指名一位同学读第4节第 1句与第8节,其余4节由4小组分别读。边读边思考:为什么这么读?(出示板书)2、 第二段的第一句话是第二段的总起句,在全文中又起到了过渡作用,指名读句,请你把这句话中两个分句之间的关系弄清楚。(两

个事物之间距离越远,一般来说,,关系就越远,这是一个常识,而太阳虽然离得远,但是与我们的关系却非常密切。)3、 请你用"抓过渡句"的方法概括第二段的段意。4、 默读分述部分,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结合插图回答。板书:总 动植物 与人类的关系 分 气候变化 防治疾病 总 5、分小组自学:要求:⑴熟读课文,体会太阳与地球的关系。⑵看图说说"有了(如果没有)太阳,地球上会怎样?"小组分派角色,担任讲解员。(其实--副词,表示所要说的是实际情况(承接上下文而含转折)。)6、大组交流。四、总结朗读全文1、太阳是我们人类取之不尽,用之无穷的五大能源,希望同学们从小学好科学知识,长大能更充分地利用好太阳,为人类造福。2、朗读全文。五、完成交流课后习题六、布置作业抄词,家默,读文板书设计:20、太阳 远 特点 大     热 总 动植物 与人类的关系 分 气候变化 防治疾病 总 2l、祖父教我读书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记叙了祖父徐特立生前教"我""多读多写"和"定量有恒"读书法的两件事,学习革命前辈良好的读书方法和认真踏实的严谨学风,使自己从小打下扎实基础。2.能系上下文,说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定量有恒"的含义。3.给课文分段,写出段落大意。4.掌握课后要求"读读写写"的词语,理解"铭刻、贫乏、不以为然、囫囵吞枣、坚持不懈"等词语,并能用"铭刻"一词造句。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有步骤地读懂课文。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揭示课题,指名简介徐特立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19xx年加入中国共 产 党,曾任中央革命根据地教育部部长,建国后任中央政府委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共 产 党第7、8届中央委员。徐老在湖南长沙师范学校任教时,曾是毛泽东同志的老师。毛泽东任主席后,在徐老六十寿辰时曾写信给徐老说:"你过去是我的老师,现在、将来,永远是我的老师。徐特立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作出了极大贡献,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革命老前辈。二、预习课文1.借助生字表读准音,认清形,读通课文。2.查字典,理解词语:铭刻 贫乏 不以为然 囫囵吞枣铭刻--铭记。课文指祖父教"我"怎样读书的两件事深深地记在"我"心里。贫乏--缺少,不丰富。课文中指"我"的作文缺少生动的语言,词汇不丰富。不以为然--然,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点轻视

或不当一回事,不放在心上的样子。囫囵吞枣--囫囵,浑然一体,形容整个儿的东西。把整个枣子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坚持不懈--懈,松懈。指做事能坚持到底,不松劲,不泄气。3.指名分节读文。三、学习读懂课文1.回忆读懂课文有哪三个步骤。出示:第一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第二步: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三步:熟读,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2.了解主要内容,理清文章思路。(1)默读思考:课文写了祖父教"我"读书的几件事?板书: 读小学的时候写文章 上初中一年级时候学外文(2)课文哪几节写第一件小事?哪几节写第二件事?其余小节写什么?该怎样分段?作分段记号和分层记号。3.学习第一段和最后一段。(1)读第一段理解:谆谆教导"谆谆"是什么意思?"谆谆教导"呢?(形容恳切地教导)理解:铭刻"铭"是什么意思?(在器物上刻字,表示纪念)"铭刻"呢?(深深地刻)(2)再读这一段,读出我对祖父的深深怀念。4.学习第三段。(1)指名读,思考:哪里看出祖父的谆谆教导深深刻地在我的心里?(2)师:是啊!在祖父的谆谆教导下,我不仅赶上了功课,而且对我以后的工作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由此可见,祖父的谆谆教导的确是铭刻在我的心里。(3)有感情地齐读这一段。5.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完成了读懂课文的第一个步骤: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和第三段。至于祖父对我的谆谆教导是什么,我们下节课再学。四、布置作业抄词,读文。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祖父教我读书》,了解了主要内容,理清了思路,并且学习了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完成读懂课文的其它两个步骤,出示板书:第一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第二步: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三步:熟读,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二、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学习第二段。1.默读,回忆:这一段写祖父在什么时候教我读书的几件事?可分几层?板书: 读小学的时候写文章 上初中一年级时候学外文2、祖父为什么教我写文章呢?引读第2节:祖父之所以教我写文章,是因为读小学的时候--(我最怕......贫乏。)"贫乏"的近义词是--(缺少),"贫乏"的反义词是--(丰富)师:"贫乏"就是

缺少。不丰富的意思。课文中指我的作文缺少生动的语言,词汇不丰富,也就是"内容枯燥"。3、因为我害怕写作文,祖父才教我写文章。那么祖父为什么教我学外文呢?引读第8节课前半部分:上初中一年级的时候--(我因为......医院),出院以后,我赶紧补课。可最困难的是--(外文),因为--(连......没学过),所以祖父教我学外文。(二)学习第一层(第2至7节)。1.用()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2.自由读第3节,思考:祖父教我怎样才能写好文章?板书:多读 多写 3.为什么要多读多写?读祖父说的话。出示:只有多读多写才能写好文章。"多读"的好处是既能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经常练习自己的笔。4.引读第4节。于是,我就下功夫多读。......可是,提笔写作文时,进步仍不大,这时,祖父又说--(禹强......不动笔墨不读书。)(1)祖父针对我读书方法不对这个问题,教了我什么读书方法?板书:边读边想 不动笔墨不读书(2)引读理解。所谓"边读边想"就是指读书应该--(慢慢地读......道理的),如果--(书上有哪些......才好)。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就是要养成--(一边......不读书。)5.出示课后练习 2/(1)(1)句中"动笔墨"指是的什么?(一边......一边......)。(2)"记笔记"指的是什么?(做摘抄等)(3)"不记笔记"就是不动笔墨,祖父告诉我"不动笔墨就不要读书;反之,读书就一定要--(动笔墨)。(4)齐读这段话。6.听了祖父的话,我的态度怎样?理解:不以为然(1)"然"什么意思?(这样)"不以为然"呢?(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不放在心上。)(2)用"不以为然"的口气朗读第5节。7.学习第6节。(1)因为我对祖父的话不以为然,所以祖父接着说--。(2)囫囚吞枣a、"囫囵"什么意思?(整个的,完全不缺的)"囫囵吞枣"呢?(把枣子整个儿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在学习上不加分析,不求理解。)课文中指我学习时生吞活剥,对所学的并不理解。b、我是怎样"囫囵吞枣"的呢?引读第4和第6节。我不管是--(报纸、杂志),也不管是--(短篇......拿来读)。所以,提笔写作文时--(进步不大)。像我这种读书方法,书读完了--(也就忘得差不多了)。因此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方法比"囫囫吞枣"似地读儿篇文章的收获--(大得多)。8.学习第7节。(1)祖父教我的方法是否有效?从哪个词看出?(果然)(2)"果然"是什么意思?(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的一样)"事实"是指

我的作文成绩提高了,"所说或所料的"指多读多写就能写好文章。(3)齐读。9.概括第一层层意。(三)学习第二层(第8至ll节)。1、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层。默读,并动一动笔墨,用( )找出描写祖父的句子,想想祖父教了我什么学习方法?讨论:这方法是什么意思?2.指名读描写祖父的句子,回答上题第一问。板书:定量有恒(1)自读第8、第10节中描写祖父的句子,思考:"定量"是什么意思?"有恒"指什么意思?两者中,关键是什么?(2)填空。"定量有恒"中的"定量"是读书要规定数量,不能贪多,"有恒"是指要有恒心,坚持不懈。其中关键是有恒 。(3)理解。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不松懈)3.祖父是怎样教我读外文要"定量有恒"的?引读第8、第10节4.祖父是怎样坚持做好"定量有恒"的?出示课后练习 2/(2)。(1)个别读。从哪些词语中看出祖父是把"定量有恒"中的"有恒"作为学习的关键来对待的?(坚持,一年多)(2)"定量有恒"的学习方法有效吗?哪里看出?(考入了巴黎大学)(3)齐读句子。5.概括第二层层意。(四)小结。1.用层意合并法概括第二段段意。2.师:通过学习第二段,我们完成了读懂课文的第二个步骤:细读,理重点词句的意思。下面,我们进步第三个步骤:熟读,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三、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1.分组朗读第二层的第一、第二层。2.从祖父教我读书的两件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学习要有良好的方法。严谨的学风)3.这个道理是文中哪些语句告诉我们的?(祖父的语言)4.师生配合读全文。生读祖父的语言,师读其余部分。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运用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学习了《祖父教我读书》这篇课文。希望大家能把祖父教"我"的学习方法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做个对社会有用人。五、布置作业组织学生写读书心得、读后感,并在班上交流(要求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谈感受)。板书:2l、祖父教我读书 (徐特立) 读小学的时候 写文章 多读 边读边想 多写 不动笔墨不读书 上初中一年级时候 学外文 定量有恒 * 22、扫山路的老人教学要求:1.进一步"学习读懂课文",用读懂一篇课文的一般步骤及方法,自读课文。2.查字典理解生字新词,积累词话。3. 摘录课文中的重点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4. 学习扫山路老人的那种热爱生活,热爱工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教学

重点难点:学习课文第二段,在把握内容和理解重点句子的基础上,读懂课文。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齐读。2.从课题看,这是一篇怎样的文章?(写人)那么这篇文章反映了人物怎样的思想品质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3.回忆读懂课文的三个步骤,出示:第一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 第二步: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 第三步:熟读,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 接下来,我们就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学习课文。二、第一步:初读,了解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思路。1.读通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2.指名解释词语:鸟瞰--从高处往下看。豁达开朗--形容性格开朗。朦胧--不请楚;模糊。悠闲自在--闲适自得。顶天立地--形容英雄气概。课文指天游峰的气势雄伟。巍然屹立--形容山高大雄伟的样子3、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文记叙了"我"在游武夷天游峰途中,遇见了一位老人,他是游览区的清洁工,每天负责打扫登天游峰的路。"我"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意。4.按"登天游峰--下了山--回宾馆"的小标题给课文分段?并思考这是按什么顺序来分的?(人物行踪或时空转换。)三、第二步: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一)学习第一段。1、自读思考。天游峰有什么特点?哪些句子看出?"我"为什么会"好不得意"?(觉得自己了不起。)2、再读,读出"险"和"好不得意"的语气。3.概括段意:"我"登上了武夷第一险峰--天游峰,心里好不得意。板书:好不得意(二)学习第二段。1、默读,按"沟通"、"了解"、"交友"给这一段分层。2.学习第一层(第3至7节)。(1)自读,用--找出描写老人的句子,思考: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重点交流第4节第2句、第6节第2句。板书:朴素 热情好客(3)哪些词句看出老人"朴素"、"热情"?(4)齐读,概括层意:下山后,"我"遇到一位扫山路的老人,他热情地招待了"我"。 3、学习第二层(第8至13节)。(1)讨论学习,用--找出描写老人的句子,说说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重点交流11节。a、"悠闲自在"是什么意思?(悠闲自在--闲适自得。)b、老人为什么觉得扫山路"悠闲自在"?读"我每天......"一句。c、扫山路真的"悠闲自在"吗?哪里看出?读12节,找重点词句说一说。d.如此辛苦的工作,老人不但不感到累,还怕扫不成呢?读13节。e、从中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板书:热爱工作 热爱生活 以苦为乐(3)分角色朗读,概括层意:老人每天扫山

路,非常热爱工作。4.独立学习第三层。(1)重点交流18节。引读:老人不愿退休是因为这里喝的是(雪花泉),吃的是(大米饭和自家种的青菜),而且(空气好),又有(茶喝),白天(花鸟作伴),夜晚(九曲弹琴),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这就是"悠闲自在"的生活。这充分反映了他什么品质?(看板书:热爱工作 热爱生活 以苦为乐)(2)不仅如此,他还答应三十年后再请"我"喝茶,三十年后他几岁了?师:老人虽然已经七十岁了,但他并没有因为死亡的即将来临而对生活失去信心,相反,他还打算继续扫山路,继续享受生活、劳动的无限乐趣,多么豁达开朗的老人啊!有感情地朗读第20节。(3)齐读,概括层意:老人不愿退休,还答应三十年后再请"我"喝茶。5.小结。(1)分角色朗读第二段。(2)用层意合并法,取主舍次,概括段意。(3)师:通过学习第二段,我们了解老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完成了读懂课文的第二个步骤:细读,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四、领会课文中心,了解写作特点1. 通过上文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老人是个朴素、热情好客、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以苦为乐的人,那么,课文重点要表现老人的什么精神品质呢?(看板书: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以苦为乐。)2.默读描写老人的句子,说说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老人的精神品质的?(言行、外貌)指名分别读描写老人言行外貌的句子。五、学习第三层1."我"通过和老人的交往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板书:感到惭愧2.齐读这一段。六、布置作业1.抄写生字词语。2.朗读课文。板书:* 22扫山路的老人 登天游峰 好不得意 沟通-- 朴素、热情好客 下了山 了解-- 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以苦为乐 交友 回宾馆 感到惭愧

更多相关推荐: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准确把握语文教育的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学…

20xx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

20xx年五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的学生大多思维非常活跃善于思考喜欢提问在语文的学习中对阅读很感兴趣班级的整体基础比较好学生在学习中能够主动探索也有部分学生对于课文不懂得该如何概括主要内容读不出文...

20xx学年第二学期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20xx学年第二学期五2班语文科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共有学生39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过关但阅读方法和思考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有待提高习作方面能够真实的经常性的记录生活中的小事但语言不够丰富本学期我需要继续巩固学生...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29人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从上个学期期末测试结果来看学生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

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下团城学校李向华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进毛泽东...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一总体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默读有一定的速度并能抓住文章的大意4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

20xx年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本班共有学生42人其中男生23人女生19人绝大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比较稳定10人左右的成绩很不理想时有不及格的现象发生这与他们的基础差家庭不和学习习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本学期仍将写作...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肖军20xx28一学情分析本学期我学科的教学工作以新课标新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核心以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合作学习教学模式让...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任伍霞一学情分析本班现有有学生人男人女人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扎实并且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写字水平整体有待提高大部分学生热爱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应用方面比较强能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学生对写作的热情...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xx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计划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绝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爱学习有上进心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本学期我担任五年级的语文老师为了更好的开展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安排如下一指导思想本学期的语文教学主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提倡个性培养坚持语文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相结合开展好以名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个人教科研教学计划

小学五年级语文个人教科研教学计划有关专家认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一般包含三个阶段即教材探析的起步阶段教学过程研究的发展阶段心理研究和课题实验研究的成熟阶段这个成长过程体现了认知的层次性和渐进性由此根据自己的教...

五年级语文教学计划(41篇)